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美术六上巧用肌理教学案例
湘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巧用肌理》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巧用肌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7课巧用肌理。
教学目标:1、能运用合适的方法,较清晰拓印出肌理。
2、通过作品欣赏,了解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用合适的方法,较清晰的拓印出肌理。
教学难点:分析和理解肌理纹样的点、线、面结构以及明暗的组合规律,用图形进行简要的表现,并用于绘画表现。
教学准备:课件出示,用于拓印的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跟老师一样拿出两张纸,摸一摸什么感觉?(光滑)2.现在将其中一张纸,揉成团后展开,再来摸一摸这两张纸有什么不同?(幻灯片播放两张纸的效果)•光滑的纸•褶皱的纸(同学回答揉成团的纸表面凸凹不平,很多褶皱) 这些褶皱、纹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知识——肌理。
3.板书课题:巧用肌理二、教学过程(一)结合图片了解肌理1.什么是肌理?肌理是原指人的皮肤的纹理,被引申为物体表面的组织构造,造型艺术中的肌理是指人的造型行为造成的表面效果,其中包括视觉和触觉的心理感受。
什么是肌理?肌理是原指人的皮肤的纹理,被引申为物体表面的组织构造,造型艺术中的肌理是指人的造型行为造成的表面效果,其中包括视觉和触觉的心理感受。
2.欣赏肌理图片,视觉感受肌理(点击幻灯片)3.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更多更丰富的纹理技法吗?(二)游戏:我参与我快乐教师出示百宝箱,学生来摸一摸,说说看自己摸到什么物品,说说它的纹理特征。
触觉感受肌理。
(三)寻找肌理同学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获得肌理呢,肌理在艺术创作中有哪些重要作用呢?我们就来学习几种简单的方法。
1.方法一:拓印法改(先出示幻灯片展现拓印法定义,让学生了解,教师再做师范)(1)揉纸拓印法②幻灯片出示作品拓印法:1.揉纸拓印法:将一张纸揉成团后展开,形成丰富的肌理,再涂上颜色拓印到另一张纸上,获得有趣的肌理效果。
①教师演示揉纸拓印方法,展现效果。
巧用肌理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巧用肌理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合适的方法,校清晰的拓印出肌理;
2.能够创造性的利用肌理拓片进行剪贴画制作;
3.培养学生的表现欲望,对美术学科的浓厚兴趣。
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制作比较清晰的拓片。
2.教学难点:创造性的将拓片应用于剪贴画。
教学过程
一、充分感受
1.拿出上节课准备的拓片,分组展示。
2.说出制作过程,谈谈制作后的感受。
3.介绍自己最得意的拓片,说说象什么,或者命个名字。
二、自主探究
1.师出示拓品范作。
2.学生猜测制作过程。
3.当学生很为难时,师再将制作所用的工具发放。
4.学生根据工具想象制作方法,尝试制作。
5.师小结,给最先完成的两小组给奖。
6.采访获奖的小组,让学生谈谈过程和感受,加深体验。
7.师继续出示更多的肌理效果范作。
要求学生命名后送给他们。
三、个性应用
1课件出示剪贴画范作。
2.学生分析技巧、方法。
3.师小结剪贴画制作技巧。
4.学生自选工具。
5.小组合作,用拓片制作剪贴画。
四、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给每张作品投票,要求每生一票,必须投完,但不许给自己投票。
3.采访票数最多的组。
让学生谈谈自己获奖的秘诀,获奖的心情。
五、课题延伸
强调肌理获取的渠道很多,希望课后多总结,多发现、收集,它们能让我们的画面效果更丰富,更特别。
六年级美术上册巧用肌理1教案湘
巧用肌理教课目的:情义目标: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浸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盛情识。
认识目标:培育学生的创建能力,认识肌理的基本特点。
能力目标:发现或制作四周生活环境中的肌理,学会用拓印的方法收集图案。
教课准备:用于xx的工具资料。
用于举例的图片和范画。
教课过程:一、触觉和视觉感觉,活动导入。
1.摸一摸,猜一猜准备两件质感截然相反的物件:圆滑的盒子与竹编的盒子;光滑的镜子与粗拙的沙纸。
蒙住一位学生的眼睛,让他用手触摸,感觉实物的质。
教师将学生摸过的资料分别拓印下来,再让这个学生猜。
对号入坐,并说出触摸与眼观的感觉。
2.看一看,想想提示学生,什么人用触觉认识文字,什么动物用触角探路。
实物资料和xx工具二、供给空间,主动学习1.xx,找一找1/3请学生翻一翻自己身上,看一看自己的学惯用品,有什么能够拓印的资料,找找身旁有什么值得拓印的实物。
如小实物:叶子,钥匙,鞋底,硬币,象棋;大实物:水泥地面,井盖,木桌椅,花玻璃,树干。
2.组织室内外活动1)规定活动时间,要修业生在规准时间内返hui教室。
规定活动范围,教室,走廊,操场。
2)规定活动次序,组长达成简单管理任务。
三、供给资料,研究其余xx方法发问学生除了摹印外,你还知道其余的拓印方法吗?示范揉纸xx。
教师供给几组拓印资料,学生试试运用不一样的方法和工具拓印肌理。
毛线,胶棒,抹布,洁净球,泥沙,绿豆,洗衣粉,胶水,颜料,水粉笔,各样色纸等。
四、感觉过程,提出问题1.整理资料教会学生把收集的资料用文字简单地编写一下,注明每块拓品根源于哪些工具资料。
1(1)谈谈你是如何利用老师的资料来拓印肌理的,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吗?你是如何解决的?(2)当你拓完作品心中有什么感觉?(3)谈谈你的拓品有什么质感,给你什么感觉,让你联想到了什么?4)想想自己还可以做些什么加工,使它更漂亮。
把以上问题制作成卡片,使整个作品图文并茂。
2.指引学生把拓品作为素材使用。
帮助他们把拓品的纹理利用起来作画面。
湘教版美术六上《巧用肌理》教学案例与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十一册第七课《巧用肌理》教学案例与反思背景分析《巧用肌理》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版)第十一册。
根据课程标准[选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标准的要求和建议,本课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肌理在造型表现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尝试利用简便的工具和材料拓印肌理,制作拼贴画,运用肌理丰富绘画表现,帮助学生发现了解不同质地的物体表面呈现出的不同肌理以及规则和变化,丰富视角和触觉的感受,并产生有趣的想象。
