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丧葬文化区别

合集下载

中西传统丧葬习俗差异比较

中西传统丧葬习俗差异比较

2
丧葬事务一般由殡仪机构或承办人具体安排,包括埋葬 或火化的时间、地点以及举行葬礼仪式的时间、地点等。
3
西方葬礼仪式一般同结婚一样,多在教堂举行。具体 程序是,先把棺材运入教堂,由一位教士念悼词并为 死者祈祷,然后用一块天鹅绒棺罩遮盖住棺材送往墓 地或火化场。
4
葬礼与葬礼弥撒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分开(在葬礼后 的某一天)举行,一般由神父或死者亲属议定,包括祈 祷词和经文,然后是圣餐,最后为告别仪式。
An Analysis on Traditional Funeral Conflict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中西传统丧葬习俗差异的文化解析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life, funeral customs are as old as civilization itself. The contrastive difference on funeral custom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caused by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and annotation to death.
Different ethical culture
Different color cultures
Different present culture
中西传统丧葬习俗差异的文化解析
Different religious culture
China : 宗教的融合体现在丧葬礼 仪中,那便是以儒家传统 丧礼为主体,融 合了佛、 道二教的丧葬礼仪“ 隆 Western countries : 丧厚葬”的出现。 在丧葬中,西方国家基本上属于宗 教式的丧葬礼仪。西方丧 葬礼俗 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基督教 将每一个人的灵魂直接与上帝发生 关 系,不允许偶像崇拜,崇尚灵 魂升华而轻视肉体,因此西方的丧 葬风俗是简丧薄葬。

中西方葬礼的不同共17页文档

中西方葬礼的不同共17页文档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shade into each other. It makes the modern funeral rituals become more and more similar. It finally reach to the state of tru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styles.
My opinion
Comparison of culture in funeral
The difference of Religions The difference of ethics(伦理) The difference of color The difference of gifts
Prayers
Actors involved
Salvation of soul + guidance to life after death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uneral practices
funeral appliance: -Chinese: shroud, paper goods, coffin - Western: holy water, candle, cross
Difference: - Chinese Culture: Educate individuals in filial piety
-Western Culture: Disconnect the last tie between soul & body Rest in peace and heaven Salvation from God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中西文化是不同的,眼下,我们可以将目光放在丧祭礼仪这个话题上,以此来窥探中西文化差异之一。

首先,中西文化在丧祭礼仪中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

从最基础的环节看起,中西方在认定死亡的标准上,存在着相当差异。

对于西方人而言,主要是通过心跳和呼吸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死亡的;而在中国文化中,判断一个人死亡的标准有:心跳、呼吸、瞳孔放大、肌肉松弛等,比西方更全面、更丰富。

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死亡不仅仅是身体器官的停止,更重要的是自身的神灵身心全都在停顿。

这也影响到了整个文化在丧祭礼仪上的表现方式。

其次,中西文化在亲属丧世后的哀悼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死亡往往被视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因此哀悼的方式也更加笼统化。

比如,常常会选择在遗体处理后的一周或更长时间内何时来安排葬礼,而葬礼一般都是在教堂或家中举行的,仪式较为庄重。

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死亡会过分强调尊重、合适,需要作为全社会的共同仪式,追求规矩节制的精神与能量、日子、配角十分繁琐。

最后,中西文化在亡者灵魂和来世的态度上,也存在巨大的差别。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将来世的问题抛到一边,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加重视灵魂的转世转生。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人们相信一个人的生命不止在人间,同时也在另外一个世间。

因此,丧祭礼仪中的基本礼仪与灵性信仰及各项礼仪上均关乎祭祀、钱财甚至包括每岁谷雨之前的清明祭日。

这个传统对于一些中国家庭来说依然很重要。

不难看出,中西文化在丧祭礼仪方面的差异之大。

虽然社会环境、历史背景、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贡献了这些差异,但我们依旧能从这些差异中,看到各自文化性格的不同之处。

清明节扫墓与西方丧葬礼仪的异同

清明节扫墓与西方丧葬礼仪的异同

清明节扫墓与西方丧葬礼仪的异同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祭扫先人墓地的日子。

而在西方国家,丧葬礼仪也是一项重要的传统。

尽管两者都是与死亡和悼念有关的活动,但在形式、意义和习俗上存在着明显的异同。

本文将探讨清明节扫墓与西方丧葬礼仪的异同之处。

一、形式上的异同在形式上,清明节扫墓和西方丧葬礼仪有着显著的差异。

在中国,清明节扫墓通常发生在清明节这一天或周边时间。

家人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清理墓地,烧纸、烧香,祭奠祖先。

这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人们会一同前往墓地,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而在西方国家,丧葬礼仪通常包括葬礼和葬后活动。

葬礼是为了告别逝去的亲人,通常在逝者的家人和朋友之间举行。

葬礼的形式可以是宗教仪式或非宗教仪式,取决于逝者及其家人的信仰。

葬后活动则是为了纪念逝者,通常是一个聚会或宴会,人们会分享逝者的故事和回忆。

二、意义上的异同清明节扫墓和西方丧葬礼仪在意义上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清明节扫墓是一种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的方式。

