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桩基础设计
高层打桩工程方案模板
高层打桩工程方案模板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高层建筑打桩工程项目地址:XX省XX市XX区项目规模:1座高层建筑项目土质:岩石层二、工程背景本项目是为了建设一座高层建筑,需要进行打桩工程,以确保建筑的稳固和安全。
该地区土质为岩石层,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打桩设计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三、工程目标1. 确保打桩工程施工质量,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确保建筑的稳固和安全。
2. 提高施工效率,尽快完成打桩工程,确保建筑工程的进度。
四、技术方案1. 打桩设计1.1 确定桩基承载能力需求,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桩基承载能力。
1.2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确定桩基尺寸和数量,合理确定桩基的尺寸和数量,满足工程需求。
1.3 确定桩基施工方法,根据地质情况和工程要求,确定合适的桩基施工方法。
2. 施工组织设计2.1 制定详细的工程施工计划,合理组织施工流程,确保施工效率和质量。
2.2 制定安全生产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
2.3 协调其他工程施工进度,与其他工程施工方案相协调,确保项目整体进度。
3. 设备与材料选型3.1 确定合适的打桩设备,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施工,确保施工效率和质量。
3.2 确定桩基材料供应方案,保证施工过程中材料的供应。
4. 质量控制4.1 设立质量管理小组,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质量监控。
4.2 进行质量检测,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质量检测,确保施工质量。
五、施工方法1. 振动沉桩法振动沉桩法是常用的桩基施工方法,适用于岩石层土质情况。
该方法通过振动机将桩体垂直沉入地基中,以达到加固地基的作用。
2. 钻孔灌注桩法钻孔灌注桩法是通过钻孔将混凝土灌注入孔洞中,形成桩体。
该方法适用于岩石层土质情况,施工效率高。
3. 预制桩法预制桩法是将桩体预先制作好,然后运输到现场进行安装。
适用于岩石层土质情况,施工便捷,质量可控。
六、施工过程及要点1. 地基准备在施工前需进行地基准备工作,清理现场,确保施工区域干净整洁。
2. 设备检查对施工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超高层办公楼钻孔灌注桩基础基坑支护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超高层办公楼钻孔灌注桩基础基坑支护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超高层办公楼钻孔灌注桩基础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是为了确保在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基础的安全和稳定。
本项目位于城市商业中心区,地下水位较高,土质属于软黏土和砂卵石。
本方案将详细介绍钻孔灌注桩基础和基坑支护的施工流程和步骤。
二、施工方案2.1 施工前准备措施在正式开始施工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聘请工程监理和专业施工团队。
2) 准备相关施工设备和物资。
3) 制定施工计划和组织安排。
2.2 钻孔灌注桩基础钻孔灌注桩基础是超高层建筑常用的基础形式之一。
具体施工步骤如下:1) 勘察确定桩的位置和孔径尺寸。
2) 使用合适的钻机进行钻孔作业。
3) 钻孔完毕后,清理孔内泥浆和杂物。
4) 在孔内灌注混凝土,并同时进行充实、振捣和抽杆操作。
5) 桩灌注完毕后,进行硬化养护。
2.3 基坑支护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基坑支护是保证施工安全和顺利进行的重要工作。
本方案采用临时支护设施来提供必要的土壤侧向支护和挡土墙的固定。
具体施工步骤如下:1) 安装基坑支撑结构,包括钢支撑、土钉墙等。
2) 进行基坑开挖,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逐层开挖。
3) 振捣土方、清理坑底,并检查基坑支撑结构的稳定性。
4) 安装锚杆和支护板,加固挡土墙,防止土方滑坡和坍塌。
5) 基坑开挖完毕后,进行基坑周边的排水系统施工。
2.4 安全保障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以确保施工人员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具体安全保障措施如下:1) 施工人员必须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
2) 所有施工设备必须经过检测和维护,确保安全可靠。
3) 分配专人负责监督施工现场,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三、工期安排与经济投资3.1 工期安排根据施工方案,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工期安排:1) 施工前准备:2天。
2) 钻孔灌注桩基础:10天。
3) 基坑支护:20天。
总工期:32天。
3.2 经济投资根据本工程的施工方案,经初步测算,预计总投资为XXX万元,其中包括劳动力费用、设备租赁费用、材料费用等。
专项研究报告-桩基础
专项研究报告——桩基工程1主要桩基类型采用桩基础的目的是:为上部荷载提供支撑,控制建筑物变形。
桩基础包括桩和承台,桩基础采用梁或筏板连接。
单柱与桩直接连接的单桩基础。
设计与施工依据的主要规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1烟台典型地层结构1.2 适合高层建筑的主要桩基类型1.2.1 预制桩预制桩,是在工厂或施工现场制成的各种材料、各种形式的桩(如混凝土方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沉桩设备将桩打入、压入或振入土中。
属于挤土类桩,沉桩靠静压或锤击。
桩径一般为400mm、500mm、600mm,最小桩间距一般为3.5~4.0倍桩径。
主要作为承重桩,能提供较大的竖向承载力,但一般不做为抗拔桩使用,防腐能力较差。
适合的土层:软~硬塑的黏性土、稍密以下的砂土,全风化岩层。
较难穿过的土层:坚硬土层,如密实的砂土、角砾,坚硬的黏土,土层坚硬时需要引孔。
1.2.2钻孔灌注桩灌注桩是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
依照成孔方法不同,灌注桩又可分为钻孔灌注桩、挖孔灌注桩和沉管灌注桩等。
一般为非挤土桩,最小桩间距一般为3倍桩径。
即可做承重桩,也可作为抗拔桩、支护桩。