本课共设置了三个活动,这里选用活动一进行教学,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能运用合适的方法,较清晰拓印出肌理,细心观察和品位物体表面质地形成的纹理,并对此进行联想。
2、通过作品欣赏,了解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为:了解什么是肌理。
通过触摸和视觉感受,发现不同物体表面质地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为: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拓印获得肌理。
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用于拓印的有较粗糙表面和规律的纹理的物品;油画棒;颜料;排笔;调色盘;水洗……教师准备好:范画若干;用于拓印的实物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好。
教学理念:1、创设审美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通过多媒体的资源优势结合范作展示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赏析作品,帮助学生在创作中找到灵感,创作出佳作来。
3、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及探究美的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
5、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情感的体验。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请同学们将桌上的工具材料摆放整齐。
二、感受肌理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摸一摸,什么感觉(平滑)2、将这张纸揉成团,再展开、摸一摸,什么感觉(凸凸不平),看一看上面有了一些什么?小结: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这张纸被揉成团后形成了很多褶皱,这些褶皱、纹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知识——肌理(板书)3、什么是肌理肌理原指皮肤的纹理后被引申为物体表面呈现出来的纹理。
湘教版美术六上《巧用肌理》教学实录
湘教版美术六上《巧用肌理》教学实录教学目标:情意目标:学会体验,发觉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
认识目标:培养学生的制造能力,认识肌理的差不多特点。
能力目标:发觉或制作周围生活环境中的肌理,学会用拓印的方法采集图案。
用于拓印的工具材料。
用于举例的图片和范画。
一、触觉和视觉感受,活动导入1、揭题《巧用肌理》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伙儿一起来学习、探究和制作一种新的图案画——肌理。
下面我找个同学和我一起来做个游戏:预备两件质感截然不同的物品:光滑的盒子与竹编的盒子;平滑的镜子与粗糙的沙纸。
蒙住一位学生的眼睛,让他用手触摸,感受实物的质。
教师将学生摸过的材料分别拓印下来,再让那个学生猜。
对号入座,并说出触摸与眼观的感受。
2.看一看,想一想提示学生,什么人用触觉认识文字。
3、什么叫肌理呢?肌理,是物体表面出现出来的纹理。
二、提供空间,主动学习1.拓一拓,找一找请学生翻一翻自己身上,看一看自己的学习用品,有什么能够拓印的材料,找找周围有什么值得拓印的实物。
如小实物:叶子,钥匙,鞋底,硬币,象棋;大实物:水泥地面,井盖,木桌椅,花玻璃,树干。
2、观赏肌理拓片(幻灯)师:看来我们的学生平常都专门善于观看。
老师那个地点也有一些,你们帮我看看能不能拓印出来。
谈谈你的感受,你觉得假如它拓印出来会师什么模样?生答:------师:那我想请你来做一做,看是不是确实与你所说的一样。
学生上台来进行拓印,老师在一旁提示:纸不要动、用力要平均等三、启发探究其它方法师:刚才我们差不多上利用彩铅来直截了当摹印出生活中间的一些物体的纹理,事实上还有专门多漂亮的肌理它并不是直截了当来源于生活,然而它们同样也专门漂亮。
(播放课件)师:最近老师有一个搞设计的朋友也在玩肌理,他做出了专门多漂亮的作品,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播放课件)师:(课件完后,教师迅速地拿出一张报纸)同学们,看到老师手里的纸了吗?现在我就要用它来制作肌理。
(快速揉皱,在纸上压印)教师用课件演示实物拓印三注意:1、压印时不要移动拓印的纸片和实物;2、涂色用力要平均,不要过多的反复摹压;3、涂色深浅要适度。
湘教版美术六上《巧用肌理》教学案例
湘教版美术六上《巧用肌理》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了解肌理的概念和分类。
2.学习巧用肌理的技巧和方法。
3.能够利用肌理表现物体的特征和质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师生互动:以图片或实物为例,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质感和纹理特征,让学生产生对肌理的基本认识。
2.板书肌理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讨论不同肌理的特点。
二、学习肌理的分类(20分钟)1.展示不同肌理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对不同肌理进行分类。
2.板书各类肌理的名称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不同肌理来表现物体的特征和质感。
3.教师进行示范,用简笔画或线条表现不同肌理的特点。
三、学习巧用肌理的技巧和方法(30分钟)1.讲解并示范利用不同工具和材料来制造肌理效果的方法,如海绵、毛刷、竹签等。
2.让学生自由尝试用不同工具和材料进行实际操作,制造不同肌理效果。
3.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挥创造力,尝试组合不同肌理和色彩来表现不同物体的特征和质感。
四、巩固与拓展(30分钟)1.让学生自由绘制一幅画,要求在画中运用学习到的肌理效果和技巧。
2.学生互相交流并欣赏彼此的作品,讨论如何更好地运用肌理来表现物体的特征和质感。
3.展示一些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他们是如何运用肌理来表达主题和情感的。
五、总结与展望(10分钟)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肌理的概念和分类,以及巧用肌理的技巧和方法。
2.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更具创意的作品中去。
教学资源准备:1.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肌理的特点。
