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民办高校的启迪

合集下载

欧盟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及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欧盟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及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欧盟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及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谈一下,的竞争对手欧盟的教育改革与创新。

这里面欧盟不是一个国家的概念了,都知道欧盟本身它有22个国家。

现在有一个新的概念叫“博洛尼亚进程”,当然这个“博洛尼亚进程”到现在已经都提出了11年了,都知道世界上最早的大学是“博洛尼亚大学,在意大利,意大利这个城市叫“博洛尼亚进程”,现在说“博洛尼亚进程”指的是欧洲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的一个代名词,一讲欧洲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就离不开“博洛尼亚进程”,它的目的是要推进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提高和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共同致力于到2010年实现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的目标。

这是“博洛尼亚进程”1999年的时候提出来的一个目标。

到2010年过了11年,它说要建立高等教育区,这个目标实现了吗?可以说基本上实现了,2010年3月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接着奥地利的维也纳召开了“博洛尼亚进程”进程11年的进展的一个政策论坛和研讨会,在那个会议上就宣布以2010年已经正式启动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创立。

知道,1997年的时候,在葡萄牙的里斯本,通过了一个里斯本公约,里斯本公约最早提出了“博洛尼亚进程”这个概念,1998年5月当时在法国的索邦大学,巴黎大学之一叫索邦大学,包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这四个国家的教育部长就通过了索邦宣言,说要建立欧洲高等教育的最早提出来要一体化,因为它的经济上也知道搞欧共体,在经济上搞一体化,那么在高等教育上特别是人力资源的需求,人力资源流动的需求要求高等教育在学历,在资格,在标准上要统一。

在1999年6月,由30个欧洲国家签署“博洛尼亚宣言”,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47个国家,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成为“博洛尼亚进程”的签署国。

那么,《博洛尼亚宣言》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呢?要在欧洲各国之间实行清晰的、透明的、可比较的学位制度,使各国授予的学位和学历有等值性和对比性。

就是说知道,欧洲前几年它的各国的学历是不等的,比方来讲,英国它的本科学历是三年,当然它的大学前要求有13年的教育,包括两年的预科,13年+3年也是教育从基础教育到大学教育是16年,而德国过去本科是5年,而原来的前苏联国家它的本科学历都是4年,现在强调什么呢,就是在欧盟国家之间要实行358学制,358学制指的是本科三年,硕士加两年,博士再加三年,承认学士在欧洲劳动力市场上是作为一个完整的高等教育,而且它要求各国来实行统一的学分制,鼓励学生、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的自由流动,并且为他们的流动来创造条件。

荷兰全面推行国际化教育对我国教育的借鉴意义

荷兰全面推行国际化教育对我国教育的借鉴意义

荷兰全面推行国际化教育对我国教育的借鉴意义王莹莹11301900802000年初,荷兰教文科部在充分征询各层次教育机构、学校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荷兰全面实施国际化的教育计划。

教育文化科学大臣赫尔曼斯发表了《知识:平等交换荷兰国际化教育》的公开信,强调了他的主张。

推行国际化教育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荷兰教育质量,将公民教育与荷兰的全面外交政策联系起来。

其具体措施是:全面开花,在各个教育层次实施国际化教育;有目的地确定优先国家,注重国际化教育的战略发展;学校和教育机构独立自主,开展国际化教育,树立国际形象;政府全面推动与他国之间的内容广泛的文凭相互认同和可比工作;引入信息交流技术(ICT),发展国际化教育;加强荷兰高等教育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

努力普及外语,全面推动外语教学。

经济的全球化更加突出国际语言的重要性,普及外语,是我国教育为走向全球化经济服务的根本战略措施。

荷兰本国语言应用范围很小,只能在本国和世界上极个别的荷兰语区域使用。

荷兰的国际化教育要求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英语,进入中学,再增加学习2至3门外语。

荷兰的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一律要求用英语。

在荷兰,学术层次越高的人,英语越好,而且不仅掌握一门,还会多门外语。

这就为荷兰知识界在国际上开展广泛合作交流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的人才很多,中国有许多取得巨大学术成就的知名人士,但是,中国学术界知名人士在国际上知名的却不多。

我国要争取逐步从小学开始普及英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可先在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的城市推行,再逐渐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几门与全球化经济密切相关的外语进行重点强化教育,大学的外语教学要求要提高。

全民外语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中国进军世界劳务市场、适应经济全球化在中国的发展需要,这是历史造成的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1999年,印度信息产业总产值达59亿美元,软件出口约达39亿美元,其主要原因就是得益于英语语言的优势。

