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的桩筏基础设计理论 赵锡宏

合集下载

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篇一: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1总则1.0.1为了在高层建筑箱形和筏形基础的勘察、设计与施工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高层建筑箱形和筏形基础的勘察、设计与施工。

1.0.3箱形和筏形基础的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整个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施工方法、使用要求以及与相邻建筑的相互影响,并应考虑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

1.0.4高层建筑箱形和筏形基础的勘察、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2.1术语2.1.1箱形基础Box Foundation由底板、顶板、侧墙及一定数量内隔墙构成的整体刚度较好的单层或多层钢筋混凝土基础。

2.1.2筏形基础Raft Foundation柱下或墙下连续的平板式或梁板式钢筋混凝土基础。

2.2符号3地基勘察3.1一般规定3.1.1地基勘察应进行以下主要工作:(1)查明建筑场地内及其邻近地段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以及有无古河道和人工地下设施等存在;(2)查明建筑场地的地层结构、均匀性以及各岩土层的工程性质;(3)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季节性变化幅度和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4)在抗震设防区应划分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查明场地内有无可液化土层。

3.1.2勘察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建筑场地的基本地质情况及分析;(2)地基基础设计和地基处理的建议方案;(3)天然地基或桩基的承载力和变形计算所需的计算参数;(4)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埋藏条件和变化幅度。

当基础埋深低于地下水位时,应就施工降水方案和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提出建议并提供有关的技术参数;(5)基坑开挖边坡稳定性的分析,必要时提出支护方案。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

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上部结构一基础一地基共同作用分析的研究己经越来越多。

它的实际应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学者们普遍认为进行土与结构的共同作用研究对于正确研究结构体系的受力性能、优化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结构的共同作用分析,虽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并且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于这种共同作用分析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一些理论的研究还处于不成熟阶段。

研究上部结构一基础一地基的共同作用是结构理论发展的需要。

1、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及分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衣、食、住、行,住房作为人类的栖身之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住处由低矮平房发展到今天的摩天大厦。

不管是低层建筑还是高层建筑,它们都是由三部份组成: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

这三个部分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个部分各自的形式多种多样,构成了今天形式各异的建筑结构体系。

1.1上部结构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形式多种多样。

按材料可分为:石结构、木结构、砖结构、混凝士结构、钢结构。

现有高层建筑主要是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常用体系可分为:(1)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是由水平横梁和竖柱通过刚性节点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矩形网格的竖向平面形式或空间网格结构形式,皆为杆系结构。

框架结构的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做成需要较大空间的会议室、餐厅、办公室及工业车间、实验室等,加隔墙后,也可做成小房间。

但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较小,水平位移大,这是它的主要缺点,并因此限制了框架结构的建筑高度一般不宜超过60米。

在抗震设防烈度较高的地区,高度更加受到限制。

(2)剪力墙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主要是用于承担横向水平力的实体墙结构。

剪力墙体系可以是直接竖立在基础上,也可为了适应下部大空间的需要而由框架支承,形成框支剪力墙。

剪力墙截面较大,且整幢建筑物的剪力墙之间互相现浇予以连接,整体性好,有很大的抗拉能力,可建造较高的房屋。

由于剪力墙间距受楼板构件跨度的限制,所以剪力墙结构体系适于建造住宅、旅馆这一类隔墙较多的房屋。

考虑共同作用的桩基研究现状与理论分析综述

考虑共同作用的桩基研究现状与理论分析综述
7 0年代 , 国高层建筑逐 渐兴建 , 使高 层建筑 与地基 基础 共 同 我 促 作用研究加速开展 。1 8 年在 上海 同济 大学召开 的“ 91 高层建 筑与 地基 基础共同作用学术 交流 大会 ” 反映 了我 国当时在该 课题 的 ,
4 桩与筏和桩与箱分 担建筑物荷 载。 ) 在筏或箱 与地基互相接 触条件 下 , 与筏或桩 与箱有分担 建 桩 筑物荷载的作用 , 例如在桩距 3 d~4 d范围 , 或箱 可分担 1 筏 5%
翟 蝴 ÷ 餐 靛 世 高




图 1 上部结构对减小基础 内力的贡献
2 基础 刚度 的影 响。 )
在上部结 构刚度与地 基条件不 变的情况 下 , 础 内力 随其 刚 基
相对 挠曲则 随之减小 ; 相反 , 上部结 构 中的次 应力 17 9 7年在 印度 召开 了第 一次 “ 土与结构 物共 同作用 ” 国际性 度增大而增大 , 却随基础 刚度减小 而 明显增 大 。基 础底 板 的应 力大 小与整 个 建 会议 , 此后 , 同作 用课 题越来越 引人注 目, 共 土与结构 共同作用 问 是上部 结构 与桩筏基 础共 同作用 的结 题在历届 土力 学 国际会 议 中均列 为专 题 讨论 。9 0年 代 印度 的 筑物的刚度形成过 程有关 , 同时 受到温度的影响。 M. Vid a 等人也对结构 、 N. l k r a 基础和地基 的共同作用进行 了较为 果 ,
弯矩 的方法 , 随着有 限元和计算 机 的发 展 , C. e k ii 和 Y. 0. Z i e c n wz K. hug 应 用有 限 元研究 地 基基 础 的共 同作 用 。16 C en [ J 9 8年 , . J S P Z 1ne 5提出子结构 的分 析方 法 , . re i i ne c l 用来 解 决大 型结 构 与 计算机 内存小的矛盾 , 而开创 了共 同作用研究 的新 时代。 从

