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年级下册埃及教案
七年级下册地理《埃及》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地理?埃及?教案设计七年级下册地理?埃及?教案设计湘教版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的1、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等地理特征,说明埃及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络埃及自然环境的特点,说明埃及是如何因地制宜开展经济的。
3、运用课本文字和图片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根本情况。
4、理解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文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的联络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简述尼罗河对古代埃及文明和现代经济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理解埃及历史遗迹和文化对世界文明作出的奉献2、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1、埃及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尼罗河及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教学难点1、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尤其是农业〕的影响2、埃及如何因地制宜开展经济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学过程一:导入语:通过埃及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图片播放,让同学们感受埃及,并用谈谈对埃及的印象,以此导入新课。
二:探秘自然,走近埃及学习形式:小组合作读课本76页图8-13,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有关埃及自然地理特征信息?请小组长把你们组找到的相关信息用序号标出写在白板上,写对一点且内容不重复得一分。
4分钟后,小组交换白板,看哪组得分最高,得分最高组的组员上台展示。
小组展示完毕后,由教师进展归纳总结,并给每个小组加分。
三:探寻人文,走进埃及学习形式:情景教学,角色扮演先出示阿拉伯语、阿拉伯人及开罗附近建筑物等图片,让同学们说说埃及的根本人文情况。
接下来,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进展了如下的情景设置:假设同学们要前往埃及参观考察,为期四天,主要考察埃及的工农业开展情况及游览埃及局部名胜古迹。
四天行程安排如下:第一天:乘船游览亚历山大港—开罗—卢克索—阿斯旺水坝第二天:游览尼罗河流域,考察周边的农业开展。
第三天:参观国际航道—苏伊士运河第四天:考察埃及的矿产资源及工业、经济开展这四天的行程,让几位同学扮演的导游带着同学们参观考察埃及的工农业开展情况及游览埃及的名胜古迹,以理解埃及的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进一步走进埃及。
初中地理《埃及》教案
初中地理《埃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掌握埃及的主要农作物、矿产资源以及经济状况。
3. 让学生了解埃及的历史文化,包括古埃及文明、伊斯兰教等。
4. 使学生认识到埃及的旅游业及其对埃及经济的重要性。
5. 培养学生对埃及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埃及的农作物、矿产资源和经济状况;埃及的历史文化;埃及的旅游业。
2. 教学难点:埃及的历史文化,旅游业对埃及经济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埃及的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埃及的实际情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埃及的特点和问题。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埃及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 准备与埃及相关的案例分析材料。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话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埃及的基本概况: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让学生对埃及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埃及的经济:讲解埃及的主要农作物、矿产资源和经济状况,分析旅游业对埃及经济的重要性。
4. 埃及的历史文化:介绍古埃及文明、伊斯兰教等,让学生了解埃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5. 案例分析:选取与埃及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埃及的特点和问题。
6.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埃及的特点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埃及的地理位置、经济状况、历史文化等。
8.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埃及的旅游业及其对埃及经济的影响。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埃及基本概况的理解和记忆。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埃及经济和文化认识的程度。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他们对埃及旅游业影响的理解。
七年级下册地理《埃及》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埃及的主要农作物、矿产资源和旅游业发展情况。
3. 培养学生对埃及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1. 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 埃及的农业、矿产资源和旅游业。
3. 埃及的历史和文化。
三、教学难点:1. 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对农业、矿产资源和旅游业的影响。
2. 埃及的历史和文化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农业、矿产资源和旅游业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 通过地图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3. 通过讲解和讨论,使学生深入了解埃及的农业、矿产资源和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4.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埃及的历史和文化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简要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 讲解:详细讲解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包括尼罗河流域的农业生产、沙漠地区的矿产资源等。
3. 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埃及的了解,讨论埃及的农业、矿产资源和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4. 展示: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埃及的农作物、矿产资源和旅游业的图片和视频。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对农业、矿产资源和旅游业的影响。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地图和教材,复习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准备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内容:1. 埃及的历史:古埃及文明、罗马帝国统治、阿拉伯帝国统治、法国和英国统治等。
2. 埃及的宗教和文化: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等宗教的传入和影响。
3. 埃及的艺术和建筑: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神庙等。
七、教学重点:1. 埃及古代文明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埃及的宗教和文化特点。
3. 埃及的艺术和建筑成就。
八、教学难点:1. 埃及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
2. 埃及的宗教和文化特点的成因。
七年级地理教案:埃及5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埃及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地理教案:埃及5篇七年级地理教案:埃及1一、教学目标:1.掌握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2.掌握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七年级下册地理《埃及》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