法国一直是不愿意接受英语的国家,现由于英特网和ICT的兴起而大大吃亏。

欧美私立大学对我国民办高校管理模式创新的启示

欧美私立大学对我国民办高校管理模式创新的启示

欧美私立大学对我国民办高校管理模式创新的启示通过对欧美三个发达国家(法国,德国和美国)私立大学管理模式概括性的考查与分析,结合我国现阶段民办高等教育的管理现状,提出了“董事会和校务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民办高校管理新模式,以期能有效解决目前我国民办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管理体制滞后的问题。

标签:欧美私立大学;民办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并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与此同时,其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很明显,且阻碍了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这些问题的产生固然可归因于相关宏观政策法规的缺失,但管理模式层面的问题乃是其根本原因。

相比而言,欧美发达国家私立大学的管理模式已非常成熟,是欧美国家高等教育数百年持续发展和孕育的结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面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科学合理地借鉴欧美私立高等教育的管理成果,无疑是我国民办高校借助后发优势,实现跳跃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欧美私立大学管理模式概述(1)法国。

法国高等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

文艺复兴时期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此期间有许多人文学院和多科技术学院相继成立,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又不断得到了巩固和完善。

法国高等教育结构复杂,与其他欧美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有许多不同之处。

法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以公立大学为主,私立大学所占比重相对较小。

法国私立大学的管理方式很少采用理事会制,决策部门由校长及行政委员会、科学委员会和教学与学生事务委员会组成,院系以执行决策为主。

校长由三个委员会全体成员大会选举产生,任期5年,不得连任。

校长候选人必须为本校教授。

三大委员会中除学校代表外,还必须有来自经济界、大区和省里的代表。

法国政府对私立大学的管理参与程度很高,这在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是很少见的,但与我国在这方面的实际状况较相似。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RESEARCHGUIDE总第177期2012年第31期SerialNo.177No.31,2012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出在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视野、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技能,了解世界,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具有竞争能力的人才。

近年来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发展非常迅速,我们应抓住这个机遇,把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的培育与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加强与国外教育界的联系使我们的教育能跟上国际教育发展的潮流,培养出符合现代经济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教育国际化的经验,探讨中国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规律。

一、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及经验启示二战以来,美国政府与大学及其他教育机构合作资助了许多计划,其目的是帮助美国公民取得国际交往的经验和技能,而这些经验和技能是他们在日益互相依赖的世界上应付挑战所必需的。

在这同一期间,美国大学也形成了一套教育体系,其声誉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

这种国际化的活动,给美国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除了即刻可见的经济利益外,还有许多尚未显现的潜在利益和影响。

法国总统希拉克、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等都曾经是留学美国的留学生。

另外,各国都有为数不少的曾经留美的内阁成员或者国会议员,他们在决策和施政方面对美国的外交政策及国际活动多少都有支持的倾向。

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对经济的帮助、国际上的相互了解和国防外交等都有直接或间接的效果。

克林顿总统在2000年4月的一次关于国际教育政策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教育国际化对于美国的重要意义:为了成功地在全球经济中进行竞争并维护我们作为世界领袖的作用,美国需要确保其公民能够广泛地认识世界,熟练地掌握其他语言并了解其他文化。

美国的领袖地位还依赖于同那些在未来将领导其国家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人士建立联系。

一贯而协调的国际教育战略将帮助美国满足如下的双重挑战,既使我们的公民为一种全球的环境做好准备,又继续吸引和教育来自国外的未来的领袖。

什么是国际化教育,它对高校的影响是什么?

什么是国际化教育,它对高校的影响是什么?

什么是国际化教育,它对高校的影响是什么?
国际化教育是指在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等方面,积极融入国际元素和国际标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的学生。

国际化教育旨在使学生具备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力和适应力。

国际化教育对高校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 提升教育质量:国际化教育可以引入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提升高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通过与国际合作伙伴的交流与合作,高校可以提供更广泛的学术资源和多元化的学习机会,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能力的全面发展。

2. 培养跨文化能力:国际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国际合作能力。

通过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和教师互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增强跨文化意识和适应能力,提高在国际化环境下的竞争力。

3. 拓宽就业机会:国际化教育使学生接触到更广阔的就业市场和机会。

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的毕业生在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外交部门等国际领域的就业竞争中具有优势。

