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实例

合集下载

会计差错更正 案例

会计差错更正 案例

会计差错更正案例
下面就给你讲个会计差错更正的案例。

话说有个小公司叫欢乐小铺,他们家的会计小李啊,是个刚毕业没多久的小年轻,工作充满热情但偶尔也会有点小迷糊。

有一次,在核算当月成本的时候,小李把一批进货成本给搞错了。

这批货实际进价是5000元,结果他不小心写成了3000元。

这就好比你去买东西,本来花了50块,你却记成30块,这账肯定就对不上了。

等到月底出报表的时候,利润看起来比实际的多了不少呢。

老板看着报表还挺高兴,说:“咱这月干得不错啊,利润涨了这么多。

”但是小李心里知道,这是自己出了差错。

小李发现这个问题后,就赶紧要进行会计差错更正。

他首先得承认错误啊,就像小孩子犯错了要勇敢站出来一样。

然后呢,他就要把之前做错的账给调整过来。

因为之前少记了2000元的成本,他就得在相关的成本账户里补上这2000元。

这就好像是你发现之前少算了一笔支出,得重新补上一样。

他在会计分录上是这么做的:如果之前错误的分录是借:库存商品3000,贷:银行存款3000;现在要更正,就得先把原来错误的分录冲掉,做一个相反的分录,借:库存商品 3000,贷:银行存款 3000。

然后再做一个正确的分录,借:库存商品5000,贷:银行存款5000。

这样就把成本给调整正确了。

经过这么一调整,利润也就回到了它本来该有的样子。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啊,会计工作可得仔细,出了差错要及时更正,就像走路走错了要赶紧回到正道上一样。

会计差错更正监管案例汇总

会计差错更正监管案例汇总

会计差错更正监管案例汇总我在一家会计事务所实习的时候,就有幸参与到了一些会计差错更正监管案例的整理工作。

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会计世界里也有这么多“小马虎”和“大漏洞”。

有一个案例是关于一家中型企业的。

这家企业在做年度财务报表的时候,把一批存货的价值算错了。

他们原本应该按照先进先出法来计算存货成本,可不知道怎么搞的,会计人员却用了加权平均法。

这就好比你本来要按照苹果进库的先后顺序来定价卖苹果,结果却把所有苹果混在一起算个平均价,那肯定会出问题呀。

我看到监管人员审查资料的时候,那眼神就像侦探在找线索一样犀利。

他们发现了这个错误后,就开始深入调查。

企业的会计人员一开始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跟监管人员解释说:“这两种方法算出来的结果应该差不了太多吧。

”监管人员可不吃这一套,他们拿出计算器,当着会计人员的面,重新按照正确的方法计算。

结果一出来,存货价值的差异竟然影响到了企业的利润报表,原本看起来盈利不错的企业,经过正确计算后,利润少了一大截。

还有一个案例是关于一家小型公司的固定资产折旧计算错误。

这家公司的会计在计算办公设备的折旧时,年限设置错了。

本来应该按5 年折旧的设备,他写成了3 年。

这就导致每年的折旧费用多算了,利润自然就被压低了。

我跟着导师去这家公司了解情况的时候,看到那个会计一脸懊悔地说:“我当时就随便填了个数字,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影响。

”导师严肃地告诉他:“会计工作可不能随便,一个数字的差错可能会误导整个企业的决策。

”在另一个比较大型的企业集团案例里,他们在合并财务报表的时候出了岔子。

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抵消没有处理好,就好像两个家庭算账,把互相之间借的钱和送的东西都算乱了。

监管部门在审查的时候,要把这家集团各个子公司的账目都翻出来,一点点核对。

我也帮忙整理那些厚厚的账目资料,眼睛都看花了。

最后发现,就是因为一个子公司在记录一笔内部销售业务时,科目记错了,结果在合并报表的时候,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了一系列的错误,导致整个集团的资产负债表数据都不准确。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会计差错变更典型案例及分析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会计差错变更典型案例及分析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会计差错变更案例及分析案例1、冠昊生物(会计政策变更)为了进一步加强研发费用在各主要研究阶段的归集和核算,同时建立健全各研发项目在各个阶段的风险评估机制,谨慎确定各研发项目研发费用资本化时点,经公司201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将各研发项目研发费用资本化时点从产品注册检验阶段的产品标准制定阶段调整为开始注册临床试验阶段,并进行了追溯调整。

