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第二课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22《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
九年级语文科导学案课型:预习课审批: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月日星期课题:《唐雎不辱使命》第 2 课时累计课时学习过程(定向导学:教材193页至 196 页)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二、夯实基础(15分钟)1、初读课文,解释以下划横线的字词怫然()未尝闻也()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专诸之刺王僚也()仓鹰击于殿上()天下缟素()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寡人谕矣()长跪而谢之()徒以有先生也()2、结合注释翻译以下重点句子(1)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2)秦王色饶,长跪而谢之。
(3)夫韩、魏灭亡,而安陆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三、提升水平(19分钟)1、三读课文第3、4自然段,用以下句式说话:认真理解学习目标,在文中圈点勾画关键词语,把握学习重点和难点。
1、不借助任何资料,试译加横线的字词。
2、对照课下注释,纠错。
3、对子间交换检查过关。
1、先试着不借助资料通译第3、4自然段;2、对子间口头翻译、纠错;3、将质疑点板书在黑板上;4、关上书本试着翻译左侧三个重要句子。
1、结合朗读,感受人物的“从文中句子,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2、战国时期,“士”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阶层。
你认为本文中的唐雎是“士”吗,从文中哪些句子能够看出来。
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相关“士”的故事,说出来我们一起分享吧!知识链接:《论语子路》子贡问:“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孔子答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这就是说,只有严于律己、忠君爱国的人就能称为“士”。
五、过关检测(5分钟)见《课时优化》P95字词梳理第1、2题、P96随堂练习第4题第1小题。
说话语气及性格特点。
2、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课文中的表达者、唐雎、秦王各由一人担任朗读,要能读出人物应有的语气。
战国时代,诸侯割据、群雄纷争,各个国家或者为了使自己更强大,或者为了“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争相养土,利用这些人在内政外交上出谋划策,“扶危持倾”。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搜集一些具有凛然正气的布衣之士的事迹。
2、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学习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品味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教学计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作业反馈知识再现上节课通过大家自学,分组讨论,疏通了文意,了解了故事情节。
大家设计的学案,老师都逐一认真地看过了,非常好。
现在我们展示交流一下。
教师展示学生的学案,学生补充纠错,一起复习巩固文言知识。
今天我们继续研读这篇课文。
(师板书课题)明确“唐雎是怎样做到不辱使命的?”二、合作探究品读赏析(一)自读课文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看看“唐雎与秦王交锋了几个回合,最后谁取得了胜利?”生自读课文。
师:谁回答刚才的问题?生答:唐雎与秦王交锋了三个回合。
生答:最后唐雎取得了胜利。
师:好。
下面我们重点研读唐雎与秦王交锋的三个回合,并从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出示幻灯片(二)合作探究分析人物1、研读第一个回合(1)抽学生读。
(2)其他同学进行评价(3)从评价中概括出人物的形象。
师板书:唐雎有胆有识、不卑不亢、立场严正秦王阴险、狡诈、虚伪(4)学生分角色再读。
2、分组研读第二、三个回合。
(1)分组研读(2)汇报成果组与组交流师板书:唐雎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秦王残暴、自大、贪生怕死(3)再读课文(三)演读课文师:通过分析我们与古人唐雎近距离的接触,为他的能言善辩所启发,为他的视死如归所感动,为他的浩然正气所激励,我希望在今后的岁月里,唐雎的这些精神能伴随我们共同成长。
唐雎也是凭这样的精神完成了使命,大家能不能用课本剧的形式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
学生排练,表演。
三、拓展延伸体验感悟师:他们演得好不好?能不能体现唐雎的精神?生回答:好。
那么我们再看一个现代外交史上同样精彩的例子。
幻灯片出示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关于香港回归问题谈判的资料。
初中语文《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词句和素材,识记文学常识,能够翻译文中主要句子,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和反衬手法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2、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把握人物形象掌握写作方法。
3、理解唐雎和秦王两个人物形象。
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朗读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2、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内容】一、导入:以“完璧归赵”的故事引出本课内容。
二、听读课文后学生朗读课文两遍,尝试复述故事情节。
三、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三个任务: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语气、语调等。
