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区域分析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扬州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市”等荣誉称号,2006年又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奖”。扬州历史遗迹和名胜古迹繁多,自古以旅游休闲和传统文化取胜。扬州是我国唐朝时期的第三大城市,同时也是中国东南一带胜景荟萃之处,城里城外的园林建筑不计其数,著名的有二十四桥、大明寺、瘦西湖、个园、桃花坞、小金山、钓鱼台等等,时谚谓:“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可见当时的扬州是何等繁华,对文人墨客的吸引力之强是可想而知的。今日的扬州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中国乃至世界最古老的运河—京杭大运河、汉隋帝王的陵墓、唐宋古城遗址、明清私家园林等。它们中包括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等。虽然扬州的旅游资源丰富,城市环境优越,但由于城市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没有进行很好的资源整合并形成产品优势,旅游对城市经济的推动有点滞后。因此,相对于苏南经济发达的城市,无论从旅游的经济总量、人均消费能力还是经济辐射能力来讲都存在较大差距。扬州与镇江、常州、南通同处于江苏旅游第二梯队的增长极板块,这与扬州的历史形象、区位优势和城市知名度极不相适应。
扬州在长三角城市圈里的综合可持续发展水平属于二线至三线的水平,对于其旅游发展水平有一定限制。如何将巨大压力转换为动力,激发自身潜力,是扬州旅游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城市不可推卸的责任。 1、从长三角大环境来看
从2008年福布斯全国最适合发展旅游业的25座城市排名来看(详见数据二),长三角城市共占9席。虽然扬州不在其内,但这充分体现出本区域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巨大能量。尤其是江苏省的五个上榜城市苏州、无锡、南京、镇江、常州无一例外都属于“苏南”地区,与镇江隔江相望的扬州地属苏中地区,有面向苏北,承接苏南的重要作用,未来潜力巨大。
另一方面,从长三角区域整体经济实力来看2008年的统计数据中(详见数据三),扬州的GDP总量与人均收入在长三角排位整体靠后,但是长三角2008年的GDP总量占全国20%,远超珠三角与京津冀,这一区域整体经济实力是扬州旅游发展的支撑力量。2008年,全国三大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2.51万亿元,占全国比重(指占地区GDP总计的比重)达到38.2%,拉动全国GDP增长4.5个百分点。其中,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5万亿元,占全国比重为20%;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7万亿元,占全国比重为9.1%;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8万亿元,占全国比重为9.1%。由此可以看出,扬州在参与竞争的同时势必受整个长三角区域良性的带动影响。
2、从南京都市圈未来发展趋势来看
《2008长三角城市发展报告》,当时的16市综合可持续发展水平排名为:第一梯队:
上海;(得分最高)
第二梯队:苏州、无锡、南京、杭州、南通、宁波、绍兴;(得分为正)第三梯队:常州、扬州(第9位)、镇江、泰州、湖州、舟山、台州、嘉兴(得分为负)《2009长三角城市发展报告》,最新定义的25个长三角城市的综合可持续发展水平排名分别是:
第一梯队:上海(得分最高)
第二梯队:苏州、南京、无锡、杭州、南通(得分为正)
第三梯队:常州、扬州(第8位)、宁波、徐州、镇江、绍兴、连云港、泰州、金华、舟山、嘉兴、湖州、盐城、淮安、台州、温州、衢州、丽水、宿迁。(得分为负)可见,扬州在综合交通环境逐渐改善的机遇下,综合排位有上升的趋势。但综合得分为负,说明城市整体发展水平仍不高,与多城市竞争激烈。而南京在近两年的综合排位中,超越无锡由四位上升至三位,这说明南京的城市发展也处于上升趋势,这对于位于南京都市圈的扬州无疑会产生良好的带动作用。 3、从扬州城市发展排名来看
《2009长三角城市发展报告》中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由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这三方面26类具体指标构成。
经济发展水平前5位的城市: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社会发展水平前5位的城市:上海、南京、南通、苏州、无锡;资源环境排名前5位的城市:苏州、上海、扬州、南京、南通。可见,在综合排名远远靠后的前提下,扬州的资源环境仅次于苏州和上海,位列第三位,说明其未来发展潜力很大,这是转换市场压力为动力的最佳条件。其自身资源环境优势及把握苏北腹地的市场优势是未来旅游发展的直接推动力。
在《2009长三角城市发展报告》中前十名里江苏有七市,说明江苏整体发展水平较高,这为扬州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宏观发展环境;