上述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影响2008年初净资产-607,344.68 元, 2008 年末净资产 -7,835,838.55 元, 2008 年度净利润-7,228,493.87元;影响2009年末净资产-20,349,689.99元,2009年度净利润-12,513,851.44元。

影响项目明细如下:案例2、山东金城医药(会计政策变更)根据财政部 2009 年《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3 号》,公司对自产的危险化学品销售收入计提的安全费用进行了追溯调整,将调整后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作为前期比较财务报表。

本次会计政策变更具体调整事项如下:调增2009 年年初专项储备1,357,141.30 元,相应调减 2009 年年初留存收益 1,432,277.23 元,调减固定资产 75,135.93 元;调增 2008 年年初专项储备 526,107.81 元,调减 2008 年年初留存收益 540,276.56 元,调减 2008 年年初固定资产 14,168.75 元。

公司按照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财企[2006]478 号《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中的计提标准对公司销售的危险品的安全费进行计提。

具体采取超额累退方式按照以下标准逐月提取:(1)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 1,000 万元及以下的,按照 4%提取;(2)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 1,000 万元至 10,000 万元(含)的部分,按照2%提取;(3)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0万元至100,000万元(含)的部分,按照0.5%提取(4)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 100,000 万元以上的部分,按照 0.2%提取。

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会计差错分为非重大会计差错和重大会计差错,而企业会计差错发生时间可分为本期和以前年度,企业会计差错发现时间又可分为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以及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后。

因此,会计差错发现和发生的时间不同,造成会计差错有非重大与重大之分,其会计差错更正的处理是不一样的,具体的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如下:A 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以及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后发现的属于本期的会计差错,包括非重大差错和重大差错,应调整本期相关项目。

例( 1 ):甲公司 2004 年财务会计报告在 2005 年 4 月 30 日批准报出, 2005 年 4 月 10 日(或2005 年 11 月 10 日)发现 2005 年 3 月管理用固定资产漏提折旧 300 万元,则在 2005 年 4 月(或2005 年 11 月)补提折旧,会计分录为:借:管理费用 300贷:累计折旧 300B 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包括非重大差错和重大差错,应调整报告年度财务报告相关项目,发现当期的财务报告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一并调整。

例( 2 ):甲公司 2004 年财务会计报告在 2005 年 4 月 30 日批准报出,报告年度应为 2004 年度,2005 年 4 月 10 日发现 2004 年 10 月管理用固定资产漏提折旧 300 万元,甲公司的所得税率为 33%,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 2004 年所得税申报在 2005 年 3 月 15 日完成,按净利润 15%提取盈余公积,则 2005 年 4 月会计处理如下:( 1 )补提折旧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管理费用) 300贷:累计折旧 300( 2 )将调减的净利润转入未分配利润借:利润分配 -未分配利润 3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00(注:按税法规定,当年应提折旧在当年提取可以在税前抵扣,2004 年所得税申报后补提 2004 年折旧不得在税前抵扣,不涉及到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 3 )调减盈余公积借:盈余公积45 ( 300×15%)贷:利润分配 -未分配利润 45(4)调整 2004 年会计报表(报告年度会计报表)对于资产负债表,应调增累计折旧 300 万元,调减盈余公积 45 万元,调减未分配利润 255 万元。

案例解析前期重大会计差错更正

案例解析前期重大会计差错更正

案例解析前期重大会计差错更正摘要〕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

前期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处理原则:①采用追溯重述法;②涉及损益的,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算,最终转入留存收益;③涉及所得税,依照税法规定,税法允许的调整应交,否则调整递延;④涉及其他项目,直接调整相关项目。

〔关键词〕前期重大会计差错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案例一:2015 年度,审计人员在对大华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审计时,发现该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所得税税率25%,下同)2014 年度有一笔100 万元的收入挂在“其他应付款”账户上,会计做的账务处理为:借记“银行存款”117,贷记“其他应付款”117。

