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写作方法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课件

拓展探究
学写读后感
【选材构思】看过的电影和电视剧很多,但在材料的选 择上,一定要选给你印象最深的一部。在切入点上切忌 面面俱到,必须选择最能打动你的。把重点放在一个侧 面上,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选择角度,一 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 的是什么地方。角度选得好,对立意、选材、构思、谋 篇都会直接产生连锁反应,有利于把观后感写好。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
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
后感也可以叫作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
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
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
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
臧克家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 益友”。①当一本书真正住进你的心里时,你就 会有这种感触。
受爸爸的影响,我对书很感兴趣。有一次, 爸爸买了一本《水浒传》② 。我本来只是想随便 翻翻看看,却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当合上最后一 页时,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灵久久地被那一 个个英雄豪杰震撼着、感动着。
拓展探究
学写读后感
【选材构思】所选取的文章一定是你熟悉并且容易有感悟 的。例如你比较喜欢诗歌,可以选择《回延安》谈感悟,喜 欢说明文可以结合第二单元的文章谈感悟,喜欢山水文章的 话,可以选择《小石潭记》等来写。
【写法指导】(1)选定课文后,可以再仔细读一遍,然后 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来写;(2)尽量少引述,重点写 出自己的感受;(3)可以写得自由灵动些,尽可能富有新 意。
整体感知
学写读后感பைடு நூலகம்
4.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
小学作文作文教学《读后感》 PPT课件(共31张)

请根据提示填空:
那天,我看到了一个公益广告画面。 画面的内容是( 这个画面让我联想到一件事( ) )
这个画面告诉人们(
)
3、课外拓展,口头习作
【设计理念】让学生现学活用,拓宽习 作思路,以便把握写读后感的要点。
4、课堂总结,板书设计
读是基础 感是重点
读懂原文 联系实际
引出感受 介绍内容 展开议论 展开联想 首尾呼应
1、谈话导入,轻松切题
2、范文引路,了解写法
3、课外拓展,口头习作 4、课堂总结,板书设计
5、动笔成文,书面习作
1、谈话导入,轻松切题
一本书、 一个故事、 一篇文章…… 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呢? 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读了这些书,你有些什么收获呢? 如果把你所说的感受并联系你的实 际形成文字记录下来就是读后感。
愤怒与惋惜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1、作者读的是什么课文?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这篇课文给作者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愤怒与惋惜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我感到无比愤怒! 圆明园是我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全园占地三百五十多公 顷,浓缩了全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名胜。这项伟大的工程用了一百 五十多年的时间才修建成。但是,在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 抢劫一空后放火焚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现在的圆明园,只剩 下几根残柱了。 这帮可恶的强盗,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一 座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宝库,就这样在侵略者的魔爪下毁于一旦。 他们不仅烧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破坏了璀璨的文明。 这是中华民族多少代人智慧的结晶啊!