人们相信祖先的灵魂会在清明节回到人间,因此他们会为祖先准备食物和纸钱,以供祖先在阴间使用。

这是一种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之情的方式。

而在西方国家,丧葬礼仪更多地关注逝者本身。

葬礼是为了向逝者致敬,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悼念之情。

人们会分享逝者的生平事迹,回忆逝者的美好时光,并为逝者送上花圈和祷告。

这是一种对逝者的敬意和纪念之举。

三、习俗上的异同除了形式和意义上的差异,清明节扫墓和西方丧葬礼仪在习俗上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在中国,清明节扫墓时,人们会为祖先烧纸钱和纸财物,以供祖先在阴间使用。

这是一种传统习俗,人们认为祖先需要这些物品来过上幸福的生活。

此外,人们还会为祖先烧香,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庇护。

而在西方国家,丧葬礼仪通常包括一系列的仪式和习俗。

在葬礼上,人们会为逝者送上花圈和祷告,表达对逝者的哀思。

而在葬后活动中,人们会分享逝者的故事和回忆,以纪念逝者的生命。

此外,人们还会为逝者设立纪念碑或纪念物,以永远铭记逝者的存在。

丧葬文化差异

丧葬文化差异

5.吊唁(yan)仪式
在“做七”的同时要进行吊唁仪式。唁是 指亲友 接到讣告后来吊丧,并慰问死者家 属,死者家属 要哭尸于室,对前来吊唁的 人跪拜答谢并迎送如 礼。一般吊唁者都携 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 面用别针挂上 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 条。
6.入敛仪式 吊唁举行完毕之后,就要对死者进行入 殓式。 7.丧服仪式 在所有的这些丧葬习俗中,丧家必须穿 戴丧服
• 第九:党国旗覆灵柩 邓丽君之丧礼除震憾万千歌迷心弦外, 也是台湾有史以来最多党、政、军各方 高层要员出席的艺人丧礼。 在丧礼中,总统府资政郝柏村、行政院 长连战、国防部长蒋仲苓、台湾省长宋 楚瑜、台北市长陈水扁等高层要员均有 亲身出席丧礼。 邓丽邓之灵柩更获覆盖党旗及国旗,仪 式由国民党秘书长许水德和总统府秘书 长吴伯雄亲自主持,这是台湾艺人少有 的殊荣
• 第三:首名艺人丧礼作直播 台湾华视除了一力承担了邓丽君丧礼的 筹备过程外,亦都现场直播整个丧礼过程。 据台湾资深记者表示,台湾除了军政要人的 丧礼曾经试过直播外,艺人从未有过这般受 重视。电视直播丧礼,以慰丽君歌迷的思念, 亦都是台湾一个纪录。
• 第四:接近三周才出殡 香港处理红星的丧礼,通常都是采取尽快入 土为安的做法,所以七至十天便会举行丧礼。 而邓丽君由逝世至出殡,前后等了十九天, 应该算是最长的红星丧礼。 丧礼由早上七时开始仪式,采访的媒体 记者,三时许便要起床前去第一殡仪馆,而 凭吊的歌迷也要半夜三、四点便到门外排队 轮候,才能向邓丽君作最后致敬。
宗教伦理、崇尚个人与自我、 权利平等、崇尚亲爱
灵魂升华,解脱生前 痛苦
社会各阶层:重孝
1.讨论死亡时心态 不同
中:恐惧,否定、蒙蔽的负面 态度 西:生死相同,无明显心理 冲突 生:尽责 责任 死:为责任而死 皇权 忠效 信念 忘我的死 精神的升华

中西丧葬礼仪对比

中西丧葬礼仪对比
历史传承
丧葬礼仪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比研究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现实应用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丧葬礼仪,可以为跨国企业、国际组织等提供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 沟通的能力,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冲突和误解。同时,也可以为殡葬服务行业的国际 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02 中西方丧葬礼仪概述
科技在丧葬礼仪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科技将在丧葬礼仪中发挥更大 的作用,如虚拟追悼会、数字化遗产等。同时,科技也将 为丧葬服务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方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习俗内容对比
中国丧葬习俗
包括停尸、报丧、招魂、送魂、做七、下葬等仪式,注重孝道、祖先崇拜和家族观念, 强调对死者的尊重和纪念。
西方丧葬习俗
包括守灵、葬礼、追悼会等仪式,注重个人尊严、平等和宗教信仰,强调对生命的珍视 和对死者的怀念。
习俗传承方式对比
中国丧葬习俗传承
通过家族、宗族等社会组织以及民间信 仰、传统文化等途径进行传承,具有历 史悠久、内容丰富、地域性强等特点。
中国丧葬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中国丧葬礼仪起源于远古时期,与祖先崇拜、灵魂信仰等密 切相关。在古代,人们认为死亡并非终结,而是灵魂前往另 一个世界的开始,因此丧葬礼仪具有浓厚的宗教和神秘色彩 。
发展
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丧葬礼仪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在封建社会,丧葬礼仪受到等级制度的影响,不同社会阶 层有不同的丧葬规格和仪式。现代社会,虽然丧葬礼仪有所 简化,但仍保留着许多传统习俗和仪式。
宗教信仰对丧葬观念的影响
中方宗教信仰
在中国,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对丧葬观念产生了深远 影响,如佛教的超度仪式、道教的法事等,都体现了对 逝者灵魂的超度和安抚。

