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精品课件 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 通史整合(二)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精品课件 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 通史整合(二)

阶段1
阶段2
阶段3
阶段4
阶段2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
阶段特征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一方面,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统治,出卖国
家利益,国家陷入分裂,另一方面新的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中国人民又
看到了新的希望。
(1)政治上
①北洋军阀政府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阶段1
阶段2
阶段3
阶段4
视角2 五四运动后思想界的发展状况 (1)思想空前解放,欧美各种思潮流入中国 五四运动给中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思想方面的变化最为突出,影响也更为 深远,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欧美的启蒙思想、马克思主义等思想涌入中国。 (2)救亡的主题没有变化,救亡的主角却发生了改变 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和科学传播,“救亡”的时代背景仍然没有改变。但是, 传统知识分子逐渐从思想界的主角退下,较少受传统思想影响的年轻知识 分子涌现,使五四新文化运动存在着偏激的倾向,但是也具有更彻底的战斗 精神。
阶段1
阶段2
阶段3
阶段4
答案 C 解析大范围和大规模的编著史地著作绝非偶然,而是受鸦片战争刺激,出于 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C项正确。这些地理学者重视的是边疆地区的国 防,不是经济开发,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这些地理学者反对君主专制制 度,B项错误。这些著作是历史地理著作,不是科技著作,D项错误。
协约国方面,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
运动等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未能给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旧民主主义革
命走到了尽头。阶段1阶Fra bibliotek2阶段3
阶段4
③五四运动期间,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以 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体现了中国革命的新特色。 (2)经济上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 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通史专项训练卷1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通史专项训练卷1

通史专项训练卷(一)古代的中国与世界(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35分)1.(改编)“讳法,自周以前无之,至周公立制。

人生既冠,以字易明。

及有爵者,死而定谥,则固以弥文矣。

后世遵之,其法愈严。

……汉吕后讳雉,改雉名野鸡。

”由此推断,“周公”立“讳法”的真正目的是()。

A.维护皇权的不可僭越B.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C.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D.维护儒家的伦理纲常解析题干大意为:“避讳之风,西周以前没有,至周公时期方成定制。

男子成年后,以字相称方易辨别,有爵位的,死后授予谥号,则已经成为礼制。

后世遵从避讳之制,且(遵守)愈加严格……(雉,鸟之意),汉吕后(因名雉)故避讳“雉”字,(不准民间使用)称雉字时一律改称野鸡。

”从题干看出“讳法”主要在于维护等级尊严,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项正确。

答案 B2.(改编)“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

”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A.郡国并行制度B.“中朝”制度C.皇帝制度D.察举制度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汉初采取的制度既有周朝的分封制,又采取了秦朝的郡县制,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项。

答案 A3.(改编)学者钱穆指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钱穆认为唐朝()。

A.专制皇权达到顶峰B.三省相互牵制C.三省拥有最终决策权D.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和所学史实反映了唐朝皇帝的最终决策要受到三省的影响。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答案 D4.(原创)右图是《万历首辅张居正》的图书封面。

张居正是明万历年间因厉行改革而彪炳史册的一位传奇人物,升任首辅后,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全书-2023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新高考方案】高三总复习(老教材 新高考)

全书-2023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新高考方案】高三总复习(老教材 新高考)

全书-2023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新高考方案】高三总复习(老教材新高考)1. 重要更新2023年高考历史科目将采用新的高考方案,与以往不同,历史考试的重要性将被提升。

在新的高考方案中,历史科目分值占比将提高至30%,并将出现单独的历史综合试卷。

针对这一变化,考生们应该加倍努力,充分备战历史科目。

本文档是新高考方案下历史科目的一轮复习建议,适用于全国各省。

2. 总体框架全书-2023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采用老教材,结合了新高考的特点,分为五部分进行复习。

复习顺序依次是:人类史、中国古代史、中国中世纪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当代史。

建议考生在每个部分中,先通过历年真题对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基础能力的同时,通过历年真题还可以熟悉题型,提高解题能力。

考生在复习的同时也要注重阅读,完整阅读教材或者相关资料,对于学习知识点的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

3. 建议的复习计划在本文档中,我们建议考生在高三上学期的前8个月中完成一轮的历史科目复习。

建议以下计划可供参考:第一阶段(1-2月)•通过历年真题及练习题,对人类史知识点进行回顾。

学生可以配合老教材中的章节进行复习;•阅读相关资料,对人类史的基础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

