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复制、引物、酶及蛋白质
DNA复制的酶学DNA复制的体系底物dNTPdATPdGTP
复制相关蛋白的基因:dna A、dna B、 dna C… …dna X
相应的表达产物蛋白质:Dna A、Dna B、
Dna C … …Dna X
Dna A:辨认复制起始位点
Dna B:解螺旋酶
Dna C:辅助解螺旋酶使其在起始点上
结 合并打开双链。
(二) 单链DNA结合蛋白 (SSB) :
拓扑:是指物体或图像作弹性移位而又保 持物体不变的性质。 拓扑异构酶:是一类可改变DNA拓扑性质 的酶。对DNA分子的作用是既能水解、又
能连接磷酸二酯键。可松弛DNA超螺旋,
有利于DNA解链。
拓扑异构酶I(topo I): • 在原核生物曾被称为-蛋白。
• 主要作用是切开DNA双链中的一股,使
第二节
DNA复制的酶学
DNA复制的体系
底物:dNTP (dATP、dGTP 、 dCTP 、dTTP) ;
聚合酶(polymerase):依赖DNA的DNA聚合酶,
简写为DNA-pol或DDDP;
模板(template):解开成单链的DNA母链;
引物(primer):提供3´-OH末端的寡核苷酸;
解开并理顺DNA双链,维持DNA
处于单链状态。主要有解螺旋酶、 DNA拓扑异构酶和单链DNA结合蛋白。
(一) 解螺旋酶 (helicase) :
模板对复制的指导作用在于碱基的准确 配对,而碱基却埋在双螺旋的内部。只有把
DNA解开成单链,它才能起模板作用。
解螺旋酶是最早发现的与复制有关的蛋
白质,当时称为rep蛋白。作用是利用ATP供
5'
(二) DNA聚合酶的种类
1. 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
pol-I pol-II pol-III
DNA的生物合成(精)
一. DNA的复制
复制部位:
真核生物:细胞核
原核生物:细胞质的核质区
(一) 复制的反应
一. DNA的复制
n1d ATP n2d CTP n3d GTP n4d TTP
DNA聚合酶 DNA模板
DNA +(n1+n2+n3+n4)PPi
PPi随即被焦磷酸酶水解,从 而推动聚合反应的进行。
做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二) 复制的方式 半保留复制
一. DNA的复制
(二) 复制的方式
一. DNA的复制
如何证明半保留复制
1958年,Meselson 证明:用,15NH4Cl唯一氮源
培养大肠杆菌,之后,用14NH4Cl培养,然后进行
CsCl2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由于15NH4Cl密度大于
双螺旋DNA
3′5′ 带切开的3′ 端单链穿越 与另一条连 接封口 Tyr
一.DNA的复制
TopⅠ被解离 (-) (-)
P OH
2个负超螺旋 DNA-酶中间物
O R HN CH C NH R′ CH 2 Tyrosine N O O O 5′ H Oˉ H P O O P Oˉ (b) O O H H DNA链 N H N NH 2 N
② 随后链的合成
引物的合成:随后链的每个冈崎片段都需要合成
RNA引物。也是由引物酶催化。
冈崎片段的合成: DNA聚合酶 Ⅲ (原核细胞 )在引物的 3'末端使DNA链延伸,直至抵达其 下游的另一个冈崎片段的 RNA引物
的5'端。
(五)复制的过程 3.复制叉的推进-复制叉推进的过程
分子生物学 第3章 DNA复制
DNA helicase (DNA解旋酶)
利用ATP供能,解开DNA双链, 可随复制叉 的伸展向前移动
大肠杆菌中解旋酶的种类
种 类
DnaA DnaB DnaC
功 能
辨认起始点,并结合到复制起始部位 解开DNA双链 运送和协同DnaB
single-stranded binding protein (SSB, 单链结合蛋白)
是一类调节DNA分子的超螺旋水平,可改变DNA拓扑性 质的酶。对DNA分子的作用是既能水解、又能连接磷酸 二酯键。 • 拓扑异构酶 I: 切开DNA双链中的一股,使DNA在解链旋 转中不打结,DNA变为松弛状态再封闭切口。 同转录有 关 • 拓扑异构酶 II: 能切断DNA双链,使螺旋松弛。在ATP参 与下,松弛的DNA进入负超螺旋,再连接断端。同复制
3´→5´外切酶活性: 切除错配的核苷酸
5'
3' C T T C A G G A G A A G T C C G G C G 5'
3'
DNA ligase
连接DNA链3-OH末端和相邻DNA链5-P末端,形成磷 反应需要ATP。
酸二酯键,从而把两段相邻的DNA链连接成完整的链。
二、 DNA复制的过程
E. Coli DNA在15N-标记的营养液中生
长多代,使DNA双链充分标记
将15N-标记
细胞在
14N中
细胞在
14N中复
细胞在
14N中复
的E.Coli 加入14N 培 养液中
万有引力
复制1 次
制第2次
制第3次
单林娜 制作
11
DNA半保留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DNA的半保留复制表明DNA在代谢上的稳定性,
生物化学笔记DNA的复制
一、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on replication)(一)证据:1.用氮15标记大肠杆菌DNA,然后在氮-14中培养,新形成的DNA是杂合双链,即双链中一条是重链(约重1%),一条是轻链。