已结转与该笔收入相关的成本。

遂就该笔业务提出审计意见,要求其更正。

正确的更正分录为:①调整收入:借记“其他应付款”117,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主营业务收入”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②调整应交所得税: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25,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5;③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结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75,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75;④计提盈余公积: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7.5,贷记“盈余公积”7.5。

案例评析:在该笔业务中由于少计100 万元收入,进而少纳增值税17 万元,少纳所得税25 万元。

由于该笔业务是2014 年度的业务,故而应做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不能影响2015 年度的利润总额。

案例二:2015 年度,审计人员在对利达工贸有限公司进行审计时,发现该公司2013年年底购入的一台价值300 万元的管理用设备,预计使用5 年,预计残值率5%,与税法规定一致。

2014 年该公司采用的折旧方法是双倍余额递减法,当年计提折旧120 万元。

审计人员认为该设备不符合税法规定的采用加速折旧的条件,提出要求其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的审计意见。

关于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关于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关于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会计差错更正是指对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

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取决于差错的重要性和发现差错的时间。

一、会计差错的分类1. 重大会计差错◦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

一般来说,如果某项差错占有关交易或事项金额的10%及以上,则认为是重大会计差错。

◦例如,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现上一年度多计了营业收入1000万元,而上年营业收入总额为8000万元,多计的金额占营业收入总额的12.5%,则该差错属于重大会计差错。

2. 非重大会计差错◦非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不足以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作出正确判断的会计差错。

◦例如,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现上一年度少计了办公费用1000元,相对于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言,该差错的影响较小,属于非重大会计差错。

二、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1. 本期发现本期差错的更正◦对于本期发现的、属于本期的会计差错,应直接调整本期相关项目。

◦例如,企业在本月发现本月少计了一笔销售收入5000元,应直接编制如下会计分录进行更正:借:应收账款 5000;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0。

2. 本期发现前期非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对于本期发现的、属于前期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如影响损益,应直接计入本期净损益,其他相关项目也应作为本期数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本期相关项目。

◦例如,企业在本年度发现上一年度少计了办公设备的折旧费用1000元,该差错不影响损益,应直接调整本年度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和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

会计分录为:借:管理费用 1000;贷:累计折旧 1000。

3. 本期发现前期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1)追溯重述法▪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

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

财务会计错账更正案例

财务会计错账更正案例

案例1:江南公司出纳李丽2008年10月4日在登记现金日记账时,将3612元在“付出(贷方)金额”栏中误记为3012元;10月10日在登记现金日记账时,又将“对方科目”栏中的“其他应收款”误记为“其他应付款”。

如下表:库存现金日记账2008年凭证号数对方科目摘要收入(借方)金额付出(贷方)金额结余金额月日9 30 期末余额5000.0010 4 现付1 管理费用购买办公用品3012.00 1988.0010 现收1 其他应付款退回差旅费2000.00 3988.00请问应如何更正?案例2:江南公司出纳李丽2008年10月9日以现金支付车间办公用品款500元。

填制如下付款凭证:付款凭证贷方科目:库存现金2008年10月9日现付字第5号会计主管:记账:复核:出纳:李丽制单:李丽并已登记入账:库存现金2008年凭证号数摘要借方贷方借或贷余额月日10 9 现付5 支付车间办公用品款500.00请找出其中的错误,并更正。

案例3:江南公司出纳李丽2008年10月12日以银行存款支付前欠丽华公司的购货款9000元。

填制如下付款凭证:付款凭证贷方科目:银行存款2008年10月12日银付字第8号会计主管:记账:复核:出纳:李丽制单:李丽并已登记入账:银行存款2008年凭证号数摘要借方贷方借或贷余额月日10 12 银付8 支付前欠货款90000.00请找出其中的错误,并更正。

案例4:江南公司出纳李丽2008年10月15日签发现金支票到银行提取现金3000元。

填制如下付款凭证:付款凭证贷方科目:银行存款2008年10月15日银付字第12号会计主管:记账:复核:出纳:李丽制单:李丽并已登记入账:银行存款2008年凭证号数摘要借方贷方借或贷余额月日10 15 银付12 提取现金300.00 请找出其中的错误,并更正。

