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白朴与马致远

合集下载

第6编第4章白朴和马致远师大内部课件

第6编第4章白朴和马致远师大内部课件

• 创作:《录鬼薄》凡15种。现存《梧桐 雨》和《墙头马上》。
• 白朴《梧桐雨》的创作基础 • 1)唐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 • 2)唐宋坊间《杨太真外传》、《玄宗遗录》 等著述。 • 3)金元易代之际,关汉卿《哭香囊》,庾天 锡《华清宫》、《霓裳怨》,岳伯川《梦断杨 妃》,王伯成《天宝遗事》。
• 故事梗概裴少俊代父裴尚书到洛阳为
朝廷购买花木秧苗,与李千金邂逅, 一见钟情,两人幽会,被嬷嬷撞见, 李千金私奔,与裴少俊同居在自家花 园七年并生下一双儿女。清明时节裴 少俊祭祖,裴尚书发现,硬逼裴少俊 应考,并以井底引银瓶法逼迫二人离 异,裴少俊考中并担任洛阳尉,又去 找李千金,裴尚书也赶来说情,加上 孩子哀求,成为合法夫妻。其实裴尚 书与李世杰早有儿女婚约。
• 4.讲求人格自尊:饮恨回家;裴少俊、裴 尚书求归不允。 • 第四折李千金批判裴少俊“恁母亲从来狠毒, 恁父亲偏生嫉妒。治国忠直,操守廉能, 可怎生做事糊突!幸得个鸾凤交,琴瑟谐, 夫妻和睦,不似你裴尚书替儿嫌妇。”
• 裴行俭“你可怎生不说你是李世杰的女儿, 我则道你是优人娼女。我如今和夫人、两个孩 儿,牵羊担酒,一径的来替你陪话,可是我不 是了。”(尚书云)“哎!你认了我罢。”(正旦 云)“你休了我,我断然不认!”
• • • • • •
三、马致远 《汉宫秋》重要改编 1.汉朝国力强大——弱小 2.昭君自愿和亲——被迫 3.昭君宫女身份——皇后 4.两代阏氏生子——投江 5.毛延寿由画师——中大夫
汉宫秋
• 四、马致远 《汉宫秋》思想意义 • 1.奸臣当道是国家衰败的重要根源 • 毛延寿“雕心雁爪,做事欺大压小”; 百般巧诈,一味谗谀,哄得皇帝老头十 分喜欢,教唆皇帝少见儒臣,多昵女色; 敲诈勒索,中饱私囊,“生前只要有钱 财,死后哪管人唾骂”;王昭君不肯行 贿,遭他暗算,发配永巷,长居冷宫; 卖国求荣,勾结番邦,使朝整个国家陷 入困境。

第四章 元代其他杂剧作家

第四章 元代其他杂剧作家

《赵氏孤儿》题材来源及改编

《赵氏孤儿》杂剧是一部历史剧。故事见于 《左传》,但较简略。到《史记· 赵世家》和 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
杂剧基本上依据史实,但情节上有较 多改动:




把故事发生的背景,由晋景公改为晋灵公; 把孤儿在宫中藏过,改为由草泽医人程婴藏在药箱中 带出; 把隐居山中的孤儿,改为被屠岸贾收为义子,在屠府 长大后杀屠报仇; 把在孤儿长大后为他请封的韩厥,改成为放孤儿出宫 而自杀; 把本为赵盾门客的公孙杵臼、程婴,一个改为原与赵 盾同殿为臣的老宰辅;一个改为与赵家有交情的草泽 医生。
第四章 元代其他杂剧作家
刘红娟
讲授
讲授要点

一、白朴与《墙头马上》 二、马致远与《汉宫秋》
三、纪君祥与《赵氏孤儿》
四、郑光祖与《倩女离魂》
一、白朴与《墙头马上》

王实甫与白仁甫虽一样藻彩焕发,但 其间风趣自异,……王的曲辞于艳丽中饱含俊 秀清纯,白仁甫的曲辞于艳丽之中寓豪放磊落 之气。 ——青木正儿《元人杂剧概说》
艺术特色