• • • • • • • • • • • • • • • • • • •
读后感的写法指导课件

回声的启示 上海考生
面对人生,如果我们付出“努力”,便能收获“成功”;如果付出“享乐”,便只能得到“哀叹”。伟大文学家鲁迅一生的努力可谓光照史册,他不厌其烦地做着“一木一石”的工作,又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即便在知道自己“来日无多”之后,他仍一刻不停地在努力。当我们翻阅《鲁迅全集》的鸿篇巨制,仰望先人的成就时,常常流连于先生的“回声”,却忘了看一看先生当初那一声声顽强、坚毅的奋斗的呐喊。有的人在临终之际,哀叹自己今生一事无成,抱怨命运的不公,但他们却忘了这“平庸”的回声正是对他们青壮年时沉溺享乐,不思进去的最公正的回应。 回声是公正的。因此,它最“无情”,却又最“有情”:捧出“奋进”,便收获“成就”的回声;捧出“拼搏”,便收获“胜利”的回声;捧出“自信”,便收获“坚强”的回声,捧出“勇敢”便收获“坚毅”的回声。相反,若你付出的是自私、懦弱、沉沦……你便决计只能得到孤独、悲伤和失败的回声。 让我们记住那位母亲的话,捧出爱,捧出心,收获一曲“真、善、美”的回声。
其一,确定正副标题,正标题一般标明文章的中心内容,有的正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副标题标明题材,一般为“读《×××》有感”。副题比正题低两格。
其二,掌握读后感的一般套路:“引—议—联—结”。 引——扼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某些语句,很快引出“感”的观点或中心。 议——就自己“感”的重点、中心(或观点)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 联——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记叙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实际抒发感受。 结——结尾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结论可与开头照应,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可强调某一重点,可发出号召。这个结论可以是批评式;又可是劝勉式,还可是鼓动式。视行文内容而定。
阅读下面文字,以“‘回声’的启示”为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 回 声 有一个小孩子,不如道回声是什么东西。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道: “喂!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喂!”他又叫:“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又尖声大叫:“你是蠢材!”立刻又从山上传来“蠢材”的回答声。孩子十分愤怒,向小山骂起来,然而,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和和气气地对它说,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其实,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啊!”
精品课件《读后感》ppt完整版

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 分析和评价,培养批判性
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提升学生文学素养
通过阅读和写作练习,提 升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水
平。
课件内容概述
阅读材料选择
选取适合学生年龄段的阅读材料,包括 故事、小说、散文等。
范文展示与点评
展示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并进行点评 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写作要
领。
写作技巧指导
通过具体事例、细节描写等方式,增强表 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逻辑清晰与条理分明
写作前构思好文章结构,明确主 题和要点。 段落安排合理,过渡自然,逻辑 清晰。 语言简洁明了,条理分明,易于 理解。
04
读后感实例分析
经典文学作品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01
通过对人物性格、家族兴衰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弊端和
02 梳理各类书籍、文章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等写 作要点。
03
归纳读后感写作中常见的误区及解决方法。
实用有效的写作技巧指导
教授学生如何深入挖掘书籍、文章内涵,提炼 个人感悟。
指导学生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提升读后感的文采 和表达力。
分享读后感写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技巧 。
互动性强,学生参与度高
采用小组讨论、分享交流等互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 兴趣。
针对不同领域和主题,有意识地拓宽阅读 范围。
深入挖掘主题
仔细阅读,理解作者的观 点、情感和态度。
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和 风格,把握主题和要点。
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对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 讨。
个性化表达与情感共鸣
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读后感,避免抄 袭和套用。
注重个人感受和体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 鸣。
精品课件《读后感》ppt完整 版
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提升学生文学素养
通过阅读和写作练习,提 升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水
平。
课件内容概述
阅读材料选择
选取适合学生年龄段的阅读材料,包括 故事、小说、散文等。
范文展示与点评
展示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并进行点评 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写作要
领。
写作技巧指导
通过具体事例、细节描写等方式,增强表 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逻辑清晰与条理分明
写作前构思好文章结构,明确主 题和要点。 段落安排合理,过渡自然,逻辑 清晰。 语言简洁明了,条理分明,易于 理解。
04
读后感实例分析
经典文学作品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01
通过对人物性格、家族兴衰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弊端和
02 梳理各类书籍、文章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等写 作要点。
03
归纳读后感写作中常见的误区及解决方法。
实用有效的写作技巧指导
教授学生如何深入挖掘书籍、文章内涵,提炼 个人感悟。
指导学生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提升读后感的文采 和表达力。
分享读后感写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技巧 。
互动性强,学生参与度高
采用小组讨论、分享交流等互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 兴趣。
针对不同领域和主题,有意识地拓宽阅读 范围。
深入挖掘主题
仔细阅读,理解作者的观 点、情感和态度。
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和 风格,把握主题和要点。
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对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 讨。
个性化表达与情感共鸣
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读后感,避免抄 袭和套用。
注重个人感受和体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 鸣。
精品课件《读后感》ppt完整 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写作 学写读后感》

(2)以感点为正题,以“读《……》有感”为 副标题。
如:以经典之薪燃文化之火——读《经典常谈》 有感;厚积薄发方见识深——读《经典常谈》有感。
小结:一个明确精巧的标题能瞬间吸引眼球,让 读者第一时间明确文中的感点。围绕感点,正副标题 配合使用,感点更加明确,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习作展示
皓首穷经典,青灯书常谈 ——读《经典常谈》有感
“读”和“感”的紧密结合,“感”是重点。 “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 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
学写读后感
阅读所获得的感受可能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对 作品主题的思考,有的是对某部分内容的理解,还 有的是对某个细节或某些语句的感悟。这就要在思 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和别人分享的内容 来写。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读后感呢?
