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学习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研究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3、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

4、观察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失真情况,了解产生失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二、实验原理1、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组成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由晶体管、基极电阻、集电极电阻、发射极电阻和耦合电容等组成。

输入信号通过耦合电容加到晶体管的基极,经晶体管放大后,从集电极输出,再通过耦合电容加到负载电阻上。

2、静态工作点的设置静态工作点是指在没有输入信号时,晶体管各极的直流电流和电压值。

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可以保证放大器在输入信号的作用下,输出信号不失真。

静态工作点的设置主要通过调整基极电阻和集电极电阻的阻值来实现。

3、放大器的性能指标(1)电压放大倍数:是指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比值,反映了放大器对信号的放大能力。

(2)输入电阻:是指从放大器输入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反映了放大器从信号源获取信号的能力。

(3)输出电阻:是指从放大器输出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反映了放大器带负载的能力。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1、示波器2、信号发生器3、直流稳压电源4、万用表5、实验电路板6、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件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按图连接实验电路仔细对照电路图,在实验电路板上正确连接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注意元件的极性和引脚的连接。

2、静态工作点的调试(1)接通直流稳压电源,调节电源电压至合适值。

(2)用万用表测量晶体管各极的电压,计算静态工作电流。

(3)通过调整基极电阻的阻值,改变静态工作点,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使输出电压不失真。

3、测量电压放大倍数(1)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接到放大器的输入端,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使输入信号为正弦波。

(2)用示波器分别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峰峰值,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4、测量输入电阻(1)在放大器的输入端串联一个已知电阻。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其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的测量方法,加深对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实验仪器和器件,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电阻、电容、三极管等。

实验原理,单管共射放大电路是一种常用的放大电路,它由一个三极管和几个外围元件组成。

在这个电路中,三极管的基极接地,发射极接负电源,集电极接负载电阻,形成了一个共射放大电路。

当输入信号加在基极上时,三极管会产生放大效果,输出信号会在集电极上得到放大。

实验步骤:1. 按照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接通直流电源,调节电源电压和电流,使其符合电路要求。

2. 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输入信号,接入电路,观察输出信号在示波器上的波形。

3.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

4. 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度,计算电压增益。

5. 改变负载电阻的数值,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输入信号在经过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后,输出信号得到了明显的放大。

通过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我们发现输出信号的波形随着输入信号的变化而变化,但是整体上保持了放大的特性。

通过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度,我们计算得到了电压增益的数值,验证了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放大性能。

在改变负载电阻的数值后,我们也观察到了输出信号的变化,进一步验证了电路的特性。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掌握了测量其性能参数的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具有良好的放大特性,能够将输入信号放大并输出。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一定频率下,输出信号会出现失真等。

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解决。

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通过认真的实验操作和思考,最终取得了满意的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实验操作的能力和实验分析的能力。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本实验旨在检验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电路的放大效果。

实验开展了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放大效果,运用CRO测量。

实验组件有电阻、电容、晶体管。

该电路采用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从而可为任意输入电压提供指定增益。

实验中,首先,将实验电路连接好各个组件,接线正确,并使用CRO测量电压和电流值,调节R1电阻值,将R1设置为1000Ω,R2电阻值设置为20000Ω,C1电容值设置为0.1μF。

接下来,调节CRO,CRO分别采集0.1V、0.4V、0.7V输入电压,观察放大效果,并采用公式计算放大倍数,得出的结果与观察的结果一致,证明放大电路可正常放大输入信号,表明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可以正常放大信号。

本实验表明,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可以正常放大输入信号,可以为任意输入电压提供指定增益,且噪音和失真小,放大效果良好,广泛应用于电器产品的放大电路中,是一种高性价比的电路形式。

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的放大电路,由一个NPN型晶体管组成。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验证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放大特性。

一、实验原理:
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是一种常用的放大电路,使用一个NPN型晶体管来放大输入信号。

晶体管的三个引脚分别为发射极(E)、基极(B)、集电极(C)。

在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中,输入信号通过耦合电容C1输入到基极,集电极通过负载电阻RC与正电源相连。