2. 使学生掌握埃及的宗教、文化和历史遗迹等方面的知识。
3. 培养学生对埃及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 埃及的宗教和文化。
3. 埃及的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
三、教学难点:1. 埃及的地理特点和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2. 埃及的宗教和文化背景。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宗教文化等图片和视频。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介绍埃及的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埃及的经济、文化和发展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授新课:讲解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宗教文化等内容,结合相关图片和视频进行展示。
3. 案例分析:介绍埃及的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如金字塔、卢克索神庙等,分析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埃及的经济、文化和发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5. 总结课程: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埃及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宗教文化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对埃及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的理解程度。
3.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埃及经济、文化和发展问题的分析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埃及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宗教文化等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关于埃及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的案例分析材料。
3. 涉及埃及经济、文化和发展问题的讨论话题。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 第二课时:讲解埃及的宗教文化及其对国家的影响。
3. 第三课时:分析埃及的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
4. 第四课时:探讨埃及的经济、文化和发展问题。
初中地理《埃及》教案
初中地理《埃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埃及的主要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埃及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尼罗河流域、沙漠气候、河流与绿洲等。
2. 埃及的人文特点:历史遗迹、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等。
3. 埃及的经济状况:农业、旅游业、工业等。
4. 埃及的政治体制:总统制、议会制等。
5. 埃及的文化成就: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埃及博物馆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经济状况、政治体制和文化成就。
2. 难点:埃及的政治体制、经济状况和文化成就。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埃及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埃及的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为例,深入剖析埃及的人文特点。
3. 采用比较法,将埃及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埃及的特点。
4.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埃及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埃及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埃及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介绍尼罗河流域、沙漠气候等,让学生了解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
3. 讲解埃及的人文特点:讲解埃及的历史遗迹、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等,让学生感受埃及的人文魅力。
4. 讲解埃及的经济状况:介绍农业、旅游业、工业等,让学生了解埃及的经济现状。
5. 讲解埃及的政治体制:介绍总统制、议会制等,让学生理解埃及的政治制度。
6. 讲解埃及的文化成就:介绍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埃及博物馆等,让学生了解埃及的文化底蕴。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埃及的印象。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埃及的资料,加深对埃及的了解。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埃及与其他非洲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分析其差异和联系。
七年级地理下册《埃及》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地形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熟悉埃及的人口分布、主要城市、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
3.掌握埃及的农业、旅游业、矿产资源等发展状况,了解其对国家经济的贡献。
4.学习使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文特色。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埃及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对埃及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问题驱动,主动探究:设计一系列有关埃及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埃及为什么被誉为“沙漠之国”?尼罗河对埃及的发展有何影响?
3.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讨论、交流中深化对埃及的认识,提高合作能力。
3.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埃及为什么被誉为‘沙漠之国’吗?尼罗河对埃及有什么重要意义?”引发学生对埃及自然环境的好奇心。
4.通过讲述埃及法老、木乃伊等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对埃及古代文明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等自然地理知识,让学生了解埃及的自然环境。
-例如:通过学习埃及的环保措施,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环保事业,提高环保意识。
6.课堂小结,巩固提升:在课堂结束时,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巩固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重难点的有效突破。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他们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个人能力和人文素养。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埃及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激发他们继续探索世界的热情。
8.2埃及教案地理七年级下册
广布,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地区有丰富的水源,且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探究点尼罗河对埃及人民的贡献
1.尼罗河对于埃及人民的生活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尼罗河为埃及人们提供了几乎是唯一的地表水源。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河谷两岸及三角洲淤积了肥沃的土壤,在这些土壤上,人们栽培作物,使沿河形成一条“绿色走廊”,有90%的人口分布在这里,河谷和三角洲地区是埃及最主要的农业区,也是埃及长绒棉的重要产区。
尼罗河为两岸的人们提供了一条对外联系的交通要道。
尼罗河沿岸的风光也成为吸引游客的宝贵旅游资源。
2.据图说出埃及名胜古迹分布有何特点?若游览主要景点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最合适?