同时,国际化教育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国际合作能力,为他们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创业和就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4. 促进学术合作与研究创新:国际化教育为高校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学术合作与研究创新。

通过与国际合作伙伴的合作,高校可以共享学术资源、开展联合研究项目,提高学术影响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国际化教育对高校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拓宽就业机会,促进学术合作与研究创新。

高校应积极推进国际化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化学习机会和全球化视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适应力的人才。

民办高校国际化的发展实践与探讨

民办高校国际化的发展实践与探讨

民办高校国际化的发展实践与探讨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化已经成为许多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也包括教育领域。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积极探索国际化发展的路径和方式。


文将围绕民办高校国际化的发展实践与探讨展开,讨论其意义、挑战和对策。

民办高校国际化的意义:
1.提升教育质量:引入国际化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提升民办高校的
教育质量,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2.拓宽学生视野:国际化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接触到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学习资源和
交流机会,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3.提高学校的国际影响力:通过国际化的教育和学术交流,民办高校的国际声誉将不
断提升,吸引更多的海外学生和教师来校交流学习,增加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民办高校国际化的挑战:
1.教育资源不足: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在教育资源方面往往处于劣势地位,难
以吸引到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如国际知名教师、先进的教学设施等。

2.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国际化意味着跨越不同的文化和国家,学生和教师可能面临
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的问题,这对学习和交流都可能造成困扰。

3.缺乏国际化人才:由于国际化发展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人才,但在民办高
校中,这样的人才比较缺乏,这给国际化的推进带来一定的困难。

民办高校国际化的发展实践与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通过
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合作、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和注重跨文化交流与培养,民办高校
可以有效应对挑战,推进国际化发展,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校的
国际影响力。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俄罗斯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其高等教育体系在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提升了自身高等教育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也为其他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对于我国高等教育而言,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验和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从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点、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引发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深入思考。

一、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点1. 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俄罗斯的高等教育体系非常多元化,涵盖了大学、学院、技术学校等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

这些机构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育课程,涵盖了从基础教育到职业培训的各个阶段。

俄罗斯的高等教育机构不仅在国内拥有一定的影响力,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吸引了大量国际学生和教师前来学习和工作。

这种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科研与教学并重俄罗斯高等教育注重科研与教学的结合,致力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俄罗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各类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此俄罗斯的高等教育机构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与国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促进了科研成果的国际传播与交流。

3. 对外开放的办学理念俄罗斯高等教育机构具有强烈的对外开放意识,鼓励学生和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俄罗斯的高等院校与国际上许多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联合培养、交流访问等形式多样的国际合作项目。

俄罗斯的高等教育机构还积极吸引国际学生来俄罗斯留学,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与生活条件。

这种对外开放的办学理念为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从多元化的教育体系、科研与教学并重、对外开放的办学理念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1. 加强多元化教育体系的建设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多元化教育体系方面仍有不足,主要集中在综合性大学,而很少重视技术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发展。

欧洲高等教育区建设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欧洲高等教育区建设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欧洲高等教育区建设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高晓峰;常学洲;宋强【摘要】欧洲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最为突出的地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欧洲通过构建区域学位结构框架,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实施区域学分制,推行终身学习政策等多项举措,逐步建立了欧洲高等教育区制度.欧洲高等教育区给我国高等教育提供了借鉴与启示,我国可以通过建立区域合作联盟,推进教育市场化,建立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多方协同发展机制等多种途径进行高等教育建设.【期刊名称】《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9)004【总页数】4页(P92-95)【关键词】欧洲高等教育区;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作者】高晓峰;常学洲;宋强【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党政办公室,河北石家庄 050043;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41;石家庄铁道大学党政办公室,河北石家庄 050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721世纪以来,我国增大了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持力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这一战略决策强调了从区域的战略角度规范国家的发展。

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对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世界范围看,区域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愈来愈密切,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高校都展现出合作与融合的趋势。

欧洲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最为突出的地区,欧洲高等教育区建设为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合作与发展提供了参考。

研究欧洲高等教育区的运行体制,对于推进和建设与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相适应的区域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合作与发展世纪之交,全球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全球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欧洲各国迫切需要在各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加强合作,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人才,同时也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再创欧洲大学的辉煌。

建设统一的欧洲高等教育区就在促进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实践进程中启动并不断向前推进。