输出信号由电容C2耦合到负载电阻RL上。

二、实验仪器:
1. 功率放大器实验箱
2. 万用表
3. 音频信号发生器
三、实验步骤:
1. 连接电路:根据实验箱上的电路图,将电路连接好。

2. 调整电源:根据实验箱上的电源电压要求,调整电源电压。

3. 调节发生器:将发生器的频率调节到所需的数值,信号幅度调节适宜值。

4. 测量电压:用万用表分别测量发射极电压、集电极电压和基极电压。

5. 测量电流:用万用表测量发射极电流、集电极电流和基极电流。

6. 测量电容:用万用表测量输入输出电容。

四、实验结果:
将实验测得的数据填入实验报告中,并绘制相应的图表。

五、实验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放大特性、输入输出电容等参数。

六、实验总结:
总结本实验的目的、步骤、结果以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等。

七、思考题:
进一步思考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BJT单管共射电压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BJT单管共射电压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BJT单管共射电压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方法,并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2、掌握放大电路动态性能,包括电压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以及幅频响应特性的测试方法。

3、熟练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实验原理】1、BJT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可以实现对输入交流信号的反相放大,放大倍数为Av=-β(Rc//RL)/rbe。

2、BJT单管共射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计算:Vb=Vcc*Rb2/(Rb1+Rb2),Ic=Ve/Re,Vbe=Vb-Ve,Vce=Vc-Ve。

3、BJT单管共射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测量时需注意函数信号发生器不能接入放大电路输入端,且要用直流电压表测量。

4、输入电阻的测量方法见实验指导书,计算式为Ri=Rb1//Rb2//rbe,本实验计算中可取rbe大约为2.2千欧。

5、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见实验指导书,计算式为Ro=Rc。

6、测量放大电路幅频响应特性的方法:要先调节信号源频率,使示波器显示输出信号幅度达到最大,并记录此时的Vo峰峰值。

然后将信号源频率按照表格所示从小到大调节,找到0.707倍的Vo峰峰值最大值对应的信号源频率fL和fH。

【实验设备】1、1个直流稳压电源2、1台函数信号发生器3、1台双踪示波器4、1个交流毫伏表5、1个万用电表6、1个晶体三极管90137、电阻器、电容器若干【实验内容】步骤1.按照图1-1连接电路,先不接函数信号发生器,只接通12V直流电源,将Rw从最大开始缓慢调小,同时用直流电压表测量三极管e级对地电压,当Ve=2V时,即此时Ic=Ie=2mA,测量并计算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并填写下表。

步骤1分析说明:计算值和其测量值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

而Ic可以通过测量电压Ve或Vc得出,Ic~Ie=Ve/Re。

步骤2.保持步骤1的Rw阻值不变(即静态工作点不变),将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调为1KHz,示波器上观察输出峰峰值为10mV的正弦波信号作为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Vi,在波形不失真的情况下用示波器观察下表所列三种条件下信号Vo的峰峰值,并计算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Av,填写下表。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直流工作点的确定方法;3.学习基于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设计的放大器;4.通过实验测量并分析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

二、实验仪器与器件:1.数字万用表;2.函数信号发生器;3.直流稳压电源;4.双踪示波器;5.NPN型晶体管;6.电阻、电容等电子元件。

三、实验原理1.在输出信号的封装之前,输入信号先经过耦合电容CE进入晶体管的基极,经过放大形成输出信号;2.输入信号通过耦合电容CE进入基极后,根据电流放大的原理,使得集电极电流的变化与输入信号在幅度上成正比;3.集电极电流变化引起集电极电压变化,通过电容负载使输出电压变化;4.通过对负载进行选择可以实现不同放大效果,如电阻负载可以使电路具有较好的输出信号功率;电容负载可以实现相位整顿放大等。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1.首先按照实验电路连接图连接实验电路,电源电压选择为12V,电阻和电容的数值按照实验要求选择;2.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并记录各个器件正常工作电压,包括集电极电压、基极电压、发射极电压等;3.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和幅度,通过双踪示波器观察输入电压、输出电压的变化规律,并记录相关数据;4.根据所测得的数据,计算并分析电压增益、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的数值,与理论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并给出分析结论。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得到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

其中电压增益可以通过输出电压幅值除以输入电压幅值得到,输入阻抗可以通过理想放大电路的计算公式得到,输出阻抗可以通过输出电压与输出电流的比值得到。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到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电压增益和较低的输入阻抗,从而可以实现信号的放大和阻抗匹配功能。

同时,在选择合适的负载电阻和负载电容的情况下,还可以实现对输出信号的改变,如形成整流放大等特殊功能。

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特性和测量方法,加深对放大电路的理解。

实验仪器和器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电阻、电容、三极管等。

实验原理,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是一种常用的放大电路,其原理是利用三极管的放大特性来实现电压信号的放大。

