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45页PPT
合集下载
心律失常-ppt课件
32
室性期前收缩处理(1)
• 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 一般无需治疗。症状明显者以消除症状为主,包括戒除吸烟、
酒、咖啡、浓茶等刺激,改善缺氧,纠正电解质紊乱因素,治疗 以β受体阻滞剂为主
33
室性期前收缩的处理(2)
需要紧急处理的室性期前收缩: 急性心肌缺血或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头24小时内
4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 是一类以折返为发生机制的心律失常的总称 • 根据折返的部位分为4种,其中后二者占90%以上
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房室折返性内心动过速(AVRT)
56
室扑室颤
(ventricular flutter and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 为致命性心律失常 • 临床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
止甚至死亡,无血压、脉搏,无心音 • 病因同室速 • 除颤,ICD置入
57
扭转性室速 室速
58
59
• 室扑:呈正弦波图形,频率200~300 bpm • 室颤:波形、振幅与频率极不规则的颤动波
48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
心房纤颤伴室内传导差异 特征: 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 一、形态不同、间隔不等 的F波,频率为350~600 次/分 2.R-R间期绝对不等,心 室率快 3.部分短R-R‘QRS有变形, 无类代偿期
49
50
51
心房扑动的治疗
• 为右心房内大折返环所致 • 控制心室率:洋地黄、Ⅱ、Ⅳ类药物 • 终止:超速抑制、电转复、奎尼丁、心律平 • 预防:奎尼丁、心律平、胺碘酮 • 治愈:RFCA
室性期前收缩处理(1)
• 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 一般无需治疗。症状明显者以消除症状为主,包括戒除吸烟、
酒、咖啡、浓茶等刺激,改善缺氧,纠正电解质紊乱因素,治疗 以β受体阻滞剂为主
33
室性期前收缩的处理(2)
需要紧急处理的室性期前收缩: 急性心肌缺血或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头24小时内
4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 是一类以折返为发生机制的心律失常的总称 • 根据折返的部位分为4种,其中后二者占90%以上
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房室折返性内心动过速(AVRT)
56
室扑室颤
(ventricular flutter and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 为致命性心律失常 • 临床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
止甚至死亡,无血压、脉搏,无心音 • 病因同室速 • 除颤,ICD置入
57
扭转性室速 室速
58
59
• 室扑:呈正弦波图形,频率200~300 bpm • 室颤:波形、振幅与频率极不规则的颤动波
48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
心房纤颤伴室内传导差异 特征: 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 一、形态不同、间隔不等 的F波,频率为350~600 次/分 2.R-R间期绝对不等,心 室率快 3.部分短R-R‘QRS有变形, 无类代偿期
49
50
51
心房扑动的治疗
• 为右心房内大折返环所致 • 控制心室率:洋地黄、Ⅱ、Ⅳ类药物 • 终止:超速抑制、电转复、奎尼丁、心律平 • 预防:奎尼丁、心律平、胺碘酮 • 治愈:RFCA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精品PPT课件
不清、谵妄、精神失常)。 恶心、腹泻;血小板减少、出血等。
※ 普鲁卡因胺 procainamide
【作用】 与奎尼丁相似而较弱。 【应用】 房性心律失常、室早、阵发性心动过 速;对房颤、房扑疗效差。 【不良反应】 中毒量可发生室动过速、室颤、 房室阻滞;红斑狼疮样症状一般发生在慢代谢 型病人;粒细胞减少。
于Ca2+内流所致;可出现振荡电位,引起异常冲 动→触发,致心律失常。
迟后除极出现在完全复极后的舒张早期;可 能是Ca2+超负荷引起短暂Na+内流所致。
2.冲动传导异常: (1)单纯性传导障碍:
浦氏纤维分支病变,冲动不能通过病变纤维 下传到心室,即发生单向阻滞。 (2)折返激动:
冲动传导障碍可引起折返,致早搏、心动过 速、扑动和颤动。
3. 基因缺陷: Q-T间期综合征可因染色体基因突变,引起
离子通道功能异常而发生。 4. 心律失常的离子靶点假说:
离子通道功能改变或失去平衡,其病变通道 即为靶点,靶点针对性药物可能是未来抗心律 失常新药的开发方向。
(三)抗心律失常药作用及分类: 1.基本作用:
(1)降低自律性: 促K+外流,增加最大舒张电位;抑制非自律
第二十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
Antiarrythmic Drugs
目的要求: 了解正常心肌电生理、心律失常发生
的电生理学机制、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 电生理作用及药物分类。
掌握奎尼丁、利多卡因、普萘洛尔、 胺碘酮、维拉帕米的作用特点与应用。
一.概述: 心律失常:节律、频率异常; 缓慢型、快速型; 药物基本作用:影响离子通道、阻断心
奎 尼 丁 quinidine 【药理作用】 阻断Na+通道;阻断α和M受体。 ①降低自律性:心房肌、心室肌和浦氏纤维; 异位起搏细胞。
※ 普鲁卡因胺 procainamide
【作用】 与奎尼丁相似而较弱。 【应用】 房性心律失常、室早、阵发性心动过 速;对房颤、房扑疗效差。 【不良反应】 中毒量可发生室动过速、室颤、 房室阻滞;红斑狼疮样症状一般发生在慢代谢 型病人;粒细胞减少。
