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D建模技术的使用注意事项
![3D建模技术的使用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8e7fd7b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cf.png)
3D建模技术的使用注意事项使用3D建模技术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了解建模软件:在开始3D建模之前,首先要熟悉所用的建模软件。
不同的软件有不同的界面、功能和操作方式。
需要花一些时间学习并熟悉使用建模软件的各项功能,以提高工作效率。
2. 确定目标:在进行3D建模之前,要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需求。
清楚地了解要建模的物体或场景的尺寸、比例和材质等细节,这将有助于更准确地进行建模。
3. 收集参考资料:收集相关参考资料是进行3D建模的关键。
通过查找图像、照片、绘画或实际物体等参考资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形状、细节和纹理等特征。
4. 注意模型拓扑:建模时要注意模型的拓扑,即模型的网格结构。
合理的拓扑结构能够提高模型的可编辑性和渲染效果,同时也可以节省计算资源。
避免出现过于复杂的多边形结构和不必要的面孔。
5. 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技术:根据建模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技术进行建模。
例如,对于有机形状的建模,可以使用造型工具进行雕刻和绘画;对于机械结构的建模,可以使用布尔运算、边框建模或曲线建模等技术。
6. 优化模型:在进行3D建模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模型的性能和效果。
优化模型是提高渲染速度和显示效果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合并多边形、减少顶点数、优化纹理分辨率等方式进行优化。
7. 熟悉渲染设置:渲染是将3D模型转化为2D图像的过程,可以通过调整渲染设置来改善图像的质量和效果。
熟悉渲染软件的各项参数和设置,可以使渲染结果更加逼真和优化。
8. 反复测试和修改:在建模的过程中,要进行反复的测试和修改。
通过不断地渲染、查看和修改,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提高建模质量和效果。
9. 学习和分享经验:3D建模是一门技术活,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探索。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学习教程、互动交流等途径来完善自己的建模技巧。
同时,也要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与其他建模者互相学习和提高。
10. 版权法和道德规范:在使用3D建模技术时,要遵守国家的版权法和道德规范。
三维建模注意事项
![三维建模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6daebdad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5.png)
三维建模注意事项
1. 了解建模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方法,熟练掌握其各种工具及快捷键;
2. 规划好建模的步骤和流程,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建模方式;
3. 注意模型的几何结构和拓扑,确保模型的几何形状正确无误,表面细节清晰、光滑;
4. 注意场景的布局和比例,确保模型在场景中合适而自然;
5. 考虑到模型制作的后期使用效果,合理分配模型的细节,减少不必要的顶点和面数;
6. 注意材质的贴图与纹理,保证材质质量合理而真实,避免出现失真和模糊等问题;
7. 在进行复杂模型的建模时,可以分批次建模,每次只建造一个或几个部分,最终拼接起来形成完整的模型。
8. 组织好模型的文件目录,避免文件混淆或遗失,方便日后的修改和维护。
3Dmax建模标准流程以及注意事项
![3Dmax建模标准流程以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124a333e5a8102d276a22f3c.png)
3Dmax建模的标准流程在制作3D模型前,首先建立文档,包括项目名称、日期。
1:设置3Dmax基本数值(1):设置3Dmax作图的尺寸,国际标准为毫米(mm)。
(2):设置3Dmax自动保存时间。
其默认为5分钟保存一次。
模型过大时,每5分钟保存一次,增加内存压力,使电脑变慢、变卡。
大大降低工作效率。
建议自动保存设置90分钟一次(一定要有顺手保存的习惯)。
(3):设置3Dmax视口,正交与透视视图都要以鼠标为中心缩放。
(4):设置3Dmax捕捉,以2.5为基准,需要垂足、顶点、中心三个捕捉。
这样可以防止对齐的错误出现。
(5):设置3Dmax旋转,一般情况下设为45度。
(6):将3Dmax默认的渲染器改成Vray渲染器。
2:基础模型建立(1):首先确定平面的布局与功能,了解建筑的层高、门高、梁高、窗高等尺寸。
(2):将导入的CAD放入3Dmax中网格的中心。
(3):将CAD平面图导入3Dmax,建立建筑的基础模型。
一定要准保建筑尺寸的准确。
必须使用3D捕捉命令制作,给予模型材质(注:材质可以为单色材质,方便改成Vray材质,建立或者导入一个模型要先把模型材质付好,以免模型过多时每个模型都重给材质,节约大部分时间)。
