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台学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槽台说起源
• 自1895年霍尔发现地槽到l986年,槽台说一直 1895年霍尔发现地槽到l986年,槽台说一直
占有重要地位,对整个地学发展起到巨大推动 作用,至今仍有深刻影响。我国则有陈国达的 “地洼学说”(西北师范学院地理系等, 地洼学说” 1984),并据此绘制了“ 1984),并据此绘制了“中国大地构造分区 图”。该理论认为地壳可分为地槽和陆台两大 构造单元。地球表面分布着高山峻岭或岛弧地 构造单元。地球表面分布着高山峻岭或岛弧地 区,均是地壳的活动地带——地槽,是地壳升 区,均是地壳的活动地带——地槽,是地壳升 降剧变地区,构造
七、地台的发展阶段
• a、前地台阶段
根据地台的有关定义,一般所指的地台即为古地 台,即基底为前寒武纪之前褶皱的地台。前地台 发展阶段即指地台形成以前的发展阶段。因此, 其所涉及的问题也就是一个前寒武纪地质问题。 由于作为地台基底的前寒武纪地层大部分均已不 同程度的变质,加之化石缺乏和多次地壳运动, 使其构造复杂化。因而对前地台发展阶段的研究 带来了许多的
b、后地台阶段 即指寒武纪以来的地台发展阶段,根 据地台的定义,此阶段应为一个相对 稳定的发展阶段。该阶段的沉积物呈 面状分布,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以及 构造变动均较为轻微。然而,事实并 非完全如此,世界上和中国的许多地 台研究表明,这些地台经历了古生代 较为稳定的发展阶段之后,中新生代 出现了许多特征的地质构造现象。如 强烈的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动以及与之
地块,其下部为褶皱基底,上部为沉 积盖层,没有沉积盖层的地台称为地 盾。地台区升降运动的幅度小,沉积 物的厚度较小,岩相比较稳定。常见 的沉积建造有含煤铝土矿铁质岩建造、 石英砂岩建造、石灰岩建造等。褶皱 变动较为和缓开阔,断裂变动以正断 层为主,岩浆活动以小型侵入活动和 大规模玄武岩喷发为主,变质作用微 弱。地槽区和地台区是可以互相转化 的。
b、tectonis cycle H.Stille(1940)concept:一个 H.Stille(1940)concept:一个 地槽从发生到最后因造山作用转化为 褶皱带的全过程称之为一个构造旋回 (tectonis cycle)。现代概念:包括 cycle)。现代概念:包括 了地壳分异、增生、扩大、陆核— 了地壳分异、增生、扩大、陆核—萌 地台、准地台、地台的整个过程;沉 积环境由还原、过度、弱—强氧化等 积环境由还原、过度、弱— 变化;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的演化过程 等三个方面。
五、地槽的迁移性
• 地槽的迁移性指的是在一定构造发展阶段
内,地槽在空间上沿一定方向先后依次有 规律的迁移。伴随着地槽的迁移,相应的 沉积中心、变质作用、岩浆作用和褶皱作 用等亦随之而发生迁移。
六、对槽台学说的评价
• 槽台学说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在很长
一段时间内,其在大地构造研究中一直占 统治地位,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论,而对 地壳演化的规律已有许多比较合理的认识。
槽
台
学
说
一、槽台详解
• 地槽—地台说(Geosyncline— 地槽—地台说(Geosyncline—
platformtheory)是关于大地构造的一种学 platformtheory)是关于大地构造的一种学 说。地槽的概念是由霍尔(1859)和丹纳 说。地槽的概念是由霍尔(1859)和丹纳 (1873)提出的。地台的概念是由休斯 1873)提出的。地台的概念是由休斯 (1885)和奥格(1900)提出的。这种学 1885)和奥格(1900) 说把地壳分为活动的地槽区和稳定的地台 区。地槽区和地台区两种基本构造单元的 形态特征、升降运动、沉积建造、构造变 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以及矿产资源 等都有很大差异。地槽区是巨大的狭长的