2.黑板、彩色粉笔。
3.不同工具和材料,如海绵、毛刷、竹签等。
湘美版小学美术上册《巧用肌理》教案
湘美版小学美术上册《巧用肌理》教案《巧用肌理》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出自湘教版美术教材六年级上册第7课。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我将本节课划分为造型·表现领域。
本节课意在让学生发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肌理,学习拓印肌理,创作肌理画,这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主体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们智力水平迅速提高,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逐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直观教学法更为有效。
三、教学目标情意目标:学会体会,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
认知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认识肌理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发现或制作周围生活环境中的肌理,学会用拓印的方法采集图案。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使学生认识肌理在造型表现中的作用,并能使学生掌握拓印法的创作技法。
难点,运用肌理丰富绘画效果,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质地的物体表面,所呈现出的不同肌理及规则和变化,丰富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并产生有趣的想象,从而创作肌理画。
五、教学准备PPT课件、微课程视频、作业纸、树叶、油画棒、彩铅等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课程开始前先和学生做一个小游戏,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摸,猜一猜老师带来的两个物体树叶和石头,激发学生兴趣,引出学习内容认识肌理,创作肌理,运用肌理。
(二)、讲授新课1、展示肌理的定义,肌理原指皮肤的纹理,我们的脚印、手印、指纹都是肌理。
肌理又被引申为物体表面的组织构造。
并展示有关肌理的相关图片,给学生以直观认识。
2、小组讨论,并请学生回答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教室内,有什么可以成为肌理创作的实物,教师加以引导总结。
3、讲授获得肌理常用的方法——拓印法。
通过学生观察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总结出拓印法的合适的创作工具是油画棒和铅笔。
并总结出拓印法的第一个优点,形体准确。
4、播放微课程,讲授拓印法的具体拓印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在微课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肌理进行联想创作,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微课程播放结束后老师提问。
六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巧用肌理-湘教版
六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巧用肌理-湘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围绕“肌理”这一概念展开,引导学生了解肌理的定义、分类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使学生掌握如何巧妙地运用肌理来丰富美术创作,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分类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掌握运用肌理丰富美术创作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运用肌理进行美术创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难点1. 肌理的分类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如何巧妙地运用肌理进行美术创作。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材、范画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丰富肌理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肌理这一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肌理的定义、分类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肌理的相关知识。
3.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运用肌理进行美术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创作心得。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优点与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创作中大胆运用肌理。
板书设计1. 巧用肌理2. 内容:- 肌理的定义- 肌理的分类- 肌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运用肌理进行美术创作的方法作业设计1. 课后自主创作一幅以肌理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 收集身边的肌理素材,进行观察与分析,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分类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肌理进行美术创作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
六年级上册第七课《巧用肌理》教学案例
背景分析
《巧用肌理》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版)第十一册。
