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教案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单元学习主题单元学习任务古人智慧 本单元四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篇文章,都有对“我为何我”的定位以及何去何从的思索,陶渊明逃离官场而后回归田园,王勃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庄子物我两忘以至游于无穷,李密以孝为盾从而以退为进。

古人为人处世的智慧给我们今人以启迪,选其精华为我所用才是阅读古文的最终目的。

单元学习情境归去来兮辞并序 在1 600多年前,一位中国的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

陶渊明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可现实的黑暗把他那“大济苍生”的壮志击得粉碎。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的道路,《归去来兮辞 并序》正是他诀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他少年就已是才华出众的神童,还是一个集才情与壮志于一身的大文豪,更是一个开创初唐近体诗格局,对盛唐乃至我国诗歌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英才,他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人生路途坎坷失意多感慨,可坎坷失意并没有使他沉沦。

可怜王勃英年早逝,但他的诗与歌,他的抱负与志气,是他留给子孙后辈最宝贵的遗产。

滕王阁序*逍遥游 庄子,会飞翔的人,飞得那般轻松自如。

在那个纷繁芜杂的时代,有谁比得上庄子逍遥?他超脱现实,跃然于山壑之外,以俯瞰、翱翔的姿态,藐视一切、漠视一切、嘲弄一切。

时而“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何等从容;时而感慨“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何等自信。

庄子之文,如涓涓细流,流入心底、安抚浮躁的心灵,使之慢慢归于沉静,沉浸到庄子的世界里,飞翔。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我们曾经为汉文帝侍母时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尝汤药的孝心而感动;我们曾经为季路自食野菜、百里负米、侍奉双亲的孝心而感动;我们曾经为闵子骞“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的宽容而感动;我们曾经为黄香夏扇枕席、冬暖被褥的体贴而感动;我们更为当代孝子田世国舍身救母、捐献肾脏的壮举而感动!孝心其实就是一条河,上游是我们的长辈,中游是我们自己,下游是我们的后代。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滕王阁序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5(new)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滕王阁序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5(new)

《滕王阁序》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能力: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2。

了解《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3。

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4。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5.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 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网络筛选信息法、总结归纳法2. 研究创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写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教学方法:1。

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网络信息筛选法、总结归纳法、改写法2. 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多媒体出示一段中学生创作的文言习作:悲哉秋心,萧条凄瑟,西风飒过,万木咸荒。

苇叶纷下,芜杆迁黄。

三五之月,新上田桑,明明若水,触目生凉。

离人频顾,羁客成伤。

中夜不寐,林下彷徨。

哀歌骚辞,从风流荡,鱼雁闻声,中心惶惶。

....。

(孔立新主编《高考状元作文》P271,文汇出版社)教师引入:大家相信吗?这段文字出自一位17岁的高中生之手。

1999年,这位同学参加了上海市高考,以一篇洋溢文言气息的作文获得了高考作文满分的好成绩!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组长王光祖先生对他的作文评价是:思想严密,层次清楚,语言老到,体现出良好的语言素养。

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其作者则是一位1300多年前的青少年,这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二、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初通文意,力争有所印象。

2、初步理解,打好导读教学的基础。

A、知文体:从写作目的看,《滕王阁序》是一篇序。

序,文体的一种。

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从行文特点来看,《滕王阁序》又是一篇骈体文。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五第二单元《逍遥游》教案3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五第二单元《逍遥游》教案3

《逍遥游》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2、初步鉴赏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3、初步理解“逍遥游”。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2、初步鉴赏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逍遥游”。

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马叙伦曾经说过:“开宗不解‘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足见《逍遥游》之魅力。

上节课我们已经熟读并翻译了全文,下面请同学们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多媒体展示:1.通假字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三餐而反(返)(2)小知不及大知(智)(3)此小大之辩(辨)(4)而征一国者(耐)(5)旬有五日(又)(6)御六气之辩(变)2.特殊句式找出下面特殊句式译成现代汉语,并掌握其用法。