同济大学赵锡宏教授谈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控制因素和结构体系选择

同济大学赵锡宏教授谈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控制因素和结构体系选择
他列 举 了两个 工程 实例 。 台北 一 0 1 1的大楼 设
计 ,除 了参考 国内规 范 ,还 委 托 加 拿 大 的 R w n o a
Wii ais r ilc R I 司研 究 大楼 的 la D v &I nn . WD ) l ms e w ( 公
设计 荷载 , 采用 风洞 试验 确定 。以 1 5 0比例 制作 :0 现 场 半径 为 6 0 以内 的风 场 环 境模 型 .输 入 以 0m 1 为单 位风 力模 拟实 际 的建筑 物受 力情 况 。其 O度 中各 个 角 度 的风 速 高 度 分 布 特 性 以 1 3 0 :0 0的地
形 模 型 中 进 行 边 界 层 风 洞 试 验 fo n a lyr B u d  ̄ ae
tn e ts , u n l et 然后 得到 大气 边 界层 风 速分 布 。结构 )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控锅因素
赵 锡宏 教 授认 为 ,为 了正确 设 计超 高层 建 筑 结 构体 系 ,必 须对 超 高层 结 构设 计 的控 制 因 素有 足够 的认识 。在 他看 来 。 高层 建筑 结构 设计 的控 超 制 因 素依次 为 :
工 程经 验 ,但 当用 于 超 过 2 0 以上 的超 高 层 建 0m
试 验 ( i d m d lfre b l c et 、 气 动 弹 R g — o e oe aa e ts )全 i n s
性 模 型 试 验 ( 1 areat o e s d 1定 域 压 f 1 eo l i m d l t y、 u se u
筑, 可能不 大合 适 。例如 , 国 S M 和 L R 美 O E A设 计
事 务所 对 金茂 大厦 和上 海 环球 金 融 中心 的结 构 设

关于高层框架结构与桩筏基础共同作用的探讨

关于高层框架结构与桩筏基础共同作用的探讨

关于高层框架结构与桩筏基础共同作用的探讨摘要:在高层建筑中,高层框架结构与桩筏基础非常重要,关系到高层建筑的工程质量。

本文对高层框架结构与桩筏基础共同作用进行了整体研究。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基;上部结构引言随着高层建筑的大量建设,高层框架结构—桩筏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得到了学术界和工程界的重视。

但常规的方法是把地基假设为刚性计算,忽略了上部结构和基础共同作用,使上部结构的实际内力往往与常规设计理论有较大差距,至使结构出现不安全状态。

因此,有必要对其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1.荷载分析与桩土接触方式1.1高层框架结构荷载高层框架结构的设计荷载作用包括3类,分别为竖向荷载、风荷载与地震作用。

竖向荷载由结构自重与等效均布活荷载组成。

风荷载作用下,高层建筑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土作用的分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涉及流体动力学、结构动力学、土力学等方面。

高于40m 的建筑可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水平地震荷载计算,各层的水平地震力等效为线荷载。

由于风荷载的复杂性,只分析竖向荷载与地震作用下框架—桩筏基础—地基共同作用体系的受力情况。

地震作用是指地震波从震源通过基岩传播引起地面运动,从而引起地表及其上的建筑物、构筑物等的强烈振动。

地震作用具有随机性大(时间、大小)、作用时间短、破坏性强、重现期不同等特点,难于精确计算和准确预测[1]。

1.2桩土接触方式在分析桩基与土相互作用时,采用弹塑性地基模型求得的群桩基础沉降性状与实测结果更加接近。

土体假定为弹塑性材料,符合mohr-coulomb屈服准则。

mohr-coulomb模型主要适用于单调荷载下的颗粒状材料,屈服面的表达式为: F=RmCq-ptanφ-C=0 (1)式中:C为内聚力;φ 为内摩擦角;RmC为极偏角Θ 和内摩擦角φ 的函数;q为mohr-coulomb模型的屈服面在π平面的形状为不光滑的尖角六边形,如图1所示。

π平面形状的表达式为:流动准则在尖角处由于流动方向的不确定性而容易不收敛,因此,Abaqus中采用光滑的曲面来代替原来的六边形作为势能面。

高层建筑与桩筏基础非线性共同作用的实用计算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层建筑与桩筏基础非线性共同作用的实用计算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层建筑与桩筏基础非线性共同作用的实用计算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的建设数量不断增加。

高层建筑的安全稳定是关乎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

而高层建筑建设所需的基础工程也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基础工程设计方法主要是基于线性弹性理论,但是在实际工程中,由于荷载的非线性、土体的非线性和结构的非线性等因素,基础的工作状态通常是非线性弹性的,因此需要研究基于非线性的基础工程设计方法。

目前,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已经开展基于非线性弹性的基础工程计算方法的研究。

但是,充分考虑土体与结构体系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分析方法仍然很少,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与桩筏基础的共同作用进行非线性分析的研究更是缺乏。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层建筑与桩筏基础非线性共同作用的实用计算方法进行研究,为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提供更加准确、高效的设计方法和理论支持,同时提高基础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重点研究以下内容:1. 高层建筑与桩筏基础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及数值计算方法。

2. 基于ABAQUS软件的高层建筑与桩筏基础非线性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

3. 基于现场试验的高层建筑与桩筏基础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实际测量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如下方法进行:1. 文献调研和理论分析。

收集和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高层建筑与桩筏基础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和数值计算方法进行理论分析。

2. 建立高层建筑与桩筏基础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数值模型。

采用ABAQUS软件进行数值计算,使得高层建筑与桩筏基础的相互作用过程可以得到数值模拟。

3. 现场试验及实际测量。

采用现场试验和实际测量的方法,对高层建筑与桩筏基础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进行实际测量及分析,以验证数值模拟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预期研究成果1. 提出适用于高层建筑与桩筏基础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实用计算方法,开展基于桩筏基础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研究工作。

2. 建立高层建筑与桩筏基础非线性相互作用的数值模型,尤其是针对非线性现象,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建筑工人