(4):制作窗框模型。
(5):打出一个摄像机角度,观察建筑比例,方便建立整体模型之后调整摄像机角度,以达到最理想的角度。
3:基础装饰模型建立(1):按造平面图的规划,使用捕捉命令做地面所需的模型(注:做模型重底往上做,避免造型漏做的现象),地面做好给予材质。
(2):制作墙面的造型,给予材质,确保造型尺寸与材质正确。
(3):吊顶模型制作,按造方案制作吊顶模型,给予材质。
4:模型的导入(注:导入的模型可能存在各种问题)(1):模型导入之后首先成组方面移动位置和付材质,调整模型的位置、比例和尺寸,一般面较多的模型不建议使用编辑多边形命令调整,容易破面。
(2):独立显示模型,检查材质是否是想要的,调整材质,用3Dmax材质球吸取模型才子进行调整。
gqi建模基础知识点总结
![gqi建模基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71f772f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2b.png)
gqi建模基础知识点总结
GQI(广联达)建模基础知识点总结:
1. 建模步骤:
建立轴网:确定建筑物的尺寸和方向,为后续的墙、柱等构件定位。
建立墙、柱:根据设计图纸,绘制墙、柱等主要构件。
门窗洞口:在墙、柱上根据需要创建门窗洞口。
楼板、梁:根据设计图纸,绘制楼板、梁等水平构件。
楼梯、栏杆:根据设计图纸,绘制楼梯、栏杆等特殊构件。
2. 常用工具:
选择工具:选择需要操作的构件。
移动工具:移动选定的构件。
旋转工具:旋转选定的构件。
复制工具:复制选定的构件。
镜像工具:镜像选定的构件。
3. 参数化建模:利用GQI的参数化功能,快速定义构件的尺寸和属性,提高建模效率。
4. 建模注意事项:
准确理解设计图纸,确保建模与实际施工一致。
注意各构件之间的关联关系,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及时保存模型,避免数据丢失。
5. 模型检查:完成建模后,需对模型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
6. 模型应用:完成建模后,可利用GQI的算量、出图等功能,进行后续的工程量计算、施工图绘制等工作。
以上是GQI建模的基础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3d建模设计注意事项
![3d建模设计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973428a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f.png)
3D建模设计是现代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提供更加直观、全面的设计方案,并且有助于减少错误和浪费。
以下是在建筑3D建模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设计原则:在进行3D建模设计时,应遵循设计原则,如功能性、可持续性、美观性、安全性等。
这些原则应该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模型质量:3D建模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设计方案的可视化和分析效果。
因此,在进行3D建模设计时,应确保模型的质量,如准确性、完整性、可读性等。
3.设计工具:在进行3D建模设计时,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设计工具,这些工具应该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易用性,能够满足设计需求。
4.团队协作:在进行3D建模设计时,应建立一个协作团队,包括设计师、工程师、施工人员等。
团队成员应该相互协作,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
5.成本控制:在进行3D建模设计时,应考虑成本控制。
设计方案的成本应该在预算范围内,并且应该考虑到施工和运营的成本。
6.可持续性:在进行3D建模设计时,应考虑可持续性。
设计方案应该符合环保和节能的要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7.安全性:在进行3D建模设计时,应考虑安全性。
设计方案应该符合相关的建筑规范和标准,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综上所述,在建筑3D建模设计中,需要注意设计原则、模型质量、设计工具、团队协作、成本控制、可持续性和安全性等方面。
这些因素都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过程建模注意事项
![过程建模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2ad82bdd5fbfc77da269b154.png)
过程建模要素归纳1、外部代理(1)命名规则a)外部代理应该用描述性的单数名词描述。
b)外部实体命名可用首字母缩写。
c)当外部实体为个人时,可以用职务名或者角色名来代替具体的名字。
(2)注意问题a)外部代理可重复出现,重复出现时右下角画斜线。
2、数据存储(1)命名规则数据存储按照相应的数据模型实体的复数形式命名。
(2)注意问题a)在DFD图中允许复制数据存储以避免数据流线的交叉,但应该尽量减少重复。
b)实体关系图中的每个实体都应该有一个数据存储。
3、过程(1)命名规则a)过程应该用动词命名。
b)基本过程应该用一个描述实施的工作的宾语从句后跟一个强动词命名。
(2)注意问题a)一个系统就是一个过程b)分解图中每个过程或者是父过程,或者是(父过程的)子过程,或者二者都是。
