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务检养修生产管理系统的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工务检养修生产管理系统的实现
文章针对铁路工务系统检养修分开生产组织模式改革的背景下进行探索,研发出适应新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式的一套信息管理系统,并探讨在新系统应用的环境下,如何利用计算机及网络处理的优势,促进工务生产组织改革的深入化、管理的科学化。
關键词:检养修;问题库;管理系统
1 背景
随着铁路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精细、准确、高效、节约式的管理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铁路工务系统原有的生产组织模式以工区为单位作业主体对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养护维修、验收,由车间、机关进行管理监督的模式已逐渐不再适合当前对管理的要求,工务检养修分开的生产管理组织模式改革势在必行。但检养修生产组织分开的生产组织模式,必然带来海量基础数据、管理信息的共享、传递、汇总、统计分析等各种使用要求,这是原有传统管理模式无法实现的。工务检养修生产管理系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该系统不仅是为了适应新的管理模式而建立实现的,同时对铁路工务单位生产管理、安全管理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发挥着重要意义。
2 系统需求分析
铁路工务系统单位对信息系统的投入使用有其自身的特点应用需求,如系统不能够很好的适应专业特点、实际要求则很难进行推广使用,起不到良好的应用效果。
2.1 工务系统设备特点需求
工务系统管理着铁路路基、线路、道岔等众多专业设备,各型设备有着各自的技术特征和维护要求。建立的系统必须涵盖管辖的所有设备信息,否则就不能得到全面应用,达不到系统设计使用的目的。
2.2 工务系统单位自身的特点需求
铁路工务单位所在地理位置范围分布广,各车间、工区分散在铁路沿线,部分车间、工区分布达上百公里,跨市乃至跨省分布都十分常见。系统的应用必须易于部署,对应用的环境、软硬件条件要求合理,才有投入使用的可能性。
2.3 工务系统人员特点需求
工务系统人员多为工程专业、一线职工计算机操作水平有限等,要求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洁明了、逻辑清晰易接受,便于系统的实际应用。
3 系统设计
3.1 设备管理
为将工务设备纳入信息系统数字化管理引入了“设备单元”的概念,将工务管辖所有设备划分为“设备单元”,每个设备单元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融入生产管理。根据设备的性质将工务设备划分为正线、正线道岔、站线、站线道岔、到发线、到发线道岔六大类。其中正线每一公里划分为一个单元,每一条曲线作为一个整体划分为一个设备单元。工务设备单元化的设计,将现有实体设备转化为数字化设备,为信息系统的相关数据管理、以及更深层次的数据应用、分析奠定了基础。
3.2 问题管理
设备问题管理分为两大类,动态问题和静态问题。动态问题分别由相对应的检测设备产生,并经过待复合、现场复合两个步骤后纳入到问题库中。静态问题由手工检查后进行录入,录入的同时根据问题的性质、产生原因划分为六小项,对应四个不同的等级。系统对统一规则录入的问题进行自动评分,为后期管理分析提供依据。
3.3 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分为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系统根据设备当前扣分情况和扣分性质并结合人工指定的条件产生粗略月计划,人工再根据系统排出的计划结合天气、施工条件、人员工时、天窗资源等相关信息数据制定月计划。周计划在月计划的基础上进行分解。日计划则是在周计划的基础上进行分解,制定出日计划。同时系统提供计划管理功能,如对计划进行变动修改,判断计划的合理性、分析计划的执行情况、兑现率等。
3.4 问题库管理
在设备动静态问题数据通过检查、检测得到后录入到系统中,问题没有进行解决销号前,系统中会形成一个动态的问题数据库。对问题库中的数据进行管理,是系统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工指定条件选项,对问题库进行排查筛选管理,是生产计划制定环节的前提条件。问题库中的数据以及问题销号后历史问题库中的数据,为设备状况判断分析、设备变化情况、施工完成情况、作业有效率、工时投入情况等各种分析提供了数据基础。如图1为系统对设备年度整体情况的分析图表。
通过对基础数据的各项分析以及系统给出的各项分析图表,能够科学、准确的判断出管辖设备的变化情况、生产管理的各项过程和结果指标,从而为指导管理生产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3.5 角色管理
系统根据用户功能、管理权限、职责定位的不同,将用户设计为三个级别,分别为机关(业务科室)、车间、工区(班组)用户,其中工区又划分为检查工区、巡养工区、维修工区。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根据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和职能,不同的用户维护与其对应的数据字典与基础数据。不同用户间通过对系统的使用,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4 系统关键技术
(1)系统使用框架,基于铁路企业内部局域网,利用了现有的企业信息化资源,减少了系统使用的投入成本,易于部署和使用。
(2)系统研发没有采用第三方控件,使系统对使用环境要求不高,能够很好的兼容在用的其他应用系统,便于生产一线部门推广使用。
(3)系统采用人性化界面,具备较好的人机交互,在数据录入、计划调整等人机交互较多的环节,充分结合生产实际及一线使用者建议,使系统易于接受和操作。
(4)系统采用模块化的程序设计和典型三层构架模型,便于后期的程序改进和升级,更加适应管理改革变化需求。
5 结束语
本系统的成功研发和应用,较好的促进了铁路工务系统检养修分开的组织管理模式改革,实现了工务系统设备管理从问题检查到最后的问题销号回检全过程闭环管理的信息化,同时提供了大量电子化的基础数据和管理数据及数据分析功能,显著提升了工务生产管理的精确化、高效化、科学化。尤其针对铁路工务系统单位地理范围分布广、管理部门多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张峰奇.数据库原理及应用[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奚江华开发详解[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刘玉红,郭广新.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