于Ca2+内流所致;可出现振荡电位,引起异常冲 动→触发,致心律失常。
迟后除极出现在完全复极后的舒张早期;可 能是Ca2+超负荷引起短暂Na+内流所致。
2.冲动传导异常: (1)单纯性传导障碍:
浦氏纤维分支病变,冲动不能通过病变纤维 下传到心室,即发生单向阻滞。 (2)折返激动:
冲动传导障碍可引起折返,致早搏、心动过 速、扑动和颤动。
3. 基因缺陷: Q-T间期综合征可因染色体基因突变,引起
离子通道功能异常而发生。 4. 心律失常的离子靶点假说:
离子通道功能改变或失去平衡,其病变通道 即为靶点,靶点针对性药物可能是未来抗心律 失常新药的开发方向。
(三)抗心律失常药作用及分类: 1.基本作用:
(1)降低自律性: 促K+外流,增加最大舒张电位;抑制非自律
第二十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
Antiarrythmic Drugs
目的要求: 了解正常心肌电生理、心律失常发生
的电生理学机制、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 电生理作用及药物分类。
掌握奎尼丁、利多卡因、普萘洛尔、 胺碘酮、维拉帕米的作用特点与应用。
一.概述: 心律失常:节律、频率异常; 缓慢型、快速型; 药物基本作用:影响离子通道、阻断心
奎 尼 丁 quinidine 【药理作用】 阻断Na+通道;阻断α和M受体。 ①降低自律性:心房肌、心室肌和浦氏纤维; 异位起搏细胞。
心律失常讲课PPT课件
心律失常的最新研究进展
基础研究进展
基因突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心律失常的细胞分子机制研究 心律失常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进展
药物治疗:新药 研发和临床试验 的最新进展
非药物治疗:除 药物外的其他治 疗方法,如电生 理治疗、起搏器 植入等
预防措施:针对 高危人群的预防 性措施和筛查手 段
经验总结与启示
病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心律失常病例,以便更好地说明问题和提供 借鉴。
讨论内容:针对病例展开深入讨论,包括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的经验 和教训。
经验总结:对病例的诊治过程进行总结,提炼出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为 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启示与展望:从病例中获得启示,提出对心律失常诊治工作的展望和建议, 促进该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诊断技术:新型 诊断技术和方法 的研发和应用
研究前景与展望
新型药物研发: 针对心律失常的 特异性药物
基因治疗:通过 基因编辑技术治 疗心律失常
新型设备和技术: 无创、微创的诊 疗和治疗方法
预防和早期干预: 通过生活方式和 药物预防心律失 常的发生
结语与总结
心律失常的重要性和影响
心律失常对心血 管系统的影响: 心律失常可能导 致心肌缺血、心 力衰竭等心血管 疾病,严重影响 患者的生活质量 和寿命。
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心理调节: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 焦虑和压力。
心律失常的病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患者男性,58岁,因心律失常入院,诊断为房颤。
病例二:患者女性,42岁,因心律失常导致晕厥,诊断为室性早搏。
病例三:患者男性,70岁,因心律失常引发心力衰竭,诊断为室上 速。 病例四:患者女性,35岁,因心律失常导致心源性猝死,诊断为长 QT间期综合征。
内科学课件:常见心律失常电生理机制
二尖瓣环后侧壁起源PVCs 恢复正常。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消融
Ⅰ Ⅱ Ⅲ aVR aVL aVF V1 V2 V3 V4 V5 V6 ABL
放电
例3 室速ECG
Ⅰ
aVR
V1
V4
Ⅱ
aVL V2
V5
Ⅲ
aVF
V3
常见心律失常电生理机制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
– 窦房结
结间束 Bachman束
– 房室结 – 希氏束 – 左、右束支 – 浦氏纤维
心脏电生理定义
心脏电生理是研究心电产生和传导系统。
正常心脏自发性有序地、持续重复产生电
活动,进而控制心肌收缩次序,使心脏节 律性跳动,构成心律。
电生理主要研究的就是:
起源点:左右心房游离壁,房间隔,上腔静 脉,肺静脉
成功率:> 95%,复发率<5%
手术经过
室性早搏 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点
(一)室性早搏 可见于正常人和心脏病患者、电解质紊乱、
洋地黄中毒等。心电图特点: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型的QRS 波群,QRS时间>0.12s,T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有完全代 偿间歇。
Medical College
室早例2
Ⅰ Ⅱ
Ⅲ
aVR aVL aV F
体表12导联心电图
V1
V2
V3
V4
V5 V6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RAO30 °
LAO45 °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41页PPT
当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活动特别增高并超过窦房
结时,它可主动、提前发出激动而抢在窦房结激 动到达之前,此为主动性异位心律。在一帧心电 图中如出现一个或两个异位激动,称为过早搏动 或期前改缩;如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出现一系列自 动性异位心律,则称为非阵发性心动过速(自主性 心动过速)。其形成系慢反应自律组织自律性升高 所造成。
心律失常是心脏兴奋机能紊乱及电活动失常的表 现,根据其形成机制分为三类,即兴奋产生异常、 兴奋传导异常及兴奋产生与传导均异常。