第二代则有一半全是轻链,一半是杂合双链。
2.大肠杆菌DNA在用氚标记的胸苷复制近两代,放射自显影,未复制部分银密度低,由一条放射链和一条非放射链组成;已复制部分有一条双链是放射的,一条双链有一半是放射的。
这证明大肠杆菌DNA是环状分子,以半保留方式复制。
(二)特点:子代保留一条亲代链,而不是将它分解。
这说明DNA是相对稳定的。
双螺旋DNA(或RNA)是所有已知基因的复制形式。
二、复制的起点和单位(一)基因组能独立进行复制的单位称为复制子。
原核生物是单复制子,真核生物是多复制子。
每个复制子有起点。
通过测定基因出现的频率可以确定起点位置,距离起点越近的基因出现的频率越高。
起点有发动复制的序列,也有决定拷贝数的序列。
起点的结构是很保守的。
(二)复制终止点:已发现Ecoli的与复制终止有关位点,其中含有23bp的保守序列,由tus蛋白与此位点结合参与复制的终止。
真核生物中似乎没有复制终止点。
(三)复制多数是双向、对称的,但也有例外。
通过放射自显影可以判断复制是双向还是单向:先在低放射性培养基中起始复制,再转移到高放射性培养基中,如是双向复制,其放射自显影图是中间银密度低;单向复制则为一端低。
(四)单向复制有一些特殊方式:1.滚动环:噬菌体φX174DNA是环状单链分子,复制时先形成双链,再将正链切开,将5’连接在细胞膜上,从3’延长,滚动合成出新的正链。
2.取代环:线粒体DNA复制时是高度不对称的,一条链先复制,另一条链保持单链而被取代,呈D环形状。
这是因为两条链的复制起点不同,另一条链的起点露出才能复制。
三、有关的酶(一)反应特点:1.以四种dNTP为底物2.需要模板指导3.需要有引物3’-羟基存在4.DNA链的生长方向是5’-3’5.产物DNA的性质与模板相同(二)大肠杆菌DNA聚合酶1.DNA聚合酶I:单链球状蛋白,含锌。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及异同点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复制共同得特点:1底物成分: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四种脱氧三磷酸核苷(dNTP)为底物,多种酶及蛋白质:DNA拓扑异构酶、DNA解链酶、单链结合蛋白、引物酶、DNA聚合酶、RNA酶以及DNA连接酶等;2过程:分为起始、延伸、终止三个过程;3聚合方向:5'→3';4化学键: 3',5'磷酸二酯键;5遵从碱基互补配对规律;6一般为双向复制、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复制不同得特点:1真核生物为线性DNA,具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形成多个复制叉,DNA聚合酶得移动速度较原核生物慢。
原核生物为一般为环形DNA,具有单一复制起始位点。
2真核生物DNA复制只发生在细胞周期得S期,一次复制开始后在完成前不再进行复制,原核生物多重复制同时进行。
3真核生物复制子大小不一且并不同步。
4原核生物有9-mer与13-mer得重复序列构成得复制起始位点,而真核生物得复制起始位点无固定形式。
5真核生物有五种DNA聚合酶,需要Mg+。
主要复制酶为DNA聚合酶δ(ε),引物由DNA聚合酶α合成。
原核生物只有三种,主要复制酶为DNA聚合酶III。
6真核生物末端靠端粒酶补齐,而原核生物以多联体得形式补齐。
7真核生物冈崎片段间得RNA引物由核酸外切酶MF1去除,而原核生物冈崎片段由DNA聚合酶I去除。
8真核生物DNA聚合酶γ负责线粒体DNA合成。
9真核生物DNA聚合酶δ得高前进能力来自于RF-C蛋白与PCNA 蛋白得互相作用。
原核生物DNA聚合酶III得前进能力来自与γ复合体(夹钳装载机)与β亚基二聚体(β夹钳)得相互作用。
10原核生物得聚合酶没有5→3外切酶活性,需要一种FEN1得蛋白切除5端引物,原核生物DNA聚合酶工具有5→3外切酶活性。
11原核得DNA Pol─Ⅱ复制时形成二聚体复合物,而真核生物得聚合酶保持分离状态。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信息传递过程中得差异。
DNA复制的酶学
DNA-pol III:
由10种亚基组成的不对称聚合体 种亚基组成的不对称聚合体 催化效率最高
(一) DNA聚合酶催化的反应 一 聚合酶催化的反应
1. 5至3的聚合活性 催化四种dNTP一个一个地接到DNA 催化四种dNTP一个一个地接到DNA 一个一个地接到 链上去。 链上去。 (dNMP)n + dNTP → (dNMP)n+1 + PPi
聚合反应机理: 聚合反应机理:
5'
P
5'
DNA连接酶在复制、DNA修复、 连接酶在复制、 修复、 连接酶在复制 修复 重组、剪接中均起缝合缺口作用。 重组、剪接中均起缝合缺口作用。 中均起缝合缺口作用 是重要的工具酶之一。 是重要的工具酶之一。 工具酶之一
复制相关蛋白的基因: 复制相关蛋白的基因:dna A、dna B、 、 、 dna C… …dna X 相应的表达产物蛋白质: 相应的表达产物蛋白质:Dna A、Dna B、 、 、 Dna C … …Dna X Dna A:辨认复制起始位点 : Dna B:解螺旋酶 : Dna C:辅助解螺旋酶使其在起始点上 : 合并打开双链。 结 合并打开双链。
5→3外切酶活性: →3外切酶活性: 切除引物 切除突变的片段 3→5外切酶活性: →5外切酶活性: 切除错配的核苷酸
3' C T T C A G G A G A A G T C C G G C G 5'