第二阶段(3-4月)•回顾古代中国历史,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等历史时期。

建议配合历年真题进行练习;•阅读相关资料,扩充对古代中国历史的认识。

第三阶段(5-6月)•回顾中国中世纪史,包括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

同样建议配合历年真题进行练习;•阅读相关资料,扩充对中国中世纪史的认识。

第四阶段(7月)•回顾中国近现代史,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两个时期。

同样建议配合历年真题进行练习;•阅读相关资料,扩充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认识。

第五阶段(8月)•结合历年真题进行强化练习;•完成对复习内容的全面梳理和总结,把握历史聚焦与纵横拓展。

4. 高效学习方法在历史学科中,考生除了需要掌握知识点外,还需要养成阅读和分析的能力。

2022年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通史总结复习提纲(超强)

2022年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通史总结复习提纲(超强)

2022年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通史总结复习提纲(超强)宏观概要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两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即实行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

第二阶段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开创中央集权制度;汉朝在地方推行“推恩令”、中央实行内外朝制度;隋唐推行三省六部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两千多年,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两条基本线索。

2.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情况和主要特点(1)农业:由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发展到后来的铁犁牛耕,并长期精耕细作,因此获得长足发展,小农经济长期成为我国古代经济的基本模式。

(2)手工业:包括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发展水平高,并长期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商业:自产生以来总体趋势是不断发展,市场不断繁荣,出现了大量的商业城市,但多数封建政府实行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4)经济政策:长期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①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承发展,成为显学,与其他学派形成了“百家争鸣”。

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③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受到佛教、道教思想冲击。

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

④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心学新阶段,成为官方哲学。

⑤明清之际出现否定传统观念、提倡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传统儒学焕发生机。

【内容总结】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五个时期:起源奠基时期、形成和发展时期、曲折发展和鼎盛时期、继续发展时期、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

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考纲政治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商鞅变法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古代手工业的发展3.中国古代的商业文化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字的起源与书画的发展3.中国古代的文学【总体特征】先秦是秦朝统一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成和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适用于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世界古代史第30讲中古时期的世界

适用于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世界古代史第30讲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30讲中古时期的世界课时规范练一、选择题1.(2022辽宁大连一模)中古时期西欧的封臣效忠封君:“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

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维系他们之间关系的最关键因素是( ) A.农奴 B.武器C.封土D.爵位,西欧封建制中最关键的是封土,是封臣经济实力的关键,故选C项;农奴是封建制的剥削对象,不是封君封臣的纽带,排除A项;武器与封君封臣制度无关,排除B项;爵位代表着封臣的地位,与封土的多少直接相关,D项不是最关键因素。

2.(2022辽宁锦州一模)有学者认为,权力是跟着土地走的,一旦一块土地分封出去,无论它是大是小,权力就从封主那里转移出去,转到接受土地的人手里,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最主要特点。

在这种制度下( )A.民族国家初步形成B.西欧陷于长期分裂C.基督教的权威丧失D.民主制度日益完善,实际指出了封君封臣制造成了西欧分裂割据的局面,B项正确。

封君封臣制不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A项错误。

封君封臣制不涉及基督教的利益,C项错误。

西欧的民主制度是近代建立的,D项错误。

3.(2022山东临沂高三期末)9—13世纪,西欧庄园盛极一时。

下面是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

该图表明庄园( )A.属于自然经济的范畴B.实物地租成为主体C.成为王权的经济基础D.逐渐发展形成城市,基本可以满足生活需要,西欧封建庄园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属于自然经济,故选A项;庄园采取的是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不是实物地租,排除B项;庄园经济是西欧中古时期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是王权的对立面,排除C项;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无法发展成城市,排除D项。

4.(2022山东泰安期末)在中古西欧,假如你问一个人的身份,他会首先告诉你他是基督徒,其次是某个地区的居民,比如布列塔尼人、勃艮第人或者伦敦人,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或者德意志人。

这反映了中古时期的欧洲( )A.天主教统治地位已丧失B.宗教信仰意识的淡薄C.人们的国家民族意识淡薄D.专制王权的不断加强,在中古时期西欧人的身份认知中,对国家或民族的身份认知排在最后一位,说明当时人们的国家民族意识淡薄,故选C项。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项练训练6多极趋势大国博弈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项练训练6多极趋势大国博弈