2、小组合作翻译课文重点语句,难点句子,全班共同解决。
3、对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进行解释,明确其意义和用法。
教师巡堂,解疑释惑,指导学法。
四、朗读展示表演:通过朗读展示表演,体会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特色。
重点把握以下语句:1、安陵君其许寡人!(用命令、商量的语气各读一遍,选择何种语气,为什么?)2、第二段中秦王与唐雎各自的语气。
(秦王骄横不满,唐雎不卑不亢,应如何表现?)3、第三段为秦王设计动作表情和语气(愤怒、拍桌子、大声)。
唐雎的语气(有决心、斩钉截铁、置生死于度外)4、第四段中秦王的表情动作和语气,前后对比朗读,体会其外强中干、欺软怕硬的特点。
五、合作探究1、通过以上朗读分析,以及动作角色表演,总结概括人物形象,学会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读,我看到一个的秦王。
读,我看到一个的唐雎。
明确:秦王:虚伪狡诈、骄横狂妄、外强中干、胆怯懦弱唐雎:沉着冷静、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正气凛然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明确: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人物形象。
这也是《战国策》这部书的特点,从本文看,人物对话直接生动,个性化极强,这是值得我们学习揣摩的。
通过对比的方法突出人物形象。
六、情感提升面对一心要吞并天下的强秦,唐雎,这位安陵小国的使者,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拼死一搏,使安陵国避过了一劫。
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导学案
献县现代私立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导学案主备人:贾宝元重点:1、复习巩固文言词语2、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说话技巧3、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为国家利益而斗争的精神一、预习导学1、下列各句中对划横线的词语注释有误的一项是()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交换B、且秦灭韩亡魏且:况且C、虽千里不敢易也虽:虽然D、寡人谕矣谕:明白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受/地于先王B、愿/终守之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D、非/士之怒也3、读课文,总结一下秦王与安陵国有几次交锋,从这几次交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二、合作探究(一)在上一堂课梳理课文的基础上,梳理本文的结构,完成下列填空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段):写秦国使者和安陵君的对话,交代唐雎出使秦国险恶背景。
第二部分(2——3段)写唐雎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这场斗争有两个回合,可分两层:第一层(2段)写唐雎在虎狼之秦的朝廷上,面对狡诈的秦王沉着应战,态度鲜明,不给对方留一点余地。
第二层(3段)写唐雎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精神。
第三部分:(4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取得了胜利,秦王道歉。
(二)问题探究1、秦王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安陵君以什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秦王易地的真正目的是借此骗取安陵。
安陵“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2文中秦王的态度有什么变化,面对秦王的态度,唐雎有怎样的行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秦王和唐雎分别是怎样的人?1)秦王的态度变化:骗——威胁——屈服——道歉2)面对秦王的狡诈唐雎态度鲜明,沉着应战不给对方留余地。
面对秦王的威胁唐雎与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
3)秦王是一个贪得无厌、阴险狡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君王。
唐雎是一个从容镇定、有胆有识、智勇双全、不强暴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外交家。
3、唐雎让秦王打消了吞并安陵的想法,除了他有胆有识之外,还在于他高超的说话技巧,讨论唐雎的说话技巧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1)、言之有“节”例如“否,非若是也”“而守之”2)言之有“据”例如“士之怒”“而将四矣”3)言之有“力”例如:“今日是也”“挺剑而起”三、随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本文故事的主要矛盾是秦王提出要“”,安陵君却以“”来拒绝。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2《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
教师:板书课题
屏幕出示检测学案;点拨纠错。
学生倾听、回忆所学的知识。
独立思考;组内互助;组间交流。
详见“备习”对应栏。
朗读课文
疏通文义
初步感知
一、读译
1.对子互读:读准字音。
2.听读课文:注意节奏(语速、句子停顿)。
3.选段朗读:个人或小组朗读选择喜欢的段落朗读。
缟素(ɡǎo) 色挠(náo)
3.疏通文义。参看书下注释,试着翻译课文,划出不懂得词语。
4.查阅相关资料,增加对作家、作品的了解。
5.《战国策》文辞优美,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备习检测内容:
1.给加线的字注音。
5.倾听报告。明确答案,释疑,解难,讲解翻译方法。
6.通过翻译文章,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1.明确学习目标。
2.有层次的反复诵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和情味。
3.依托课文注释、工具书落实字、词、句翻译,分三步完成。
4.与老师同学交流共同解决疑难,并积累。
5、明确: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安陵君、唐雎、秦王。唐雎和秦王是两个主要人物。