参考答案:埃及重要的名胜古迹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沿岸,若游览主要景点选择船作为交通工具最合适。
【教师引导,归纳总结】图解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
03 8.2 埃及【教案】七年级下册地理湘教版
埃及设计说明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开头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了解埃及古老的文明,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走进教学。
第一部分了解埃及的位置与范围,知道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一提起埃及人们都会联想起矗立在沙漠中的金字塔,所以大家对埃及的印象就是沙漠广布,这与埃及的气候相关,结合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埃及的气候特点,干旱的气候还影响到了人口的分布,使人口主要集中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接着通过问题驱动引发学生思考:这样的自然环境对埃及的经济发展会有何影响,转入第三部分经济的学习,了解埃及经济发展现状,并且结合材料分析埃及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埃及历史悠久、富有特色的建筑等促进了旅游业发展,通过多媒体展示埃及特色旅游资源等,并且分析埃及旅游业发展的条件。
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读图分析法、交流讨论法。
资源与工具教材、地理图册、填充图册、《作业》、多媒体课件、世界政区图、埃及地形分布图、埃及年降水量分布图、埃及气候类型分布图、埃及矿产和物产分布图、埃及主要名胜古迹分布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节埃及【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埃及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联系埃及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和旅游业,加深对区域特征的认识,培养综合思维素养。
3.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埃及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提高学生人文地理的认知水平。
【重点难点】1.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埃及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和旅游业。
导入:视频导入,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埃及,其宏伟的建筑金字塔,古老而悠久的传说,恢宏一时的历史文化等。
今天我们一起向西飞越亚洲来到非洲,“游览”一下文明古国之一——埃及。
设计意图: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恢宏的建筑给学生视觉上的震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地跨两洲1.学生活动:埃及的位置和范围。
阅读世界政区图及埃及地形分布图,在地图中找到埃及,完成以下任务。
七年级下册地理《埃及》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口分布特点;(2)掌握埃及的主要农作物、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3)了解埃及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和社会习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读图和析图能力;(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埃及的特色产业和旅游业发展;(3)运用讨论法,探讨埃及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埃及文化的尊重和理解;(2)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的认识;(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口分布特点;(2)埃及的主要农作物、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3)埃及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和社会习俗。
2. 教学难点:(1)埃及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埃及的旅游业发展及其对经济的影响;(3)埃及的历史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传承。
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埃及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2)制作课件和教学素材,包括地图、图片、视频等;(3)准备讨论问题和案例分析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了解埃及的基本情况;(2)收集有关埃及的资料,如图片、新闻报道等;(3)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埃及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埃及的地理位置;(2)提问:你们对埃及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分享预习成果。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埃及的自然环境、人口分布、农作物、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等内容;(2)学生阅读教材,并进行课堂笔记。
3. 课堂讲解:(1)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讲解埃及的地理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讲解埃及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和社会习俗;(3)结合实例,讲解埃及的特色产业和旅游业发展。
4.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埃及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尼罗河的作用;(2)讨论埃及的旅游业发展及其对经济的影响;(3)让学生分享收集到的有关埃及的资料,相互交流学习。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埃及》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埃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埃及》的内容包括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状况以及埃及与中国的关系。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埃及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对非洲地区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对非洲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埃及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埃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状况以及埃及与中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埃及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非洲地区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埃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的特点。