结构紧凑和简练。一开始的楔子,交代了赵、屠两家 的仇怨和屠岸贾的不义,第一折戏正式开始时,屠岸 贾就己守在宫门,要杀孤儿,情节已经进入了高潮, 并通过韩厥义释程婴,谴责了屠岸贾的奸佞。第二、 三折写公孙杵臼与程婴定计,公孙壮烈牺牲,同时也 是在揭露屠岸贾。这三折都不是正面写屠岸贾的凶狠, 却处处揭露了屠岸贾的阴险与凶恶,为第四五折的大 报仇创造了气氛。
再回到主题
通过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爱情故事,歌颂王昭君的爱国 精神,鞭挞毛延寿叛国分裂的罪行,表现要求民族融 合和好的愿望。
民族和好: 刻画了叛国分裂的毛延寿形象; 刻画了要求和好的藩王形象; 犒赏来使的和好结局; 爱国精神: 刻画了一个为“得息刀兵”而舍弃君王之爱、舍弃生命的王昭君形象; 为了强化爱国精神,把汉元帝的爱写得深入无比。

白朴《天净沙·秋》阅读答案及全文翻译赏析

白朴《天净沙·秋》阅读答案及全文翻译赏析

白朴《天净沙·秋》阅读答案及全文翻译赏析白朴《天净沙·秋》阅读答案及全文翻译赏析导读: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

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

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①天净沙:曲牌名.②残霞:晚霞。

③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④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译文】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多么的落寞,拖出那长长的影子。

炊烟淡淡飘起,几只全身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时不时还发出几声令人心酸的啼叫。

在残霞的映照下,那一身羽毛闪闪发亮。

忽然,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

顺着它远远望去,山清水秀;再往近处看,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冶。

【鉴赏】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

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

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至此,读者眼前的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

此曲仅二十八字,但语言简练优美,意义深刻。

此曲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真是所谓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白朴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为写作的题材,读者从其中的修辞可以看出,他的文学涵养是极高的。

通篇作品,全都由一些美丽的自然图景构成,而白朴本人,就好像是拿著这些自然拼图的艺术家,拼出一幅美丽中带着和谐的人生图画。

写秋景,自然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如果全以萧瑟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大旨,又会令读者感受到沉闷而有压力。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与白朴《天净沙·秋》的同和异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与白朴《天净沙·秋》的同和异

2017.0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与白朴的《天净沙·秋》,都是元朝著名的散曲小令,千百年来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称赞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秋思之祖”。

而贺新辉先生在他主编的《元曲鉴赏辞典》中,则称誉白朴的《天净沙·秋》“可与马致远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相媲美”。

但是,在游国恩等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三册中,只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不提白朴的《天净沙·秋》,于非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下册也是这样。

都具有重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而轻视白朴《天净沙·秋》的倾向。

笔者认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固然具有许多优点,但白朴的《天净沙·秋》的创作时间早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因此,白朴的《天净沙·秋》有开创之功,功不可没;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后来居上,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它们一脉相承,各有千秋,二者之间具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一.相同点(一)标题相同从标题来看,两首散曲用了相同的宫调,都是“越调”。