东西殡葬文化的差异课件 (一)

东西殡葬文化的差异课件 (一)

东西殡葬文化的差异课件 (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不同地域与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逐渐凸显,其中东西方殡葬文化的差异也广为人知。

殡葬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特色之一,它反映了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宗教、哲学、社会地位等方面。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东西方殡葬文化的差异。

一、宗教信仰东西方在宗教信仰上的差异是导致殡葬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东方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儒教等宗教,这些宗教强调生命的永恒性,死亡并不是终点,因此在殡葬方面强调望乡台、超度、陵墓等。

相反,西方国家主要信仰基督教,基督教认为人们死后会去天堂或地狱,因此在殡葬方面注重告别仪式和安葬。

二、殡葬礼仪东西方殡葬礼仪差异较大。

在西方,人们通常会举行追思会,面对死者的遗体并默哀,并在教堂里安排葬礼,进行弥撒仪式。

而在中国,人们通常会在家中或殡仪馆里为死者上香,进行文殊释迦牟尼和药师的超度仪式,朝拜望乡台,纪念死者的生前行为业绩。

三、葬埋方式东西方殡葬方式也有区别,首先是葬埋方式。

在中国,大多数人喜欢以土葬方式安葬,认为土葬更符合中国传统美学观念,且与祖先墓葬习俗相似。

而在西方,人们通常采用火葬方式,想到遗体会很快燃烧殆尽,也比较环保。

其次是陵墓类型。

在中国,陵墓通常是一座高而宽的墓葬,环境优雅,石碑镌刻着死者和家族的名字,代代传承。

而在西方,人们通常选择墓穴,并安置一块石碑,墓穴多位于公墓或教堂的附近。

综上所述,东西方殡葬文化在宗教信仰、礼仪、葬埋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了解这种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各个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尊重和欣赏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但无论是哪种文化,殡葬礼仪都不是死亡的终点,它也应成为生命永恒的延续。

中西方丧葬文化差异

中西方丧葬文化差异

西方国家的丧
葬礼仪基本上属宗 教式的丧葬礼仪。 人死后,首先在死 亡地或尸体发现地 的登记处进行登记, 由医生或验尸人员 签发书面证明,并 在死亡者生前居住 地的基层组织办理 登记;而后对亲友 发出通知或在报刊 上公开宣布。
葬礼一般遵循死者生前遗嘱、遗言确定是 土葬或者火葬。丧葬事务一般由殡仪机构或承 办人具体安排,包括埋葬或火化的时间、地点 以及举行葬礼仪式的时间、地点等。西方葬礼 仪式一般同结婚一样,多在教堂举行。具体程 序是,先把棺材运入教堂,由一位教士念悼词 并为死者祈祷,然后用一块天鹅绒棺罩遮盖住 棺材送往墓地或火化场。
1、西方人非常重视葬礼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现象,并相信这些现象显示出了 某些特征。如:葬礼时出太阳,在参加葬礼的人中哪个人的脸被阳光照得 最亮,哪个人就可能是下一个死亡者; 2、预定好的葬礼日期在西方通常是不能被推迟的。如果出了什么原因,葬 礼推迟都意味着在3个月内死者的亲属或者邻居中必然会有人死亡。例如在 被推迟的日期内包括星期日的话,那么这一凶兆就可能出现,而且没有任 何方法可以避免。; 3、在西方,有些日子是不宜举行葬礼的,如元旦,否则在死者所属的教区 内,在新的一年中的每一个月就都将举行葬礼;再如星期日,否则就意味 着在一个星期内还会接连地举行三次葬礼; 4、… …
与儒家不同的是,基督教在灵魂与肉身 关系问题上持二元论的观点,即强调灵魂 不死,而肉体有生有灭。
英文的“灵魂” (“精神”)spirit 一 词是由希伯来语中的 “呼吸”而来。《创世 纪》中这样描述了亚当 的而出事:“上帝用泥 土做成了一个男子,想 他的鼻孔中注入生命的 气息,于是这个男子就 变成了活人。”可见, 灵魂和肉体并不是合二 为一的。
未 知 焉生 知,

?
中国的“死亡文化”是 儒家仁学孝道文化的一 种具体形态。中国古代 儒家学者认为,“生” 与“死”表面上看起来 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 从但本质上考察,两者是相通的。在一般中 国百姓的思想意识中,“死”犹如“归”。 人死后,肉体变为“尸”,精神演变成 “魂”与“魄”,所以人死了便成了 “鬼”,“鬼”即归也。

