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名方麻杏薏甘汤
古方新用——麻杏薏甘汤
古方新用——麻杏薏甘汤适应症:关节风湿、神经痛、肌肉风湿、疣、指掌角化症、鸡眼。
应用目标:身体较壮实且患亚急性或慢性的肌肉或关节痛者。
处方: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
参考本方是一般医者愿意使用的治疗神经痛、风湿疾病的处方,其目标与其说是亚急性的,不如说是由亚急性转变成慢性者。
通常患此病者多系体质的寒症,但本方的适应者并不是体质的寒症,而是在湿度髙、气温低下和被水浸湿等外在条件下,身体一冷则痛者,另外对云脂症(头上浮皮多)的神经痛或风湿有奇效。
本方应用的标志是体格较壮实者。
对于面色发白、虚胖体质、一动就出大汗或轻度浮肿等水分代谢障碍者,投与本方与黄芪汤合方则更有效。
另外,是本方的适应症且有剧痛者,宜考虑与芍药甘草汤合方。
最近家庭妇女们指掌角化症多起来了,据说是中性洗剂所致,其原因姑且不谈,在治疗上一般使用本方。
对于患部炎症或角化的状态除本方外可用温清饮(四物汤、黄连解毒汤的合方)、加味逍遥散、柴胡清肝汤、挂枝茯苓丸加薏苡仁等。
温清饮的症状是皮肤干燥而充血,有炎症、瘙痒性的疼痛,视诊可见面上脸色灰暗有贫血倾向,且久治不愈这样症候的人用之有显效。
用于治疗神经痛、风湿症按部位不同的几个繁用方:颜面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腕神经痛等急性症状——顿服葛根汤、麻黄汤;连服则用葛根汤合五苓散。
肩关节周围炎——急性期用葛根汤合五苓散。
肋间神经痛——激痛者用柴胡桂枝汤;咳嗽和胸痛者用柴陷汤。
坐骨神经痛——老人用八味丸;贫血寒症者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寒症而胃肠虚弱者用五积散;逆上而便秘重者用桃核承气汤;外伤后遗症用桂枝茯苓丸;全身痛而无别的特征者可用本方;体质虚弱有凉和麻痹感者用桂枝加术附汤。
中医每日经典——麻杏苡甘汤
中医每日经典——麻杏苡甘汤麻杏苡甘汤原文: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组成: 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上四味,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滓。
温服,有微汗,避风。
解析本条论述风湿在表的病因和证治。
“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谓风湿在表的病因,即感受风湿。
风湿在表,病者一身尽疼。
发热日晡所甚,是风湿有化热倾向。
治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轻清宣泄,解表祛湿。
麻黄加术汤和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虽然都治湿在肌表,但两者有别。
麻黄加术汤用治寒湿在表的表实湿病,故加温散之桂枝;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用治风湿在表伴有化热的湿病,故用清化淡渗的薏苡仁。
辨治要领本证的辨证要点是一身尽疼,伴有发热、日晡所剧等。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常用治风湿在表。
郁而化热之痹证、风水等,还用于急性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也有重用薏苡仁治疗皮肤病的,如扁平疣、银屑病等。
医案选录男,12岁,于2001年5月8日因前额、鼻颊部布满聚集成群扁平疣,经本院及外院皮肤科确诊1年余就诊。
经服用多种西药如聚肌胞、病毒唑、消疣灵及中药内服外洗等治疗未获显效,故来我科诊治。
详观患儿面色无华,皮疹无瘙痒及疼痛感,伴四肢酸困、食欲不振,舌质暗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微腻,脉细。
中医辨证为风湿内蕴,治宜祛风行湿、解毒除疣。
方用麻杏苡甘汤加味,处方如下:麻黄6g,杏仁8g,苡仁15g,马齿苋20g,木贼10g,焦三仙各10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同时用生猪板油涂搽患处,服用15天后见效,大部分扁平疣干结脱落,效不更法守方巩固治疗1周,皮疹全部消退,病告痊愈。
麻杏苡甘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麻杏苡甘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麻杏苡甘汤一、古方简介【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麻黄6g,杏仁6g,甘草3g,薏苡仁12g。
【功效】解表祛湿。
【主治】风湿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
二、临床新用(一)骨科疾病1.肩关节周围炎【案例】某女,58岁。
右肩臂疼痛年余,不能举高梳头,近日痛更甚,夜不能寐,肢麻,循手太阴肺经麻木感,面色微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弦,前医曾用当归四逆汤及舒筋饮等方治疗无效。