2.埃及的人文环境,包括历史、文化、宗教等。
3.埃及的经济状况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图片教学法: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埃及的人文环境。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埃及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了解埃及的经济状况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准备埃及的相关视频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3.准备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状况以及埃及与中国的关系。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3.操练(10分钟)针对埃及的相关知识,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加深对埃及的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埃及的发展前景及其与中国的合作空间,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初一地理埃及教学设计
初一地理埃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b) 了解埃及的主要地理特征和自然资源;c) 掌握埃及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情况。
2. 过程与方法:a) 运用地图、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b)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实践能力;c) 运用示范、讲解和提问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与态度:a)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强对不同地域和文化的尊重;b)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c)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a) 介绍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周围的地理环境;b) 通过地图和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c) 讲解埃及的气候特点,并探讨其对人们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2. 埃及的主要地理特征和自然资源a)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尼罗河的重要性以及埃及人对尼罗河的依赖;b) 介绍埃及的沙漠地貌和矿产资源,并探讨其对经济的影响;c) 讨论埃及的农业发展,了解埃及的农业特点和重要农产品。
3. 埃及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情况a) 通过数据和图表,向学生展示埃及的人口分布情况,并探讨其中的原因;b) 介绍埃及的主要经济活动,如旅游业、农业和制造业,并了解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c) 引导学生思考埃及的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a) 利用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埃及的名胜古迹,激发学生对埃及的兴趣;b) 引导学生思考,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可能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2. 知识探究a) 分小组,发放地图、图片等素材,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观察和分析;b) 学生交流讨论各自的观察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埃及的地理特征和自然资源。
3. 知识讲解a) 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埃及的主要地理特征和自然资源;b) 辅助数据和图表,向学生展示埃及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情况。
埃及地理教案
埃及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及主要河流。
2.掌握埃及的自然资源、农业、旅游业等经济特点。
3.培养学生对埃及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及主要河流。
2.教学难点:埃及的自然资源、农业、旅游业等经济特点。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地理地图3.埃及风光图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展示埃及金字塔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埃及的地理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埃及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及主要河流。
2.学生在地图上标注埃及的位置,观察其周边国家。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埃及的地理位置,强调其位于非洲东北部,地中海沿岸。
2.教师展示埃及地形图,讲解其地形特点,包括沙漠、尼罗河三角洲等。
3.教师讲解埃及的气候类型,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
4.教师展示尼罗河图片,讲解尼罗河在埃及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埃及的自然资源、农业、旅游业等经济特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五、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埃及农业发展的案例,如尼罗河三角洲的农业。
2.学生分析埃及农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3.教师展示埃及旅游业的案例,如金字塔、卢克索神庙等。
4.学生分析埃及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七、课后作业1.学生绘制埃及地形图,标注主要河流、城市。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1.学生对埃及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的掌握情况。
2.学生对埃及自然资源、农业、旅游业等经济特点的理解程度。
3.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
九、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