高等教育国际化_德国经验及其对中国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启示

高等教育国际化_德国经验及其对中国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启示

为案例分析了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的课程国际化、学生国际化以及师资国际化措施,尤其是重点分析了其
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英语课程设计、国际课程开发和英语人才的培养措施,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为现代很多国家提
供了一个样板,德国经验之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改革具有重大启示。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德国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F08;G 40-054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具体实践的德国案例
高等教育国际化有三个基本要素:课程的国际化、学生的国 际化和师资的国际化。《博洛尼亚宣言》发布后,欧盟许多国家纷 纷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应对:(1) 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 (2)设立新的国际化学位课程;(3)引进国际师资、研究者和学 者。下文中,笔者以德国为例,对此进行具体分析。在德国高等教 育国际化的内容方面,主要包括:增加外语(主要是英语)教学的 国际课程即课程的国际化;教育服务的输出与人才吸引,即人才 的国际化;重视高等教育的国际营销等。
(2)增加收入 由美国新闻署和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发表的一份报告 《门户 开放:2010- 2011》指出,2009—2010 学年,有 69.1 万名外国学生 在美国的院校注册就读,该数字比前一年增长 5. 1%,几乎占全 世界各国出国留学生总数的 1/3。美国商务部估算,外国学生在 美国院校就读每年给美国经济带来超过 5 亿美元的收入。其他 国家认识到这种好处,因而正在努力竞争这一市场份额。在澳大 利亚教育发展的进程中,曾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 “教育应该被视为一种出口产业,要鼓励学校互相竞争,争取更 多的生源和资金”。另一种观点认为“海外留学生教育是否要走 国际化道路,最终因涉及到正规教育问题而被否决”。此后,第一 种观点逐渐被接受。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跨国高等教育前景可 观的经济收益使澳大利亚的出口产业找到了新的突破口,遂作 为一种服务贸易得到政府的大力推动。据澳大利亚统计局的统 计显示,2009 年国际教育活动为澳经济出口创汇 172 亿澳元,相 比前一年增长了 23.2%。教育服务已成为澳大利亚超越个人旅游 服务(117 亿澳元)和专业与管理咨询服务(37 亿澳元)的最大的 服务出口产业。据加拿大国际贸易部的资料,2006 年共接受外国 留学生近 18 万名,带动了 35 亿加元的经济收入,相当于提供了 32000 个就业机会。

国外高校治理模式比较及对我国民办高校的启示

国外高校治理模式比较及对我国民办高校的启示

国外高校治理模式比较及对我国民办高校的启示李纪明 王陆庄【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民办高等教育己经成为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结构的构建和完善对教育规律的平衡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对国际上一些主要国家三种典型高校治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其中主要以私立大学为主,并结合我国民办高校治理现状,探究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民办高校治理模式构建之路,以期为我国民办高校治理模式完善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 高校治理 民办高等教育 治理模式【作者简介】 李纪明、王陆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院教授、博士。

一、引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历经20余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2006年,全国共有民办高校1272所,在校生已经超过39619万人。

民办高校不仅在数量上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并且形成了一定的结构、层次和办学特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

但是,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一些问题也日益显现,如民办高校教学质量如何保障、政府对民办高校是否应该提供资金支持、学校应该以何种机制筹集与运用资金、学校内部运行机制如何完善等等。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民办高校治理机制存在缺陷和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按市场机制发展起来的民办学校,其治理结构的构建和完善对教育规律的平衡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民办高校治理的核心问题是“用什么样的制度安排来保证学校目标和理念的实现问题”。

因此,与企业法人治理一样,控制权的配置和行使是民办高校治理的核心和关键。

为使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取得更大的进步,更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和效应,必须解决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政治体制、经济结构的不同,各国高等教育治理模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三种典型国外私立大学高校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试图找出值得我们借鉴的观点和做法。

二、国外高校治理模式比较分析高校治理是从公司治理移植延伸而来的,它是指高校各个治理主体的权责划分及其在动作过程中相互关系的制度安排,它给出高校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框架,并对高校目标、原则、决策方式、权力的分配和剩余决策权定下规则,同时经过高校各利益相关者追求自身目标的活动而有效率地达到目的。

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作者:高亢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28期[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的发展,英国在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有其的独特的方法及经验,这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本文从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特点入手,简述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我国教育中图分类号:G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8-0209-0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英国这样一个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竞争中占据重要位置。

英国政府很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建设,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引进留学生的市场,不断推进高校课程的国际化,从而掌控境外办学的质量及水平。

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处于比较保守的层面,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效地位,必须加大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重视和改革。