训练6 多极趋势,大国博弈1.(2023河北保定一模)宣德八年,明政府回赠日本贡使礼品,除常例白金三百两、皇室精制丝绸一百二十二匹以外,特另增戗金桥、床,银制酒具,古铜花瓶、香炉等四十二种,装柜六十只。

对于日本贡舶附带货物,明政府均以优价收买。

明朝与日本的往来( )A.冲破了海禁政策限制B.可扩大中国海外影响力C.有效缓解了倭患问题D.推动了手工业技艺革新2.(2023山东济南二模)19世纪中期,清政府编纂的中外交涉档案中多采用“夷务”一词;20世纪初,档案中改用“洋务”一词;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外交涉中多出现“外交”词汇。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国际地位不断提升B.近代国家观念逐渐觉醒C.近代外交体系形成D.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3.(2023河北沧州高三期末)先谈判后建交是新中国独特的建交模式。

与英国的建交谈判经历曲折。

1954年,英国“承认新中国,同蒋介石断绝了外交关系,但在联合国又支持蒋介石,不承认新中国的地位”。

周恩来说:“英国只同意我们建交原则的一半,我们就同它建立‘半建交关系’。

”即相互建立代办处,不设大使馆。

新中国的这一做法( )A.使新中国出现第二次建交热潮B.使新中国不至于处于孤立境地C.体现了外交的原则性和灵活性D.展现了中国外交独立自主原则4.(2023广东茂名二模)1920年9月,法国为寻求安全保证,与比利时签订了军事协定;1921年2月和1924年11月又先后同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缔结了同盟条约,从而在欧洲大陆建立了一个以法国为首的同盟体系。

此举( )A.体现了法国称霸欧洲的意图B.实质上破坏凡尔赛体系C.是为了应对德国潜在的威胁D.推动了国际联盟的建立5.(2023山东济南二模)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美国的参议员杜鲁门说:“如果我们看到德国占了上风,就应该援助俄国;如果俄国要赢了,就去帮助德国,这样才能让他们拼个够,尽管我可不希望看到希特勒获胜!”由此可见,杜鲁门希望美国( )A.坚持孤立主义外交政策B.抛弃意识形态偏见C.奉行功利主义外交原则D.继续推行绥靖政策6.(2023山东威海二模)1950年4月20日,杜鲁门向美国报纸编辑协会全体会员发表演讲时指出:“务必尽快将我们和其他国家的民主自由力量吸引到一场史无前例的真理运动中来,以便让更多的爱好民主自由的民众能够倾听到来自我们的和平之声。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之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之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考情分析
考题
2022·全国甲卷· 25
西晋到唐地方行政体制演变
2022·全国乙· 25
皇族分封
2022·广东.3
南北朝时期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
广东. 20
孝文帝改革(迁都) ——非选择题
2021·福建卷.3 2021·广东卷.2 2021·海南卷 .3 2021·山东卷.3 2021·湖南卷.3 2021·天津卷.2
2.政治:政权更迭频繁,各种矛盾交织;以九品中正制选东魏官;士族北制齐度是突出的社会政 治34..现思民象想族;南文关国朝化系、家::北由民活朝长族跃期大,大交呈分融现北裂多,朝走元为向特统新征一的北 孝;多魏 文大儒民: 帝一统 改学族统一 革面封。北临建方佛国、、家道的挑繁战荣西魏奠并定取基得础新北。的周发展。 隋
三国正统观念 相权的转移,皇权的加强
唐代对修史的重视 隋唐时期南方开发 唐代地方势力的膨胀 魏晋书法
时空坐标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变迁
北朝
东魏
北齐
十六国
北魏