更须重视的趋势是:苏北城市整体加速度发展,如宿迁增长41.3%,列首位,淮安增长38.8%、盐城增长38%,分列第2、第3位。这对于“承南启北”的苏中门户城市——扬州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利好消息。因为扬州的活力非常需要苏北这些腹地城市去激发,它们也是扬州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级市场。 4、扬州自身经济实力来看
从2009年第一季度长三角主要城市财政收入统计来看,扬州财政收入总量倒数第四,但其增速仅次泰州;而整体数据表明长三角经济实力靠后的几座城市逐渐开始发力,经济上升态势强劲。
产业成分分析
(一)化学工业
我市的化学工业以聚酯纤维、菊酯及衍生产品为特色。2003年末全市规模以上的化工生产企业122家,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153亿元。 (二)纺织服装
我市纺织服装工业形成以高仿真面料、特色牛仔布、中高档服装和产业用布等为主的产品格局。2003年末,全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工业企业296家,实现现价总产值126亿元。三)机械装备
我市的机械装备工业以压力机械、环保设备、各类工具、饲料粮食机械为特色。2003年末,全市规模以上机械设备生产企业239家,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近94亿元。 (四)电工电器
我市的电工电器产业形成了电线电缆、电力设备、家用电器、照明电器、低压电器和电源产品等一些特色产业。现有规模以上生产企业144家,200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2亿元(五)汽车
我市的汽车工业形成了以轻型乘用车、中高档客车、专用车为龙头,底盘、总成及关键零部件为基础的特色产业。至2003年底,全市共有汽车生产企业150余家,其中整车企业12家,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140家;完成工业产值100亿元左右(其中规模以上70亿元) (六)电子信息
目前已形成半导体芯片、新型电子元器件、通信设备、数字化视听设备和软件开发等特色产业。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42家,2003年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6亿元。七)生物和医药形成了以甾体类激素药、抗肿瘤药、心脑血管类药、医药中间体、医疗器械、畜禽用疫苗生产为重点的产业特色。目前全市的生物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总体规模不大。现有规模以上生产企业14家,2003年完成现价产值近20亿元。 (八)日化旅游文体用品
目前已形成邗江杭集以三笑高露洁为代表的牙刷、牙膏、香皂等日化旅游用品,完美日化正在开发区建设大型生产基地,仪征、高邮市的箱包鞋制品,维扬区的玩具、渔具等制品,江都武坚的体育器材,宝应县的玻璃(水晶)工艺品、曹甸教玩具等集聚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2003年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75亿元。 (九)船舶工业
以大型集装箱船、滚装船、化工专用船舶为重点,现有各类修造船企业200多家,年造船能力70多万吨,2003年完成现价工业产值20亿元。主要分布在邗江新坝、江都三江营、仪征十二圩等三个船舶工业岸段,共涉及岸线15公里左右。拥有1座8万吨级干船坞、3座2万吨级滑道式船台、1座万吨级船坞、2座万吨级船台等大型造船设施。骨干企业有大洋造船、大东造船和仪征金陵船舶有限公司。 (十)农副产品加工业
现有规模以上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38家,2003年实现加工产值20亿元,形成了优质稻米、高邮鸭、扬州鹅、荷藕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雏形。
避免扬州经济边缘化的几点建议。
1、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专业化发展道理,着力打造产业集群。
通过十多年的发展,扬州已具备了较为坚实的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发展基础。政府部门在制定本地区的发展规划时,要广泛集中社会各界的集体智慧,认真分析本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史,深入研究、借鉴长三角其它地区发展的经验,扬长避短,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准各自的专业化发展道路,走符合地方特色的专业化发展之路,形成象杭集一样生产专业化产品集聚地,形成相同价值链上的企业群。
象江都的造船业、仪征的化工业、扬州的玩具及体育器材、邗江的太阳能产品及服装、高邮的电费及灯具、宝应的电缆及农产品深加工等等,均有形成较大规模产业的潜力。
2、振兴地方经济、发展本土企业。重点发展地方优势企业,以点带面,最终实现地方经济的腾飞。
大力扶持、发展本地企业,把发展地方企业提到与引进外资项目同样重要的位置,尽可能给予内资项目相应的优惠政策,为他们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让我们扬州人在发展自己家乡经济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发展地方经济方面,我们的政府同样需要有一个总体、明确的发展思路,政府有关部门要帮助各级地方政府制定发展计划,使之与扬州总体发展规划保持协调、一致,特别要帮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