2.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3.学生对埃及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年级下册地理《埃及》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掌握埃及的主要农作物、矿产资源以及经济状况。
3. 让学生了解埃及的历史文化,包括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著名景点。
4. 使学生认识到埃及的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及社会习俗。
5. 培养学生对埃及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埃及的地理位置和面积2. 埃及的人口和主要城市3. 埃及的农业和矿产资源4. 埃及的经济状况5. 埃及的历史文化6. 埃及的旅游景点7. 埃及的宗教信仰8. 埃及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农业、矿产资源、经济状况、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及社会习俗。
2. 难点:埃及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及社会习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埃及的地理位置、景观图片等。
2. 利用地图和图表,直观地展示埃及的农业、矿产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3.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埃及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4.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埃及的了解和看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对埃及的兴趣。
2. 学习埃及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3. 探究埃及的农业和矿产资源,了解其经济发展状况。
4. 深入分析埃及的历史文化,重点介绍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著名景点。
5. 学习埃及的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
6. 通过多媒体展示埃及的旅游景点,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7.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埃及的了解和看法。
8.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埃及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埃及农业、矿产资源、经济状况的了解程度。
3. 评价学生对埃及历史文化、旅游景点的认识程度。
4. 评价学生对埃及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及社会习俗的了解程度。
湘教版七年级下地理课程第八章第二节《埃及》教案
教案:埃及【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76-P80。
主要包含“地跨两洲”、“沙漠广布”、“发展中的工农业”、“富有特色的旅游业”等内容。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及其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1.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自然环境的特点,说明埃及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2.1.通过小组讨论和地图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2.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埃及工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3.1.增强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培养热爱和平、尊重多元文化的品质。
3.2.认识到旅游业对埃及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走进国家》系列课程之一,设置了四个标题:“地跨两洲”、“沙漠广布”、“发展中的工农业”、“富有特色的旅游业”,分别从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古代历史文化、现代经济四个方面对埃及进行了详细阐述。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埃及地跨亚非两洲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1.2.掌握埃及沙漠广布的自然条件及其对农业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1.3.分析埃及工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的贡献。
1.4.理解埃及旅游业的独特优势及其对经济的重要作用。
2.教学难点2.1.理解埃及如何利用其独特的自然条件进行工农业生产的布局。
2.2.分析埃及旅游业发展的多种因素及其对经济的深远影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导入1.1.提问:“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文明古国吗?”1.2.引出埃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地位,并简要介绍其历史背景。
(二)讲授新知1.地跨两洲1.1.地理位置: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地跨亚非两大洲,苏伊士运河是其分界线。
1.2.交通重要性: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洋与洋之间的航程,使埃及成为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
2.沙漠广布2.1.自然条件:埃及大部分领土为沙漠,占全国面积的90%以上。
初中地理《埃及》教案
初中地理《埃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2)掌握埃及的主要人种、语言、宗教等人文特征;(3)了解埃及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地图绘制等方式,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埃及文化的兴趣,增强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关注全球发展,提高国际视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埃及的自然环境、人文特征、经济发展状况;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埃及的地理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埃及的历史文化背景。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运用比较法、归纳法、图表法等教学手段。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埃及的旅游景点图片或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