西
西魏
北周





东晋




南朝
社会发展趋势: 国家由分裂到统一,民族交融
一、三国与西晋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20-280)
国 建立时 建立
①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 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②促进了北魏 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③为以后北方统一 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三、十六国与北朝(北方)
(3)北方政权的更替 ①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 和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 周取代。上述5个王朝合称北朝。 ②北周灭掉北齐,不久,隋朝取 代北周,统一全国。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步骤一 通史复习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步骤一 通史复习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2)分封制与宗法制:
项目
分封制
目的 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统治
宗法制 保证贵族特权利益
内容
周王分封土地和人民给诸侯;诸侯 拱卫王室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 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
特点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周天子—诸 侯—卿大夫—士
瓦解
春秋开始瓦解,战国末年完全瓦解( 根源:生产力发展)
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其他儿子 分封
3.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措施 (1)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2)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3)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平抑物价。 (4)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4.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 汉武帝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 儒术。公元前136年,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 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定。 (3)西周形成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内容、以“家国同构”为主
要特征的政治制度,礼乐制成为维护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工具。
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1)政治转型:分封制崩溃,宗法制遭破坏;诸侯国争霸、兼并战争 频繁;奴隶制走向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国家由分散逐步走向统 一和集权。 (2)经济转型: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建 立在其基础之上的分封制与宗法制逐步走向崩溃;新的赋税制度(如 初税亩)及经营方式的改变、小农经济的形成、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度的确立,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 (3)思想转型:反映社会大变革的“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儒家、道 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纷纷登场,提出不同的治国主张,为各国 变法及治国提供了不同的思想观念,法家“大一统”思想为秦完成统 一提供了思想动力。

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复习课件:专题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2

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复习课件:专题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2

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于鼓风冶铁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发展与繁荣 从魏晋 (1)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北朝烧制出白瓷 南北朝 (2)隋唐:制瓷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到宋元 (3)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黄道婆改进了棉纺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第一部分
专题整合突破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网络构建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奠定农业社会基础 (1)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 夏商周 (2)耕作方式为石器锄耕 (3)工具:出现少量青铜农具 (4)经营方式为“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协作 传统农业形成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 春秋战国 (2)生产技术:注重精耕细作,使用垄作法,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 (3)土地制度: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 (4)经营方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松动

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影响了资本主义
策 明清
萌芽的发展——固守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板块1 通史横向整合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课件

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板块1 通史横向整合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课件

文化 系统文字(甲骨文,金文);开始形成统一的心理文化认同(华夏文化, 炎黄子孙)
认知 三代时期形成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 1.周公的思想文化及历史地位
2.商周文明对后世儒家思想的影响
1. (2022·全国乙卷高考)据下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 C) 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 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 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 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
(3)西周 ①西周的统治:公元前1046年,武王建周。公元前841年,“国人 暴动”“共和行政”。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②政治制度: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 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宗法 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矛 盾和冲突。 ③法治:《九刑》。
3.商业与交通:各地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工商食官”的格局被 突破。中国在春秋时期已有运河。
4.经济政策: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三、思想文化:传统文化奠基 1.思想: (1)孔子:核心观念是“仁”,主张统治者“为政以德”;主张恢复 西周礼乐制度并有所改良;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 (2)老子:“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追求天人合一;主张顺其自 然,无为而治。 (3)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 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的地主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 水,影响深远。
第一部分
两大板块 纵横贯通 优势互补 珠联璧合
第一编 中国古代史
板块一 通史横向整合——让认知更全面 第一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一步 通史体系•重组—— 学“通”历史

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板块1 通史横向整合 第2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时期课件

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板块1 通史横向整合 第2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时期课件
④文书: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 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
⑤选官与考核:官员选拔主要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 考核办法主要是上计制。
⑥法律:颁行法律,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还发布法 律文告,称“令”。
⑦民族关系:秦朝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秦朝北 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
(4)对外关系:汉朝对外已打通陆海两个通道。陆路经河西走廊向中 亚、西亚延伸。97年,甘英出使大秦。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
(5)赋役:大致有:田赋、人头税和徭役。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 赋,还征收财产税。
(6)户籍:编户齐民。 (7)基层组织: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乡、里之外有亭,设亭 长。秦汉时期的什伍组织,互相监督。 (8)救济与优抚: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秦汉 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手杖——鸠杖,以示尊重。
2. (2022·武汉市高三五月模拟)秦权秦量是秦朝的权衡器和量器实 物,出土地点分布极广,除秦国故地陕西、甘肃大量出土外,在山东、 山西、江苏等地都有出土。秦权质地有铜、铁、陶三种,秦量有铜方 升、铜椭量等,在其上有大量的秦朝诏令。秦权秦量的大量出土,反映 了秦朝( C )
A.推行郡县制效果明显 B.颁布律令长治久安 C.统一度量衡措施得力 D.修筑驰道沟通南北
2.经济与社会生活 (1)西汉初,“与民休息”,出现“文景之治”。东汉初清查全国垦 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2)农业:牛耕普及;修建龙首渠等;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 迅速,土地兼并严重,形成庄园经济。 (3)手工业:汉朝的画像石中出现人们使用纺车纺纱场景。人们使用 提花机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丝织品。