文中以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特点为研究依据,简述了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一、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特点(一)英国政府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英国政府注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在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英国政府在响应欧盟推行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同时,也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推出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这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支持。

(二)推行优惠政策及奖学金制度,开拓留学生市场自新世纪伊始,英国就加大了吸引国外留学生的方法及政策。

现阶段,由于留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英国在国外开设了签证申请中心,一直致力于签证手续简化的工作,从而有效的缩短了签证的时间。

那些来自欧盟国家的留学生,不但具有免费学习的机会,英国政府也为留学生提供免费的医疗保险设施。

只要是留学签证超过半年的学生,其配偶都能够远赴英国进行陪读或参加工作,留学生自己也可以合理掌控课余时间找一些临时工作。

为了引进海外留学生人员的流入,英国还设立“海外研究生奖励计划”,给优秀的留学生奖金数额超过100万英镑,进一步吸引了很多国际优秀的人才。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主要趋势之一。

俄罗斯作为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大国,其高等教育也在不断追求国际化发展。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经验借鉴,也包括发展趋势的把握及未来方向的探索。

本文将从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现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展开探讨。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及特点。

俄罗斯高等教育始终致力于提高国际化水平,吸引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和教育资源。

在国际学生管理方面,俄罗斯积极推行学分互认和双学位项目,以更好地吸引国际学生的入学。

俄罗斯高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与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一流大学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给予我们很多启示,例如在国际学生的管理和服务方面,俄罗斯高校注重提供专门的服务机构,为国际学生提供专业的帮助和支持,如语言辅导、文化交流、心理辅导等,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也提供了一些建议。

在国际化发展战略上,俄罗斯高校积极与国际顶尖大学合作举办双学位项目,这为我国高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可以借鉴其经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应该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国际化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必然趋势。

我国高等教育应当以俄罗斯高等教育为借鉴,积极倡导国际化合作,拓宽国际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与国际一流大学的合作,推动双学位项目、国际课程、学分互认等国际教育项目的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还应加强对外留学生的管理与服务,提高留学生的国际化素质,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来华留学,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迈向国际化的新高度。

在国际化大潮中,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发展成就和未来规划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启示。

我国高等教育应该以俄罗斯高等教育为借鉴,加快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提升高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开创更加广阔的空间。

国际高等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国际高等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国际高等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作者:杨丽娟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11期【摘要】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使得高等教育也出现了高效的国际合作以及跨国性的理论研究。

在这种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之下,我国应当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教育改革,加强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工作。

本文对国际高等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国际高等我国高等启示【基金项目】2016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15JYDJ-ZD01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020-01教育国际化的推进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工作当中融入了更多的先进外部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基础理论体系进行了有效地完善,我国高等教育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各种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国针对国情进行解决,因此在基础理论研究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理论体系还需要完善。

一、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进程最近一些年,国际化发展进程日益增大,这也成为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相应的,高等教育研究也开始向这一阶段发展,为能更好的强化国际化发展进程就要从国外起步较早的教育研究机构开始研究,通过学习与借鉴,能让研究的方法、范式等更具规范性。

拓展国际化视野,强化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能缩小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进而能强化高等教育研究的国际化发展进程,使得问题更加明晰,也能更好的调整学科间的发展方向,进而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科研提供更好的支持平台。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国际化发展进程,先要找到能制约国际化的症结所在,同时要求政府、高等教育机构以及相关的科研人员都要一起努力,在逐步推进中,实现其发展。

现阶段,能够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的因素很多,其中有观念、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因素,还有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方面的因素,更有语言方面的因素。

政府与高等教育的研发机构,需要在积极搭建国际化平台的基础上,能从制度、经费等方面提供多方面的支持,进而能更好的鼓励与引导人员更好的拓展国际化视野,目的是强化国际交往与对话能力,在总结经验的过程中能从高等教育的角度对人员进行研究,强化国际化视野的方式,重视语言研究、语言能力建设,从而能参与到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合作项目中,进而能更好的与国外同行开展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以掌握好国际高等教育的研究性动态,使得其能产出更多的国际竞争研究成果。

关于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摘要】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探讨了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和定义意义,然后分析了其现状及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接着从路径探索、关键因素和发展模式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展望了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未来趋势,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思考,希望能够为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启示,促进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国际化目标。

【关键词】关键词: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现状分析、困难与挑战、路径探索、关键因素、发展模式、未来趋势、发展建议。

1. 引言1.1 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变得日益突出和重要。

随着全球化发展的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不仅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各国的教育水平提升,还可以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优秀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推动也可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提升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和声誉。