适用范围广(多层~超高层),深度易于调整,历史悠久,钻机钻头多样(钻土、钻岩),桩径变化大,从400~3000mm,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宜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黏性土、粉土、砂土、填土、碎石土及风化岩层。
特点:旋挖成孔灌注桩单机效率高,20m长桩一般每天可成桩4~6棵;一般的回转钻机施工效率低,30m长的桩每日可成桩1~2棵,可以多上机械。
缺点是泥浆污染多;优点是适用性广,深度可调整,无振动。
2 常用施工方法2.1 预制桩成桩机械分为静压桩机和锤击桩机。
预制桩工程施工一般工序:场地三通一平——试桩(规范要求乙级以上桩基要做)——购买预制好的桩——测量放线——调平机械——沉桩——接桩——沉桩至桩底(标高或贯入度控制)——桩基检测验收。
高层建筑常用哪些基础形式
高层建筑常用哪些基础形式我们知道,基础着肩负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其传递给地基的任务,它是建筑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
摩天大厦的垂直和水准水平荷载很大,,高度荷载还属于动力荷载,多数还需充分考虑地震作用,因此其基础的剪应力更为复杂,对基础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更为严格,所以,高楼大厦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前部基础的构造类型主要与上部结构特点、荷载大小和地质前提有关,也要考虑经济与施工客观因素方面的因素。
根据亚洲地区的经验,目前高层建筑的基础形式主要是片筏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和箱加桩复合基础。
(1)片筏基础如果反复无常地基软弱且高层建筑的荷载又很大,采用十字形基础(即在墙下或柱网下前进方向纵横两个方向设置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不能满足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和容许变形的要求时,可将基础底板扩大到与底层面积相同甚至更大,这种整块的钢筋混凝土坚实基础基础形式称为片筏式基础。
片筏基础按构造不同分为平板式和梁板式坚实基础两类。
平板式片筏基础是在地基上做一片厚度厚度较大的钢筋混凝土底板,柱子直接支承在底板上。
见图2。
底板的厚度决定于土质情况及上部荷载的分布逼不得已和大小。
这种表现形式施工方便,只需周边少量模板,施工速度快,国内外高层建筑中应用超高层较多,但一般底板厚度较大,混凝土用量大。
梁双管基础按梁板的位置不同又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在底板上所做梁、柱子支承在梁上,见图3(a);第二类是将梁放在底板的梁下方,底板上面平整,可作为底层地面,见图3(6)。
梁板式与平板式比较,梁板式可以减小底板厚度,减少混凝土用量,但增加了支模等工程量。
<2)箱形基础箱形基础是由钢筋基础混凝土隔板、顶板和纵横交叉的隔墙组成的空间结构,见图4。
箱形基础的底板、顶板和隔墙共同工作,具有很大的整体刚度。
箱形基础的中空方法论部分常作为地下室。
箱形基础的促进作用可助益归纳为三点,1)整体刚度大,能有效地溢出上部结构传给地基土的荷载;并能较好地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减少由此而对上部结构忧虑的不利影响。
100-150m以上超高层与普通高层建筑的技术难点对比
100-150m以上超高层与普通高层建筑的技术难点对比超高层建筑(100-150m)与普通高层建筑(低于100m)各专业技术特点及对造价的影响分析如下:一、建筑专业1. 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高层民用建筑应当实行更加严格的消防安全要求和审批程序。
2.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一般每隔50米要设置一个避难层)。
3. 电梯利用效率降低,要分高低区设置等原因影响,进一步加大核心筒辅助面积。
4. 建筑高度超过100m,且标准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的公共建筑,宜设置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
5. 由于高处气候复杂,在外墙材料,玻璃幕墙的选择更为严格,会一定程度增加建筑成本。
6. 超高层建筑的配套地下室埋深和面积会增加较多,对地下室建设成本有一定影响。
7. 建筑造价还要考虑垂直运输和超高人工费的增加,设计和管理费用也有一定的增加。
8. 地标性超高层建筑,一般租金收益会相对增加。
二、结构专业(一)高层与超高层根据《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和相关行业规定,建筑高度大于等于100米的民用建筑被定义为超高层建筑。
7度设防,框架-筒体结构的建筑高度超过130米,须进行超限审查。
报建和设计程序稍复杂。
(二)结构成本1.100米以内建筑可以选择常规的框架-核心筒结构。
超高层结构较多选择为框架-核心筒和筒中筒,钢骨构件比例更大,含钢量更高。
结构设计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材料投入,施工成本也随之增加。
2.100米以内建筑:建筑高度相对较低,因此基础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成本相对较低。
3.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基础工程的深度和复杂度提高。
桩基础要求更高,桩径大且埋深更深,同时地基处理更为复杂。
4.超高层建筑的基坑围护成本相对较高。
(三)抗震性能1.100米以内建筑:由于建筑高度相对较低,受到的地震波影响较小,因此抗震性能相对较好。
同时,较低的建筑高度也有利于逃生和救援。
超高层建筑土建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超高层建筑土建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导言】超高层建筑是当代建筑领域的一大亮点,其威严的身姿和复杂的结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超高层建筑的土建施工技术却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关键技术更是牵扯到多个学科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超高层建筑土建施工的关键技术,希望能为读者展现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
【一、超高层建筑土建施工的挑战】1. 挑战一:地基基础工程超高层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关键,而超高层建筑的自重和地震荷载使得地基基础的选址和设计变得极为困难。
2. 挑战二:结构体系设计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设计涉及的力学、材料和结构分析等多个方面,需要根据建筑的高度、形状和所处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和设计。