根据课程标准[选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标准的要求和建议,本课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肌理在造型表现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尝试利用简便的工具和材料拓印肌理,制作拼贴画,运用肌理丰富绘画表现,帮助学生发现了解不同质地的物体表面呈现出的不同肌理以及规则和变化,丰富视角和触觉的感受,并产生有趣的想象。
本课共设置了三个活动,这里选用活动一进行教学,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能运用合适的方法,较清晰拓印出肌理,细心观察和品位物体表面质地形成的纹理,并对此进行联想。
2、通过作品欣赏,了解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为:了解什么是肌理。
通过触摸和视觉感受,发现不同物体表面质地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为: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拓印获得肌理。
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用于拓印的有较粗糙表面和规律的纹理的物品;油画棒;颜料;排笔;调色盘;水洗……教师准备好:范画若干;用于拓印的实物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好。
教学理念:
1、创设审美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通过多媒体的资源优势结合范作展示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赏析作品,帮助学生在创作中找到灵感,创作出佳作来。
3、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及探究美的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
5、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情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请同学们将桌上的工具材料摆放整齐。
二、感受肌理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摸一摸,什么感觉(平滑)
2、将这张纸揉成团,再展开、摸一摸,什么感觉(凸凸不平),看一看上面有了一些什么?
小结: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这张纸被揉成团后形成了很多褶皱,这些褶皱、纹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知识——肌理(板书)
3、什么是肌理
肌理原指皮肤的纹理后被引申为物体表面呈现出来的纹理。
4、思考:在你的周围,有哪些物体的表面凸凸起伏,形成了规则和不规则的纹理。
(树叶、钥匙、指纹、石头、篓子等)
学生回答后小结: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回答得都非常好,我们现在一起来看屏幕,在大自然中有些肌理是可以通过触觉来感受的。
有些肌理是可以通过视觉来感受的。
三、制作肌理
1、欣赏两组作品:①课件中作品②教师示范作品
2、探究拓印方法,这些肌理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呢?
①学生猜测,师生按学生所说方法尝试练习。
②课件提供揉纸拓印的方法,实物拓印的方法还有手绘的方法。
3、学生练习,并且每人选出一张最得意的作品贴到展示纸上,并注明每块拓品来源于哪些工具材料。
四、展示作业
1、说说你是怎样来拓印的,碰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2、拓品的质感、感受、联想到了什么?
五、课后延伸
1、出示作品①范作
②课件(巧用肌理的作品)运用肌理拓片制作的作品
2、小结:今天我们运用实物拓印,揉纸拓印的方法获得了一些有趣的肌理,希望同学们回去后,去寻找其他获得肌理的方法。
(如选取印刷品局部纹理,复印机复印实物,用计算机制作等等)。
并试着将这些肌理用到艺术作品中去。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我觉得学生学得比较轻松,玩得愉快,真正学到了东西,并创作了一幅又一幅生动、有趣的作品,有部分学生还能给作品命一个非常有诗意的名字。
课堂成了学生们的乐园。
下面是我的一点心得:
一、通过感觉、触摸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肌理。
“肌理”是美术术语,恐怕难以用语言来描述,该怎样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肌理呢?
我想,通过触摸来感觉肌理后,再来讲是不是要易懂一些呢?于是,在课堂上,我请同学们触摸平整的纸和触摸揉皱的纸,再谈感觉,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结,这张纸揉成团后形成了很多褶皱、纹理,这就是肌理。
后来人们把肌理引为物体表面呈现出来的纹理。
这样,把难懂的美术术语融入情趣和探索中,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让学生体验到了肌理之美。
二、通过尝试,让学生找到多种制作肌理的方法。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他们往往通过自学,就可以找到制作的方法。
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如果讲解太多,往往会束缚孩子们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特征用八个字概括就是“先学后教,先试后导”,其价值取向为:让学生自主尝试,在尝试中体验成功,在尝试中能够创新。
首先,我出示一些范作,展示课件中的作品,和学生一起研究方法,先用语言描述,再和学生一起按研究方法来创作肌理,在尝试练习的过程中,再来体验:水分的多少、颜色的浓度、纸张的厚薄等等,并且把体验到的成果与小组人员磋商,再把意见、建议反馈到全班,这种方式的教学是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发现、交流、再创作的一种由简到难的教学方法,比老师枯燥的讲解要有效得多,而且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及老师的主导地位。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学生收集的材料比较有限,及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尝试到的制作拓品的形式比较少,不过学生对课的兴趣较高,相信他们会在课后找到其他的获取肌理的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