真核细胞DNA复制中的酶和蛋白质
分类
原核生物的引物酶为RNA 聚合酶,真核生物的引物 酶包括Primase和PrimPol 等类型。
结构
引物酶通常由多个亚基组 成,具有RNA聚合酶活性 和引物合成的活性中心。
DNA连接酶
功能
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形成 完整的DNA分子。
分类
原核生物的DNA连接酶为T4 DNA 连接酶,真核生物的DNA连接酶 包括T1、T2、T3和T4等类型。
功能
负责DNA链的延伸,将脱氧核糖 核苷酸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添
加到DNA链的3'-OH末端。
分类
原核生物DNA聚合酶包括α、β、 γ、δ等类型,真核生物DNA聚 合酶包括α、β、γ、δ、ε等类型。
结构
DNA聚合酶通常由多个亚基组成, 具有多个活性中心和结合位点, 以确保复制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解旋酶
详细描述
DNA复制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是遗传信息的传递和保持的关键 过程。在DNA复制过程中,酶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NA复制的过程
总结词
DNA复制过程包括起始、延伸和终止三个阶段,需要多种酶和蛋白质的参与。
详细描述
在起始阶段,DNA聚合酶结合到DNA模板上,形成复制起始复合物;在延伸阶段,DNA聚合酶催化脱氧核糖核 苷酸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添加到新链上,合成出与模板链互补的新链;在终止阶段,复制完成,DNA聚合酶 从DNA上解离下来。
06
DNA复制的研究前景
DNA复制与基因治疗的关系
基因治疗是一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 修复或替换异常基因,以达到治疗疾 病目的的方法。DNA复制是基因治 疗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对确保基因的 准确传递和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参与DNA复制有关酶和蛋白质
DNA聚合酶Ⅲ的作用范围如图7-14所示。
参与DNA复制有关酶和蛋白质
参与DNA复制有关酶和蛋白质
E. Coli中的DNA聚合酶
5 聚合酶活性 5外切酶活性 5 外切酶活性
亚基数 分子数/细胞
功能
pol I
pol II pol III
+
目录
参与DNA复制有关酶和蛋白质
DNA聚合酶的分类
原核生物的聚合酶
DNA-pol Ⅰ 主要的修复酶 DNA-pol Ⅱ 次要的修复酶 DNA-pol Ⅲ 复制酶 DNA-pol IV SOS修复 DNA-pol V SOS修复
参与DNA复制有关酶和蛋白质
(1)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 (Pol Ⅰ) 纯的DNA聚合酶I由分子量109 000U (109KD),含928个氨基酸残基的一 条肽链构成,每个大肠杆菌细胞中大约含400个酶分子。(单链多肽)
参与DNA复制有关酶和蛋白质
不配对的片段
内切酶活性
参与DNA复制有关酶和蛋白质
(2) 大肠杆菌 DNA聚合酶 Ⅱ
DNA聚合酶Ⅰ缺陷的突变株仍能生存,这表明DNApolⅠ不是 DNA复olⅡ。
① 从5′→3′方向合成DNA ② 具有3ˊ→5ˊ外切酶活性,但没有5ˊ→3ˊ外切酶活性。 在体外的合成速率比体内的速率要低得多,带有这个酶缺陷 的大肠杆菌突变株染色体的复制各方面都正常,它在体内的功能 可能和DNA聚合酶 I 类似。
DNA聚合酶 I 的5ˊ→3ˊ外切酶活性和聚合活性同时作用可 以进行切口翻译(nicktranslation),用来制造放射性探针。
在反应物里加入同位素标记的脱氧单核苷酸,DNA聚合酶I 首先利用5ˊ→3ˊ外切酶活性,从切口处逐个切下DNA上的核苷 酸,再利用3ˊ-OH末端聚合作用逐个将标记的核苷酸加上去(图 7—12)。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复制过程及异同点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复制共同的特点:1底物成分: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四种脱氧三磷酸核苷(dNTP)为底物,多种酶及蛋白质:DNA拓扑异构酶、DNA解链酶、单链结合蛋白、引物酶、 DNA聚合酶、RNA 酶以及DNA连接酶等;2过程:分为起始、延伸、终止三个过程;3聚合方向:5'→3';4化学键: 3',5'磷酸二酯键;5遵从碱基互补配对规律;6一般为双向复制、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复制不同的特点:1真核生物为线性DNA,具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形成多个复制叉,DNA聚合酶的移动速度较原核生物慢。
原核生物为一般为环形DNA,具有单一复制起始位点。
2真核生物DNA复制只发生在细胞周期的S期,一次复制开始后在完成前不再进行复制,原核生物多重复制同时进行。