c)父过程必须有两个或多个子过程—单个子过程没有意义,因为不能揭示系统的任何额外细节。
d)在大多数分解图标准中,一个子过程只可以有一个父过程。
e)一个父过程的一个子过程可以是它自己的子过程的父过程。
f)分解图中的连线不包含箭头。
g)连线没有命名。
h)有三种基本的过程:功能进程、事件进程、基本进程4、数据流(1)命名规则a)数据流名称应该采用描述性的单数名词和名词短语。
b)数据流的名称应该是唯一的。
c)往来于数据存储的逻辑数据流只显示了净数据流。
d)数据流名称应该清楚地指出读取了什么数据。
e)数据流命名应清楚地反映执行的特定动作。
(2)注意问题a)所有的过程至少都有一个输入数据流和一个输出数据流。
b)有些名称暗示了在一个文件上可以实施的典型动作,在一个实际的DFD图中,不会在图中记录这些动作的名称。
c)所有的数据流都应该命名,未命名的数据流通常是流程图思想的产物。
d)数据流名称应该描述数据流而无需通过描述流是什么或者如何实现。
e)所有的数据流必须以一个过程开始和/或结束,因为数据流是过程的输入和输出。
f)控制流用一条带箭头的虚线表示。
其他注意内容:(1)数据流图包含了一个且仅一个过程,有时候,这个过程被确定为编号“0”;(2)不要画多余的指令,格式一样的才能存储;(3)新增web实体标“X”;(4)平衡—如果扩展一个过程称为另一个DFD以揭示更多的细节,平衡要求必须在子图中包含与父图中的原始过程相同的数据流和数据存储。
建模注意事项
![建模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4d70b456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f7.png)
建模注意事项建模是研究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建模的过程需要经过设计、验证、分析和优化等步骤,需要注意一些关键问题以保证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建模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注意事项:1. 确定建模目标:在开始建模之前,需要明确问题的具体目标。
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有效的选择建模方法和技术,并且能够评估建模结果的有效性。
2. 数据采集和处理:建模所需的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建模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变换等步骤。
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是建模的关键。
3. 特征选取和处理:在进行建模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特征选取和处理。
特征是影响建模结果的关键因素,选择合适的特征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可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
4. 模型选择和建立:根据建模目标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和技术。
常见的建模方法包括统计模型、机器学习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
在建立模型之前,需要对模型进行适当的参数选择和调整。
5. 模型验证和评估:建立模型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估。
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是保证模型可靠性的关键。
常用的方法包括交叉验证、留一验证等。
同时还需要对模型进行评估,包括模型的精度、召回率、F值等指标。
6. 模型分析和优化:对建立的模型进行分析,了解模型的优缺点和局限性。
进一步优化模型,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效果。
常用的方法包括特征筛选、参数调整、模型集成等。
7. 结果解释和应用:建模的最终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
在应用建模结果时,需要对结果进行解释和解读,确保结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同时,也需要将模型的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进行修正和改进。
8. 持续学习和改进:建模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和改进建模方法。
同时,也需要关注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及时更新和改进建模方法和技术。
以上是建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
建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
数学建模注意事项
![数学建模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1a906f82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9.png)