建筑工人
筑工程学院学报 。9 3 2 :- 4 19 ( ) 1 1 .
直接影响着土体的承载能力。要利用筏板下土体来分
担荷载 , 就要 尽可 能使 筏 板下 土具 有较 高 的承载 能力 ,
这可以通过夯实或换土来实现 , 具体采用何种方式要
通过方 案 比较确 定 。
建 筑工
20 0 6年 第 3期
要 目
6 结 论
通过 以上分析 , 可知筏板( 承台 ) 土反力具有如下
特性 。
()土反力与桩的共同作用性 , 1 即筏板与桩共 同
承担 上部 结构 荷载 。
()土 反 力在 时 间 上 的 可变 性 , 2 即筏 板 ( 台 ) 承 下

土体 的荷 载分 担 比是 随时 间 的变 化 而变 化 的 ,是 一个
【】 杨蝾 昌, 8 宰金珉. 土一 台共 同作 用的受力机理. 桩一 承 南京建筑工程学
院学 报 ,9 4 2 ( ) 1 7 19 ,8 1 :— .
是筏基产生一定的沉降 , 降越大土体承担的荷载越 沉 大, 因此在设计桩筏基础时, 应该允许桩筏基础产生一 定量的沉降。
由上述 的土反 力 与 桩 端 阻力 发 挥 的同 步性 可 知 ,
2 1 :1 1. ( )1 — 7
若利用土体承担荷载 ,则荷载作用于地表 ,采用 B s ns公式可算 出土体 中应力场的分布 ,应力主要 os eq i
集 中在 上部 土层 , 往下 衰减 很 快 , 以上部 土层 的好 坏 所
[ 】 宰金珉 , 1 2 杨嵘 昌. 群桩与土 和承台 的非 线性共 同作用 分析. 南京建
【 陈环 。 9 】 王成华. 间土承担荷载 的分 析. 桩 第五界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 术会议论文集. :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9 0 19 .

PLAXIS超高层桩筏基础设计与分析——以北京丽泽商务区某建筑为例

PLAXIS超高层桩筏基础设计与分析——以北京丽泽商务区某建筑为例

PLAXIS超高层桩筏基础设计与分析——以北京丽泽商务区某建筑为例PLAXIS超高层桩筏基础设计与分析——以北京丽泽商务区某建筑为例引言:超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由于其高度、复杂的结构和巨大的荷载,超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和分析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本文以北京丽泽商务区某建筑为例,使用PLAXIS软件进行超高层桩筏基础设计和分析,并着重介绍其设计过程和结果。

一、项目背景北京丽泽商务区是北京市重要的商业中心区域,近年来不断兴建了一批超高层建筑。

其中某建筑,作为区域内的重点项目之一,高度达到500米,结构复杂。

因此,为确保其结构安全和稳定,进行了详细的桩筏基础设计与分析。

二、土层特征分析通过地质勘探和实地调查,确定了某建筑的地质情况。

地质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地层主要由粉砂、细砂和黏土组成,地下水位较浅,存在一定的土壤液化风险。

基于这些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土层特征分析,为后续的基础设计提供了依据。

三、基础类型选择考虑到超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和荷载要求,以及土层条件和地下水位等因素,确定了采用桩筏基础作为某建筑的基础类型。

桩筏基础能够有效分散和传递荷载,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

四、基础设计与分析4.1 桩的设计与分析确定了桩的布置方案和类型,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进行施工。

在PLAXIS软件中建立了桩的模型,并进行了荷载分析和弯矩计算。

结果显示,桩的数量和直径满足了工程要求,并能承担建筑物的荷载。

4.2 筏板的设计与分析根据某建筑的结构荷载要求和地层特征,确定了筏板的设计参数,包括厚度、钢筋配筋和布置形式等。

在PLAXIS软件中建立了筏板的模型,并进行了荷载分析和变形预测。

结果显示,筏板的设计能够满足荷载要求,并且变形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五、安全性评估对某建筑的桩筏基础进行了安全性评估。

通过对地基承载力、沉降控制和变形情况进行评估,确定了基础结构的安全性。

关于高层建筑桩筏基础设计

关于高层建筑桩筏基础设计

关于高层建筑桩筏基础设计【摘要】随着近年来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与日俱增,桩筏基础以其明显的优点被广泛用作高层建筑的基础结构,是高层建筑采用较多的一种基础形式。

桩筏基础的优化设计首先是进行桩型的优选,桩型的合理设计是高层建筑桩筏基础桩型设计的重要部分。

本文对高层建筑桩筏基础桩型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桩筏;桩型;设计一、前言高层建筑的基础是联系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和地基的桥梁,通过基础把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给地基。

高层建筑及天然地基土质软弱等情况下基础一般选择采用桩基础,桩基础其力学原理正确,通过桩可以充分发挥深部土层的承载能力,同时又具有施工相对简单的特点。

也因此桩基不仅能延续至今,而且结合现代的施工和材料技术还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成为目前基础工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重要的基础形式。

为了满足各种结构物的要求,适应各种不同地质条件和施工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往往采用各种不同的桩和桩基础。

其中桩筏基础由于具有竖向承载力高、稳定性好、沉降量小、具有一定调节不均匀沉降的能力、抗倾覆能力强等优点,应用较为广泛。

二、高层建筑桩筏基础常见桩型及适用范围1、预制桩预制桩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和钢桩,其中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又较为常用,预制混凝土桩的适用条件:持力层上覆盖为松软土层,没有坚硬的夹层;持力层顶面的土质变化不大,桩长易于控制,减少截桩或多次接桩;大面积打桩工程,由于预制桩工序简单,功效高,在桩数较多的前提下,可抵消预制桩价格较高的缺点;工期比较紧的工程,使用预制桩可缩短工期;地下水位较高或水下工程;对噪声污染、挤土和振动影响没有严格限制的地区。