板书设计 学写读后感
题目 点——感点+读《……》有感
开头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议——分析材料,发表议论 主体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结尾 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3)议——分析材料,发表议论。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的内容进行 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内容做一番分析; 也可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地做一番概括;对 寓意深的材料更要做一番挖掘,然后水到渠成地“亮” 出感点。
(4)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写读后感最忌泛泛而谈。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 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 系实际,用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用丰富多样 的社会现象,来衬托自己的感受,从而丰富文章的内 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内容杂乱无中心。写出的读后感无中心, 是犯了作文之大忌,也不符合写读后感应“抓要 领”“突出重点”的要求。因此,一定要确定好中 心,不可漫无边际地想到什么写什么。
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课件(22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学写读后感
读书引领人生,创作点亮梦想。“书 香盐城”微信公众号为了促进全民阅读 ,开展以“吐读书真知,生笔下云烟” 为主题的“我读经典”读后感征文比赛 ”活动。方方同学想参加这一活动,但 是她困惑于如何写读后感,同学们能不 能教教她怎样写读后感?
PART 01
什么是读后感?
•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 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那是一道爱的背影,温暖着每位读者的心房,也触动着每个儿女最柔软的情感芳草地。 那也是一道爱的背影,在推开现实大门的那一刻,我们被深深地震撼!那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地震,山崩地 裂,摧倒生命无数!汶川,一个让人听到它便无限悲痛的地方。有多少父母,为了儿女的安危,留下了这一幕幕 壮丽的背影。在楼房塌陷的那一刻,一位母亲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仅有15个月大的孩子。她用精神肉体筑成了一 座永摧不毁的堡垒。沉重的水泥板、石块砸下来,她纹丝不动。而更让人惊异的是,孩子竟在母亲的庇护下安静 地睡着了!母亲最后留下的背影,那样艰难却又那样坚强地匍匐着,守护着她身下挚爱的幼小生命。这是生命中 最亮丽的背影,留给世人最伟大的母爱芬芳! 背影,无数的背影。抗洪抢险时,一个又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泛滥的生死关头,日夜兼程赶 赴灾区。他们轻轻地来,默默地走,不留下一个姓名,只留下一个个在洪水中浴血奋战着的背影,那样疲倦却又 那样巍然的背影,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 背影,静静地来,悄悄地去。无论是大是小,是崇高是卑微,都凝聚了水乳交融般的真挚情感,那是自然赋 予人类最美的情感——爱!