3. 挑战三:施工工艺与安全超高层建筑的土建施工需要应对风压、自重、温度等影响,同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施工工艺。
【二、关键技术的研究】1. 地基基础工程的关键技术研究(1)基坑支护技术(2)桩基设计与施工技术(3)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4)软土地基处理技术2. 结构体系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1)高强混凝土的制备与施工技术(2)高强钢材的选用与焊接技术(3)结构抗震设计和减震控制技术(4)超高层建筑的风荷载及抗风设计技术3. 施工工艺与安全的关键技术研究(1)超高层混凝土的浇筑技术(2)高空作业与安全防护技术(3)超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与监控技术(4)应急救援与安全预案研究【三、关键技术的应用】1. 上海中心大厦地基基础工程上海中心大厦的地基基础采用了先进的桩基设计与施工技术,有效解决了沉降和承载力问题,确保了建筑的安全和稳定。
2. 台北101结构体系设计台北101采用了创新的结构体系设计,通过大直径桩基和超高强钢材的运用,有效抵抗了台湾地震的影响,成为了全球令人瞩目的超高层建筑之一。
3.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施工工艺与安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的混凝土浇筑技术和高空作业安全防护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实践,在保障质量的有效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安全。
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及抗震审查
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及抗震审查摘要:随着土地可使用面积越来越紧张,工程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高层、甚至超限高层建筑越来越频繁的出现。
超限高层建筑要求建筑结构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维修的条件下具有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的功能。
结构可靠度就是要合理地确定结构的可靠度水平,使结构设计符合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和确保质量的要求。
本文就超限高层建筑的特点、工程抗震设计进行简要分析,同时也对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防审查及桩基的安全性作了阐述。
关键词: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专项审查;桩基1、超限高层建筑的概述超限高层是指超过规范要求限制的高层建筑。
超限高层审查是在项目的初步设计阶段,按国家建设部要求,申请全国超限高层审查委员会组织专家从技术角度进行多方论证,力求在抗震、消防等方面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安全。
“小高层”和“超高层建筑”都是“民间说法”,不规范。
超限高层的高度和层数并没有统一的“定数”。
对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高层建筑,超过120米为超限高层;混合剪力墙结构为100米以上;有错层的为80米以上;网架结构的为55米以上;而网架无盖结构为28米以上。
无论建筑物多高,超限高层都对工程技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建设部早在2002年就发布了111号令《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明确了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此类工程的管理应由相应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并规定若在抗震设防区内进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建设,建设单位应在初步设计阶段向当地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专项报告,可见政府对此工作的重视程度。
2、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研究的作用和意义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也突飞猛进,出现了各个行业的流动资金开始往基础设施建设汇集的现象。
超高层建筑工程是在人们对空间成分利用的前提下应运而生的,这反映了人们对充满时代感和现代感的城市生活的追求。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因为超限高层建筑工程自身的结构特点已经超出了我国对建筑工程的理解和规定,抗震也成为摆在超高建筑工程面前的重大难题。
CFG桩在高层住宅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193CFG 桩在高层住宅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周倩 中铁上海工程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摘 要:CFG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由水泥、煤粉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拌和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由桩、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构成的复合地基,由于其具有施工速度快、工期短、质量容易控制、工程造价低廉的特点,该技术已在全国各地区高层建筑地基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绝大多数为20-30层建筑,也有31-35超高层建筑在合肥地区应用比较广泛。
本文结合亳州安置房工程1#-3#楼高层住宅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的工程实例,探讨了CFG桩地基处理方法,并介绍了该工程的地基处理效果,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CFG桩;复合地基;地基处理技术1 引言CFG 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是一种高粘结强度的半刚性桩,单桩承载力高,采用褥垫层和桩间土紧密结合形成复合地基,以达到良好的地基处理效果,并且具有施工速度快,工期短,质量容易控制,造价低,施工文明等优点,近年来,在全国大中城市得到推广应用。