数学建模注意事项数学建模是一种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利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的过程。
在数学建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明确问题的数学表达形式。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因此需要明确问题的数学表达形式。
这包括确定问题的变量、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等。
其次,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
不同的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进行建模。
例如,线性规划适用于优化问题,微分方程适用于描述动态系统等。
因此,在选择数学模型时,需要考虑问题的特性和复杂度。
再次,合理选择数学方法。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常用的数学方法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微分方程求解等。
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可以提高建模的准确性和效率。
此外,注意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对模型进行合理性和可行性分析。
合理性分析包括对模型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进行评估,确保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实际问题。
可行性分析包括对模型的求解方法、数据收集和处理等进行评估,确保模型的求解过程和结果是可行的。
最后,进行模型验证和敏感性分析。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和敏感性分析。
验证模型可以通过与实际数据对比,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预测能力。
敏感性分析可以评估模型中各个参数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程度,帮助了解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之,数学建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数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方法和理论。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注意问题的数学表达形式、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分析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模型验证和敏感性分析等。
只有注意这些事项,才能够建立准确、可行的数学模型,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详细解说草图大师sketchup建模的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详细解说草图大师sketchup建模的步骤以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99363123192e45361066f516.png)
详细解说草图大师sketchup建模的步骤以及注意事项SKETCHUP建模基本步骤:1、准备导图之前的准备工作2、导入CAD文件3、拉伸各个楼层体块4、开窗开门(是否建窗框,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进行)5、添加阳台(阳台制作的深度按实际情况需要进行)室外楼梯等外部需要制作的构件。
6、添加页面,确定模的观测视角定位。
7、导出至JPG图象文件,为后期处理阶段提供建筑图片。
一、在导入CAD之前须先做以下准备工作:1.在DWG文件中根据实际情况把不需要的线条,图层,全部清除掉。
注意:①清理过程要充分考虑草图立面体块的进退关系,保证内部需要的墙体不被清除。
②将CAD图形导出,在导出图形时根据需要可以将主体和阳台等分开导出。
2. 在SKETCHUP打开程序中,选择“查看”中“用户设置”命令,在出现的对话框中:①将“设置基本单位”选择项中“单位形式”选择为“十进位”模式。
②在“渲染”选项中将“显示轮廓”选择一项进行取消选择。
此项操作是为了保证导入的dwg文件中线条变成细线,以便精确的建模。
(此操作步骤也可以在导入dwg文件之后进行,产生效果前后是一样的。
)二、DWG文件的导入:1. 选择菜单中的“文件”选项,选择其中的“导入”命令,在其子菜单中选择“导入DWG/DXF”选项。
之后系统会自动跳出一个对话框,在对话框的右下角有一个“选项……”,点击之后会出来一个新的对话框,在此对话框中选择“单位”为mm,(此选项中建议使用此单位,选择此单位是为了保证导入sketchup的cad 图与cad中的图比例保持1:1,这样在建模型中就可以保证在由平面生成立体的时候,高度按照实际尺寸来进行拉伸。
2. 然后选择要导入的dwg图文件选择“导入”命令。
cad图自动导入sketchup中。
三、模型的建立:㈠、导入sketchup中的cad图的处理:1. 将导入sketchup中的cad图进行编组A,B,C,D……(各层平面分别编组,如有导入的立面,立面也要进行分别编组)。
建模新手知识点总结
