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动光学(13、14、15章)题解
四川师范大学大学物理波动光学(13、14、15章)题解
第十三章 光的干涉13–1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分别被折射率为n 1和n 2的透明薄膜遮盖,二者的厚度均为e ,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在屏中央处,两束相干光的位相差 。
解:加入透明薄膜后,两束相干光的光程差为n 1e –n 2e ,则位相差为e n n e n e n )(2)(22121-=-=∆λλλλφ13–2 如图13-1所示,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两个劈尖上,两劈尖角分别为21θθ和,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2,若二者分别形成的干涉条纹的明条纹间距相等,则21,θθ,n 1和n 2之间的关系是 。
解:劈尖薄膜干涉明条纹间距为θλθλn n L 2sin 2≈=( 很小) 两劈尖干涉明条纹间距相等221122θλθλn n =,所以 2211θθn n =或1221n n =θθ13–3 用一定波长的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时,欲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 。
解:因为干涉条纹的间距与两缝间距成反比,与屏与双缝之间的距离成正比。
故填“使两缝间距变小;使屏与双缝之间的距离变大。
”13–4 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图13-2示的劈尖膜(n 1>n 2>n 3),观察反射光干涉,从劈尖顶开始算起,第2条明条纹中心所对应的膜厚度e = 。
解:劈尖干涉(n 1>n 2>n 3)从n 1射向n 2时无半波损失,产生明条纹的条件为2n 2e = k ,k = 0,1,2,3…在e = 0时,两相干光相差为0,形成明纹。
第2条明条纹中心所对应的膜厚度为k = 1,即2n 2e = ,则22n e λ=。
13–5 若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移动0.620mm 的过程中,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动了2300条,则所用光波的波长为 。
解:设迈克耳孙干涉仪空气膜厚度变化为e ,对应于可动反射镜的移动,干涉条纹每移动一条,厚度变化2λ,现移动2300条,厚度变化mm 620.022300=⨯=λ∆e ,则 = 。
波动光学习题解答
第15章 波动光学习题解答15-1 分析:因双缝干涉是等间距的,故可用条纹间距公式λdd x '=∆求入射光波长。
应注意两个第 5 条暗纹之间所包含的相邻条纹间隔数为9(不是10,为什么?),故mm 97822.=∆x 。
解: 屏上相邻暗纹(或明纹)间距'd x dλ∆=,把322.7810m 9x -∆=⨯,以及d 、d ′值代入,可得λ=632.8 nm 。
15-2 解析:双缝干涉在屏上形成的条纹是上下对称且等间隔的.如果设两明纹间隔为Δx ,则由中央明纹两侧第五级明纹间距x 5-x -5 =10Δx 可求出Δx 。
再由公式Δx =d ′λ/d 即可求出双缝间距d 。
解:Δx =(x 5 -x -5)/10 =1.22×10-3 m 双缝间距 d =d ′λ/Δx =1.34 ×10-4 m15-3 解:玻璃片插入后,对于原中央明纹所在点O ,光程差为∆=(r 2-t +tn 2)-( r 1-t +tn 1)=( n 2-n 1)t =5λ0.8512=-=n n t λμm15-4 分析:洛埃德镜可看作双缝干涉,光源S 0和虚光源S 0′是相干光源。
但是洛埃德镜的反射光有半波损失,故屏上的干涉条纹与双缝干涉条纹互补,即屏上的明暗位置互换。
解:cm D mmd 50,2== 由明纹条件:λλλθδk D x dd =+=+=22sin 代入1=k ,mm dD x 21105.82-⨯==λ15-5 分析:在应用劈尖干涉公式L nbd 2λ=时,应注意相邻条纹的间距b 是N 条条纹的宽度Δx 除以(N -1).对空气劈尖n =1.解:由分析知,相邻条纹间距1-∆=N xb ,则细丝直径为 ()m 107552125-⨯=∆-==.xn N L nbd λλ15-6 分析:置于玻璃上的薄膜AB 段形成劈尖,求薄膜厚度就是求该劈尖在A 点处的厚度.由于25Ta O 对激光的折射率大于玻璃,故从该劈尖上表面反射的光有半波损失,而下表面没有,因而两反射光光程差为Δ=2ne +λ/2。
第十四章 波动光学-干涉(楼)
S1
e
(n 1)e 4 e 4 4104
n
A
n1
S1
三. 劳埃德镜实验
平面镜MM’下表面涂黑,光仅从上表面反射
S 和 S’相当于两个相干光源
实验结果表明: 反射光的相位 光源
接收屏
此 处 出 现
改变了 π ,称为半
波损失
暗 条 纹
干涉条纹与杨
氏实验结果的类似
MM’中镜像 小平面镜
理论和实验证明:
k 2n
2k 4n
1
k 0,1,2,3, 明纹 k 0,1,2,3, 暗纹
棱边处为明纹
则两束 反射光
劈尖中流体的折射率和其两侧介质折射率的影响
n1
总结
n
n2
n1, n2均 n
同一原子先后发出的波列振动方向和频率不一 定相同,相位间无固定关系。
不同原子发出的波列振动方向和频率也不一定 相同,相位间无固定关系。
不同原子发的光
同一原子先后发的光
结论:两个独立光源发出的光波或同一光源两 部分发出的光波在相遇区观察不到干涉现象。
2. 相干光的获得方法 为实现光的干涉,可以从同一波列分离出两个
S2 n2 t2
D n2t2 - n1t1
例3、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在下缝盖住一均匀介质,折射率 为n,厚度为t,则中央明纹向 下 平移,若所用波长为 5500Å
中央明纹将被第六级明纹取代,设t=5.5µm, 折射率为 1.6 。
r [r (n 1)t] (n 1)t
t
(n 1)t 6 n 6 1 1.6
n1 光
反射光1
C
2n2e
1 2
n11
D2n2e
1 2
大学物理答案第14章
第十四章 波 动 光 学14-1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S 1 、S 2 距离相等,则观察屏 上中央明条纹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图中的S ′位置,则( )(A ) 中央明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B ) 中央明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C ) 中央明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D ) 中央明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分析与解 由S 发出的光到达S 1 、S 2 的光程相同,它们传到屏上中央O 处,光程差Δ=0,形成明纹.当光源由S 移到S ′时,由S ′到达狭缝S 1 和S 2 的两束光产生了光程差.为了保持原中央明纹处的光程差为0,它会向上移到图中O ′处.使得由S ′沿S 1 、S 2 狭缝传到O ′处的光程差仍为0.而屏上各级条纹位置只是向上平移,因此条纹间距不变.故选(B ).题14-1 图14-2 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2 ,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 和n 3,且n 1 <n 2 ,n 2 >n 3 ,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的光程差是( )()()()()2222222D 2C 22B 2A n e n e n e n e n λλλ---题14-2 图 分析与解 由于n 1 <n 2 ,n 2 >n 3 ,因此在上表面的反射光有半波损失,下表面的反射光没有半波损失,故它们的光程差222λ±=∆e n ,这里λ是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因此正确答案为(B ).14-3 如图(a )所示,两个直径有微小差别的彼此平行的滚柱之间的距离为L ,夹在两块平面晶体的中间,形成空气劈形膜,当单色光垂直入射时,产生等厚干涉条纹,如果滚柱之间的距离L 变小,则在L 范围内干涉条纹的( )(A ) 数目减小,间距变大 (B ) 数目减小,间距不变(C ) 数目不变,间距变小 (D ) 数目增加,间距变小题14-3图 分析与解 图(a )装置形成的劈尖等效图如图(b )所示.图中 d 为两滚柱的直径差,b 为两相邻明(或暗)条纹间距.因为d 不变,当L 变小时,θ 变大,L ′、b 均变小.由图可得L d b n '==//2sin λθ,因此条纹总数n d b L N λ//2='=,因为d 和λn 不变,所以N 不变.正确答案为(C )14-4 用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在单缝上时,可观察夫琅禾费衍射.若屏上点P 处为第二级暗纹,则相应的单缝波阵面可分成的半波带数目为( )(A ) 3 个 (B ) 4 个 (C ) 5 个 (D ) 6 个分析与解 根据单缝衍射公式()()(),...2,1 212 22sin =⎪⎪⎩⎪⎪⎨⎧+±±=k λk λk θb 明条纹暗条纹因此第k 级暗纹对应的单缝处波阵面被分成2k 个半波带,第k 级明纹对应的单缝波阵面被分成2k +1 个半波带.则对应第二级暗纹,单缝处波阵面被分成4个半波带.故选(B ).14-5 波长λ=550 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光栅常数d =='+b b ×10-4cm 的光栅上,可能观察到的光谱线的最大级次为( )(A ) 4 (B ) 3 (C ) 2 (D ) 1分析与解 由光栅方程(),...1,0dsin =±=k k λθ,可能观察到的最大级次为()82.1/2dsin max =≤λπk 即只能看到第1 级明纹,正确答案为(D ).14-6 三个偏振片P 1 、P 2 与P 3 堆叠在一起,P 1 与P 3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P 2与P 1 的偏振化方向间的夹角为30°,强度为I 0 的自然光入射于偏振片P 1 ,并依次透过偏振片P 1 、P 2与P 3 ,则通过三个偏振片后的光强为( )(A ) 3I 0/16 (B ) 3I 0/8 (C ) 3I 0/32 (D ) 0分析与解 自然光透过偏振片后光强为I 1 =I 0/2.由于P 1 和P 2 的偏振化方向成30°,所以偏振光透过P 2 后光强由马吕斯定律得8/330cos 0o 212I I I ==.而P 2和P 3 的偏振化方向也成60°,则透过P 3 后光强变为32/360cos 0o 223I I I ==.故答案为(C ).14-7 自然光以60°的入射角照射到两介质交界面时,反射光为完全线偏振光,则折射光为( )(A ) 完全线偏振光,且折射角是30°(B ) 部分偏振光且只是在该光由真空入射到折射率为3的介质时,折射角是30°(C ) 部分偏振光,但须知两种介质的折射率才能确定折射角(D ) 部分偏振光且折射角是30°分析与解 根据布儒斯特定律,当入射角为布儒斯特角时,反射光是线偏振光,相应的折射光为部分偏振光.此时,反射光与折射光垂直.因为入射角为60°,反射角也为60°,所以折射角为30°.故选(D ).14-8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间距为0.30 mm ,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在离缝1.20m 的屏上测得中央明纹一侧第5条暗纹与另一侧第5条暗纹间的距离为22.78 mm .问所用光的波长为多少,是什么颜色的光分析与解 在双缝干涉中,屏上暗纹位置由()212λ+'=k d d x 决定,式中d ′为双缝到屏的距离,d 为双缝间距.所谓第5条暗纹是指对应k =4 的那一级暗纹.由于条纹对称,该暗纹到中央明纹中心的距离mm 27822.=x ,那么由暗纹公式即可求得波长λ. 此外,因双缝干涉是等间距的,故也可用条纹间距公式λdd x '=∆求入射光波长.应注意两个第 5 条暗纹之间所包含的相邻条纹间隔数为9(不是10,为什么),故mm 97822.=∆x . 解1 屏上暗纹的位置()212λ+'=k d d x ,把m 102782243-⨯==.,x k 以及d 、d ′值代入,可得λ= nm ,为红光.解2 屏上相邻暗纹(或明纹)间距'd x d λ∆=,把322.7810m 9x -∆=⨯,以及d 、d ′值代入,可得λ= nm .14-9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波长λ= nm 的单色光照射,双缝与屏的距离d ′=300mm .测得中央明纹两侧的两个第五级明条纹的间距为12.2 mm ,求双缝间的距离.分析 双缝干涉在屏上形成的条纹是上下对称且等间隔的.如果设两明纹间隔为Δx ,则由中央明纹两侧第五级明纹间距x 5 -x -5 =10Δx 可求出Δx .再由公式Δx =d ′λ/d 即可求出双缝间距d .解 根据分析:Δx =(x 5 -x -5)/10 =×10-3m双缝间距: d =d ′λ/Δx = ×10-4 m14-10 一个微波发射器置于岸上,离水面高度为d ,对岸在离水面h 高度处放置一接收器,水面宽度为D ,且,D d D h ??,如图所示.发射器向对面发射波长为λ的微波,且λ>d ,求接收器测到极大值时,至少离地多高分析 由发射器直接发射的微波与经水面反射后的微波相遇可互相干涉,这种干涉与劳埃德镜实验完全相同.形成的干涉结果与缝距为2d ,缝屏间距为D 的双缝干涉相似,如图(b )所示,但要注意的是和劳埃德镜实验一样,由于从水面上反射的光存在半波损失,使得两束光在屏上相遇产生的光程差为2/sin 2λθd +,而不是θd sin 2.题14-10 图 解 由分析可知,接收到的信号为极大值时,应满足(),...2,12/sin 2==+k λk λθd()d k D D D h 412sin tan -=≈≈λθθ取k =1 时,得dD h 4min λ=. 14-11 如图所示,将一折射率为的云母片覆盖于杨氏双缝上的一条缝上,使得屏上原中央极大的所在点O 改变为第五级明纹.假定λ=550 nm ,求:(1)条纹如何移动(2) 云母片的厚度t.题14-11图分析 (1)本题是干涉现象在工程测量中的一个具体应用,它可以用来测量透明介质薄片的微小厚度或折射率.在不加介质片之前,两相干光均在空气中传播,它们到达屏上任一点P 的光程差由其几何路程差决定,对于点O ,光程差Δ=0,故点O 处为中央明纹,其余条纹相对点O 对称分布.而在插入介质片后,虽然两相干光在两介质薄片中的几何路程相同,但光程却不同,对于点O ,Δ≠0,故点O 不再是中央明纹,整个条纹发生平移.原来中央明纹将出现在两束光到达屏上光程差Δ=0的位置.(2) 干涉条纹空间分布的变化完全取决于光程差的变化.因此,对于屏上某点P (明纹或暗纹位置),只要计算出插入介质片前后光程差的变化,即可知道其干涉条纹的变化情况. 插入介质前的光程差Δ1 =r 1 -r 2 =k 1 λ(对应k 1 级明纹),插入介质后的光程差Δ2 =(n -1)d +r 1 -r 2 =k 1 λ(对应k 1 级明纹).光程差的变化量为Δ2 -Δ1 =(n -1)d =(k 2 -k 1 )λ式中(k 2 -k 1 )可以理解为移过点P 的条纹数(本题为5).因此,对于这类问题,求解光程差的变化量是解题的关键.