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哪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再往南去呢?3.一词多义(1)志(2)名(3)图(4)置(5)穷二、讲授新课1、作者怎样描写大鹏的?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学生发言,教师点拨:“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等夸张手法。

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认为它的展翅高飞还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

但是,作者又驳斥蜩与学鸠的嘲笑,强调指出有“小大之辩”,并且三次浓墨重彩,不避重复地描绘大鹏的雄伟形象,热爱之情跃然纸上。

作者向往自由又无法自由,大鹏的形象,正隐藏着自己难言的苦情,他极写鹏之大,暗示人之小。

“逍遥游”如果望文生义地解释这三个字,就是自由自在地遨游。

而读完全文后,大家不免会产生疑问,如何才是“自由自在地遨游”?怎样才能做到逍遥游呢?学生发言,教师点拨:1)“逍遥”二字旧作“消摇”,郭庆藩《庄子集释》引文云:“消摇者,调畅逸豫之意。

夫至理内足,无时不适,止怀应物,何往不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一、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一、第二单元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目的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分析林冲思想性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2.在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上,应当突出心理活动的描写。

第一教时教学要点: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1.介绍作者和作品在预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简要介绍,再由教师补充。

施耐庵,生于1296年,卒于1370年,元末明初人。

曾考中进士,作过两年官,后来弃官回乡闲居,从事写作。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这部书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故事性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是在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的文学语言。

2.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情节预习提示介绍了有关情节的梗概,可让学生自己阅读。

3.分析林冲的性格教师:关于林冲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课文的“预习提示”概括为“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

下面,我们按故事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作具体分析。

(1)提问: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明确: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

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

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

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2.7《陈情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2.7《陈情表》教学设计

《陈情表》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

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

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这样一篇千古名文,除内容上的理解之外应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情感进行准确把握,引导学生感悟文中作者的至孝与无奈,引发他们对孝道的深入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与导学案配套使用效果更好。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及特殊句式。

2、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和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

3、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品味“孝”的含义。

4、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2、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朗读导学案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反思】
在读的环节上还有所欠缺,应该多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所蕴含的深情。

另外对文章主题的挖掘上应该更加深刻一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4 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教案(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4 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教案(1)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

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章,朗读课文,找出押韵的字,由押韵归纳各层大意,帮助学生理清背诵思路,背诵全文。

[教学步骤]一、导语《桃花源记》是我们在初中接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

师生一同背诵。

《桃花源记》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

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决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二、作者简介选一学生读注解①教师稍作补充:陶渊明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

他长于诗文辞赋。

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寓对官场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

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

三、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读出情感、气势朗读常规指导: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

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

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第二单元》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第二单元》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导学案内科大附中高二年级陶芝【学习目标】1通过典例分析,了解翻译题的常见错误。

2通过合作探究,总结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3通过课堂练习,明确得分点,提高翻译题的答题能力。

【学习重难点】⒈总结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⒉把握关键词句、特殊句式等,洞悉得分点。

【考纲要求】“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

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其能力层级为B级。

【努力方向】⒈积累性的: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⒉规律性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学习过程】一、典例分析分析下面句子的翻译,看它们分别错在哪?请在句中标注出来并改正。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②(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

③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流传了。

⑤甚矣,汝之不惠。

太严重了,你的不聪明二、方法总结1文言文翻译的两个标准:一.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即字字落实二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即文从字顺2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字字落实)①留:(保留法)——人名、地名、帝号、官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②删:(删减法)——文言中有些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

③换:(替换法)——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换成古义的词等等。

三、课堂探究翻译下列句子留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译文:2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译文:3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译文:删⒈夫战,勇气也。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五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教案5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五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教案5

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学目标:一,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二,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三,弄懂并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

说明:诗歌、辞赋一定要强调读,读中积词会意、读中感悟、读中辨析、读中融会贯通,文言诗歌、辞赋,尤要强调如此。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初读课文,疏通字词一、导入新课方法一:在1600多年前,一位中国的大诗人在一篇文章里,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