辨证属风湿痹阻经络,方用麻黄杏仁苡仁甘草汤加味治疗。
处方:麻黄(先煎)、杏仁、桃仁各10g,薏苡仁30g,炙甘草5g,日1剂,水煎服。
二诊:上方服2剂后痛减,共服10剂,痛全止,能随意抬举,活动仅轻度受限乃停药[王伯章.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活用举隅.上海中医药杂志,.1990,(3):22~23]。
【按语】此方是仲景用治风湿身疼、日晡发热之风湿热痹方。
而肩凝之证,多属肩周炎(慢性闭塞性滑囊炎),临床所见是风湿滞留于手太阴、手阳明、手太阳经者多。
方中麻黄善解上部肌表之邪闭,薏苡仁利经脉之湿留,杏仁宣肺助麻黄。
本方药性平和,风湿可去,郁热自解。
按医者的临床体会来说,此方比当归四逆汤或舒筋饮有更多的适应症,此后曾用此方治疗不少肩凝之证,每有显效。
(二)外科疾病1.多囊肾、尿石症【案例】某男,61岁。
反复血尿已有4年多,曾在湛江某医院检查治疗已久,出院诊断为“多囊肾、尿石症、肾癌特排”,经治疗后血尿消失。
近半年血尿复发,迁延不愈,诸治乏效,于1987年4月18日来诊。
诊见:血尿成块,色暗红,腰痛,周身作痛,舌红边暗紫,苔白薄,右寸脉浮,左关弦脉,而两尺脉较沉。
余细审此证,瘀热郁阻于下焦,水血交阻较明显,诸治乏效者恐需开上以通下,活血解郁与清热达下兼顾,方易取效。
治法守恒,方药虽古,立意宜新。
拟麻杏苡甘汤加味,处方:麻黄、杏仁、血余炭各1g,薏苡仁30g,炙甘草8g,茅根60g,益母草15g,日1剂,水煎服。
4月21日二诊:诉服药1剂,小便时甚迫,尿出黑色血尿。
麻杏甘石汤 《伤寒论》
麻杏甘石汤《伤寒论》麻杏甘石汤《伤寒论》【组成】麻黄6g 杏仁9g 炙甘草6g石膏24g【用法】水煎服【主治】1.外感风邪,身热不解,有汗或无汗,咳逆气急,甚或鼻煽,口渴,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滑而数者。
【方义体会】本方证乃因表邪化热,壅闭于肺所致.外邪袭表,入里化热,故见身热不解;肺主皮毛,热塞于肺,蒸而汗出;肺因热闭,则见喘逆,甚则鼻煽;邪热灼伤津液,故见口渴.本方则以身热咳嗽爲应用依据,以清宣肺气爲治疗大法。
此方乃麻黄汤之变法,即以石膏易桂枝,变辛温爲辛凉之法。
“麻黄汤”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之功.而本方则除去辛温散寒之桂枝,使“麻黄汤”发汗之功逊之,再加入大量辛寒清热之石膏,就使其成爲一首辛凉宣肺、清热平喘的方剂.床运用治疗因肺热所致的各种病症,均可获效。
【临床应用】1.治疗肺炎例:柴×,男,38岁。
素体强壮,已咳喘十余年,入冬则咳喘加重,今冬劳累後感受风寒,而咳喘病又发,初起恶寒发热,周身不适,左胸疼痛,咳嗽频作,继则高热不退,面赤气急,胸部憋闷,咳少喘重,口渴喜饮,体温39℃,血象:白细胞22000/mm3、中性粒细胞78%、淋巴细胞21%,X—线报告:左下肺肺炎。
诊其脉象滑数,舌红苔黄腻,证属表邪入里化热,壅遏于肺。
治宜疏表清热,宣肺平喘,投以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炙甘草6克,银花20克,桑叶10克,水煎饭前服四剂。
药毕,体温降至37。
5℃,虽咳喘胸闷,口渴明显好转,但仍有微热、咳喘痰多之证,继用上方加麻黄6克、石膏18克,杏仁9克,炙甘草6克,葶苈子12克,苏子10克,柔白皮12克,水煎饭前服,五剂後,症状渐除,诸恙不显,X线俭查:肺炎已癒。
2.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渊)杜某之子,十五岁。
患儿自述:鼻窍经常阻塞不通,嗅觉不灵,常流黄涕,气味腥臭,前额闷痛。
诊其脉象略滑,舌苔薄黄。
投以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炙甘草6克,辛夷12克,细辛1克,水煎饭前服。
解析名方:麻杏石甘汤!一次带你搞清楚
解析名方:麻杏石甘汤!一次带你搞清楚麻杏石甘汤原载于《伤寒论》,治“汗出而喘,无大热者”,目前在外感疾病中应用比较广泛。
临床上不管是外感寒邪郁而化热,还是温邪上受,外感引动伏邪,凡是外邪导致的肺气郁闭的病症,不论是上呼吸道感染,还是鼻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炎,或是皮炎,均可使用。
治疗大法是清兼透肺经郁热。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63】下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162】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右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
温服一升。
本云,黄耳柸。
一、条文解读1、“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
凡是太阳病,经过了发汗或者是攻下治疗以后,如果正气受损,外邪没有入里化热,仍然有其气上冲,或者桂枝汤证者,是可以继续用桂枝汤治疗的;但是如果患者素来阳气较旺,汗下之后,外邪乘虚内陷入里,从阳化热,如果出现了肺热郁闭,就不能再用桂枝汤去治疗了。
2、“汗出而喘,无大热”,这个“汗出”,是肺经气分里热较重,里热蒸腾津液外出,不是营卫不和,表虚不固的汗出;这个“喘”,也是肺经里热郁闭,肺气不宣的表现;因为有汗出,里热外泄,所以“无大热”。