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两介质片插入前后,对于原中央明纹所在点O ,有()λ51212=-=∆-∆d n将有关数据代入可得m 1074.4156-⨯=-=n d λ 14-12 白光垂直照射到空气中一厚度为380 nm 的肥皂膜上.设肥皂的折射率为.试问该膜的正面呈现什么颜色分析 这是薄膜干涉问题,求正面呈现的颜色就是在反射光中求因干涉增强光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解 根据分析对反射光加强,有(),...2,122==+k k ne λλ124-=k ne λ 在可见光范围,k =2 时,nm 8668.=λ(红光)k =3 时,nm 3401.=λ(紫光)故正面呈红紫色.14-13 利用空气劈尖测细丝直径.如图所示,已知λ= nm ,L = ×10-2m ,测得30 条条纹的总宽度为 ×10-3 m ,求细丝直径d .分析 在应用劈尖干涉公式L nb d 2λ= 时,应注意相邻条纹的间距b 是N 条条纹的宽度Δx 除以(N -1).对空气劈尖n =1.解 由分析知,相邻条纹间距1-∆=N x b ,则细丝直径为 ()m 107552125-⨯=∆-==.xn N L nb d λλ题14-13 图14-14 集成光学中的楔形薄膜耦合器原理如图所示.沉积在玻璃衬底上的是氧化钽(52O Ta )薄膜,其楔形端从A 到B 厚度逐渐减小为零.为测定薄膜的厚度,用波长λ= 的He Ne - 激光垂直照射,观察到薄膜楔形端共出现11 条暗纹,且A 处对应一条暗纹,试求氧化钽薄膜的厚度.(52O Ta 对 nm 激光的折射率为)题14-14 图分析 置于玻璃上的薄膜AB 段形成劈尖,求薄膜厚度就是求该劈尖在A 点处的厚度.由于25Ta O 对激光的折射率大于玻璃,故从该劈尖上表面反射的光有半波损失,而下表面没有,因而两反射光光程差为Δ=2ne +λ/2.由反射光暗纹公式2ne k +λ/2 =(2k +1)λ/2,k =0,1,2,3,…,可以求厚度e k .又因为AB 中共有11 条暗纹(因半波损失B 端也为暗纹),则k 取10即得薄膜厚度.解 根据分析,有2ne k +2λ=(2k +1)λ/2 (k =0,1,2,3,…)取k =10,得薄膜厚度e 10 =n210λ= ×10-6m . 14-15 折射率为的两块标准平面玻璃板之间形成一个劈形膜(劈尖角θ 很小).用波长λ=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产生等厚干涉条纹.假如在劈形膜内充满n = 的液体时的相邻明纹间距比劈形膜内是空气时的间距缩小Δl =0.5 mm ,那么劈尖角θ 应是多少分析 劈尖干涉中相邻条纹的间距l ≈θλn 2,其中θ 为劈尖角,n 是劈尖内介质折射率.由于前后两次劈形膜内介质不同,因而l 不同.则利用l ≈θλn 2和题给条件可求出θ.解 劈形膜内为空气时,θλ2=空l 劈形膜内为液体时,θλn l 2=液 则由θλθλn l l l 22-=-=∆液空,得 ()rad 107112114-⨯=∆-=./l n λθ14-16 如图(a)所示的干涉膨胀仪,已知样品的平均高度为 ×10-2m ,用λ= 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当温度由17 ℃上升至30 ℃时,看到有20 条条纹移过,问样品的热膨胀系数为多少题14-16 图分析 温度升高ΔT =T 2 -T 1 后,样品因受热膨胀,其高度l 的增加量Δl =lαΔT .由于样品表面上移,使在倾角θ 不变的情况下,样品与平板玻璃间的空气劈的整体厚度减小.根据等厚干涉原理,干涉条纹将整体向棱边平移,则原k 级条纹从a 移至a′处,如图(b )所示,移过某一固定观察点的条纹数目N 与Δl 的关系为2λN l =∆,由上述关系可得出热膨胀系数α.解 由题意知,移动的条纹数N =20,从分析可得 T l N ∆=αλ2则热膨胀系数 5105112-⨯=∆=.Tl Nλα K 1- 14-17 在利用牛顿环测未知单色光波长的实验中,当用已知波长为 nm 的钠黄光垂直照射时,测得第一和第四暗环的距离为Δr = ×10-3 m ;当用波长未知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时,测得第一和第四暗环的距离为Δr ′= ×10-3 m ,求该单色光的波长.分析 牛顿环装置产生的干涉暗环半径λkR r =,其中k =0,1,2…,k =0,对应牛顿环中心的暗斑,k =1 和k =4 则对应第一和第四暗环,由它们之间的间距λR r r r =-=∆14,可知λ∝∆r ,据此可按题中的测量方法求出未知波长λ′.解 根据分析有λλ'=∆'∆r r 故未知光波长 λ′=546 nm14 -18 如图所示,折射率n 2 = 的油滴落在n 3 = 的平板玻璃上,形成一上表面近似于球面的油膜,测得油膜中心最高处的高度d m = μm,用λ=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油膜,求(1) 油膜周边是暗环还是明环 (2) 整个油膜可看到几个完整的暗环题14-18 图分析 本题也是一种牛顿环干涉现象,由于n 1 <n 2 <n 3 ,故油膜上任一点处两反射相干光的光程差Δ=2n 2d .(1) 令d =0,由干涉加强或减弱条件即可判断油膜周边是明环.(2) 由2n 2d =(2k +1)λ/2,且令d =d m 可求得油膜上暗环的最高级次(取整),从而判断油膜上完整暗环的数目.解 (1) 根据分析,由()()(),...2,1,0 212 22=⎪⎩⎪⎨⎧+=k k k d n 暗条纹明条纹λλ 油膜周边处d =0,即Δ=0 符合干涉加强条件,故油膜周边是明环.(2) 油膜上任一暗环处满足()(),...,,/21021222=+==∆k k d n λ令d =d m ,解得k =,可知油膜上暗环的最高级次为3,故油膜上出现的完整暗环共有4 个,即k =0,1,2,3.14-19 把折射率n = 的薄膜放入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臂,如果由此产生了 条条纹的移动,求膜厚.设入射光的波长为589 nm .分析 迈克耳孙干涉仪中的干涉现象可以等效为薄膜干涉(两平面镜相互垂直)和劈尖干涉(两平面镜不垂直)两种情况,本题属于后一种情况.在干涉仪一臂中插入介质片后,两束相干光的光程差改变了,相当于在观察者视野内的空气劈尖的厚度改变了,从而引起干涉条纹的移动.解 插入厚度为d 的介质片后,两相干光光程差的改变量为2(n -1)d ,从而引起N 条条纹的移动,根据劈尖干涉加强的条件,有2(n -1)d =Nλ,得()m 101545126-⨯=-=.n N d λ 14-20 如图所示,狭缝的宽度b =0.60 mm ,透镜焦距f =0.40m ,有一与狭缝平行的屏放置在透镜焦平面处.若以波长为600 nm 的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狭缝,则在屏上离点O 为x =1.4 mm 处的点P 看到的是衍射明条纹.试求:(1) 点P 条纹的级数;(2) 从点P 看来对该光波而言,狭缝的波阵面可作半波带的数目.分析 单缝衍射中的明纹条件为()212sin λϕ+±=k b ,在观察点P 位置确定(即衍射角φ确定)以及波长λ确定后,条纹的级数k 也就确定了.而狭缝处的波阵面对明条纹可以划分的半波带数目为(2k +1)条.解 (1) 设透镜到屏的距离为d ,由于d >>b ,对点P 而言,有dx =≈ϕϕtan sin .根据分析中的条纹公式,有 ()212λ+±=k d bx 将b 、d (d ≈f )、x , λ的值代入,可得k =3(2) 由分析可知,半波带数目为7.题14-20 图14-21 一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于一单缝,若其第三条明纹位置正好和波长为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时的第二级明纹的位置一样,求前一种单色光的波长.分析 采用比较法来确定波长.对应于同一观察点,两次衍射的光程差相同,由于衍射明纹条件()212sin λϕ+=k b ,故有()()22111212λλ+=+k k ,在两明纹级次和其中一种波长已知的情况下,即可求出另一种未知波长.解 根据分析,将32nm 600122===k k ,,λ代入()()22111212λλ+=+k k ,得()nm 642812121221.=++=k k λλ 14-22 已知单缝宽度b = ×10-4 m ,透镜焦距f =0.50 m ,用λ1 =400 nm 和λ2 =760 nm 的单色平行光分别垂直照射,求这两种光的第一级明纹离屏中心的距离,以及这两条明纹之间的距离.若用每厘米刻有1000条刻线的光栅代替这个单缝,则这两种单色光的第一级明纹分别距屏中心多远 这两条明纹之间的距离又是多少分析 用含有两种不同波长的混合光照射单缝或光栅,每种波长可在屏上独立地产生自己的一组衍射条纹,屏上最终显示出两组衍射条纹的混合图样.因而本题可根据单缝(或光栅)衍射公式分别计算两种波长的k 级条纹的位置x 1和x 2 ,并算出其条纹间距Δx =x 2 -x 1 .通过计算可以发现,使用光栅后,条纹将远离屏中心,条纹间距也变大,这是光栅的特点之一.解 (1) 当光垂直照射单缝时,屏上第k 级明纹的位置()f b k x 212λ+= 当λ1 =400 nm 和k =1 时, x 1 = ×10-3m 当λ2 =760 nm 和k =1 时, x 2 = ×10-3 m其条纹间距 Δx =x 2 -x 1 = ×10-3m(2) 当光垂直照射光栅时,屏上第k 级明纹的位置为 f dk x λ=' 而光栅常数 m 10m 1010532--==d 当λ1 =400 nm 和k =1 时, x 1 = ×10-2m当λ2 =760 nm 和k =1 时, x 2 = ×10-2 m 其条纹间距 m 1081212-⨯='-'='∆.x x x14-23 老鹰眼睛的瞳孔直径约为6 mm ,问其最多飞翔多高时可看清地面上身长为5cm 的小鼠 设光在空气中的波长为600 nm .分析 两物体能否被分辨,取决于两物对光学仪器通光孔(包括鹰眼)的张角θ 和光学仪器的最小分辨角θ0 的关系.当θ≥θ0 时能分辨,其中θ=θ0 为恰能分辨.在本题中D λθ2210.=为一定值,这里D 是鹰的瞳孔直径.而h L /=θ,其中L 为小鼠的身长,h 为老鹰飞翔的高度.恰好看清时θ=θ0.解 由分析可知 L /h =λ/D ,得飞翔高度h =LD /(λ) =409.8 m .14-24 一束平行光垂直入射到某个光栅上,该光束中包含有两种波长的光:λ1 =440 nm 和λ2 =660 nm .实验发现,两种波长的谱线(不计中央明纹)第二次重合于衍射角φ=60°的方向上,求此光栅的光栅常数.分析 根据光栅衍射方程λϕk d ±=sin ,两种不同波长的谱线,除k =0 中央明纹外,同级明纹在屏上位置是不同的,如果重合,应是它们对应不同级次的明纹在相同衍射角方向上重合.故由d sin φ=k λ =k ′λ2 可求解本题.解 由分析可知21sin λλϕk k d '==, 得得 2312///=='λλk k上式表明第一次重合是λ1 的第3 级明纹与λ2 的第2级明纹重合,第二次重合是λ1 的第6 级明纹与λ2 的第4级明纹重合.此时,k =6,k ′=4,φ=60°,则光栅常数μm 05.3m 1005.3/sin 61=⨯==-ϕλk d*14-25 波长为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一光栅上,其透光和不透光部分的宽度比为1:3,第二级主极大出现在200sin .=ϕ处.试问(1) 光栅上相邻两缝的间距是多少(2) 光栅上狭缝的宽度有多大 (3) 在-90°<φ<90°范围内,呈现全部明条纹的级数为哪些.分析 (1) 利用光栅方程()λϕϕk b b d ±='+=sin sin ,即可由题给条件求出光栅常数b b d '+=(即两相邻缝的间距).这里b 和b '是光栅上相邻两缝透光(狭缝)和不透光部分的宽度,在已知两者之比时可求得狭缝的宽度(2) 要求屏上呈现的全部级数,除了要求最大级次k 以外,还必须知道光栅缺级情况.光栅衍射是多缝干涉的结果,也同时可看成是光透过许多平行的单缝衍射的结果.缺级就是按光栅方程计算屏上某些应出现明纹的位置,按各个单缝衍射计算恰是出现暗纹的位置.因此可以利用光栅方程()λϕϕk b b d ='+=sin sin 和单缝衍射暗纹公式'sin b k ϕλ=可以计算屏上缺级的情况,从而求出屏上条纹总数.解 (1)光栅常数 μm 6m 106sin 6=⨯==-ϕk λd (2) 由 ⎪⎩⎪⎨⎧='='+=31μm 6b b b b d 得狭缝的宽度b = μm .(3) 利用缺级条件()()()⎩⎨⎧±=''=±=='+,...1,0sin ,...1,0sin k k b k k b b λϕλϕ 则(b +b ′)/b =k /k ′=4,则在k =4k ′,即±4, ±8, ±12,…级缺级.又由光栅方程()λϕk b b ±='+sin ,可知屏上呈现条纹最高级次应满足()10='+<λ/b b k ,即k =9,考虑到缺级,实际屏上呈现的级数为:0, ±1, ±2, ±3,±5, ±6, ±7, ±9,共15 条.*14-26 以波长为 nm 的X 射线照射岩盐晶体,实验测得X 射线与晶面夹角为°时获得第一级反射极大.(1) 岩盐晶体原子平面之间的间距d 为多大 (2) 如以另一束待测X 射线照射,测得X 射线与晶面夹角为°时获得第一级反射光极大,求该X 射线的波长.分析 X 射线入射到晶体上时,干涉加强条件为2d sin θ =k λ(k =0,1,2,…)式中d 为晶格常数,即晶体内原子平面之间的间距(如图).解 (1) 由布拉格公式(),...,,210sin 2==k k d λθ第一级反射极大,即k =1.因此,得 nm 276.0sin 211==θλd(2) 同理,由2d sin θ2 =kλ2 ,取k =1,得nm 166.0sin 222==θλd题14-26图14-27 测得一池静水的表面反射出来的太阳光是线偏振光,求此时太阳处在地平线的多大仰角处 (水的折射率为)题14-27 图分析 设太阳光(自然光)以入射角i 入射到水面,则所求仰角i θ-=2π.当反射光起偏时,根据布儒斯特定律,有120arctann n i i ==(其中n 1 为空气的折射率,n 2 为水的折射率).解 根据以上分析,有 120arctan 2πn n θi i =-== 则 o 129.36arctan 2π=-=n n θ 14-28 一束光是自然光和线偏振光的混合,当它通过一偏振片时,发现透射光的强度取决于偏振片的取向,其强度可以变化5 倍,求入射光中两种光的强度各占总入射光强度的几分之几.分析 偏振片的旋转,仅对入射的混合光中的线偏振光部分有影响,在偏振片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当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平行于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时,透射光强最大;而相互垂直时,透射光强最小.分别计算最大透射光强I max 和最小透射光强I min ,按题意用相比的方法即能求解.解 设入射混合光强为I ,其中线偏振光强为xI ,自然光强为(1-x )I .按题意旋转偏振片,则有最大透射光强 ()I x x I ⎥⎦⎤⎢⎣⎡+-=121max 最小透射光强 ()I x I ⎥⎦⎤⎢⎣⎡-=121min 按题意5min max =I I /,则有 ()()x x x -⨯=+-1215121 解得 x =2/3即线偏振光占总入射光强的2/3,自然光占1/3.。
大学物理-第十四章-波动光学
一部分反射回原介质即光线a1, 另一部分折入另一介质,其中一 部分又在C点反射到B点然后又 折回原介质,即光线a2。因a1,a2是
从同一光线S1A分出的两束,故
满足相干条件。
S
S1
a
a1
iD
e
A
B
C
a2
n1
n2
n1
31
2 薄膜干涉的光程差
n2 n1
CDAD
sin i n2
跃迁 基态
自发辐射
原子能级及发光跃迁
E h
普通光源发光特 点: 原子发光是断续
的,每次发光形成一
长度有限的波列, 各 原子各次发光相互独
立,各波列互不相干.