这篇文章是——《桃花源记》。

这篇文章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

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则是作者辞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方法二:以选择题导入1、假如可以选择,你会生活在哪个朝代?A、秦、隋B、魏晋C、汉、唐D、今天2假如你可以选择,你会生活在哪个地方?A、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边城B、故都北京西安C、繁华的都市上海广州D、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2、假如你可以选择,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身份?A、我若为王B、甘心为奴C、我愿为民D、隐士重点不在于学生的选择正确与否,而在于如何辨证分析地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本质。

《我若为王》中“为王”之好处,为王之耻辱,为王之悲哀,看来——“为官”肯定亦有其好处、难处与坏处。

(官场之黑暗与尔虞我诈——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引出陶渊明这个人物。

二、精要了解作者学生读注释1。

补充:年轻时有过“大济苍生”之志,但当时等级森严的门阀制度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严重地阻碍了陶渊明的仕途发展。

所以,他五次出仕,也只任过祭酒、参军、县令等一些小职。

(愤怒出诗人,不平则鸣)看过资料,现实中的他喝酒上瘾,(估计因此性功能有障碍),五个子女都患有痴呆症或弱智。

李白、杜甫都是这样。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2单元第7课《陈情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2单元第7课《陈情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2单元第7课《陈情表》教学设计湖南省新宁县第一中学杨华当教学目的1.知识和才干〔1〕掌握重点词语见背、茕茕、孑、沐浴、清化、衿、结草等。

〔2〕掌握重点古今异义词不行、成立、洗马、上报、通知、区区、辛劳、幸运等。

〔3〕掌握其他白话现象。

2.进程和方法〔1〕先生经过朗诵、背诵,培育白话语感,提高白话文阅读才干。

教员指点先生朗诵,感受文章情感。

〔2〕先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全文,积聚白话词语。

〔3〕赏析本文富含情感的言语。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孝情、忠情。

正确看法〝孝〞,承袭孝敬父母晚辈的传统品德。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掌握行文思绪,体悟言语情真理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怎样逐层叙事陈情的。

教学方法1.美读法:先生经过言语的感悟来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孝情、忠情和苦情,在朗诵中加深了解。

2.点拨法:点拨〝孝〞和〝情〞的深层含义,了解作者的苦情。

3.探求法:经过师生互动,先生课堂讨论,探求本文的言语特点。

课时布置: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明天我们一同窗习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诚实,言辞委婉;它道理兼备,诚款感人;它缘情挥洒,流利自然,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文章言辞诚实,真诚动人。

人言读«班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那么«班师»,孝那么«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剧烈的感人力气。

〝表〞是一种文体,是现代奏章的一种,普通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

二、全体感知课文:(1)是谁陈情?李密。

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

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干。

晋武帝为动摇形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帜。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五课《滕王阁序》教案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五课《滕王阁序》教案

滕王阁序【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的典故。

4.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

【教学难点】骈体文的特点【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方法】朗读背诵与赏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介绍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解题:《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

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

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

他修建滕王阁,也是歌舞享乐的需要。

“序”——文体的一种。

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

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

二.背景:唐高宗十四年,王勃的父亲任六合县县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

文中“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可佐证。

还有一种说法,王勃上元二幼年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序文中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看来,非“童子”之作,而是成年作品,“童子”非小孩,而是“弱冠”二十岁左右之作。

课文采用这种说法。

三.时人对王勃的评价: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时人认为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而语惊四座。

四.关于骈体文: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

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1、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又称为“四六文”。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五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教案4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五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教案4

《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的文体特点;2.学习本文的寄托手法;3.理清文章的情感思路。

《教学重点》1.理清本文的情感思路;2.学习本文的寄托手法。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一、初读了解课前预习:1.查字典,读注释,初步了解文意。

2.反复吟诵,思考本文的形象及情感思路。

二、再读分析1.把握全文主旨,和表现主旨的方法。

2.分析人物形象。

3.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三、问题探究1.本文具有怎样的文体特点?本文是篇辞赋。

辞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

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言六言为主而允许有错落参差,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多变化。