“越调”是南北曲所用的十三种宫调之一。

曲牌也相同,都是“天净沙”又名“塞上秋”。

题目都有一个“秋”字。

(二)体裁相同两首散曲都是散曲小令中的“寻常小令”,单支曲子,共计五句,二十八字。

句式相同,都以六言句式为主,作“六六六四六”的格式。

押韵方式也相同,一韵到底,不换韵,都按照元人周德清编订的《中原音韵》,押第十三韵部“家麻”韵。

都没有衬字。

(三)景物相近两首散曲所描写的时令相同,都是描写秋景,开头两句都呈现出一幅萧瑟凄清的秋日黄昏山村羁旅图。

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或有相同之物,或有相近之物。

相同的如“老树”;相近的如“昏鸦”与“寒鸦”,“夕阳”与“落日”。

(四)手法类似在表现手法上,两首散曲都运用了意象叠加法来写景。

4.元杂剧其他作家

4.元杂剧其他作家

在清末的戊戌变法失败后,面对即将举起的屠刀,谭嗣同 从容地对梁启超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 无以召后起……”遂相与一抱而别。 • • • • • • •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舍生取义。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呢?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置之死地而后生。 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
《汉宫秋》的艺术特点 • • 全剧结构紧凑,主题突出,并以浓烈的抒情见长。
《汉宫秋》以“琵琶”和“雁”的意象为线索贯穿 全剧,更增加了此剧的悲凉气氛,汉元帝与昭君的初见, 即以琵琶为契机,以后的每次幸事都以琵琶为号,最后 惨别,也以琵琶作结;而雁的意象“雁口”、“雁叫”、 “雁声”等意象贯穿全剧,结尾以呀呀的雁叫声,使全 剧笼罩了灰暗荒漠的气氛,更显示出北方之地特有的苍 凉。这种表现方式既使全剧结构紧凑,也使全剧具有浓 厚的抒情气氛,为南、北观众所乐于接受。
悲剧总结:
• 悲剧,就其经典意义上说,并不仅仅是悲惨情节的表演,除 了鲁迅指出的“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 剧还要求表现一种“自觉意志”。当程婴、韩厥、公孙杵臼奉献 他们自己或孩子的生命时,不是出于无知,不是出于偶然事故, 而是自觉地牺牲,清醒地走上死亡或其他悲惨的道路。《赵氏孤 儿》中这种“自觉意志”的升华,产生了悲壮、崇高的悲剧美, 产生了陶冶净化人们感情的效果。
创新进步意义:
• 表现在昭君自杀后,番邦对汉的和好,再现出民族和睦的愿 望。《汉宫秋》所表现出来的反抗民族压迫,歌颂民族气节的主 题,在元代那个特定历史时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 局限性:
• 作家没有真正理解历史上汉朝和亲的意义,所以对汉元帝过 于同情和美化。剧作中把两人处理成为一对一见倾心的爱侣,同 时又显示出作者的灰颓:在昭君,才得恩宠,而骤成死别,见红 颜之薄命;在元帝,尊为天子,而难保身家,知富贵之无常。作 者流露出了极浓的感伤情调,代表了元代知识分子普遍的思想倾 向,也是值得注意的。

《白朴和马致远》

《白朴和马致远》

《白朴和马致远》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

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说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

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

马致远(约1250-约1321至1324间),一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被后人誉为“马神仙”,汉族,元代著名戏曲家,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约在公元1250年,卒年约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 (白朴)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与白朴的《天净沙秋》有什么异同不同点:1、秋思作为描绘秋天的最著名(至少是之一)的一首词,开篇连着三句,通过每句三个名词,即每行三个简单的事物描绘,最后点出一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心情,由外及内,由物及我,既有由物转情转换的流畅,又有由情及物的淋漓,确实是一篇难得的好词;秋也是写物但是通篇没有一句写情,只是播放风景优美的秋天的画面,但是没有象秋思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的配音,只是通过画面人观众自己去体会。

2、秋在对秋天景色的描绘上也和秋思有很大不同。

同样是写秋景,秋思是从一开始通过几个微事物的描写,感受作者内心的那份惆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都是近景,但是秋则是从远景“孤村落日残霞”到近景:“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然后又是远景“青山绿水”,然后又是近景“白草红叶黄花”。

显示出秋的作者心情和秋思作者的心情还是有差别的。

3、色彩感的不同。

秋思整首词里没有一个颜色的词,但是整体看确是灰色的;但是秋里面却有“青、绿、白、红、黄”等色彩,同样说明了作者的心情是不一样。

4、情感宣泄的程度不同。

秋思和秋相比,知道秋思的人是占多数的,这也说明了秋思这首词更被大家认同,其主要原因就是这首词通过白描的方式,描绘那些让人感觉昏冷幽暗的事物,来点出作者心里(其实也是所有普通人)对秋天的那种肃杀的悲冷,而情感上要欢快多的秋,在人带来的情感宣泄的撞击力上,要比秋思稍逊,所以大家更容易记住秋思。