在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中,输入信号加在基极上,输出信号从集电极上取出,而发射极接地。

通过合适的偏置电压和外接元件,可以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放大。

实验步骤:1. 按照电路图连接好实验电路,接通直流电源,并调节至合适的工作状态。

2. 使用信号发生器输入正弦波信号,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并调节信号频率和幅度。

3. 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测量电压增益和输入输出阻抗。

4. 对电路参数进行调节,如改变偏置电压、改变电阻、电容数值等,观察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和观察,我们得到了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以及电压增益、输入输出阻抗等参数。

在合适的工作状态下,我们观察到输入信号经过放大后,输出信号的幅度明显增大,且波形基本保持一致。

在改变电路参数时,我们也观察到了对电路性能的影响,比如改变偏置电压会导致输出信号的偏移,改变电容数值会影响频率响应等。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了测量方法,加深了对放大电路的理解。

在实验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电路参数调节时需要注意稳定性,测量时需要注意示波器的设置和测量误差等。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放大电路的理论学习,提高实验技能,为将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本次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实验的报告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资料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资料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资料一、实验目的:1.了解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原理及其特性;2.掌握晶体管测量方法;4.学会调整单管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

二、实验原理:1.晶体管的基本特性:1.(1) PN结管的基本特性:PN结管的三个端口分别为E(C)、B、C(E),其中E(C)端称为发射(射极),B端称为基极,C(E)端称为集电(集电极)。

(2) NPN型晶体管的基本特性:PNP型晶体管是在PN结管的电性基础上发展而成,它具有与NPN型管相反的特性。

NPN管通,它的E(C)端与B端呈低电平状态,而C(E)端呈高电平状态。

2.晶体管的工作状态:晶体管可以工作在截止区、放大区和饱和区三种状态。

以NPN 型晶体管为例,当UBY正值较大,虽然UBB是负瞬间电压导致了BE管结截止,但因为U(C)在UCC的反向极限上方,使得CE导通,这时管子就是处在正常放大工作状态。

3.晶体管的电路模型:在电路中引入β系数是为了表示晶体管在放大区的增益,一般在使用晶体管时$\beta$系数是固定的,因此晶体管的放大倍数$A_V$和它的电路分流比$V_{BB}/R_B$之比息息相关,由于$\beta$值不同,同一种管子也会有不同的放大倍数。

当然,对于一对$Q_1$和$Q_2$来说,同样的RK利用$xK=0.5W$公式推算,它们的$\beta$值也应该是较为接近的。

三、实验步骤:1.根据图1连接实验电路,电源电压定为6V;2.调整可变电阻RP为3.3k欧;3.将示波器的触探管头分别接到波形发生器的输出端和晶体管的集电极上;4.调整波形发生器的频率为50Hz,输出峰值电压为0.6V;5.打开电源,调整RP,使得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6.调整波形发生器的输出电压,测得晶体管的输入和输出波形,计算晶体管的放大倍数。

四、实验结果:实验得到的输入和输出波形如下图所示:输入波形计算得到的晶体管的放大倍数为:$\left. K_U=\dfrac{u_{O-P}}{u_{i-P}}=-8.2(\text{单次}) \right.$。

模拟电子技术 实验报告六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 实验报告六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

实验六单管共射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直流工作点的分析
3、掌握单管放大电路的输出波形及其失真波形的分析
二、实验设备与软件
安装好Multisim软件的PC机一台
三、实验原理
1、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单管NPN型共射放大电路的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
四、实验结果
1、单管共射放大电路
2、直流工作点分析结果
3、输入输出波形
4、增到输入信号,使得Ui=50mV
由于超出了晶体管工作的线性工作区,将导致输出波形失真,输出的失真波形:
傅里叶频谱分析结果:
谐波失真为20.0093%
5、静态工作点过低或者过高也会导致输出波形失真。

改变基极电阻Rb,即使得R4由原来的400千欧变为150千欧,出现饱和失真的波形:。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学习如何调试和测试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3. 熟悉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4. 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单管共射放大电路是一种基本的放大电路,由晶体管、电阻和电容等元件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输入信号通过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放大作用,使输出信号的幅值得到放大。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是指晶体管在无输入信号时的工作状态。

静态工作点的设置对放大电路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如静态工作点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放大电路的失真。