从作风上看,辞一般都比较讲求文采,多用铺张手法;内容上辞以抒情为主;表现形式方面,辞常在句子中间或结尾加添语气助词“兮”以调节音律。

本文写于义熙元年(405),陶渊明41岁,因为家境贫困出任彭泽令,不久产生厌倦的情绪,80余天后,终于桂冠而去。

在决意归隐而尚未成行之际写下了这篇辞赋。

文中内容夹叙夹议,想像之景,真挚之情,和谐交融,浑然为一。

从我们今天来看,本文是一篇想像作文,也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

2.本文是循着怎样的一条情感思路来叙写的?本文的情感思路可分为五个阶段:①“从开头——觉今是而昨非”,写作者的思想斗争:想辞官归隐,却又似割舍不下;想积极入世,继续仕途,又与自己心性不合。

最后决定归隐田园。

②“舟遥遥以轻飏——载欣载奔”,写回家途中的欢快与急切心情。

因为已解决了思想矛盾。

③“僮仆欢迎——抚孤松而盘桓”,写回家后幸福愉快的日常家庭生活。

④“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或棹孤舟”,写回家后的社会生活。

⑤“既窈窕以寻壑”——结尾,写回家后的反思与感悟。

这五个部分表现的正是作者情感发展过程,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寄托在具体的情景描绘中,以形象托出。

本文开头一句,实际是作者经历了这一番情感发展之后,喊出的一句富于内容的话。

3.从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角度看,本文有什么突出特点?①发乎真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逍遥游》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逍遥游》教案

《逍遥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庄子及本文的创作背景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宇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能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把握文章形象化说理的风格理解庄子的“逍遥”思想教学方法:问答法讲授法导入新课:我们安徽籍的著名诗人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曾写下这样的诗句: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为了打造“庄子故里,逍遥蒙城”的城市品牌,我们县委县政府也立足本地文化,给很多道路景观分别取了富有本地文化内涵的名字。

当你穿过古朴典雅的南华门,沿着宽阔整洁的逍遥路来到风景如画的鲲鹏湖公园的时候,您知道这些道路景观有着怎样的文化渊源吗?其实,这些都和庄子以及他创作的《逍遥游》有关。

著名的学者、哲学家马叙伦先生就曾说过“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

读《庄子》先应读懂《逍遥游》,这是人们所公认的。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共同学习庄子的《逍遥游》。

走进作者:庄子是我们蒙城的历史文化名人,身为蒙城人,同学们对庄子应该会有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将请一位同学介绍庄子及其作品。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战国时期宋国蒙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和老子合称“老庄”,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庄子》今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

内篇一般认为是庄子本人所作,外篇和杂篇为庄子以及后学所作。

《庄子》一书散发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和悲观厌世的虚无思想,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

(ppt展示)介绍背景: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

但他生活在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社会混乱的战国时代。

残酷的现实处境使得他很难施展抱负,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ppt展示)具体研习:本文的题目是“逍遥游”,那么究竟什么才是“逍遥游”呢?请同学们找一找在文中哪一段作者明确提出了自己的“逍遥观”?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明确。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件必修五第二单元第5课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件必修五第二单元第5课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教学分析设计】一、教材分析《滕王阁序》是人教版高中新课标语文教材(必修五)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所选课文时代不同,文体不一,所抒发的感情也各有不同:有回归田园的乐趣,有才士不遇的悲情,有人世沧桑的感概,有不懈追求的壮志,也有友情与亲情的抒发。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要求放在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真情真性和品味课文丰富多彩的的语言艺术上。

《滕王阁序》是古代骈文中的精品,在严格的形式束缚之中,既充分发挥骈文特有的表现手段,融对偶、声韵、典故、辞藻于一炉,又能运散文之气于骈偶之中,严整中有行云流水之势。

本文原题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无不统于题目之下。

第一段叙写洪州地势之雄伟、物产之珍异、人才之杰出、宾主之尊贵。

第二、三段由趋名楼,登高阁,写到近览楼阁的壮丽,远眺山川的胜景,展示出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