或许,我的理解力可能还没这么强,读完全文,我首先领悟到的是:不要扼杀儿童爱玩的
天性。 几乎每一个儿童都爱玩游戏,而几乎每一个大人都极力反对儿童玩耍,鲁迅先生另一篇作
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可见一斑,不仅是古代、近代,连当代也有这样的事,甚至更 “昌盛”。就拿我家从前住的那幢大楼来说,三天两头就听见琴声,不是提琴,便是钢琴,还 有古筝。我还经常听说三四岁的稚童围棋下得如何出神人化。我真不明白,难道有那么多的莫 扎特、嵇康……在我们身边吗?难道他们就没有想过亲手扎一只风筝,让它在蓝天下遨游吗? 难道没有人敢站出来,稍稍反抗一下吗?难道中国的下一代需要那么多音乐家与优秀棋手吗? 这样看来,鲁迅那位瘦弱的小兄弟还是很自由,很勇敢的呢。
读书引领人生,创作点亮梦想。“书 香盐城”微信公众号为了促进全民阅读 ,开展以“吐读书真知,生笔下云烟” 为主题的“我读经典”读后感征文比赛 ”活动。方方同学想参加这一活动,但 是她困惑于如何写读后感,同学们能不 能教教她怎样写读后感?
PART 01
什么是读后感?
•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 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那是一道爱的背影,温暖着每位读者的心房,也触动着每个儿女最柔软的情感芳草地。 那也是一道爱的背影,在推开现实大门的那一刻,我们被深深地震撼!那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地震,山崩地 裂,摧倒生命无数!汶川,一个让人听到它便无限悲痛的地方。有多少父母,为了儿女的安危,留下了这一幕幕 壮丽的背影。在楼房塌陷的那一刻,一位母亲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仅有15个月大的孩子。她用精神肉体筑成了一 座永摧不毁的堡垒。沉重的水泥板、石块砸下来,她纹丝不动。而更让人惊异的是,孩子竟在母亲的庇护下安静 地睡着了!母亲最后留下的背影,那样艰难却又那样坚强地匍匐着,守护着她身下挚爱的幼小生命。这是生命中 最亮丽的背影,留给世人最伟大的母爱芬芳! 背影,无数的背影。抗洪抢险时,一个又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泛滥的生死关头,日夜兼程赶 赴灾区。他们轻轻地来,默默地走,不留下一个姓名,只留下一个个在洪水中浴血奋战着的背影,那样疲倦却又 那样巍然的背影,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 背影,静静地来,悄悄地去。无论是大是小,是崇高是卑微,都凝聚了水乳交融般的真挚情感,那是自然赋 予人类最美的情感——爱!
或许,我的理解力可能还没这么强,读完全文,我首先领悟到的是:不要扼杀儿童爱玩的
天性。 几乎每一个儿童都爱玩游戏,而几乎每一个大人都极力反对儿童玩耍,鲁迅先生另一篇作
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可见一斑,不仅是古代、近代,连当代也有这样的事,甚至更 “昌盛”。就拿我家从前住的那幢大楼来说,三天两头就听见琴声,不是提琴,便是钢琴,还 有古筝。我还经常听说三四岁的稚童围棋下得如何出神人化。我真不明白,难道有那么多的莫 扎特、嵇康……在我们身边吗?难道他们就没有想过亲手扎一只风筝,让它在蓝天下遨游吗? 难道没有人敢站出来,稍稍反抗一下吗?难道中国的下一代需要那么多音乐家与优秀棋手吗? 这样看来,鲁迅那位瘦弱的小兄弟还是很自由,很勇敢的呢。
写作《学写读后感》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正如电影中美军将领所说:“面对如此有决心的敌人,我们
永远无法打败他们。”
直接引述
看完电影以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帧帧不怕牺牲、 奋勇抗敌的画面浮现在我眼前,让我再次感受到我们现在的和 平生活,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如今我们虽生活在国泰民安的 和平年代,但永远不能忘记我们的祖国是先辈们用甘于奉献、 无所畏惧的勇气抛头颅、洒热血替我们打下的。就像影片中毛 主席所说:“这一仗真不想打,但是为了将来国家几十年、一 百年和平发展,又不得不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所 以,那些为了保卫祖国而拼死战斗的战士们,才是我们心中真 正的英雄。