板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
阴险狡诈 骄横狂暴 外强中干 前倨后恭
秦王: 使人谓——不悦——怫然怒——色挠、跪谢
唐雎: 临危出使——沉着——士之怒——挺剑
有胆有识 从容镇定 不畏强暴 视死如归
唐雎()怫然() 抢地()
韩傀()休祲()跣()
缟素() 色挠()
2.作者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共33篇。是西汉X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谋议或辞说。同时它还是一部散文集,文章的说理透彻,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2《唐雎不辱使命》学案(第二课时)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2《唐雎不辱使命》学案(第二课时)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能够正确译讲并背诵2、3自然段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唐雎不辱使命》(板书课题),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小黑板出示)
能够正确译讲并背诵2、3自然段。
二、回顾旧知,了解学情(出示自学指导一)
昨天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下面我们先齐读课文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声音洪亮。
1、生齐读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2、3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能正确译讲课文(出示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2自然段,结合书下面的注解练习翻译此段,7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这些段落。
四、三读课文,巩固词句义(出示自学指导三)
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课文第2段,连起来将全段进行翻译,并识记重点字词意思。
检查是否还有不能明白的词句的意思,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问同桌也可以举手问老师,4分钟后检查大家的学习情况。
1、生按自学指导三进行自学。
2、检查学生理解识记情况,指名学生解释重点词句的意思。
五、当堂训练,背诵课文
我们已经理解了这两个自然段,相信背诵的任务大家也一定能够顺利完成,下面请大家背诵课文,7分钟后比谁能够当堂背诵。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在背诵基础上试着默写此段。
《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编号:主备人:初审人:复审人:授课人:第周星期第组预习评价:整理评价:22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
2: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阳光参与,激情展示。
【自主学习】一、自读并背诵课文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合作探究】1、面对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安陵君和唐雎的理由各是什么?何异同?2、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3、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面对唐雎列举哪几个典故?目的是什么?4、“若士必怒…今日是也”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5、本文主要通过什么刻画人物形象?安陵君和唐雎各是怎样的人?在文中找出依据。
【拓展延伸】唐雎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保住了安陵一时,却保不住安陵一世,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国家如何才能真正摆脱强国给予的屈辱?【我的疑问】【总结反思】【当堂测验】一、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①唐雎使于秦②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C、①徒以有先生也②以头抢地尔D、①此庸夫之怒也②夫专诸之刺王僚也D、①轻寡人与②尔安敢轻吾射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从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扶苏以数谏故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B.陈胜、吴广乃谋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项燕为楚将贤能为之用D.楚人怜之二世杀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九年级语文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含答案)+新人教版
22、《唐雎不辱使命》一、课前自学1、注意读准下列字音:唐雎.jū 怫.fú然免冠.ɡuān 徒跣.xiǎn 逆.nì 色挠.náo 以头抢.地qiānɡ 庸.yōnɡ夫休祲.jìn 缟.ɡǎo素傀.ɡuī2、知识积累(1)了解作家、作品《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共有33篇。
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
记事上起前453,下迄前209年,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2)相关背景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歼灭了各诸侯国。
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
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徙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出了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二、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训练学生朗读、翻译、复述能力。
