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概况.10.26
泉州经济的发展趋势
泉州经济的发展趋势
泉州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快转型升级。
泉州经济将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培育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创新型产业,推动制造业向产值高、技术含量高、环保节能等方向迈进。
2.深度融入“一带一路”。
泉州位于海丝经济带核心区域,是“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之一,泉州经济未来将加大与海外市场的合作力度,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布局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更多的竞争优势。
3.全面推进城市现代化。
城市现代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泉州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和文化内涵,加强城市环境治理,提高城市品质,增强城市竞争力。
4.大力发展旅游业。
泉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未来将进一步加强旅游业发展,推动旅游业成为泉州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泉州市中小企业
泉州市中小企业泉州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中小企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泉州市中小企业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促进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就泉州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泉州市作为福建省的一个重要经济中心,在中小企业的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泉州市的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装鞋业、建筑业等领域,这些企业对推动当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就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小企业在泉州市的发展中,面临着许多有利的因素。
首先,泉州市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便利的交通网络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其次,市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减税政策、贷款支持政策等,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二、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小企业在泉州市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的步伐。
首先,资金问题是中小企业面临的首要困难。
中小企业在起步阶段往往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致使企业难以正常运作。
此外,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批相对较为严格,贷款难度较大,加大了企业的融资难度。
其次,人才问题也是中小企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很难与大型企业竞争,因此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成为首要任务。
然而,中小企业在薪资、福利、职业发展等方面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因此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人才。
再次,市场竞争加剧使得中小企业难以获得持续的盈利。
泉州市的中小企业数量庞大,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间不仅要面对来自本地的竞争,还要应对来自外地和国外的竞争。
一些中小企业在价格、品质和服务等方面无法与竞争对手相媲美,造成了企业的盈利困难。
三、促进泉州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为了促进泉州市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福建 行业发展现状 数据
福建行业发展现状数据
根据最新数据,福建省的行业发展现状如下:
一、电子信息产业: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形成了以集成电路、通信设备、计算机和消费电子产品为主导的产业链。
福建省闽清科技重点园区、厦门软件园等已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基地。
二、装备制造业:福建省装备制造业以机械制造、汽车制造、船舶制造为主要领域。
特别是福建省龙岩市的机械制造业发展较为突出,已形成了高端智能制造、五金加工、汽车零部件等特色产业。
三、食品加工与生物医药产业:福建省是中国重要的食品加工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之一。
福建省的茶叶、糖果、水产品等食品加工业具有较大的竞争力。
福建省福州市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也在不断壮大。
四、纺织服装业:福建省的纺织服装业发展较为迅速,形成了服装设计、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
福建省厦门市和泉州市的服装产业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五、旅游业:福建省的旅游业发展较快,福建省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和文化资源,如武夷山、鼓浪屿、土楼等。
福建省的旅游服务也在不断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六、新兴产业:福建省还在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产
业、新材料产业、环保产业等。
福建省的太阳能、风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总体而言,福建省的行业发展现状良好,各个产业都在不断壮大和提高竞争力。
福建省政府也一直在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提供支持和优惠政策来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
未来福建省的行业发展前景仍然十分乐观。
泉州行业分析
泉州行业分析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的一个重要的沿海经济开放城市。
泉州市的主要行业包括纺织服装、鞋业、建材、机械、化工、食品等。
首先是纺织服装行业。
泉州市是我国著名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众多的纺织服装企业和品牌。
这里的纺织服装企业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产品主要出口到国外市场。
泉州市的纺织服装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技术和管理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泉州的纺织服装企业还积极推动品牌建设和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努力实现产业升级。
其次是鞋业行业。
泉州市的鞋业发展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鞋业生产基地之一。
泉州的鞋业企业主要生产运动鞋、皮鞋、休闲鞋等产品,以加工贸易和自主品牌运营为主。
泉州的鞋业企业在技术研发、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方面具有优势,产品质量也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近年来,泉州的鞋业企业积极拓展线上市场,结合互联网发展,不断提升品牌竞争力。
再次是建材行业。
泉州市的建材行业以石材加工为主,是全国重要的石材加工和出口基地之一。
泉州的石材企业拥有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产品远销海内外市场。
泉州的建材企业还积极开拓创新,推出各种新型环保建材产品,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此外,泉州市还有机械、化工、食品等行业。
泉州的机械企业主要生产制鞋机械、纺织机械和包装机械等产品,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泉州的化工企业主要生产塑料制品、染料和涂料等产品,产品品质稳定,市场份额较大。