2、灌注桩灌注桩可分为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和人工挖孔灌注桩等几类。

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各种种类的桩基具有不同的使用条件,(1)钻(冲)孔灌注桩适用范围最广,通常适用于持力层层面起伏较大,桩身穿越各类土层以及夹层多、风化不均、软硬变化大的岩层;如持力层为硬质岩层或土层中夹有大块石等,应采用冲孔灌注桩;(2)沉管灌注桩适用条件:适用于持力层层面起伏较大、且桩身穿越的土层主要为高、中压缩性黏性土;遇到淤泥层时处理比较困难。

高层建筑结构筏板基础设计与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层建筑结构筏板基础设计与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层建筑结构筏板基础设计与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题目:
高层建筑结构筏板基础设计与研究
二、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高层建筑在现代城市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然而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十分复杂,其基础设计也十分关键。

其中筏板基础在高层建筑基础
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筏板基础”指的是在较大面积土层上,采用垂直于地面
的钢筋混凝土板作为承托和传递荷载的结构形式。

因此本研究将对高层建筑结构筏板
基础的设计与研究进行探究。

三、研究内容:
1. 筏板基础的设计理论及方法
2. 筏板基础的施工及验收标准
3. 高层建筑对筏板基础荷载与应力分析
4. 筏板基础设计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实践案例分析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全面探究高层建筑结构筏板基础的设计与研究,研究内容涵盖理论探讨、实践应用等方面。

对于当前筏板基础结构的施工和检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相
关改进建议,为国内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推动我国在高层
建筑基础结构领域的研究进展。

五、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数值模拟及实际工程应用案例分析等方法,全面探究高层建筑结构筏板基础的设计与研究。

六、预期成果:
1. 高层建筑结构筏板基础设计的具体方法和理论基础;
2. 针对筏板基础结构的施工和检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3. 实际工程应用案例分析;
4. 《高层建筑结构筏板基础设计与研究》论文。

上海的超高层超长桩超厚筏基础的现场测试研究

上海的超高层超长桩超厚筏基础的现场测试研究

第30卷 第3期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Vol.30 No.3 2008年 3月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Mar., 2008 Field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super-tall buildings, super-long piles & super-thick raft inShanghaiDAI Biao-bing1, AI Zhi-yong1, ZHAO Xi-hong1, FAN Qing-guo1, DENG Wen-long2(1. Departm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2. Shanghai No. 2 Construction Company,Shanghai 200090,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not only presents the valuable field experimental data, but also demonstrates the analytical results on settlement, earth pressure, loads on pile group, loads on mega columns and stress in raft, especially, the influence of structure stiffness on stress in raft, the contribution of number of storeys of structure stiffness to foundation and its contribution limit.Meanwhile, in order to provide a new reform for the design of piled raft, a real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method is also given.Besides, some suggestions on settlement prediction and loads on pile group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field test; super-tall building; super-long pile; super-thick raft; foundationCLC number: U452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0–4548(2008)03–0406–08Biography: DAI Biao-bing (1971–), Male, Doctor. He has been engaged in the design and management for tall buildings since the 1990’s. E-mail: xihongzhaocn@.上海的超高层超长桩超厚筏基础的现场测试研究戴标兵1,艾智勇1,赵锡宏1,范庆国1,邓文龙2(1.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 200092;2.上海第二建筑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 摘要:提供了宝贵的现场试验数据,论述了沉降、土压力、桩的荷载、巨型柱荷载和筏基的应力的分析结果,特别是结构刚度对筏基应力的影响和对基础的贡献层数以及刚度贡献的有限性。

关于高层住宅楼桩筏复合基础设计的研究

关于高层住宅楼桩筏复合基础设计的研究
收稿 日期 : 2 o 1 2 一 l O 一 2 5
在上部土层具有一定 的承载能力 的条件下 , 桩筏 复合基础将如何承担上部结构 的荷载?实践证明 : 桩 筏复合基础的支撑力要比桩和筏基各 自的支撑力的总 和还要 大。在进行设计时 , 根据上部荷载的不同将其 分 为二 种设 计 。
降 壁

k S



— -


i 0

图Hale Waihona Puke 1 桩筏 复 合 基础 结构 当 上部 土 层 略低 于 实 际单 位 压力 、 桩 端 以下 土又 是软弱土时 , 筏基可按承受上部结构荷载的7 0 %以上 考虑 , 桩按摩擦桩所承受总荷载的 3 0 %以内考虑 , 并决
坐标轴的抵抗矩。
作者简介 : 段 建萍( 1 9 6 5 一 ) , 女, 山西文水人 , 工程师 , 大专 , 研 究方向为工 民建设计 。

l1 7・
第1 期( 总第 1 3 1 期)
机 械 管 理 开 发
摩擦桩承担的荷载 M Q 总 - ∑Q 筏 由于桩身周 围及桩端以下都是软弱土, 桩和筏板 共同作用后 , 桩将极限表面摩擦荷载作用下不断向沉 积土中贯入 , 所 以这类桩属纯摩擦桩 , 计算时不考虑桩 端下土 的支撑作用 , 同时桩 的布置应按单桩的规定要 求, 均匀分布 , 尽可能减少桩 的应力重叠 , 极限地发挥 单桩的作用 ] 。 单桩的轴向承载力可根据土壤对桩支撑力的经验 公式 确定 : R k=U p∑q s i L i 式中: 为桩身周长 ; L i 为按土层划分的各段桩长 ; q s i 为桩周 土摩 擦力设 计值 。 桩数 为 : Ⅳ≥( Q总 一 ∑p 筏 ) / U p ・ ∑q s i L i 因荷载 大 部分 由片 筏基 础 承担 , 所 以 只需计 算 片 筏基础的沉降, 无需考虑桩的沉降。