10
3.相干光的获得:
①原则:将同一光源同一点发出的光波列,即某个原子某次 发出的光波列分成两束,使其经历不同的路程之后相遇叠加。
S2
r2
P
20
为计算方便,引入光程和光程差的概念。
2、光程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光在介质中的速度
c 1 00
u 1
u1 cn
介质的 折射率
真空
u n c
介质中的波长
n
n
n n
21
介质中的波长
n
n
s1 *
r1
P
波程差 r r2 r1
k 0,1,2,
x
d
'
d
(2k
1)
k 0,1,2,
暗纹
d
2
k=0,谓之中央明纹,其它各级明(暗)纹相对0点对称分布
第14章 波动光学
一、概念、定律及定理单项选择题:1.光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以下关于光程与光程差的描述正确的是(D )(A)光程仅与真空中的波长有关(B)光程仅与光波传播的几何路径有关(C)光程仅与介质的折射率无关(D)光程与光波传播的几何路径、介质的折射率都有关2.薄膜干涉是常见的光的干涉现象,如油膜、劈尖等,请问干涉条纹产生的区域是在( A )(A)薄膜上表面附近区域(B)薄膜内部区域(C)薄膜下表面附近区域(D)以上都不对3.对于光的本性认识,历史上存在着争论,以下哪位科学家首次验证了光具有波动性( B )(A)牛顿(B)托马斯-杨(C)菲涅耳(D)劳埃德4.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A )(A)分波阵面法双光束干涉(B)分振幅法双光束干涉(C)分波阵面法多光束干涉(D)分振幅法多光束干涉5.在研究衍射时,可按光源和显示衍射图样的屏到障碍物的距离,将衍射分为菲涅耳衍射和夫琅和费衍射两类,其中夫琅和费衍射为( C )(A)光源到障碍物有限远,屏到障碍物无限远(B)光源到障碍物无限远,屏到障碍物有限远(C)光源和屏到障碍物的距离均为无限远(D)光源和屏到障碍物的距离均为有限远6.牛顿环是由一块曲率半径很大的平凸透镜与一平板玻璃相接触,构成空气劈尖,用单色光垂直入射到空气劈尖中,请问产生干涉条纹的区域是( C )(A)在凸透镜的上表面(B)在凸透镜内部(C)空气劈尖上表面(即凸透镜凸面)处(D)空气劈尖下表面7.关于光的本性的认识,以下现象不能支持波动性的是(A)(A)光电效应现象(B)光的双缝干涉现象(C)光的薄膜干涉现象(D)光的单缝衍射现象8.两光源是相干光源,它们所满足的条件是:( A )(A)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B)频率相同、振幅相同、相位差恒定(C)发出的光波传播方向相同、振动方向相同、振幅相同(D)发出的光波传播方向相同、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9.光波的衍射没有声波的衍射显著,这是由于(D )(A )光是电磁波 (B )光速比声速大(C )光有颜色 (D )光波波长比声波波长小得多10.根据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若已知光在某时刻的波阵面为S ,则S 的前方某点P 的光强度决定于波阵面S 上所有面积元发出的子波各自传到P 点的: ( D )(A ) 振动振幅之和;(B ) 光强之和;(C ) 振动振幅之和的平方;(D ) 振动的相干叠加。
大学物理第十四章波动光学课后习题答案及复习内容
第十四章波动光学一、基本要求1. 掌握光程的概念以及光程差和相位差的关系。
2. 理解获得相干光的方法,能分析确定杨氏双缝干涉条纹及薄膜等厚干涉条纹的位置,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工作原理。
3. 了解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掌握用半波带法分析单缝夫琅和费衍射条纹的产生及其明暗纹位置的计算,会分析缝宽及波长对衍射条纹分布的影响。
4. 掌握光栅衍射公式。
会确定光栅衍射谱线的位置。
会分析光栅常数及波长对光栅衍射谱线分布的影响。
5. 了解自然光和线偏振光。
理解布儒斯特定律和马吕斯定律。
理解线偏振光的获得方法和检验方法。
6. 了解双折射现象。
二、基本内容1. 相干光及其获得方法只有两列光波的振动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振动相位差恒定时才会发生干涉加强或减弱的现象,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两束光称为相干光。
相应的光源称为相干光源。
获得相干光的基本方法有两种:(1)分波振面法(如杨氏双缝干涉、洛埃镜、菲涅耳双面镜和菲涅耳双棱镜等);(2)分振幅法(如薄膜干涉、劈尖干涉、牛顿环干涉和迈克耳逊干涉仪等)。
2. 光程和光程差(1)光程把光在折射率为n的媒质中通过的几何路程r折合成光在真空x中传播的几何路程x,称x为光程。
nr(2)光程差在处处采用了光程概念以后就可以把由相位差决定的干涉加强,减弱等情况用光程差来表示,为计算带来方便。
即当两光源的振动相位相同时,两列光波在相遇点引起的振动的位相差πλδϕ2⨯=∆ (其中λ为真空中波长,δ为两列光波光程差) 3. 半波损失光由光疏媒质(即折射率相对小的媒质)射到光密媒质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的相位较之入射光的相位发生了π的突变,这一变化导致了反射光的光程在反射过程中附加了半个波长,通常称为“半波损失”。
4. 杨氏双缝干涉经杨氏双缝的两束相干光在某点产生干涉时有两种极端情况:(1)位相差为0或2π的整数倍,合成振动最强;(2)位相差π的奇数倍,合成振动最弱或为0。
其对应的光程差()⎪⎩⎪⎨⎧-±±=212λλδk k ()()最弱最强 ,2,1,2,1,0==k k 杨氏的双缝干涉明、暗条纹中心位置:dD k x λ±= ),2,1,0( =k 亮条纹 d D k x 2)12(λ-±= ),2,1( =k 暗条纹 相邻明纹或相邻暗纹间距:λd D x =∆ (D 是双缝到屏的距离,d 为双缝间距) 5. 薄膜干涉以21n n <为例,此时反射光要计“半波损失”, 透射光不计“半波损失”。
第14章-波动光学
39
14-6 单缝衍射
二 光强分布
bsin 2k k
b sin
(2k
2 1)
2
干涉相消(暗纹) 干涉加强(明纹)
I
3 2
bb b
o 2 3 sin
bbb
40
14-6 单缝衍射
S
L1 R
b
L2
Px
x
O
f
I
当 较小时,sin
x f
3 2 o 2 3 sin
b
b
栅);偏振
1
第十四章 波动光学
14-1 相干光 14-2 杨氏双缝干涉 光程 14-3 薄膜干涉 14-4 迈克尔逊干涉仪 14-5 光的衍射 14-6 单缝衍射 14-7 圆孔衍射
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
14-8 衍射光栅 14-9 光的偏振性 马吕斯定律 14-10 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 *14-11 双折射现象 *14-12 旋光现象 14-13 小结 14-14 例题选讲
1)劈尖 d 0
Δ 为暗纹.
2
(k 1) (明纹)
d 2 2n k 2n (暗纹)
25
14-3 薄膜干涉
2)相邻明纹(暗纹)间的厚度差
di1
di
2n
n
2
3)条纹间距(明纹或暗纹)
D L n 2
b
b D n L L
2n
2b 2nb
b
n1 n
L
n n / 2 D
n1
b 劈尖干涉
b
b
b
b
3 f 2 f f
bbb
f b
2 f b
3 f b
x
41
14-6 单缝衍射
大学物理课件第13章 波动光学(习题)
(1)先由条纹间距算出空气层劈角
x 2
2x
T
2
1
再由两块规的距离 算出高度差 h l l 29.47μm 2x
G1
G2
l
(2)轻压盖板T的中部,两处条纹变化相反,条纹变密的一端高
(3)说明G2的上下两表面不平行,使其上表面不严格平行于G1的上表面, 造成两边空气层劈角不等,劈角差为
2
1
图所示为杨氏干涉装置,其中S为单色自然光源,S1和S2为双孔。
P S
P1 S1
d
P3
F4 F3 F2 F1
F0
S2 P2
D
(1)如果在S后放置一偏振片P,干涉条纹是否发生变化?有何变化?
插入P后,干涉条纹的形状、间距、反衬度均不发生变化。 但由于自然光通过偏振片P时强度减半,导致屏幕上的平 均强度减半,干涉条纹的亮度下降。
正交偏振片之间。从第一块偏振片射出的线偏振光垂直入射在晶
片上,振动方向与晶片光轴方向成 45o 角。试问在透过第二块偏
振片的光在可见光谱中 (400~700nm) 中,缺少哪些波长?如果两
偏振片方向平行,则透射光中缺少哪些波长?假定双折射率 no-
nNe=0.A1A7o22o 可M看A1作AA常2eCe 量。N透晶过解片N: 的C第与两一相M种2干,N情光d透况(位光n:o相轴两差成n偏e为)4振5o(片角2Mk,(+和2如1k)Nπ图时正1。)相交消,
A1
透过 N的两相干光相消时,有
Ao
Ae
A2e ,A2o
C M, N
2 d
(no
ne )
(2k
1)
2d (no ne ) 4300
2k 1 k 1 2
波动光学习题解
十五章 波动光学习题与解答15-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的间距为0.6mm ,照亮狭缝s 的光源是汞弧灯加上绿色滤光片.在2.5m 远处的屏幕上出现干涉条纹,测得相邻两明条纹中心的距离为2.27mm .试计算入射光的波长,如果所用仪器只能测量mm x 5≥∆的距离,则对此双缝的间距d 有何要求?解:在屏幕上取坐标轴Ox ,向上为正,坐标原点位于关于双缝的对称中心。
屏幕上第1+k 级与第k 级明纹中心的距离由:λdD kx ±= 可知 dD dD k dD k x x x k k λλλ=-+=-=∆+)1(1代入已知数据,得 mm d Dx545=∆=λ mm xD d 27.0=∆≤λ15-2.在杨氏双缝实验中,设两缝之间的距离为0.2mm .在距双缝1m 远的屏上观察干涉条纹,若入射光是波长为400nm 至760nm 的白光,问屏上离零级明纹20mm 处,哪些波长的光最大限度地加强?(1nm =10-9m )解:已知:d =0.2mm ,D =1m ,x =20mm 依公式: λδk x D d==∴ Ddxk =λ=4×10-3 mm =4000nm故 k =10 λ1=400nm k =9 λ2=444.4nm k =8 λ3=500nm k =7 λ4=571.4nm k =6 λ5=666.7nm这五种波长的光在所给观察点最大限度地加强.15-3.如图15-3所示,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若3/1212λ=-=-r r P S P S ,求P 点的强度I 与干涉加强时最大强度I max 的比值.解:设S 1、S 2分别在P 点引起振动的振幅为A ,干涉加强时,合振幅为2A ,所以 2max 4A I ∝因为 λ3112=-r r所以S 2到P 点的光束比S 1到P 点的光束相位落后()3π23π2π212=⋅=-=∆λλλϕr r P 点合振动振幅的平方为:22223π2cos 2A A A A =++∵ I ∝A 2 ∴ I /I max =A 2/4A 2=1/4S S P15-4.用图所示的瑞得干涉仪可以测定气体在各种温度和压力下的折射率,干涉仪的光路原理与杨氏双缝类似.单色平行光入射于双缝后,经两个长为l 的相同的玻璃管,再由透镜会聚于观察屏上.测量时,可先将两管抽成真空,然后将待测气体徐徐导入一管中,在观察屏上关于两管的对称位置处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即可求出待测气体的折射率.某次测量,在将气体徐徐入下管的过程中,观察到有98条干涉条纹移动,所用的黄光波长为589.3nm (真空中),cm l 20=,求该气体的折射率.解:气体导入一管过程中,光程差从零变为:λδk l nl =-=所以,00029.19811=+=+=ll k n λλ15-5.在图所示的洛埃德镜实验装置中,距平面镜垂距为1mm 的狭缝光源0s 发出波长为680nm 的红光.求平面反射镜在右边缘M 的观察屏上第一条明条纹中心的距离.已知cm MN 30=,光源至平面镜一端N 的距离为20cm .解:cm D mm d 50,2==由明纹条件:λλθδk D x d r d =+=+=22sin 代入1=k ,mm dD x 21105.82-⨯==λ15-6.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单色光源S 0到两缝S 1和S 2的距离分别为1l 和2l ,并且λ321=-l l ,λ为入射光的波长,双缝之间的距离为d ,双缝到屏幕的距离为D (D >>d ),如图19-6.求: (1) 零级明纹到屏幕中央O 点的距离.(2) 相邻明条纹间的距离.解:(1) 如图,设P 0为零级明纹中心 则 D O P d r r /012≈-0)()(1122=+-+r l r l∴ λ32112=-=-l l r r∴()d D d r r D O P /3/120λ=-=(2) 在屏上距O 点为x 处, 光程差λδ3)/(-≈D dx 明纹条件 λδk ±= (k =1,2,....)()d D k x k /3λλ+±=在此处令k =0,即为(1)的结果.相邻明条纹间距d D /λ15-7.在Si 的平表面上氧化了一层厚度均匀的SiO 2薄膜.为了测量薄膜厚度,将它的一部分磨成劈形(示意图中的AB 段,平面图).现用波长为600nm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观察反射光形成的等厚干涉条纹.在图中AB 段共有8条暗纹,且B 处恰好是一条暗纹,求薄膜的厚度.(Si 折射率为3.42,SiO 2折射率为1.50)解:上下表面反射都有相位突变π,计算光程差时不必考虑附加屏Omm 1题图15-5题图15-4的半波长.设膜厚为e ,B 处为暗纹,2ne =21(2k +1),(k =0,1,2,…) A 处为明纹,B 处第8个暗纹对应上式k =7,()nk e 412λ+==1.5×10-3mm15-8.在折射率n =1.50的玻璃上,镀上n '=1.35的透明介质薄膜.入射光波垂直于介质膜表面照射,观察反射光的干涉,发现对λ1=600nm 的光波干涉相消,对λ2=700nm 的光波干涉相长.且在600nm 到700nm 之间没有别的波长的光是最大限度相消或相长的情形.求所镀介质膜的厚度.(1nm=10-9m ). 解:设介质薄膜的厚度为e ,上、下表面反射均为由光疏介质到光密介质,故不计附加光程差。
第13章 波动光学
当光从折射率小的光 疏介质,正入射或掠入射 于折射率大的光密介质时, 反射光有半波损失。
n1 n1 n 2
n2
有半波损失
当光从折射率大的光 密介质,正入射于折射率 小的光疏介质时,反射光 没有半波损失。
大学物理 第三次修订本
n1 n1 n 2
n2
无半波损失
23
第13章 波动光学基础
例1 双缝干涉实验中,用钠光灯作单色光源,其波长为589.3 nm,屏与双缝的距离 D=600 mm。求 (1) d =1.0 mm 和 d =10 mm,两种情况相邻明条纹间距分别为多大?(2) 若相邻条纹的 最小分辨距离为 0.065 mm,能分清干涉条纹的双缝间距 d 最 大是多少?