白朴与马致远

白朴与马致远

(高力士云)主上,这诸样草木皆有雨声,岂独 梧桐?(正末云)你那里知道,我说与你听者。 (唱)
[三煞]润蒙蒙杨柳雨,凄凄院宇侵帘幕。 细丝丝梅子雨,装点江干满楼阁。杏花雨 红湿阑干,梨花雨玉容寂寞;荷花雨翠盖 翩翻,豆花雨绿叶萧条。都不似你惊魂破 梦,助恨添愁,彻夜连宵。莫不是水仙弄 娇,蘸杨柳洒风飘?(人生如梦)
一墙君妾白《 见头骑弄居井 知马白青易底 君上马梅 引 即遥傍依 银 断相垂短 瓶 肠顾杨墙 》 。,。,
剧情梳理: 裴行俭,裴少俊 ; 李世杰 李千金;
第二节《梧桐雨》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一、李隆基与杨玉环故事的流传 白居易《长恨歌》;《长恨歌传》、《明皇杂
录》、《高力士外传》、《梅妃记》、《杨太真 外传》等笔记、小说。 金院本《击梧桐》、宋元南戏《马践杨妃》、 杂剧《唐明皇哭香囊》、《杨太真华清宫》、 《杨太真霓裳怨》、《罗光远梦断杨贵妃》等都 是敷演这个故事的。
(三)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第三折唐玄宗被迫命杨贵妃自尽时的唱 词:“他是朵娇娇滴滴海棠花,怎做得闹 荒荒亡国祸根芽?再不将曲弯弯远山眉儿 画,乱松松云鬓堆鸦,怎下的龀磕磕马蹄 儿脸上踏!则将细袅袅咽喉掐,早把条长 搀搀素白练安排下。他那里一身受死,我 痛煞煞独力难加。”
“夜雨梧桐”一幕: 〔叨叨令〕:“一会价紧呵,似玉盘中 万颗珍珠落,一会价响呵,似玳筵前几蔟 笙歌弄;一会价清呵,似翠岩头一派寒泉 瀑,一会价猛呵,似绣旗下数面征颦操。 兀的不恼杀人么哥,兀的不恼杀人么哥, 则被他诸般儿雨声相聒噪。” 〔倘秀才〕:“这雨一阵阵打梧桐叶凋, 一点点滴人心碎了。枉着金井银床紧团绕树、梧桐雨的意象:伤悼、孤独、寂 寞
(带云)当初妃子舞翠盘时,在此树下;寡人与 妃子盟誓时,亦对此树。今日梦境相寻,又被他 惊觉了。(唱)

5第四章 白朴、马致远

5第四章 白朴、马致远

《邯郸道省悟黄粱梦》

吕洞宾,河南人。儒生、兵马大元帅 东华帝君 钟离权(高太尉、老院公、樵夫、山中壮士) 骊山老母(王婆、山中道姑) 高翠娥、魏尚芦】 莫厌追欢笑语频,但开怀好会宾,寻思离 乱可伤神。俺闲遥遥独自林泉隐,你虚飘飘半纸功名进。 你看这紫塞军、黄阁臣,几时得个安闲分,怎如我物外 自由身。 【醉中天】 俺那里自泼村醪嫩,自折野花新。独对青 山酒一尊,闲将那朱顶仙鹤引。醉归去松阴满身,冷然 风韵,铁笛声吹断云根。 【金盏儿】 俺那里地无尘,草长春,四时花发常娇嫩。 更那翠屏般山色对柴门,雨滋棕叶润,露养药苗新。听 野猿啼古树,看流水绕孤村。 【后庭花】 酒恋清香疾病因,色爱荒淫患难根;财贪 富贵伤残命,气竞刚强损隐身。这四件儿不饶人。你若 是将他断尽,便神仙有几分。


“峨冠博带太常卿,娇马轻衫馆阁情,拈花摘叶 风诗性。得青楼薄倖名,洗襟怀剪雪裁冰。闲 中趣,物外景,兰谷先生。”(明•贾仲明《凌 波仙》吊词) “白仁甫之词,如鹏摶九霄,风骨磊瑰,词源 滂沛,若大鹏之起北溟,奋翼凌乎九霄,有一 举万里之志,宜冠于首。”(明•朱权《太和正 音谱》)
2、《梧桐雨》



“万花丛里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谈羡。 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汉宫秋》, 《青衫泪》,《戚夫人》,《孟浩然》。共庾白关老 齐肩。”(明•贾仲明《凌波仙》吊词) “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其词典雅清丽,可与 《灵光》、《景福》两相颉颃,有振鬣长鸣,万马皆 喑之意。又若神凤飞鸣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 宜列群英之上。”(明•朱权《太和正音谱》) “马致远号东篱,元人曲中巨擘也。”(清 • 李调元 《雨村曲话》卷上)
2、《汉宫秋》
( 1 )《汉宫秋》的故事情节:在《汉书 · 匈奴传》、 《汉书· 元帝记》、《后汉书· 南匈奴传》等正史记载及 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再以虚构,把汉和匈奴的关系写成 衰弱的汉王朝为强大的匈奴所压迫;把昭君出塞的原 因,写成毛延寿求贿不遂,在画像时丑化昭君,事败 后逃往匈奴,引兵来攻,强索昭君;把元帝写成一个 软弱无能、为群臣所挟制而又多愁善感、深爱王昭君 的皇帝;把昭君的结局,写成在汉与匈奴交界处的黑 龙江投江自杀。这样,《汉宫秋》成了一种假借一定 的历史背景而加以大量虚构的宫廷爱情悲剧。