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不仅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推动高等教育全面发展与提升的重要举措。

1.2 教育国际化的定义和意义教育国际化是指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使教育与国际接轨,实现国际教育相互交流、合作与发展的过程。

教育国际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国际化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通过引入国际化教育资源和理念,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教育国际化有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国际化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增进国际友谊与合作。

教育国际化有助于培养全球化人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使命。

西方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摘要】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提高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比重的做法,通过加强产学研结合和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来培养更多具有实际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可以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也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该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创新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通过借鉴和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关键词】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西方发达国家、差异、实践教学、技能培养、产学研结合、职业教育体系、国际化合作、教师队伍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发展。

1. 引言1.1 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变革和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愈发凸显。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不断更新,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专门人才、提升劳动者技能和适应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高等职业教育有助于提高国家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通过专门的技能培养和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高等职业教育可以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

在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通过提供针对市场需求的技能培训,能够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减少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高等职业教育还可以促进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每个人的兴趣、特长和潜力都是不同的,高等职业教育可以更加注重个性化培养,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并进行深度开发,进而满足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于我国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作者:齐君来源:《速读·中旬》2016年第02期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的高等教育必须面向世界才能获得发展,要走民族化和国际化相结合的道路,找寻外国高等教育经验在中国的“生长点”,使其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新的营养和有机成分。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发展;公益性;教育主权全球化作为21世纪的一个重要特征已经大大地影响到高等教育。

美国高等教育学家菲利普·阿特巴赫认为国际化是指大学和政府为了应对全球化而制定的政策和各种项目的种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开始面向世界发展,步入国际化进程。

因此寻求一条民族化和国际化相结合的道路,找寻外国高等教育经验在中国的“生长点”,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概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始于中世纪欧洲大学,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范围内兴起了新一轮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的理解,当前在国内外日渐占主导地位的是从“过程”角度出发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定义。

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指将国际的维度或观念融合到大学的各主要功能之中的过程。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一)有利于拓宽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WTO有关服务贸易的总协定(GeneralAgreementonTradeinServices,GATS)中包括了教育服务,国际教育资源可以通过独资或联合办学方式进入WTO成员国。

因此,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外资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人力资源的国际交流活动更加迅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空间更加扩大,这有利于拓宽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

近年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高等教育都在向亚洲尤其是中国输出教育资源,这不仅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也为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尤其是外国优质的高等教育创造了条件,也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发挥了促进作用。

国际教育新理念及其对我国建设高等教育的若干启示

国际教育新理念及其对我国建设高等教育的若干启示

国际教育新理念及其对我国建设高等教育的若干启示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国际教育的新理念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国际教育不再只是简单地以英语为媒介进行跨国教学,它已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跨文化沟通能力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能力。

这些新理念对我国建设高等教育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启示。

国际教育强调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

在国际教育中,学生不能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需要主动融入多元文化的环境,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和合作。

这种跨文化沟通能力对于我国建设高等教育也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更多地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提升他们的外语水平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国际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

全球意识包括对全球性问题的关注和分析能力,以及对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尊重和理解。

在国际教育中,学生会接触到来自不同国家的教育资源和知识,了解全球性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在于,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引入更多的国际化课程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工作和生活。

国际教育强调培养学生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能力。

全球性问题,包括气候变化、能源危机、贫富差距等,已经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在国际教育中,学生需要学会团队合作、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是,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真实的国际合作项目和创新实践,提升他们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能力。

国际教育的新理念为我国建设高等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跨文化沟通能力、全球意识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创新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国际化教育。

只有这样,我们的高等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发展需求,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个人观点:国际教育的新理念带来了很多启示,尤其是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盟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民办高校的启迪本文拟从欧盟国家(将集中选择英国、法国和德国为研究案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探寻其特,最与经验,企盼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民办高校发展尤其是在吸引留学生方面提供借鉴。

[标签]欧盟国家国际化留学民办高校正是由于欧洲近代大学具有跨文化学习(或研究)的优良传统,所以当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一国际教育思潮自20世纪50年代悄然形成并被国际教育界、学术界、理论界人士逐步认同后,欧盟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已开始稳步发展,大力开拓留学生市场几乎成为欧盟国家的共同战略。

本文拟从欧盟国家(将集中选择英国、法国和德国为研究案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探寻其特点与经验,企盼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提供借鉴。

一、英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英国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发达国家,拥有英语这一世界通用语言的独特优势,一直是世界上主要接受外国留学生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家。