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年仅十七岁的保尔作为一名骑兵 英勇杀敌。在激烈的战斗中,保尔头部不幸为一片弹片所伤, 昏迷了十三天。可醒来后每次换药时,他毫不畏缩,只是把 身体挺得像绷紧了的弦,没有呻吟,没有抱怨,直到疼得昏 过去。
记得小时候,我的手曾被锅把手烫了一下,疼痛难忍, 我不禁落下泪。保尔那么重的伤,需要怎样的毅力才能挺住! 看到这里,我才初次体验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最让人感动的是为了民众的生存,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 去抢筑一条铁路。保尔比别人更艰辛,在寒冷的秋冬,他的 皮靴底和鞋帮分了家,冰冷的雨水浸透薄薄的衬衫,睡在没 有门窗的水泥地上,大家紧紧地挤着,想用体温相互取暖。 衣服冒热气了,但从未干过。冷风不断地透过破门窗吹进来。 保尔和伙伴们以无比的顽强忍受饥饿痛苦,路基一天天向森 林深处伸展……
有“感”而发
紧扣“感”点从原文中找到引发感想的原因,抓住要点 适当引述,能统领后文,这才是好的引述。
3.“感”点集中明晰。 “感”点来自研读作品的感触,也是作者的观点。必须明晰 而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示例: 《〈老人与海〉读后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写读后感》课件

例文来源于网络。
这位作者是从文章表达感情的角度
来写读后感的,我觉得她做得很好的 地方首先在于她结合了自己的经历, 而且每一段开头都有一个中心句。
读三国,品英雄
——读《三国演义》有感 新学期伊始,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刚开始我以为并不好看,对这本书不屑一 顾,可我看了后又被里面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 《三国演义》为我们讲述了许多富有策略的战争故事。官渡之战以少胜多,让我们清晰地看到 了一场刀光血影的场面;赤壁之战更是波澜起伏,惊心动魄;还有那巧妙的连环计,精密的借刀 杀人计,和那动人心弦的苦肉计……真是一幅幅壮丽雄伟的战争场面。 在这里,我认识了关羽、张飞、刘备、马超、赵云、黄忠……这些英雄中,我最佩服的就是 关羽了,温酒斩华雄,显示了他的勇猛;过五关,斩六将,护着两位嫂嫂,表示了他的忠心;华 容道放曹操,显示出了他的仁义;他一边下棋一边刮骨疗毒,更加表现出了他的坚毅……在生活 种,我们也要像关羽一样,遇到困难勇往直前,面对挫折,毫不退缩…… 书读完了,可我却还沉浸在这些故事情节中久久不能释怀。三国,一个让我魂牵梦萦的时代, 有多少次我梦见和诸葛亮一起为刘备出谋划策,又梦见和曹操一起饮酒作诗,时而是一位将领, 在奋勇杀敌,又变身一位谋士决胜千里之外……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三国演义》,它使我明白了:为人处事要动脑,步骤计划想周到, 心平气和勤思考,谋长节短胜战多,坚定信念不动摇,义重如山知回报,忠于职守待人好,一生 美名乐逍遥。
“我”对“祖父”深 沉的爱和怀念深深地打 动了我。
我从中得到了如何 利用自己的长处对付敌 人的短处,从而取得胜 利的启示。
写作小锦囊
写读后感 有条理地把自己的阅读感想写下来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 个哈姆雷特,这告诉我们:
要善于从不同角度 去谈自己的阅读感想。
这位作者是从文章表达感情的角度
来写读后感的,我觉得她做得很好的 地方首先在于她结合了自己的经历, 而且每一段开头都有一个中心句。
读三国,品英雄