第13章 波动光学基础
13.5 薄膜干涉
一、等厚干涉
1.薄膜干涉
S
两光线到C点的光程差
n2 ( AB BC) n1DC 而 AB BC d
cos
2D
1i
n1
d A C n2
B
n1
DC ACsin i 2d tan sin i
根据折射定律 n1 sin i n2 sin
32
大学物理 第三次修订本
2n2d
2
2k (2k
,k 2 1)
1, ,k
2 , 3 ,— 0,1,
相长干涉
2 ,
2
大学物理 第三次修订本
— 相消干涉 33
第13章 波动光学基础
2.劈尖干涉 两片叠放在一起
的平板玻璃,其一端
的棱边相接触,另一
空气
端被隔开,在上表面
劈尖
和下表面之间形成一
空气薄膜, 称为空气
劈尖。
波动光学 知识框架图和解题指导
第15章 波动光学一、基本要求1.掌握双缝干涉、单缝衍射、劈尖干涉、光栅衍射的公式及条纹分布规律; 2.理解光程差的含义与半波损失发生条件及增透膜、增反膜原理; 3.理解线偏振光及其产生方法,了解布儒斯特定律及马吕斯定律。
二、基本内容(一)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不同条件下干涉和衍射(双缝干涉、单缝衍射、劈尖干涉、光栅衍射)明暗条纹的分布情况和计算公式。
难点:半波损失的判定及增透膜的计算。
(二)知识网络结构图:⎪⎪⎪⎪⎪⎪⎪⎪⎪⎪⎪⎪⎪⎪⎪⎪⎪⎪⎪⎩⎪⎪⎪⎪⎪⎪⎪⎪⎪⎪⎪⎪⎪⎪⎪⎪⎪⎪⎪⎨⎧⎩⎨⎧⎪⎪⎪⎪⎪⎪⎩⎪⎪⎪⎪⎪⎪⎨⎧⎪⎪⎪⎪⎩⎪⎪⎪⎪⎨⎧⎩⎨⎧⎩⎨⎧⎪⎪⎩⎪⎪⎨⎧⎪⎩⎪⎨⎧⎪⎩⎪⎨⎧马吕斯定理布儒斯特角光的偏振薄膜干涉迈克尔逊干涉仪等倾干涉增反膜增透膜条纹特点明暗纹公式牛顿环条纹特点条纹间距劈尖等厚干涉分振幅法略洛埃镜条纹间距暗纹公式明纹公式杨氏双缝干涉分波阵面法半波损失光程差光程基本概念,)((三)容易混淆的概念:1.等厚干涉和等倾干涉等厚干涉是每一级次的明暗纹都与膜层在该条纹处的厚度相联系,相同厚度处有相同的光程差,即该厚度处条纹轨迹对应同一级干涉条纹;等倾干涉是凡入射的倾角相同的相干光线在相遇时的光程差都相同,即对应同一个级次的干涉条纹。
2.增反膜和增透膜增反膜(减透膜)是在光学元件表面所镀的一层或多层可以消除透射以增强反射的薄膜;反之,增透膜(减反膜)则是用以消除反射以增强透射的薄膜。
3.菲涅耳衍射和夫琅禾费衍射菲涅耳衍射是光源、光屏和衍射孔三者之间的距离皆为有限远或其中之一为有限远时的衍射;夫琅禾费衍射则是指三者之间的距离皆为无限远或相当于无限远。
4.自然光和偏振光自然光是指在垂直于光线传播方向上的光振动矢量都对称分布,可用两个振动方向正交的、没有恒定相位关系的、等振幅两个独立光振动来代替;偏振光是指在垂直于光线传播方向上的光振动矢量不对称分布。
5.部分偏振光和完全偏振光部分偏振光是偏振光和自然光的混合光,在两个相互垂直方向上的光振动有强有弱;完全偏振光(线偏振光)是只保留其中一个方向光振动的偏振光。
波动光学一章习题解答
∆ = 2 n2 e +
λ 2
对右半边,在 P 处 d = 0, ∆ = λ 2 ,满足 ∆ = kλ +
λ ,相应为 k = 0 级暗纹。 2
因此,在接触点 P 处形成的圆斑为右半部暗,左半部明。 [∴选择答案(D)]
习题 15─9
用劈尖干涉法可检测工件
空气劈尖
表面缺陷,当波长为 λ 的单色平行光垂 直入射时, 若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图所 示, 每一条纹弯曲部分的顶点恰好与其 左边条纹的直线部分的连线相切, 则工 件表面与条纹弯曲处对应的部分为 : [ ] (A) 凸起,且高度为 λ 4 。 (C) 凹陷,且深度为 λ 2 。
λ 9λ = 2 n2 4 n 2
习题 直照射由两块平玻璃板构成的空气劈尖薄
膜,劈尖角 θ = 2 × 10 −4 rad 。改变劈尖角,相邻两明条纹间距缩小了 ∆l = 1.0mm , 求劈尖角的改变量 ∆θ 。
解:改变劈尖角前的条纹间距
l1 =
改变劈尖角后的条纹间距
习题 15—7
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薄膜上,经
n1 n2 n3
入射光
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如图所示, 若薄膜的厚度为 e ,且 n1<n2>n3, λ 为入射光在
反射光 1 反射光 2
e
n1 中的波长, 则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为: [
]
习题 15―7 图
(A) 2n2e。 (C) 2n 2 e + 1 n1λ1 。 2
�
e
A 点 恰 为 第 四 级 明 条 纹 中 心 , 则
e=
解:(1)
。
∆ϕ = 2π 2π ⋅∆ = [r − e + ne − r ] = 2π (n − 1)e λ λ λ
2020年高中物理竞赛习题专题十二:《波动光学》(Word版含解析)
【预赛 三一 自招】高中物理竞赛模拟试题之《波 动 光学》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S 1 、S 2 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条纹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图中的S ′位置,则( )(A ) 中央明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B ) 中央明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C ) 中央明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D ) 中央明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分析与解 由S 发出的光到达S 1 、S 2 的光程相同,它们传到屏上中央O 处,光程差Δ=0,形成明纹.当光源由S 移到S ′时,由S ′到达狭缝S 1 和S 2 的两束光产生了光程差.为了保持原中央明纹处的光程差为0,它会向上移到图中O ′处.使得由S ′沿S 1 、S 2 狭缝传到O ′处的光程差仍为0.而屏上各级条纹位置只是向上平移,因此条纹间距不变.故选(B ).题14-1 图2 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2 ,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 和n 3,且n 1 <n 2 ,n 2 >n 3 ,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的光程差是( )()()()()2222222D 2C 22B 2A n e n e n e n e n λλλ---题14-2 图分析与解 由于n 1 <n 2 ,n 2 >n 3 ,因此在上表面的反射光有半波损失,下表面的反射光没有半波损失,故它们的光程差222λ±=∆e n ,这里λ是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因此正确答案为(B ).3 如图(a )所示,两个直径有微小差别的彼此平行的滚柱之间的距离为L ,夹在两块平面晶体的中间,形成空气劈形膜,当单色光垂直入射时,产生等厚干涉条纹,如果滚柱之间的距离L 变小,则在L 范围内干涉条纹的( )(A ) 数目减小,间距变大 (B ) 数目减小,间距不变(C ) 数目不变,间距变小 (D ) 数目增加,间距变小题14-3图分析与解 图(a )装置形成的劈尖等效图如图(b )所示.图中 d 为两滚柱的直径差,b 为两相邻明(或暗)条纹间距.因为d 不变,当L 变小时,θ 变大,L ′、b 均变小.由图可得L d b n '==//2sin λθ,因此条纹总数n d b L N λ//2='=,因为d 和λn 不变,所以N 不变.正确答案为(C )4 用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在单缝上时,可观察夫琅禾费衍射.若屏上点P 处为第二级暗纹,则相应的单缝波阵面可分成的半波带数目为( )(A ) 3 个 (B ) 4 个 (C ) 5 个 (D ) 6 个分析与解 根据单缝衍射公式()()(),...2,1 212 22sin =⎪⎪⎩⎪⎪⎨⎧+±±=k λk λk θb 明条纹暗条纹 因此第k 级暗纹对应的单缝处波阵面被分成2k 个半波带,第k 级明纹对应的单缝波阵面被分成2k +1 个半波带.则对应第二级暗纹,单缝处波阵面被分成4个半波带.故选(B ).5 波长λ=550 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光栅常数d =='+b b 1.0 ×10-4 cm 的光栅上,可能观察到的光谱线的最大级次为( )(A ) 4 (B ) 3 (C ) 2 (D ) 1分析与解 由光栅方程(),...1,0dsin =±=k k λθ,可能观察到的最大级次为()82.1/2dsin max =≤λπk即只能看到第1 级明纹,正确答案为(D ).6 三个偏振片P 1 、P 2 与P 3 堆叠在一起,P 1 与P 3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P 2与P 1 的偏振化方向间的夹角为30°,强度为I 0 的自然光入射于偏振片P 1 ,并依次透过偏振片P 1 、P 2与P 3 ,则通过三个偏振片后的光强为( )(A ) 3I 0/16 (B ) 3I 0/8 (C ) 3I 0/32 (D ) 0分析与解 自然光透过偏振片后光强为I 1 =I 0/2.由于P 1 和P 2 的偏振化方向成30°,所以偏振光透过P 2 后光强由马吕斯定律得8/330cos 0o 212I I I ==.而P 2和P 3 的偏振化方向也成60°,则透过P 3 后光强变为32/360cos 0o 223I I I ==.故答案为(C ).7 自然光以60°的入射角照射到两介质交界面时,反射光为完全线偏振光,则折射光为( )(A ) 完全线偏振光,且折射角是30°(B ) 部分偏振光且只是在该光由真空入射到折射率为3的介质时,折射角是30°(C ) 部分偏振光,但须知两种介质的折射率才能确定折射角(D ) 部分偏振光且折射角是30°分析与解 根据布儒斯特定律,当入射角为布儒斯特角时,反射光是线偏振光,相应的折射光为部分偏振光.此时,反射光与折射光垂直.因为入射角为60°,反射角也为60°,所以折射角为30°.故选(D ).8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间距为0.30 mm ,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在离缝1.20m 的屏上测得中央明纹一侧第5条暗纹与另一侧第5条暗纹间的距离为22.78 mm .问所用光的波长为多少,是什么颜色的光?分析与解 在双缝干涉中,屏上暗纹位置由()212λ+'=k d d x 决定,式中d ′为双缝到屏的距离,d 为双缝间距.所谓第5条暗纹是指对应k =4 的那一级暗纹.由于条纹对称,该暗纹到中央明纹中心的距离mm 27822.=x ,那么由暗纹公式即可求得波长λ. 此外,因双缝干涉是等间距的,故也可用条纹间距公式λdd x '=∆求入射光波长.应注意两个第 5 条暗纹之间所包含的相邻条纹间隔数为9(不是10,为什么?),故mm 97822.=∆x . 解1 屏上暗纹的位置()212λ+'=k d d x ,把m 102782243-⨯==.,x k 以及d 、d ′值代入,可得λ=632.8 nm ,为红光.解2 屏上相邻暗纹(或明纹)间距'd x d λ∆=,把322.7810m 9x -∆=⨯,以及d 、d ′值代入,可得λ=632.8 nm .9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波长λ=546.1 nm 的单色光照射,双缝与屏的距离d ′=300mm .测得中央明纹两侧的两个第五级明条纹的间距为12.2 mm ,求双缝间的距离.分析 双缝干涉在屏上形成的条纹是上下对称且等间隔的.如果设两明纹间隔为Δx ,则由中央明纹两侧第五级明纹间距x 5 -x -5 =10Δx 可求出Δx .再由公式Δx =d ′λ/d 即可求出双缝间距d .解 根据分析:Δx =(x 5 -x -5)/10 =1.22×10-3 m双缝间距: d =d ′λ/Δx =1.34 ×10-4 m10 一个微波发射器置于岸上,离水面高度为d ,对岸在离水面h 高度处放置一接收器,水面宽度为D ,且,D d D h ,如图所示.发射器向对面发射波长为λ的微波,且λ>d ,求接收器测到极大值时,至少离地多高?分析 由发射器直接发射的微波与经水面反射后的微波相遇可互相干涉,这种干涉与劳埃德镜实验完全相同.形成的干涉结果与缝距为2d ,缝屏间距为D 的双缝干涉相似,如图(b )所示,但要注意的是和劳埃德镜实验一样,由于从水面上反射的光存在半波损失,使得两束光在屏上相遇产生的光程差为2/sin 2λθd +,而不是θd sin 2.题14-10 图解 由分析可知,接收到的信号为极大值时,应满足(),...2,12/sin 2==+k λk λθd ()d k D D D h 412sin tan -=≈≈λθθ 取k =1 时,得d D h 4min λ=. 11 如图所示,将一折射率为1.58的云母片覆盖于杨氏双缝上的一条缝上,使得屏上原中央极大的所在点O 改变为第五级明纹.假定λ=550 nm ,求:(1)条纹如何移动?(2) 云母片的厚度t.题14-11图分析 (1)本题是干涉现象在工程测量中的一个具体应用,它可以用来测量透明介质薄片的微小厚度或折射率.在不加介质片之前,两相干光均在空气中传播,它们到达屏上任一点P 的光程差由其几何路程差决定,对于点O ,光程差Δ=0,故点O 处为中央明纹,其余条纹相对点O 对称分布.而在插入介质片后,虽然两相干光在两介质薄片中的几何路程相同,但光程却不同,对于点O ,Δ≠0,故点O 不再是中央明纹,整个条纹发生平移.原来中央明纹将出现在两束光到达屏上光程差Δ=0的位置.(2) 干涉条纹空间分布的变化完全取决于光程差的变化.因此,对于屏上某点P (明纹或暗纹位置),只要计算出插入介质片前后光程差的变化,即可知道其干涉条纹的变化情况. 插入介质前的光程差Δ1 =r 1 -r 2 =k 1 λ(对应k 1 级明纹),插入介质后的光程差Δ2 =(n -1)d +r 1 -r 2 =k 1 λ(对应k 1 级明纹).光程差的变化量为Δ2 -Δ1 =(n -1)d =(k 2 -k 1 )λ式中(k 2 -k 1 )可以理解为移过点P 的条纹数(本题为5).因此,对于这类问题,求解光程差的变化量是解题的关键.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两介质片插入前后,对于原中央明纹所在点O ,有()λ51212=-=∆-∆d n将有关数据代入可得m 1074.4156-⨯=-=n d λ 12 白光垂直照射到空气中一厚度为380 nm 的肥皂膜上.设肥皂的折射率为1.32.试问该膜的正面呈现什么颜色?分析 这是薄膜干涉问题,求正面呈现的颜色就是在反射光中求因干涉增强光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解 根据分析对反射光加强,有(),...2,122==+k k ne λλ124-=k ne λ 在可见光范围,k =2 时,nm 8668.=λ(红光)k =3 时,nm 3401.=λ(紫光)故正面呈红紫色.13 利用空气劈尖测细丝直径.