桩筏基础设计理论

桩筏基础设计理论

第一章桩筏基础设计理论第一节桩基的作用高层建筑的主要特征是层数多、高度高、重量大,这样不仅造成竖向荷载大而集中,而且风荷载和地震荷载引起的倾覆力矩也成倍增长,因此要求基础和地基提供更高的竖直与水平承载力,同时使沉降和倾斜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并保证建筑物在风荷载与地震荷载下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桩是深入土层的柱型构件,桩与连接桩顶的承台组成深基础,将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较弱的地层传到深部较坚硬的,压缩性小的土层或岩层,它是通过作用于桩端的地层阻力和桩侧土层的摩阻力来支承轴向荷载,依靠桩侧土层的侧向阻力支承水平荷载,因此,对于土质软弱层较厚的地基,桩基是一种成熟,安全可靠的基础形式。

第二节桩承载力计算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承受,以剪力形式传递给桩周土体的荷载最终也将扩散分布于桩端持力层。

持力层受桩端荷载和桩侧荷载而压缩(含部分剪切变形),桩基因此产生沉降。

而由多桩构成的群桩,由于承台与桩顶同步沉降,承台底面的土必然受到压缩从而产生土反力,该土反力也分担一部分的荷载,因此,由群桩构成的承载力实际上由三部分组成:各基桩的桩侧力,桩端阻力和承台竖向阻力。

但群桩的承台一桩群一土的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群桩的承载力并不等干各单桩的侧阻力、端阻力、承台下地基土承载力之和,群桩的工作性状的破坏特征也与单桩承载力之不同,所以,在进行设计时,不仅要清楚单桩的性状和承载力的变化规律、还需考虑群桩基础的群桩效应。

一、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一)由桩身经度确定的单桩竖向承载力。

高层建筑的单桩使用荷载较高,特别是常采用端承桩或超长桩,以致桩身自身的强度往往成为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控制因素,因此,在高层建筑桩基设计中确定单位桩竖向承载力时不仅要考虑土对桩的支承能力,而且必须考察桩身强度所能提供的承载能力。

桩是一种细长杆件,通常处干轴心受压状态,但其工作条件与一般压杆不同,桩身处干具有一定强度与刚度的介质之中,既非完全自由状态,又非完全约束状态,变形比较复杂。

高层建筑桩箱(筏) 基础的优化设计Ξ

高层建筑桩箱(筏) 基础的优化设计Ξ

第14卷第2期计算力学学报V o l.14N o.2 1997年5月CH I N ESE JOU RNAL O F COM PU TA T I O NAL M ECHAN I CS M ay1997高层建筑桩箱(筏)基础的优化设计Ξ阳吉宝 赵锡宏(同济大学地下系,上海,200092)摘 要 基于桩箱(筏)基础的工作特征,建立桩箱(筏)基础最小造价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算例表明,优化设计具有主动改进设计的优势和明显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软土;高层建筑;桩箱(筏)基础;优化设计分类号 TU9731 问题的提出在软土地区,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多采用桩箱(筏)基础。

实际工作中,桩与箱(筏)基是结合成一体的,而目前上部结构和群桩基础的设计都是建立在箱(筏)基为一绝对刚性体的假定上,分别加以设计,从而使基础造价上升。

现在,尽管上部结构与桩箱(筏)基础共同作用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1〕,但现有各种计算方法主要都是力求接近桩箱(筏)基础实际工作状态,而对桩箱(筏)基础优化设计的研究却很少,其结果则是先进的计算理论未能给桩箱(筏)基础设计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为此,本文在综合现有桩箱(筏)基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用基础底板厚度、桩长、桩间距及桩数作为设计变量,并采用复形调优法对桩箱(筏)基础进行优化分析,以期获得设计合理、经济目标最优的设计方案。

2 桩箱(筏)基础的工作特征众多文献〔1,2,3〕的实测结果表明,一般矩形基础板下的满堂桩的桩顶反力呈角桩大、边桩居中、内部桩小的“倒盆底”形分布特征。

刚性承台下的群桩的弹性理论分析也给出同样的结论。

理论分析表明,桩箱(筏)基础无疑对减少基础沉降有着明显的效果,但对某一基础来说,当桩长或桩数超过一定限度时,再增加桩长或桩数,其减少基础沉降的效果就大为逊色。

同样,当箱基底板或筏板厚度超过某一值,再加大其厚度,对建筑物的有利影响也大为减弱。

如此看来,很有必要探讨一下桩箱(筏)基础的优化设计问题。

桩筏基础优化设计

桩筏基础优化设计

桩筏基础的优化设计摘要: 作者结合工作实践,主要探讨了桩筏基础的设计。

供大家一起学习。

关键词: 桩筏基础, 设计方法, 数值分析,减沉设计, 变刚度调平设计1.引言桩筏基础顾名思义是由桩基和筏基共同组成,属于混合基础型式,在软土地区使用较多,桩筏基础传统的计算方法是采用结构力学的方法,将整个静力平衡体系分割成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三个部分,各自独立求解。

对筏板一般采用倒梁法或倒楼盖法,显然这样各自独立求解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工作状态是不相符的,忽视了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以及基础与地基之间的变形连续条件, 造成了计算的偏差。

因此,寻求桩基础设计的简化和优化方法,是设计人员的迫切课题,许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提出了各种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优化设计方法,有的方法己经应用于实际工程,取得了可观的效益。

2.桩筏基础设计思路对于摩擦群桩或端承摩擦群桩的桩筏基础,其主控因素一是建筑物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二是地基的承载力。