——读《三国演义》有感 新学期伊始,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刚开始我以为并不好看,对这本书不屑一 顾,可我看了后又被里面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 《三国演义》为我们讲述了许多富有策略的战争故事。官渡之战以少胜多,让我们清晰地看到 了一场刀光血影的场面;赤壁之战更是波澜起伏,惊心动魄;还有那巧妙的连环计,精密的借刀 杀人计,和那动人心弦的苦肉计……真是一幅幅壮丽雄伟的战争场面。 在这里,我认识了关羽、张飞、刘备、马超、赵云、黄忠……这些英雄中,我最佩服的就是 关羽了,温酒斩华雄,显示了他的勇猛;过五关,斩六将,护着两位嫂嫂,表示了他的忠心;华 容道放曹操,显示出了他的仁义;他一边下棋一边刮骨疗毒,更加表现出了他的坚毅……在生活 种,我们也要像关羽一样,遇到困难勇往直前,面对挫折,毫不退缩…… 书读完了,可我却还沉浸在这些故事情节中久久不能释怀。三国,一个让我魂牵梦萦的时代, 有多少次我梦见和诸葛亮一起为刘备出谋划策,又梦见和曹操一起饮酒作诗,时而是一位将领, 在奋勇杀敌,又变身一位谋士决胜千里之外……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三国演义》,它使我明白了:为人处事要动脑,步骤计划想周到, 心平气和勤思考,谋长节短胜战多,坚定信念不动摇,义重如山知回报,忠于职守待人好,一生 美名乐逍遥。
“我”对“祖父”深 沉的爱和怀念深深地打 动了我。
我从中得到了如何 利用自己的长处对付敌 人的短处,从而取得胜 利的启示。
写作小锦囊
写读后感 有条理地把自己的阅读感想写下来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 个哈姆雷特,这告诉我们:
要善于从不同角度 去谈自己的阅读感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当今,我们的有些国家干部为了满足一己
之私欲,眼前片刻之虚荣,面对群众的批评或意
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自以为是,老子天下
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是眼里没有群众
的典型表现,是个人虚荣心在作怪。这种干部到
头来,因其眼里没有群众,群众眼里也就没有他;
小则害了自己,大则害了集体,害了党,害了国
家!
.
11
季羡林学富五车,而为人淡泊,是真正的大
家虚为人。
.
13
• 训练二:某省某高校一名历史专业的研 究生,日前在该省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求职时, 竟当场跪倒在院长面前。同样的事情还发生 在该省女子大学校长办公室里。两起硕士生 下跪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热议。请你就研究 生下跪求职一事写一个简短的新闻评论。 (不超过80字)
.
10
这不禁又使我想起《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 同样是对待大臣的劝谏,当年齐威王就善于虚心 采纳邹忌的建议,让群臣吏民广泛进谏,最终达 到“几年之后,虽欲言而无可谏者”——齐国国 力强大、社会长治久安的良好局面。一个“流于 彘”,丢失国家;一个政治修明,国力强盛。对
待进谏的态度不同,结局也明显不同。
• 乞丐都有乞丐的尊严,不食嗟来之食。堂堂 的研究生竟然为求一份工作而下跪,他们的尊严 何在?人格何在?
.
15
•
面对当今就业难现状,许多高校学生不仅
动人;感实才有说服力。如果只是泛泛而谈,空发议论,
或者只谈身外之事,自己的思想不沾边,这样的读后感
是难以写深刻的。
.
4
• 四“结”:
• 就是得出正确的结论。读后感在议论和联 系实际时,实际上也得到了结论,但在文章结 尾时,还要归纳一下,重申一下正确的结论。 这样既使文章完整,又可以使主题突出。
• 《拔苗助长》结尾:
.
14
•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求职的确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可无论如何,尊严总是一个人的立
身之本。“男儿膝下有黄金啊”,为求职而下跪,
丢弃了一个人最起码的尊严,实为可耻!
•
能不能被单位录用凭的是个人的才能与长
处,作为一个高学历的学生,竟然用下跪来求职,
未免太没志气了。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怎可以出卖自己灵魂来谋求一份职业?