2、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热情。
三、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古往今来,在国家和民族在遭受外敌入侵、面临危机的时候总是有许多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保家卫国,他们位卑未敢忘忧国。
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国家的热爱。
小国之臣唐雎,面对强秦的寻衅威胁,奉命危难之间,同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针锋相对的斗争,最终折服秦王,不辱使命,保全了国家的领土。
这需要何等的气魄胆识和智慧!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
二、整体感知(一)教师范读。
学生勾画出人物对白。
(二)学生读二遍文章,结合注释,翻译全文,注意文中重点文言词语,标出有疑问的地方。
(三)完成下列题目。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22《唐雎不辱使命》导教案阿陀中学主备人:王景峰同学们或许听闻过战国期间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
荆轲在易水上告别燕太子丹时,大方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
这就是《战国策》里描述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固然他最后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向来为后代传诵。
今日要讲的则是另一个故事: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迫的形势下出使秦国,可以绝不恐惧,敢于同秦王睁开当面的斗争,最后义正词严地信服秦王,不辱使命。
这类勇气是难能难得的。
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猛士的形象。
b5E2RGbCAP第一学时(预习课)预习检测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唐雎( j ū)怫然怒( f ú)免冠徒跣(xi?n)以头抢地耳(qi āng)休祲降于天( j ìn )天下缟素( g?o)色挠(náo)韩傀(guī)谕( yù)2、联合书下说明和资料,解说以下短语的意思。
唐雎不辱使命()以大易小()请广于君()p1EanqFDPw 以头抢地耳()休祲降于天()天小缟素()DXDiTa9E3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寡人谕矣()RTCrpUDGiT3、联合说明和资料,用现代汉语说出以下句子的意思。
(1)以君为长辈,故不错意也。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4)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4.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秦王不说()故不错意也()仓鹰击于殿上()5PCzVD7HxA5.找出文中古今异义字。
固然,受地于先王()否,非假如也()jLBHrnAILg长跪而谢之曰()6.词语活用现象。
轻寡人与()请广于君()7、朗读课文,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诵节奏。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8、查阅资料,把你采集到的《战国策》知识和本文背景知识写在下边《战国策》:有关背景:9、认真朗读课文两三遍,将读时碰到的疑难疑惑写在下边,课上沟通。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唐雎不辱使命》
初中九年级语文《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课题:《唐雎不辱使命》编者:时间:上课者:课型:一、学习目标:1、掌握、“徒”、“其”、“休”、“谢”、“虽然”等词的含义。
2.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训练诵读与语言表达。
3、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二、知识准备:1、结合注释了解《战国策》。
2、战国时期的“士”及以养士三千著称的“战国四公子”。
3、文中三刺客的故事及历史上其他著名刺客的故事。
4、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三、学习内容:(一)学习范围、学习要求:把握人物说话的语气,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二)学习方法:朗读(多种形式):自主,合作,探究。
(三)学习过程:1、交流搜集到的本文、《战国策》及“士”等的有关资料。
2、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叙述者、唐雎、秦王各由一人担任,要能读出人物应有的语气。
)3、教师以句子为单位读一段课文,每读一句,学生就跟着集体杂然地翻译文句。
4、学生仿效老师的方式分组译读课文。
5、教师从2、3段中找出几个难句请学生口头翻译。
如:“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6、学生杂然地再读课文。
7、学生演读课文。
⑴演读分两组,每组各找两位同学分别饰演唐雎和秦王。
⑵演读内容分别为课文的第2段和第3段。
⑶演读地点设在讲台。
⑷要求饰演者能在充分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演读出人物的精、气、神,能融入角色中。
8、演读课文(1)、演读,读懂气节与精神。
(2)、学生课本剧展演。
通过演出,考察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性格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及临场发挥的能力。
学生表演,余生在点评中获取新的认识9、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能准确地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生思考后师提问。
10、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要求:在准确的前提下,能复述出人物的精神特质。