![建模新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24c4cc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cc.png)
建模新手知识点总结一、建模的基本概念1.1 系统与模型系统是由大量相互关联的元素组成,并且这些元素之间存在某种特定的规律或关系。
模型则是对系统的一个抽象和简化的描述,用来描述系统的结构、行为和性能。
通过建立系统模型,研究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系统的运行规律,从而可以对系统进行预测、优化和控制。
1.2 建模的目的建模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
通过建立系统模型,可以对系统的行为进行预测,优化系统的性能,并进行决策支持。
建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系统,为系统设计和优化提供支持。
1.3 建模的方法建模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建模和定量建模两种。
定性建模是指用文字描述系统的结构、行为和性能,比如通过流程图、结构图等形式进行描述;定量建模则是指用数学符号或其他量化的方法描述系统的行为和性能,比如通过数学方程、模拟器等形式进行描述。
1.4 建模的基本步骤建模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建模的目的、建立系统模型、验证和评估模型的有效性、对模型进行优化和改进。
在建模过程中,建模者需要仔细分析问题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和工具,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估,不断对模型进行优化和改进。
二、建模的常用方法和工具2.1 系统动力学建模系统动力学是一种用于描述和分析非线性动态系统行为的方法,它包括了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块图、动力学方程等多种建模工具。
通过系统动力学建模,可以对系统的长期行为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和预测,找出系统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并进行系统行为的仿真和优化。
2.2 概率统计建模概率统计建模是一种用于描述系统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方法,包括了概率分布、随机过程、统计模型等多种建模工具。
通过概率统计建模,可以对系统的风险和可靠性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系统中存在的隐含风险,并进行风险管理和决策支持。
2.3 优化建模优化建模是一种用于描述系统的最优化问题的方法,包括了数学规划、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等多种建模工具。
通过优化建模,可以对系统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进行描述和求解,找到系统的最优解,并进行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建模应该注意的问题
![建模应该注意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c6fe88e66294dd88d0d26b3f.png)
一、建模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第一、建模流程不是固定不变的,但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基本不变的,时间安排上可以适当的放松一下,早点晚点不太要紧,关键是认真、踏实的完成每一个任务。
第二、注意交流讨论,分工合作。
3天的建模,大家都会承受很大的压力,所以彼此之间要鼓励,合作才会高效。
与人合作,首先,要正视自己的优点、不足,表述清楚自己的想法;其次,要有耐心,听取队友的意见和建议。
这样才能够清楚、简洁明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并虚心、积极的接受、思考队友的想法。
第三、及时分析数据,出来结果及时总结整理,结果的表述方式要合理,尽量采用图标的形式。
第四、图形中各种变量的区分,应该采用形状不同的线条或图案,不要单纯用颜色区分。
因为多数情况采用的是黑色打印出的论文。
第五、节奏合理,要有紧张有序的工作程序,不要仅停留在想上,不要一直讨论,要动手做工作。
第六、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第七、整建模过程中要注意保存数据,文章的电子文件及时保存,随时保存副本。
第八、队内交流,不可队外交流,不要与其他队和其他人交流!以避免雷同、抄袭的发生。
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第九、必须用数学符号的形式,表述自己的模型。
第十、论文的写作需要不断的修改,加之数学公式的书写很麻烦,写作可以用手写的形式,行间空大一些,留出一些修改的地方,并采用不同颜色的笔,这样可以避免由于电子版修改的不方便。
同时,可以将一个论文分成很多个独立的文档进行。
例如,11B题_问题重述,11B题_模型假设,11B题_符号说明,11B 题_参考文献等独立文档。
第十一、建模很辛苦,困难重重,建模的过程是在不断的思考,讨论,修改中进行的。