泉州的食品企业主要生产粮食加工食品、水产品和食用菌等产品,产品质量过硬,畅销国内外市场。
总体来说,泉州市的行业主要以纺织服装、鞋业、建材、机械、化工、食品等为主。
这些行业都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泉州市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我们相信泉州的行业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泉州主要产业及概况
泉州主要产业及概况泉州主要产业及概况⽂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泉州主要产业及上市公司概况⼀、泉州简介泉州是确定做⼤做强的三⼤中⼼城市之⼀,是全国⾸个,联合国教科⽂组织唯⼀认定的起点,是列⼊国家“”战略的先⾏区。
泉州是侨乡和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分布在世界129个国家和地区的泉州籍750万⼈,旅居同胞70万⼈,旅居同胞6万⼈,汉族同胞中44.8%、约900万⼈祖籍泉州,落户泉州。
泉州是“”⾸个地⽅试点,⾄2015年8⽉,全市有142件,占全省总数三分之⼀,居全国地级市⾸位,被誉为“品牌之都”;2015年,实现6137.74亿元,连续17年居福建省⾸位;2016年,⼊选四⼤分会场之⼀。
⼆、泉州主要产业改⾰开放30多年来,泉州已初步形成25个区域特⾊突出,体现泉州地理特征及⼈⽂传统的产业集群。
这些产业集群可概括分为三类:⼀是具有相对技术优势的传统产业,主要有纺织鞋服、建筑建材等产业,纺织鞋服年产值近3000亿元,以晋江、⽯狮最为突出,建筑建材年产值超850亿元,形成南安⽯材、晋江建筑陶瓷两⼤基地;⼆是具有成本⽐较优势的特⾊产业,主要是⼯艺制品,年产值超300亿元,培育了丰泽树脂、惠安⽯雕、德化陶瓷、安溪茶叶和安溪藤铁等区域特⾊鲜明的产业集群;三是具有较⾼科技含量的新兴产业,以⽯油化⼯最为典型,年产值超1300亿元,集中布局于沿海的泉港、惠安,并有晋江、⽯狮两个化纤⼯业区,电⼦信息和⽣物医药等产业也初具规模。
(⼀)总量规模较⼤2012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业企业4069家,完成⼯业总产值8375.27亿元,占全部⼯业产值的88.18%。
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704家、超10亿元93家,完成⼯业产值分别占全市⼯业总产值的75.57%、29.14%。
其中纺织鞋服、建筑建材、⼯艺制品、⾷品饮料、机械装备、⽯油化⼯等六个产业集群规模以上企业2012年的销售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业销售总产值的⽐例⾼达79.10%,其中纺织鞋服占了三分之⼀(具体详见表1及图1)。
泉州快递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泉州快递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快递行业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兴起的,其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支撑,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泉州作为一座发达的制造业城市,其快递行业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本文旨在分析泉州快递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一、泉州快递发展现状泉州快递行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快递行业迎来了高速增长期,越来越多的快递企业进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不仅有国内快递巨头如顺丰、中通等,还有许多泉州本地的小型快递企业。
其次,泉州快递企业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泉州快递企业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大多数企业实现了24小时内件送达的目标。
此外,泉州快递企业的网络覆盖范围也不断扩大,能够覆盖全国及国际市场。
二、泉州快递发展面临的挑战泉州快递行业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泉州快递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
随着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自动化的物流设备逐渐应用于快递行业。
泉州快递企业需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推进物流设备的智能化,提高快递处理效率。
其次,快递末端派送成本较高。
由于泉州地理位置偏远,快递末端派送成本较高,尤其是农村地区。
泉州快递企业需要寻找降低派送成本的有效方式。
此外,泉州快递市场竞争激烈,泉州本地的小型企业面临着与国内巨头的竞争压力。
这些企业需要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争取客户口碑等方式脱颖而出。
三、泉州快递发展的未来趋势未来,泉州快递行业将出现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泉州快递企业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规模化经营。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规模较小的企业可能会在整合过程中被淘汰,而规模较大的企业将更具竞争优势。
其次,智能化物流设备的应用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泉州快递企业需要加大对智能设备的投入,提升处理效率,降低末端派送成本。
此外,泉州快递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共同推进物流的智能化。
最后,绿色可持续发展将成为行业的重要议题。
泉州产业发展趋势论文
泉州产业发展趋势论文泉州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福建省的一个地级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泉州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的知名产业基地之一。
本文将探讨泉州产业发展的趋势,分析其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一、泉州产业发展的优势1. 地理位置优越:泉州位于福建省的东南沿海,是福建省最大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
它靠近台湾海峡,与台湾隔海相望,这使得泉州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并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
2. 产业结构多元化:泉州拥有多个产业集群,涵盖了纺织、鞋业、建材、食品等多个领域。
这些产业之间相互补充,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为泉州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创业氛围浓厚:泉州有着悠久的商业传统,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商业繁荣的城市。
这种商业氛围对创业者的吸引力非常大,使得泉州成为了许多初创企业的聚集地。
4. 人才优势突出:泉州市拥有一流的高等教育资源和研发机构,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聚集于此。
这些人才为泉州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撑。
二、泉州产业发展的趋势1.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升级的需求,泉州传统产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泉州纺织、鞋业等传统产业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2. 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泉州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如开元寺、清源山、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等。
这些文化资源为泉州的文化和旅游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未来,泉州可以加大对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投资,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
3. 环保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增加,泉州可以大力发展环保和清洁能源产业,如风力发电、太阳能等。