其他学生从语气、语态、是否流畅、描述是否准确生动等方面进行评价。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第二课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第二课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2、培养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学习难重点:理解课文,了解人物形象。
自主学习互动探究1、学生自读第二、三、四段,结合注释疏通文意2、思考以下问题:①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②唐雎一连举了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其目的是什么?3、唐雎说“与臣而将四矣”、“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暗示了他,也照应下文,说明他言必信,行必果。
4、本文段唐雎同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胁,唐雎以来应对;秦王说“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则言,矛盾冲突,富有戏剧效果。
问题探究:一、把握人物形象1、找出秦、唐说的话,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可用“从句中,我读出了唐雎或秦王的性格”说话。
秦王:唐雎:二、写作手法本文是怎样刻画唐雎形象的?三、感受人物个性:分角色朗读,体会外交辞令的言外之意。
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2)与臣而将四矣。
拓展延伸1、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2.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课堂检测链接中考:读短文做题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①唐雎使于秦②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C、①徒以有先生也②以头抢地尔D、①此庸夫之怒也②夫专诸之刺王僚也D、①轻寡人与②尔安敢轻吾射2、翻译下列句子。
九上语文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2课导学案(人教版)公开课教案课件教案课件
22《唐雎不辱使命》学习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唐雎韩傀免冠徒跣以头抢地缟素色挠寡人谕矣聂政2、再读课文,简述大意。
课堂探究3、译读课文,把握情感。
(1、积累重点字词(画出不理解的句子及通假字,交流,积累。
)(2、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叙述者、唐雎、秦王各由一人担任,要读出人物应有的语气。
)4、边读边悟,分析形象。
唐雎:秦王:当堂检测阅读“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徒以有先生也。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 l )故不错.意也:( 2 )长跪而谢.之曰:(7.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② 太守谓.谁B.① 秦王不悦.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C、① 安陵君其许.寡人②潭中鱼可百许.头D、① 愿终守之.②愿借子杀之.(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
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答:参考答案1、《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2、时代背景。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
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
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
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6、〔 1 〕通“措”,置。
(2 )道歉 7 、B 8 、 ( 1 )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
( 2 )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2021届九年级语文上册21《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学案新人教版
教学重建
1.反思自己通过教学实践悟出什么道理,在教学中就某个问题有什么新体会,学生行为给了什么新的启示等,这些切身体验与新课程理论联系起来,成为一种更好的策略。
2.对某些不足之处有什么更好的策略。
难点:课文如何扣不辱住“”二字在选材上有所取舍的。
【预习问题】(时间5分钟)1、检查上节课所学重点。
活动要求:
1.按照要求自主预习,认真完成预习问题。
2.组长统筹本组的预习情况,鼓励同学积极回答问题。
活动要求:
1.课上小组内核对预习问题答案。
2.教师给予点评。
固定栏目:
【课标要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师个性化修改(用红色标记):
。
。
第四步:教后反思 促成长
1.
2.
3.
教后反思要求及评价:
自我评价
1.反思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即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的差距,是否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对原计划进行变更,知识传授的效果如何等。
2.反思教法情况:反思教法的成功之处与存在问题,教学步骤与方法调整的原因,以便今后进一步 深化和完善。
1.解释下面加粗词的活用现象。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2.识别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并领悟其作用。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2)……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根据这则短文,能概括出一个成语:
4.这篇文章给我们什么启发?