特别是在 CFG 桩被正式纳入《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OJ79-200 中之后,使得该种地基处理方法进一步规范化、推广化。
2 工程和地质概况(1)本工程 1#-3# 楼为 24 层的高层住宅楼及一层地下车库。
高层住宅楼采用剪力墙结构,地下车库采用板柱结构。
(2)根据勘察公司提供的中间资料,该处地层如下:①层:填筑土,灰黄色、杂色。
在农田(麦田)处主要为耕植土,在乡间土路处主要为粉质粘土,在居民区处主要为杂填土,结构疏密不均,不同地段成份相差较大,层厚约0.3-0.5米。
②层:粉土,主要为灰黄色,稍湿,稍密-中密状,主要由粉粒组成,呈层状,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迅速,层厚约 1.0-1.5 米。
③层:粉质粘土,灰黄色、浅灰黄色,可塑-硬塑状,主要由粉粘粒组层,均匀性一般,局部夹有粉土。
层厚约 8.0-12.0 米。
④层:粉细砂,灰黄色、黄色,中密-密实状,主要由粉细砂组成,粗颗粒含量少,局部相变为粉土,均匀性一般。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目录一、超高层建筑与一般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差异2二、结构设计特点3重力荷载迅速增大3控制建筑物的水平位移成为主要矛盾 4风作用效应加大4地震作用效应加大4P△效应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4竖向构件产生的缩短变形差对结构内力的影响增大5倾覆力矩增大。
整体稳定性要求提高 5防火、防灾的重要性凸现5建筑物的重要性等级提高6控制风振加速度符合人体舒适度要求 6围护结构必须进行抗风设计6三、结构设计方法6减轻自重减小地震作用7降低风作用水平力7减小迎风面积 7降低风力形心7选用体型系数较小的建筑平面形状7减少振动。
耗散输入能量73.4加强抗震措施 7选用规则结构使建筑物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8采用多个权威程序(如SATWE、TAT、SAP2000等)进行计算比较8进行小模型风洞试验,获取有关风载作用参数9采用智能化设计,提高结构的可控性 9提高节点连接的可靠度9超高建筑结构类型中的混合结构设计9混合结构的结构类型9型钢混凝土和圆钢管混凝土柱钢骨含钢率的控制10四、高层建筑结构方案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11抗震设防烈度是超高层结构体系选用首要考虑因素之一11超高层建筑方案,应受到结构方案的制约12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结构类型的选择12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 12抗震性能目标的影响12采用合理的结构类型,应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13施工的合理性的影响14五、关于结构的抗侧刚度问题15六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基础设计16天然地基基础17桩基础设计18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注意事项一、超高层建筑与一般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差异1、从房屋高度上,超高层建筑的房屋高度在100m以上直至有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设想,而一般高层建筑的房屋高度则是在100m以下。
2、超高层建筑由于消防的要求,须设置避难层,以保证遇到火灾时人员疏散的安全。
由于机电设备使用的要求,还需要设置设备层。
一般超高层建筑是两者兼而使用,而对于更高的多功能使用的超高层建筑,它不只每15层设一个避难层兼设备层即可,还需要设有机电设备层。
关于带地下室高层建筑桩基础设计中稳定水浮力的合理应用
低,经济效益增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众所周知,建筑物地基反力G值为上部竖向力与水浮力
的差值。《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第 4.0.3条明确规定了 G值的取值为基础上覆盖土的重量和基 层自重之和,对地下水位以下部分荷载进行计算时,取值应
为覆盖土的有效重度;《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的设计计
算》的作者钱力
建筑结构的基础埋设较大,而
建筑基础底部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对地下水位以下部分的
G值进行计算时,应对地下水的浮力作用进行考虑,G值为覆
的有效重度和建筑基础的
和。
效重度”
与“扣除水浮力”的意思是一致的,所以JGJ6+99规范中G值 的取值的规定就是可以对地下水的浮力有利作
用进行考虑。《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防城港城投综合楼桩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防城港城投综合楼桩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防城港城投综合楼项目位于防城港市中心地带,是一栋多功能综合楼,总建筑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设计高度为10层。
基础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关键,对于建筑的安全稳定性至关重要。
二、方案设计
1. 地质勘察
在进行桩基础施工前,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包括岩土层分析、地下水位情况、地质构造等内容,以确保施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2. 桩基础类型选择
考虑到该建筑的高度和土层情况,我们选择采用灌注桩作为主要承载结构。
灌注桩具有承载力强、施工方便等优点,适合用于这种高层建筑的基础工程中。
3. 施工流程
1.确定施工坐标和桩基位置,进行标志布设。
2.按照设计要求布置机械设备和生产材料。
3.进行桩基础成孔、清孔等准备工作。
4.浇筑混凝土,形成灌注桩。
5.完成桩基础施工,并进行验收。
三、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严格控制桩基的水平、垂
直度,确保桩基的稳定性。
2.严格控制灌浆质量,避免灌浆不均匀导致桩基承载能力下降。
3.在施工过程中要定期对桩基进行检测,保证施工质量。
四、总结
防城港城投综合楼桩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案是保障建筑安全的基础,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严格的工程质量监控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关键。
通过科学的方案设计和认真的施工执行,可以确保该项目的安全、质量和进度。