3真核生物复制子大小不一且并不同步。
4原核生物有9-mer和13-mer的重复序列构成的复制起始位点,而真核生物的复制起始位点无固定形式。
5真核生物有五种DNA聚合酶,需要Mg+。
主要复制酶为DNA聚合酶δ(ε),引物由DNA聚合酶α合成。
原核生物只有三种,主要复制酶为DNA聚合酶III。
6真核生物末端靠端粒酶补齐,而原核生物以多联体的形式补齐。
7真核生物冈崎片段间的RNA引物由核酸外切酶MF1去除,而原核生物冈崎片段由DNA聚合酶I去除。
8真核生物DNA聚合酶γ负责线粒体DNA合成。
9真核生物DNA聚合酶δ的高前进能力来自于RF-C蛋白与PCNA蛋白的互相作用。
原核生物DNA聚合酶III的前进能力来自与γ复合体(夹钳装载机)与β亚基二聚体(β夹钳)的相互作用。
10原核生物的聚合酶没有5→3外切酶活性,需要一种FEN1的蛋白切除5端引物,原核生物DNA聚合酶工具有5→3外切酶活性。
11原核的DNA Pol─Ⅱ复制时形成二聚体复合物,而真核生物的聚合酶保持分离状态。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差异1. DNA的复制。
真核生物DNA的复制
counterpart, the dimeric sliding clamp.
真核生物DNA的复制
1. 真核与原核生物在复制过程上的相同之处: -半不连续复制; -具有相似的起始、延伸等过程。
真核生物DNA的复制
❖ 定义: 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将DNA分子中受损伤
部分切除掉,并以完整链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切去的部分,使DNA恢复正常结构的过程。
❖ 包括:
碱基切除修复(base-excision repair) 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excision repair)
真核生物DNA的 复制
两个pol分别催化前导 链和滞后链的合成
真核生物DNA的复制
1. 端粒(telomere)
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由许 多成串短的重复顺序组成,具有稳定染色体末 端结构的功能。
四膜虫 TTGGGG(仅列一条链的序列)
人
TTAGGG
2. 端粒酶(telomerase)
含有RNA链的逆转录酶,它以所含RNA为模 板来合成 DNA端粒结构。
六、真核生物DNA的复制
(一)参与复制的酶及蛋白质因子
1. DNA聚合酶:pol 、、、 、
位置 亚基数目 3’→5’ 外切酶 引物合成酶 持续合成能力 准确性
α (I) 细胞核
4 + 中等 高
(IV) 细胞核
1 低 低
功能
引物合成 修复
γ (M) 线粒体
2 + 高 高 线粒体DNA 合成
δ (III) 细胞核
生物化学DNA复制、转录、翻译
(6)切除引物,补齐缺口:由DNA聚合酶(主要是酶 Ⅰ)催化,切去RNA引物;按碱基互补原则,沿 5’→3’方向,补齐缺口。
(7)连接封口:由DNA连接酶催化,将补齐缺口的3’OH基与下一个冈崎片段的5’-P以磷酸二酯键连接起 来,最终形成完整的、与模板互补的DNA新链。
端粒、端粒酶意义
与细胞衰老、凋亡有关; 端粒的平均长度随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多及年龄的增长而逐渐 变短至消失,可导致染色体稳定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凋亡。 正常:体细胞端粒酶活性丧失,端粒的长度不断缩短。 异常: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恢复,端粒复制,细胞恶性增殖
抑制端粒酶活性可防治肿瘤。
第二节 RNA的生物合成 — 转录
种类 转录产物
Ⅰ 45S-rRNA
对鹅膏蕈碱
的反应
耐受
Ⅱ hnRNA
极敏感
Ⅲ 5S-rRNA
tRNA snRNA 中度敏感
(二)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
3种: Ⅰ
Ⅱ
Ⅲ
类型 部位
转录 产 物
对鹅膏蕈碱的敏感度
Ⅰ 核仁 5.8S\18S\28S rRNA
不敏感
Ⅱ 核质 mRNA, snRNA, hnRNA
均以DNA为模板; 都是生成3’,5’ —磷酸二酯键; 合成的方向都是5’ →3’; 遵从碱基配对规律。
复制和转录的区别
复制
转录
模板 两股链均复制 模板链转录(不对称转录)
原料 dNTP
NTP
酶
DNA聚合酶
RNA聚合酶(RNA-pol)
产物 子代双链DNA mRNA,tRNA,rRNA (半保留复制)
高度敏感
Ⅲ 核质 tRNA, 5SrRNA, 一种snRNA, 中度敏感
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需要的酶和蛋白质
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需要的酶和蛋白质以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需要的酶和蛋白质为标题,本文将详细介绍在原核生物中DNA复制的过程以及其中涉及到的关键酶和蛋白质。