二、方药分析1、麻黄与石膏的比例是1:2。
因为有汗出,里热不是很重,所以治疗以“透”为主、以“清”为辅,所以麻黄的用量比例较大,石膏的用量比例相对较小。
但如果无汗出,肺经郁热比较重,病人的肺部炎症、肺部实变就会很严重,这时候可以借鉴张锡纯的经验,重用生石膏,轻则30克,重则300克、500克,同时配合小剂量麻黄,重在清透肺热。
临证时需要依据所见病证的程度细加斟酌,所以张仲景说“可与麻杏石甘汤”,没有说麻杏石甘汤主之。
另外,生石膏使用时要打成粉末状,这样才能充分的溶解,不然效果会减半,甚至更差。
麻杏薏甘汤
麻杏薏甘汤
组成麻黄 5.0杏仁 4.0薏苡仁 5.0炙甘草 10.0
效能通经解表,祛寒除湿。
主治治外感风湿,见一身尽疼,发热,午后较甚者。
应用肌肉风湿、筋肉痛、关节风湿、关节痛、神经痛、汗泡、身体麻痹、指掌角化症、冻伤、疣赘、湿疹、水虫、白癣、头皮屑、喘息、妊娠浮肿、喘咳发热。
说明本方治风湿蕴于经络,周身疼痛,对身湿身疼,效果颇着。
风湿,是由于发汗时当风,或久受寒冷所袭而引起,故发生全身疼痛,及每在傍晚时分热必增剧,为本方之主要目标。
皮肤常有汗出,或浮肿,或祛燥没有光泽,又头上有很多头皮,也是运用本方的目标之一。
本方是在麻黄汤中,取去桂枝,而换入薏苡仁。
薏苡仁为治风湿痹的要品,具有渗经络之湿,除筋骨中之邪气不仁的效力,并可治血燥,及滋润皮肤的祛燥,且协同甘草除病;麻黄能发散体表之水;杏仁则协同麻黄去除上部之水并治喘息;四药协力,共奏通经解表,怯除风湿之功。
麻杏苡甘汤的临床经验
麻杏苡甘汤的临床经验2017-09-06 19:33宋**,女,60岁。
2014年10月9日初诊。
主诉:颌下肿1月余。
颌下肿胀、疼痛、局部发热,说话、吃饭受影响,颇受所苦,腿沉倦,身痛,髋、膝关节疼痛,恶风,胸闷痛反复,胃脘不适,舌暗,薄腻,脉沉细短。
口腔科诊断为颞颌关节功能紊乱,既往冠心病病史。
辨证为“风湿”。
选麻杏薏甘汤原方。
麻黄8g 杏仁10g 生苡仁60g 炙甘草10g二诊2014年10月16日,服上方7剂,颌下肿胀、疼痛、发热均显减,腿倦沉亦好转,双髋、双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恶风轻,仍有胸闷痛,胃脘不适,舌暗,苔薄腻,脉沉细短。
原方巩固,改拟麻杏薏甘汤合升陷通瘀汤。
麻黄10g 杏仁15g 生苡仁60g 炙甘草12g生黄芪30g 桔梗10g 柴胡10g 升麻10g三棱15g 莪术20g 山萸肉15g 知母15g生牡蛎30g三诊2014年10月30日,服上方14剂,颞颌关节诸症消失,胸痛显减。
按: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TMD)是口腔科常见病,好发于20 ~40 岁青壮年人,常一侧发病,亦可累及双侧。
临床表现为颞颌关节疼痛、下颌运动异常、弹响或杂音三大症状,持续或用力咀嚼、受寒冷刺激时症状可加重。
X线平片可发现有关节间隙改变和骨质改变,如硬化、骨破坏和增生、囊样变等。
关节造影可发现关节盘移位、穿孔、关节盘诸附着的改变以及软骨面的变化。
本病的发生多与情绪、外伤、劳损、寒冷刺激等有关。
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
颞下颌关节炎也可出现局部酸胀或疼痛、弹响和运动障碍三个主要症状,两者鉴别点为:①急性化脓性颞下颌关节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最多见。
最常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及链球菌。
关节区可见红肿热痛,有的可发生严重开口受限,甚至完全不能开口,多伴有发热,全身不适及白细胞增高等。
根据临床症状特点,不难做出诊断。
②类风湿性颞下颌关节炎常常伴有全身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尤以四肢小关节最常受累,特别是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
伤寒杂病论:麻杏薏甘汤医案
伤寒杂病论:麻杏薏甘汤医案麻杏薏甘汤麻黄半两,杏仁十个,薏苡仁一两,甘草一两。
【组成】麻黄(9g)、杏仁(6g)、薏苡仁(12g)、炙甘草(3g)。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奇效良方,薏苡仁汤,麻黄官桂甘草薏苡仁苍术当归芍药等分,每服七钱半,姜枣煎治手足流注疼痛,病痹不仁,难以屈伸,自汗减麻黄,热减官桂治疗皮肤病,身疼发热麻黄汤变方,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连翘黄岑桔梗,治温病很好麻黄诸方治体表肿胀、凸起(不是说水气病的全身性浮肿而是肌表、颈项凸起肿胀)亦较多验案李可治疣,外治不效,麻杏苡甘(外治皮肤加白芷、积雪草佳)汤合消毒饮,乌蛇荣皮汤化裁赵守真:40,风湿关节病宿疾,严冬必发,今尤剧,发热恶寒无汗咳嗽,下肢疼痛,腓肠肌痉挛,日脯增剧,卧床不能起,舌苔白厚而燥本方合秦艽苍术黄柏威灵仙,更加芍药甘草汤缓之张汉符:14,行船拉缆,汗出当风,日脯河中洗浴,二日后一身尽疼,微寒发热,舌苔薄白,大便黄小便软,颈项肿大,上及腮颊本方合夏枯草苍术五剂全安诸葛连祥:36,汗出当风,发热十余日未解,下午热势增重,全身疼痛,咽喉痛肿,自用辛凉解表无效,更增恶寒,麻黄10克杏仁10克薏苡仁30克甘草7克秦艽10克波蔻7克,1剂热退身安,咽喉不痛,咳嗽亦减,再服2剂,巩固疗效李晓湘:7,眼睑及下肢浮肿,恶寒咳嗽,厌食恶心,头痛,双侧肾区叩击痛,小便黄少本方合车前泽泻芍药红花半夏生姜,六剂浮肿消除,防己黄芪汤善后李晓湘:60,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咳嗽气喘,痰黄粘稠,不易咳出本方合冬瓜仁桔梗百部黄芩半夏陈皮李晓湘:40,发热鼻塞,面额部疼痛剧烈,烦躁难眠,口咽干燥,苔黄腻,本方合栀子黄芩鱼腥草桔梗双花李晓辉:28,汗出淋雨,周身现风团,痒,舌苔黄腻,抗组胺药无效本方合当归地肤子 