中西丧葬文化差异对比

中西丧葬文化差异对比

实践创新
西方现代殡葬业推出多样 化服务,如定制葬礼、纪 念品制作、网络悼念等, 以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环保趋势
西方殡葬业也开始关注环 保问题,推广绿色殡葬和 生态葬法,减少对环境的 影响。
环保理念在殡葬行业中应用推广
环保殡葬概念
绿色殡仪服务
环保殡葬是指在殡葬活动中尽可能减 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节约资 源,保护生态环境。
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了解文化差异
02
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包括丧葬习俗、礼仪、价值观
等方面,以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
培养沟通技巧
03
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反馈等,以便在跨文化
沟通中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和需求,消除误解和隔阂。
06 总结:尊重多样性,促进 跨文化融合
历史渊源
中西方丧葬文化均有着悠久的历史渊 源,受到各自宗教、哲学、社会制度 等多种因素影响。
中西方丧葬观念形成背景
中方丧葬观念形成背景
受到儒家思想、道教、佛教等多元文化影响,强调孝道、尊重死者、灵魂不灭 等观念。
西方丧葬观念形成背景
受到基督教文化影响,认为死亡是生命的终结,强调天堂与地狱、复活与审判 等观念。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西方国家殡葬行业政策环境介绍
01
美国
各州有独立的殡葬法规,对殡葬服务、遗体处理、墓地管理等方面进行
规范。同时,美国政府倡导绿色殡葬,鼓励采用环保的殡葬方式。
02
英国
殡葬行业受到政府严格监管,相关法规包括《殡葬法》、《墓地法》等。
英国政府也倡导绿色殡葬,推动殡葬行业向环保、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中西方文化差异丧葬文化PPT完整版

中西方文化差异丧葬文化PPT完整版

Western have many ethnic groups, but in the influence of Christian culture, funeral customs. The same basic traditional funeral program uses the form of religion. Before the funeral, the spirit frame will be placed in the church by relatives and friends in it. In a church funeral usually including prayer, singing hymns and the pastor of speech, after people to farewell, with coffin to the cemetery to bury the dead.
•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princes of the country at the time of the war frequently, long lost burial situation did not abate.The famous Tomb is Qin shi huang's
Westerners also pay homage to the dead customs, on the ninth day of mourning for twentieth days, fortieth days and one year have held offering the ceremony. At that time, relatives and friends can go alone, a bunch of flowers, silently stand on while you can.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摘要】丧祭礼仪是不同文化中对死者的一种纪念与悼念仪式。

本文通过对中西文化中丧祭礼仪的比较,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差异和价值观。

在中国,丧祭礼仪具有悠久的传统,强调对死者的尊重和纪念。

而在西方,丧祭礼仪更注重对死者家庭的安慰和支持。

对待死亡的态度和丧礼仪式的形式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文化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生死的理解和价值观的差异。

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

通过对中西文化在丧祭礼仪中的差异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共通之处和尊重彼此的文化传统。

【关键词】丧祭礼仪、中西文化差异、传统、态度差异、仪式差异、社会意义、价值观、尊重、文化差异。

1. 引言1.1 什么是丧祭礼仪丧祭礼仪是一种在人们面临亲人或朋友逝世时举行的仪式。

这种仪式是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同时也是为了安抚生者的心灵和情感。

丧祭礼仪在不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形式和传统,反映出了人们对死亡和生命的不同看法和态度。

通过丧祭礼仪,人们可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同时也可以通过共同的仪式和仪式化的行为来慢慢接受逝者离去的现实。

丧祭礼仪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的象征,反映出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于死亡、亲情和人类存在意义的理解。

在现代社会,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和交流,丧祭礼仪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包容性,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促进了对于死亡和生命的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理解。

1.2 中西文化差异的背景中西文化差异源远流长,涵盖了各个方面,包括宗教、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

在丧祭礼仪这一方面,中西文化的差异也十分明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丧祭礼仪被视为至关重要的仪式,代表着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

丧礼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包括各种祭奠、祭拜和悼念活动。

这些仪式在中国人心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对死亡和家族传承的重视。

而在西方文化中,丧祭礼仪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与中国文化有着明显的区别。

西方人通常会选择举办葬礼或追悼会来悼念逝者,通常在逝者去世之后不久进行。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丧祭礼仪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价值观念。

虽然不同文化的丧葬仪式存在差异,但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目的,即向逝者表达敬意和追思。

然而,中西方文化的丧葬仪式却有着许多不同之处。

首先,在中国文化中,丧葬仪式是一种庄重而古老的仪式,有着古老的传统和仪式,讲究仪容仪表和排场。

在西方文化中,丧葬仪式更加简单,鲜花和烛光是其最基本的元素。

传统的中式丧葬场面高低有序,排场繁复,而西式则更注重教会或者祭坛的氛围。

其次,中西方文化一般都有丧葬礼仪的主持人。

在中国,往往是一位老者或者居民监督人组织丧礼程序。

西方则通常由一位牧师或者丧葬主持人领导。

在西方文化中,丧葬礼仪通常由基督教会领导,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不只是一种个人责任,也是家庭和社会责任的反映。

在中国人眼中,家族的祭祀和陪葬仪式,是对孝道志向的诠释,和对逝去者的表达。

其次,在中国文化中,丧葬礼仪含有许多传统的仪式,如烧纸钱,祭拜祖宗等。

这些仪式在西方文化中通常不存在。

在中国希望祖先能够在天堂安息,而在我们这里的礼仪程序当中,是要更多地表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而在外国,通常只有给予敬意的标志。