DNA复制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步,它确保了新生的细胞拥有与母细胞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
在原核生物中,DNA复制是一个复杂而精确的过程,需要多种酶和蛋白质的协同作用。
DNA复制的第一步是DNA的解旋,这由解旋酶(helicase)完成。
解旋酶能够结合到DNA的双链上,并将其解开,形成两条单链。
解旋酶在DNA复制过程中起到了“拆线员”的作用,为下一步的复制提供了单链DNA。
接下来,DNA复制酶(DNA polymerase)开始介入。
DNA复制酶是一类能够将新的DNA链合成到已有的DNA模板链上的酶。
在原核生物中,有多种类型的DNA复制酶参与DNA复制的不同阶段。
其中,DNA polymerase III是最主要的复制酶,它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合成新的DNA链。
此外,DNA polymerase I在DNA复制的后期起到了修复和整理DNA的作用。
DNA复制的过程中还需要DNA结合蛋白(SSB),它们能够结合到DNA的单链上,防止DNA链的重新结合和降解。
DNA结合蛋白在DNA复制过程中起到了“保护者”的作用,确保了DNA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在DNA复制过程中,还有一种酶称为DNA拼接酶(DNA ligase)。
DNA拼接酶能够将DNA链中的断裂连接起来,使DNA形成一个完整的双链。
DNA拼接酶在DNA复制过程中起到了“粘合剂”的作用,保证了新合成的DNA链的连续性。
除了上述酶和蛋白质外,DNA复制还需要DNA引物(primer)和DNA引物合成酶(primase)。
DNA引物是一段短的RNA或DNA 链,它能够提供一个起始点,使DNA复制酶能够开始合成新的DNA链。
DNA引物合成酶能够合成DNA引物,为DNA复制提供必要的起始物质。
在DNA复制过程中,还有其他辅助蛋白质参与其中,如DNA修复酶、拓扑异构酶等。
DNA复制——精选推荐
第十二章DNA的复制和修复一:填空题1.参与DNA复制的主要酶和蛋白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DNA复制的方向是从________________端到________________端展开。
3.大肠杆菌在DNA复制过程中切除RNA引物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而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中切除RNA 引物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
4.大肠杆菌染色体DNA复制的起始区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酵母细胞染色体DNA复制的起始区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两者都富含________________碱基对,这将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过程。
5.大肠杆菌DNA连接酶使用________________能源物质,T4噬菌体DNA连接酶使用________________作为能源物质。
6.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酶的缺乏可导致大肠杆菌体内冈崎片段的堆积。
7.体内DNA复制主要使用________________作为引物,而在体外进行PCR扩增时使用________________作为引物。
8.使用________________酶或________________酶可将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水解成大小两个片段,其中大片段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酶,它保留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酶的活性,小片段则保留了________________酶的活性。
9.参与大肠杆菌DNA复制的主要聚合酶是________________,该酶在复制体上组装成________________二聚体,分别负责________________链和________________链的合成,已有证据表明后随链的模板在复制中不断形成________________结构。
第34章 DNA的复制和修复
possible copying mechanism OF DNA
DNA复制方式有三种可能性,即全保留、半保留和分散式。
弥散式
2. DNA半保留复制的证明(两个)
(1) 密度梯度离心 (重同位素标记)
1958年Meselson和 Stahl采用重同位素 15N作DNA标记, 同时可以否定另外
两种复制方式
第34章 DNA的复制和修复
DNA Replication
DNA Replication and Repair
第一节 DNA的生物合成
DNA生物合成的方式:
DNA复制 DNA生物合成 DNA修复合成
反转录 DNA的体外复制:分子克隆(PCR)。
一、DNA复制
P408
DNA复制具有两个特点:(半保留复制)和(半不连续复制)