1.明确考查的知识点,哪几个题体现对重点、难点的考查。
《唐雎不辱使命》
九年语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新部编)(第二课时)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九年语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第二课时)课型:新授主备人:刘玉芳审核人:刘玉芳时间:8.28班级:姓名:课时数:4 领导签字:刘玉芳一、学习目标:1、熟练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识记文学常识。
2、探究本文运用多种形式的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3、感受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识记文学常识2、难点:探究本文运用多种形式的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学法指导:朗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品读法。
四、导入新课(3分)《战国策》论证说理周密严谨,笔锋犀利。
综论形势,无不纵横捭阖;指陈利害,无不锋芒毕露。
《唐雎不辱使命》以短小的篇幅,写了一个结构完整的故事,情节曲折,人物有鲜明的个性,使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
五、自主先学(7分)1、分各色朗读课文2、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如何看待唐雎和秦王的形象?(2)文中是怎样体现秦国的强大和安陵国的弱小的?六、展示交流(7分)在预习的基础上,各组派代表进行交流,其余同学参与评比,比一比,哪组同学的语言流畅,敢于直言,回答恰当,感情真挚。
七、精讲释疑(15分)1、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并吞安陵。
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
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
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2、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
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C.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3、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
人教版 9上导学案精品:22唐雎不辱使命(2)
比 例没有说课或试讲的分值大, 但是对于考生来说可谓是相当重 要 的,甚至会对考生的成绩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谈 谈 教师招聘考试中面试问答的常见内容及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教 育知识。 这类题目内容是在问答题中比较常见的。主要考察考生对 教育 基础理论和教育基本理念的熟悉程度。 这类题目中经常会涉 及笔 试中的教育基础理论的问题, 但是问题的侧重点更加注重教 学及 教学的理念,考生们要引起关注。在这些题目中,近年来比较 热 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成为很多地区青睐的问题角度之一。 对于新 课 程改革,考生需要知道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就是: 一切为了 学 生的发展。在答题的过程中,要更多的顾及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教师放在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上。 这类题目的复习要求考生 在考完教育基础理论后还不能完全丢掉教育理论, 还要立足于教 学实践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深加工,以便完整的应对此类题目。 接 下来,就是学科专业类这类题目可谓是每次必考的题目。
熟悉和准确把握教材提出了要求。针 对内容设计方面, 考生要专 注于在课程的导入、 新授课重难点和 板书设计等方面多加注 意, 这里往往会成为考试问题涉及的侧重 点。三是教育教学理念 同教学实际相关联部分的提问。 经常会被 问到的是遵循着新课程 改革的理念, 在设计时如何体现学生的主 体地位,如何发挥教 师的引导作用。 还有的会涉及到课程设计的 理念等方面。 这些 都是要将教育理论同所讲的学科专业相结合的 题目。这类题目的出 现就提示考生在设计所考察的讲课内容时就 要考虑到设计一些环 节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体现学生主动性的 环节,同时配有教师 的指导和引导环节, 这样就能从容的回答此 类题目。 总而言之, 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中的答辩二字听起来容易,准 备起来还是需要 技巧,多加思考,多加练习,因此才可以得到更 大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第二课时)(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2、培养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学习难重点:
理解课文,了解人物形象。
自主学习互动探究
1、学生自读第二、三、四段,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思考以下问题:
①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
②唐雎一连举了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其目的是什么?
3、唐雎说“与臣而将四矣”、“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暗示了他
,也照应下文,说明他言必信,行必果。
4、本文段唐雎同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胁,唐雎以来应对;秦王说“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则
言,矛盾冲突,富有戏剧效果。
问题探究:
一、把握人物形象
1、找出秦、唐说的话,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可用“从句中,我读出了唐雎或秦王的
性格”说话。
秦王:
唐雎:
二、写作手法
本文是怎样刻画唐雎形象的?
三、感受人物个性:分角色朗读,体会外交辞令的言外之意。
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与臣而将四矣。
拓展延伸
1、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
2.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课堂检测
链接中考:读短文做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①唐雎使于秦②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C、①徒以有先生也②以头抢地尔
D、①此庸夫之怒也②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①轻寡人与②尔安敢轻吾射
2、翻译下列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译文:
3、结合人物语气,说说秦王的形象。
4、结合课文,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国家如何才能真正摆脱强国给予的屈辱?
孙赛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