如图所示,已知λ=589.3 nm ,L =2.888 ×10-2m ,测得30 条条纹的总宽度为4.259 ×10-3 m ,求细丝直径d .分析 在应用劈尖干涉公式L nb d 2λ= 时,应注意相邻条纹的间距b 是N 条条纹的宽度Δx 除以(N -1).对空气劈尖n =1.解 由分析知,相邻条纹间距1-∆=N x b ,则细丝直径为 ()m 107552125-⨯=∆-==.xn N L nb d λλ题14-13 图14 集成光学中的楔形薄膜耦合器原理如图所示.沉积在玻璃衬底上的是氧化钽(52O Ta )薄膜,其楔形端从A 到B 厚度逐渐减小为零.为测定薄膜的厚度,用波长λ=632.8nm 的He Ne - 激光垂直照射,观察到薄膜楔形端共出现11 条暗纹,且A 处对应一条暗纹,试求氧化钽薄膜的厚度.(52O Ta 对632.8 nm 激光的折射率为2.21)题14-14 图分析 置于玻璃上的薄膜AB 段形成劈尖,求薄膜厚度就是求该劈尖在A 点处的厚度.由于25Ta O 对激光的折射率大于玻璃,故从该劈尖上表面反射的光有半波损失,而下表面没有,因而两反射光光程差为Δ=2ne +λ/2.由反射光暗纹公式2ne k +λ/2 =(2k +1)λ/2,k =0,1,2,3,…,可以求厚度e k .又因为AB 中共有11 条暗纹(因半波损失B 端也为暗纹),则k 取10即得薄膜厚度.解 根据分析,有2ne k +2λ=(2k +1)λ/2 (k =0,1,2,3,…)取k =10,得薄膜厚度e 10 =n210λ=1.4 ×10-6m . 15 折射率为1.60的两块标准平面玻璃板之间形成一个劈形膜(劈尖角θ 很小).用波长λ=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产生等厚干涉条纹.假如在劈形膜内充满n =1.40 的液体时的相邻明纹间距比劈形膜内是空气时的间距缩小Δl =0.5 mm ,那么劈尖角θ 应是多少?分析 劈尖干涉中相邻条纹的间距l ≈θλn 2,其中θ 为劈尖角,n 是劈尖内介质折射率.由于前后两次劈形膜内介质不同,因而l 不同.则利用l ≈θλn 2和题给条件可求出θ.解 劈形膜内为空气时,θλ2=空l劈形膜内为液体时,θλn l 2=液则由θλθλn l l l 22-=-=∆液空,得 ()rad 107112114-⨯=∆-=./l n λθ16 如图(a)所示的干涉膨胀仪,已知样品的平均高度为3.0 ×10-2m ,用λ=589.3 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当温度由17 ℃上升至30 ℃时,看到有20 条条纹移过,问样品的热膨胀系数为多少?题14-16 图分析 温度升高ΔT =T 2 -T 1 后,样品因受热膨胀,其高度l 的增加量Δl =lαΔT .由于样品表面上移,使在倾角θ 不变的情况下,样品与平板玻璃间的空气劈的整体厚度减小.根据等厚干涉原理,干涉条纹将整体向棱边平移,则原k 级条纹从a 移至a′处,如图(b )所示,移过某一固定观察点的条纹数目N 与Δl 的关系为2λNl =∆,由上述关系可得出热膨胀系数α.解 由题意知,移动的条纹数N =20,从分析可得 T l N ∆=αλ2则热膨胀系数 5105112-⨯=∆=.Tl Nλα K 1- 17 在利用牛顿环测未知单色光波长的实验中,当用已知波长为589.3 nm 的钠黄光垂直照射时,测得第一和第四暗环的距离为Δr =4.00 ×10-3 m ;当用波长未知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时,测得第一和第四暗环的距离为Δr ′=3.85 ×10-3 m ,求该单色光的波长.分析 牛顿环装置产生的干涉暗环半径λkR r =,其中k =0,1,2…,k =0,对应牛顿环中心的暗斑,k =1 和k =4 则对应第一和第四暗环,由它们之间的间距λR r r r =-=∆14,可知λ∝∆r ,据此可按题中的测量方法求出未知波长λ′.解 根据分析有λλ'=∆'∆r r 故未知光波长 λ′=546 nm18 如图所示,折射率n 2 =1.2 的油滴落在n 3 =1.50 的平板玻璃上,形成一上表面近似于球面的油膜,测得油膜中心最高处的高度d m =1.1 μm ,用λ=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油膜,求(1) 油膜周边是暗环还是明环? (2) 整个油膜可看到几个完整的暗环?题14-18 图分析 本题也是一种牛顿环干涉现象,由于n 1 <n 2 <n 3 ,故油膜上任一点处两反射相干光的光程差Δ=2n 2d .(1) 令d =0,由干涉加强或减弱条件即可判断油膜周边是明环.(2) 由2n 2d =(2k +1)λ/2,且令d =d m 可求得油膜上暗环的最高级次(取整),从而判断油膜上完整暗环的数目.解 (1) 根据分析,由()()(),...2,1,0 212 22=⎪⎩⎪⎨⎧+=k k k d n 暗条纹明条纹λλ 油膜周边处d =0,即Δ=0 符合干涉加强条件,故油膜周边是明环.(2) 油膜上任一暗环处满足()(),...,,/21021222=+==∆k k d n λ令d =d m ,解得k =3.9,可知油膜上暗环的最高级次为3,故油膜上出现的完整暗环共有4 个,即k =0,1,2,3.19 把折射率n =1.40 的薄膜放入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臂,如果由此产生了7.0 条条纹的移动,求膜厚.设入射光的波长为589 nm .分析 迈克耳孙干涉仪中的干涉现象可以等效为薄膜干涉(两平面镜相互垂直)和劈尖干涉(两平面镜不垂直)两种情况,本题属于后一种情况.在干涉仪一臂中插入介质片后,两束相干光的光程差改变了,相当于在观察者视野内的空气劈尖的厚度改变了,从而引起干涉条纹的移动.解 插入厚度为d 的介质片后,两相干光光程差的改变量为2(n -1)d ,从而引起N 条条纹的移动,根据劈尖干涉加强的条件,有2(n -1)d =Nλ,得 ()m 101545126-⨯=-=.n N d λ 20 如图所示,狭缝的宽度b =0.60 mm ,透镜焦距f =0.40m ,有一与狭缝平行的屏放置在透镜焦平面处.若以波长为600 nm 的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狭缝,则在屏上离点O 为x =1.4 mm 处的点P 看到的是衍射明条纹.试求:(1) 点P 条纹的级数;(2) 从点P 看来对该光波而言,狭缝的波阵面可作半波带的数目.分析 单缝衍射中的明纹条件为()212sin λϕ+±=k b ,在观察点P 位置确定(即衍射角φ确定)以及波长λ确定后,条纹的级数k 也就确定了.而狭缝处的波阵面对明条纹可以划分的半波带数目为(2k +1)条.解 (1) 设透镜到屏的距离为d ,由于d >>b ,对点P 而言,有dx =≈ϕϕtan sin .根据分析中的条纹公式,有 ()212λ+±=k d bx 将b 、d (d ≈f )、x , λ的值代入,可得k =3(2) 由分析可知,半波带数目为7.题14-20 图21 一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于一单缝,若其第三条明纹位置正好和波长为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时的第二级明纹的位置一样,求前一种单色光的波长.分析 采用比较法来确定波长.对应于同一观察点,两次衍射的光程差相同,由于衍射明纹条件()212sin λϕ+=k b ,故有()()22111212λλ+=+k k ,在两明纹级次和其中一种波长已知的情况下,即可求出另一种未知波长.解 根据分析,将32nm 600122===k k ,,λ代入()()22111212λλ+=+k k ,得()nm 642812121221.=++=k k λλ22 已知单缝宽度b =1.0 ×10-4 m ,透镜焦距f =0.50 m ,用λ1 =400 nm 和λ2 =760 nm 的单色平行光分别垂直照射,求这两种光的第一级明纹离屏中心的距离,以及这两条明纹之间的距离.若用每厘米刻有1000条刻线的光栅代替这个单缝,则这两种单色光的第一级明纹分别距屏中心多远? 这两条明纹之间的距离又是多少?分析 用含有两种不同波长的混合光照射单缝或光栅,每种波长可在屏上独立地产生自己的一组衍射条纹,屏上最终显示出两组衍射条纹的混合图样.因而本题可根据单缝(或光栅)衍射公式分别计算两种波长的k 级条纹的位置x 1和x 2 ,并算出其条纹间距Δx =x 2 -x 1 .通过计算可以发现,使用光栅后,条纹将远离屏中心,条纹间距也变大,这是光栅的特点之一.解 (1) 当光垂直照射单缝时,屏上第k 级明纹的位置()f b k x 212λ+=当λ1 =400 nm 和k =1 时, x 1 =3.0 ×10-3 m当λ2 =760 nm 和k =1 时, x 2 =5.7 ×10-3 m其条纹间距 Δx =x 2 -x 1 =2.7 ×10-3 m(2) 当光垂直照射光栅时,屏上第k 级明纹的位置为f dk x λ=' 而光栅常数 m 10m 1010532--==d 当λ1 =400 nm 和k =1 时, x 1 =2.0 ×10-2 m当λ2 =760 nm 和k =1 时, x 2 =3.8 ×10-2 m其条纹间距 m 1081212-⨯='-'='∆.x x x23 老鹰眼睛的瞳孔直径约为6 mm ,问其最多飞翔多高时可看清地面上身长为5cm 的小鼠? 设光在空气中的波长为600 nm .分析 两物体能否被分辨,取决于两物对光学仪器通光孔(包括鹰眼)的张角θ 和光学仪器的最小分辨角θ0 的关系.当θ≥θ0 时能分辨,其中θ=θ0 为恰能分辨.在本题中D λθ2210.=为一定值,这里D 是鹰的瞳孔直径.而h L /=θ,其中L 为小鼠的身长,h 为老鹰飞翔的高度.恰好看清时θ=θ0.解 由分析可知 L /h =1.22λ/D ,得飞翔高度h =LD /(1.22λ) =409.8 m .24 一束平行光垂直入射到某个光栅上,该光束中包含有两种波长的光:λ1 =440 nm 和λ2 =660 nm .实验发现,两种波长的谱线(不计中央明纹)第二次重合于衍射角φ=60°的方向上,求此光栅的光栅常数.分析 根据光栅衍射方程λϕk d ±=sin ,两种不同波长的谱线,除k =0 中央明纹外,同级明纹在屏上位置是不同的,如果重合,应是它们对应不同级次的明纹在相同衍射角方向上重合.故由d sin φ=k λ1 =k ′λ2 可求解本题.解 由分析可知21sin λλϕk k d '==, 得得 2312///=='λλk k上式表明第一次重合是λ1 的第3 级明纹与λ2 的第2级明纹重合,第二次重合是λ1 的第6 级明纹与λ2 的第4级明纹重合.此时,k =6,k ′=4,φ=60°,则光栅常数μm 05.3m 1005.3/sin 61=⨯==-ϕλk d25 波长为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一光栅上,其透光和不透光部分的宽度比为1:3,第二级主极大出现在200sin .=ϕ处.试问(1) 光栅上相邻两缝的间距是多少?(2) 光栅上狭缝的宽度有多大? (3) 在-90°<φ<90°范围内,呈现全部明条纹的级数为哪些.分析 (1) 利用光栅方程()λϕϕk b b d ±='+=sin sin ,即可由题给条件求出光栅常数b b d '+=(即两相邻缝的间距).这里b 和b '是光栅上相邻两缝透光(狭缝)和不透光部分的宽度,在已知两者之比时可求得狭缝的宽度(2) 要求屏上呈现的全部级数,除了要求最大级次k 以外,还必须知道光栅缺级情况.光栅衍射是多缝干涉的结果,也同时可看成是光透过许多平行的单缝衍射的结果.缺级就是按光栅方程计算屏上某些应出现明纹的位置,按各个单缝衍射计算恰是出现暗纹的位置.因此可以利用光栅方程()λϕϕk b b d ='+=sin sin 和单缝衍射暗纹公式'sin b k ϕλ=可以计算屏上缺级的情况,从而求出屏上条纹总数.解 (1)光栅常数 μm 6m 106sin 6=⨯==-ϕk λd (2) 由 ⎪⎩⎪⎨⎧='='+=31μm 6b b b b d 得狭缝的宽度b =1.5 μm .(3) 利用缺级条件()()()⎩⎨⎧±=''=±=='+,...1,0sin ,...1,0sin k k b k k b b λϕλϕ 则(b +b ′)/b =k /k ′=4,则在k =4k ′,即±4, ±8, ±12,…级缺级.又由光栅方程()λϕk b b ±='+sin ,可知屏上呈现条纹最高级次应满足()10='+<λ/b b k ,即k =9,考虑到缺级,实际屏上呈现的级数为:0, ±1, ±2, ±3,±5, ±6, ±7, ±9,共15 条.26 以波长为0.11 nm 的X 射线照射岩盐晶体,实验测得X 射线与晶面夹角为11.5°时获得第一级反射极大.(1) 岩盐晶体原子平面之间的间距d 为多大? (2) 如以另一束待测X 射线照射,测得X 射线与晶面夹角为17.5°时获得第一级反射光极大,求该X 射线的波长.分析 X 射线入射到晶体上时,干涉加强条件为2d sin θ =k λ(k =0,1,2,…)式中d 为晶格常数,即晶体内原子平面之间的间距(如图).解 (1) 由布拉格公式(),...,,210sin 2==k k d λθ第一级反射极大,即k =1.因此,得 nm 276.0sin 211==θλd(2) 同理,由2d sin θ2 =kλ2 ,取k =1,得nm 166.0sin 222==θλd题14-26图27 测得一池静水的表面反射出来的太阳光是线偏振光,求此时太阳处在地平线的多大仰角处? (水的折射率为1.33)题14-27 图分析 设太阳光(自然光)以入射角i 入射到水面,则所求仰角i θ-=2π.当反射光起偏时,根据布儒斯特定律,有120arctann n i i ==(其中n 1 为空气的折射率,n 2 为水的折射率).解 根据以上分析,有 120arctan 2πn n θi i =-== 则 o 129.36arctan 2π=-=n n θ 28 一束光是自然光和线偏振光的混合,当它通过一偏振片时,发现透射光的强度取决于偏振片的取向,其强度可以变化5 倍,求入射光中两种光的强度各占总入射光强度的几分之几.分析 偏振片的旋转,仅对入射的混合光中的线偏振光部分有影响,在偏振片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当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平行于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时,透射光强最大;而相互垂直时,透射光强最小.分别计算最大透射光强I max 和最小透射光强I min ,按题意用相比的方法即能求解.解 设入射混合光强为I ,其中线偏振光强为xI ,自然光强为(1-x )I .按题意旋转偏振片,则有最大透射光强 ()I x x I ⎥⎦⎤⎢⎣⎡+-=121max 最小透射光强 ()I x I ⎥⎦⎤⎢⎣⎡-=121min 按题意5min max =I I /,则有()()x x x -⨯=+-1215121 解得 x =2/3即线偏振光占总入射光强的2/3,自然光占1/3.。
大学物理第十四章波动光学习题+答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C)
2
(D)
2n
2ne k k 1, 2, 3
2
要使e最小,令k =1
e
4n
4-3 若把由平凸玻璃和平玻璃(折射率1.50)制成旳 牛顿环装置由空气搬入水中(折射率1.33),则干涉 条纹
(A) 中心暗环变成明环
✓(C) 间距变密
(B) 间距变疏 (D) 间距不变
4-4 在单缝衍射试验中,缝宽a = 0.2mm,透镜焦距