最后,在中国文化中,丧葬礼仪时长通常很长,并且需要家人长时间守灵,接待来访的亲朋及敬香祭拜,而且一般都意味着需要为死者办理一些手续、买墓地等。

在西方文化中,丧葬礼仪通常是在短时间内完成,而没有那么多的仪式和手续。

通常岂止是为了安葬,也是为了表达家属的悲痛,然后就结束了。

综上所述,丧葬仪式在中西方文化中有着不同的传统和仪式。

虽然不同的宗教和文化背景取决于它们所采用的特定细节,但两者都遵循一个基本的目标: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和追思。

两种文化的差异虽然存在,但并不影响人们表达对逝者的感激之情和表达孝道的意义。

从丧葬礼仪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丧葬礼仪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丧葬礼仪看中西方文化差异第一篇:从丧葬礼仪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从丧葬礼仪看中西方文化差异摘要中西方文化在宗教、伦理、颜色、礼物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究其根源,中华文化一直没有摆脱人对自然的依附关系,西方文化则是彻底摆脱了人对自然的依属。

关键词丧葬文化中西文化差异不言而喻,每一个民族身上都带有自己的文化,中西方两种自成系统的文化传统充分体现了中西方民族的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虽然经过数百年的冲突和交融,各自的界限已经不是特别明显,但无论中方还是西方文化的主导地位还是自身文化脉系的传承,还具有明显的文化差异。

从中美传统的丧葬礼仪之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一差异。

一、丧葬中的中西文化差异1、宗教文化不同在丧葬中,西方国家基本上属于宗教式的丧葬礼仪。

西方丧葬礼俗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基督教将每一个人的灵魂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不允许偶像崇拜,崇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因此西方的丧葬风俗是简丧薄葬。

基督教的丧礼更多的是为死者祈祷,祝其灵魂早日升入天堂,解脱生前痛苦。

近现代以来,由于西方崇尚“个人本位”,主张“以个人为中心”,因此在丧礼中,根据宗教礼仪,重在安置死者的“灵魂”。

从它的丧葬仪式可以看到他们的宗教传统。

儒家确立了中国丧葬礼仪的大传统。

在传统中国文化中,一直存在灵魂不死的信仰,经儒家伦理化解释,人们关心死者的灵魂,灵魂附于神灵,供奉于祖庙。

后来佛教的传入,则带来了“六道轮回,转世托生”等观念。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早期道家只讲炼丹成仙,在民间并无多大影响,但在发展过程中,它逐渐吸收了儒、佛教的许多观念,终于和儒、佛成为鼎足之势。

从道教对中国传统丧葬礼仪的影响中,亦可看到道教与儒、佛二教的关系,道教给丧葬文化带来了关于地府阴间的观念。

宗教的融合体现在丧葬礼仪中,那便是以儒家传统丧礼为主体,融合了佛、道二教的丧葬礼仪的出现。

明代小说《金瓶梅》中所描绘的李瓶儿葬礼是一个典型的个案。

其基本程序是儒家的,如装敛、报丧、成服、大敛、出殡等等;但其中又杂以众多佛、道习俗,如请阴阳生批书、置七星板、钉长命钉等是道教习俗;而念倒头经、做七七斋则是佛教习俗。

中西方传统传统葬礼差异

中西方传统传统葬礼差异
7
西方丧葬礼俗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基督教将每一 个人的灵魂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不允许偶像崇拜,崇 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因此西方的丧葬风俗是简丧薄 葬。基督教的丧礼更多地是为死者祈祷,祝其灵魂早日 升人天堂,解脱生前痛苦。基督教认为人死后灵魂需要 安静,因此丧礼非常肃穆。在基督教文化影响下,上至 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丧葬基本从简,即所谓在上 帝面前“灵是在送葬路上或下葬 时,亲友都不能大声嚎哭,只能默默流泪或嘤嘤啜泣,意 为不要打忧死者灵魂安静。下葬时,随土撒人一些花瓣, 葬毕在墓前立上十字架,放上一束鲜花,亲友就可以默默 离开坟墓。祭奠亡者不是中国人的专利。西方人在居丧的 第九天、第二十天、第四十天和一周年都要举行祭亡灵仪 式。届时,亲友可单独去,一束鲜花、默默立上一会即可。
谢谢观赏
17
12
西方葬礼禁忌
西方人非常重视葬礼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现象,并相 信这些现象显示出了某些特征。如:葬礼时出太阳, 在参加葬礼的人中哪个人的脸被阳光照得最亮,哪 个人就可能是下一个死亡者;如果葬礼那天下雨, 就意味着死亡的灵魂可以顺利进入天国;如果参加 葬礼的人数是单数,其中必有一个不久后便会死去。
预定好的葬礼日期在西方通常是不能被推迟的。 如果出了什么原因,葬礼推迟都意味着在3个月内 死者的亲属或者邻居中必然会有人死亡。例如在被 推迟的日期内包括星期日的话,那么这一凶兆就可 能出现,而且没有任何方法可以避免。
中国传统葬礼过程
❖ 小殓 ❖ 报丧 ❖ 奔丧 ❖ 停灵 ❖ 守灵 ❖ 大殓
❖出殡和下葬 ❖烧七 ❖守孝 ❖牌位 ❖扫墓
1
中国传统葬礼类型
❖土葬 ❖火葬 ❖水葬 ❖沙葬 ❖天葬
❖树葬 ❖花葬 ❖网葬 ❖悬棺葬 ❖冰葬
2
中国传统葬礼习俗