第四、五段正面写滕王阁宴会,由参与宴会的逸兴,引出人生际遇的感概。

第六、七段自叙遭际,说明有幸参与盛会,自当应命作序。

原是一篇游宴诗集的序,但若就实质而言,它又是一篇抒情散文,其主体部分先写滕王阁的宏伟建筑和赣江的明丽秋色,然后由景生情,以低回反复的手法抒写作者“不见长安”之叹和仕途绝望却不懈追求的情怀。

读到这个地方,只要大致了解作者因戏为《檄英王鸡》一文而被逐出京,此后又坐事除名这番经历,定能感到它字字句句都充满了英雄失路之悲,正所谓“流连哀思”“情灵摇荡”。

文中佳词丽句迭出,有夸饰而不失实,用典多而无晦涩之病;又全用“骈四俪六”句法,平仄协调,抑扬有致,读来颇有“宫徵靡曼,唇吻遒会”之感。

因此,对《滕王阁序》的教学设计有以下的设想:1、具体指导学生预习,做好美读的准备。

骈体文有两大特点:①全用对偶句,如本文中除去统领字“所赖”“勃”、叹词“嗟乎”“呜呼”和句末助词“云尔”,无一不是对偶;②用典多,如本文典故有三十多个。

这也是教学难点所在。

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单元高中语文教案

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单元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阅读鉴赏:第二单元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教学目标】:1、辞的体裁特点。

2、了解本文的叙事线索与抒情线索。

3、感受作者脱离官场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4、掌握词类活用现象,积累文言字词。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

难点:体会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真正原因;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教学要点】:1、能流利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诵课文。

2、了解“辞”的特点。

3、理解文章的大意,把握叙事线索与抒情线索。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说:“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时读书人的人生理想,但却也有人选择了另外的道路,比如就有这么一位放着县官不做,辞官归田,过起了躬身自耕,饮酒赏菊的隐居生活,大家说,他是谁?——陶渊明二、作者回顾:三、写作背景:东晋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做彭泽令八十多天,因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

为此,写出了这首着名的《归去来兮辞》。

四、解题:本文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并序》,标题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信息。

①辞:是一种文体,它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是战国时期屈原创造的,到了汉代时常把辞和赋并称。

它们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

赋偏重说理咏物,辞注重言情,一般要押韵,并多用四个字或六个字的对偶句。

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②兮是语气词。

③归去来:文学界有两种看法:A、“归去来”是“归去”和“归来”的并列形式,相对官场而言,作者是归去,相对田园而言,他是归来。

B、“去来”实际上是偏义复词,意思重在“去”。

④归去来----回去吧,回去吧。

似乎是一种召唤。

五、朗读:1、先请学生轮流朗读,每人朗读一个自然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第二单元第7课《陈情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第二单元第7课《陈情表》

陈情表关于教材:本文选自《文选》,是魏晋时期的名流李密向晋武帝上的表文.李密曾为三国时期蜀国旧臣,蜀亡后隐居乡里,累举不应。

泰始三年(公元267年)晋武帝立太子,征李密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逼迫;而李密做为亡国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既怕晋帝猜疑,又不愿就职.于是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此表。

当时,晋武帝统一中国后,一方面打着“以孝治天下”的旗号拢络人心,一方面又对坚决不从者采取高压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李密一味不应,只能招致更大的灾祸。

所以李密写此表,既要打动晋武帝,不让晋武帝猜疑;又要为自己的不就职找出充足的理由.因而李密就抓住“以孝治天下"大做文章,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

曾有人说过: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可见这是一篇抒情之作的典范。

学习这篇文章,就是要学习如何表达感情,打动别人。

教学设计:运用诵读、点拨和训练的方法,以了解文体特征、体会作者感情、把握构思艺术、体味语言特色和积累文言知识为重点;突破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构思艺术、积累文言知识的难点,力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抒情和借情说理的方法,体会怎样抒情才能打动人心的手段。

学会鉴赏古代优秀作品.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体会课文陈情于事,情深理切,感情真挚的特点。