3剂全安张志民:面肿,鼻腔有红疮,轻度感冒,脚肿有水泡,麻黄6克杏仁12克薏苡仁15克甘草9克贝母9克茯苓24克蝉衣6克牛蒡子9克桑皮12克射干9克桔梗6克僵蚕9克橘红6克,2剂,续进麻杏苡甘汤2剂,面肿大减,鼻疮渐愈,银花12克芍药12克丹皮12克当归12克薏苡仁12克杏仁12克贝母9克桔梗9克甘草9克生地15克升麻9克柴胡9克连翘9克栀子9克,3剂愈刘慧昌:女,16,近半月来嗜睡,一坐下来就睡意朦胧,而且很快呼呼入睡,纵被唤醒几分钟后又入睡,肢倦懒动,纳呆,便不实,麻黄8克杏仁10克薏苡仁15克佩兰8克青蒿8克甘草2克,3剂,觉轻松,去佩兰青蒿加苍术8克半夏10克,3剂,已能坚持听课,下午仍觉倦怠欲睡,六君子去白术加薏苡仁苍术,5剂,已能正常听课章真如:8,感冒,咽喉病,发热两天后,突然小便减少,点滴而下,眼睑和下肢浮肿,尿中有蛋白质、白细胞、红细胞,急性肾小球肾炎,麻黄6g泽泻8g白术8g通草8g赤小豆30g冬瓜仁30g芦根10g薏苡仁30g五剂后正常亦未复发小儿肾炎,发现得早治疗及时,预后亦佳薛伯寿:7,游泳对员,参赛训练不慎发热,自服感冒退热药不解,住院治疗17日高热未退,检查正常,唯血沉108mm/h,刻下40度,精神疲惫,肌体困重,汗出后热不解,全身肌肉关节疼痛,右膝关节痛重,有少量积液,咽不痛微红,咳嗽,咯少量白黏痰,胸闷,胃脘痞满,不思饮食,大便黏而不爽,脉沉滑数,舌尖微红,苔白腻淡黄,麻黄6克薏苡仁15克杏仁8克甘草6克附子5克细辛3克黄芪12克防风8克虎杖10克全蝎4克金银花18克玄参12克当归8克,1剂体温大降,3剂正常36.2度,身痛重缓解,膝关节积液明显消退,续以防己黄芪汤、四妙勇安汤加减调理,血沉18mm/h,恢复上学胡希恕:45,1967年9月3日初诊,腰膝酸疼,右臂酸胀,背拘急1年多,检查为胸腰椎骨质增生,中西药治疗未见明显疗效,近1月来身热身重,午后加重,双下肢轻度浮肿,舌苔白腻,脉细弦滑,麻黄3钱杏仁2钱薏苡仁6钱炙甘草2钱,3剂,身热身重减轻,3剂,身热已,腰膝酸疼减,又经检查有肾盂时炎,猪苓汤加防己苍术等加减,治疗1月余,诸症皆消杨志一:21,发热恶寒汗出,已20余日,中西治疗不效,发热时高时低,上午40度许,下午38~39,伴恶风寒,热退时汗出,但仅限于上半身,咳嗽痰白,全身疼痛,咳时牵引胸胁更痛,心悸心慌精神不安,口苦口渴不思饮,大便结,小便深黄,舌苔白而中见黄苔,根黄腻,脉数,麻黄3克杏仁10克薏苡仁12克甘草3克连翘5克茵陈10克秦艽6克,1剂,全身汗出,热退身凉,神情安静,大便解,惟咳嗽胸痛未除,吐白色稠痰,薏苡仁15克冬瓜仁15克瓜蒌仁10克射干5克茵陈10克橘络3克,4剂,脉平舌净,咳嗽减轻,大小便正常,饮食精神均佳,遂停药于己百:女,32,1992年4月6日初诊,面部起蝶斑,色褐面暗,病延年余,素无它症,纳可,便调,微觉时腰痛,舌红苔薄白,脉弦细,麻黄10克杏仁12克薏苡仁30克炙甘草10克旱莲草20克地黄20克当归12克赤芍20克川芎12克首乌20克凌霄花15克黄芪20克生板叶20克炙甘草10克,连服20余剂,黄褐斑明显减退,加枸杞12克,取3剂量制丸药,每服10克,日3次,二月后随访,服药一料,面斑全退,面色滋润,精神焕发邹云翔:女,10,1977年2月4日初诊,1月24日浑身发疹,瘙痒,咽部轻度充血,用扑尔敏治疗无效,至2月2日仍觉皮肤瘙痒,且见面肿尿少,诊为急性肾炎,2月4日来诊时全身高度浮肿,脸圆光亮,眼睑几乎合缝,踝关节被浮肿陷没,小溲量少,皮肤瘙痒,脉细数,苔薄白,金银花9克连翘9克红豆15克防风4.5克防己4.5克黄芪15克续断15克连皮苓15克荔枝草30克牛膝9克车前30克,2月9日2诊,浮肿减轻,溲量增加,惟咳嗽气喘,炙麻黄4.5克杏仁9克甘草4.5克薏苡仁12克桑白皮9克连皮苓30克白茅根30克芦根30克紫苏9克南沙参12克黑玄参15克,2月14日3诊,浮肿明显消退,手足皮屑脱落,喘止,咳嗽亦减,胃纳差,时觉恶心,炙麻黄3克杏仁9克甘草4.5克黄芪15克连翘9克防风4.5克防己4.5克红豆30克法夏6克陈皮6克白茅根30克,2月24日浮肿全消,面色转红润,恶心止,但胃纳仍少,去杏仁防己加炒山药12克云苓12克香谷芽15克,3月5日5诊,胃纳增加,精神好转,脉细,苔薄白,黄芪15克防风4.5克防己4.5克连皮苓30克薏苡仁9克炒山药9克白茅根30克芦根30克车前15克石韦15克红花4.5克红枣3枚,上方调治至3月中旬,蛋白微量,病情巩固。
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麻杏石甘非偶联,君臣佐使一方圆:
寒包火郁邪干肺,热喘能平表亦宣。
临床应用:本方为治疗肺热喘的名方,可用于治疗急性气管炎、哮喘性肺炎、大叶性肺炎、荨麻疹、鼻炎、喉炎、百日咳等病症。
有报道本方加防风、蝉蜕等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很好。
