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输血严重危害预案 (1)

合集下载

严重输血危害应急预案

严重输血危害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严重输血危害事件,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发生严重输血危害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溶血反应、细菌污染、输血传播疾病等。

三、处置原则1. 立即停止输血,确保患者安全;2. 快速评估患者病情,采取相应急救措施;3. 严格遵循感染控制原则,防止交叉感染;4. 及时报告上级部门,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5. 做好应急预案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应对能力。

四、处置程序1. 立即停止输血发现严重输血危害事件时,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紧急处理。

2. 评估患者病情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了解患者生命体征、症状、体征等,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3. 抢救措施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以下抢救措施:(1)给予氧气吸入,维持呼吸功能;(2)维持循环稳定,必要时给予升压药物;(3)使用抗过敏药物,控制过敏反应;(4)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查找原因;(5)根据病情,给予抗感染、抗病毒等治疗。

4. 感染控制(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2)隔离患者,防止病毒传播;(3)对输血器材、环境等进行消毒处理。

5. 报告与调查(1)立即报告上级部门,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2)详细记录事件经过、处理措施、患者病情变化等,为调查提供依据。

6. 整改与总结(1)对事件原因进行分析,查找问题,制定整改措施;(2)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应对严重输血危害事件的能力;(3)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五、应急预案的宣传与培训1.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应对严重输血危害事件的能力;2. 利用宣传栏、海报等形式,普及严重输血危害知识,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防范意识;3. 开展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2. 本预案由医院医务科负责解释;3. 本预案的修订由医务科提出,经医院批准后实施。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各科室:(一)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85号令)》、《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医院输血管理相关制度制定本方案。

(二)输血反应判断标准:1.发热反应:输血中/输血后1—2小时内,体温比输血前上升1℃者,有时伴头疼、烦躁、皮肤潮红等。

2.溶血反应:⑴急性溶血反应:寒战、发热、腰背痛、恶心、酱油色/茶色尿、尿少、尿闭、低血压→DIC。

⑵慢性溶血反应:输血后2-10天,低热,黄疸、血红蛋白尿3.过敏反应:荨麻疹、皮疹、哮喘、腹泻、血管神经性水肿。

4.输血后紫癜:输血后一周左右出现全身黏膜点状或斑状出血、血小板减少。

5.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输血后出现呼吸困难→呼吸窘迫。

6.非心源性肺水肿:输血过快或过量而出现肺水肿。

(三)急性输血反应应急预案1.医生护士:在输血过程中一旦发生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要:⑴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畅;⑵报告主治医生诊断、处理、治疗。

⑶核对血袋标签和受血者姓名、血型等;⑷采抗凝血与非抗凝血各1份、血袋连同输血器一同送输血科;⑸抗休克、扩容、利尿、碱化尿液、透析、预防肾功衰竭;⑹DIC防治;⑺激素、换血治疗等。

2.输血科应做以下工作:⑴核查核对受血者及输注血液有关信息和记录,整个配、发血环节有无差错;⑵肉眼观察患者血样的血浆或血清颜色,最好与输血前对比,测血浆游离血红蛋白;⑶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⑷做血型血清学检查,复查供、受者血型及配血实验;⑸其他试验:尿血红蛋白、血清胆红素、血常规等。

3.医务处:负责调查处理。

(四)疑似输血反应的发现、报告与评估1.凡发生与病人输血的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必须被视为疑似输血反应。