这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也能够为泉州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4. 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兴起:随着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泉州可以抓住机遇,加大对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投资和支持。
福建各大产业比较发展趋势
福建各大产业比较发展趋势福建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经济省份之一。
福建省的经济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迅速崛起,成为全国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和沿海经济开放试验区。
福建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其多样化的产业结构,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等。
本文将对福建各大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比较分析。
一、制造业福建省的制造业一直是该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福建的制造业以轻工业为主,如纺织、服装、鞋类、电子和机械制造等。
制造业在福建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技术制造业的崛起: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福建省开始注重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
例如,福建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福建省最重要的制造业之一。
福建省有着丰富的电子元器件和成品生产基础,目前正在加快培育大型集成电路、光电子和新型平板显示等高技术制造业。
2. 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随着互联网对经济的普及和冲击,福建省制造业也在积极与互联网进行融合。
福建省鞋类、纺织和电子制造业等传统制造业正在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制造业相结合,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3. 绿色制造业的发展: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能源资源的有限,福建省的制造业也在积极发展绿色制造业。
福建省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在制造业中实施节能减排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服务业福建省的服务业在福建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旅游、金融和物流等服务业。
福建省的服务业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旅游服务业的繁荣:福建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旅游服务业一直是福建省的优势产业。
福建各地积极开展旅游开发与推广,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吸引更多的游客来福建旅游观光,促进旅游经济的繁荣。
2. 金融服务业的创新:福建省的金融服务业也在积极创新发展。
福建省的金融机构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贷款、保险、证券、投资等,为福建省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泉州区域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泉州区域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一、背景介绍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福建省级市,素有“海上丝绸之路”的美称,是中国南方沿海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泉州市下辖6个区、2个县,总面积11908.19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33万人。
泉州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闽南地区最具经济活力和生态资源的城市之一,是闽南地区的经济中心。
泉州市地域广阔,涉及多个产业领域,因此,泉州区域的产业结构分布非常复杂。
二、泉州区域产业结构现状分析2.1 主要产业泉州市现有产业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海西经济区、闽南经济区、汀州经济区等地。
其中,以海西经济区的吉漳、南安、惠安三县为重点,这三个县的经济总量占泉州市经济总量的60%以上。
闽南经济区以石狮、晋江为代表,其主要产业集中在服装、针织、鞋、箱包、面料等轻工业方面。
汀州经济区以德化、永春为代表,主要是以传统陶瓷、花卉、茶叶、木材为优势产业。
除了以上三个经济发展区,泉州市还涉及港口、服务业、旅游等多个领域。
2.2 产业结构分析现今,泉州市已形成了以轻工、电子、机械、陶瓷、化纤、化工和建材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主导产业占比较大,但存在单一或重复重复的问题。
在轻工业等传统领域,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产业聚集效益下降,行业结构没有明显改观的情况。
泉州市设立的泉州晋江世界贸易中心不但利用了泉州“一带一路”政策,还是世界鞋都品牌的创建地,成为了泉州乃至国内中小企业走向世界的主要窗口。
与此同时,泉州市正在努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及新经济,如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以升级产业。
2.3 发展困境在泉州市的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产业聚集区块间差距明显,经济发展不均衡; - 技术创新水平比较低,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 由于市场激烈竞争和人口老龄化,轻工等传统产业难以得到长期发展; - 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行业政策变化和环保政策限制,产业环境面临诸多挑战。
泉州新兴产业发展趋势
泉州新兴产业发展趋势泉州作为福建省的重要城市,一直以来都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文化底蕴为基础,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心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市场需求的改变,泉州的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呈现出了一系列的发展趋势。
一、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是泉州市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泉州市已经成为了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
泉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区规模日益壮大,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特别是在电子商务领域,泉州作为福建省的电子商务中心,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电子商务产业链,包括电子商务平台、支付、物流等各个环节。
未来,泉州的电子信息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装备制造产业泉州的装备制造业是传统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
泉州市拥有较为完善的装备制造业体系,包括纺织机械、鞋机、石材机械等多个领域。
在装备制造业方面,泉州市已经形成了业内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如海燕机械、程力机电、瑞安机床等。
未来,泉州的装备制造业可以通过提升品牌竞争力和技术升级,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三、现代农业泉州地处亚热带气候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适宜发展现代农业。
泉州市已经将现代农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点发展方向,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
目前,泉州已形成了以水果、蔬菜、水产品、畜禽养殖等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涵盖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