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是衡量放大电路性能的重要参数。

电压放大倍数表示输入信号经过放大后的输出信号幅值与输入信号幅值之比;输入电阻表示放大电路对输入信号的阻抗;输出电阻表示放大电路对负载的阻抗。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晶体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板;2. 函数信号发生器;3. 双踪示波器;4. 交流毫伏表;5. 万用电表;6. 连接线若干。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调试和测试静态工作点(1)将实验板上的晶体管插入电路,连接好电路图中的电阻和电容元件。

(2)使用万用电表测量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确定静态工作点。

(3)调整偏置电阻,使静态工作点符合设计要求。

(4)测量静态工作点下的晶体管电流和电压,记录数据。

2. 测量电压放大倍数(1)使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值的输入信号。

(2)将输入信号接入放大电路的输入端。

(3)使用交流毫伏表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值。

(4)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3. 测量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1)使用交流毫伏表测量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压。

(2)计算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静态工作点根据实验数据,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为:Vbe = 0.7V,Ic = 10mA。

2. 电压放大倍数根据实验数据,电压放大倍数为:A = 100。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实验一、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1. 实验目的(1) 掌握单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方法。

(2) 了解电路中元件的参数改变对静态工作点及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3) 掌握放大电路的输入和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

2. 实验仪器① 示波器② 低频模拟电路实验箱 ③ 低频信号发生器 ④ 数字式万用表 3. 实验原理(图)实验原理图如图1所示——共射极放大电路。

4. 实验步骤 (1) 按图1连接共射极放大电路。

(2)测量静态工作点。

② 仔细检查已连接好的电路,确认无误后接通直流电源。

③ 调节RP1使RP1+RB11=30k④ 按表1测量各静态电压值,并将结果记入表1中。

表1 静态工作点实验数据Rs 4.7K(1)测量电压放大倍数①将低频信号发生器和万用表接入放大器的输入端Ui,放大电路输出端接入示波器,如图2所示,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接入直流电源,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1KHZ,输入信号幅度为20mv左右的正弦波,从示波器上观察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UO的波形,分别测Ui和UO的值,求出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AU。

图2 实验电路与所用仪器连接图②保持输入信号大小不变,改变RL,观察负载电阻的改变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并将测量结果记入表2中。

表2 电压放大倍数实测数据(保持U I不变)(4)观察工作点变化对输出波形的影响①实验电路为共射极放大电路②调整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幅值(增大放大器的输入电压U i),观察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的波形,使放大电路处于最大不失真状态时(同时调节RP1与输入电压使输出电压达到最大又不失真),记录此时的RP1+RB11值,测量此时的静态工作点,保持输入信号不变。

改变RP1使RP1+RB11分别为25KΩ和100K Ω,将所测量的结果记入表3中。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总结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总结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总结单管共射放大电路是电子技术中常见的一种电路结构,它可以将输入信号放大,并且具有较高的输入阻抗和较低的输出阻抗。

在实际的电子设备中,单管共射放大电路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对其进行实验总结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搭建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并进行实际测试,对其性能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总结。

首先,我们搭建了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基本结构,包括一个NPN型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器件。

在搭建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各个元器件的连接方式和电路的整体布局,以确保电路能够正常工作。

在搭建完成后,我们对电路进行了电源接入和信号输入,观察了电路的工作状态和输出信号的变化。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输入阻抗较高,由于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基极相连,因此具有较高的输入阻抗,可以有效地隔离输入信号源和电路之间的影响。

2. 输出阻抗较低,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是从集电极端获取的,因此具有较低的输出阻抗,可以驱动较大的负载电阻。

3. 放大倍数稳定,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度,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

我们发现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相对稳定,不会因为输入信号的变化而出现较大的波动。

4. 频率响应良好,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在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频率响应特性,能够放大多种频率范围内的信号。

总的来说,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具有较好的放大性能和稳定的工作特点,适用于多种电子设备中的信号放大和驱动应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单管共射放大电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电子技术的应用有了更为具体的认识。

在实验总结中,我们还要注意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总结,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改进方向的展望。

这样的总结能够使得实验的成果更加具有实际应用的意义,也能够为后续的研究和实验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总之,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总结对于电子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电路特性和性能的深入了解,可以为我们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设计和使用电子元器件提供有力的支持。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第一部分,我们来聊聊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

