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还是和平》教案一、教学要求了解巴以冲突的背景,理解本文立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争,还是和平》教案

一、教学要求

了解巴以冲突的背景,理解本文立论的基础;

学习本文铿锵有力的语言和逻辑鲜明的论述方式;

体会文章表现出的人性光辉和和平的伟大意义;

思考“战争与和平”这个人类历史上永恒的话题。

二、学习要点

从当代世界的角度认识巴以冲突的本质,并体会和平的重要;

体会文章从人性角度分析的特点,并找寻文章具有心灵震撼力的根源。

三、作者生平

伊扎克·拉宾(1922—1995),以色列国总理、国防部长。出生在英国人统治下的巴勒斯坦耶路撒冷。父母都是从俄国移民过来的,是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他青年时代立志农业救国,在特拉维夫一所农业中学毕业后,到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留学,主攻灌溉工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放弃原来的理想,投笔从戎,加入反对轴心国的军事组织。战后,他帮助释放巴勒斯坦的非法犹太移民,于1946年被英国人软禁了6个月。

长期的戎马生涯锻炼了他的军事才能。

1964 年,他被任命为以色列国防军参谋长。1967年,他亲自指挥“六·五战争”,打败了约旦、埃及和叙利亚联军,使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埃及西奈半岛和叙利亚戈兰高地等,置于以色列的统治之下。但是他辉煌的“战绩”并没有带来和平,却遭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联合国通过第242号决议,要求以色列撤出被占领的阿拉伯国家的领土。1968年,从军26年的拉宾退役从政。起初担任驻美国大使。1974—1977年,出任唯一土生土长的以色列总理。他的这一届政府因其妻子持有一个非法银行账户的丑闻而垮台,但他在工党内仍有相当大的力量。

1984 年以色列成立联合政府,他担任国防部长。作为军事领导人的拉宾,此时已从历史的现实中认识到,和平是历史的潮流,只有顺应历史潮流,以色列才能生存和发展。1992年,70岁的拉宾东山再起,在大选中击败右翼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米尔,再度出任总理。冷战的结束给中东和平带来了希望,拉宾出任总理不久,就向阿拉伯国家发起和平攻势,表示首先接受巴勒斯坦人提出的“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和联合国第242、338号决议。

1993 年11月13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美国白宫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加沙一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拉宾与巴勒斯坦领袖阿拉法特终于得以握手言和。1994 年10月,以色列与约旦签署了和平条约,结束了两国长达 46年的战争状态。1995年 9月2S日,以、巴又共同签署了关于扩大巴勒斯坦自治范围的“塔巴协议”。根据协议,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范围将扩大到约旦河西岸 27%的地域,从而出现了一个巴勒斯坦以、巴和以、约和平条约的签订,给中东地区带来了和平曙光,因而受到国际社会的称赞,拉宾因此和阿拉法特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是以色列

极右势力反对与巴勒斯坦实现和平,骂拉宾是“叛徒”、“卖国贼”。 1995年11月 4日,在特拉维夫国王广场举行的10万人的和平集会上,拉宾被一名犹太极端分子刺杀身亡,时年75岁。

1996年3月1日,拉宾遇害身亡已近半年。这一天是他74岁的生日,以色列政府在耶路撒冷为拉宾的墓碑举行了揭幕仪式。

1996年10月3日,拉宾遇刺身亡一周年还差1个月,特拉维夫地方法庭宣布了对刺杀以色列前总理拉宾的凶手伊加尔·阿米尔和其他两名从犯的判决。阿米尔被判终身监禁,两名从犯分别被判处12年和7年监禁。

1996年11月4日,拉宾遇害一周年。在拉宾生前最后一次演讲的特拉维夫市国王广场,数万名以色列公众举行了和平集会,悼念这位卓越的和平斗士。参加集会的人们在广场上手持蜡烛和拉宾的肖像,一些以色列著名的歌唱家和乐队还在广场表演了悼念拉宾的节目。拉宾的遗孀莉娅在集会上呼吁以色列人民继承拉宾的遗志,继续拉宾所倡导的和平事业。特拉维夫市长米罗在集会上发表了演讲,他说:“拉宾这位伟人将永远铭记在以色列人民心中。”

四、作者思想

客观地讲,拉宾一生确有不少惹人非议之处。这位戎马倥偬的将军,曾给许多阿拉伯人带来苦难。当第三次中东战争硝烟弥漫之际,是他,作为以色列国防军的总参谋长,与国防部长达扬联袂指挥了这场占领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西奈半岛、戈兰高地和东耶路撒冷等大片阿拉伯领土的战争。在拉宾统帅的金戈铁马下,有多少阿拉伯无辜生灵惨遭涂炭!还有,拉宾初任总理期间,一度对阿拉伯人采取高压政策,扬言要用铁拳砸碎被占领土巴勒斯坦人的骨头,使阿拉伯人对他恨之入骨。难道,人们是因此将拉宾遗忘了吗?

然而,难能可贵的是,时代变了,拉宾也全然换了一个人。他没有表现出有些政治家常有的固步自封,而是及时修正了自己的过去。在冷战结束的新形势下,拉宾和以色列国内的许多有识之士一样,愈来愈清楚地意识到,靠战争和流血,是不能构筑保卫家园的坚固堡垒的,只有与邻国和睦相处,才是唯一的正道。于是,拉宾赢得 1992年大选再度出任总理后,毅然决然地告别了昨天,像当年率领千军万马奔赴战场一样,领导以色列人民投入与昔日仇敌共创和平的战斗中。这是需要相当胆识和勇气的,且不说以色列朝野的重重反对,单对行伍出身的拉宾本人而言,做出观念上的彻底转变,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拉宾深知缔造和平是要付出代价的,但他依然勇往直前。1995年11月4日,拉宾在特拉维夫10万人和平集会上被刺身亡。与会前,他坦然拒绝卫士们要他穿防弹衣的劝告,称“我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为和平而献身,死得其所”。

言语简短,却掷地有声,透出拉宾为和平而义无返顾的决心和气魄。这位雄心勃勃、想在有生之年为阿以和谈画上一个圆满句号的和平勇士,终究未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而以他的一腔热血,祭奠了荆棘丛生的中东和平之路。

五、本文创作背景

杨曼苏:《以色列总理拉宾》(选)

1993年8月29日,耶路撒冷以色列内阁会议室里。主持会议的拉宾总理与外长佩雷斯交换了一下眼色,然后对他的部长们宣布:经过多轮秘密谈判,佩雷斯外长已于8月20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同巴解组织代表草签了秘密协议,在被占领土上的加沙和杰里科地区给予巴勒斯坦人有限的自治。此言一出,在座的部长们个个目瞪口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