2.当出现疑似输血反应时,护士必须立即通知医生和输血科,记录在病历中。

3.由医生和输血科人员进行评估,鉴别输血反应并进行相应处理。

(五)填写《医院输血不良事件报告单》入病历保存,并报医务科。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ppt课件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ppt课件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 1、1级(轻度):出现一过性的局部皮肤潮红或 皮疹。
• 2、2级(中度):出现局部皮肤潮红或皮疹,出 现荨麻疹,伴有呼吸困难。
• 3、3级(重度):出现支气管痉挛症状和体征, 有或无荨麻疹,且出现过敏性相关性水肿和(或) 血管神经性水肿,或出现低血压;需要肾上腺素 类药物进行治疗。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第七条 美国血库协会(AABB)将输血
反应程度分为5个级别,依次为轻度、中度、
重度、危及生命和致死。主要探讨了9种严
重的输血不良反应,介绍如下: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 1、1级(轻度):输血后温度在38-39℃之间,或 输血后比输血前高1℃;不伴有其它症状。

医务处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院办、党办、急
诊科、门诊部、护理部、设备处、保健科、总务处、
药剂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组 长:吴健斌
• 副组长:张新高
• 成 员:钟德超 颜 红 刘跃江 李富贵 周利 民 李雪梅 邓治平 焦一伟 周永红 杨明全 黄 忠 李蜀华 徐 俊 殷明刚 马盛余
• 第二条 编制依据是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 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 法规要求,参考美国血库协会(AABB)的 标准及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精品资料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 第三条 适用范围。美国血库协会(AABB) 将输血反应严重程度分为5个级别,依次为 轻度、中度、重度、危及生命和致死。本 预案适用于发生3级及3级以上的输血不良 反应事件。
• 4、4级(危及生命):休克(如酸血症、生命器官功 能受损)。无其他过敏性和(或)细胞激素症状。

发生输血反应时的应急预案(一)2024

发生输血反应时的应急预案(一)2024

发生输血反应时的应急预案(一)引言:输血反应是指在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一种现象。

在医疗过程中,虽然尽可能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但仍有可能出现不可预知的情况。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应急预案对于及时处理输血反应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发生输血反应时的应急预案,以确保患者的安全与救治效果。

正文:1. 监测与观察- 定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

- 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皮肤发红、发冷、出现呼吸困难等。

- 注意检查尿液颜色和尿量,排除肾损伤的可能。

2. 停止输血- 发现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后,立即停止输血过程。

- 确保输血管路畅通,避免继续输血引发更严重的反应。

- 注意及时记录输血的时间、数量以及输血观察记录。

3. 给予急救治疗- 根据患者症状选择合适的急救药物,如抗组胺药、支气管扩张剂等。

- 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进行氧气吸入或辅助通气等急救措施。

- 快速采取复苏措施,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4. 通知相关人员- 立即通知主治医生和输血科的医师。

- 汇报患者的详细情况和输血反应的症状表现。

- 寻求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5. 预防措施与汇总- 确保输血前进行充分的病史询问及患者的过敏史调查。

- 严格遵守输血的操作流程和标准,确保血液品质的安全。

- 针对导致输血反应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今后输血提供经验参考。

总结:发生输血反应时的应急预案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步骤。

通过监测与观察、停止输血、给予急救治疗、通知相关人员以及预防措施与汇总,可以及时干预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然而,应该意识到预防是最重要的,因此应加强病史询问、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并总结经验以提高输血质量和安全性。

在应急预案中的每个步骤中,都要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和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预案演练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预案演练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输血已成为抢救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然而,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严重危害,如输血传播疾病、输血反应等,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为提高医务人员应对输血严重危害的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演练方案。

二、演练目的1. 提高医务人员对输血严重危害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

2. 优化输血流程,确保输血安全。

3. 提高医务人员应对输血严重危害的应急处理能力。

4. 完善输血应急预案,提高医疗机构应对输血严重危害的整体水平。

三、演练时间2022年某月某日四、演练地点某三级甲等医院输血科五、参演人员1. 医院输血科全体医务人员。

2. 医院感染科、急诊科、手术室等相关科室医务人员。

3. 医院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

六、演练内容1. 输血前检查2. 输血过程监控3. 输血反应处理4. 输血传播疾病防控5. 应急预案启动与实施1. 演练准备(1)成立演练指挥部,负责演练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工作。