1留学生政策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第二次留学活动高潮后(第一次高潮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英国接受的外国留学生人数与年俱增。

1 979年在英外国留学生创纪录地达到8.8万人,仅次于美国和法国,居世界第三位。

从1980年起英国对欧共体成员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留学生实行的“全费政策”,曾导致80年代上半期赴英外国留学生人数急剧下降,1983年减至最低点,在英留学生仅4.2万余名。

另外,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大量削减教育经费的政策曾使留学生教育一度陷入困境。

但是,英国政府、学术团体和高校很快从困境中走了出来,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重塑留学生教育强国形象,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主要得益于政府1983年以来推出的奖学金制度以及高校所作的富有成效的工作。

英国现行的奖学金制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政府奖学金;(2)学术团体奖学金;(3)高校奖学金。

政府奖学金除政府间双边文化教育交流奖学金项目(由英国文化委员会、外交部文化关系司负责,经费由财政部下拨)外,外交部和英文化委员会也与外国(含地区)政府签有奖学金双边协议,以资助海外学生和研究人员赴英研修。

如外交部与联邦办公室奖学金、英国文化委员会研究员基金、英联邦奖学金与研究基金、海外研究生奖学金、富布赖特美英双边交流奖学金、中英友好奖学金等。

高校奖学金主要是指各大学设立的单方奖学金和校际交流奖学金。

事实表明,上述奖学金对英联邦成员国的留学生颇具吸引力,对受本国政府资助赴英研修的外国留学生数的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受政府重新开拓留学生市场的政策驱动,英国高校特别是50多所正规大学想方设法多招留学生特别是研究生。

这样,既可弥补因政府减少教育经费造成的经费不足,还可以自由支配留学生所缴的学费(英政府1989年开始实施的高等教育政策增加了此项规定),此外,正好填补了本国研究生人数下降导致的空缺,可谓一举三得。

为招收更多的留学生,大多数英国高校都设有国际事务办公室,协助校方招收外国留学生。

高校为扩大宣传效果,或委托英文化委员会到海外开展留学生教育咨询服务,或直接派人到国外特别是亚洲国家举办教育展览,其中以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为主要宣传对象。

而在学校内部一方面尽量为留学生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课程(如学位课程、文凭课程、语言课程等),另一方面提供留学生需求的服务项目,如绝大多数专业任留学生选读、多数实验室向留学生开放、为留学生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只有取药时须支付少量挂号费)等。

通过政府和高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赴英留学生人数迅速恢复,并逐年增加。

1991年达8.81万名,居世界第四位,另三个接受留学生的大国依次是美国(419 585人)、法国(139 963人)和德国(116 474人)。

1992~1993学年,在英留学生人数增至9.59万名(占英高校学生总数的10%),英国的留学生市场从中获取了15亿美元的经济收入,是同年煤、电、天然气出口总额的两倍多。

如果加上这些留学生的日常开支,英国以教育输出创汇的数字将更为可观。

2境外合作办学政策根据英国的高等教育政策,英国高校拥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英国政府和高校在大力发展留学生市场、积极招收境外学生的同时,还积极开拓境外教育市场,即通过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在境外办学。

办学模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英国某一大学和国外同行共同新建一所大学,合作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另一种是英国某所高校在境外与外国大学联合培养大学生。

授课方式可分为以下两种,一是在境外实施教学的全过程,即所招学生在当地教育机构读完所有课程;二是学生在当地读完两年或大部分课程,最后一年或最后阶段转入英国大学继续就读。

学生读完规定的课程并取得合格的成绩后,便可获得英国大学颁发的学位和资格证书。

为保证英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声誉,英国高等教育委员会于1995年10月颁布了《高等教育境外合作办学实施准则》。

该准则特别强调境外办学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如规定学生入学资格、课程设置、学制都必须与英国国内的相应规定保持一致,英国大学必须完全控制考试和评估方法等。

此外,1996年和1977年两次对境外合作办学进行实地考察。

第一次是对15所英国大学在希腊、西班牙、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20个合作办学项目进行考索,第二次是对分布在希腊、德国、荷兰、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50多个办学项目进行考察。

根据该委员会建议,从2001年起,英国开展的合作办学项目(含境内外两类),必须经过质量保证署(1 997年前为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检查达标后,方可实施。