所以,模型肯定有反复,开始没有想清楚很正常,要正视这个过程,不可因为反复的修改,产生急躁、消极和不和谐的事情,影响竞赛的正常进行。
这也是建模对团队合作能力提升的积极一面。
建模详细流程和注意
![建模详细流程和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761225fe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9.png)
建模详细流程和注意建模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和设计方法,用于描述和解决复杂问题。
它可以用于各种领域,包括软件开发、系统设计、工程建设等。
建模的目的是通过建立抽象模型来理解和预测现实世界中的行为和关系。
以下是建模的详细流程和注意事项。
1.确定建模目标:在开始建模之前,需要明确建模的目标是什么。
例如,是为了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还是为了设计一个新系统。
建模目标的明确性有助于指导整个建模过程。
2.收集需求和信息:在进行建模之前,需要收集相关的需求和信息。
这可以通过与业务人员、领域专家、用户等进行讨论和交流来实现。
收集到的信息包括问题的描述、相关的数据、业务规则等。
3.理解和分析问题:在收集到需求和信息之后,需要对问题进行理解和分析。
这包括理解问题的背景、理清问题的关键因素和关系等。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可以找到问题的本质和关键点。
4.选择建模技术:建模可以使用多种技术和方法,例如流程图、用例图、类图等。
在选择建模技术时,需要考虑建模目标、问题特点和可行性等因素。
选择合适的建模技术有助于提高建模的效果和精度。
5.建立模型:在选择了建模技术之后,可以开始建立模型。
根据问题的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建模元素和符号进行建模。
例如,在流程图中使用矩形表示任务,使用箭头表示控制流程。
在建立模型时,需要根据收集到的需求和信息进行适当的抽象和概括。
6.分析和验证模型:建立模型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分析和验证。
这可以通过模型的仿真、测试和验证来实现。
通过分析和验证,可以发现模型中的问题和不一致性,并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7.评估和优化模型:在完成模型的分析和验证之后,需要评估和优化模型的质量和性能。
评估模型的质量可以通过模型的可读性、一致性、可靠性等方面来评价。
优化模型的性能可以通过调整模型的结构、精简模型的元素等来实现。
8.应用和实施模型:在模型评估和优化完成之后,可以将模型应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中。
这包括将模型转化为具体的实施方案,并进行实施和部署。
Revit建模注意事项
![Revit建模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1b9a08ce0975f46527d3e137.png)
Revit建模注意事项1.建模时,必须设置原点,否则后面对齐同一单体模型或建筑群时,相应的单体专业要花很多时间去对齐它们。
事先做好原点,减少后期不必要的操作2.楼层标高一定要按照土建为结构标高(或者结构为结构标高,建筑为建筑标高)、机电为建筑标高,且在Revit中做的辅助标高一定要注明它的用意,以便后面在导出GFC时将其舍去不做楼层导出。
3.在Revit中构件绘制时,设计人员与预算人员的观点不同,很容易导致绘制出来的构件无法与预算对接比如:无梁板下的柱和柱帽,设计人员在做这类构件时,很容易把柱和柱帽放在一个族里,但,预算这里是把柱和柱帽分开,柱帽与无梁板放在一起套取清单,一旦柱与柱帽做成一个族,预算人员无法正确提量。
所以,在设计人员做图前,最好是设计人员与预算人员坐在一起探讨模型的绘制标准,以便能向下传递。
4.构件命名,这个很重要,因为Revit中除了系统族外,还有一种族叫常规模型,如果设计人员用常规模型做某一构件时,在命名上偷懒,那么,累死的就是预算人员。
5.构件重叠问题,这是我遇到最大的阻碍,在Revit中如果构件绘制重叠了,最多给一个提示,但不会强制你去修改到不重叠,依旧可以正常显示效果和工程量计算(这里指Revit中的明细表),但工程量肯定会将重叠的部位重复计算,而如果通过GFC插件导入到GCL中,要么重叠构件中的一个会丢失,要么汇总计算时肯定会报错,修改起来非常麻烦。
所以,建议对于不是很标准的CAD图,不采用翻模插件来翻模,那么既然是在绘图,就一步到位,不要出现这种看似很小但又容易出错的问题。
6.构件剪切和附着到楼板这里我分两种介绍,一种是直接进BIM5D,另一种是走Revit-GFC-GCL。
先说前者,前者要求非常严格,谁剪切谁一定要找准,更不能有重叠现象,否则工程量肯定会有重复计算的情况,具体用什么插件去剪切,那就看大家的喜好了;后者是通过GFC进GCL的,如果没什么特殊需求的话,就按默认的来,不用考虑谁把谁剪切了(但不许出现同一构件有重叠现象,具体请参考第5条),因为GCL中有相应的计算规则会把重叠部分扣减掉的。
3DMax中建模时的网格拓扑注意事项
![3DMax中建模时的网格拓扑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03e6723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35.png)
3DMax中建模时的网格拓扑注意事项3DMax是一种常用的三维建模软件,用于创建各种形式的虚拟世界。
在进行建模时,网格拓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本文将介绍在建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网格拓扑注意事项,并分步骤详细解释。