一、兴奋产生异常
兴奋产生异常(abnornal impulse generation)指心 脏的兴奋机能紊乱。根据兴奋产生异常引起心律
失常的机制可分为三类,即正常自律性机制引起
的心律失常、异常自律机制引起的心律失常和触 发活动机制引起的心律失常。
(一)正常自律机制引起的心律失常 正常自律机 制引起的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自律细胞在最大复极 电位正常时,通过“4”时相自动除极化变化所形 成的心律失常。
1.慢反应自律组织自律机制异常 慢反应自律组织 自律变化所呈现的心律失常有窦性节律的改变(窦性 心动过速、过缓和不齐)、异位心律及异位搏动。当 窦房结自律性增高时(“4”时相除极坡度增加),可引 起窦性心动过速;自律性降低时(“4”时相除极坡度 减小),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 或窦性激动传出受阻时,潜在的起搏点由于失去窦 房结的控制而自动产生兴奋,控制部分或整个心脏, 这种异位搏动或异位心律称为“被动性异位搏动或 心律”,多数情况下为交界区逸搏或心律。在较罕 见的情况下,交界区节奏点未能及时发出激动,或 是激动未下传,则节奏点来自更低水平的起搏细胞, 形成希氏束、束支乃至心室肌层浦肯野纤维网的逸 搏或心律。
2.快反应自律组织自律性异常 快反应自律组织 如浦肯野纤维的“4”时相自动除极增高,自律性 增强,可产生过早搏动或期前改缩。但更多的情 况是由于病理或药物的影响,快反应自律组织转 变为慢反应自律组织,并产生异位搏动或异位性 心动过速,此种心动过速的频率相对较缓慢。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ppt课件
13
三、冲动起源上的失常 3.主动性异位心搏(期前收缩)与主动性异位心律:
3.2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发作和终止都是逐渐的,不是突发突止的, 它由异位节律点增速引起。
3.2.2 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无宽大畸形QRS波,心率为70-100次/分,可能房性融合波。
14
三、冲动起源上的失常
3.主动性异位心搏(期前收缩)与主动性异位心律:
3.3 阵发性心动过速 发作和终止都是突然的,多数与折返激动 有关,心率快速,而心律规则或较规则。
3.3.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指阵发性房性和交界性心动过 速的合称,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率一般在160-220次 /分之间,R-R间距规则。有P波,P-R>0.10s者为房性,反之, 逆P,P-R<0.10s为交界性。
第九章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Chapter 9 The mechanism of arrhythmia
1
一、心律失常的定义
正常节律:
①起源于窦房结(SAN);②频率在60-100次/分;③RR间期 变异<0.12s;④PR间期0.12-0.20s;⑤ QRS≤0.10-0.11s。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与正常 节律有变异的心律,是 起搏、兴奋和传导功能 的异常。
其他参数如TBN,TBD以及DA均与TOP呈线性相关。
III.触发发放的后超极化在终止EAD中的作用 IV.第二平台反应 检验心肌细胞是否具有产生触发发放的能力。
早后去极化的离子机制:
凡能延长动作电位时程的因素,即外向电流的抑制及(或)内
向电流的增强均可导致EAD的发生。
23
三、冲动起源上的失常
心肌细胞的迟后去极化(delayed after depolarization,DAD)
三、冲动起源上的失常 3.主动性异位心搏(期前收缩)与主动性异位心律:
3.2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发作和终止都是逐渐的,不是突发突止的, 它由异位节律点增速引起。
3.2.2 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无宽大畸形QRS波,心率为70-100次/分,可能房性融合波。
14
三、冲动起源上的失常
3.主动性异位心搏(期前收缩)与主动性异位心律:
3.3 阵发性心动过速 发作和终止都是突然的,多数与折返激动 有关,心率快速,而心律规则或较规则。
3.3.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指阵发性房性和交界性心动过 速的合称,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率一般在160-220次 /分之间,R-R间距规则。有P波,P-R>0.10s者为房性,反之, 逆P,P-R<0.10s为交界性。
第九章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Chapter 9 The mechanism of arrhythmia
1
一、心律失常的定义
正常节律:
①起源于窦房结(SAN);②频率在60-100次/分;③RR间期 变异<0.12s;④PR间期0.12-0.20s;⑤ QRS≤0.10-0.11s。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与正常 节律有变异的心律,是 起搏、兴奋和传导功能 的异常。
其他参数如TBN,TBD以及DA均与TOP呈线性相关。
III.触发发放的后超极化在终止EAD中的作用 IV.第二平台反应 检验心肌细胞是否具有产生触发发放的能力。
早后去极化的离子机制:
凡能延长动作电位时程的因素,即外向电流的抑制及(或)内
向电流的增强均可导致EAD的发生。
23
三、冲动起源上的失常
心肌细胞的迟后去极化(delayed after depolarization,DA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END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若浮来自烟。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若浮来自烟。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