其实,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群众的批评或意见,有时表面上看起来会使领导 者或决策者丢失脸面,可时间一长,它所带来的 正面效应是明显的。战国时代的齐国强大是这样, 秦国采用商鞅变法的建议终究提高了秦国的综合 国力是这样,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次因其广泛 吸收员工建议、及时摄取当今科技信息而使微软 公司迅速崛起更是这样。
话说到此,我不禁想说,朋友,听一听身边 的忠言吧,它会使你拥有群众,拥有事业,更会 使你变得高尚,使你头顶的天空变得特别晴朗。
.
12
•
训练一:针对下面一则消息的内容作点评,要求观点明确,
语句通畅,不超过20个字。(4分)
• 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在最近出版的《病榻杂记》中称:“三 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 了真面目,皆大欢喜。”这三顶桂冠指的是民间封给他的“国学 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称号。
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 一.读后感写作的基础知识: 1.读后感,顾名思义,先“读”后“感”。读
是基础,感是重点。 2.读是基础:文章首先要读。在读中领悟要义。
感是重点,抓准感点,拓宽论证。读后感一定 要联系自身以及身边的实际。 3.读后感的基本结构:
叙议 联 结
.
1
• 一“叙”:
•
概述原文。“叙”并不是把原文照抄一遍,
而是在读懂的基础上,把原文的基本内容或精神
实质概括地写出来。
• 例《拔苗助长》的“叙” :
•
古代宋国,有个人担忧他的禾苗不长,就
把禾苗拔高了一些。结果,他拔高的禾苗不仅没
有长高,反而全部枯死了。
.
2
• 二“议”:在叙的基础上,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来议 论,提出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
“议”可分两步,第一步可对原文告诉人们的东
唠唠叨叨,逼着孩子读书,孩子玩一会儿也成了大逆不
道,结果孩子产生抵触的情绪,学习效果很差。个别家
长催孩子学习,甚至把孩子打昏了,这些事情不都和拔
苗助长的人犯了同样的错误吗?
•
注意:读后感一定要联系自身以及身边的实际。
•
联系实际就要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联系人们的思
想实际,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东西来。情真才能打
• 总之,“拔苗助长”违反了事物运动发展 变化的内在规律,必然对事物的发展起消极阻 碍作用。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愿天下父母亲 切莫拔苗助长!
.
5
叙
议
.
6
议 联
.
7
正
反
.
8
结
.
9
忠言逆耳利于行
——读《召公谏厉王弭谤》有感
国王暴虐,民“不堪命矣”,于是“谤王”, 王不以为鉴,反而“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致使国人敢怒而不敢言,“道路以目”,国王最 后落个“三年乃流于彘”的下场。这是《召公谏 厉王弭谤》一文中所讲的一个故事。我们不禁要 问:假如当初厉王虚心听取召公劝谏,广开言路, 修明政治,则何至于落个“流于彘”的下场?读 罢文章,忆昔想今,深感俗语“忠言逆耳利于行” 说得有理。
西分析一下。
• 例如《拔苗助长》的故事,读后就可以提出问题:苗 拔高了,为什么都死了呢?因为根扎在土里,才能吸 收养料和水分。现在拔起来了,破坏了它的生长规律, 自然就死了。
• 第二步就将从这个故事得到的启示引申到其它事物 中去,找到事物发展中的某些道理,从而提出全文论 点:
•
事物发生发展都有它的自然规律,顺应了它,事
物就能发达兴旺,违背了它,就会事与愿违、受到惩
罚。
•
这样的议论就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抓住了内在
的事理,通过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议论,原文的主
题被揭示,读后感受也就深化了。
.
3
• 三“联:联系实际
• 仍以《拔苗助长》为例:
•
想拔苗助长这样好心办坏事,违背规律遭惩罚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还少吗?有的家长望子成龙,一天到晚,
•
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中科院院士,
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尊称其为“大
师”,是社会各界对季羡林先生学术成就的肯定。可是季羡林先
生却说:“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
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
• 点评:
季羡林身为大师,却谦虚、淡泊,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