目前常见的设计思想是按承载力控制设计思路和按沉降控制设计的思路。

在深厚土层特别是深厚软土层中的桩筏基础的失效,绝大多数是由于总体沉降或差异沉降过大造成的。

这种情况下,采用以沉降控制设计的思路较为合适。

而在土质坚硬,压缩性较小的地区,显然按承载力控制设计较为合理。

桩筏基础优化设计的发展方向是考虑了桩土的共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3.桩筏基础优化设计的几种方法3.1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分析法共同作用分析的方法就是把上部结构、地基和基础看成一个彼此协调的工作整体, 在满足边界变形的情况下得到各部分的内力和变形, 从而较真实地反映建筑物的实际工作状态。

jgj 699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中采用了等代刚度的计算公式,适当考虑了上部结构刚度的贡献, 这还是不够的。

由于桩筏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分析是一个复杂的力学问题, 解析法和半解析法很难得到应用。

因此, 数值方法成为筏板分析的首选方法, 一般以有限元法为基础。

超高层建筑的桩筏基础设计理论 赵锡宏

超高层建筑的桩筏基础设计理论 赵锡宏

your nameyourcaptionhere超高层建筑的桩筏基础设计理论——工程实践是检验设计理论的标准同济大学赵锡宏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巢斯your name yourcaptionhere 提要•根据上海60层的长峰商场,66层的恒隆广场,88层的金茂大厦和101层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的实测桩箱和桩筏基础变形以及正在建造121层的上海中心大厦的计算变形分析的宝贵数据,论证超高层建筑的桩筏基础不是刚性,不宜继续采用刚性偏心受压的公式计算桩顶的反力; 阻尼器或深埋桩筏基础对风载影响桩顶反力进行宏观探讨. 此外,对桩筏基础设计提出一些建议,试图构成桩筏基础设计理论与方法的蓝图。

提要your nameyourcaptionhere 前言在上海,近十几年来,高层建筑飞跃发展,见图1。

图1 上海高层建筑的今昔比前言前言your nameyourcaptionhere•在中国土地上,拥有508m高的台北-101层(Taipei-101)高楼和492m高101层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Shanghai World Financial Center,SWFC)的高楼,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现在,565.6m高121层的上海中心大厦(Shanghai Tower)正在建造中,这样,与旁边88层的金茂大厦(Jinmao Building)和101层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SWFC)将构成三足鼎力逞天下的英姿,又是中国人的骄傲,见图2。

yourname yourcaptionhere左为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中为金茂大厦右为上海中心大厦图 2 上海的三幢超高层大楼前言前言your nameyourcaptionhere•因此,本报告的目的在于与诸位同行共同努力,发扬民族精神,在超高层建筑桩筏基础设计理论有所创新,为世界岩土工程做出新的贡献。

•说明:2009年11月在深圳会议上, 对桩筏基础为弹性体,已作简述,现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巢斯总工程师共同作些补充,希望同行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改进和完善.your nameyourcaption here 报告内容报告内容1 超高层建筑的桩筏基础不是刚性体3 超高层建筑刚度贡献的利用4 超高层建筑的筏板弯矩计算2 阻尼器或深埋桩筏基础对风载影响桩顶反力的宏观探讨5 超高层建筑的桩筏基础变形计算结论与建议1 超高层建筑的桩筏基础不是刚性体1your nameyourcaptionhere到目前为止,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桩筏基础的设计理论是基于刚性体理论,超过半个世纪以来均采用下列的偏心受压公式计算桩顶反力。

按沉降变形控制设计桩基础

按沉降变形控制设计桩基础

仍应保持接触或连接,即在接触或连接点上满足变形协调条件。

倘若桩基由于某种条件或某种因素的影响,承台、筏板与地基土脱离接触,这时上部荷载由桩承担,就谈不上桩、土与筏板的共同作用。

因此变形协调条件是共同作用发生的前提。

本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随着上部荷载的增加,桩顶压力与土压力逐渐增大,桩尖亦有一定的刺入位移(例如施工至第三层时,沉降值为1.67mm ),说明桩、土、筏能共同作用,本工程的基础设计是成功的。

2、桩与筏的荷载分担是一个复杂问题,它涉及诸多影响因素,如地基条件,孔隙水消散、施工方法、桩的数量、桩的间距、桩长与压缩性以及上部结构刚度等等。

根据福州地区近二十座工程的实测资料,其基础底板的荷载分担比在15%-35%之间,本工程在装修阶段所测得的土压力值为71.49kpa ,计算其筏板分担比为71.49×1279/326236=28%,也在此范围之内。

3、采用同济启明星计算软件SCPF v2.0,它基于以边界积分法为基础,以Mindlin 应力解作为初始基本解,并引入沉降调整系数,较符合桩筏基础共同受力的特性。

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变形也较好地反映基底下不同土层的变化特性。

该设计方法在上海经过大量工程的检验,获得了许多成熟的经验,并已广泛使用。

SCPF v2.0软件在本工程中应用,尽管因不同地区地质条件及地基上的差异性,与测试数据相比仍有一定的误差,但仍不失为福州地区设计高层建筑基础首选的方法,尚需在今后有更多的工程实践和经历一段检验与反复修正的调整阶段。

必须注意的是,该程序在计算中具有“专家选项”的功能,点击该按钮,可在对话框设置“桩基土弹性模量系数”,即E s /E 1-2及“单桩极限承载力”,以便根据本地区实际的地质情况,修改计算参数。

4、在福州地区的地质条件下,采用桩筏与地基的共同作用理论设计基础,由于充分利用了地基土的承载力,可以降低基础的工程造价,缩短工期,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控制超高层建筑桩筏基础筏板弯矩的方法