积累文言词汇,学习课文用语平实而生动的特点.2.技能目标:培养阅读文言文时能准确解释字词、翻译文句的能力。

培养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叙事说理,言辞恳切的情感。

批判地对待封建时代的忠孝思想。

树立尊敬长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1.了解“表”这种文体的特征。

2.体会作者在文中表露的“先尽孝后尽忠"的情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感情.3.赏析文章文思缜密,脉络分明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教学难点:1.准确解释字词、翻译文句.2.体会课文陈情于事,情深理切,感情真挚的特点。

3.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训练法.课时安排:三个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陈情表》教学设计-最新教育文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陈情表》教学设计-最新教育文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陈情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中,本单元为古代抒情散文单元。

教材中的四篇古代抒情散文分别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王勃的《滕王阁序》,庄子的《逍遥游》和李密的《陈情表》。

其中前两篇是精读,后两篇是略读。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赋的代表作品,抒写其回归田园的愉悦心情和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在,表达其远离恶浊官场、投身大自然怀抱的人生感悟,与作者千古流传的田园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

学习此文,可以联系学过的《饮酒》和《归园田居》体会作者真挚的感情,在掌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鉴赏抒情语言的朴素。

《滕王阁序》是王勃最突出的作品,也是历代传诵的名篇。

该序在思想内容上具有真情实感,非无病呻吟或嘲风弄月之作可比;在艺术形式上,虽然此序也是骈文,但它打破了六朝骈文的陈旧格局和陈陈相因的文风;学生可在豪迈的语言中体察王勃的壮志凌云。

《逍遥游》是“辞趣华深”的《庄子》散文的代表作品,更是先秦散文园地中的一株奇葩。

前人称庄子散文“纵横跌宕,奇气逼人”,指其散文雄伟恣肆,大起大落,无所羁绊,同时又构思奇特,不落俗套。

《逍遥游》旨在说明,人应当脱离一切物累,以获取最大的自由。

从思想内容来说,当然是不切实际的,但这篇文章却写得挥洒自如、想像丰富,足以称为我国散文史上的名篇。

通过对庄子说理艺术的分析,使得学生对文言文的把握更上一个理解高度。

《陈情表》本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一篇奏章。

李密本着以情动人的目的,悉心说服武帝体恤下情,所言句句发自肺腑,动人心魄,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在感动于文中流露的强烈的天伦之情时,学生还可从法、理、情的不同角度体会作者的写作艺术。

这四篇抒情散文所抒发的感情各有不同:《归去来兮辞》写回归田园的乐趣,《滕王阁序》写才士不遇的悲情,《逍遥游》表现人世的感慨,寄托着作者的理想追求,《陈情表》写至爱亲情。

都是古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也可以约略看出中国古代抒情散文的某些特点,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散文极其强烈的抒情特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 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 教案

《滕王阁序》教案【教学目标】1、背诵全文。

2、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骈文的两在特征—对偶与用典,进行文言仿写训练。

3、积累文化知识。

【教学重难点】1、理解基础,熟读本文直至背诵。

2、通过仿写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征。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导语设计]导语1:《新唐书•王勃传》中说:“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石卧。

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时人谓勃为腹稿。

”王勃才气从中可见一斑。

正因为如此才华,路过洪州,参加滕王阁重阳宴会时,才能顷刻而就,文不加点,写下在唐代已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

导语2: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1)第一联先点出滕王阁的形势,后写当年的豪华场面已一去不复返。