新教材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世界近代史第33讲走向整体的世界课件

新教材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世界近代史第33讲走向整体的世界课件

第五部分 世界近代史第33讲 走向整体的世界历 史时空演进主题线索文艺复兴以来,在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下,英美法等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确立了统治地位,通过殖民扩展建立了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地位线索1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

资本主义获得巨大发展,人类历史逐渐从分散走向整体线索214—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近代科学的兴起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线索3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逐渐确立起来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凝练要点内容索引1强基础固本增分2研考点精准突破3练经典强化提升1强基础 固本增分知识点一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知识点二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1.西葡开辟新航路的活动国家方向代表活动意义葡萄牙向东迪亚士1487年,带领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达非洲的 好望角 为开辟新航线创造了条件达·伽马1497—1498年,船队驶达 印度 开辟了到达东方的新航路西班牙向西哥伦布1492年,哥伦布船队到达美洲首次发现美洲麦哲伦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2.其他航路的开辟(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 西班牙 和葡萄牙占据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线。

(2)历史活动①北半球高纬度航路:英国人卡伯特父子、法国人卡蒂埃、荷兰航海家巴伦支、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俄罗斯人都对北半球高纬度航路的开辟作出了贡献。

②南半球的新航路: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 合恩角 。

17世纪,荷兰人塔斯曼环航 澳大利亚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通史复习第一章中国古代史宏观概要第一节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前)第二节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第四节隋唐时期(581~907年)第五节宋元时期(960~1368年)第六节明清时期(1368~1840年)热点链接中西类比命题观点第二章中国近代史宏观概要第一节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860年)第二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1860-1901年)第三节从辛亥革命到国民革命时期(1901-1927年)第四节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1927-1949年)热点链接中西类比命题观点第三章中国现代史宏观概要第一节过渡时期(1949-1956年)第二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1966年)第三节“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1976年)第四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至今)热点链接中西类比命题观点第四章世界古代史宏观概要一、上古时期二、中古时期(中世纪)热点链接中西类比命题观点第五章世界近代史宏观概要第一节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与发展(14-16世纪)第二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17-18世纪)第三节工业社会的来临(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第四节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热点链接中西类比命题观点第六章世界现代史宏观概要第一节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917-1945年)第二节两极格局下的世界(1945年-20世纪90年代初)第三节走向多极化的世界(20世纪90年代至今)热点链接中西类比命题观点第一章中国古代史宏观概要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两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即实行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

第二阶段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开创中央集权制度;汉朝在地方推行“推恩令”、中央实行内外朝制度;隋唐推行三省六部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两千多年,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两条基本线索。

2.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情况和主要特点(1)农业:由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发展到后来的铁犁牛耕,并长期精耕细作,因此获得长足发展,小农经济长期成为我国古代经济的基本模式。

(2)手工业:包括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发展水平高,并长期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商业:自产生以来总体趋势是不断发展,市场不断繁荣,出现了大量的商业城市,但多数封建政府实行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4)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和明代的海禁政策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

(5土地制度:先是原始公有,奴隶社会主要为井田制,封建社会长期实行土地私有制。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①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承发展,成为显学,与其他学派形成了“百家争鸣”。

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③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受到佛教、道教思想冲击。

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

④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心学新阶段,成为官方哲学。

⑤明清之际出现否定传统观念、提倡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传统儒学焕发生机。

第一节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前) 阶段特征先秦是秦朝统一前的历史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知识整合一、远古时期1.政治实行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的制度。

2.经济(1)土地制度: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农业:①神农传说:创制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

②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3)手工业:①纺织业: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葛和麻;中国已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②青铜制造技术: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出土有小件青铜器,说明人们已掌握冶铜技术。

③陶瓷: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

如彩陶、黑陶(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白陶等。

(4)商业:已经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3.文化文字: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

刻画在陶器上的简单符号,有人认为这些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二、夏商周1.政治(1)王位继承:夏朝世袭取代禅让(启),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