未来,泉州的现代农业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四、文化创意产业泉州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人文底蕴,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了泉州的新兴产业之一。
泉州以其独特的海洋文化、客家文化和宗教文化,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例如木雕、石雕、陶瓷、歌仔戏等。
此外,近年来,泉州市还积极推动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包括音乐、表演、设计等多个领域。
泉州发展前景
泉州发展前景
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我国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也是福建省较为发达的城市之一。
泉州发展前景看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地理位置优势。
泉州位于东南沿海,地处台湾海峡西侧,距离福州、厦门等重要城市较近,具备良好的陆路、水路、空路交通优势。
此外,泉州市还拥有大量的滩涂和良港,是闽南地区唯一一个有外国籍船舶进出港口的地级市,这为泉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是产业基础较为雄厚。
泉州市传统产业主要有纺织、服装、鞋业等,这些产业起步早,拥有技术和人才优势。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泉州加大了对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着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泉州市东南装备制造、建材、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为全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
三是人才资源丰富。
泉州市拥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众多,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和技术人才。
同时,泉州还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人才,建设高层次的人才队伍,为泉州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四是旅游资源丰富。
泉州市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如中华第一廊桥——安海桥、国家级文化遗产——清真寺等,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此外,泉州还有美丽的海滩和岛屿,以及丰富的海洋资源,为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泉州发展前景看好。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需要的不断推动,泉州在加速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2024年福建省纺织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福建省纺织市场发展现状一、引言本文将介绍福建省纺织市场的发展现状。
福建作为中国的重要纺织生产基地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纺织资源。
福建省纺织市场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质量提升以及品牌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二、市场概况福建省纺织市场产业链完整,涵盖了纺织原材料采购、纺织品加工和纺织品销售等多个环节。
福建省在纺织品加工方面具有优势,拥有一批规模较大的纺织厂和加工企业。
纺织产品涵盖了纺织面料、纺织品配件以及家纺等多个方面。
福建省纺织市场的竞争激烈,主要分布在省会福州以及厦门、泉州等地。
这些地区的纺织企业都在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力争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三、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福建省纺织市场注重技术创新,大量投入研发,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通过引进先进的纺织设备和工艺,改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推动纺织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2. 市场拓展福建省纺织市场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
通过参加国内外的展览会和交流活动,增强与客户的合作和交流,提高产品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同时,开拓电子商务渠道,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3. 质量提升福建省纺织市场注重产品质量提升,加强产品质检和管理。
加强生产过程的监控,提高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水平。
通过ISO认证和质量认证,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信誉度。
4. 品牌建设福建省纺织市场注重品牌建设,通过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知名度,增强竞争力。
加大品牌推广力度,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同时,加强品牌管理,提高产品的溢价能力。
四、发展机遇福建省纺织市场面临着一系列发展机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纺织品质量和款式的要求不断提升,为纺织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为纺织产品的出口提供了更多机会。
五、面临挑战福建省纺织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纺织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泉州产业集群资料
泉州产业集群资料纺织服装行业1、服装基地。
该基地以晋江、石狮为主,并辐射到中心城区、惠安等县(市、区) 是我市最具特色、最具活力的制造业基地。
2002年实现工业产值35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8.18%,拥有企业6556家,从业人员28.28万人。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111亿元,企业数394家,职工人数13万人,产品出口占全行业的30%,主要以来样、来料加工为主,国内销售以名牌企业为主,市场占有率达26.7%。
晋江服装产值达109亿元,占全市31%,其中英林年服装产值达31.92亿元,拥有服装企业500多家,职工人数2.53万人;龙湖服装产值12.09亿,拥有服装企业360多家,从业人员1.39万人;石狮服装产值57.1亿元,占全市16.2%,丰泽服装年产值12.75亿元,惠安服装产值11亿元,形成了以石狮蚶江、惠安螺阳的西裤生产基地,晋江深沪、英林、金井、龙湖和石狮彭田的休闲服装基地,石狮凤里、丰泽东海的童装生产基地,拥有七匹狼、柒牌、劲霸、利郎、拼牌、九牧王、圣莎拉、双喜、惠港、格林等多项全国驰名、著名商标和骨干企业,其中柒牌、劲霸、大帝、富贵鸟进入全国服装行业百强,并促进了石狮、晋江市场营销中心、设计中心、研发中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2、纺织基地。
2002年实现工业产值13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18%,企业数1424家,从业人员8.27万人,产品主要与本地、江浙服装企业配套,部分出口。
基地集中度较高的地区是晋江、石狮两地,鲤城、丰泽也已初具规模。
晋江、石狮、鲤城、丰泽的产值分别为72.6、34.8、15、4.25亿元,其中晋江龙湖的纺织业产值达12.09亿元,英林纺织业产值7.18亿元。
该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市纺织行业产值的73.81%。
在产值上亿元的21家企业中,晋江、石狮占了半数以上,年产值均超3亿元的有百宏弹性织造、锦兴(福建)化纤、天辉织造、协丰(石狮)染织、祥鸿织造漂染、海天轻纺、凤竹纺织和石狮华宝等重点企业。
泉州的未来发展趋势
泉州的未来发展趋势泉州是中国福建省下辖的一座沿海城市,处于福建省东南部沿海金三角的核心区域,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便利。
随着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的推进,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泉州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