一、什么是网格拓扑网格拓扑是指在建模过程中,将三维模型分解成一系列相连的顶点、边和面的布局。
正确的网格拓扑可以有效地影响模型的可控性、细节表现和动画效果。
因此,了解网格拓扑的注意事项非常重要。
二、注意事项1. 规划模型拓扑结构在开始建立模型之前,首先要规划好模型的拓扑结构。
考虑模型的主要形状、细节和曲线,合理划分边和面的数量,以便以后进行细节调整和动画变形。
2. 保持网格的均匀性在建模过程中,尽量保持网格的均匀性。
避免出现过多或过少的顶点、面或边,这样可以提高模型的渲染速度和性能。
3. 避免过多的多边形面过多的多边形面会导致模型变得复杂,不利于后期的修改和编辑。
在建模过程中,通常将多边形面控制在四边形或三角形,以便于进行细节的调整。
4. 避免非平面多边形面非平面多边形面不利于渲染和光照效果的表现,容易产生图形错位或变形。
在建模时,尽量避免使用非平面面,或通过分割面或拉伸边来解决非平面面的问题。
5. 注意面的方向面的方向在渲染和贴图时非常重要。
在建模过程中,保持面的一致性和正确的法线方向,可以避免图像出现黑斑或错位的问题。
6. 避免过度细分网格在进行细节的添加时,要谨慎使用细分操作。
过度细分网格会导致模型变得过于复杂,增加渲染和计算负担。
7. 合理使用边环边环是指通过一系列相连的边来定义模型的形状。
在建模过程中,合理使用边环可以更好地控制模型的曲线、边缘和细节。
三、步骤详解1. 规划拓扑结构在建立模型之前,明确模型的整体形状和细节,根据需要决定边和面的数量。
可以通过手绘草图或使用曲线工具进行大致轮廓的规划。
2. 创建基础形状使用基本的建模工具,如盒子、圆柱体或球体等,来创建模型的基础形状。
建模注意事项
![建模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6cdcf82f2f60ddccda38a09f.png)
建模注意事项:
1、建模时要分层,具体分成:
A、地面(地面层可以按区域分层,可以按主干道分层)地面层的颜色为蓝色;
B、植物层(根据地面层命名)代表颜色为绿色;
C、建筑物层,以建筑物名称建层(例如:西教学楼、东教学楼等)
2、单位尺寸统一为毫米
3、制作楼房模型时,分五个面进行建模(东立面、西立面、南立面、北立面、顶面);每
建一个物体后要指定相应材质球,楼房整体模型建完后,将其中一物体转换为可编辑的多边形,然后把其他物体进行附加,附加时会出现下列提示,选择匹配材质ID到材质。
建模详细流程和注意
![建模详细流程和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ae490b01f18583d04964598a.png)
拿到建模题目以后,按照一下流程去分工合作红色表示步骤蓝色表示注意事项一、第一天上午1. 各自对立思考1个小时,主要分析题目的问题背景,已知条件,建模目的等问题。
至少每人必须提出10到15个问题,并回答自己的问题。
2. 重点用语言的形式表述清楚问题的结构,即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初步模型。
(要自己提出的模型,可能就会产生一些假设。
)3. 再和队友讨论。
讨论1个小时。
形成自己团队的初步模型,同样是以语言形式描述的。
4. 接下来查找一些文献,讨论修改团队的模型,形成一个最终较完整的模型。
并根据讨论最后形成对问题的统一认识,形成问题重述部分的内容。
注:1)如果问题有好几问,可以重点讨论第一个问题,但是也要考虑其他问题与第一问的关系!(一般建模中的几问都是有一定联系得);也可以同时考虑,同时建模。
2)注意参考文献的处理,参考别人的方法一定要在文中注明!这也是要求一直留意查找文献的目的。
【随时记录】二、第一天下午将自己团队的模型数学化,用数学符号和数学语言公式的形式,表述自己的模型。
此时会继续需要查文献,产生一些假设条件,并产生自己论文中的符号说明。
三、第二天上午一个人开始写文章,语言重在逻辑清晰,叙述简洁明了!图、表准确。
文章格式正确、内容完整。
(问题重述,问题分析,模型假设,符号说明,模型形式,以及参考文献都已经在第一天的讨论中有了一定的共识。
)其余两个人(在不清楚时3人讨论),开始考虑第一个问题的模型的求解,即研究模型的解法。
查找文献或者自己提出对模型的求解方法。
此时可能需要继续对第一天建立的模型进行修改,简化等处理。
(讨论后,及时告诉写文章的队友)。
四、第二天下午写文章的继续。
编程的开始编程计算模型。
此时,可能需要根据所采取的算法对模型的表述重新修改。
另一人帮忙编程,并开始考虑第二个、第三个问题的模型及求解方法。
并一起讨论,形成共识,写进文章中。
(此时,同样可能需要查文献,符号表示,产生假设)【注意是两个人求解,一个MATLAB,一个MA THEMATICA】五、第三天上午应该给出所有问题的计算结果了(最迟下午6点前)。
梁格法建模注意事项
![梁格法建模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52430f8e51e79b8968022649.png)
桥梁设计经常会碰到在梁桥中使用梁格法建立模型。
每个设计人员因为各有各的风格和爱好,对横向联系的模拟(虚梁的设置)不尽相同,所以分析结果也会略有差异。
现在就一些注意事项供设计人员参考。
一、将多室箱梁分割为梁格时,注意纵梁的中和轴位置应尽量一致。
二、每跨内的虚拟的横向联系梁数量不应过少(划分为1.5m左右一个在精度上应能满足要求)。
三、虚拟的横向联系梁之间尽量要设为铰接(可将纵梁之间的虚拟横梁分割为两个单元,将其中一个释放梁端约束)。
四、虚拟的横向联系梁的刚度可按一字或二字形矩形截面计算。
五、虚拟的横向联系梁的重量应设为零(可在截面刚度调整系数中调整)。
六、当虚拟的横向联系梁悬挑出边梁外时,应设置虚拟的边纵梁(为了准确地计算自振周期和分配荷载),此时可将虚拟的边纵梁作为一个梁格进行划分。
七、定义移动荷载的车道时,应尽量选择按“横向联系梁”方法分布移动荷载,此时应将所有的横向联系梁定义为一个结构组,并在定义车道时选择该结构组。