【税会实务】会计差错更正的披露

【税会实务】会计差错更正的披露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税会实务】会计差错更正的披露
会计差错按《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规定,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如下事项:
①重大会计差错的内容,包括重大会计差错的事项陈述和原因以及更正方法。

②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金额,包括重大会计差错对净损益的影响金额以及对其他项目的影响金额。

例:汇丰实业公司在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时,发现的会计差错,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事项。

其格式内容如下:我公司本年度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发现上年度以下问题:
①多摊销大修理费用××万元;
②少计提折旧××万元;
③多分配成本节约差异××万元;
④将应计入在建工程的相关人员工资及应计福利费××万元,误列入管理费用。

本公司在编制本年度比较会计报表时,已对上述差错进行了更正。

更正后,调增上年度净利润和留成收益××万元,调增待摊费用××万元,调增折旧××万元,调减存货××万元,调增在建工程××万元。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同时,由于会计又分很多行业,比如工业企业会计、商业企业会计、酒店企业会计、餐饮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等等。

会计处理,关键是思路,因为课堂上不可能教给你所有行业,怎么样才叫学会了实操呢,就是你有了一个基本的账务处理流程,知道一些典型的业务金额是怎么由凭证最后转接到到报表的。

会计错账更正方法案例讲解

会计错账更正方法案例讲解

会计错账更正方法案例讲解会计错账是指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发生的错误记录和账务处理错误。

为了保证账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及时发现和纠正会计错账非常重要。

下面以一个案例讲解会计错账的更正方法。

案例背景:公司在2024年1月1日购买了新的办公设备,资产原价为10,000元,使用寿命为5年,耐用性为4年。

公司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但在一笔分录中,会计人员错误地将购买该设备的金额录入为1,000元,导致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

更正方法:1.首先,会计人员应该及时发现错账并记录下来。

在发现错账后,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和上级领导,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更正错误。

2.接下来,会计人员应该编制一张会计更正凭证。

根据这个案例,在2024年1月1日当天,会计人员应该在正常的购买办公设备的分录之后,编制一个相反的分录,将金额调整为正确的数额。

即:借:固定资产9,000元贷:银行存款9,000元3.更正凭证应由负责的会计师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

签字确认后,会计人员应将更正凭证和相关资料归入会计档案,以便日后审计和查验。

4.更正凭证应及时通过会计软件进行录入,以更新会计账户的余额和数据。

同时,会计人员还应确保已经将更正账务信息通知到与此相关的部门和人员,以避免重复录入错误数据。

5. 最后,会计人员应及时对更正账务进行检查和调整。

他们应确认通过更正凭证的分录已经成功地纠正了错误,并且会计账户的余额与实际情况一致。

如果仍有任何问题或 discrepancie 出现,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更正。

总结:以上是一个会计错账的案例讲解,以及实施会计错账更正方法的步骤。

会计人员在每日工作中应密切关注和检查账务数据的准确性,一旦发现错误,应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及时发现和纠正会计错账对公司的财务管理至关重要,只有确保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才能为公司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

上交所重大会计差错案例

上交所重大会计差错案例

上交所重大会计差错案例以下是关于以上交所重大会计差错案例的文章:第一段:近年来,以上交所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会计差错案例,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这些案例涉及到各个行业,给投资者和市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本文将列举其中的10个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些会计差错的性质和影响。

第二段:我们来谈谈A公司的会计差错。

该公司在财务报表中错误地计入了一笔销售收入,导致其利润被夸大。

这一差错被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发现后,该公司的股价大幅下跌,投资者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第三段:接下来,让我们看看B公司的会计差错。