马致远《秋思》与白朴《秋》比较鉴赏

马致远《秋思》与白朴《秋》比较鉴赏

马致远《秋思》与白朴的《秋》比较赏析白朴这支题作“秋”的[越调·天净沙]在中国文学史、散曲史上评价很高。

一向同马致远被誉为“秋思之祖”的[越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相提并论。

萧善因先生认为:“如《秋》这一首写得清丽隽永,可以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相媲关,但又不像它那么萧瑟和孤寂。

”笔者很赞同萧先生的意见,并同意贺新辉先生的赏评。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白朴描写村、日、霞,烟、树、鸦六种秋日的景物,在其前分别缀以孤、落、残,轻、老、寒六字加以定性,立即给秋景渲染和笼罩了一层萧疏、肃杀的氛围。

那孤村、落日、残霞,活画出一帧萧瑟、暗淡的远景;那轻烟、老树、寒鸦,又呈现出一幅凄凉、冷落的近景。

这些秋景何以在曲家眼中如是暗淡、凄冷呢?“一点飞鸿影下”便点明了这一问题。

“一点飞鸿”,在一片沉寂静谧的景物中,化静为动,给人以生机盎然、生气勃勃之感。

这一点晴之笔,幻化之妙,使全曲立即活了起来,而且似乎皴染上怀念、相思的色调。

结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五种景物,着以青、绿、白、红、黄,不仅色彩斑斓,景象明丽,而且给人以温暖、协谐的感觉,使肃杀、凄冷的秋景立即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活气,同时为离别、相思注入了一点慰藉与开朗。

如果同马致远的《秋思》曲相比,同系秋日风景图,却别具情味、各有千秋。

就画面色调而言,白曲色彩艳丽,冷暖相间,一派明丽喜人;马曲暮色苍茫,水墨皴染,一片萧瑟气象。

就作者视角而论,白曲似散点透视,依次绘景,铺排有序,给人以静谧和谐之感;马曲以“断肠人”为焦点,渐次收拢景物,纳入人的视线,是一瞬间的速写画幅。

就作品情调讲,白曲闲适安逸,情调开朗,令人赏心悦目;马曲凄苦孤寂,格调低沉,使人倍增乡思。

就画面构图看,白曲俨然一幅纯粹的山水画,人物隐而不出,乃“无我之境,以物思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物我合一;马曲煞似一帧山水人物图,人物了然可见,是“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4白朴与马致远

4白朴与马致远

发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刻画人物性格,从而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尤其是第四折,唐玄 宗的忆旧、伤逝、相思的凄苦心情和雨打梧桐凄凉萧瑟的氛围 交织在一起,构成一种诗剧的境界。此外,该剧曲词的清新隽 永,典雅华美,文采过人,古往今来的文人学者都给予了很高 的评价。朱权《太和正音谱》:“白仁甫之词,如鹏抟九霄。” 《梧桐雨》曲词欣赏: [黄钟煞]:顺西风低把纱窗哨,送寒气频将绣户敲。莫不是天 故将人愁闷搅,度铃声响栈道,似花奴羯鼓调,如伯牙水琴操。 洗黄花,润篱落;渍苍苔,倒墙角;渲湖山,漱石窍;浸枯荷, 溢池沼。沾残蝶粉渐消,洒流萤焰不着,绿窗前促织叫,声相 近雁影高。催邻砧处处捣,助新凉分外早。斟量来这一宵,雨 和人紧厮熬,伴铜壶点点敲,雨更多泪不少,雨湿寒梢,泪染 龙袍,不肯相饶,共隔着一树梧桐直滴到晓。
二、《汉宫秋》 (一)昭君故事的流变 《汉宫秋》是一部历史剧,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 《汉书》卷九《元帝纪》和《后汉书》卷八十九《南 匈奴列传》有载。 《汉书•匈奴传》:在汉文帝至元帝期间,西汉王朝曾 派李广、卫青、霍去病、苏武、范明友、赵充国、常 惠、甘延寿、陈汤等主动出击,使匈奴屡遭重创。再 加上内部的矛盾和自相残杀,匈奴因此就更为疲弱。 早在汉武帝时,匈奴即有与汉室重修旧好之意。“前 此者,汉兵深入穷追二十余年,匈奴孕重堕殰,罢极 苦之,自单干以下常有欲和亲计。” “匈奴终不敢 取当,兹欲乡和亲,而边境少事矣。”
3、典雅而富有文采的语言 白朴为元杂剧文采派的作家,剧作语言典雅绮丽,心 理刻画细腻深刻并充满抒情笔调。特别是此剧的第三、 四折,用典雅绮丽的语言抒发唐明皇国破家亡的内心 痛苦,十分动人。尤其是第四折,全部23支曲子几乎 都是唐明皇的内心独白,写他的忆旧、伤逝、相思、 愧悔、孤独、哀愁等种种心情,是全剧最精彩的部分。 其中后13支曲子,通过对秋雨梧桐的描写,反复地以 凄凉萧瑟的环境与人物的心境相互映照,彼此交融, 获得强烈的抒情效果。如第四折中的[叨叨令]和[倘秀 才],作者把寂寞深宫中唐明皇痛苦、追思的心情,与 萧瑟的秋夜,凄凉的雨声紧紧结合在一起,造成一种 强烈的悲剧气氛和抒情意味,心理描写细腻、凄婉、 动人。