本方加金银花、七叶一枝花治疗流行性哮喘型肺炎,合小陷胸汤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加金银花、连翘、鱼腥草、大黄等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加天冬、射干等治疗小儿痉挛性喉炎,都有较好疗效。
经方应用一则——麻杏薏甘汤
经方应用一则——麻杏薏甘汤
中医历来将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奉为“经方”。
但也有人以为“古方今人不相能也”,认为古代的方剂,因为时代、气候的变化,不适用于今天的人群。
以本人的经验,只要应用得当,效果奇佳。
两天前,有亲戚告我:受寒后,浑身疼,不出汗。
我一听,症状很典型啊:外感风寒。
叫她服用“通宣理肺片”。
今天上午,又来电话,还是浑身疼,体温也没降,还是37到38.5°之间,下午开始发热,,到晚上最高,早晨出汗,上午不发热,而且发热时不怕冷。
并且去查了血常规,白细胞仅仅两千多。
我开始以为浑身疼,肯定怕冷的,也没有细问。
这时知道判断有误。
(每天下午发热,到晚上逐渐升高,但不超过38.5°,晨起体温恢复正常,本人以为是典型的“日哺发热”,湿温病最多见)。
但以前见到的病人都是没有浑身疼的症状的。
结合受寒、湿的症状,我以为应该是风寒湿三者一起作祟。
于是找来《金匮要略》,一翻,喝,原文简直就是照我这亲戚写的: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哺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金匮要略》《痉湿暍脉证并治第二》二十一)。
行了,不用费力了。
原方短信发过去。
今天下午,告诉我,今天下午四点,没有发热,也没有浑身疼,仅有轻度头痛。
晚六点,体温仍正常。
病已向愈。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中医科卫东
总结:这又是感冒的一种,如果用药不当,发展下去,大概就是一种风湿或类风湿关节炎。
麻杏薏甘汤:麻黄6克杏仁9克薏苡仁30 甘草6克。
麻杏薏甘汤制作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麻杏薏甘汤制作方法
导语:说到了麻杏苡甘汤,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许多朋友们都喜欢喝,但有一部分人好喝却不会做。
那么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关于,麻杏薏甘汤。
的制作方
说到了麻杏苡甘汤,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许多朋友们都喜欢喝,但有一部分人好喝却不会做。
那么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关于,麻杏薏甘汤。
的制作方法。
大家一起来了解,接下来的就是文章再从中体会学习。
组成麻黄 5.0杏仁 4.0薏苡仁 5.0炙甘草 10.0
效能通经解表,袪寒除湿。
主治治外感风湿,见一身尽疼,发热,午后较甚者。
应用肌肉风湿、筋肉痛、关节风湿、关节痛、神经痛、汗泡、身体麻痹、指掌角化症、冻伤、疣赘、湿疹、水虫、白癣、头皮屑、喘息、妊娠浮肿、喘咳发热。
说明本方治风湿蕴于经络,周身疼痛,对身湿身疼,效果颇着。
风湿,是由于发汗时当风,或久受寒冷所袭而引起,故发生全身疼痛,及每在傍晚时分热必增剧,为本方之主要目标。
皮肤常有汗出,或浮肿,或袪燥没有光泽,又头上有很多头皮,也是运用本方的目标之一。
本方是在麻黄汤中,取去桂枝,而换入薏苡仁。
薏苡仁为治风湿痹的要品,具有渗经络之湿,除筋骨中之邪气不仁的效力,并可治血燥,及滋润皮肤的袪燥,且协同甘草除病;麻黄能发散体表之水;杏仁则协同麻黄去除上部之水并治喘息;四药协力,共奏通经解表,怯除风湿之功。
以下为各位朋友们介绍的是麻杏薏甘汤的制作方法,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喜欢喝的朋友们可以一起来学习制作,不单单在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乐趣,而且非常的好和甜美可口。
麻杏薏甘汤■风湿热(汗出当风久伤取冷)(被风雨寒侵造成的关节炎)
麻杏薏甘汤■风湿热(汗出当风久伤取冷)(被风雨寒侵造成的关节炎)★麻杏桂甘汤,肺里有寒麻杏石甘汤,肺里有热麻杏苡甘汤,肺里有湿(风湿)★越脾加术加大青叶2-3,荆防银翘、桃仁红花。
治血湿血热,风湿热。
★补阳还五汤(桃红四物加芪)治腿脚不利,风湿。
舌上如胎者,心中热火。
麻杏苡甘汤(治湿气之方)(被风雨寒侵造成的关节炎):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麻黄9.5 杏仁5 薏苡仁19 甘草5「发热」二字在「日晡所」之上者,谓常发热,然至日暮时更增剧之意也。
病名与病因:1.治麻杏甘石汤证之不烦渴有水气者。
喘满之证亦非必有之证。
2.急性、多发性关节炎之证治。
苟存其证,于他病亦可活用之,无待言矣。
3.此汤较麻黄加朮汤则湿邪腻滞稍深,故用薏苡等品欤。
薏苡治湿痹,除筋骨中之邪气,余曾运用于梅毒及痛痹等。
4.治孕妇浮肿,喘咳息迫,或身体麻痹或疼痛者。
治肺痈初起,恶寒息迫,咳嗽不止,面目浮肿,浊唾臭痰及胸痛者。
当其精气未脱,兼用白散,荡涤邪秽,则可平复矣。
风湿、痛风,发热剧痛,关节肿起者,加朮、附有奇效,有朮、附之证,方可加之,否则不宜加也。