控制超高层建筑桩筏基础筏板弯矩的方法
1 2 2 1 3 4 4
(1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 of T ongji Univ. ,Shanghai 200092 ,China ; 2 Shanghai Xinhua International Geotechnical Eng. Co. ,Ltd. ,Shanghai 200092 ,China ; 3 Shandong Jianzhu Univ. ,Jinan 250101 ,China ; 4 T ongji Univ.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T o ensure the designed moment in raft of piled raft foundation for super2tall buildings controlled in safe range , the back2 analysis and the hybrid method on interaction between superstructure and foundation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moment in raft of piled raft foundation for Jinmao Building of 882storey and Shanghai World Financial Center of 1012storey. The relative bending in raft for Shanghai Center T ower of 1212storey by the hybrid method was dealed with , and then the moments in raft of piled raft foundation were calculated by three methods : back analysis , hybrid method and iterative method on interaction between superstructure and foundation ,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above calculated results of moment in raft ,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moment in raft of piled raft foundation for Shanghai Center T ower is mad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designed moment in safe range. Keywords :super2tall building ; piled raft foundation ; raft moment ; back2analysis ; hybrid method ; iterative method

高层简体下桩筏基础的特点及其分析设计方法

高层简体下桩筏基础的特点及其分析设计方法
2 . 2 桩 基 础 载 荷 沉 降 理论
桩基础载荷 沉降理论研 究 的是桩 力的传 递与变 形协 调 的规律 :研究 的要 点在 于确 定桩 身轴 向荷载 沿深度 如何 变 化 ,桩侧摩 阻力 沿桩深 度如何 分布 ,桩 在不 同深度处 的竖 向位移随深度的变化规 律等 。桩 筏基 础的整 体沉 降计算 是
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国 内外 学者 对其计 算理论 和计算 方法进行研究提 出 了两 类方 法 ,一类是 从桩筏 基础 的受力 机理着手得 到“ 建议理论法” ; 另一类是从 弹性理论着手 ,结 合实测结果推导的半 经验半理论公式 。
证在承担上部结构荷载 的时候 ,更能有效 的控制基础沉 降 ,

2 桩 筏基础 设计 理论
2 . 1 地 基 土模 型 理论
地基土承载 着基础 和上部结 构 ,建立 有效模 型对 基础
中图分类号 :T U 4 7 3 . 1
文献标志码 :B
设计研 究具 有重 要意义 ,其 模型 经历 了从 简单 的文 克勒模 型向复杂的有限压缩地 基模块 等模 型的发展 ,这一发 展使
及结构特征 ,论述 了桩 筏基础 设计 方法及 其采用 的理论 模 型 。根据实际工程采用 “ 外 弱 内强 ” 和“ 墙 柱处 板下 强 、跨
为混凝 土压 杆的劈裂破 坏或 钢筋拉 杆的屈 服二类 。针对桩 筏 基础空间桁架模 型拉 、压 杆的薄 弱部位 ,我们可采 用 以 下几种 措施 提高桩 筏基础 的承 载力。根据试 验结 果 ,桩筏
桩基 和筏 板基 础各 自的工作 特 性外 ,还 要考 虑 上部 结构 、 桩基 、筏板基础 的共 同作 用 问题 ,同时还 和筏板 下地基 土
的性状有关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our nameyourcaptionhere超高层建筑的桩筏基础设计理论——工程实践是检验设计理论的标准同济大学赵锡宏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巢斯your name yourcaptionhere 提要•根据上海60层的长峰商场,66层的恒隆广场,88层的金茂大厦和101层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的实测桩箱和桩筏基础变形以及正在建造121层的上海中心大厦的计算变形分析的宝贵数据,论证超高层建筑的桩筏基础不是刚性,不宜继续采用刚性偏心受压的公式计算桩顶的反力; 阻尼器或深埋桩筏基础对风载影响桩顶反力进行宏观探讨. 此外,对桩筏基础设计提出一些建议,试图构成桩筏基础设计理论与方法的蓝图。

提要your nameyourcaptionhere 前言在上海,近十几年来,高层建筑飞跃发展,见图1。

图1 上海高层建筑的今昔比前言前言your nameyourcaptionhere•在中国土地上,拥有508m高的台北-101层(Taipei-101)高楼和492m高101层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Shanghai World Financial Center,SWFC)的高楼,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现在,565.6m高121层的上海中心大厦(Shanghai Tower)正在建造中,这样,与旁边88层的金茂大厦(Jinmao Building)和101层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SWFC)将构成三足鼎力逞天下的英姿,又是中国人的骄傲,见图2。

yourname yourcaptionhere左为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中为金茂大厦右为上海中心大厦图 2 上海的三幢超高层大楼前言前言your nameyourcaptionhere•因此,本报告的目的在于与诸位同行共同努力,发扬民族精神,在超高层建筑桩筏基础设计理论有所创新,为世界岩土工程做出新的贡献。

•说明:2009年11月在深圳会议上, 对桩筏基础为弹性体,已作简述,现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巢斯总工程师共同作些补充,希望同行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改进和完善.your nameyourcaption here 报告内容报告内容1 超高层建筑的桩筏基础不是刚性体3 超高层建筑刚度贡献的利用4 超高层建筑的筏板弯矩计算2 阻尼器或深埋桩筏基础对风载影响桩顶反力的宏观探讨5 超高层建筑的桩筏基础变形计算结论与建议1 超高层建筑的桩筏基础不是刚性体1your nameyourcaptionhere到目前为止,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桩筏基础的设计理论是基于刚性体理论,超过半个世纪以来均采用下列的偏心受压公式计算桩顶反力。

刚性体理论是否真正适合桩筏基础?这是本报告论述的关键点。

1your nameyourcaptionhere•回溯桩筏基础当作刚性体的年代,当时筏基(或称承台)的面积很小,只不过几十平方米,桩数也是很少,几十根而已,而且较短,埋深较浅,当作刚性体设计简便实用,许多建筑物安全无恙地耸立在大地上,无可非议。

•但是,当今社会越来越涌现许多超高层建筑,条件完全不同,筏基面积既大又厚,在软土地区,往往采用超长桩,桩数很多,有时长短桩,埋深很大。

1your nameyourcaptionhere•例如,上海的88层的金茂大厦和101层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筏厚分别为4.0m和4.5m,筏基面积分别为3500m2和6200m2,埋深达18 m以上,桩长约80m,建筑高度超过400m以上。