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泉州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制造业的支撑。
未来,泉州将会从传统的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生产设备将会被应用到制造业中,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
同时,泉州也将会在加快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下足功夫,助推创新驱动经济发展。
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泉州以悠久的文化历史而闻名于世。
随着国家文化产业的兴起,泉州将积极挖掘和发展本地区的文化资源,加速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文化观光、会议展览、文化交流、文化创意、数字文化、文化旅游等方面发展极为前景广阔。
未来,泉州还将推动传统技艺保护传承和非遗文化的传播,构建完备的文化体系和产业链。
三、旅游业的发展与拓展泉州地处南来北往的海上丝绸之路上,是一座有着悠久文化历史和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
未来,泉州将会更加注重旅游产业的发展,强化公共服务、提升旅游品质、提高接待水平和服务质量,鼓励企业加强联合和创新,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来泉州旅游。
同时,泉州还将积极借助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机遇,拓宽旅游市场,推动与周边省份的旅游合作,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四、高效生态建设的推进泉州是国家生态文明先导城市,高效生态建设一直是泉州的一项重点工作。
未来,泉州将会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围绕海绵城市、生态旅游、建筑垃圾资源化等方面开展生态建设,建设更加宜居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同时,泉州也将会加速推进垃圾分类、焚烧发电、智能城市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总之,泉州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注重经济升级、文化产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与拓展和高效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推进,不断推动泉州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泉州城市研究报告
泉州城市研究报告一、引言泉州市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沿海城市。
自古以来,泉州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并且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本文将对泉州市的发展历史、经济特色、城市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发展历史泉州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
早在唐朝时期,泉州就已经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有着密切的经济往来。
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海上贸易的中心,对外贸易逐渐繁荣起来。
明清时期,泉州港口的贸易活动达到顶峰,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
如今,泉州市依然保留着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三、经济特色泉州市的经济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
制造业方面,泉州市以纺织、鞋业和陶瓷业为主要产业。
其中,泉州的纺织业发达,以纺织服装为主要产品,对外出口量居福建省之首。
鞋业方面,泉州市是中国最大的鞋业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众多的鞋业企业和著名品牌。
陶瓷业方面,泉州市的陶瓷产业也非常发达,产品质量优良,深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
服务业方面,泉州市以旅游业、物流业和金融保险业为主。
泉州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历史古迹、自然景点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物流业方面,泉州市的港口和航空运输设施发达,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便利条件。
金融保险业方面,泉州市拥有多家大型银行和保险公司,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四、城市规划泉州市的城市规划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绿色生态环境。
在城市更新和改造过程中,泉州市采取了多项措施,保护和修复了许多古建筑和文化景点。
同时,泉州市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增加了绿地和公园面积,提高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另外,泉州市还大力发展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升级和改造,提高了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泉州市还注重城市交通的发展,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条件。
泉州纺织服装产业的研究
泉州纺织服装产业的研究泉州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福建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中国重要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之一、泉州纺织服装产业是泉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泉州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的增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产业规模、技术创新、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泉州纺织服装产业起源于唐宋时期,凭借其地理位置优势和丰富的纺织资源,在经济和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泉州纺织服装产业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包括纺纱、织造、印染、设计、加工等各个环节。
泉州纺织服装产业规模庞大,产业链完整,先后形成了一批以丝绸、针织、棉纺为主导的企业集群。
目前,泉州市共有纺织服装企业近3000家,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一部分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升级转变为高端品牌。
在技术创新方面,泉州纺织服装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与国内优秀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进行技术攻关,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企业也重视品牌和设计的建设,通过知名设计师的引进和培养,提高产品的设计水平和时尚度。
对于泉州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前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方面,随着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服装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将促进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力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对纺织服装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帮助,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泉州纺织服装产业是泉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经济和就业的增加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的力度,以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帮助,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泉州乡村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泉州乡村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自