该公司在报表中错误地计算了应收账款,并未及时核销已经无法收回的账款。

这一差错的发现导致该公司的信誉受损,股价大幅下跌,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

第四段:C公司是另一个发生重大会计差错的案例。

该公司在报表中虚增了一项长期投资的价值,导致其净资产被夸大。

这一差错被审计机构发现后,该公司被迫重新计算净资产,股价大幅下跌,投资者受到了重大损失。

第五段:D公司是一家制造业公司,也发生了重大的会计差错。

该公司在报表中错误地计入了一笔资产减值损失,导致其利润被夸大。

这一差错的发现引发了调查,该公司被罚款,并且其高管团队遭到了调整。

第六段:E公司是一家金融机构,也出现了重大的会计差错。

该公司在报表中错误地计入了一笔收益,导致其盈利能力被夸大。

这一差错被监管机构发现后,该公司受到了罚款和监管处罚,投资者的损失也不可估量。

第七段:F公司是一家零售企业,也遭遇了重大的会计差错。

该公司在报表中错误地计算了库存的价值,导致其利润被夸大。

这一差错的发现引发了外界的质疑和调查,该公司的声誉受到了严重影响。

第八段:G公司是一家房地产开发商,也发生了重大的会计差错。

该公司在报表中错误地计入了一笔资产减值损失,导致其净资产被夸大。

这一差错的发现引发了投资者的恐慌,该公司的股价大幅下跌。

第九段:H公司是一家科技公司,也出现了重大的会计差错。

该公司在报表中错误地计入了一笔研发费用,导致其利润被夸大。

上交所 重大会计差错更正

上交所 重大会计差错更正

上交所重大会计差错更正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上交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作为中国主要的证券交易所之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就在最近,上交所却发生了一起重大会计差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据了解,此次重大会计差错发生在上交所的财务报表中。

据上交所公布的信息显示,他们在去年的财务报表中发现了严重的会计差错,涉及金额高达数亿元人民币。

这一错误的发现引起了上交所高层的高度重视,并立即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更正。

根据上交所的公告,此次会计差错主要涉及到上交所的资产计价、负债计值和利润计算等方面。

根据相关规定,上交所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进行计量和披露。

然而,由于一系列的原因,上交所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存在了一定的错误和偏差,导致了这次重大的会计差错。

上交所对于这次重大会计差错的发生表示了诚挚的歉意,并表示将积极主动地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更正。

首先,上交所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负责对这次会计差错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其次,上交所将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以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

此外,上交所还将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提升财务报表的质量和透明度。

对于这次重大会计差错,市场和投资者的反应也是非常关切的。

许多投资者表示,他们对上交所的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了怀疑,对上交所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感到担忧。

这也使得上交所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需要通过积极的沟通和透明度来恢复市场和投资者的信心。

对于上交所而言,这次重大会计差错的发生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教训和警示。

在资本市场的运作中,会计准则和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透明度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利益。

上交所应该从这次错误中吸取教训,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制度和流程,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上交所还应该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7错账更正实例1

7错账更正实例1
3.结转本月实际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49 000元。原编记账凭证的会计分录为: 借:库存商品 94 000 贷:生产成本 94 000
4.收到购货单位偿还上月所欠货款7 600 元。原编记账凭证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6 700 贷:应收账款 6 700
1
5.计提本月固定资产折旧费4100元。原编记账 凭证的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1 400 贷:预提费用 1 400
8.用银行存款支付所欠供货单位货款7 600元。原编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账款 6 700 贷:银行存款 6 700
3
9.以现金预付采购人员差旅费2 000元。原编 记账凭证的会计分录为:
借:其他应付款 2000
贷:库存现金
2 000
10.采购人员出差回来报销差旅费1900元,交 回现金100元。原编记账凭证的会计分录为,
4.金额错,少计金额,用补充更正法:
(1)借:银行存款 900
贷:应收账款 900
(2)根据上列记账凭证的会计分录登记入账更 正错误。
6
5.科目、金额错,用红字更正法:
(1)借:管理费用 1400
贷:预提费用
1400
(2)借:管理费用 4100
贷:累计折旧 4100
(3)根据上列记账凭证的会计分录登记入账更正错误。
2.科目错,用红宇更正法:
(1)借:预提费用 3 000
贷:银行存款 3 000
(2)借:待摊费用 3 000
贷:银行存款 3 000
(3)根据上列记账凭证的会计分录登记入账更正错误。
5
3.金额错,多计金额,用红字更正法:
(1)借:库存商品 45 000
贷:生产成本
45 000