3. 课堂讲解:讲解埃及的自然环境、人文特征、经济发展状况,重点介绍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埃及的地理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埃及的历史文化背景。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埃及的地理、经济和文化特点。
五、课后作业:1. 绘制埃及地理位置示意图,标注主要城市和景点;3. 选择一个埃及历史文化话题,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埃及地理、经济和文化的掌握情况;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其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确保覆盖重点和难点;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 反思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实践,优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七年级地理教案 埃及”9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埃及”9篇埃及” 1一、教材分析:《埃及的金字塔》是苏教版第十册第14课,这是一篇说明文。
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教学目标:1、走进文本,细细咀嚼感知金字塔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2、凭借语言文字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深入语言文字,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二、教法与学法:本文是说明文,学生兴趣不浓。
为了让学生喜欢,学好。
我借助多媒体,采用了自主探究学习与传统语文课堂的讲读法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新颖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乐于合作,积极探究,深入感悟,学习得到了深化。
1、创设情境,个性阅读。
情感具有情景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和感悟。
例如在教学金字塔的结构精巧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欣赏金字塔的图片,在美妙绝伦的图片面前,学生赞叹之情油然而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再品读文中相关的语句,感悟金字塔结构的精巧,水到渠成,个性阅读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2、巧妙利用,突破难点。
利用多媒体也能解决课文的难点,如学生对于金字塔垒石头的方法不能够理解,我让两名学生在电脑上通过画图演示垒石的方法,(其他同学在纸上画)然后让这两名学生向其他同学解说过程,自然就解决了这点。
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对课文的理解也更直观了。
3、扎实训练,培养素养。
课文是从外形宏伟、结构精巧和它的建造三方面来说明金字塔的,结构清晰,我利用多媒体相机出示重点句,通过读读、讲讲、议议,让学生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知道胡夫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真正落实语文的工具性。
4、课外延升,促进发展。
了解完金字塔让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信息,并说说作者运用的方法。
初中地理《埃及》教案
初中地理《埃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埃及的主要农作物、矿产资源和工业部门。
3. 培养学生对埃及文化和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尼罗河流域、沙漠气候、地中海和红海沿岸。
2. 埃及的农业:尼罗河流域的水稻、棉花和水果种植。
3. 埃及的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
4. 埃及的工业:石油化工、钢铁、纺织等。
5. 埃及的文化和历史: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法老王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农业、矿产资源和工业。
2. 难点:埃及的文化和历史。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埃及的自然风光、农作物、矿产资源和文化遗产。
2. 通过地图分析,让学生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3. 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埃及的农业、矿产资源和工业发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埃及的文化和历史特点。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埃及的地图和国旗,让学生初步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
2. 讲解埃及的自然环境,包括沙漠气候、尼罗河流域等。
3. 分析埃及的农业,介绍尼罗河流域的水稻、棉花和水果种植。
4. 讲解埃及的矿产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
5. 介绍埃及的工业部门,如石油化工、钢铁、纺织等。
6. 过渡到埃及的文化和历史,展示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文化遗产。
7. 讲解埃及的文化和历史特点,如法老王、伊斯兰教等。
8. 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埃及文化和历史的看法。
10. 课后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埃及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农业、矿产资源和工业的理解和记忆。
2. 评价学生对埃及文化和历史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评价学生通过地图分析、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2. 埃及地图、农作物、矿产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图片和资料。
初中地理《埃及》教案
初中地理《埃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概况;(2)掌握埃及的主要农作物、矿产资源及经济特点;(3)了解埃及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和民俗风情;(4)学会阅读和分析地图,提高地理观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采用小组讨论、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3)利用地图、图表等教学工具,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埃及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增强跨文化意识;(2)通过了解埃及的发展现状,培养学生关注全球发展的意识;(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埃及概况: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民族、语言等;2. 埃及自然资源:农作物、矿产资源、经济特点;3. 埃及历史文化:历史沿革、宗教信仰、文化遗产;4. 埃及民俗风情:生活习俗、节日庆典、民间艺术;5. 