解释
• (1) 在 dut -突变体( dUTPase缺失)中冈崎片
段比在 dut +中为短。这是因为U掺入机会增加;
• (2) 在 ung- (尿嘧啶N-糖苷酶缺失)突变体
中,新合成的DNA约有一半由片段组成。
• (3) 因为尿嘧啶N-糖苷酶缺失,不会切除U的 糖苷链,也就不会出现AP位点,所以碱沉淀时 不易断裂,从而保持了半不连续的原貌。
特殊的复制方式-D环复制
• D-环扩充越过被取 代链的复制起点; • 被取代链启动复制,方 向与第一条链相反; • 两条链的合成没有冈崎 片断
单向复制,全连续复制
特殊的复制方式-D环复制
D环复制: 线粒体、叶绿体DNA(不对称复制,两条 链的复制起点不在同一点上,一条链先复制,另一条 链保持单链而被取代:当一条链复制到一定程度时才 暴露出另一条链的复制起点,另一条链才开始复制, (单向复制,全连续复制,没有冈崎片段)
DNA复制、引物、酶及蛋白质要点
DNA复制起始引发体的形成及所参与的酶和蛋白质、DNA复制过程一、DNA复制起始引发体的形成及所参与的酶和蛋白质DNA复制起始一共涉及到DnaA(复制起始因子,识别OriC序列)、DnaB(DNA解链酶)、DnaC(召唤DnaB到复制叉)、HU(结合DNA使之弯曲)、引物合成酶、单链DNA结合蛋白、RNA聚合酶、DNA旋转酶、Dam甲基化酶,一共是9种重要的酶或蛋白质,其中DnaA、DnaB、引物合成酶、单链DNA结合蛋白、Dam甲基化酶非常重要。
DNA复制时,往往先由RNA聚合酶在DNA模板上合成一段RNA引物,再由聚合酶从RNA引物3’端开始合成新的DNA链。
对于前导链来说,这一引发过程比较简单,只要有一段RNA引物,DNA聚合酶就能以此为起点,一直合成下去。
对于后随链,引发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多种蛋白质和酶参与。
后随链的引发过程由引发体来完成。
引发体由6种蛋白质构成,预引体或引体前体把这6种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并和引发酶或引物过程酶进一步组装形成引发体。
引发体似火车头一样在后随链分叉的方向前进,并在模板上断断续续的引发生成滞后链的引物RNA短链,再由DNA聚合酶 III 作用合成DNA,直至遇到下一个引物或冈崎片段为止。
由RNA酶H降解RNA引物并由DNA聚合酶 I 将缺口补齐,再由DNA连接酶将每两个冈崎片段连在一起形成大分子DNA.。
1.解链酶(helicase,unwinding enzyme)复制叉的形成则是由多种蛋白质及酶参与的较复杂的复制过程。
在DNA不连续复制过程中,结合于复制叉前面,在起始点处解开双链,反应是在解链酶的催化下进行的。
解链酶有ATP酶活性的酶,两种活性相互偶联,通过水解ATP提供解链的能量。
解链酶的作用就是打开DNA双链之间的氢键。
解链酶分解ATP的活性依赖于单链DNA的存在。
如果双链DNA中有单链末端或切口,则DNA解链酶可以首先结合在这一部分,然后逐步向双链方向移动。
分子生物学 总结---DNA复制
★目前已知的DNA聚合酶都只能延长已存在的DNA链,而不能从头合成DNA链。
★凡能从多核苷酸链的末端开始水解核酸的酶称为核酸外切酶,凡能从多核苷酸链中间开始水解核酸的酶称为核酸内切酶。
而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顺序,并从特定位点水解核酸的内切酶称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起始位点:真核生物每条染色体上面可以有多处,而原核生物已有一个起始点。
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在全部完成复制之前,各个起始点上DNA的复制不能再开始,而在快速生长的原核生物中,复制起点上可以连续开始新的DNA复制,表现为虽只有一个起始位点,但有多个复制叉。
★DNA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DNA在复制过程中,每条链分别作为模板合成新链,产生互补的两条链。
这样新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与原来的DNA分子的碱基顺序是完全一样的。
因此,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即为semiconservation replication。
由Watson and Crick 提出,由Meselson and Stahl通过经15N标记3个世代的大肠杆菌DNA实验得以验证,★DNA半不连续复制:(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DNA复制过程中,前导链的复制是连续的,而后随链的复制是中断的、不连续的。
★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是DNA半不连续复制中产生的长度为1000~2000个碱基的短的DNA片段,能被连接形成一条完整的DNA链。
★复制子(replicon):单独复制的一个DNA单元被称为一个复制子,它是一个可移动的单元。
一个复制子在任何细胞周期只复制一次。
★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复制时,双链DNA要解开成两股链分别进行DNA结合,所以,复制起点呈叉子形状,被称为复制叉。