晶体管,听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但其实就是一种能放大电信号的电子元件。

共射极电路的特点是输入信号通过基极,而输出信号则从集电极出来。

这种方式放大倍数高,适合多种应用。

1.1 共射极电路的组成想象一下,一个简单的电路就像一个小乐队。

晶体管就是主唱,电阻器和电容器就是乐队的其他成员。

电源提供动力,信号源则是音源。

每一个部分都有自己的角色,缺一不可。

晶体管有三个引脚:基极、集电极和发射极。

基极接收信号,集电极输出放大后的信号,而发射极则是电流的出路。

要让这个乐队发挥出最佳效果,各个组件的参数得搭配得当。

1.2 工作原理咱们接着说工作原理。

电流从电源流过电阻后,进入基极。

这时候,基极电流就像是乐队的节奏,给整个电路带来活力。

基极电流的微小变化,会引起集电极电流的大幅波动,形成放大效应。

这个放大倍数,通常是基极电流的几十倍到几百倍,真是个令人惊叹的现象!第二部分,我们进入实验步骤。

动手实验,往往是最让人兴奋的环节。

2.1 实验器材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器材:晶体管、电阻、电容、信号源和万用表。

这些材料都是基础但至关重要的。

挑选晶体管时,注意型号。

不同的型号,特性也不同。

2.2 搭建电路搭建电路时,像搭积木一样简单又有趣。

把电源、电阻、晶体管按照电路图连接好。

每个连接点都得确保牢固,别让它们“脱队”。

这时候,眼睛得睁得大大的,避免搞错了正负极,万一搞错了,就像乐队的节奏乱了,那可就麻烦了。

2.3 测试和数据记录完成后,开始测试。

将信号源接入基极,万用表接到集电极,记录下电流和电压。

小心别让电流过载,这样会损坏设备。

每一次测量,都是在记录乐队演出的表现,心里那个激动啊,真是数不胜数的期待!第三部分,结果分析。

数据出来了,心里那个美呀,简直就像收到了惊喜的礼物。

3.1 数据对比把实验数据和理论计算的数据进行对比。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学习如何设计和搭建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

3.利用实际测量得到的数据,分析电路的放大性能。

实验器材:1.射极共射放大电路实验箱2.双踪示波器3.不同值的电阻、电容4.信号发生器5.数字万用表实验原理: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是一种常用的放大电路结构,它由一个NPN型晶体管、射极电阻和负反馈电路构成。

该电路的输入信号被加到基极上,输出信号则从集电极上得到。

通过适当选择电阻和电容的参数,可以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放大。

在电路中加入负反馈,可以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线性度。

实验步骤:1.先利用真实的电阻、电容值设计所需要的电路,画出电路图。

2.在实验箱中按照电路图搭建电路。

3.将信号发生器的信号输入电路的输入端,同时将示波器的探头接在电路的输出端口上。

4.调节信号发生器的幅度和频率,观察输出波形在示波器上的显示。

5.通过调整电阻和电容的数值,观察电路的放大信号变化。

6.通过改变负反馈电阻和电容的数值,观察电路的稳定性和线性度的改变。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的实际测量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可以得到如下结果:1.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可以将输入的信号进行放大。

2.通过适当选择电阻和电容的参数,可以调节电路的放大倍数。

3.负反馈可以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线性度。

4.改变负反馈电阻和电容的数值可以改变电路的稳定性和线性度。

实验分析: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输出波形与输入波形相比发生了放大。

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和电容数值,可以调节电路的放大倍数。

另外,我们还观察到在添加相应的负反馈电路后,电路的稳定性和线性度得到了提高。

这是因为负反馈将一部分输出信号返回至输入端口,通过控制反馈的比例,可以减小电路的非线性失真和噪声。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初步了解了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我们实验中搭建的电路通过调整电阻和电容数值,能够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放大。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实验二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式方法和测量方法。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的测试方法及放大器参数对放大倍数的影响。

3.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图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偏置电阻RB1、RB2组成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E,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三、实验设备1、信号发生器2、双踪示波器3、交流毫伏表4、模拟电路实验箱5、万用表四、实验内容1.测量静态工作点实验电路如图2—1所示,它的静态工作点估算方法为:UB≈RB1?UCCRB1?RB2图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IE=UB?UBE≈Ic REUCE = UCC-IC(RC+RE)实验中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为零的情况下进行。

1)没通电前,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接好电源线(注意12V电源位置)。

2)检查接线无误后,接通电源。

3)用万用表的直流10V挡测量UE = 2V左右,如果偏差太大可调节静态工作点(电位器RP)。

然后测量UB、UC,记入表2—1中。

表2—1B2所有测量结果记入表2—1中。

5)根据实验结果可用:IC≈IE =U?UCUE或IC=CCRCREUBE=UB-UEUCE=UC-UE计算出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各仪器与放大器之间的连接图关掉电源,各电子仪器可按上图连接,为防止干扰,各仪器的公共端必须连在一起后接在公共接地端上。