中西丧葬礼仪对比

中西丧葬礼仪对比

西方丧祭礼仪




西方的丧祭礼仪大抵很简单,其形式基本上属宗教式的。葬礼与葬 礼弥撒一般由神父或死者亲属议定,包括祈祷词和经文,然后是圣 餐,最后为告别仪式。 西方丧葬礼俗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基督教将每一个人的灵魂 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不允许偶像崇拜,崇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 因此西方的丧葬风俗是简丧薄葬。 基督教的丧礼更多的是为死者祈祷,祝其灵魂早日升人天堂,解脱 生前痛苦。基督教认为人死后灵魂需要安静,因此丧礼非常肃穆。 在基督教文化影响下,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丧葬基本从 简,即所谓在上帝面前“灵魂平等”的原则。 哭丧无论是初终还是在教堂,也无论是在送葬路上或下葬时,亲友 都不能大声嚎哭,只能默默流泪或嘤嘤啜泣,意为不要打扰死者灵 魂安静。
中西丧葬礼仪对比
中西丧葬综述统的丧 祭礼仪形式上表现为遵从尘世生活规则,重 肉身,轻灵魂,扬族群生命而抑个体生命; 西方宗教性的丧祭仪式以肃穆、庄严和简约 的原则肯定了个体精神性生命的存在以及人 的灵魂的救赎.
中国丧祭礼仪


西方丧葬礼仪
西方人把对死者的安慰权交给上帝与人间的使 者——牧师,他会说:“天父,我的上主,在 地上如同在天上,请您饶恕我们,正如我们饶 恕得罪我们的人,而荣耀都是归于您的”。西 方人的丧祭仪式本着基督教的原罪和复活的概 念展开。
总结:

从中西丧祭礼仪的区别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人 的丧祭场面往往宏伟而热闹,死者亲属的悲痛 溢于言表,中国人对死亡真正痛苦的其实是族 群生命力的衰弱,而非一个唯一个体的消亡; 西方那种静悄悄的丧祭礼仪其实是一种等待和 倾听,等待着至善天国的来临,倾听天堂的回 音,在仪式中生者和死者共同领受这不同凡响 的一刻,死亡事件启示了比死亡本身更大的意 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古,人和自然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早期的人类由于生产力的地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只有在合适的地理环境下,人类才能生存发展。

丧葬礼俗,是人生乐章的最末一节,殡葬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种种利益习俗,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现象,因为丧葬礼俗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基因之一,也是社会的基因之一。

丧葬方式是受民族特性、地理条件、历史时代、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等制约的。

通过对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丧葬习俗的考察,既可以从一个侧面复原其民间文化中的神灵世界,,从而了解该国该民族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社会心理、民族风俗等。

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丧葬习俗,各个民族的信仰都是以祖先崇拜作为中心的,在祖先崇拜的观念笼罩下,丧葬的意义必然得到格外强调,对丧葬礼仪就特别重视。

一切丧葬礼仪,最初都是为了对付和处置灵魂而生的。

中国的先民们认为鬼魂有它们的生活世界,具有和人一样的欲望;尸体的处理必须使鬼魂感到舒适,并可举行葬礼,以对鬼魂表示安慰。

因而逐步形成墓葬制度,墓地被认为是鬼魂生活得地方,棺材则被认为是鬼魂居住地小屋。

古人关于灵魂不灭的观念,强化了他们的丧葬意识,丧葬礼仪几乎与灵魂观念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

由于对鬼魂的惧怕,就产生了笼络、收买灵魂的心理,作为讨好、安慰灵魂的手段。

丧葬礼仪的内容实质,可以分为事魄和事魂两大部分。

事魂即指对死者尸体的处理和态度,由初终开始,到安葬为止。

事魂也是从初终开始,其过程要长的多,包括招魂、祭奠、吊唁、“做七”、佛道超度、周年祭以及以后逢年逢节的祭祀等。

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在殡葬过程中宗族观念表现的比较突出;并多采用佛、道参与的方式超度亡灵。