(2)制定演练方案,明确演练内容、时间、地点、参演人员等。

(3)培训参演人员,确保参演人员熟悉演练方案及操作流程。

(4)准备演练所需物资,如模拟血液、输血器、急救药品等。

2. 演练实施(1)输血前检查①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等检查。

②发现血型不符或交叉配血试验异常,立即停止输血,并向上级医师报告。

(2)输血过程监控①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有无输血反应发生。

②发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向上级医师报告。

(3)输血反应处理①根据输血反应类型,给予相应治疗措施。

②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抢救。

(4)输血传播疾病防控①加强输血前检查,确保血液质量。

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输血传播疾病。

(5)应急预案启动与实施①发现输血严重危害,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②根据预案要求,开展应急处理工作,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3. 演练总结(1)指挥部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指出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为有效预防与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防止输血传染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和追溯疾病源,减少和预防血液输注无效,切实保障患者用血安全,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输血严重危害(Serious Hazards Of Transfusion, SHOT)主要包括输血传播疾病、非感染性SHOT及血制品的误输等,导致严重输血不良反应。

(一)指导思想: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对有效预防和处理输血治疗所致的严重危害实施管理,确保输血安全有效。

(二)组织及职责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是医院输血管理的领导机构,负责修订本预案,为控制输血严重危害的事件发生,成立控制输血严重危害调查处理小组。

组长:分管院长副组长:医务科科长和输血科主任成员: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委员职责:1.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和医务科:负责控制、调查、处理与输血有关的严重损害,凡属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或医疗事故应及时向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或分管院长报告;负责输血严重危害的登记、调查和报告;负责输血严重危害的有关制度的培训、监督实施和检查。

2.临床医生:负责临床输血的核对和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和输血后效果评价;密切观察输血过程,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负责输血不良反应以及经血传播的疾病的诊断、处理和报告。

3.护理人员:负责临床输血前的核对和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密切观察输血过程,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负责配合临床医生对输血不良反应以及经血传播的疾病的诊断、处理和报告。

4.输血科负责血液制品储存的质量管理;负责发血前的核对;负责输血不良反应、经血传播的疾病和输注无效的相关检测,协助诊断;负责输血不良反应、经血传播的疾病和输注无效的统计及上报和处理。

4.检验科负责对输血前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并做好质控工作;5.院内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疫情的上报。

(三)对输血严重危害的控制1.彻落实《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计委 2012 年第 85 号令)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医发〔2000〕184 号)等法规要求,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输血管理,对临床输血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医院控制输血相关严重危害(SHOT)预案

医院控制输血相关严重危害(SHOT)预案

控制输血相关严重危害(SHOT)预案为规范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观察、处理,控制输血相关严重危害(SHOT)的发生,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4.19.5.4款及本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手册》7.15条款的要求,制定本预案。

1.患者输血过程中必须有医护人员负责监护,监护输血的医务人员须经过输血相关严重危害相关知识的培训,具备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的症状的专业技能。

2.患者输血发生疑似输血不良反应时,负责监护的医务人员应立即向输血科和患者的主管医师报告。

3.经治医师应详细了解受血者的输血史、妊娠史及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便迅速做出初步诊断,必要时请输血科技术人员协助诊断。

4.一旦出现可能为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症状时(不包括风疹),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根据《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及应急措施管理规程》的有关流程调查其原因。

5.一旦怀疑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科技术人员应立即执行《免疫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实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填写《疑似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检测记录表》,检测结果由输血科主任或输血科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解释,确定是否发生了免疫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

6.一旦明确发生了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进行处理,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处理措施参见《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及应急措施管理规程》。

7.当输血反应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血液成分管理不当等系统问题时,输血科主任应积极参与解决。

8.输血后供血员和受血者血标本应依法至少保存7 天,以便出现输血不反应时重新进行检测。

9.患者输血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应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记录单》一式2份,1份保存于患者病历中,另一份保存输血科,输血科登记后每月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月度汇报表》汇总上报医务。