(1)求透过每块偏振片后旳光束强度; (2)若将原入射光束换为强度相同旳自然光,求 透过每块偏振片后旳光束强度。
解:(1)根据马吕斯定律,线偏振光透过第一 个
偏振片后光强度为
I1
I0
cos2
30
3 4
I0
再透过第二个偏振片后光强度为
I2
I1
cos2
60
3 16
I0
(2)自然光透过第一种偏振片后光强度为
; 该光栅旳光栅常
数(a+b) =
。
(a b) sin k1
(k 1)2 k1
(a b) sin (k 1)2
k 2 2 1 2
(a b) sin 21
tan x 0.1 sin
f
(a b) 201 1.2103cm
4-8 一束自然光经过两个偏振片,若两偏振片旳偏
振化方向间夹角由1转到2,且不考虑吸收,则转动
d
3、薄膜等厚干涉 劈尖干涉
垂直入射: 2ne
2
相邻明纹(暗纹)间旳厚度差: e
2n
C
相邻明纹(暗纹)中心间距离: l 2n
R
牛顿环
r 2Re
明环和暗环旳半径分别为:
新编基础物理学第14章习题解答与分析
第14章 波动光学14-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的间距为0.6mm,照亮狭缝S 的光源是汞弧灯加上绿色滤光片.在2.5m 远处的屏幕上出现干涉条纹,测得相邻两明条纹中心的距离为2.27mm .试计算入射光的波长,如果所用仪器只能测量5mm x ∆≥的距离,则对此双缝的间距d 有何要求?分析:由杨氏双缝干涉明纹位置公式求解。
解:在屏幕上取坐标轴Ox ,坐标原点位于关于双缝的对称中心。
屏幕上第k 级明纹中心的距坐标原点距离:λdD kx ±= 可知dD d D k d D k x x x k k λλλ=-+=-=∆+)1(1 代入已知数据,得545nm xd Dλ∆== 对于所用仪器只能测量5mm x ∆≥的距离时0.27mm D d x λ≤=∆14-2.在杨氏双缝实验中,设两缝之间的距离为0.2mm .在距双缝1m 远的屏上观察干涉条纹,若入射光是波长为400nm 至760nm 的白光,问屏上离零级明纹20mm 处,哪些波长的光最大限度地加强?(91nm=10m -)分析:由双缝干涉屏上明纹位置公式,求k 取整数时对应的可见光的波长。
解:已知:d =0.2mm ,D =1m ,x =20mm 依公式λk d D x =∴ 4000n mdxk Dλ== 故k =10 λ1=400nmk =9 λ2=444.4nm k =8 λ3=500nm k =7 λ4=571.4nm k =6 λ5=666.7nm这五种波长的光在所给的观察点最大限度地加强.14-3.如题图14-3所示,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若3/1212λ=-=-r r P S P S ,求P 点的强度I 与干涉加强时最大强度Imax 的比值.分析:已知光程差,求出相位差.利用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的两列波叠加的合振幅公式求出P 点合振幅。
杨氏双缝干涉最大合振幅为2A 。
解:设S 1、S 2分别在P 点引起振动的振幅为A ,干涉加强时,合振幅为2A ,所以2max 4A I ∝ , 因为λ3112=-r r所以S 2到P 点的光束比S 1到P 点的光束相位落后题图14-3()3π23π2π212=⋅=-=∆λλλϕr r P 点合振动振幅的平方为:22223π2cos2A A A A =++ 因为2I A ∝ 所以22m a x 1==44IA I A14-4.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波长550nm λ=的单色平行光, 垂直入射到缝间距4210m d -=⨯的双缝上,屏到双缝的距离2m D =.求:(1) 中央明纹两侧的两条第10级明纹中心的间距; (2) 用一厚度为66.610m e -=⨯、折射率为 1.58n =的玻璃片覆盖一缝后,零级明纹将移到原来的第几级明纹处?分析:(1)双缝干涉相邻两条纹的间距为 ∆x =D λ / d ,中央明纹两侧的两条第10级明纹中心的间距为20∆x .(2)不加介质片之前,两相干光均在空气中传播,它们到达屏上任一点P 的光程差由其几何路程差决定,中央明纹对于O 点的光程差0δ=,其余条纹相对O 点对称分布.插入介质片后,两相干光在两介质薄片中的几何路程相等,但光程不等。
波动光学大学物理标准答案
(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所用单色光波长为 =562.5 nm(1nm = 10-9 m),双缝与观察屏的距离 D = 1.2 m ,若测得屏上相邻明条纹间距为x = 1.5 mm ,则双缝的间距d =习题1313.1选择题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 ](A) 使屏靠近双缝.(B) 使两缝的间距变小. (C) 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 (D) 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 [答案:C](2)两块平玻璃构成空气劈形膜, 左边为棱边,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 棱边为轴,沿逆时针方向作微小转动,则干涉条纹的 [ ] (A) 间隔变小,并向棱边方向平移.(B) 间隔变大,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C) 间隔不变,向棱边方向平移.(D) 间隔变小,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答案:A] 若上面的平玻璃以(3) 一束波长为 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 n 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 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 [](A) . (B) / (4 n).(C) . (D) / (2 n). [答案:B] (4)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为 n ,厚度为d 的透明薄片,放入后,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 [ ] (A) 2 ( n-1 ) d . (B) 2 nd (C) 2 ( n-1 ) d+ / 2. (D) nd . (E) ( n-1 ) d .[答案:A] (5)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为 的光程差的改变量为一个波长 ,则薄膜的厚度是 n 的透明介质薄膜后,测出两束光 [ :(A) . (B) / (2 n). (C) n . (D) / [2( n-1)]. [答案:D] 13.2填空题 (1 )如图所示,波长为 为d 的双缝上,入射角为 的平行单色光斜入射到距离 .在图中的屏中央 0处 (S 1O S 20 ),两束相干光的相位差为 [答案:2 dsin /][答案:0.45mm](3)波长 =600 n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装置上,第二个明环与第五个明环所对应的空气膜厚度之差为___________ nm . (1 nm=10-9m)[答案:900nm ](4)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整个装置的结构不变,全部由空气中浸入水中,则干涉条纹的间距将变_____________ 。
大学物理答案第14章
大学物理答案第14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十四章 波 动 光 学14-1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S 1 、S 2 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条纹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图中的S ′位置,则( )(A ) 中央明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B ) 中央明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C ) 中央明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D ) 中央明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分析与解 由S 发出的光到达S 1 、S 2 的光程相同,它们传到屏上中央O 处,光程差Δ=0,形成明纹.当光源由S 移到S ′时,由S ′到达狭缝S 1 和S 2 的两束光产生了光程差.为了保持原中央明纹处的光程差为0,它会向上移到图中O ′处.使得由S ′沿S 1 、S 2 狭缝传到O ′处的光程差仍为0.而屏上各级条纹位置只是向上平移,因此条纹间距不变.故选(B ).题14-1 图14-2 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2 ,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 和n 3,且n 1 <n 2 ,n 2 >n 3 ,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的光程差是( )()()()()2222222D 2C 22B 2A n e n e n e n e n λλλ---题14-2 图分析与解 由于n 1 <n 2 ,n 2 >n 3 ,因此在上表面的反射光有半波损失,下表面的反射光没有半波损失,故它们的光程差222λ±=∆e n ,这里λ是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因此正确答案为(B ).14-3 如图(a )所示,两个直径有微小差别的彼此平行的滚柱之间的距离为L ,夹在两块平面晶体的中间,形成空气劈形膜,当单色光垂直入射时,产生等厚干涉条纹,如果滚柱之间的距离L 变小,则在L 范围内干涉条纹的( )(A ) 数目减小,间距变大 (B ) 数目减小,间距不变(C ) 数目不变,间距变小 (D ) 数目增加,间距变小题14-3图分析与解 图(a )装置形成的劈尖等效图如图(b )所示.图中 d 为两滚柱的直径差,b 为两相邻明(或暗)条纹间距.因为d 不变,当L 变小时,θ 变大,L ′、b 均变小.由图可得L d b n '==//2sin λθ,因此条纹总数n d b L N λ//2='=,因为d 和λn 不变,所以N 不变.正确答案为(C )14-4 用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在单缝上时,可观察夫琅禾费衍射.若屏上点P 处为第二级暗纹,则相应的单缝波阵面可分成的半波带数目为( )(A ) 3 个 (B ) 4 个 (C ) 5 个 (D ) 6 个分析与解 根据单缝衍射公式()()(),...2,1 212 22sin =⎪⎪⎩⎪⎪⎨⎧+±±=k λk λk θb 明条纹暗条纹 因此第k 级暗纹对应的单缝处波阵面被分成2k 个半波带,第k 级明纹对应的单缝波阵面被分成2k +1 个半波带.则对应第二级暗纹,单缝处波阵面被分成4个半波带.故选(B ).14-5 波长λ=550 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光栅常数d =='+b b 1.0 ×10-4 cm 的光栅上,可能观察到的光谱线的最大级次为( )(A ) 4 (B ) 3 (C ) 2 (D ) 1分析与解 由光栅方程(),...1,0dsin =±=k k λθ,可能观察到的最大级次为()82.1/2dsin max =≤λπk 即只能看到第1 级明纹,正确答案为(D ).14-6 三个偏振片P 1 、P 2 与P 3 堆叠在一起,P 1 与P 3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P 2与P 1 的偏振化方向间的夹角为30°,强度为I 0 的自然光入射于偏振片P 1 ,并依次透过偏振片P 1 、P 2与P 3 ,则通过三个偏振片后的光强为( )(A ) 3I 0/16 (B ) 3I 0/8 (C ) 3I 0/32 (D ) 0分析与解 自然光透过偏振片后光强为I 1 =I 0/2.由于P 1 和P 2 的偏振化方向成30°,所以偏振光透过P 2 后光强由马吕斯定律得8/330cos 0o 212I I I ==.而P 2和P 3 的偏振化方向也成60°,则透过P 3 后光强变为32/360cos 0o 223I I I ==.故答案为(C ).14-7 自然光以60°的入射角照射到两介质交界面时,反射光为完全线偏振光,则折射光为( )(A ) 完全线偏振光,且折射角是30°(B ) 部分偏振光且只是在该光由真空入射到折射率为3的介质时,折射角是30°(C ) 部分偏振光,但须知两种介质的折射率才能确定折射角(D ) 部分偏振光且折射角是30°分析与解 根据布儒斯特定律,当入射角为布儒斯特角时,反射光是线偏振光,相应的折射光为部分偏振光.此时,反射光与折射光垂直.因为入射角为60°,反射角也为60°,所以折射角为30°.故选(D ).14-8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间距为0.30 mm ,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在离缝1.20m 的屏上测得中央明纹一侧第5条暗纹与另一侧第5条暗纹间的距离为22.78 mm .问所用光的波长为多少,是什么颜色的光?分析与解 在双缝干涉中,屏上暗纹位置由()212λ+'=k d d x 决定,式中d ′为双缝到屏的距离,d 为双缝间距.所谓第5条暗纹是指对应k =4 的那一级暗纹.由于条纹对称,该暗纹到中央明纹中心的距离mm 27822.=x ,那么由暗纹公式即可求得波长λ. 此外,因双缝干涉是等间距的,故也可用条纹间距公式λdd x '=∆求入射光波长.应注意两个第5 条暗纹之间所包含的相邻条纹间隔数为9(不是10,为什么),故mm 97822.=∆x . 解1 屏上暗纹的位置()212λ+'=k d d x ,把m 102782243-⨯==.,x k 以及d 、d ′值代入,可得λ=632.8 nm ,为红光.解2 屏上相邻暗纹(或明纹)间距'd x d λ∆=,把322.7810m 9x -∆=⨯,以及d 、d ′值代入,可得λ=632.8 nm .14-9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波长λ=546.1 nm 的单色光照射,双缝与屏的距离d ′=300mm .测得中央明纹两侧的两个第五级明条纹的间距为12.2 mm ,求双缝间的距离.分析 双缝干涉在屏上形成的条纹是上下对称且等间隔的.如果设两明纹间隔为Δx ,则由中央明纹两侧第五级明纹间距x 5 -x -5 =10Δx 可求出Δx .再由公式Δx =d ′λ/d 即可求出双缝间距d .