5.治风湿之流注而痛不解者。
盖风湿尚在皮肤,未至关节,故只发热身疼痛,此方能强烈发汗。
6.又一男子,周身生疣子数百走痛者,与此方而即治。
防己黄芪汤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风湿在表.法当从汗而解.乃汗不待发而自出.表尚未解而已虚.汗解之法.不可守矣.故不用麻黄出之皮毛之表.而用防己驱之肌肤之里.服后如虫行皮中.及从腰下如冰.皆湿下行之征也.然非、术、甘草.焉能使卫阳复振.而驱湿下行哉.被风雨寒侵造成的关节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减方解决哪些问题:被风雨寒侵造成的关节炎麻黄6 炙甘草3 薏苡仁20 炒杏仁10个川牛膝20 海桐皮20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麻黄6g 杏仁6g 薏苡仁9g 炙甘草6g上4味以水600ral,煮取200ml,分温两次服。
经方:麻杏薏甘汤(湿在肌肉里,干癣,疣等)
经方:麻杏薏甘汤(湿在肌肉里,干癣,疣等)麻杏薏甘汤【原文】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右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痒,温服,有微汗,避风。
【作者】张仲景【出自】《金匮》【经典回顾】1、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组成】麻黄甘草薏苡仁杏仁【时机】1、麻杏薏甘汤,同样在皮肤上,看到红疹,荨麻疹,很痒;2、一到阴天就痛,或者一到黄昏就痛得厉害。
【应用集锦】1、疣并不是在皮肤上长出来,是在肌肉中长出来,麻黄加术汤没有用,要开麻杏薏甘汤,一下子疣就收掉了,还有些疣生在不该生的地方,都可以用麻杏薏甘汤。
当然你烧把皮肤烧掉,以后再喝麻杏薏甘汤也是可以的。
2、荨麻疹麻黄加术汤:治寒湿性荨麻疹;重者用麻黄加术汤;痒。
麻杏薏甘汤:治风湿性荨麻疹;轻者用麻杏苡甘汤,或先用麻杏苡甘汤。
而病不愈者再用麻黄加术汤;不痒的用麻杏薏甘汤。
3、肺中风:(1)脉浮、身重、汗出恶风,防己黄芪汤: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去芦)生姜四片,大枣一枚;(2)如不治,身疼,发热,日晡所剧,麻杏薏甘汤: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3)再不治,表阳日痹,寒水陷于皮中,乃变为一身悉肿之风水,越婢汤: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4)肺中风,偃卧而胸满短气,冒闷汗出。
4、麻杏薏甘汤治疗青春痘的效果也很好。
5、头皮很多就是湿,还有头皮脂漏性皮肤炎,红红的,都是麻杏薏甘汤。
尤其头皮多,效果真的很好。
粉剂就可以。
6、湿在肌肉里:当湿进入到皮肤到更深的时候,不痒,肌肉酸痛疼,日哺加重,干癣,疣,头皮多,脚皮厚,麻杏薏甘汤。
7、皮疹是皮下有湿,外干内湿用麻杏薏甘汤。
如果病人不出汗加桂枝,能出汗用荆芥即可。
会痒可加连翘、银花。
蜕皮癣加蝉蜕5分(另包)8、荨麻疹,又称风疹块,是过敏性疾病,男女老幼均可发病,其特征为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大小不一,发得快,退得也快,并伴有痒感。
麻杏薏甘汤(胡稀恕)
麻杏薏甘汤(胡稀恕)病者一身尽疼痛,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那么这个和上段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两样,病者一身尽疼和上边这个烦疼、一身烦疼是一样。
发热,那么上边这个麻黄汤证也不是不发热,也发热呀是吧,所以他特提出发热有点道理。
这个方子偏于寒,因为他搁的生苡仁嘛。
日晡所剧者,日晡所就是日将暮的时候,就是这个日头要落了,那么这个就同那个阴雨不止是一个道理,凡是这种风湿啊,都是遇寒者加剧,这个日晡所剧者与日晡所发热的那个阳明病不一样啊,这个指的是风湿说的,这个风湿啊,阴雨天、刮风天以至于这个日暮的时候啊,他都要加重,这是他的特征。
那么由于这个一身尽疼、发热,所以他不是纯表证,他是风湿,名风湿。
那么这个病到这个时候他提出来了,怎么得的呢?大致是汗出当风,或者是久伤取冷,这个汗出当风啊,所以他仲景这个书啊他与那个一般人写的书还是有所不同,他这个解释很好,我们人之所以汗出啊,一方面是散热,夏天人都爱出汗,另一方面也排泄废物啊,我们人有很多废物他要从汗腺排出的,那么正在排出的时候,当风,吹到风一闭塞,使欲排出的这种东西呀,就淤在这个皮肤之内,那就变成那就是湿了;出来就是汗,要出不出,外边风一闭,它就是在里头待下了,那么这是什么呢?就是湿,偶尔一次是不要紧,要是经常这样久而久之,这种应该排出的这些东西他就都有毒素,他流到你这个身体里头,哪个地方空隙他就到哪去,咱们这个最有空隙就是关节,这个关节呀筋骨相接呀都有空隙,这个湿是最容易蓄积到这个地方,如果蓄积到一个相当程度,他的这个东西有毒质,刺激咱们这个组织啊他就能发炎,就能够起这个关节疼,他就能发作,古人对于这,他是有经验的嘛。
这个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啊,他是以麻黄甘草汤发展出来的,加杏仁、加上薏苡仁,那么这个虽然也解表、也去湿痹。
倪海厦:麻杏苡甘汤用于有皮肤病(...