会计错账更正案例

会计错账更正案例

会计错账更正案例一、案例一:划线更正法。

# (一)错账情况。

小会计小明在登记账簿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金额写错了。

原本应该登记一笔销售商品收入1500元,结果他写成了1800元。

这就好比本来要给客人15个苹果,结果说成了18个,多给出去了呢。

# (二)更正过程。

小明发现这个错误的时候,账本还没有结账呢。

于是他就采用了划线更正法。

他拿出红色的笔,在错误的数字1800上划了一条红线,这条红线就像是给这个错误数字画了个禁止通行的标志。

然后在红线上面写了正确的数字1500,并且在旁边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就好像是在说:“这个错误我负责修正啦。

”二、案例二:红字更正法。

# (一)错账情况。

会计小红遇到了一个比较麻烦的错账。

她先收到了一笔客户的预付款5000元,她本应该做的分录是借记“银行存款”5000元,贷记“预收账款”5000元。

结果呢,她写成了借记“银行存款”5000元,贷记“应收账款”5000元。

这就好比把本来要放到“预收账款”这个篮子里的钱,放到了“应收账款”这个篮子里,完全放错地方了。

# (二)更正过程。

因为这个错误是记账凭证做错了,而且已经登记入账了。

所以小红就得用红字更正法来纠正这个错误。

她先做了一张和原来错误凭证一模一样的红字凭证,也就是借记“银行存款” 5000元(用红字表示),贷记“应收账款” 5000元(用红字表示)。

这就像是把错误地放到“应收账款”篮子里的5000元又拿了出来,而且还做了个标记说这是拿出来的。

然后她又做了一张正确的蓝字凭证,借记“银行存款”5000元,贷记“预收账款”5000元。

这样就把钱放到了正确的“预收账款”篮子里啦。

三、案例三:补充登记法。

# (一)错账情况。

会计小刚在做一笔费用报销的记账时出了差错。

公司购买办公用品花了350元,他做记账凭证的时候,写成了借记“管理费用”305元,贷记“库存现金”305元。

这就好比买东西的时候少算了钱,给公司的账本少记了一笔费用,就好像是去超市买东西,收银员少收了钱一样。

会计差错更正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会计差错更正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会计差错更正的账务处理分以下⼏种情况: (1)当期发现的当年度的会计差错(不论重⼤或⾮重⼤),其账务处理的基本⽅法是:⽴即调整当期相关科⽬。

这样处理的原因在于:当年度会计报表尚未编制,⽆论会计差错是否重⼤,均可直接调整当期有关出错科⽬。

例如:2007年12⽉发现⼀项管理⽤固定资产漏提折旧1 500元,则发现时应做如下分录,并调整相关科⽬: 借:管理费⽤ 1 500 贷:累计折旧 1 500 (2)当期发现的以前年度⾮重⼤会计差错,其账务处理的⽅法也是直接调整当期相关科⽬。

对于该类会计差错尽管与以前年度相关,但根据重要性原则,可直接调整发现当年的相关科⽬,⽽不必调整发现当年的期初数。

因⽽账务处理⽅法同(1)。

(3)当期发现的以前年度的重⼤差错,其账务处理的基本⽅法是:涉及损益的,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过渡,调整发现年度的年初留存收益;不影响损益的,调整发现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的期初数。

例:某公司2007年底发现2006年⼀项已完⼯投⼊使⽤的在建⼯程未结转到固定资产,⾦额为150万,2006年应计折旧为30万(公司所得税率为33%,按净利润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经分析上述事项属重⼤会计差错,要求做出调整。

账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 150 贷:在建⼯程 15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0 贷:累计折旧 30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9.9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9.9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0.1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1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2.01 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1.00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015 (4)⽇后期间发现的当年度的会计差错(不论重⼤或⾮重⼤)应视同当期发现的当年度的会计差错,因⽽账务处理⽅法同(1)。