(高级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高级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高级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对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范针对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特种建筑物、重要工业和民用建筑等在地基设计方面的特殊要求,提出了以下建议和规范。
第一章总则
该章节介绍规范的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等内容,并对本规范提出的要求进行了说明。
第二章地基勘测
本章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和状态,为设计提供可靠基础。
包括地质勘探、水文勘探、脆性勘探和地震勘探。
第三章承载力设计
该章节主要阐述地基承载力设计相关要求,包括承载力计算、
地基等效基础面积计算、土方开挖和填方后地基的承载力变化等。
第四章土的力学性质
本章节涉及到土体本身的力学性质,包括土的分类、物理性质
和力学性质等。
第五章地基基础设计
分别介绍了基础设计原则及各种基础类型和应用,包括浅基础、深基础、桩基础等。
第六章地基与建筑结构的配合
包括地基与建筑结构应具有的相互关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以
及常见的地基工程结构形式。
第七章施工及验收
该章节主要针对地基基础的施工和验收进行规范和要求,保证
施工的质量和地基的安全。
本规范对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做了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等方
面的规定,旨在为建筑工程施工提供标准化、专业化的建议和指导,是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中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基准规范。
大型桩基工程施工案例分析
大型桩基工程施工案例分析一、项目概况本项目是位于中国某一大型城市的一座超高层建筑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总高度达到超过400米。
由于建筑的高度和地基条件的复杂性,桩基工程成为整个工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保证建筑的安全和稳固性,施工单位在桩基工程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规划,并且采用了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
二、桩基工程设计和方案1. 地质勘察和桩基设计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对工地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了地下土层的分布和特点,确定了桩基施工的合理方案。
由于地下土层较为坚硬,设计师制定了采用大径桩和深基础的方案,以保证整个建筑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施工技术和设备的准备施工单位根据设计要求,准备了多台大型的振动钻机、振动沉拔桩机和大型输送泥浆设备等施工设备。
这些设备均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以保证施工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3. 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单位根据地质勘察和桩基设计,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桩基的施工顺序、施工工艺流程和安全措施等。
同时,施工单位还制定了全面的质量管理和监督计划,以保证整个桩基工程的质量。
三、桩基施工的过程1. 测量和标定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进行了精确的测量和标定,确定了桩基的位置和孔径等参数。
这些参数的准确性对整个桩基工程的稳固性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钻孔和灌浆根据施工方案,施工单位使用了大型的振动钻机对地下土层进行了钻孔,并在孔内注入了高强度的水泥浆。
这些操作需要精确控制和高效执行,以保证桩基的质量和稳定性。
3. 桩基的安装和固定在完成钻孔和灌浆后,施工单位使用了大型的振动沉拔桩机,将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桩体沉入孔内,同时进行了灌浆和固定。
这个过程需要对施工设备和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以保证桩基的质量和稳固性。
四、桩基施工的质量控制1. 施工质量的监督在整个桩基施工过程中,工地监理、设计师和相关专家对施工质量进行了全程监督和评估。
他们对施工的质量和安全进行了严格的把关,以保证整个工程的安全和稳固性。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成本对比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成本对比在当今的城市建设中,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它们不仅改变了城市的天际线,也对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规划和建设这些建筑时,成本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
本文将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成本进行详细对比,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两种建筑类型在成本方面的差异。
一、建筑基础和结构成本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和结构是其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同时也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高层建筑,由于高度相对较低,其基础设计和施工相对较为简单。
通常采用常规的桩基础或筏板基础就能满足承载要求。
结构方面,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或钢结构,材料和施工工艺相对成熟,成本相对可控。
超高层建筑则面临着巨大的垂直荷载和水平风力,对基础和结构的要求极高。
为了确保稳定性,超高层建筑往往需要采用更加复杂和深入的基础形式,如桩筏基础、箱型基础,甚至是特殊的基础处理技术。
在结构方面,通常会采用高强度的钢材和先进的结构体系,如核心筒外框架结构、巨型框架结构等。
这些材料和结构体系的成本高昂,而且施工难度大,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从而导致基础和结构成本大幅增加。