英国在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及境外合作办学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前文所说的欧盟国家高等教育和研究计划,现以参与ERASMUS计划中的“校际合作计划”(ICPs)为例,1987~1994年,英国一直是这一计划最大的合作国家,参与师生流动和合作教育计划的数量为批准的校际合作计划的20%。

因为英国政府认为,学生可以通过亲自参与学习欧洲史、欧洲地理及文化和语言,同时取得国外经历(含学分),扩大眼界;而教师可以通过交流计划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获得更多的国际思想,学习他国的先进经验。

二、德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德国是世界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威廉·冯·洪堡的高等教育改革思想曾在世界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逐步形成和发展,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特别是前者,在以国际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曾发挥了积极作用。

除1979年外,1975~1990年期间德国接受的外国留学生人数一直仅次于美国和法国,居世界第三位。

1990年8月31日,“关于创建国家统一的条约”的签定和基本法的生效,德国终于重新统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迅速发展,德国步入了新的国际化进程。

德国的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大致上可分为两类,一是与其他欧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二是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为推动欧盟国家在教学和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德国除积极参与ERASMUS计划、LINGUA计划,COMETT计划、TEMPUS计划之外,还通过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德国最主要的国际学术交流与促进组织)设立DAAD继续性课程计划(外国留学生赴德就读计划)和DAAD出国一体化学习计划(本国赴海外留学生的课程计划,为国内学习计划的组成部分)。

1992年,该中心的预算达3,45亿马克,分别以一年奖学金、短期资助或项目基金等形式资助了2万多名外国师生和2,4万名德国师生。

1996年在德国高校的DAAD外国奖学金生总数就达24 380人。

此外;德国还通过本国最大的基金会——洪堡基金会专门资助高级学者的国际学术交流,仅1992年就出资8 200万马克为1 600多名外国学者和290名德国学者提供资助@。

在联邦政府、地方政府及社会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德国高校也积极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活动。

比如,许多大学都设有国际事务办公室,直接负责国际合作与交流。

1993年,德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外国同行开展的合作项目达6 700余项,其中3 700多项是与欧盟国家的高校共同实施(英国和法国各占有近1 000项),1 300项是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俄罗斯和波兰分别拥有300项)。

此外,与美国的合作项目有530项,与中国有230项。

德国十分重视留学生市场,既是留学生接受大国,又是留学生派出大国。

以1991年为例,在德学习的外国留学生达116 474人,仅低于美国的419 585人和法国的139963人。

而德国赴海外的学生达3.4万名,在数量上仅低于发达国家的日本(1990年出国留学者达3.9万人)和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沙特阿拉伯和摩洛哥。

面对国际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德国一方面积极鼓励本国大学生到国外留学,另一方面正在制定高等教育改革方案。

其中计划参照英美学士、硕士学位制度,建立与外国接轨的学位体系,并将向有学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开设硕士或博士课程。

三、法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1975年以来,法国一直是世界上第二大外国留学生接受国,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年《统计年鉴》资料显示,1980年在法留学生达110 763人,1992年为138 477人。

法国拥有充足的留学生生源——非洲原法属殖民地的大学生,以1 992年为例,非洲赴法留学生合计74 941人,占总数的54%。

为推动国际教育合作,法国教育部长1997年10月在向报界发表谈话时指出:法国应投身国际教育市场,发展国际合作,向国外开放高等教育;为此,教育部将设立“国际合作局”,国际合作预算将达70亿法郎;他希望法国的大学校(Grands Ecoles)大力招收留学生,使之占在校生总数的1/3。

此外,他还宣布将为赴海外学习的本国大学生提供方便。

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学生和各种人才的跨国流动日益频繁,教育的国际化势在必行。

1998年5月,法国教育部长借巴黎大学800周年校庆之际,邀请了德、意、英三国教育部长在巴黎——索邦会面,最后四国部长共同签署发表了一份索邦宣言,要点如下:(1)提出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的设想。

(2)采用国际上普遍通行的高等教育体系——由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两个层次组成的体系。

(3)采用学分制和学期制,使学分可以跨校、跨国转换。

(4)跨国交流——鼓励学生在学习期间至少一个学期到国外高等学校去学习。

(5)号召参与——号召欧盟其他成员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共同参与这项改革。

一石激起千层浪,索邦宣言在欧洲各国引起激烈的反响。

1999年6月意大利教育部长邀请所有欧洲国家到波伦亚开会,继续商讨欧洲高等教育大事。

部长们签署了另一份波伦亚宣言,宣称要在2010年前建成高等教育的可比性和相容性,倡导协调改革、相容体系和共同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