为了防止鬼魂的侵害,在中、日等过东亚地区的某些地方,当一队出殡行列来到时,父母常常用一根“神圣的”绳索将小孩缚于房屋之上,以防止死人之魂将小孩骗至坟墓中。

而西方人看见殡葬队伍路过就拉上窗帘,以阻挡死者幽灵。

东方人俗以为鬼怕红色,就穿上红衣服抵御之。

而西方人则穿上黑衣服,认为这样可以防范死者幽灵。

从一些细小的实例,可以辨别出东、西方鬼魂信仰、丧葬观念的差异,越发显示出东方的独具特色的情调。

中国江南吴越地区,数千年间长期流行棺木土葬的葬式。

这一地区的火葬始于五代吴越时期(907~978年),宋代时这一地区火葬习俗广为流行,惜乎明、清时期遭到封建统治者的禁止而有所减退;直到近代,火葬之风才逐渐扩大。

火葬习俗来自佛教的僧人圆寂方式。

而风葬、洗骨葬、改葬等葬式也有沿用。

中国人在祖先崇拜的观念下,是注重对先祖祭祀的。

祭祀的。

祭祀仪式在年节、清明节、中元节、冬至节最为隆重。

其中,在中元节祭祖的孟兰盆会,中国日本都有。

中国民间的孟兰盆会,在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

中国地处东亚,以稻作生产为主业,生活上都“饭稻羹鱼”,历史上早就发生较为频繁的文化交往,因而中国江南吴越地区的丧葬礼俗,含有浓重的儒教、道教、佛教等的信仰成分;佛教的轮回观、道教的神仙观、儒家的人伦观三者混合交接在一起,在丧葬礼俗中集中地体现出来。

此外,、风水信仰有关。

与西方丧葬礼俗相比,中国民间丧葬礼俗显示出了独具的东方特色。

西方国家的丧葬礼仪基本上属宗教式的丧葬礼仪。

人死后,首先在死亡地或尸体发现地的登记处进行登记,由医生或验尸人员签发书面证明,并在死亡者生前居住地的基层组织办理登记;而后对亲友发出通知或在报刊上公开宣布。

葬礼一般遵循死者生前遗嘱、遗言确定是土葬或者火葬。

丧葬事务一般由.殡仪机构或承办人具体安排,包括埋葬或火化的时间、地点以及举行葬礼仪式的时间、地点等。

西方葬礼仪式一般同结婚一样,多在教堂举行。

具体程序是,先把棺材运人教堂,由一位教士念悼词并为死者祈祷,然后用一块天鹅绒棺罩遮盖住棺材送往墓地或火化场。

葬礼与葬礼弥撒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分开(在葬礼后的某一天)举行,一般由神父或死者亲属议定,包括祈祷词和经文,然后是圣餐,最后为告别仪式。

西方丧葬礼俗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基督教将每一个人的灵魂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不允许偶像崇拜,崇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因此西方的丧葬风俗是简丧薄葬。

基督教的丧礼更多地是为死者祈祷,祝其灵魂早日升人天堂,解脱生前痛苦。

基督教认为人死后灵魂需要安静,因此丧礼非常肃穆。

在基督教文化影响下,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丧葬基本从简,即所谓在上帝面前“灵魂平等”的原则。

近现代以来,由于崇尚“科学精神”,尤其是实验科学的兴起,使西方人能以一种“科学的眼光”来看待死亡,进一步淡化了社会对殡葬的热情。

西方崇尚“个人本位”,主张“以个人为中心”,因此在丧礼中,也是以死者为“中心”,重在安置死者的“灵魂”。

总之,西方丧葬礼俗有我们可借鉴之处。

死亡文化的本质是生存文化,从一个民族的死亡文化中可以窥到那个民族的全部生存哲学。

西方虽然民族众多,但是在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下,丧葬礼俗基本大同小异:1、葬式。

西方葬式主要是火葬、土葬两种。

无论采用哪种葬式,均葬于公墓。

2、公墓。

城镇公墓一般建在郊外辟静幽雅之处,农村公墓建在村外较远的地方。

西方公墓园林化程度很高,规划也很长远、划一、详细,有公路、纪念、休息、住宿、购物的场所。

公墓管理很严谨,死者不论何种葬式,都要深埋,墓面平整,而后种上草皮,碑石不能太高,碑石周围要种四季花卉。

一年四季墓前几乎都是鲜花盛开。

整个公墓内无论墓多少,墓主何人,只见墓碑和花草看不到任何特殊标志或土堆。

它不仅是死人的天堂,也是人们休闲的胜地。

西方公墓的使用一般是有偿使用,使用期长短不二,但有最长期限规定。

3、殡葬礼仪。

西方殡葬礼俗有洗尸、更衣、停尸整容、送葬哭丧、宴谢、祭奠等程序,基督教仪式几乎贯穿其中。

人死之前要在神父面前忏悔,之后神父要为其祈祷。

这也是临终关怀,使死者正确看待死亡,摆脱死之恐惧。

死后在神父主持下给死者洗尸,宗教含义是洗去生前罪过,干干净净去见上帝。

停尸在西方传统丧俗中,一般停在教堂,由神父主持追悼会。

神父介绍死者生平并为之祈祷,下边亲友则一同祷告。

完毕以后由四人一角一人抬着棺材走向墓地,神父、亲友跟在后边送葬。

下葬时,神父还要再为亡者祈祷。

哭丧无论是初终还是在教堂,也无论是在送葬路上或下葬时,亲友都不能大声嚎哭,只能默默流泪或嘤嘤啜泣,意为不要打忧死者灵魂安静。

下葬时,随土撒人一些花瓣,葬毕在墓前立上十字架,放上一束鲜花,亲友就可以默默离开坟墓。

祭奠亡者不是中国人的专利。

西方人在居丧的第九天、第二十天、第四十天和一周年都要举行祭亡灵仪式。

届时,亲友可单独去,一束鲜花、默默立上一会即可。

丧葬中的中西文化差异:1、宗教文化不同。

在丧葬中,西方国家基本上属于宗教式的丧葬礼仪。

西方丧葬礼俗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基督教将每一个人的灵魂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不允许偶像崇拜,崇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因此西方的丧葬风俗是简丧薄葬。