★引发酶(primase):是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其功能是在DNA复制过程中合成RNA引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A复制起始引发体的形成及所参与的酶和蛋白质、DNA复制过程一、DNA复制起始引发体的形成及所参与的酶和蛋白质DNA复制起始一共涉及到DnaA(复制起始因子,识别OriC序列)、DnaB(DNA解链酶)、DnaC(召唤DnaB到复制叉)、HU(结合DNA使之弯曲)、引物合成酶、单链DNA结合蛋白、RNA聚合酶、DNA旋转酶、Dam甲基化酶,一共是9种重要的酶或蛋白质,其中DnaA、DnaB、引物合成酶、单链DNA结合蛋白、Dam甲基化酶非常重要。
DNA复制时,往往先由RNA聚合酶在DNA模板上合成一段RNA引物,再由聚合酶从RNA引物3’端开始合成新的DNA链。
对于前导链来说,这一引发过程比较简单,只要有一段RNA引物,DNA聚合酶就能以此为起点,一直合成下去。
对于后随链,引发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多种蛋白质和酶参与。
后随链的引发过程由引发体来完成。
引发体由6种蛋白质构成,预引体或引体前体把这6种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并和引发酶或引物过程酶进一步组装形成引发体。
引发体似火车头一样在后随链分叉的方向前进,并在模板上断断续续的引发生成滞后链的引物RNA短链,再由DNA聚合酶 III 作用合成DNA,直至遇到下一个引物或冈崎片段为止。
由RNA酶H降解RNA引物并由DNA聚合酶 I 将缺口补齐,再由DNA连接酶将每两个冈崎片段连在一起形成大分子DNA.。
1.解链酶(helicase,unwinding enzyme)复制叉的形成则是由多种蛋白质及酶参与的较复杂的复制过程。
在DNA不连续复制过程中,结合于复制叉前面,在起始点处解开双链,反应是在解链酶的催化下进行的。
解链酶有ATP酶活性的酶,两种活性相互偶联,通过水解ATP提供解链的能量。
解链酶的作用就是打开DNA双链之间的氢键。
解链酶分解ATP的活性依赖于单链DNA的存在。
如果双链DNA中有单链末端或切口,则DNA解链酶可以首先结合在这一部分,然后逐步向双链方向移动。
复制时,大部分DNA解旋酶可沿滞后模板的5’—〉3’方向并随着复制叉的前进而移动,只有个别解旋酶(Rep蛋白)是沿着3’—〉5’方向移动的。
故推测Rep蛋白和特定DNA解链酶是分别在DNA 的两条母链上协同作用以解开双链DNA。
大肠杆菌中DnaB蛋白就有解链酶活性,与随从链的模板DNA结合,沿5′→3′方向移动,还有一种叫做Rep蛋白和前导链的模板DNA结合沿3′→5′方向移动。
2.单链结合蛋白(single strand binding proteins,SSBP)ssbDNA蛋白是较牢固的结合在单链DNA上的蛋白质。
原核生物ssbDNA蛋白与DNA结合时表现出协同效应:若第1个ssbDNA蛋白结合到DNA上去能力为1,第2个的结合能力可高达103;真核生物细胞中的ssbDNA蛋白与单链DNA结合时则不表现上述效应。
ssbDNA蛋白的作用是保证解旋酶解开的单链在复制完成前能保持单链结构,它以四聚体的形式存在于复制叉处,待单链复制后才脱下来,重新循环。
所以,ssbDNA蛋白只保持单链的存在,不起解旋作用。
ssbDNA蛋白稳定解开的单链,保证此局部不会恢复成双链。
它与解开的单链DNA结合,使其稳定不会再度螺旋化并且避免核酸内切酶对单链DNA的水解,保证了单链DNA做为模板时的伸展状态,SSBP可以重复利用(图)。
SSBP与DNA单链结合,既防止核酸水解酶的作用,又避免解开的单链DNA重新缔合形成双链,从而保持一种伸展状态,以保证复制顺利进行。
在E.coli中SSB为四聚体,对单链DNA有很高的亲和性,但对双链DNA和RNA没有亲和力。
它们与DNA结合时有协同作用。
图大肠杆菌DNA复制叉中复制过程简图3、DNA旋转酶(DNA gyrase )是一个由两个GraA和两个GraB亚基构成的四聚体蛋白,DNA旋转酶以其可以利用ATP结合和水解的能量来介导负超螺旋到松弛的共价闭合DNA而闻名于所有拓扑异构酶。
它是DNA拓扑异构酶Ⅱ中的一种亚类,其主要功能为引入负超螺旋,在DNA 复制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迄今为止,只有在原核生物中才发现DNA旋转酶。
作用机理: DNA复制时解链产生正螺旋,阻碍复制体的前进,DNA旋转酶通过引起瞬间DNA双链的断裂和重新连接,以改变DNA的拓扑状态,引入负超螺旋。
4.引发体的形成:DNA复制起始的关健步骤是前导链DNA的合成,一旦前导链DNA的聚合作用开始,随从链DNA的合成也随着开始。
由于前导链的合成是连续进行的,所以它的起始相对简单,而随从链的合成是不连续进行的,所以引发阶段比较复杂。
大肠杆菌的引发前体由Dna B. Dna C和单链结合蛋白组成。
(1)引物酶(primase)它是一种特殊的RNA聚合酶,可催化短片段RNA的合成。
这种短RNA片段一般十几个至数十个核苷酸不等,它们在DNA复制起始处做为引物。
RNA引物的3′桹H末端提供了由DNA聚合酶催化形成DNA分子第一个磷酸二酯键的位置。
催化RNA引物合成的酶叫引发酶(primerase)。
引发酶识别DNA 单链模板特异序列,以核糖核苷三磷酸为底物合成寡聚核苷酸,产生3′-OH,为DNA聚合酶起始磷酸二酯键提供条件。