1)检查线路无误后,接通电源。

从信号发生器输出一个频率为1KHz、幅值为10mv(用毫伏表测量ui)的正弦信号加入到放大器输入端。

2)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输出电压的波形,在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下表中三种情况下的输出电压值,记入表中。

单管共射放大器实验报告

单管共射放大器实验报告

单管共射放大器实验报告单管共射放大器实验报告一、引言单管共射放大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电路,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单管共射放大器电路并进行实验,探究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二、实验原理单管共射放大器是一种基于晶体管的放大电路。

其工作原理是将输入信号接到晶体管的基极,通过晶体管的放大作用,将输入信号放大后输出到负载电阻上。

具体来说,当输入信号为正半周时,晶体管的基极电压上升,使得晶体管导通,电流从集电极流向发射极,此时晶体管处于放大状态;当输入信号为负半周时,晶体管的基极电压下降,使得晶体管截止,电流无法流过,此时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

通过这种方式,输入信号得以放大。

三、实验步骤1. 按照电路图搭建单管共射放大器电路,确保连接正确无误。

2. 将信号源接入电路的输入端,调节信号源的频率和幅度。

3. 接入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

4. 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度,计算增益。

5. 调节电路参数,如电阻、电容等,观察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并测量了其幅度。

根据测量数据,我们计算出了电路的增益。

通过对比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度,可以看出信号经过放大器后得到了增强。

增益的大小取决于电路参数的选择,如集电极电阻的大小等。

同时,我们还观察到当电路参数发生变化时,输出信号的波形和幅度也会发生变化。

这说明单管共射放大器的性能受到电路参数的影响。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单管共射放大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了解到了单管共射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通过实验,我们搭建了一个单管共射放大器电路,并观察了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测量了其幅度,并计算了电路的增益。

我们还通过调节电路参数,观察了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通过这些实验结果,我们更加熟悉了单管共射放大器的工作方式和性能特点。

六、展望本次实验只是对单管共射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进行了初步的了解。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熟悉电子电路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

2、掌握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3、学会使用示波器、万用表等仪器测量电路参数。

4、了解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单管共射放大电路是一种基本的晶体管放大电路,其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原理图(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原理图jpg)在该电路中,晶体管 T 是核心元件,它起到放大电流和电压的作用。

基极电阻 Rb 用于提供合适的基极电流 IB,集电极电阻 Rc 用于将集电极电流 IC 的变化转换为集电极电压的变化,从而实现电压放大。

耦合电容 C1 和 C2 起到隔直流通交流的作用,使输入和输出的交流信号能够顺利通过,同时阻止直流信号进入前后级电路。

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通频带等。

其中,电压放大倍数 Av 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比值;输入电阻 Ri 是从放大电路输入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输出电阻 Ro 是从放大电路输出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

静态工作点是指在没有输入信号时,晶体管各极的直流电流和电压值。

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对于保证放大电路的正常工作和性能至关重要。

如果静态工作点设置不当,可能会导致放大电路出现失真等问题。

三、实验设备与器材1、示波器2、函数信号发生器3、万用表4、直流电源5、面包板6、电阻、电容、晶体管等电子元件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按照电路图在面包板上搭建单管共射放大电路。

2、调节直流电源,使电路的电源电压为+12V。

3、用万用表测量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电压 VBE 和集电极发射极电压 VCE,计算静态工作点的电流 IB、IC 和 VCE。

4、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设置输入信号的频率为 1kHz,峰峰值为 10mV。

5、用示波器观察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波形,测量输出信号的峰峰值,并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Av。

6、改变基极电阻 Rb 的阻值,观察静态工作点的变化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 尹霞辉 学号 20103202007 专 业 光信 年级、班级 2010光信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实验 实验项目单管共射放大电路 实验类型 验证 设计 综合 实验时间2012年3 月 28日 实验指导老师 刘宏展 实验评分1. 实验目的(1) 掌握单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方法。

(2) 了解电路中元件的参数改变对静态工作点及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3) 掌握放大电路的输入和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