•还有,正在施工的121层的上海中心大厦,筏厚达6.0m,筏基面积为8250m2,埋深超过30m,桩长大于80m,86和82m, 建筑高度超过560m。

然而,仍按刚性体公式(1)设计。

这是一个带有挑战性严峻课题.•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和上海中心大厦三幢超高层桩筏基础的桩反力计算结果,载于表1 。

your nameyourcaptionher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筑物名称Pt,,kN Pw,kN A,m2 n /L,m Mx ,kN-m My,kN-m Pi,k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茂大厦3000000 0 3519 429/80 0 0 7000<7500 88层设过滤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球中心4400000 6200 1177/80 0 28106 2838<3220101层608220考虑6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海中心DL=8148131 8250 955/82,86 0 0 8994<10000121层LL=1316251 1875720考虑80%考虑风载40,000,000 43,000,000 11712<12000风载引起桩顶反力=3761kN考虑地震21,000,000 20,000,000 9505<15000地震引起桩顶反力=1755k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表1可见,风载引起桩顶反力为控制因素.•表1 三幢超高层的桩顶反力计算的基本数据11your nameyourcaptionherez超高层建筑桩筏基础是否为刚性体?z让工程实践检验。

见下面五幢工程的实测变形(沉降和隆起)和计算沉降your name your captionhere 1.1 金茂大厦图3 a) 平面金茂大厦yourname your caption here图3 b)测点布置金茂大厦your name your caption here图3 c )E-W 方向的实测变形~时间变化曲线(约8年)金茂大厦your name your caption here图4 c )W-E 方向的实测变形~时间变化曲线(6年余)上海环球金融中心your nameyour captionhere•从金茂大厦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实测变形(包括隆起和沉降)和上海中心的计算沉降曲线可见,筏板厚度为4.0m~6.0m,桩长80m~86m 的基础变形呈锅底型,证明不是刚性体,而是弹性体.•此外,简述66层恒隆广场和60层长峰商城的桩筏(箱)基础的实测沉降概况。

上海中心your nameyour captionhere •恒隆广场是一幢高288m ,66层钢筋混凝土大楼,桩箱基础。

恒隆广场是上世纪90年代上海浦西最高、基坑最大、最深和灌注桩径最大和最长的高层建筑,288m ,66层,见图6. 又是当时世界最高的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获得国际混凝土界的“奥斯卡”奖。

1.4 恒隆广场恒隆广场图6 a )T1和T2塔楼照片your nameyour captionhere图6 b )总平面图恒隆广场your nameyour captionhere•T1塔楼为桩箱基础, 桩径为800mm 的灌注桩,成孔深度为81.5m ,桩数849根, 箱基底板厚3.3m,开挖深度18.95m 。

外国人设计时,不考虑水浮力影响, 计算桩基沉降达25cm, 按共同作用设计理论计算沉降,最大为8.2cm, 实测推算的稳定沉降达7cm 。

•总平面图见图6b),T1塔楼的桩箱基础的平面图也见图6b),实测和计算沉降见图6c),测点沿周边布置,共5点。

周边中点2和5的沉降最大,可推算桩箱基础沉降呈锅底型.恒隆广场yourname your captionhere图6 C )计算与实测沉降比较恒隆广场your nameyour captionhere •主体结构为一幢60层高238m 框-剪结构的超高层建筑,裙房10层, 桩筏基础,主楼筏板厚为4.00~6.25m ,裙房筏板厚2.0m ;桩采用850的钻孔灌注桩,桩长72.50m 。

基坑开挖深度为18.95m~24.00m 。

•在竣工时实测沉降从3.1cm~5.8cm 变化,桩筏基础沉降呈锅底型.1.5 长峰商城长峰商城小结your nameyourcaptionhere•从上面5幢超高层建筑桩筏基础实测变形,尤其是金茂大厦有竣工后有十年以上的宝贵测量数据(本报告的数据仅到2004年止)已经证实,超高层建筑的桩筏基础不是刚性体,而是弹性体,应按照弹性体理论设计,不应采用刚性偏心受压公式计算桩筏基础,建议采用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理论,相当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2008)的3.1.8”以减少差异沉降和承台内力为目标的变刚度调平设计….”是否适当?请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至于桩筏基础作为弹性体和刚性体的计算和比较,请见刊登在岩土力学即将发表的论文.这里从略.your name yourcaptionhere 2 阻尼器或深埋基础对风载影响桩顶反力的宏观探讨对于超高层建筑,为了抗风抗震的需要,往往要安装阻尼器,在台北-101层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101层均分别安装阻尼器。

可是,阿联酋百吉迪拜(Burj Dubai)828m高的大楼却不用阻尼器,为什么?因此,有必要分:1.安装阻尼器的超高层建筑,2.不用阻尼器的超高层建筑和,3. 安装阻尼器或深埋基础时,可否不考虑或部分考虑风载对桩顶反力的影响进行宏观探讨.2your nameyour captionhere a)台北-101大楼在该大楼的87楼至92楼间装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被动式风阻尼系统(Tuned Mass Damper ),直径5.5m 实心钢球,总重量达(650+30)吨,见图7。

这样,运用物理学反作用之原理,可大幅度减低大楼遭受强风振动之影响,可承受17级强风以及地震力500gal (回归期2500年)的摇晃力量。

2.1 安装阻尼器的超高层建筑台北101大楼yourname yourcaption herea) 阻尼器b) 阻尼器位置图7台北——101层的阻尼器台北101大楼your nameyour captionhereb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在该大楼的90层安装2台长宽各9m 重150吨的风阻尼器(图8),能使强风施加在建筑物上的加速度(重力)降低40%,也可减低强震对建筑物顶部的冲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