(5)⽇后期间发现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重⼤或⾮重⼤)。

报告年度是指当年的上⼀年,由于上⼀年会计报表尚未报出,故称上⼀年为报告年度。

会计核算中会计人员重大失误案例

会计核算中会计人员重大失误案例

会计核算中会计人员重大失误案例
我给你讲个会计核算里会计人员重大失误的事儿啊。

有这么一家小公司,会计叫小李。

这小李平时看着还挺靠谱的,可那次就出了个大岔子。

公司要做年度财务报表了,小李在核算成本的时候啊,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

他们公司有一批原材料,之前采购的时候价格波动特别大。

小李在核算成本的时候呢,直接就把所有的原材料都按照最高价格来计算成本了。

你说这多离谱啊,就好像你去买菜,有贵的时候有便宜的时候,你全按最贵的价格算自己花了多少钱,那肯定不对啊。

结果呢,这财务报表一出来,公司的成本比实际高了一大截。

老板一看就懵了,还以为公司的运营出了啥大问题呢。

本来想着这一年还能有点小盈利,这么一算竟然要亏损了。

老板就找小李对峙啊,小李这才发现自己犯了这么个低级错误。

还有个例子,是一家中型企业的会计小张。

这企业有好几笔应收账款,小张在核算的时候啊,竟然把其中一笔已经收回来的账款给忘了,还在账面上显示人家欠着呢。

那家已经还款的客户后来又想和这个企业做一笔大生意,财务这边一对账,就说人家之前的钱还没还呢,这多尴尬啊。

差点就因为这个失误把这个大客户给得罪了,要是真丢了这个客户,那损失可就大了。

你看,这些会计人员的失误可都是能给公司带来大麻烦的。

所以说啊,做会计这活儿,得小心再小心呢。

差错更正受处罚案例

差错更正受处罚案例

差错更正受处罚案例
嘿,朋友们!今天来给你们讲几个差错更正受处罚的案例,这可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啊!
你们想想看,有个会计小王,他在做报表的时候,一个粗心,把数字给写错了。

就像你走路一不小心踩空了一样!结果呢,公司因为这个错误差点出了大乱子。

老板那叫一个生气啊,对着小王就是一顿狠狠批评,“你怎么能这么不细心!”这还不算完,小王还因此受到了处罚。

再说说另一个例子,小李是个仓库管理员,他在记录货物数量的时候居然搞混了!这就好比是你找错了回家的路一样离谱!这一弄错,给公司的发货和库存管理都带来了麻烦。

领导发现后,能不火大吗?“你这工作是怎么做的!”然后小李自然也逃脱不了处罚的命运。

还有呢,那次小张在填写重要文件时,把关键信息给写错了。

哎呀,这就像是射击比赛中脱靶了呀!后果那是相当严重,给整个项目都造成了阻碍。

他当时那个懊悔啊,“我怎么这么糊涂!”可世上没有后悔药啊,他还是得接受处罚。

这些案例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情一定要认真仔细啊!可不能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来。

稍微一个差错,可能就会引发一连串的问题,最后受罚的还是自己。

咱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要时刻保持警醒,不要犯这些低级错误。

别等到出了问题才后悔莫及!认真、细心才是王道,这样才能避免那些不必要的麻烦和处罚呀!。

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实例

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实例
公司20×3年度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栏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本年累计数栏的年初未分配利润,应按调整后的年初数为基础编制:见表13-5、13-6。
资产负债表
表13-5
编制单位:华联公司20×3年12月31日单位:元年初数
资产
调增
流动资产:
货币资金
短期投资
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
减:坏账准备
应收账款净额
存货
流动资产合计调减负债和所
39 600
39 600
120 000
8 040
4 020
③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80 4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80 400
④调整利润分配有关数字: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2 060(80 400×15%)
12 060
(3)报表调整
本年度发现20×2年漏记固定资产折旧120 000元,在编制20×2年与20×3年可比的会计报表时,已对该项差错进行了更正。由于此项错误的影响,1999年虚增净利润及留存收益80 400元,少计累计折旧120 000元。
加: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四、利润总额
减:所得税
五、净利润
加:年初未分配利润
六、可供分配利润
减: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法定公益金
七、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
减:应付普通股股利
八、未分配利润×
120 000
×
×
×
×
×上年数
调减
×续表
×39 600
××8 0404 020
×68 340(4)附注说明:
少计累计折旧120 000

审计案例17所有者权益存在重大错报的案例.doc

审计案例17所有者权益存在重大错报的案例.doc

[案例17] 所有者权益存在重大错报的案例分析:1.以上各种事项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如果不正确,请给出调整分录。