然资源,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城市。
近年来,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产业发展,通过实施一系
列政策措施,不断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泉州市加大对乡村产业的支持力度。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
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鼓励农民参与乡村
产业发展。
同时,还加大对乡村产业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树立乡
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
其次,泉州市积极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
约化发展。
同时,还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新兴
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再次,泉州市加强对乡村产业的扶持服务。
建立健全了乡村产业发
展的服务体系,包括技术培训、市场开拓、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支持,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产业发展服务。
同时,还加强了对乡村产业的
监管和指导,确保产业发展的稳步推进。
最后,泉州市不断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交流,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与周边地区开展产业合作,共同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同时,还加强与外部市场的对接,拓展乡村产业的销售
渠道,提升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总的来说,泉州市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
问题和挑战。
下一步,泉州市将继续加大对乡村产业的支持力度,
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对乡村产业的扶持服务,加强与周边
地区的合作交流,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泉州市场分析
泉州市场分析一、泉州市概况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沿海地区,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港口城市。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泉州曾是古代海洋贸易的重要门户,如今依然保持着发达的对外贸易和港口业务。
泉州市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多元化,形成了以纺织、鞋业、电子信息、机械设备、食品等产业为主的经济特色。
二、泉州市场环境分析1. 政策环境泉州市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创新创业扶持等政策,吸引了大量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2. 经济环境泉州市经济总量逐年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需求旺盛,消费能力较强,为各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 市场竞争环境泉州市拥有成熟的纺织、服装、鞋业等产业集群,市场竞争激烈。
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新兴产业如互联网、新能源等也在迅速崛起,市场竞争格局日趋复杂。
三、泉州市场机会与挑战1. 市场机会1)产业升级与转型:泉州市鞋服等传统产业正在经历升级换代,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2)海外市场拓展:泉州港口便利,对外贸易发达,泉州企业有利于开拓海外市场,拓展海外业务。
2. 市场挑战1)竞争激烈:泉州市传统产业竞争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提升竞争力。
2)市场需求变化:消费者需求日新月异,企业需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营销策略,满足市场需求。
四、泉州市场发展建议1.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产品研发能力,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2. 拓展海外市场加强与海外市场的合作,拓展海外业务,降低对国内市场的依赖,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3. 多元化发展企业要积极开发新兴产业,拓宽产业链,多元化经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五、总结泉州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的城市,市场潜力巨大,各行业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挑战,企业需要不断调整战略,提高核心竞争力,抓住市场机遇,应对市场挑战,实现良性发展。
泉州优势产业及产业发展政策
泉州的产业发展政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纺织鞋服产业:泉州是全国重要的纺织鞋服产业基地之一,拥有众多知名品牌。
泉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纺织鞋服企业加快技术升级和品牌建设,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2.石油化工产业:泉州拥有完善的石油化工产业链,主要涉及烯烃、芳烃、石油制品、精细化工等领域。
泉州市政府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并积极推进绿色化工和循环经济发展。
3.建材家居产业:泉州是全国重要的建材家居产业基地之一,主要涉及建筑陶瓷、石材、家居家具等领域。
泉州市政府支持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推动产业向高端化、个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4.电子信息产业:泉州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平板显示、智能终端等领域。
泉州市政府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5.健康食品产业:泉州健康食品产业主要包括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有机食品等领域。
泉州市政府支持企业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健康化方向发展。
为了促进这些优势产业的发展,泉州市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加强政策扶持、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招商引资等。
同时,还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泉州建材行业分析
泉州建材行业分析泉州作为建材产业的重要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资源条件。
建材行业一直是泉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对泉州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泉州建材行业主要分为石材、陶瓷、门窗五金、涂料等多个子行业。
其中石材行业是泉州建材行业的优势子行业之一。
泉州石材以其独特的质地和纹理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远销海内外。
石材行业的发展不仅刺激了泉州的经济增长,也为当地就业提供了大量机会。
陶瓷行业也是泉州建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泉州陶瓷在国内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门窗五金和涂料行业则是泉州建材行业的新兴子行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门窗五金和涂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泉州建材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需求的支撑和技术创新的推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材产品品质、设计和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需求日益增长。