相关的molasse formation的形成。又 相关的molasse formation的形成。又 如在传统的nappe研究中,认为这种构 如在传统的nappe研究中,认为这种构 造是强烈构造运动的造山带的典型产 物,而现在不仅在造山带发现了大规 模的nappe,而在许多过去认为不太可 模的nappe,而在许多过去认为不太可 能的相对稳定的地台区,也发现了大 量的thrust 量的thrust and nappe tectonics。如 tectonics。如 我们所在的扬子地台中就有许多thrust 我们所在的扬子地台中就有许多thrust and nappe tectonics。 tectonics。
活动和岩浆活动剧烈,变质作用显著, 沉积物很厚;陆台代表地壳上比较稳 定的地块,其轮廓是浑圆状,现代地 形一般表现为丘陵起伏的波状平原, 低山绵延的大片高原或倾斜的浅海大 陆架地区。这里虽也有升降运动等, 但较前者和缓,幅度小。地壳发展到 一定阶段时,由下沉转为上升,经过 褶皱变化,逐渐变成稳定的陆台。任 何陆台都经过地槽的发展阶段,地
三、槽台学说对地壳演化的基本认 识
• a、foldinຫໍສະໝຸດ Baidu phase
是指褶皱旋回中的一次褶皱运动。德国 学者 H.Stille的概念是:在由geosyncline转 H.Stille的概念是:在由geosyncline转 化为folded zone的过程中,经历过一系列 化为folded zone的过程中,经历过一系列 的相互紧接的、短时间的褶皱幕( folding phase)每一个folding phase为一个比较长 phase)每一个folding phase为一个比较长 时期的“相对静止” 时期的“相对静止”的幕所隔开。
困难。然而, 困难。然而,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 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在目前所认 为的地球历史为45亿年中 亿年中, 为的地球历史为45亿年中,前寒 武纪就占了39亿年 亿年, 武纪就占了39亿年,它涉及了许 多重大的地质研究课题:如①、地 多重大的地质研究课题: 球的形成; 生命的起源; 球的形成;②、生命的起源;③、 地壳演化,地壳运动, 地壳演化,地壳运动,包括岩浆活 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等; 动、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等;④、 与前寒武纪有关的矿产研究。 与前寒武纪有关的矿产研究。
壳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规律是活动性地 带和稳定性地块转化,地槽面积逐渐 缩小,陆台面积逐渐扩大。一些中国 学者还认为,地槽向陆台转化,并非 是简单的直线式的,而是经过量变到 质变的多次飞跃。地槽发展为陆台后, 只是达到相对稳定,并不是地壳发展 的最终形式,还要按照活动区和稳定 区相互转化、相互更迭过程发展。
四、地槽的主要特征
• 1、通常出现在大陆边缘,或两个大陆之间,
呈狭长状分布。 • 2、沉积物分布在长条状的拗陷带内。 • 3、地貌特征与大陆边缘一致,往往形成山 系。 • 4、晚期构造运动强烈,形成复杂的褶皱和 断裂及大型推覆构造。
5、岩浆作用广泛。 6、变质作用:常出现高压低温变 质带和高温低压变质带。 7、出现与各种岩浆活动有关的 矿产。 8、地球物理资料上有明显的异 常反映。
拗陷地带,在其发展的前期,地壳表 现为强烈的沉降作用,形成下部陆屑 建造、海底火山岩建造和碳酸盐岩建 造。后期地壳表现为强烈的上升运动, 形成上部陆屑建造、潟湖建造和磨拉 石建造。同时,伴随有大规模的岩浆 侵入活动和火山喷发活动,以及大范 围的区域变质作用。地槽回返上升的 晚期,岩层挤压褶皱隆起上升,形成 褶皱带,在地貌上表现为褶皱山脉。 地台区多是具有双层结构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