二、建筑材料成本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成本。
高层建筑中,常用的建筑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砖块、玻璃等。
由于高度和规模相对较小,材料的用量相对较少,而且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相对稳定。
超高层建筑由于其庞大的体量和复杂的结构,对材料的性能和质量要求更高。
例如,高强度的钢材、高性能的混凝土、特殊的玻璃幕墙等都是常见的材料选择。
这些材料的价格通常比普通材料高出许多,而且为了满足建筑的设计要求,材料的用量也会大幅增加。
此外,超高层建筑还可能需要使用一些进口材料或特殊定制的材料,进一步增加了材料成本。
三、施工技术和设备成本施工技术和设备的选择对建筑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常见的施工技术包括塔吊吊运、混凝土泵送等,施工设备也相对较为常见和普及。
高层建筑基础与地下车库整体基础设计技术要点
Zi i Z i -1 i -1 ——(5.5.7) Esi
对甲级设计等级的桩基础应进行沉降计算, 受较大水平作用或对水平变位有严格要求 的建筑桩基,应验算其水平变位。 (15).基础要有一定的埋置深度,在确定埋置深度时,应考虑建筑物的高度、体形、 地基土质、地震设防烈度等因素,埋置深度可从室外地坪算至基础底面,并宜符合下列要 求,桩基础可取房屋高度 1/18(不包括桩长在内) ,高宽比大于 4 的高层建筑,基础底面 不宜出现零应力区,高宽比不大于 4 的高层建筑,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应 超过基础底面积的 15%,计算时,质量偏心较大的裙楼与主楼可分开考虑。 (16).高层建筑的基础与其相连的裙房基础,可通过计算确定是否设置沉降缝,当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大底盘地下车库基础设计
在一些住宅和商住楼的楼群中,为了有较好的生活环境,建筑物之间设置庭园、绿化, 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设置地下车库,并与各楼房连通,地下部分形成了大底盘地下车库,在 许多工程中,大底盘地下车库长达 200~400m,宽达 200 以上,平面尺寸很大,远远超过 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设置伸缩缝间距的要求,属于超长超宽混凝土结构。由于地上 高层楼房与纯地下车库的荷载和刚度差异很大, 常常会造成基础内力和基底反力差异且变 化很大,导致基础发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因结构超长超宽会 使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应力大大超过砼的抗拉能力,造成结构处在不安全状态。大底盘地下 车库的结构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 把大底盘地下车库的基础差异沉降控制在工程结构 允许范围内,不致造成对上部结构的有害影响,把超长结构的混凝土收缩控制在满足使用 要求范围内,做到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经济合理、技术先进。 2.1 大底盘地下车库的基础设计概述 ⑴ 高层主楼桩基设计 软土地基条件下,大底盘地下车库基础必须采用桩基础。 大底盘地下车库,上部为独立高层楼房,单体荷载很大,必须采用桩基础,应根据上 部结构荷载特征,结构类型受力特点,工程地质情况、场地周边环境要求、施工能力及技 术装备和经济造价约束等条件,选择中低压缩性土层作为桩基持力层。确定桩型、桩长桩 径和桩距,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按柱下、墙下布桩,形成柱下承台, 、墙 下条形 承台及局部桩筏承台和满堂桩筏承台,构成梁板桩筏基础或板式桩筏基础。验算桩顶反力
超高层建筑的规范
此外,通知还要求,拟建重要建筑项目需要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如果直接涉及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公共安全和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且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没有规定又没有现行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可依的,建设单位应当联合施工单位制定“三新”应用的施工技术方案,并请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专家进行论证。
超高层建筑的规范
一、结构分
1.1超长桩、
桩基,承载力必然很大,桩长应该相对较长,会有超长桩的问题
1.2深基坑支护
基础埋深必然很深,地下室会有好多层,需要做深基坑支护。
1.3、高标准人防工程
地下室面积较大,一般会做要求做人防工程,搞不好还会弄个核五级。
1.4、大体积混凝土
一般200多米的超高层,剪力墙厚度都会做到1米以上了,要考虑混凝土浇筑的问题。
1.5、高标号混凝土应用
底层的混凝土标号必然相当高,如何保证强度也是问题。
1.6、型钢混凝土应用
可能要涉及到型钢混凝土的问题,型钢混凝土节点的施工,相对也是比较复杂的。
1.7高层建筑抗风
风荷载取值,按照什么标准,尤其是300米以上部分的抗风设计
1.8超高层顶部位移控制
1.9抗震设计
从3月1日起,北京新建的高层建筑、体型不规则的建筑等,都必须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进行抗震专项审查。日前,北京市建委下发通知对此进行了要求。
北京市建委表示,拟建重要建筑项目属于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其抗震设防应当满足《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向该市建委提出专项报告。在接到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全部申报材料之日起25个工作日内,市建委负责组织专家委员会提出书面专项审查意见,并将审查结果通知建设单位。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必须进行修改。
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高层建筑现状根据GB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建筑高度>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截至2017年,我国共建成高度>200m的超高层建筑870栋。
其中高度在200m~300m的超高层建筑共计777栋;300m~400m的建筑有76栋;500~600m 超高层建筑有6栋。
我国建筑高度排名如下:1、上海中心大厦,632m,2016年。
2、广州塔,600m,2009年。
3、天津高银大厦,597m,2015年。
4、深圳平安国际金融大厦,593m,2015年。