10.控制输血感染疾病的方案:10.1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医务部主任、护理部主任、输血科主任、临床科室主任或学科带头人组成),负责全院临床输血管理,明确职责,分工协作。

SHOT应急预案

SHOT应急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应急预案要求护理人员通过观察患者症状体征能早期识别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并能配合医生做好应急处理和抢救措施。

一、SHOT主要包括:溶血反应、细菌污染、输血传染疾病二、临床症状及应急处理(一)溶血反应:是输血反应中最严重的一种,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

1.临床症状:(麻醉中的手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1)早期症状: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出现头部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腰背部剧烈疼痛和心慌胸闷等症状;(2)中间阶段: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浓茶/酱油色),伴有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等;(3)最后阶段:出现少尿、无尿等急性肾衰竭症状,可致死亡。

2.应急处理:(1)一旦发现,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输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并通知医生;(2)核对:①核对患者信息:呼叫患者姓名,核对腕带、床头卡与发血单、血型单;②核对血袋标签与发血单、血型单(受血者及供血者ABO/RH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③检查血液的质量:血清或血浆是否溶血;④保留余血和患者血标本,通知输血科对原血液标本进行复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完全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必要时重新抽取血标本,重新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3)双侧腰部给予热敷,以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4)碱化尿液:遵照医嘱静脉输碳酸氢钠,以增加血红蛋白溶解度,减少沉积,避免肾小管阻塞;(5)遵医嘱用药,纠正电解质紊乱,防止血钾增高,酌情行血浆交换;(5)严密观察血压、尿量、尿色的变化,对尿少、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严重贫血者先输同型血);(6)若出现休克,根据医嘱进行抗休克治疗。

(二)细菌污染1.临床症状: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

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阴性杆菌,即使输入10~20ml,其内毒素所致也可立刻发生休克。

(1)早期表现:神志清楚、剧烈寒战、烦躁不安;继而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腹痛、发绀;随后皮肤湿冷、恶心、呕吐、血压不稳定、心率加快、呼吸深而快、尿少。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建立控制输血严重危害( SHOT,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传染疾病、输注无效) 预案,有效预防与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防止输血传染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和追溯疾病源、减少与预防血液输注无效,保障受血者安全。

合用于临床科室医护人员、输血科及业务主管部门对输血严重危害( SHOT,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传染疾病、输注无效)的诊断、处理及改进。

⑴负责输血严重危害 ( SHOT ) 的处置与鉴定工作,凡属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医疗事故应及时向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或者分管院长报告。

⑵负责经血传播疾病的登记、调查和报告。

⑴密切观察输血过程,及时发现 SHOT。

⑵负责受血者发生 SHOT 的诊断及处理。

⑴负责浮现 SHOT 后的相关检测,协助诊断。

⑵协助 SHOT 的处理。

⑶负责 SHOT 的原因调查与上报是指输血过程中或者输血后、、为能及早发现 SHOT,避免延误治疗,保障受血者安全,负责输血的医护人员应对输血过程进行严密观察,认真鉴别。

( 1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①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 1~2 小时,往往先有发冷或者寒颤,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

症状持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 1~2 小时后缓解。

②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

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或者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

③溶血反应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

典型症状是输入几十毫升血后,浮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

麻醉中的手术患者惟一的早期征兆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④细菌污染反应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

但因多数细菌污染反应是毒性大的致病菌,即使输入 10~20ml,也可立刻发生休克。

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其毒素所致的休克,可浮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控制输血感染疾病预案
依据2011年优质医院评审细则,开展血液质量管理监控,制订、实施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输血传染疾病、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无效)的预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1.临床医师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能不输血的尽量不要输血,做到有目的输血。