2. 实验电路及仪器设备(1) 实验电路——共射极放大电路如图1所示。

(2) 实验仪器设备① 示波器② 低频模拟电路实验箱 ③ 低频信号发生器④ 数字式万用表3. 实验内容及步骤(1) 按图1连接共射极放大电路。

(2) 测量静态工作点。

① 仔细检查已连接好的电路,确认无误后接通直流电源。

② 调节RP1使RP1+RB11=30k③ 按表1测量各静态电压值,并将结果记入表1中。

(3) 测量电压放大倍数① 将低频信号发生器和万用表接入放大器的输入端U i ,放大电路输出端接入示波器,如图2所示,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接入直流电源,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1KH Z ,输入信号峰-峰值为20mv 左右的正弦波,从示波器上观察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U O 的波形,测出U O 的值,求出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A U 。

RP1100KRB114.7KC14.7μFRs 4.7KRB1210K RC12KRE 510ΩRE151ΩBG1C247C347μFμF D Ui I UsUo+12V图1 共射极放大电路低频信号发生器放大电路示波器示波器RLUiUo图2 实验电路与所用仪器连接图② 保持输入信号大小不变,改变R L ,观察负载电阻的改变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并将测量结果记入表2中。

(4)观察工作点变化对输出波形的影响① 实验电路为共射极放大电路② 调整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幅值(增大放大器的输入信号U i ),观察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的波形,使放大电路处于最大不失真状态时(同时调节RP1与输入信号使输出信号达到最大又不失真),记录此时的RP1+RB11值,测量此时的静态工作点,保持输入信号不变。

改变RP1使RP1+RB11分别为25K Ω和100K Ω,将所测量的结果记入表3中。

(测量静态工作点时需撤去输入信号)(5)测量放大电路输入电阻R i 及输出电阻R o 。

① 测量输入电阻。

输入电阻R i 的测量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的测量原理如图3所示,在放大电路与信号源之间串入一固定电阻R S =4.7K Ω,在输出电压U o 不失真的条件下,用示波器测量U i 及相应的U s 的值,并按下式计算R i :s is i i R U U U R -=Rs+Us -Ui信号发生器放大电路示波器Uo图3 R i 测量原理一方法二的测量原理如图4所示,当R s =0时,在输出电压U O 不失真的条件下,用示波器测出输出电压U O1;当R s =4.7K Ω时,测出输出电压U o2,并按下式计算R is o o o i R U U U R 212-=Rs+Us -Ui信号发生器放大电路示波器UoS图4 R i 测量原理二③ 测量输出电阻R o 。

输出电阻R o 的测量原理如图5所示,在输出电压U o波形保持不失真的条件下,用示波器测出空载时的输出电压U o1和带负载时的输出电压U o ,按下式计算R oL o o R UoU R )1(1-=Rs+Us -Ui信号发生器放大电路示波器+Uo -SRLRo图5 R o 的测量原理图4.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1)表1 静态工作点实验数据测量值理论计算值 U B /V U C /V U E /V U CE /V I C /m A I B /mA β UB /V UC /V U E /V U CE /V I C /mA 2.904,。

282.252.024.010.0251603.03.82.31.64.1由表可知:电压放大倍数160025.001.4=÷=÷=b c I I β (2)表2 电压放大倍数实测数据(保持U I 不变)R L U O /V i U /V A U 测量值A U 理论值∞ 2.4 1K 0.6 5.1K 1.6(3)表3 b R 对静态、动态影响的实验结果(万用表)静态测量与计算值输出波形 (保持U I 不变) 若出现失真波形,判断失真性质I C /mA U E /V U B /V U CE /V输出最大时RP1+RB11=27.56K 2.51 1.41 2.05 5.84 如图(b) 静态工作点RP1+RB11=25K3.13 1.75 2.4 0.27 如图(c) 饱和失真RP1+RB11=100K0.81 0.46 1.07 10.14 如图(a) 截止失真(4)测量放大电路输入电阻R i 及输出电阻R o 输入电阻Ri方法 方法一方法二测量数据U s /mv U i /mv U o1/v U o2/v 77.0420.851.050.22R i KR U U U s is i74.185.2004.7785.20=-=-KR R U U U s s o o o 25.122.005.122.0212=-=-结 果R L= ∞ 图 静态工作点与输出波形的关系(a)(b)(c)tt t输出电阻RoU o1/VU O /VR O /Ω0.76 0.25KK R U U L oo 21)125.076.0()1(1=⨯-=-=2K5、思考题① 如何正确选择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在调试中应注意什么?答:应将静态工作点设置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对于前置放大器,由于处理的信号幅度较小,不容易出现截幅现象,而应着重考虑放大器的噪声、增益、输入阻抗、稳定性等方面,所以一般设置静态工作点在交流负载线中点以下偏低位置。

