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的杂剧作品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致远的杂剧作品概述
马致远,生卒不详,号东篱,大都人。贾仲明曾称他为“曲状元”。他在大都参加过元贞书会,与花李郎、红字李二等艺人合作。中年时期一度出任江浙省务提举,不久辞职。晚年则隐居田园,过着“红尘不向门前惹”的闲散生活。《录鬼簿》著录其杂剧十三种,今知有十五种,现存有《汉宫秋》《荐福碑》《青衫泪》等七种。
一、《汉宫秋》的情节内容与艺术成就
《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取材于王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昭君出塞的故事,从西汉到元初,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它最早见于《汉书·元帝纪》和《匈奴传》。大致情节是:西汉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以宫人王嫱赐呼韩耶单于为阏氏;昭君入匈奴,生二子;呼韩耶死,从成帝敕令,复为后单于阏氏。元帝时,汉强匈奴弱,昭君出塞,是元帝主动实行民族和睦政策的具体表现。
1.《汉宫秋》的情节内容与艺术成就
《汉宫秋》为马致远作的历史剧。写西汉元帝受匈奴威胁,被迫送爱妃王昭君出塞和亲。全剧四折一楔子。元曲四大悲剧之一,《汉宫秋》的主角是汉元帝。作品通过他对文武大臣的谴责和自我叹息来剖析这次事件。作为一国之主,他连自己的妃子也不能保护,以致演成一幕生离死别的悲剧。
汉元帝因后宫寂寞,听从毛延寿建议,让他到民间选美。农家女王昭君美貌异常,但因不肯贿赂毛延寿,被他在美人图上点上破绽,因此入宫后独处冷宫。汉元帝深夜偶然听到昭君弹琵琶,爱其美色,
将她封为明妃,又要将毛延寿斩首。毛延寿逃至匈奴,将昭君画像献给呼韩邪单于,让他向汉王索要昭君为妻。元帝舍不得昭君和番,但满朝文武怯懦自私,无力抵挡匈奴大军入侵,昭君为免刀兵之灾自愿前往,元帝忍痛送行。单于得到昭君后大喜,率兵北去,昭君不舍故国,在汉番交界的黑龙江,昭君奠酒辞汉,投水而亡。单于为避免汉朝寻事,将毛延寿送还汉朝处治。汉元帝夜间梦见昭君而惊醒,醒来听到孤雁哀鸣,倍添愁绪,后将毛延寿斩首以祭奠昭君。
2.《汉宫秋》的艺术成就
马致远的《汉宫秋》对历史事件进行了大胆的艺术改造,虚构了王昭君与汉元帝的爱情悲剧,并把宋末元初的时代特征熔铸到剧本之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汉朝在民族斗争中衰败景象的虚构,写出人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沉痛感受。这种感受通过情节和场面的发展自然地流露出来。《汉宫秋》的中心事件是“昭君和亲”。
二是通过对昭君形象的塑造反映了汉民族对民族压迫的反抗情绪。昭君“情愿和番,得息刀兵”的行动表现了她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心,她以自尽的方式表示自己对汉王朝的忠诚,进一步使她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升华。可以说这出悲剧不仅是爱情悲剧,也是政治悲剧。它包含对历史、对人生的体悟,一种时代的凄凉和自己无法主宰命运的悲哀。
《汉宫秋》不以激烈的冲突、曲折的情节取胜,而以感人的抒情、优美的曲文见长,是一部典型的诗剧。作品的第二折和第三折,极写
汉元帝恳求群臣保住昭君,但最后又不得不舍弃昭君的心境,文情并茂,曲折动人。如灞桥送别时汉元帝唱的两支曲子,历来为人们击节赞赏:
[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收江南]呀!不思量除是铁心肠!铁心肠也愁泪滴千行。美人图今夜挂昭阳,我那里供养,便是我高烧银烛照红妆。