2.所有血液制剂必须来源于指定供血单位(陕西省血液中心),并对血液进行认真检查,保持贮血冰箱温度在2-6℃。

3.输血科发出的血液制剂外包装必须符合规定。

严禁将理学不合格的血液制剂发出。

4.不能随意打开血包(血袋)以避免污染。

绝不能为追求快速输血而用开放瓶输血,或因血袋内“白膜”堵塞输血器插针在病房开血袋,用开放式漏斗和消毒纱布过滤血液于开放瓶输血应当禁止。

5.禁止把任何药物直接加入血液内一同输注。

6.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输血器、血袋。

7.大力提倡选择性的自身输血和成分输血。

8.鼓励自身输血。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应急处置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应急处置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应急处置预案
1、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首先
发现者应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护士长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3、若是过敏反应,症状较轻者,可减慢输血速度,必要时给予地塞
米松5mg静推;过敏持续进展者,停止输注;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
好记录,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

4、发生严重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疑为细菌性输血反应者,尽早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疑为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者,立即大量补液、水化、激素治疗、监测肾功能,必要时进行血滤。

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报告科主任、输血科、医务科,做以下核对检查:
4.2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遵医嘱送检,并封存血袋备查。

4.3血库复检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不完全抗体筛
查及交叉配血试验。

4.4观察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血清或血浆是否溶血,该标本和输
血前的标本进行比较。

4.5新抽标本应进行血清胆红素含量检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4.6如怀疑由细菌污染引起的,取剩余血进行细菌培养鉴定。

4.7对患者尽早检测血液分析、尿液分析;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
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5、医务科会同临床科室、输血科对严重溶血性输血反应应迅速进行调查,以确定原因,并做好证据保全工作。

6、对有输血不良反应的,主管医生应逐项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24小时内送血库保存。

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

SHOT应急预案11

SHOT应急预案11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应急预案要求护理人员通过观察患者症状体征能早期识别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并能配合医生做好应急处理和抢救措施。

一、SHOT主要包括:溶血反应、细菌污染、输血传染疾病二、临床症状及应急处理(一)溶血反应:是输血反应中最严重的一种,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

1.临床症状:(麻醉中的手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1)早期症状: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出现头部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腰背部剧烈疼痛和心慌胸闷等症状;(2)中间阶段: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浓茶/酱油色),伴有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等;(3)最后阶段:出现少尿、无尿等急性肾衰竭症状,可致死亡。

2.应急处理:(1)一旦发现,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输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并通知医生;(2)核对:①核对患者信息:呼叫患者姓名,核对腕带、床头卡及发血单、血型单;②核对血袋标签及发血单、血型单(受血者及供血者ABO/RH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③检查血液的质量:血清或血浆是否溶血;④保留余血和患者血标本,通知输血科对原血液标本进行复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完全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必要时重新抽取血标本,重新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3)双侧腰部给予热敷,以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4)碱化尿液:遵照医嘱静脉输碳酸氢钠,以增加血红蛋白溶解度,减少沉积,避免肾小管阻塞;(5)遵医嘱用药,纠正电解质紊乱,防止血钾增高,酌情行血浆交换;(5)严密观察血压、尿量、尿色的变化,对尿少、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严重贫血者先输同型血);(6)若出现休克,根据医嘱进行抗休克治疗。

(二)细菌污染1.临床症状: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

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阴性杆菌,即使输入10~20ml,其内毒素所致也可立刻发生休克。

(1)早期表现:神志清楚、剧烈寒战、烦躁不安;继而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腹痛、发绀;随后皮肤湿冷、恶心、呕吐、血压不稳定、心率加快、呼吸深而快、尿少。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方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方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方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输血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

为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发生,积极救治患者,制定本方案。

1组织机构LI成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处置领导小组,由医疗机构分管院长任组长,医务处处长任副组长,输血科与相关临床科室负责人任组员。