同时,泉州建材企业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通过引进先进设备、优化生产流程和改进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此外,泉州建材企业还加大了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新产品,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泉州建材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建材产品同质化严重。
由于泉州建材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上同类产品品牌众多,品质和性能相差不大,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竞争日趋激烈。
其次,环保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建材产品的环保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泉州建材企业需要加大环保投入,改善生产工艺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以适应市场需求。
为了进一步推动泉州建材行业的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泉州建材企业可以通过加大品牌推广和宣传力度,提升产品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
其次,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泉州建材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优质技术和人才,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最后,加强环保意识和措施,推动绿色发展。
泉州建材企业应加大环保投入,改善生产工艺,提升产品的环保性能,以满足消费者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泉州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概况摘要泉州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根据泉州制造业基地的发展现状,构建先进制造业基地评价指标体系,测评泉州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分析泉州制造业基地建设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泉州向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的途径。
研究表明泉州已经具备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良好的物质条件和产业基础,但先进制造行业所占比重偏小,外向度较小,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
泉州应培育新兴产业,扶持企业技术创新,打造产业集群品牌,以加快泉州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
目录一、泉州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1)1.1制造业 (1)1.1.1发展现代制造业的意义 (1)1.2泉州制造业现状 (1)1.2.1新设备打造新的竞争力 (1)1.2.2战略眼光领先企业才能领先 (2)1.2.3引进人才与引进技术一样重要 (2)二、泉州制造产业发展特征 (3)2.1制造业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低 (3)2.2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没有形成互动共进机制 (3)2.3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不合理,住宿和餐饮、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3)三、泉州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转型升级困难 (5)3.1泉州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5)3.1.1产业结构偏轻,产业层次偏低 (5)3.1.2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5)3.2制造业转型升级村存在的问题 (5)3.2.1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 (5)3.2.2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较弱 (6)3.2.3品牌建设相对滞后 (6)3.2.4 创意产业发展不足 (6)一、泉州制造产业发展现状泉州已经具备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良好的物质条件和产业基础,但先进制造行业所占比重偏小,外向度较小,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
1.1制造业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的行业。
包括扣除采掘业、公用事业的所有30个行业。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制造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1.1.1发展现代制造业的意义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是富民强国之本,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制造业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发动机,是以信息化带动和加速工业化的主导产业,也是发挥后发优势、实施跨越战略的中坚力量。
制造业是科技的基本载体和孕育母体,是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实现科技创新的主要舞台;制造业是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目前世界产业转移和调整的承接主体,决定着一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中的国际分工地位;大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将有助于塑造工业文明的道德基础和市场经济秩序。
1.2泉州制造业现状中国传统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已经到了必然要调整的时期,2009年将是制造业的分水岭。
为抢占制高点,泉州企业已争先恐后更新设备和技术。
三次奔赴欧洲,三亿元的设备采购意向,三位欧洲食品机械商的泉州之行……泉州食品业正在加速与国际先进设备、技术的接轨,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
1.2.1新设备打造新的竞争力2008年以来石狮有6家服装企业成批更换了缝纫设备、有3家服装企业成批引进了电脑绣花设备、有2家服装企业采用电脑悬挂式吊架生产线。
还有10多家服装企业零星更换或重新添置了缝制设备。
晋江也有40多家企业申报技术改造备案,提出购买国内外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意向。
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从德国引进国内第一条快速运转悬挂吊挂式流水线——悬挂智能系统,工作效率比原来增长40%—50%。
而虎都服饰有限公司耗资9600万元打造数码化西裤生产线投入使用,标志传统服装生产开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创新科技产业转变。
恒德集团耗资1.2亿元打造了一条“电容器薄膜”全自动生产线,采用比利时的进口原料,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1.2.2战略眼光领先企业才能领先传统制造业要改变目前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差、品牌知名度弱的现状,就必须在引进技术和设备两个方面下功夫。
是否引进先进设备,不仅与企业的实力资金有关,也与企业的战略眼光有关。
对于泉州有战略眼光的大企业来说,也早就意识到了泉州企业的不足,开始“未雨绸缪”。
七匹狼副总经理吴兴群认为,在经济发展的低谷期,正是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设备升级、自身调整的良好时机。
据了解,两年前,七匹狼上市募集的资金中,就有1亿元左右用来改造设备。
1.2.3引进人才与引进技术一样重要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最终还得靠人操作。