5、广州东塔,530m,2014年。
6、台北101大厦,508m,2003年。
7、上海环球金融中心,492m,2010年。
8、香港国际贸易广场,484m,2003年。
9、长沙九龙仓国际金融中心,452m,2017年。
10、南京紫峰大厦,450m,2010年。
建筑材料钢材强度大、质量轻、延性好,19世纪末替代砖石进入建筑领域。
钢框架结构相对于传统结构承载力更高、自重更轻、空间更大,这使高层建筑成为可能。
20世纪初,钢筋混凝土因其良好的刚度、可塑性、耐久性及经济性进入建筑领域。
此后,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结构成为超高层建筑的重要选择。
时至今日,大量高度<200m的超高层住宅、酒店仍主要采用上述2种结构体系。
20世纪后半段,钢材与钢筋混凝土相结合形成劲性混凝土构件与钢管混凝土,将钢材的强度、延性与钢筋混凝土的刚度、耐久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被广泛应用于超高层核心筒与外框柱中。
另一方面,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结合形成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非常简约、高效(核心筒抵御水平力、外框抵抗弯矩),广泛应用于高度>300m的超高层建筑。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高性能成为建筑材料发展的主题。
高强度、低屈强比、可焊性、耐久性及耐火性是钢材的研究重点。
上海中心大厦钢柱采用厚度达160mm的钢板,日本将抗拉强度达780MPa的建筑钢材应用于Midland大厦,并已着手研究抗拉强度>1000MPa的建筑钢材。
CM桩应用工法
CM桩应用工法1、前言CM桩形成的CM三维高强复合地基技术是由专利发明人沙祥林先生在现有国内外复合地基的研究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对其传力特性、应力分析、垫层效应及承载力进行研究分析,并在广泛运用于工程实践后,总结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国内领先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强复合地基,是建设部九七年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之一。
2、工法特点(一)改变传统基坑周边设置降水井的降水方法,采用坑内棋盘式布置降水井的降水方案。
(二)攻克了预拌防腐混凝土的配合比技术,充分利用SRA型混凝土防腐剂的优越性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桩的检测以静载试验为主,辅以低应变动力检测。
静载试验荷载为设计荷载的1.5倍。
3、适用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地震区的多层、高层、超高层建筑地基为杂填土、软粘性土、大孔土、塘泥土、湿陷性黄土、松散粉砂土等提高地基承载力、控制建筑物沉降的任何土层的CM桩施工,适用于地处市区、对噪音及粉尘污染和资源节约等环保要求较高、工期较紧的CM桩基础工程施工。
4、工艺原理CM桩形成的三维高强复合地基是由刚性桩(C桩)、亚刚性桩(M桩及DM桩)与桩间土及褥垫层组成复合地基,通过交叉布置C桩,M桩及DM桩,桩顶铺设级配碎石褥垫层,组合成优化的平面及空间刚度梯度,达到最佳的应力分布,即通过C桩、M桩、DM桩的深度和刚度的优化配置,形成了桩间土的三维应力状态,使土的强度高于其自身承载力的特征值,从而使土的参与工作系数大于1,使地基强度大幅度提高。
通过桩顶铺设级配碎石褥垫层,使地基与上部结构形成柔性连接能有效地对建筑物地震力削弱,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施工采用长螺旋钻机进行成孔,利用空心钻杆顶部胶皮管与泵管连接,泵送混凝土顺钻机胶管、钻杆压灌混凝土成桩。
5、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一)工艺流程:CM桩桩位放线、验线——钻机就位——钻至设计深度——清理渣土——捞渣取样、确认达到设计要求——边提钻杆边泵送浇筑桩芯混凝土——桩芯混凝土浇筑设计标高停止浇筑——移动桩机进行下一根C桩施工——如此循环直至C桩施工完毕——M桩、DM桩桩位放线、验线——钻机就位——钻至设计深度——清理渣土——边提钻杆边泵送浇筑桩芯砂浆——桩芯砂浆浇筑设计标高停止浇筑——移动桩机进行下一根M桩、DM桩施工——如此循环直至M桩、DM桩施工完毕——挖运桩顶保护土层——截桩头——铺褥垫层(二)操作要点1、施工预留保护土层和作用面; CM桩施工期间,需要留出一定的保护土层,待CM桩施工完后,清除桩头混浆时以防扰动桩间土。
桩基优化案例解读
桩基优化案例解读No.1项目概况X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区地段,我司承接其全过程跟踪审计。
该项目X期工程规划总用地17656.36m2,总建筑面积80306.12m2,地上建筑面积69843.77m2,地下建筑面积10462.35m2。
拟建建筑物由2栋40层(编号为1#、3#)、1栋45层(编号为2#)民用建筑组成,下设一层整体地下车库,其中1#、3#楼高度为112.30m;2#楼高度为126.30m,业态均为超高层建筑,该区地块为项目尾期。
No.2方案调整背景(1)现场情况地下室底板处于4层粉质粘土(fak=400kPa)或5层粘土(fak=420kPa)内。
在此基础上,本工程塔楼部分基础设计采用phi;900钻孔灌注桩+筏板基础,车库地下室部分采用筏板基础。
(2)土质分析根据地勘报告(详见下表)项目现场土质性质显示,场区地下水主要为孔隙上层滞水和裂隙水两种:孔隙上层滞水赋存于人工填土中,大气降水及周边生活用水是其主要补给来源;裂隙水赋存于下伏岩层裂隙中,该地下水埋藏较深,场区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3)方案优化设想在拿到桩基图测算时发现,该区地块桩基是按phi;900mm钻孔灌注桩进行设计的,而前期地块因地质情况良好采用天然地基方案,于是从成本角度出发向业主方提出了方案优化设想。
(3)会议商榷经地质方面专家、设计院、业主方及咨询方开会商议,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条件、施工质量要求、施工技术等,并结合经济性投资原理,将phi;900钻孔灌注桩调整为phi;800钻孔灌注桩方案,结构筏板基础不变,混凝土等级由原来的C35和C40全部调至C35,其余未调整,具体详见方案调整对比分析。
No.3方案调整对比分析(1)方案对比(2)经济对比(3)方案分析结论通过方案对比测算显示,两者相差金额约87.45万元,占原造价的16.70%,经设计院论证,该方案可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高层建筑桩基础设计
超高层建筑中桩基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要求设计人员对涉及到的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然后选取一个技术含量比较高、安全可靠以及造价合适的最优化方案。
本文就是针对桩基础设计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
1.桩型分析及比较