1.2制定溶血性输血反应紧急处置相关制度与流程。

1.3定期组织相关临床科室医生进行溶血性输血反应紧急处置培训。

2汇报与告知义务2.1经治医师发现患者因输血疑是导致输血严重危害(SHOT)发生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及时实施治疗,同时应汇报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处置领导小组。

2.2经治医师有义务告知患者近亲属或相关陪同人员。

3血严重危害的临床特点3.1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特点ABO血型不合主要导致急性溶血即使输注5-10ml异型血也可以引起严重溶血Rh血型不合可导致急性溶血或迟发性溶血急性溶血表现为发热、寒战、心率增快、低血压休克、呼吸急促或呼吸窘迫、头痛、烦躁焦虑、腰背疼痛、少尿、血红蛋白尿、DlC等。

4.2细菌性输血反应临床的特点:(1)一般在输注开始后迅速出现症状,也可延迟至数小时后发生。

(2)轻者以发热为主;重者在输注少量血液制剂后立即发生寒战、高热、头胀、面色潮红、皮肤粘膜充血、烦燥不安、大汗、呼吸困难、干咳、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血压下降、脉细弱,严重可发生休克、DIC和急性肾衰而死亡。

亦可发生血红蛋白尿和肺部并发症。

(3)一般情况以高热、休克和皮肤充血为最常见特征,休克时皮肤潮红干燥。

(4)在全麻下作手术的病人可能只有血压下降或创面渗血的表现,而无寒战与发热等。

4,输血严重危害的处理程序4.1输血严重危害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与输血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输血副作用、经血传播疾病等。

4.2经治医师应详细了解受血者的输血史、妊娠史及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便迅速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请输血科技术人员协助诊断。

严重输血危害应急预案

严重输血危害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保障患者输血安全,提高医务人员对严重输血危害的应急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减少严重输血危害对患者造成的伤害,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发生的严重输血危害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输血反应: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及大剂量输血后的并发症等。

2. 输血传播疾病:如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3. 输血器具污染:导致患者感染等。

4. 其他严重输血危害事件。

三、处置原则1.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为首要原则。

2. 快速反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3. 加强部门协作,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高效有序。

4. 详细记录事件经过,为后续调查和处理提供依据。

四、处置程序1. 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改输生理盐水。

2. 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4. 准备抢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并给予氧气吸入。

5. 若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症状,立即进行抢救,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6. 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7. 通知输血科、护理部、药剂科等相关科室,启动应急预案。

8. 按规定程序,采集患者血液、输血器具等样本,送检验科进行检测。

9. 逐级上报事件,并按照上级指示执行。

10. 对事件进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职责分工1. 医生:负责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抢救工作。

2. 护士:负责患者的护理、观察、记录和报告工作。

3. 输血科:负责输血工作的管理、输血产品的检测和输血反应的处理。

4. 护理部:负责护理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5. 药剂科:负责药品的供应和管理。

6. 其他相关科室:按照职责分工,积极配合应急处置工作。

六、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严重输血危害事件的发现、报告、抢救、封存、样本采集等环节。

3.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预案控制输血的严重危害预案引言:输血作为目前医学中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之一,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输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严重的危害和风险,需要我们严格掌握和执行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和预案。

本文将重点探讨控制输血过程中的严重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预案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一、输血相关感染危害及预案1. 输血反应感染危害输血反应是指接受输血后由于免疫反应引起的不良反应。

为降低输血反应的感染危害,预防措施包括:- 确保血液质量:要求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血液筛查和检测,确保无感染源的血液输注。

- 预先评估患者:通过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等手段,评估患者的输血适应性,避免超过患者耐受范围的输血。

- 监测输血反应:在输血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和症状,一旦发现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及时处理。

2. 输血相关传染病危害输血可能传播多种传染病,如乙肝、丙肝、梅毒等。

为预防输血相关传染病的危害,建立如下预案:- 血液筛查和检测:确保血液来源的正规化和安全性,对于献血者进行全面的体检和病毒标志物检测,以筛查潜在的传染病感染者。

- 临床检测和隔离措施:对于接受输血的患者,要进行严格的临床检测,如血液传染病标志物检测,隔离患者以避免传播。

二、输血不良反应危害及预案1. 输血反应危害输血反应是指输血过程中由于免疫反应引起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发热反应等。