二、《荐福碑》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荐福碑》全名《半夜雷轰荐福碑》,取材于宋僧惠洪《冷斋夜话》,主要写书生张镐的坎坷经历,由教蒙童为生到中状元的故事,反映知识分子的遭遇和思想情绪。
《荐福碑》全剧共四折一楔子。
剧情是:张镐本是汴京人,满腹文章,高才大德,,博学广文。可是时运不济,“半生埋没红尘路”,七尺身躯无安身处,飘零在潞州长子县张家庄上,为与他同名同姓的张浩所留,教几个蒙童度日。半间草舍无人顾,“饭甑有尘生计拙” ,天梯虽有难登临,困顿瓮牖桑枢中。他的哥哥范仲淹身为天章阁学士之职,奉圣人命到江南采访贤士,来张家庄探望他,询问他的生活状况和对功名的想法。他说自己
虽饱读孔圣书。可是不能发达,冻锇交加,连水牛背上的“乔男女”也不如。积趱的囊箧是“六七斤家麻,四五斗家粟” 。今不如古,有友难投。虽“带儒冠,着儒服” ,可谁知命中注定有无官做!“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女颜如玉” ,这些“前贤语” , 对他来说,“总是虚”。贫困处境不但使他对前贤遗语产生怀疑,而且对社会现实发出诅咒;“这壁拦住贤路,那壁又挡住仕途。如今这越聪明越受聪明苦,越痴呆越享了痴呆福,越糊涂越有糊涂富。则这有银的陶令不休官,无钱的子张学干禄”。他自己就如同“失志鸿鹄,久困鳌鱼,倒不如那落落之徒” 。“少年已被儒冠误,羞归故里,懒睹乡闾。”知识不值钱,应举无盘费。虽然为人正直无私,却被“小儿簸弄,山鬼椰揄” 。现在教书,学生调皮顽劣,没有雄心壮志,难于管束,他这个当老师的经常是“油瓮里捉鲇鱼”。他的东道是个愚鲁之人, 从他那里听了两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话,逢人遇事,都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家伙“蠢则蠢家豪富,富则富腹中虚”,经书词赋一窃不通。张镐这个满腹才学的秀才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中:整个社会贤路堵塞,仕途不通;教一群胸无大志、难以管教的学生; 遇一个愚蠢富豪一窃不通的东道; 自己怀才不遇,穷困潦倒。
好友范仲淹前来探访,将张镐所写万言长策带回朝廷,保举他做官; 同时写书信三封,让他投托黄员外、刘仕林和宋公序这三人,可得资助,以便解决衣食盘费等问题。他自己满怀信心,要试一试“命福”,求取功名的思想也更加迫切了。谁知他福薄命蹇,拿着范仲淹的第一封书去洛阳投托黄员外,黄员外看过书呈,夜晚害急心病死了。
他只好“不避驱驰”,拿着范仲淹的第二封书到黄州去投团练副使刘仕林。此时的张镐,“便似望鹏搏万里青霄”,“绕朱门恰便似燕子寻巢” ;他攻习儒业,满腹文章,希望一举及第,峥嵘发达,谁想今日波波碌碌,受此艰辛,何日才能“得朝闻道” ? 圣人虽说“君子固穷”,他则“穷斯滥矣”。未临财主之门,就想到财主那昂然挺胸的高傲神气,以及自己怀揣羞脸慢等慢熬的低声下气。他的命运不济,甚至连这一点也做不到。天热歇凉,问路于和尚,和尚言说黄州团练付使刘仕林已死,第二封信就这样无人接收。范仲淹写的第三封书信是给扬州太守宋公序的,还特别叮咛他这第三封书最要紧。而他在第一封书无着落、第二封书投无人的情况下,将第三封书扯成纸条,口中唤着张镐的名字,命里注定“则好去深村里教学”。他不再去扬州投托宋公序,干脆回潞州长子县张家庄等候范仲淹的好消息。他在龙神庙避雨掷珓问神,“一掷一个不合神道”。他大骂龙王“折贵攀高”,“遮莫是角木蛟,氐土貉” , 是“无祭享泥神”,没一天“雨顺风调”,是“披鳞的曲蟮, 带甲的泥鳅”。他写诗一首,题破庙宇。这一下惹怒了赤发龙,发誓教他“今后不如人! ”
范仲淹把张镐的万言长策献与皇帝后,皇帝加张镐为吉阳县令,范仲淹差一使官去潞州长子县张家庄,张浩冒充张镐接了圣旨。当时张镐刚离洛阳,前往黄州投托刘仕林。张浩便冒充张镐走马上任。张镐投托刘仕林未能如愿,扯碎范仲淹第三封书,在回张家庄途中遇见张浩。张浩先避开他,又派曳刺杀害他。曳刺听他揭穿了张浩老底,饶他不死。他不忘曳刺赵实救命之恩,痛恨张浩冒名顶替,“鞭牛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