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商朝父子相传,兄终弟及;西周嫡长子继承制。

(2)政治特色:神秘色彩(天意、占卜决定国事)。

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占卜进行决策、理解天命、主宰国政)。

(3)分封制:分封目的、受封者、诸侯的义务和权力、主要封国、影响、崩溃。

(4)宗法制目的、特点、大宗和小宗的概念、作用、影响。

2.经济(1)土地制度。

井田制:①土地国家所有:名义为国家公有,实际为国王所有。

②国王将土地层层分封,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公田”为贵族占有;“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③受封者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

④受封者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⑤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土地上耕种,遭受剥削和奴役。

(耕地形同汉字的“井”字,被称为“井田”。

)(2)农业。

商周出现青铜农具,但木制的末耜和石锄、石犁仍是农业主要生产工具。

(3)手工业。

①工商食官: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②纺织:商朝:甲骨文出现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出土的商代遗物中,多次发现玉蚕。

有了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西周: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从事这种劳作的人列入“国有六职”之中。

这时已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③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展示了青铜文明。

西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铸造工艺达到很高水平。

④冶铁:春秋晚期已有铁器。

⑤陶瓷: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

(4)商业: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可以看到流通骨币和铜币的情形。

3.文化至今已经发现的甲骨文字约有5000个左右。

商代的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三、春秋战国1.政治(1)东周建立: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春秋: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3)战国:改革、战争、秦灭六国。

2.经济(1)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铁犁牛耕——井田制破坏——初税亩(税制改革,实际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的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

(2)小农经济:以家庭生产、生活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重农抑商”政策:①含义:强调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②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此外,也有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即安定人心。

③最早提出:战国时期。

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历代封建王朝继承并发展。

(4)农业:①铁犁牛耕: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秦国“以牛田”。

②耕作技术:发明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③水利: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5)手工业:春秋——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冶炼生铁和钢——块炼铁)。

战国——铁器大量出土,河北易县燕国下都遗址出土的铁器中,有经过淬火的钢件,表明当时炼钢和淬火工艺已经有所发展。

(6)商业:①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②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③各国纷纷铸造货币,黄金、白银开始作为货币。

④随着商业的繁荣,出现了许多著名都会。

⑤“市”出现。

3.文化(1)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士”的崛起,私学兴盛,学术下移。

②诸子百家: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知道其代表人物)。

③影响: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孔子:①思想:“仁”、“礼”的学说;主张德治,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注重政治和人事,对鬼神抱敬而远之的态度。

②教育:“私学”、“有教无类”。

(3)孟子:①他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

②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这是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

③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4)荀子:①在天人关系上,他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

②主张“性恶论”。

③他对儒家“礼”的思想进行深入研究,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④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礼法并用。

⑤他看到了人民的力量,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观点。

(5)科技文化成就:①科技:人们已具有了有关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和硝石的知识。

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发明了“司南”。

②文学:《诗经》(内容、精华、代表作品、艺术特色、影响)、楚辞(屈原)。

导学要旨1.关于分封制与宗法制(1)分封制和宗法制体现了西周王朝在制度建设上的卓越成就。

(2)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在维护父权的基础上,确立嫡长子继承的世袭特权,使权力早有归属,以免争夺残杀。

(3)在宗法制下,小宗围绕在大宗的周围.同姓之家围绕在小宗宗子的周围,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网络,我们称之为宗法国家。

它可以说是家的放大与延伸。

家与国是同构的(这一点对后世影响深远)。

2.关于夏商周的经济夏商周的经济,几套教材史实差别较大,共同的知识点涉及:井田制、青铜铸造技术。

3.关于甲骨文与《诗经》甲骨文与《诗经》是几套教材共同涉及的内容,围绕甲骨文和《诗经》也较为容易寻找到命题的“题眼”和素材。

《诗经》是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五经”之一)。

要注意其艺术特色(现实主义),其精华是国风。

4.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有三大内容需要特别注意:一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复习时先要明确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标志性事件:井田制的破坏、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

二是小农经济,中国古代史书、文学作品等著作中充满了对小农生产生活状况的描述,这些都是命题的好素材。

对于小农经济一定要理解其产生的背景、特点和影响,以备命题者采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三是重农抑商政策。

几套教材对这一政策都作了系统的论述,属于相关性较高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