为防范输血反应的危害,需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术前评估:通过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等手段,进行术前评估,确定输血方案以减少不必要的输血风险。

- 适当选择输血成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输血成分,减少风险。

2. 输血反应处理预案- 及时停止输血: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迹象,需要立即停止输血。

- 给予抗过敏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及时给予适量的抗过敏药物。

- 血液清除处理:若输血反应严重,需要及时进行血液清除处理,如血液置换或血液滤过等。

医院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

医院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 T)方案为保障受血者安全、(SHOT)预案。

一、输血严重危害定义: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与输血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输血副作用、经血传播疾病等。

二、各科室职责1、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密切观察输血过程应。

负责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及处理。

2、输血科对输血传染疾病的调查与上报。

3、检验科负责对输血前传染病指标的检测4、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对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处置与鉴定工作。

院内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疫情上报。

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措施1、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规要求,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输血管理,对临床输血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2、临床用血来源于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不自行采血。

3、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需经过培训症状。

4、严格掌5、血液暂存、发放和输血过程中应认真核查血液标签、血液外观、血袋封口及包装等,严格执行输血相关操作规程。

6培养每月一次。

7、输血前必须检查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

8、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个项内9、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依法至少保存7重新进行测试。

10、加强医院消毒与清洁管理,明确规定消毒与清洁的区域、加强一次性使用输血器具等物规定消毒焚毁。

11HBsAg、抗-HCV、抗-HIV并保存相关原始资料。

12、对患者输血前经血传播疾病检测项目:HBsAg、抗-HCV、抗-HIV、名等应记录在病历四、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情况应及时处理。

1234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通知输血科对原血液标本进行复检、不完全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

抽取剩余血液送输血科重新进行血型检定和交叉配血。

3、肉眼观察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血清或血浆是否溶血。

如果4、白含量、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

5、如怀疑由细菌污染引起的,取剩余血进行细菌培养鉴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
为保障受血者安全,开展合理、科学输血,提高输血风险意识、安全意识,特制定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一、输血严重危害定义: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与输血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输血副作用、经血传播疾病等。

二、各科室职责:
1、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密切观察输血过程,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

负责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及处理。

2、输血科:负责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检测、协助诊断和协助处理及输注无效的原因调查,进行统计及上报,并反馈给血站。

协助医院对输血传染疾病的调查与上报。

3、检验科负责对输血前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并做好质控工作。

4、医教科及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对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处置与鉴定工作。

院内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疫情上报。

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措施
1、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规要求,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输血管理,对临床输血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2、临床用血来源于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不自行采血(自体输血除外)。

3、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需经过培训,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提倡科学合理用血和自体输血。

5、血液入库、发放和输血过程中应认真核查血液标签、血液外观、血袋封口及包装等,严格执行输血相关操作规程。

6、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7、输血前必须检查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

8、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个项内容,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9、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

10、加强医院消毒与清洁管理,明确规定消毒与清洁的区域、设施设备和物品及其消毒清洁方法和频次,保持
工作区域卫生符合国家相应要求。

加强一次性使用输血器具等物品的管理,使用后及时按医疗废物管理规定消毒焚毁。

11、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患者输血前做好经血传播疾病项目(HBsAg、抗-HCV、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等)的检测,并保存相关原始资料。

12、对患者输血前经血传播疾病检测项目(HBsAg、抗-HCV、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等)为阳性结果者,主治医生应及时告知患者和亲属或监护人,检测结果和对患者的谈话内容、时间、患者或其亲属签名等应记录在病历中。

四、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详见《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保留未输完的血袋,以备检验。

按要求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送予输血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