解 根据分析:Δx =(x 5 -x -5)/10 =1.22×10-3 m双缝间距: d =d ′λ/Δx =1.34 ×10-4 m14-10 一个微波发射器置于岸上,离水面高度为d ,对岸在离水面h 高度处放置一接收器,水面宽度为D ,且,D d D h ,如图所示.发射器向对面发射波长为λ的微波,且λ>d ,求接收器测到极大值时,至少离地多高?分析 由发射器直接发射的微波与经水面反射后的微波相遇可互相干涉,这种干涉与劳埃德镜实验完全相同.形成的干涉结果与缝距为2d ,缝屏间距为D 的双缝干涉相似,如图(b )所示,但要注意的是和劳埃德镜实验一样,由于从水面上反射的光存在半波损失,使得两束光在屏上相遇产生的光程差为2/sin 2λθd +,而不是θd sin 2.题14-10 图解 由分析可知,接收到的信号为极大值时,应满足(),...2,12/sin 2==+k λk λθd ()d k D D D h 412sin tan -=≈≈λθθ 取k =1 时,得d D h 4min λ=. 14-11 如图所示,将一折射率为1.58的云母片覆盖于杨氏双缝上的一条缝上,使得屏上原中央极大的所在点O 改变为第五级明纹.假定λ=550 nm ,求:(1)条纹如何移动?(2) 云母片的厚度t.题14-11图分析 (1)本题是干涉现象在工程测量中的一个具体应用,它可以用来测量透明介质薄片的微小厚度或折射率.在不加介质片之前,两相干光均在空气中传播,它们到达屏上任一点P 的光程差由其几何路程差决定,对于点O ,光程差Δ=0,故点O 处为中央明纹,其余条纹相对点O 对称分布.而在插入介质片后,虽然两相干光在两介质薄片中的几何路程相同,但光程却不同,对于点O ,Δ≠0,故点O 不再是中央明纹,整个条纹发生平移.原来中央明纹将出现在两束光到达屏上光程差Δ=0的位置.(2) 干涉条纹空间分布的变化完全取决于光程差的变化.因此,对于屏上某点P (明纹或暗纹位置),只要计算出插入介质片前后光程差的变化,即可知道其干涉条纹的变化情况.插入介质前的光程差Δ1 =r 1 -r 2 =k 1 λ(对应k 1 级明纹),插入介质后的光程差Δ2 =(n -1)d +r 1 -r 2 =k 1 λ(对应k 1 级明纹).光程差的变化量为Δ2 -Δ1 =(n -1)d =(k 2 -k 1 )λ式中(k 2 -k 1 )可以理解为移过点P 的条纹数(本题为5).因此,对于这类问题,求解光程差的变化量是解题的关键.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两介质片插入前后,对于原中央明纹所在点O ,有()λ51212=-=∆-∆d n将有关数据代入可得m 1074.4156-⨯=-=n d λ 14-12 白光垂直照射到空气中一厚度为380 nm 的肥皂膜上.设肥皂的折射率为1.32.试问该膜的正面呈现什么颜色分析 这是薄膜干涉问题,求正面呈现的颜色就是在反射光中求因干涉增强光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解 根据分析对反射光加强,有(),...2,122==+k k ne λλ124-=k ne λ 在可见光范围,k =2 时,nm 8668.=λ(红光)k =3 时,nm 3401.=λ(紫光)故正面呈红紫色.14-13 利用空气劈尖测细丝直径.如图所示,已知λ=589.3 nm ,L =2.888 ×10-2m ,测得30 条条纹的总宽度为4.259 ×10-3 m ,求细丝直径d .分析 在应用劈尖干涉公式L nb d 2λ= 时,应注意相邻条纹的间距b 是N条条纹的宽度Δx 除以(N -1).对空气劈尖n =1.解 由分析知,相邻条纹间距1-∆=N x b ,则细丝直径为 ()m 107552125-⨯=∆-==.xn N L nb d λλ题14-13 图14-14 集成光学中的楔形薄膜耦合器原理如图所示.沉积在玻璃衬底上的是氧化钽(52O Ta )薄膜,其楔形端从A 到B 厚度逐渐减小为零.为测定薄膜的厚度,用波长λ=632.8nm 的He Ne - 激光垂直照射,观察到薄膜楔形端共出现11 条暗纹,且A 处对应一条暗纹,试求氧化钽薄膜的厚度.(52O Ta 对632.8 nm 激光的折射率为2.21)题14-14 图分析 置于玻璃上的薄膜AB 段形成劈尖,求薄膜厚度就是求该劈尖在A 点处的厚度.由于25Ta O 对激光的折射率大于玻璃,故从该劈尖上表面反射的光有半波损失,而下表面没有,因而两反射光光程差为Δ=2ne +λ/2.由反射光暗纹公式2ne k +λ/2 =(2k +1)λ/2,k =0,1,2,3,…,可以求厚度e k .又因为AB 中共有11 条暗纹(因半波损失B 端也为暗纹),则k 取10即得薄膜厚度.解 根据分析,有2ne k +2λ=(2k +1)λ/2 (k =0,1,2,3,…) 取k =10,得薄膜厚度e 10 =n 210λ=1.4 ×10-6m . 14-15 折射率为1.60的两块标准平面玻璃板之间形成一个劈形膜(劈尖角θ 很小).用波长λ=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产生等厚干涉条纹.假如在劈形膜内充满n =1.40 的液体时的相邻明纹间距比劈形膜内是空气时的间距缩小Δl =0.5 mm ,那么劈尖角θ 应是多少?分析 劈尖干涉中相邻条纹的间距l ≈θλn 2,其中θ 为劈尖角,n 是劈尖内介质折射率.由于前后两次劈形膜内介质不同,因而l 不同.则利用l ≈θλn 2和题给条件可求出θ.解 劈形膜内为空气时,θλ2=空l 劈形膜内为液体时,θλn l 2=液则由θλθλn l l l 22-=-=∆液空,得 ()rad 107112114-⨯=∆-=./l n λθ14-16 如图(a)所示的干涉膨胀仪,已知样品的平均高度为3.0 ×10-2m ,用λ=589.3 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当温度由17 ℃上升至30 ℃时,看到有20 条条纹移过,问样品的热膨胀系数为多少?题14-16 图分析 温度升高ΔT =T 2 -T 1 后,样品因受热膨胀,其高度l 的增加量Δl =lαΔT .由于样品表面上移,使在倾角θ 不变的情况下,样品与平板玻璃间的空气劈的整体厚度减小.根据等厚干涉原理,干涉条纹将整体向棱边平移,则原k 级条纹从a 移至a′处,如图(b )所示,移过某一固定观察点的条纹数目N 与Δl 的关系为2λN l =∆,由上述关系可得出热膨胀系数α.解 由题意知,移动的条纹数N =20,从分析可得T l N ∆=αλ2则热膨胀系数 5105112-⨯=∆=.Tl Nλα K 1-14-17 在利用牛顿环测未知单色光波长的实验中,当用已知波长为589.3 nm 的钠黄光垂直照射时,测得第一和第四暗环的距离为Δr =4.00 ×10-3 m ;当用波长未知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时,测得第一和第四暗环的距离为Δr ′=3.85 ×10-3 m ,求该单色光的波长.分析 牛顿环装置产生的干涉暗环半径λkR r =,其中k =0,1,2…,k =0,对应牛顿环中心的暗斑,k =1 和k =4 则对应第一和第四暗环,由它们之间的间距λR r r r =-=∆14,可知λ∝∆r ,据此可按题中的测量方法求出未知波长λ′.解 根据分析有λλ'=∆'∆r r 故未知光波长 λ′=546 nm14 -18 如图所示,折射率n 2 =1.2 的油滴落在n 3 =1.50 的平板玻璃上,形成一上表面近似于球面的油膜,测得油膜中心最高处的高度d m =1.1 μm ,用λ=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油膜,求(1) 油膜周边是暗环还是明环 (2) 整个油膜可看到几个完整的暗环题14-18 图分析 本题也是一种牛顿环干涉现象,由于n 1 <n 2 <n 3 ,故油膜上任一点处两反射相干光的光程差Δ=2n 2d .(1) 令d =0,由干涉加强或减弱条件即可判断油膜周边是明环.(2) 由2n 2d =(2k +1)λ/2,且令d =d m 可求得油膜上暗环的最高级次(取整),从而判断油膜上完整暗环的数目.解 (1) 根据分析,由()()(),...2,1,0 212 22=⎪⎩⎪⎨⎧+=k k k d n 暗条纹明条纹λλ 油膜周边处d =0,即Δ=0 符合干涉加强条件,故油膜周边是明环.(2) 油膜上任一暗环处满足()(),...,,/21021222=+==∆k k d n λ令d =d m ,解得k =3.9,可知油膜上暗环的最高级次为3,故油膜上出现的完整暗环共有4 个,即k =0,1,2,3.14-19 把折射率n =1.40 的薄膜放入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臂,如果由此产生了7.0 条条纹的移动,求膜厚.设入射光的波长为589 nm .分析 迈克耳孙干涉仪中的干涉现象可以等效为薄膜干涉(两平面镜相互垂直)和劈尖干涉(两平面镜不垂直)两种情况,本题属于后一种情况.在干涉仪一臂中插入介质片后,两束相干光的光程差改变了,相当于在观察者视野内的空气劈尖的厚度改变了,从而引起干涉条纹的移动.解 插入厚度为d 的介质片后,两相干光光程差的改变量为2(n -1)d ,从而引起N 条条纹的移动,根据劈尖干涉加强的条件,有2(n -1)d =Nλ,得()m 101545126-⨯=-=.n N d λ 14-20 如图所示,狭缝的宽度b =0.60 mm ,透镜焦距f =0.40m ,有一与狭缝平行的屏放置在透镜焦平面处.若以波长为600 nm 的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狭缝,则在屏上离点O 为x =1.4 mm 处的点P 看到的是衍射明条纹.试求:(1) 点P 条纹的级数;(2) 从点P 看来对该光波而言,狭缝的波阵面可作半波带的数目.分析 单缝衍射中的明纹条件为()212sin λϕ+±=k b ,在观察点P 位置确定(即衍射角φ确定)以及波长λ确定后,条纹的级数k 也就确定了.而狭缝处的波阵面对明条纹可以划分的半波带数目为(2k +1)条.解 (1) 设透镜到屏的距离为d ,由于d >>b ,对点P 而言,有dx =≈ϕϕtan sin .根据分析中的条纹公式,有 ()212λ+±=k d bx 将b 、d (d ≈f )、x , λ的值代入,可得k =3(2) 由分析可知,半波带数目为7.题14-20 图14-21 一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于一单缝,若其第三条明纹位置正好和波长为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时的第二级明纹的位置一样,求前一种单色光的波长.分析 采用比较法来确定波长.对应于同一观察点,两次衍射的光程差相同,由于衍射明纹条件()212sin λϕ+=k b ,故有()()22111212λλ+=+k k ,在两明纹级次和其中一种波长已知的情况下,即可求出另一种未知波长.解 根据分析,将32nm 600122===k k ,,λ代入()()22111212λλ+=+k k ,得 ()nm 642812121221.=++=k k λλ14-22 已知单缝宽度b =1.0 ×10-4 m ,透镜焦距f =0.50 m ,用λ1 =400 nm 和λ2 =760 nm 的单色平行光分别垂直照射,求这两种光的第一级明纹离屏中心的距离,以及这两条明纹之间的距离.若用每厘米刻有1000条刻线的光栅代替这个单缝,则这两种单色光的第一级明纹分别距屏中心多远 这两条明纹之间的距离又是多少分析 用含有两种不同波长的混合光照射单缝或光栅,每种波长可在屏上独立地产生自己的一组衍射条纹,屏上最终显示出两组衍射条纹的混合图样.因而本题可根据单缝(或光栅)衍射公式分别计算两种波长的k 级条纹的位置x 1和x 2 ,并算出其条纹间距Δx =x 2 -x 1 .通过计算可以发现,使用光栅后,条纹将远离屏中心,条纹间距也变大,这是光栅的特点之一.解 (1) 当光垂直照射单缝时,屏上第k 级明纹的位置()f b k x 212λ+=当λ1 =400 nm 和k =1 时, x 1 =3.0 ×10-3 m当λ2 =760 nm 和k =1 时, x 2 =5.7 ×10-3 m其条纹间距 Δx =x 2 -x 1 =2.7 ×10-3 m(2) 当光垂直照射光栅时,屏上第k 级明纹的位置为f dk x λ=' 而光栅常数 m 10m 1010532--==d 当λ1 =400 nm 和k =1 时, x 1 =2.0 ×10-2 m当λ2 =760 nm 和k =1 时, x 2 =3.8 ×10-2 m其条纹间距 m 1081212-⨯='-'='∆.x x x 14-23 老鹰眼睛的瞳孔直径约为6 mm ,问其最多飞翔多高时可看清地面上身长为5cm 的小鼠设光在空气中的波长为600 nm .分析 两物体能否被分辨,取决于两物对光学仪器通光孔(包括鹰眼)的张角θ 和光学仪器的最小分辨角θ0 的关系.当θ≥θ0 时能分辨,其中θ=θ0 为恰能分辨.在本题中D λθ2210.=为一定值,这里D 是鹰的瞳孔直径.而h L /=θ,其中L 为小鼠的身长,h 为老鹰飞翔的高度.恰好看清时θ=θ0.解 由分析可知 L /h =1.22λ/D ,得飞翔高度h =LD /(1.22λ) =409.8 m .14-24 一束平行光垂直入射到某个光栅上,该光束中包含有两种波长的光:λ1 =440 nm 和λ2 =660 nm .实验发现,两种波长的谱线(不计中央明纹)第二次重合于衍射角φ=60°的方向上,求此光栅的光栅常数.分析 根据光栅衍射方程λϕk d ±=sin ,两种不同波长的谱线,除k =0 中央明纹外,同级明纹在屏上位置是不同的,如果重合,应是它们对应不同级次的明纹在相同衍射角方向上重合.故由d sin φ=k λ =k ′λ2 可求解本题.解 由分析可知21sin λλϕk k d '==, 得得 2312///=='λλk k上式表明第一次重合是λ1 的第3 级明纹与λ2 的第2级明纹重合,第二次重合是λ1 的第6 级明纹与λ2 的第4级明纹重合.此时,k =6,k ′=4,φ=60°,则光栅常数μm 05.3m 1005.3/sin 61=⨯==-ϕλk d*14-25 波长为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一光栅上,其透光和不透光部分的宽度比为1:3,第二级主极大出现在200sin .=ϕ处.试问(1) 光栅上相邻两缝的间距是多少(2) 光栅上狭缝的宽度有多大 (3) 在-90°<φ<90°范围内,呈现全部明条纹的级数为哪些.分析 (1) 利用光栅方程()λϕϕk b b d ±='+=sin sin ,即可由题给条件求出光栅常数b b d '+=(即两相邻缝的间距).这里b 和b '是光栅上相邻两缝透光(狭缝)和不透光部分的宽度,在已知两者之比时可求得狭缝的宽度(2) 要求屏上呈现的全部级数,除了要求最大级次k 以外,还必须知道光栅缺级情况.光栅衍射是多缝干涉的结果,也同时可看成是光透过许多平行的单缝衍射的结果.缺级就是按光栅方程计算屏上某些应出现明纹的位置,按各个单缝衍射计算恰是出现暗纹的位置.因此可以利用光栅方程()λϕϕk b b d ='+=sin sin 和单缝衍射暗纹公式'sin b k ϕλ=可以计算屏上缺级的情况,从而求出屏上条纹总数.解 (1)光栅常数 μm 6m 106sin 6=⨯==-ϕk λd (2) 由 ⎪⎩⎪⎨⎧='='+=31μm 6b b b b d得狭缝的宽度b =1.5 μm .(3) 利用缺级条件()()()⎩⎨⎧±=''=±=='+,...1,0sin ,...1,0sin k k b k k b b λϕλϕ 则(b +b ′)/b =k /k ′=4,则在k =4k ′,即±4, ±8, ±12,…级缺级.