(2)第二联写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朝朝暮暮与它为伴。

(3)第三联点出时日的漫长,感慨于建阁的人而今安在。

(4)第四联写滕王死去,而栏杆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

[作者简介]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祖父是隋朝学者王通。

王勃六岁即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

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

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

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

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

随后前往交趾途中溺水惊悸而死。

本文遂成为他的“绝唱”。

在诗歌创作上,他和那些宫廷诗人走着不同的道路。

杨炯《王勃集序》说:“(勃)尝以龙朔初载(661年左右),文场变体。

争构纤微,竟为雕刻。

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

影带以徇其功,假对以称其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作者回顾:
三、写作背景:
东晋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做彭泽令八十多天,因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为此,写出了这首着名的《归去来兮辞》。
四、解题:
本文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并序》,标题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信息。
①辞:是一种文体,它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是战国时期屈原创造的,到了汉代时常把辞和赋并称。它们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赋偏重说理咏物,辞注重言情,一般要押韵,并多用四个字或六个字的对偶句。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3、教师指正并评议。
七、梳理线索:
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写作脉络。
1、学生反馈,教师评议。
2、师生共同明确:
叙事线索抒情线索
决意辞归——归途自责自悔
抵家——室内——涉园——外出自安自乐
纵情山水
安度余生乐天安命
八、课堂小结:
九、作业设计:
(一)背诵课文。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1、田园将芜胡不归?
第二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微”,押i/ui韵,韵脚有“衣”“微”;—第二层“乃瞻横宇……有酒盈樽”押un韵,韵脚有“奔”“门”“存”“樽”,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押an韵,韵脚有“颜”“安”“关”“观”“还”“桓”。第三段用一韵,押ou韵,韵脚有“游”“求”“忧”“畴”“舟”“丘”“流”“休”,“畴”“舟”“丘”“流”“休”。
一、导入:
检查背诵导入。
二、研读课文:
1、分组讨论问题学习,每小组探讨对应自然段中的问题。
2、分配任务:
第一小组讨论小序及第一自然段:(1)本文在序和第一自然段都对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做了交代,其归隐的原因是什么?(2)从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3)归家途中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表现出来?(4)你能看出陶渊明辞官归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吗?
克拉玛依市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教案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课题
归去来兮辞并序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辞的体裁特点。2、掌握词类活用现象,积累文言字词。
过程与方法:了解本文的叙事线索与抒情线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脱离官场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
教学难点:体会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真正原因;把握词第1课时
【教学要点】:
1、能流利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诵课文。
2、了解“辞”的特点。
3、理解文章的大意,把握叙事线索与抒情线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说:“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时读书人的人生理想,但却也有人选择了另外的道路,比如就有这么一位放着县官不做,辞官归田,过起了躬身自耕,饮酒赏菊的隐居生活,大家说,他是谁?——陶渊明
第四小组讨论第四自然段:(1)开头两句的感慨有何深意?(2)“富贵”六句写出了什么样的内容?(3)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3、每小组思考并反馈。
4、师生探讨并明确:
明确:第一小组:(1)小序: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二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三是“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四是“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提示:①本文以四字、六字为主,四字句以二/二顿读,
例如: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六字句以一/二/三顿读,例如,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
②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读音
惆怅--chóu chàng飏—yáng眄—mǎin
岫—xiù翳—yì皋---gāo棹—zhào
③第一段用一韵,押ui韵,韵脚有“归”“悲”“追”“非”。
(2)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3)“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现了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表达出来出归心似箭的急切之情。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4、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5、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十、板书设计:
见梳理线索
十一、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要点】:
1、体会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真正原因。
2、感受作者脱离官场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韵,韵脚“之”“期”“耔”“诗”“疑”。
3、学生集体齐读。
六、梳理文义:
1、出示重难点字词义:
生生所资(第一个生当“维持”讲,“生活”讲。)
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指战乱。)
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感慨、叹息。)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作名词——自足自待的心情。)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作名词——空膝的小屋。)
策扶老以流憩(流,动词作状语——没有定规地随时随地。)
悦亲戚之情话 (悦,意动,以……为愉快;亲戚古义指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乐琴书以消忧(乐,意动,以……为乐名作动;琴书,名作动,弹琴,读书。)
感吾生之行休(行,动词作状语——将要。)
2、学生初译课文。
第二小组讨论第二自然段:(1)抵家时的欣喜有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
(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蕴涵着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有从何看出?(4)本段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5)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又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
第三小组讨论第三自然段:(1)本段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意?(2)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②兮是语气词。
③归去来:文学界有两种看法:A、“归去来”是“归去”和“归来”的并列形式,相对官场而言,作者是归去,相对田园而言,他是归来。B、“去来”实际上是偏义复词,意思重在“去”。
④归去来----回去吧,回去吧。似乎是一种召唤。
五、朗读:
1、先请学生轮流朗读,每人朗读一个自然段。
2、放录音范读或教师范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