倪海厦:麻杏苡甘汤用于有皮肤病(...倪海厦:1.服后会出微汗然后皮痒即去2.麻杏苡甘汤是。
麻杏苡甘汤湿疹?头皮屑多?疣?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右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痒,温服,有微汗,避风。
(汉代剂量,需转化为现代剂量,一般一两折算现代一钱,约为3.3g)第二个呢,简单的,你如果是一般念,就变成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太麻烦了,我们叫做麻杏薏甘汤,哦,就是,用的也是很广。
麻杏薏甘汤,简单说就是麻杏薏甘汤,你如果说,同样在皮肤上,看到红疹,荨麻疹,很痒,那个时候我刚刚讲过,麻黄加术汤,对不对?但是你如果看到不痒,是疣呢?哦麻杏薏甘汤。
好,为什么薏仁呢能够去表湿,这个麻杏薏甘汤主要设计这些药是为了肌肉的酸痛,所以皮肤表面第二层才是肌肉,再来是血脉神经再来才到关节,所以我们治疗湿症呢,就分几种药物而已,经方只有几种药,那你一看到表面上那个红红的长了那个黏黏的粘巴巴很多都是湿疹,你不要管它名称是什么,在皮肤表面上又痒,然后一看到湿的,麻黄汤加白术对不对。
比较不痒就长一个东西在哪边,就肌肉里长出来,但它还不痒。
不痒不是在皮肤,所以说疣并不是在皮肤上长出来,是在肌肉中长出来,就是说你开麻黄加术汤没有用,你要开麻杏薏甘汤,诶一下子疣就收掉了,要不然的话有些人疣生的很多啊,生一个还好啊,自己用绳子捆上扎掉就算了,万一一票怎么办?对不对?好,还有些疣生在不该生的地方,都可以用,都可以去掉了,好你不要管它的名字是叫菜花叫什么,都没有关系的,那怎么办呢,反正统统可以用这个处方把它去掉,好当然你用烧把皮肤那烧掉,烧了以后你再喝麻杏薏甘汤也是可以的,都没关系的。
好,看这个病者呢一身尽疼,这个全身痛的话就是讲的肌肉痛了,“发热,日晡所剧者,名曰风湿”。
好这个因为湿在身上的时候,你阳气没有办法透达出来,哦,好我们这样画,用个圆圈,这个是你的身体,这是你的体表,那你的体表身体里面的热呢,很热,那在体表下方有一层湿在这边,好,湿在在这边,那这个湿呢,这个热要经过这个湿才能到达体表,才能把这个热发散掉。
《伤寒论》记载的常用方剂——麻杏薏甘汤,主治:风湿表证
《伤寒论》记载的常用方剂——麻杏薏甘汤,主治:风湿表证现代应用:支气管炎、鼻炎、风湿性关节炎、扁平疣、鸡眼、胼胝、荨麻疹、关节疼痛、湿疹、筋肉风湿、冻伤、白癣。
【制法用量】麻黄去节,汤泡7克甘草炙14克薏苡仁7克杏仁去皮、尖,炒3克(10个) 上药锉碎。
每服12g,用水230ml,煮至160ml,去滓温服。
有微汗,避风。
【功效】解表除湿,宣利肺气。
【主治】风湿表证。
一身尽痛,关节痛,甚则不可屈伸,发热,日晡所剧,舌苔黄而微腻,脉滑而数。
【方义】本方证的病因,是由于汗出当风,或劳动后贪凉太过,因而感冒风湿,形成一身尽痛发热无汗的表实证。
凡风湿发热与湿家发热不同。
湿家之热,早晚不分微甚,风湿之热,日晡必剧。
方中麻黄,解表宣肺,为治水湿在表在上之要药,水湿在上者,宜以汗解是也,杏仁宣降肺气;薏苡仁健脾利湿,三药合用,轻清宣化在表之风湿;甘草调和诸药。
合之而成疏风祛湿,蠲痹止痛之剂。
本方实为麻黄汤以薏苡仁易桂枝而成,是变辛温解表而为辛平解表,且剂量上亦较麻黄汤剂量为轻,故发汗之力为弱,符合风湿「微汗」之原则。
【辨证要点】1.风湿关节肿痛。
2.发热日晡加剧。
3.苔黄腻。
4.脉浮滑而数。
【加减】1.小便不利:加木通、生地。
2.关节疼痛:加羌活、独活。
3.皮肤瘙痒:加银花、连翘。
4.足底胼胝或鸡眼:加牛膝。
关注@坐诊中医说健康了解更多中医健康知识,也可咨询相关问题。
中医调理重在辨证,对症下药,切勿不经辨证套用原方,以免药不对症,甚至加重病情。
倪海厦治疗阴天肌肉酸痛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麻杏薏甘汤)原文条辨解读
倪海厦治疗阴天肌肉酸痛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麻杏
薏甘汤)原文条辨解读
一遇到阴雨天就肌肉酸痛,这是风湿引起的。
14、倪海厦治疗阴天肌肉酸痛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麻杏薏甘汤) 麻黄5克薏苡仁5克杏仁4克炙甘草10克处方选自倪海厦259种经典配方。
以下注解引用自刘建军(经方之家@故乡的云)编写的《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白话注解》条辨原文原文: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译文]病人周身疼痛,发热,午后增剧的,这叫风湿。
风湿的成因,是汗出后感受风邪,或长期贪凉取冷所致。