八、定义车道时最好定义两次车道,一次按横向偏载定义,一次按横向中间向两边定义。
定义移动荷载工况时可定义偏载和居中两个工况(荷载组合中会自动找到包络结果)。
九、定义支座时尽量遵循一排支座中只约束其中一个支座在X, Y方向的自由度的原则(否则温度荷载结果会偏大)。
另外,多支座时一般可不约束旋转自由度。
十、注意输入梁截面温度荷载时宽度B的取值为实际翼缘宽度(或腹板宽度之
和)。
十一、弯桥时应注意支座的约束方向(设置节点局部坐标系)。
建模论文注意事项
![建模论文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0d575434b84ae45c3b358c99.png)
1、模型准备与分析,分析先从定性角度分析,有关题目的要详细分析,分析要全面,从正反两面分析,不是题设要求的略写,是要求的详细写,穿插图片;2、明确研究对象、研究过程;分析求解中设计静态的一定要出现动态,即相反的一对情况都要考虑;3、使用了什么方法、运用了什么公式;4、穿插假设;5、将非数学的语言都数学化(准备阶段进行),给出必要字母,包括任何过程、变量给出相应的数学表达;确定每一个参数的时候都要详细分析,确保每一个参数的准确性,如果有必要可以穿插必要的图片;6、翻译其中初值条件、边界条件为数学语言、“考虑……”;7、注意总括,使用最后字母,解释在其中里面;8、准备阶段不要翻译那些最终要求的汉字,等到建立时翻译为数学语言,“题设要求”;9、确定决策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配合中文的说法,在给出数学的翻译。
注意准备阶段已有的还需要重复一遍,最后一个“即”字,将整个目标约束总括起来;10、求解阶段、注意先给出一个总体求解思路,然后具体叙述其内容“首先、然后……”,注意求解过程中对目标、约束的转化、变形、最后还要总括一次,注意给出流程图“这里的数值计算由MATLAB实现,具体代码见附录**,程序流程如下:”;11、每次求解结束都要检验,再说一遍这是过程检验,过程检验一般都是残差检验、灵敏度检验、稳定性检验等等。
实际检验过程用另外一个软件仿真检验,检验完一定要给出结论,一定要,而且这个检验一定要是好的,不能是不好的;12、目标情况可能很多时要分类讨论,先将所有情况分类出来,再求解结果展示结果示意图;13、可以在同一行放置1个局部放大图,如果有必要的话;14、研究对象即使相同,但问题不同的情况下一定要重复之前的操作,例如明确研究对象等等;15、注意题设中一些需要自己设计的部分、应该给出至少2种,且是较为常见的那个;16、模型评价中改进要针对缺点改进;注意改进分为双向的,可以再简化模型让其求解难度降低、也可以复杂模型更贴近实际,但注意无论简化和复杂都不能脱离实际;17、分阶段式求解的问题要分阶段、分定点求解、特殊点求解;18、绘图一定要用矢量图;19、搜索式求解一定要分第一次搜索、二次搜索、结果分析一定要有,要详细;。
3Dmax建模误区与注意事项:避免常见的建模错误
![3Dmax建模误区与注意事项:避免常见的建模错误](https://img.taocdn.com/s3/m/6d0050ef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f3.png)
3Dmax建模误区与注意事项:避免常见的建模错误3Dmax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建模软件,广泛应用于电影、广告、游戏等领域。
然而,在使用3Dmax进行建模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常见的错误。
本文将主要介绍3Dmax建模的误区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避免常见建模错误。
一、建模误区:1. 忽略细节:有时候,为了追求效率,建模者会忽略物体的细节,导致建模结果不真实。
在建模过程中,应该注重细节的塑造,例如纹理、边角的处理等,以提高建模的真实感。
2. 过于依赖工具:3Dmax提供了丰富的建模工具,但不应过于依赖它们。
建模者应该了解基本的几何形状,手动调整点、线、面,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过度依赖工具可能导致建模结果的创造力和个性化降低。
3. 不注意模型的拓扑结构:拓扑结构指的是模型的面、边、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不注意构建合理的拓扑结构可能导致模型的变形、渲染等问题。
因此,在建模过程中,应该始终保持模型的合理拓扑结构。
4. 忽视材质的质感:建模只是建立物体的形状,而材质则给予物体真实感和质感。
忽视材质的质感可能导致建模结果呆板无生气。
因此,在建模过程中,应该学会使用材质编辑器,调整材质的反射、折射、纹理等参数,以增加建模结果的真实感。
二、注意事项:1. 规划建模流程:在进行建模之前,应该对建模流程进行规划。
确定建模的难度、操作步骤、所需时间等。
通过规划,可以提高建模效率,减少出错概率。
2. 注重参考资料:在建模之前,应该收集和研究相关的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可以帮助建模者更好地把握物体的形状、比例关系等,提高建模的准确性和真实感。
3. 使用合理的缩放比例:在进行建模之前,应该设置合理的缩放比例。
过大或过小的缩放比例可能导致建模过程中的误差和不适应。
4. 使用图层和命名:在建模过程中,应该使用图层和命名来组织场景。
通过使用图层和命名,可以更好地管理模型的层次关系和调整。
5. 注意优化建模:建模时应该注意模型的细分和优化。
过多的面数和顶点数可能导致渲染效率低下,因此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细分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