基督教的丧礼更多的是为死者祈祷,祝其灵魂早日升入天堂,解脱生前痛苦。

近现代以来,由于西方崇尚“个人本位”,主张“以个人为中心”,因此在丧礼中,根据宗教礼仪,重在安置死者的“灵魂”。

从它的丧葬仪式可以看到他们的宗教传统。

儒家确立了中国丧葬礼仪的大传统。

在传统中国文化中,一直存在灵魂不死的信仰,经儒家伦理化解释,人们关心死者的灵魂,灵魂附于神灵,供奉于祖庙。

后来佛教的传入,则带来了“六道轮回,转世托生”等观念。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早期道家只讲炼丹成仙,在民间并无多大影响,但在发展过程中,它逐渐吸收了儒、佛教的许多观念,终于和儒、佛成为鼎足之势。

从道教对中国传统丧葬礼仪的影响中,亦可看到道教与儒、佛二教的关系,道教给丧葬文化带来了关于地府阴间的观念。

宗教的融合体现在丧葬礼仪中,那便是以儒家传统丧礼为主体,融合了佛、道二教的丧葬礼仪的出现。

其基本程序是儒家的,如装敛、报丧、成服、大敛、出殡等等;但其中又杂以众多佛、道习俗,如请阴阳生批书、置七星板、钉长命钉等是道教习俗;而念倒头经、做七七斋则是佛教习俗。

更为有趣的是做七七斋时,首七由和尚念经,二七由道士作法事,三七是和尚念经,四七为喇嘛念经,五七又是道士作法事,六七不念经,七七又由女尼诵经,真是鱼龙混杂,但正是这种看似矛盾的习俗体现了中国传统丧葬礼仪的宗教信仰文化。

2、伦理文化不同。

秦汉以后汉民族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地位的一种伦理文化。

儒家伦理学中以“孝”为核心,并将其提升到最高范畴的地位。

儒家著作《曾子大孝》中说“夫孝,天下之大经也。

置之而塞于天地,施诸后世而无朝夕。

”“孝”不仅是人们德行的根本: “民之本教曰孝”,而且总括一切德行,所有的具体德行都是孝的不同表现,因此社会各阶层中普遍形成了“重孝”的观念,而“孝”的体现之一就是丧葬活动的重殓厚葬,而简办丧事便会被视作“不孝”,会招致舆论的谴责,损害个人乃至家族名誉。

丧葬礼仪中的繁多的礼节都表现了儒家的孝义。

西方的伦理道德观,用著名的伦理学专家黄建中的话来说就是:远西伦理是宗教伦理、个人本位、利权平等、崇尚亲爱等。

崇尚个人与自我是西方伦理价值观的一个基本取向,我们可以把西方的伦理价值观称为“重个人”的价值观。

尤其是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崇尚自我的价值取向更加鲜明地突现出来。

在西方的丧葬礼仪中,除重视的对上帝的尊崇外,没有中国的那种浓重的“孝悌”思想,不是重殓厚葬,而是简丧薄葬,重在安葬灵魂。

因此在丧葬礼仪中没有了中国的那些繁文缛节。

3.颜色文化不同。

在传统的丧葬中,中西方国家采用了截然不同的颜色。

西方国家采用的是黑色,而中国则采用白色。

美国的丧葬礼仪中,所有的灵车一律为黑色,车窗遮有黑纱。

送葬人一律身着黑色系的衣服,男子打黑色领带。

参加者身着黑色的衣服或佩带黑纱,以示对逝者的哀悼。

人们需要黑色文化来摆脱恐惧(死亡的恐惧)并将它形象化和实在化,这是人们潜在的需要。

在中国,丧礼则以白色示悼念。

据说,这是受了佛教的影响,由此,人们把老人的寿终正寝看做“白喜事”。

因此,死者脸上的面衣是白色的,孝子的孝服是白色的,丧停的房间窗户镜子等都要用白色来遮封,祭幛也是白色的棉布等,整个丧葬是以白色为主色调。

西方国家白色则用于与丧葬完不同气氛的新人的婚礼上,新娘身披白色的婚纱,寓意纯情圣洁。

现在随着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人们的颜色观在不知不觉发生着变化。

人们接受、引进异质文化,从而更加丰富充实本土文化的内容。

白色在西方代表纯洁、圣洁;以前在中国却是孝服的颜色,可现在,青年人拍婚纱照,新娘穿着洁白的婚纱,也不再有人会大惊失色。

红色在西方人传统观念中是与血腥、淫秽联系起来的,可现在他们身着中国传统的红色唐装时,同样的喜盈满面。

可以预言,随着汉英语言相互接触、汉英文化相互交流的日渐深入,颜色词的这种联想义和象征义的趋同现象将会日益增加,并交互叠合。

4.礼物文化不同。

赠送礼物在受传统文化影响下,在不同的社会场景中,礼物交换与赠送被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