② 调节静态工作点一般通过改变R B 的阻值来进行。

若减小R B 的阻值 ,可使I CQ 增大,V CEQ 减小;增大R B 则作用相反。

调节工作点前,应先用图解法根据交流负载线确定最佳工作点的值(I CQ 、V CEQ ),然后给待测放大器加电后,用万用表测量V CEQ ,调节R B ,使V CEQ 达到设计值。

必要时,需要在放大器输入端输入一定幅度的正弦信号,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并调节R B ,使输出信号的失真最小。

实验中,为调节静态工作点方便,R B 采用了可变电阻RW 。

注意:调试过程中应将输入信号由小逐渐增大,同时调节RP1使输出电压达到最大而又不失真;在示波器中观察波形图时要选择合适的幅值和频率以便清晰观察。

③ 对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Q 有无影响?对放大倍数A U 有无影响?答: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Q 只与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有关,与负载电阻R L 变化无关; 由公式beL C io u r R R U U A )//(1-==可知负载R L ,放大倍数A u 越大。

④ 放大电路中,那些元件是决定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的?在图1所示放大电路中可知决定电路静态工作点的元件有:R P1、R B11、R B12、R C1、RE 、RE1⑤ 试分析输入电阻R i 的测量原理(两种方法分别做简述)。

分析:法1图3电路中:sis ii R U U R U I -==则可得:s is i i R U U U R -=法2:图4电路中:1o s U U = s o s iR U U +=212R U i o =则可得:s o o o i R U U U R 212-=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 尹霞辉学号 20103202007专 业 光信 年级、班级 2010光信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实验 实验项目阻容耦合两级放大电路实验类型 验证 设计 综合 实验时间2012年 4 月 10日 实验指导老师 刘宏展 实验评分1.实验目的①观察多级放大电路的级间耦合的相互影响。

②测定阻容耦合两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2.实验电路和仪器设备(1)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2)实验仪器设备②示波器③低频模拟电路实验箱④低频信号发生器⑤数字式万用表RP1100KRB114.7KC14.7μF Rs4.7K RB1210KRC12KRE510ΩRE151ΩBG1C247C3μFDUiIUsG RP2470KRB2110KRB2220KRC12KRE21K+12VBG2C247C3100μFμFMB4图1 阻容耦合两级放大电路Uo3.实验内容及步骤(1)连接电路按电路原理图1连接实验电路,检查无误后方可接上电源(2)调整静态工作点接通稳压电源,调节RP1使第一级处于正常工作,调整RP2使第二极静态工作点处于交流负载线的中点。

(3)测两级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①加输入信号U i=10mV、f=1KHz,调低频信号发生器得到。

用示波器观察第一、二级的输出电压波形有无失真。

若有失真现象,则应微调静态工作点(微调RP1和RP2),如不能调节出无失真波形则可减少输入信号U i。

撤去U i,利用万用表测量并记录第一,二级的静态工作点Q1(U B1,U C1,U E1)、Q2(U B2,U C2,U E2),将测量值填入表1中,若加入输入信号之后,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有寄生振荡时,首先采取措施消除振荡方可进行实验,消除寄生振荡方法如下:将低频信号发生器等仪器的接线重新整理一下,应使这些导线尽可能短些。

若振荡仍不能消除时,可在适当位置(如BG2的b、c极之间)加一个电容(几个到几千个皮法)。

具体接入位置和电容数值可由实验确定,此法消振的效果较为显著。

另外由信号发生器至两级放大电路输入端的接线要使用屏蔽线,以防止干扰信号进入放大电路。

②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加输入信号U i=20mV、f=1KHz,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在输出不失真的情况下,利用示波器测量U i及第一、二极输出电压U o1和U o2,分别计算第一、二极的A u1、A u2和两级放大电路的A u,将结果填入表1中。

③接入负载电阻R L,其它条件同上,测量记录U o1和U o2,计算A u1、A u2和A u,将结果填入表1中,并与上项结果相比较。

④将放大电路第一级的输出与第二级的输入断开,使两级放大电路变成两个彼此独立的单级放大电路,分别测量输入输出电压,并计算每级的放大倍数。

此时的静态工作点同前,输出端皆为空载,将结果填入表2中(4)测量两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改变输入信号频率(由低到高),先大致观察在哪一个上限频率和哪一个下限频率输出幅度下降,然后保持U i1=20mV,测量U o的值,记入表3中,特性平直部分,只测几点就可以了,而在特性弯曲部分应多测几个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