可以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疗。
[日晡:bū,申时,下午3-5点]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厚皮的皮肤病,湿疣;阴天肌肉酸痛;脂溢性皮炎、手脚角质层过厚)麻黄一两杏仁二十枚(去皮尖)薏苡一两甘草一两(炙)右四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麻杏苡甘汤
麻杏苡甘汤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仁甘草汤。
麻黄杏仁薏仁甘草汤麻黄半两,杏仁十个,薏仁半两,炙甘草一两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匕者茶匙也,四钱匕者四茶匙也。
水一盏半,煮八分,去渣,温服,有微汗,避风。
如果到了黄昏的时候病情加重,叫做风湿。
这个病是因为伤于【汗出当风】,所以流了汗千万不要吹风,或者是【久伤于冷所致也】,就是你常坐于很潮湿的地方,从牢房里出来的人大多是麻黄杏仁薏仁甘草汤证,或者外面当兵回来得到的风湿。
这种症是湿已经渗到了关节里面去了,引起的痛,也是属于寒湿的一种。
麻杏苡甘汤和麻黄加术汤是两个治疗风湿的处方,从症状来看很类似,但有个差异:麻黄加术汤的痛在皮肤表面,麻杏苡甘汤的痛在关节里,特别是皮肤表面黑黑的。
所以,当看到病人皮肤特别干燥又兼有风湿关节痛时,就是麻杏苡甘汤证。
一个在皮肤表面,一个是皮肤表面再进一步到关节。
那白术也可以去中焦湿,为什么要用薏仁?第一,凡是仁剂可以通利大便,让湿往下焦走;二薏仁能收表湿,治疗皮肤太湿引起的皮肤病,像小孩皮肤化脓,长很多疮,就可以加薏仁进去。
一般来说湿在中焦的人,平常肠胃消化都不是很好,你把麻黄汤里的桂枝去掉,改为薏仁,就是麻杏苡甘汤。
而麻黄、杏仁、桂枝、甘草就是麻黄汤,而麻黄汤发汗太快,结果造成风去了,湿还没去。
如果把桂枝去了,桂枝去了以后,麻黄是没有办法到达表的,只是微微出一层汗。
所以,麻杏苡甘汤常常用在,只要一遇到阴雨天,关节就开始酸痛,寒湿在肌肉关节上面的时候。
麻黄加术汤专门治疗寒湿在表。
另外,如果寒湿到了血脉神经上面的话就变成防己黄芪汤了,此时的主要症状是表虚,表虚的话一定有汗。
所以,当遇到桂枝汤证的时候,医生开发表的药太多,造成汗漏不止,呈现脱水状态,此时要桂枝汤加炮附子,不用黄芪,黄芪是补气。
所以炮附子是紧急的时候使用。
如果,随便给炮附子,会使本来风湿需要发汗发掉,结果炮附子一下去,病人从防己黄芪汤证变为麻黄加术汤证,湿跑到肌肉外面但无法出表,因为被炮附子固住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杏薏甘汤(麻甘杏+薏苡仁)
【方剂组成】麻黄9 克,薏苡仁18 克,杏仁 6 克,炙甘草 6 克
【用法】同麻黄汤。
【方解】薏苡仁味甘微寒,《神农本草经》谓:“主筋急拘挛,久风湿痹。
”此与上方虽均治风湿,但前者
偏于治寒,故用性温的白术;而本方偏于治热,故用性寒的薏苡,且去桂枝。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第21 条: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
久伤取冷所致也。
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注解:一身尽痛,谓一身关节无处不疼。
病在表故发热。
日晡所剧者,谓此身疼和发热于日晡所时尤剧
烈。
以上为证名之曰风湿。
此病大都由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之。
按:汗出当风,则欲出之汗被风寒所却,瘀滞体表,久而成湿,流注关节因致炎证之变。
久伤取冷,指
天热汗出乘荫取凉的意思,其致病的道理与汗出当风同。
本条所述,颇似今之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的证治。
【辨证要点】周身关节痛、发热身重或肿者。
【验案】黄某,女性,37 岁,某厂门诊病历号1971,1966 年 4 月1 日初诊。
关节疼痛已五年,经多处
检查诊断为“慢性关节炎”、“腰骶关节韧带劳损”。
近症:四肢关节痛,不能屈伸,屈则酸痛,腰以下发胀,
且白带多,下肢微肿,苔白腻,脉沉弦滑。
此风寒湿痹而湿重者,治以温化寒湿,与麻杏苡甘汤加味:
麻黄10 克,杏仁10 克,生苡仁30 克,炙甘草6 克,茯苓12 克,苍术12 克,制附片10 克
结果:上药服四剂,关节痛减,白带也减。
因天气变化症状有反复,但继续以本方加减治疗,5 月6 日
复诊,关节痛已。
服丸药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