引物与典型的RNA不同,他们在合成以后并不与模板分离,而是以氢键与模板结合。
实验表明,在细菌中,前导链的引物和滞后链中前体片断的引物在合成时需要不同的条件。
滞后链前体片断引物的合成是由引发酶催化的,而引发酶对利福平(rifampicin)不敏感,因此不受利福平抑制;前导链引物的合成是由RNA聚合酶催化的,而RNA聚合酶对利福平十分敏感,所以受利福平强烈抑制。
(2)引发体(primosome)高度解链的模板DNA与多种蛋白质因子形成的引发前体促进引物酶结合上来,共同形成引发体,引发体主要在DNA随从链上开始,它连续地与引物酶结合并解离,从而在不同部位引导引物酶催化合成RNA引物,在引物RNA的3′桹H末端接下去合成DNA片段,这就是随从链不连续合成的开始。
5、DNA聚合酶1)DNA聚合酶IDNA聚合酶I最初由Kornberg于1955年在大肠杆菌中发现的,纯化的酶是一条相对分子量为109KD的多肽链。
用枯草杆菌蛋白酶处理可以将DNA聚合酶I水解为一大一小两个片段。
较大的C末端片断分子量为68KD,叫klenow片断,常用做体外合成DNA 的工具酶;具有5′→3′的聚合酶活性,可以将脱氧核苷三磷酸加到DNA链的3′-OH上,形成3′,5′-磷酸二酯键,这个活性需要DNA模板和引物的存在。
klenow片断还具有3′→5′的外切酶活性,可以从3′端将DNA链水解。
当正确的核苷三磷酸进入正在合成的链的末端,酶就向前移动,一旦发生错误,酶就退回,将错误的碱基切除,这是一种校对(proofreading)功能。
较小的N末端片断分子量为35 KD,具有5′→3′的外切酶活性,在体内功能是切除小的DNA片断,包括切除RNA引物。
尽管DNA聚合酶I活性很高,但它们的主要功能是用于修复体内DNA双螺旋区中的单链区,这些单链区是在DNA复制时或DNA受损伤后留下的。
DNA聚合酶I的5′→3′核酸外切酶活性从5′端切除DNA受损伤的部位,DNA聚合酶I的5′→3′聚合酶活性随即开始工作,使DNA链向3′端延伸,这称为切口平移(nick translation)。
在DNA复制中,RNA引物的切除实际上就是切口平移;DNA的损伤修复中也存在切口平移。
在体外,可以用切口平移来制备高放射性活性的DNA 探针。
2)DNA聚合酶ⅢDNA聚合酶Ⅲ全酶以异源复合体发挥功能。
α亚基、ε亚基和θ亚基相连组成核心酶(core enzyme),每种亚基两个,形成两个催化合成DNA的活性中心。
α亚基具有5′→3′的聚合酶活性,并具有5′→3′的外切酶活性;ε亚基具有3′→5′的外切酶活性,这对校正功能十分重要。
核心酶在τ亚基存在下,形成二聚体。
其他亚基的添加促进二聚化和增强了酶活性(τ亚基起着促使核心酶二聚化的作用)。
DNA聚合酶Ⅲ具有持续合成能力,β亚基在二聚体形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β亚基的功能犹如夹子、两个β亚基夹住DNA分子并可以向前滑动,使聚合酶在完成复制前不再脱离DNA,从而提高了酶的持续合成能力(通过它形成一个环使DNA聚合酶Ⅲ的核心酶附着在DNA模板上,并可以沿单链DNA滑动而使DNA的复制过程程序化)。
β亚基的定位能防止核心酶在DNA复制过程中从模板上掉下来,如果没有β亚基,核心酶只能合成大约20个核苷酸就要脱离模板。
除了β亚基以外,γ亚基是一种依赖于DNA的ATP酶,两个γ亚基与另4个亚基(δ亚基、δ′亚基、χ亚基、ψ亚基)构成γ复合物,其主要功能时帮助β亚基夹住DNA,故称夹子装置器(clamp loader)。
β亚基在DNA上定位和解离都需要γ复合物介导。
完整全酶为不对称二聚体结构。
当聚合酶遇到逆向模板上前面合成的冈崎片断时,γ复合物的存在允许β亚基从模板上解离。
这样当核心酶合成了冈崎片断,将从后滞链的全酶中释放出来,与下一个由DNA引发酶提供的模板引物的起始前复合物结合。
在半不连续复制过程重,同一个DNA聚合酶Ⅲ分子可以同时合成前导链和滞后链。
更确切地讲,在前导链和滞后链的生长点,核苷酸的增加同时进行。
如前所述,DNA聚合酶Ⅲ有两个DNA合成催化中心,很可能前导链和滞后链各利用一个催化中心合成DNA。
滞后链的模板链围绕一个催化中心折叠成环状结构,使滞后链的方向颠倒(生化方向不变)。
6、DNA连接酶DNA连接酶催化双股链内相邻单链切口的3′-OH与5′- P酰基形成磷酸酯键。
酶的活化? NAD+或ATP中的腺苷酰基(AMP)与酶活性中心的赖氨酸残基的ε-NH2以磷酰胺键结合,形成共价中间体酶- AMP;腺苷酰化DNA? 酶- AMP将腺苷酰基(AMP)转移给DNA切口处的5′磷酰基团,以焦磷酸的形式活化,形成AMP-P-DNA。
亲核攻击完成DNA连接? 通过相邻DNA的3′-OH对活化的P原子进行亲核攻击,生成3′,5′-磷酸二酯键,同时释放出AMP。
二、DNA复制过程真核、原核的复制大致可以分为复制的引发,DNA链的延伸和DNA复制的终止三个阶段。
起始:DNA解旋酶在局部展开双螺旋结构的DNA分子为单链,引物酶辨认起始位点,以解开的一段DNA为模板,按照5'到3'方向合成RNA短链。
形成RNA引物。
DNA片段的生成:在引物提供了3'-OH末端的基础上,DNA聚合酶催化DNA的两条链同时进行复制过程,由于复制过程只能由5'->3'方向合成,因此一条链能够连续合成,另一条链分段合成,其中每一段短链成为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s)(由日本冈崎夫妇发现并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