埃及的发展现状与挑战:经济发展、社会问题、环境保护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及发展现状;2. 教学难点:埃及的经济特点、宗教信仰、文化遗产的内涵及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2. 谈话法:通过问答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埃及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等;3. 讨论法:分组讨论埃及的民俗风情和发展现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4. 案例分析法:分析埃及的典型实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埃及的特点;5. 直观教学法: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工具,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素材;2. 学生准备:预习埃及相关知识,准备课堂讨论和展示;3.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配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埃及金字塔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2)简要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七年级下册地理《埃及》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七年级下册地理《埃及》教案2. 学科:地理3. 年级:七年级4. 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2)掌握埃及的主要农作物、矿产资源及经济状况;(3)了解埃及的旅游资源及文化特色;(4)学会阅读和分析埃及的相关地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埃及的地理特点;(2)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源,分析埃及的农作物分布、矿产资源分布等情况;(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调查埃及的旅游资源及文化特色;(4)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埃及的地理位置及主要地理特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埃及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埃及的基本概况;(2)埃及的农作物、矿产资源及经济状况;(3)埃及的旅游资源及文化特色;(4)埃及地理位置及主要地理特征。
2. 教学难点:(1)埃及的农作物分布及成因;(2)埃及的矿产资源分布及成因;(3)埃及的地理特征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案例分析法:以埃及的实际情况为案例,分析其地理特点及影响;3.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调查和讨论埃及的地理问题;4. 地理信息系统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埃及的地理位置及主要地理特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对埃及地理环境的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埃及的基本概况;3. 课堂讲解:讲解埃及的地理位置、农作物分布、矿产资源分布等情况;4. 案例分析:分析埃及的经济状况及地理特征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5.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调查埃及的旅游资源及文化特色;6.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调查成果,分享学习心得;六、课后作业2. 分析埃及的农作物分布及成因,结合地图进行说明;3. 研究埃及的矿产资源分布及成因,结合地图进行说明;4. 调查埃及的旅游资源及文化特色,以报告的形式提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七年级下册埃及教案埃及是亚洲与非洲、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本上就有关于埃及的知识,那么教案要怎么设计呢?下面是为您带来的七年级地理下册埃及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七年级下册埃及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非洲东北部主体和亚洲的西奈半岛)和首都开罗。
(二)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沙漠广布、气候干旱的特点,说明该国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棉花种植的;联系埃及作为文明古国,说明该国是如何开展旅游业的。
(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埃及(或苏伊士运河)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四)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五)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
教学提纲(板书)一、地跨两洲1.亚洲与非洲、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2.民族、宗教、语言、首都开罗二、沙漠广布沙漠之国;;热带沙漠气候为主三、文明古国1.历史遗迹:金字塔、狮身人面像2古代文化:象形文字、天文历法四、发展中的工农业。
1.工业成为经济中的主要部门2.农业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3.长绒棉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教学建议新课导人: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认为死后保存完整的尸体,灵魂就可以做阴间的统治者。
于是他们不惜劳民伤财,为自己死后保存尸体建造陵墓。
这些方锥形的巨大的陵墓,最高的竟达146.6米。
现在,我们把这些陵墓所在的国度称为“金字塔之国”,那么,“金字塔之国”在哪里呢?讲述“地跨两洲”部分,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由波斯湾石油用油轮外运至西欧的便捷航道引出埃及。
2.埃及的领土组成是苏伊士运河以西的绝大部分和以东的西奈半岛。
3.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分界线,讲述埃及位置的重要性。
4.然后稍加介绍:埃及领土面积、人口、民族、宗教、语言和首都开罗。
讲述“沙漠广布”部分,可按以下方案进行:让学生看图,对沙漠广布有一个形象的认识,再根据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的知识,得出埃及为沙漠之国的结论。
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的两幅气候资料图可制作投影片,也可参考下列数据:阅读“尼罗河”资料,补充其长度为6670千米,为世界第一长河(第二章已讲过)。
强调尼罗河流域集中了埃及96%的人口。
“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
①读图8-19和图8-20,注意两幅景观图的引导,强调“最大”、“最高”的金字塔,“艺术世界奇观”及具体数据,给学生巨大、雄伟、壮观、庄严以形象的认识;②过渡:不仅如此,埃及还有为数众多的其他文物古迹。
自然过渡到对其他历史遗迹的学习;③读图8-21,组织学生讨论,得出文物古迹沿尼罗河分布的特点;④按照文物古迹分布特点,要学生回答乘什么交通工具最为适宜?为什么?3.再讲埃及的灿烂文化。