在具体设计桩基础的过程中,选择不同的桩型会对整个桩基础的设计造成极其大的影响。
此外,在建设超高层建筑时选择不同的桩型也会引起不同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1基础选型分析
(1)锤击沉管灌注桩
这种桩型施工速度较快,机械化程度高。
但是如果遇到特别厚强风化层的场地,则会造成锤击沉管灌注桩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贯入能力有限而导致进入持力层一定的深度不够,从而使之无法满足设计桩长的要求,最终使单桩承载力不高。
(2)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应用此种方法桩身质量有保障,并且施工速度快,单桩承载力也比较高,但是同样的如果施工场地强风化带内部存在中风化基岩,会导致管桩进入持力层深度受到限制,容易引起断桩。
(3)钻孔灌注桩
该种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噪音小、振动小、不需降水、成孔较容易,此
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使桩长满足设计深度。
但是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泥浆来进行护壁成孔,这样方式容易引起环境污染,造价较高、桩底沉渣的清除也很困难、施工周期较长。
1.2不同桩型的造价比较
现在以某超高层写字¥作为例子来进行分析讨论,该超高层建筑采用的是框架核心筒结构,写字¥建筑的整体高度为128米,下面就基础选型的两种具体情况进行对比。
(1)情况1――采用大直径钻(冲)孔桩
该建筑选取的是桩径为2200毫米、桩长45米的钻孔桩,保证外Χ的框架柱是一桩一柱,另外桩筏板的厚度为1800毫米。
?个桩在竖向的最大承载力为32000KN,同时沿着剪力墙在核心筒上布置13根桩。
除此之外,在设计计算的过程过程中还要考虑桩土共同作用的影响,并且计算出筏板配筋。
结合实际情况最终计算出来的造价、结果等如表1所示。
(2)情况2――采用预应力管柱
和情况1的大直径钻(冲)孔桩相比较,预应力管柱拥有工期短、耗材低、承载力高、造价低等诸多优点,具有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它也已经广泛的应用到各类建筑中。
在此处可以采用壁厚为125毫米、直径为500毫米的AB型管柱,整个桩额长度为23.2米,理论上?一个桩在竖向的最大承载力为2700 KN,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取2500KN。
结合实际情况最终计算出来的造价、结果等如表2所示。
(3)两种情况的比较
就筏板这一个项目而言,实际情况下混凝土的使用量和钢筋的使用量差不太多。
但是从两个表的数据中人们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出,情况1的工程造价比情况2的建造费用高很多。
除此之外,从过去经验看来,进行工程设计时当建筑结构的长度大于100米时,基本上?有人会采用预应力管柱,而是采用相对来说比较经济实惠的钻孔桩。
2.单桩在竖直方向上的最大承载力
在初步设计实施过程中,通常情况都是以地基土物理指标间以及承载力的经验关系作为设计根据,来估算单桩在竖直方向上的最大承载力。
但是,在很多时候,单桩的实际能承载的压力和桩的估计值会存差异,甚至这个差异会非常大,因此,对于估计值人们还要经过试验桩和试打桩来进行调节。
下面具体介绍两种调节方法的情况。
2.1试验桩
在设计施工图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是通过静载荷试验以获取桩承载力以及其它的一些需要的设计参数。
静载试验作为一种桩基检测技术是无可争议的,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方法上都有理有据。
目前,它是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可靠并且最准确的检验手段。
对于甲级设计或者地质状况非常繁杂的管桩基础工程这种方法也是非常适用的。
2.2试打桩
在进行正式施工之前,通常情况下人们将高应变动测法和试打桩结合起来,以确定相关参数的具体数值。
在有多年使用管桩且设计经验相
对来说比较丰富的地区这种方法应用广泛。
据有关方面的资料统计表明:在测量方面经验比较丰富的施工单λ,可以利用高应变动测法把单桩在竖直方向上的承载力计算误差控制在15%以内。
该方法与静载荷试验相比,具有试验测试量大、耗时短、成本低等诸多优点。
在我国的东南发达省市应用非常广泛。
3.施工中的问题
在多种因素都难以预料并且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的情况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困难或者状况。
这里就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设计柱长和施工柱长不相同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讨论。
3.1持力层的起伏大
持力层的起伏太大就会引起现场施工双控困难,此外,取样桩之间的间距取得太大或者不合理的勘察手段的采用等,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持力层起伏,所以双控是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采取的措施。
但是在施工具体情况下,施工单λ有时候也做不到很好地把握,经常出现虽然达到了控制设计的深度,但是锤击的贯入度或者油压值达不到要求的现象,或者反过来,即锤击的贯入度或油压值虽然达到要求但是出现设计深度达不到要求的现象。
无论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导致设计桩长和具体实际施工柱长不相符的问题出现。
3.2地质报告中的误差
若地质报告中?有提供相关的精确参数,在正式施工前就必须实施有关试验,对桩长和单桩承载力的实际数值进行确定;另一种情况是地质
勘查报告中是否体现了孤石,如果施工单λ在进行压桩施工过程中进行野蛮施工,这样不仅会造成管桩无法压入,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静压桩断桩或者桩身被压碎。
3.3土层的自身情况
土层自身也会对桩基施工带来一定影响,比如说饱和沙土会对桩基的压入造成很大困难,对此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对应措施来解决。
施工过程必须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选用跳打的方法,先让前一阶段施工而产生的水压力完全消除之后在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可以使用引孔或者排水孔的方法来降低空隙的水压力;在进行静力压桩的过程中一定要采用压桩力满足要求的施工机器进行施工。
最后还要考虑压桩过程对附近建筑造成的影响。
4.结论
桩基础的施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桩基础的选用过程中,试桩过程以及工程桩检测都是极其关键的一步,只有做好这一步,才能够精确计算估算值和实际的承载力之间的误差,得出精确的参数,为方案设计提供有效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