又由光栅方程()λϕk b b ±='+sin ,可知屏上呈现条纹最高级次应满足()10='+<λ/b b k ,即k =9,考虑到缺级,实际屏上呈现的级数为:0, ±1, ±2, ±3,±5, ±6, ±7, ±9,共15 条.*14-26 以波长为0.11 nm 的X 射线照射岩盐晶体,实验测得X 射线与晶面夹角为11.5°时获得第一级反射极大.(1) 岩盐晶体原子平面之间的间距d 为多大(2) 如以另一束待测X 射线照射,测得X 射线与晶面夹角为17.5°时获得第一级反射光极大,求该X 射线的波长.分析 X 射线入射到晶体上时,干涉加强条件为2d sin θ =k λ(k =0,1,2,…)式中d 为晶格常数,即晶体内原子平面之间的间距(如图).解 (1) 由布拉格公式(),...,,210sin 2==k k d λθ第一级反射极大,即k =1.因此,得 nm 276.0sin 211==θλd(2) 同理,由2d sin θ2 =kλ2 ,取k =1,得nm 166.0sin 222==θλd题14-26图14-27 测得一池静水的表面反射出来的太阳光是线偏振光,求此时太阳处在地平线的多大仰角处(水的折射率为1.33)题14-27 图分析 设太阳光(自然光)以入射角i 入射到水面,则所求仰角i θ-=2π.当反射光起偏时,根据布儒斯特定律,有120arctan n n i i ==(其中n 1 为空气的折射率,n 2 为水的折射率).解 根据以上分析,有120arctan 2πn n θi i =-== 则 o 129.36arctan 2π=-=n n θ14-28 一束光是自然光和线偏振光的混合,当它通过一偏振片时,发现透射光的强度取决于偏振片的取向,其强度可以变化5 倍,求入射光中两种光的强度各占总入射光强度的几分之几.分析 偏振片的旋转,仅对入射的混合光中的线偏振光部分有影响,在偏振片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当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平行于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时,透射光强最大;而相互垂直时,透射光强最小.分别计算最大透射光强I max 和最小透射光强I min ,按题意用相比的方法即能求解.解 设入射混合光强为I ,其中线偏振光强为xI ,自然光强为(1-x )I .按题意旋转偏振片,则有最大透射光强 ()I x x I ⎥⎦⎤⎢⎣⎡+-=121max 最小透射光强 ()I x I ⎥⎦⎤⎢⎣⎡-=121min 按题意5min max =I I /,则有()()x x x -⨯=+-1215121 解得 x =2/3即线偏振光占总入射光强的2/3,自然光占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 光的干涉13–1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分别被折射率为n 1和n 2的透明薄膜遮盖,二者的厚度均为e ,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在屏中央处,两束相干光的位相差 。
解:加入透明薄膜后,两束相干光的光程差为n 1e –n 2e ,则位相差为e n n e n e n )(2)(22121-=-=∆λλλλφ13–2 如图13-1所示,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两个劈尖上,两劈尖角分别为21θθ和,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2,若二者分别形成的干涉条纹的明条纹间距相等,则21,θθ,n 1和n 2之间的关系是 。
解:劈尖薄膜干涉明条纹间距为θλθλn n L 2sin 2≈= (θ 很小) 两劈尖干涉明条纹间距相等221122θλθλn n =,所以 2211θθn n =或1221n n =θθ13–3 用一定波长的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时,欲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 。
解:因为干涉条纹的间距与两缝间距成反比,与屏与双缝之间的距离成正比。
故填“使两缝间距变小;使屏与双缝之间的距离变大。
”13–4 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图13-2示的劈尖膜(n 1>n 2>n 3),观察反射光干涉,从劈尖顶开始算起,第2条明条纹中心所对应的膜厚度e = 。
解:劈尖干涉(n 1>n 2>n 3)从n 1射向n 2时无半波损失,产生明条纹的条件为2n 2e = k λ,k = 0,1,2,3…在e = 0时,两相干光相差为0,形成明纹。
第2条明条纹中心所对应的膜厚度为k = 1,即2n 2e = λ,则22n e λ=。
13–5 若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移动0.620mm 的过程中,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动了2300条,则所用光波的波长为 。
解:设迈克耳孙干涉仪空气膜厚度变化为∆e ,对应于可动反射镜的移动,干涉条纹每移动一条,厚度变化2λ,现移动2300条,厚度变化mm 620.022300=⨯=λ∆e ,则λ = 539.1nm 。
13–6 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 ]A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B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C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D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解:设玻璃的折射率为n (n >1),单色光在真空中波长为λ,速度为c ,路程r,光程λ 图13-1 n 3 图13-2为r ,单色光在玻璃中波长为n λλ=',速度为nc =v ,路程r ',光程为n r '。
在相同时间t 内,走过的路程r = ct ,t r v =',所以r r '≠,r ct t n r n ==='v ,光程相等。
所以选(C )。
13–7 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如图13-3所示,若薄膜的厚度为e ,且n 1<n 2>n 3,λ1为入射光在n 1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为[ ]A .2n 2eB .2n 2e –()112n λC .2n 2e –1121λn D .2n 2e –1221λn 解:反射光2与反射光1的光程差应为2n 2e –1121λn ,其中反射光2在薄膜中经过2e 的路程,其光程为2n 2e 。
另据n 1<n 2>n 3,薄膜(n 2)相对于n 1为光密媒质,反射光1会产生附加的光程差(半波损失)1121λn 。
所以选(C )。
13–8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条缝的宽度原来是相等的,若其中一缝的宽度略变窄,则[ ]A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宽。
B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
C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原极小处的强度不再为零。
D .不再发生干涉现象。
解:杨氏双缝干涉条纹间距为λ∆dD x =与缝宽无关,将其中一缝略变窄时,干涉条纹间跨不变,但光强会有点变化,相消干涉强度不为零。
所以选(C )。
13–9 把一平凸透镜放在平玻璃上,构成牛顿环装置,当平凸透镜慢慢地向上平移时,由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 ]A .向中心收缩,条纹间隔变小。
B .向中心收缩,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
C .向外扩张,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
D .向外扩张,条纹间隔变大。
解:由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形成明环的条件为,3,2,1 22==+k k e λλ形成暗环的条件为,3,2,1 2)12(22=+=+k k e λλ 在中心处e = 0,由于半波损失,光程差为2λ,形成一暗斑。
现将平凸透镜慢慢向上平移时,e 增加,中心处0≠e ,根据满足明、暗环条件,交替出现明环和暗环,另外e 增加,明暗环级次增加,故牛顿环会向中心收缩。
所以选(B )。
13–10 如图13-4(a )所示,一光学平板玻璃A 与待测工件B 之间形成空气劈尖,用波长λ=500nm (1nm =10-9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看到的反射光的干涉条纹如图13-4(b )图13-3 3所示,有些条纹弯曲部分的顶点恰好与其右边条纹的直线部分的切线相切,则工件的上表面缺陷是[ ]A .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500nmB .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250nmC .不平处为凹槽,最大深度为500 nmD .不平处为凹槽,最大深度为250 nm解:若工件表面是平的,它与光学平板玻璃之间形成空气劈尖的等厚条纹应为平行于棱边的直条纹。
现观察到条纹发生弯曲偏离棱边,在同一条纹上,对应的膜厚度相等。
因靠近棱边厚度越小,现条纹弯离棱边,可见工件表面为凸起纹。
有些条纹弯曲部分顶点与其右边条纹直线部分相切,即最大高度为相邻两条纹厚度nm 2502nm 5002===∆λe 所以选(B )。
13–11 在杨氏干涉实验中,双缝间距为0.6mm 双缝到屏的距离为1.5m ,实验测得条纹间距为1.5mm 求光波波长。
解:已知:d =0.6mm ,D =1.5m , 1.5mm x ∆=,由杨氏双缝干涉,可得330.610 1.510600nm 1.5d x D λ--⨯=∆=⨯⨯= 13–12 折射率为1.60的两块标准平面玻璃板之间形成一个劈尖(劈尖角θ很小)。
用波长λ=600nm (1nm =10-9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产生等厚干涉条纹。
假如在劈尖内充满n =1.40的液体时的相邻明纹间距比劈尖内是空气时的间距缩小Δl =0.5mm ,那么劈尖角θ应是多少?解:空气劈尖时,间距为θλθλ2sin 21≈=n l 液体劈尖时,间距为θλθλn l 2sin 22≈= 所以())θλ21121n l l l -=-=∆故()rad 101.7)2(11 -4⨯=∆-=l n λθ13–13 在牛顿环装置的平凸透镜和平玻璃板之间充满折射率n =1.33的透明液体(设平凸透镜和平玻璃板的折射率都大于1.33)。
凸透镜的曲率半径为300cm ,波长λ=650.0nm 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装置上,凸透镜顶部刚好与平玻璃板接触,求:(1)从中心向外数第十个明环所在处的液体厚度e 10.(2)第十个明环的半径r 10.解:(1)设第十个明环处液体厚度为e 10,则A B (a ) (b ) 图13-4λλ1021210=+ne cm 102.32 419221104-10⨯==⎪⎭⎫ ⎝⎛-=n n e λλλ (2)牛顿环实验装置图如图13-5所示,由图中几何关系可得()222k k e R r R -+=2222k k k e e R R r +-+= 因R e k <<,略去2k e ,由上式得k k e R r 2=则cm 373.021010==e R r13–14 白光照射到折射率为 1.33的肥皂膜上,若从45︒角方向观察薄膜呈现绿色(500nm ),试求薄膜最小厚度。
若从垂直方向观察,肥皂膜正面呈现什么颜色?解:斜入射时。
由膜的上下表面反射的光干涉加强的条件是,3,2,1 ,2/sin 222==+-k k i n e λλk = 1给出m 1011.145sin 33.1410500sin 4722922min --⨯=-⨯=-=i n e λ从垂直方向观察,反射光加强的条件是2/2λ=ne 。
于是。
nm 590m 109.5101.133.14477=⨯=⨯⨯⨯==--ne λ肥皂膜正面呈黄色。
第十四章 光的衍射14–1 波长为600nm 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缝宽为a =0.60mm 的单缝上,缝后有一焦距f '=60cm 的透镜,在透镜焦平面上观察衍射图样。
则:中央明纹的宽度为 ,两个第三级暗纹之间的距离为 。
(1nm =10-9m )解:单缝衍射,中央明纹宽度mm2.1m 102.1m 106.0m 10600m 1062 23392=⨯=⨯⨯⨯⨯⨯='=∆----af x λ暗纹中心满足 a sin θ = ±k λ, k = 1,2,3,……第三级(k = 3)暗纹时,有a sin θ3 = 3λ其中心在屏上位置为mm 8.13sin tan 333='='≈'=af f f x λθθ图13–5两个第三级暗纹之间距离为2x 3 = 3.6mm 。
14–2 在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设第一级暗纹的掠射角很小,若钠黄光(λ1≈589nm )中央明纹宽度为4.0mm ,则λ2=442nm 的蓝紫色光的中央明纹宽度为 。
解:单缝衍射,当掠射角很小时,中央明纹宽度为a f x λ2=∆当λ1 = 589nm 时,得0.4=∆x mm当λ2 = 442nm 时,得0.3mm 0.4589442112=⨯=∆=∆X x λλmm 14–3 汽车两盏前灯相距l ,与观察者相距S = 10 km 。
夜间人眼瞳孔直径d = 5.0 mm 。
人眼敏感波长为λ= 550 nm (1 nm = 10-9 m ),若只考虑人眼的圆孔衍射,则人眼可分辨出汽车两前灯的最小间距l = __________________m 。
解:当掠射角很小时,人眼的圆孔衍射中央艾里斑的大小为Sl d x ⋅=∆λ22.1。
由题意,代入数据可得:l =1.34m 。
14–4 波长为λ=55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光栅常数d =2×10-4cm 的平面衍射光栅上,可能观察到光谱线的最高级次为第 级。
解:由d =k λ 得k =d /λ=3.6。
故填3。
14–5 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红光垂直照射在光栅常数d =2.00×10-4cm 的光栅上,用焦距f =0.500m 的透镜将光聚在屏上,测得夫琅和费衍射花样的第一级谱线与透镜主焦点的距离l =0.1667m ,则可知该入射的红光波长λ= n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