补充简单材料:①发明和使用象形文字;②制定太阳历,一年定为365天;③具有高超的防腐技术,“木乃伊”保存至今;④创立几何学。
4.小结:正是埃及众多的历史遗迹和灿烂的古代文化,使埃及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的寻幽访古的游客。
过渡:埃及古代文明离不开尼罗河水的滋润,把尼罗河称为埃及人民的母亲河实不为过。
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古代埃及人,它也是现代埃及经济发展的浇灌者。
讲述“发展中的工农业”时,注意以下要点:1.回忆埃及的气候特点和地形特点,让学生明白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的自然条件很适宜棉花喜光耗水的特点。
因此,在有尼罗河水灌溉的地方就有棉花的种植。
这样,就得出埃及棉花种植区的分布特点。
读图3-21,加深棉花沿尼罗河分布的印象。
最后点明埃及长绒棉产量和出口量两个世界之最。
2.读图3-21,从中找出埃及矿产资源的分布,特别是石油资源的分布特点,点明工业逐步成为埃及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
3.小结:尼罗河是埃及历史的创造者,是现代经济的财富之源。
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成为撒哈拉大沙漠之中一条生机盎然的绿色走廊。
埃及的历史沿革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公元前3100年出现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古埃及连续形成了31个王朝。
公元前11世纪至前1世纪,断断续续被亚述、巴比伦、波斯、古代马其顿和罗马帝国征服。
公元4;7世纪并入东罗马帝国,古埃及文明灭亡。
后被波斯萨珊王朝占据。
公元7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入侵,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
阿拉伯帝国后期,埃及出现了法蒂玛王朝和阿尤布王朝。
1249年开始由马木鲁克王朝统治,1517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征服,成为奥斯曼帝国的埃及行省。
1798年~1801年一度被拿破仑占领。
1805~1840年在穆罕默德;阿里领导下进入短暂的独立。
1882年被英国军队占领,1914年成为英国的保护国。
1922年2月28日,英国被迫承认埃及独立,但仍保留对埃国防、外交、少数民族等权,埃及当局仍然是英国控制下的傀儡王朝,按英埃政府间协议英国可以随时为了保护英国在埃及利益对埃及出兵。
1952年,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法鲁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导委员会”,掌握国家政权,获得真正独立。
1953年6月18日废除帝制,成立共和国。
1954年,英国被迫同意分批从埃及撤军,直到1956年英军才全部撤出埃及,但仍然保持对苏伊士运河区的事实治权。
1956年,纳赛尔将苏伊士运河收为国有,引发第二次中东战争,英国与法国、以色列组成联军,突击控制了西奈半岛与苏伊士运河区,围歼了多支埃及军队,并对埃及的多座大城市展开战略轰炸以震慑埃及军民。
埃及被炸毁民房1万多栋,炸死1000多人,受伤20 000多人。
战后埃及奠定它在中东的领导地位中心;英国上下也认清了现实国力,宣布“从苏伊士运河以东撤退”,放弃对新加坡、马来亚、科威特、巴林、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地的殖民统治。
1958年2月,埃及与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1961年9月,叙利亚脱离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埃及失去西奈半岛。
1970年,纳赛尔去世,由萨达特继任总统。
1971年9月,改国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1978年,埃及与以色列签订和平条约。
1981年,萨达特遭刺杀身亡,由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继任总统。
1982年取回西奈半岛的主权。
2011年发生茉莉花革命,阿拉伯世界多国发生社会动荡,“争民主、反独裁、反腐败”的反政府示威风起云涌。
埃及成为这台大戏中重要一幕,运动导致执政三十年的穆巴拉克总统黯然下台,并由军方掌握国家过渡政权。
2012年6月,民选总统穆罕默德;穆尔西上台,一年后他被军方罢职,后引发穆兄会支持者的持续示威抗议和严重流血冲突事件,埃及社会也面临着严重的分裂和对立局面。
2014年6月3日,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当选总统,6月8日宣誓就职。
2016年10月28日,埃及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任期从2017年至2019年。
埃及的地理环境位置埃及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北部经地中海与欧洲相通,东部经阿里什直通巴勒斯坦。
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接壤,东南与约旦、沙特阿拉伯相望,海岸线长2700多千米。
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大西洋与印度洋,战略位置和经济意义都十分重要。
埃及面积为100.145万平方公里[1] ,疆域横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
国土略呈不规则的四方形。
东西宽1240千米,南北长1024千米,地形平缓,没有大山,最高峰凯瑟琳山海拔2642米。
地形埃及全境大部分是海拔100-700米的低高原,红海沿岸和西奈半岛有丘陵山地。
沙漠与半沙漠占全国的95%。
西部利比亚沙漠,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大部为流沙,间有哈里杰、锡瓦等绿洲;东部阿拉伯沙漠,多砾漠和裸露岩丘。
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从南到北流贯全境,埃及段长1350公里,两岸形成宽约3;16公里的狭长河谷,并在首都开罗以北形成2.4万平方公里的三角洲。
在尼罗河的影响下,两岸谷地形成了面积为1.6万平方公里的绿洲带。
主要湖泊有大苦湖和提姆萨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坝形成的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水库(5000平方公里)。
气候全国干燥少雨,气候干热。
埃及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气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大。
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气候相对温和,其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
白尼罗河发源于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青尼罗河发源于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两河汛期不同。
1月平均气温12℃,7月26℃;全境干燥少雨,年均降水量50~200毫米。
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气温可达40℃[1] 。
每年4~5月间常有“五旬风”,夹带沙石,损坏农作物。
资源主要资源是石油、天然气、磷酸盐、铁等。
已探明的储量为:石油44.5亿桶(2013年1月),天然气2.186万亿立方米(2012年1月),磷酸盐约70亿吨,铁矿6000万吨。
此外还有锰、煤、金、锌、铬、银、钼、铜和滑石等。
平均原油日产量达71.15万桶,天然气日产量达1.68亿立方米,国内消耗的天然气数量占天然气总产量的70%,其余30%供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