一份资料显示,我国花巨资引进的先进设备,只有极少数技术工人通过培训能够操作。
受文化素质和操作技能不高的影响,引进设备平均利用率只有70%左右。
职工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的紧缺已影响到中国制造业的品质和形象。
设备的引进是搭建了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平台,能不能利用好这个平台,还要依靠先进的技术和人才。
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在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的“非公经济可持续发展论坛”上称:“泉州企业可以利用设备大降价的机会,进行设备更新,用新的装备迎接下一轮的经济起飞;利用美国等发达国家企业倒闭、股票暴跌的机会,收购相关企业,以实现收购技术的目的;利用发达国家企业倒闭、大量人才失业的机会,低价聘请国外人才。
”钟朋荣认为,设备、技术和人才的引进应该是同步的。
“以前泉台鞋企交流主要集中在技术设备方面。
”特步CEO丁水波称,“实际上,引进优秀的技术和人才同样重要。
台湾企业有在制鞋业从业多年的高级人才,熟悉和掌握了世界的先进管理模式和技术,这些人才在本地及其他地方都很难招揽到,泉州企业可以从泉台合作中寻觅到更多的鞋业优秀人才。
”二、泉州制造产业发展特征泉州制造产业在近些年的发展中表现出强劲的势头,与此同时也展现出了泉州制造产业的基本特征。
2.1制造业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低在产业分工中,泉州市所从事的这一段生产链,基本上都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或装配活动。
即使是技术或资本密集型的产品,泉州市从事的也是劳动密集型的工序,产品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低。
泉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加工或装配活动在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中处于低端产业。
依靠跨国企业贴牌定制的“中国制造”往往产出多,资源消耗大,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却很低。
因此,长期以来,泉州市制造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2.2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没有形成互动共进机制2008年服务业增加值为979.35亿元,比2007年增加14.8%,2007 年服务业生产总值为684.10 亿元,比2006年增加14.0%,2006 年服务业生产总值为589.00 亿元,比2005年增加13.6%。
而从泉州市2008 年12 月统计月报可以看出,三次产业较上年同期的比重变化由4.7∶59.1∶36.2调整到2008年的4.4∶59.4∶36.2(见表2-1)。
由以上的数据表明,泉州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仍处于原地踏步,总体上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只占36.2% 的比重依然偏低。
落后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 41.8%的平均水平。
从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来看,2008 年比去年还有所年降低。
可见,服务业这股力量仍没有形成泉州市制造业基地的主要推动力,并没有对制造业形成良好的支撑。
2008年泉州市第三次产业比重变动情况资料来源:泉州市2008年12月份统计月报2.3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不合理,住宿和餐饮、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从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看,2008年服务业内部构成中,泉州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占据整个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 31.73 % 和21.8%,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较去年同期增长分别为 18.1% 和10.0%,增长速度也较快。
其中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较去年同期增长分别为6.4%、8.4% 和 3.0%,占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为 3.4%、7.9%、10.5%(见表2-2),无论从增长速度还是结构比重方面都不容乐观。
这个数字表明到目前位置泉州市服务业仍然存在着传统服务业占较大比重,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的现象,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从总量看,其发展是相对滞后的。
资料来源:泉州市2008年12月份统计月报三、泉州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转型升级困难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制造业中心加速向中国大陆转移的背景下,泉州制造业虽然发展迅速,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是一些结构性矛盾、基础性制约因素日益显现就福建省内来说,在三大中心城市新一轮优化整合发展中,泉州区位的城市基础环境较差,资源环境的束缚日益强化,综合资源优势较小,要素争夺明显处于劣势,资金瓶颈、技术瓶颈、高风险难以分散等问题突显,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
3.1泉州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问题3.1.1产业结构偏轻,产业层次偏低泉州制造业以生产纺织、服装、制鞋、木材制品、视频、饮料等为主,属于轻型制造业,而且明显表现为工业不发达和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不但第三产业比重较小,而且产业同构化现象严重。
“二元结构”较为突出,大量传统产业与部分现代产业并存,低水平加工业比重过高与高加工度产业成长不足并存。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福建泉州市近几年的工业企业统计月报的数据泉州重工业所占比重明显偏低,其机械电子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只有不到12%(其余85%均为轻纺织造和资源加工工业),这一比重不但与发达国家的约50%的水平无法相提并论,而且明显比全国的33%左右的平均水平还要低。
3.1.2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目前制造业企业间竞争日益白热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阻碍着向产业价值链上游推进。
泉州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基本上是依靠引进模仿国外机器设备和人才而实现的,属于低水平重复引进,并没有在引进之后相应跟进消化创新。
传统产业的整体优势不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则处于起步阶段,难以发挥主导作用,不但普遍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
而且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以仿制技术和组装加工为主,高加工度产业严重不足。
3.2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当前,泉州制造业转型升级受到政府、企业、第三方组织、环境 ( 硬、软) 、产业等影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3.2.1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泉州的制造业是以民营企业为主体,虽然其生产能力相当可观,但缺乏创新动力,缺乏高级管理科技人才和资金投入,使企业呈现出研发设计能力有限、品牌通道狭窄等问题,导致投资、生产、销售、品牌等趋同,产品的附加值低,创新能力差;企业没有建立起技术创新体系,难以获取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因素的原创性技术;企业生存能力和发展后劲不强,面临着大而不强的发展隐患。
3.2.2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较弱泉州制造业虽然已初步形成了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和五大主导产业,但从整体上看,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较弱,产品关联度较低,配套能力不足,龙头企业与其他中小企业协作关系不多,不同企业“孤军作战”,同类企业“相互竞争排斥”依然存在;部分龙头企业向外迁移,影响集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