答:事项1,不正确。

根据公司法规定:“盈余公积转增资本,留存的盈余公积不得少于转增前注册资本的25%”。

本例中留存的盈余公积不得少于3000*25%=750。

调整分录:借:股本 750万元贷:盈余公积 750万元事项2,不正确。

发行股票的手续费应冲减资本公积。

调整分录: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52.5万贷:财务费用 52.5万事项3,不正确。

企业为奖励本公司职工而收购本公司股份的,应按实际支付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做备查登记。

调整分录:借:库存股 60万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60万事项4,不正确。

因为事项2的调整使财务费用减少了52.5万,所以本年利润余额应为-30+52.5=22.5万调整分录:借:本年利润 52.5万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2.5万2.假定华兴公司没有其他重大错报,请指出注册会计师查出的错报对华兴公司净资产的影响。

答:股本:4480-750=3730资本公积:6790-52.5+60=6797.5盈余公积:0+750=750未分配利润:770+52.5=822.53.讨论注册会计师查证所有者权益应当关注的合法合规性问题。

答:1)实收资本的查证①投资的缴纳时间、数额、比例是否合规;②无形资产所占投资总额的比例是否过高。

按规定,企业在资本金的筹集中,无形资产的投资比例不得超过20%,情况特殊的最高限额不得超过30%;③投入资本的入账依据和入账价值是否正确。

第一,以货币投资作为实收资本,应以存入银行的日期、币种、金额作为记录收入资本的依据。

存人银行应是企业的开户银行,防止投资者以借入款或出具假证明作为投资凭证;第二,以实物作为投人资本,需要开列实物清单,详细注明各项实物的数量和协商确定的价值,并经清点验收无误后,由企业验收人员及出资者签证后作为投入资本的依据;④是否任意将企业收入转增资本。

上市公司会计差错处罚案例

上市公司会计差错处罚案例

上市公司会计差错处罚案例
近年来,上市公司因会计差错受到处罚的案例屡见不鲜。

这些案例不仅给公司带来了财务上的损失,更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投资者信心。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上市公司会计差错的原因、影响及处罚措施。

某上市公司在近期因会计差错被监管部门处罚。

据了解,该公司在过去几年的财务报表中存在重大误差,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误解。

经过监管部门的调查,发现该公司在多个方面存在会计差错,包括收入确认、成本核算和资产减值等方面。

这些差错导致公司的净利润和资产质量被高估,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

对于这一会计差错事件,监管部门进行了严肃处理。

首先,对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了重新审计,并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罚款。

此外,监管部门还要求公司对财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同时,监管部门还对公司的高管进行了问责,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一案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作为上市公司,应该高度重视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任何会计差错都可能对投资者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受损。

因此,上市公司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对存在的会计差错及时发现并严肃处理,以维护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总之,会计差错是上市公司面临的重大风险之一。

只有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这一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市场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3-11]公司在20×3年发现,20×2年公司漏记一项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120 000元,但在申报所得税时扣除了该项折旧。

该公司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递延法,所得税率为33%,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该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提取法定公益金。

(1)差错分析
20×2年少计折旧费用120 000
少计累计折旧120 000
多计所得税费用(120 000×33%) 39 600
多计净利润 80 400
多计递延税款贷项(120 000×33%) 39 600
多提法定盈余公积 8 040
多提法定公益金 4 020
(2)账务处理
①补提折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20 000
贷:累计折旧120 000
②调整递延税款:
借:递延税款39 6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9 600
③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80 4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80 400
④调整利润分配有关数字:
借:盈余公积12 060(80 400×1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2 060
(3)报表调整
公司20×3年度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栏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本年累计数栏的年初未分配利润,应按调整后的年初数为基础编制:见表13-5、13-6。

资产负债表
表13-5
编制单位:华联公司20×3年12月31日单位:元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表13-6
年度单位:元
编制单位:华联公司
本年度发现20×2年漏记固定资产折旧120 000元,在编制20×2年与20×3年可比的会计报表时,已对该项差错进行了更正。

由于此项错误的影响,1999年虚增净利润及留存收益80 400元,少计累计折旧120 00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