白朴和马致远

白朴和马致远

二.马致远及其剧作
以字行,晚号东篱,曾任江浙行省务官。 “曲状元”之誉(贾仲明所作吊词)。今存
杂剧《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
《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六 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人合作的。 • 贾仲明挽词云: 万花丛里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
四方海内皆钦羡。战文场、曲状元,
白朴和马致远白朴和马致远在关汉卿王实甫双峰并峙的元代剧坛上能够在艺术上别树一帜受到人们推崇的剧作家还有白朴和马致远
白朴和马致远
在关汉卿、王实甫双峰并峙的元代剧坛上,能够在艺术上 别树一帜,受到人们推崇的剧作家,还有白朴和马致远。马、 白都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关于元曲四大家有两种说法: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元· 周德 清《中原音韵》序;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 说》;徐复祚《曲论》) 另一说: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 (王骥德《曲律》) 他们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 杂剧创作成就 , 被称为“ 元曲四大家”。
【黄钟煞】顺西风低把纱窗哨,送寒气频将绣户敲。莫不是
天故将人愁闷搅,度铃声响栈道。似花奴羯鼓调,如伯牙水 仙操。洗黄花润篱落,渍苍苔倒墙角。渲湖山漱石窍,浸枯 荷溢池沼。沾残蝶粉渐消,洒流萤焰不着。绿窗前促织叫, 声相近雁影高。催邻砧处处捣,助新凉分外早。斟量来这一 宵,雨和人紧厮熬。伴铜壶点点敲,雨更多泪不少。雨湿寒 梢,泪染龙袍,不肯相饶,共隔着一树梧桐直滴到晓。 “梧桐雨”的意象包蕴一种忧郁的色彩,总能勾起人们的 满腔愁绪和无限遐思。
《墙头马上》是一部具喜剧色彩的爱 情戏。写的是吏部尚书裴行俭之子裴少 俊去洛阳采买花草,与皇族、洛阳知府 李世杰小姐李千金相遇、相悦的爱情故 事。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1.题旨由“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 轻许人”变为“愿普天下姻眷皆完聚”。 2.以紧凑、生动的情节安排取胜,浓厚的喜剧色 彩,和《梧桐雨》明显不同。

第六编第四章白朴和马致远

第六编第四章白朴和马致远

《墙头马上》 的女主人公李千金,一上 场就毫不掩饰对爱情和婚姻的渴望。白 朴让它融合了市井女性有胆有识敢作敢 为的特征。
李千金不仅希望得到爱情,而且把婚姻自 主看 成是人生的权益,认为像卓文君那样 私奔是合情合理的事。因此,当她爱上了 裴少俊,便义无反顾地离家出走。
《墙头马上》 以紧凑、生动的情节安排取 胜。在这部戏里,作者充分显现出������ 善 于通过戏剧场面刻画人物形象的才能。
《梧桐雨》里,白朴把梧桐与杨、李的悲欢 离合联系起来。白朴让梧桐作为世事变幻的 见证,让雨湿寒梢、敲愁助恨的景象搅动了 沉淀在人们意识第二节 《 墙头马上》
白朴的《墙头马上》,是一部具有浓厚喜 剧色彩的爱情戏。此剧的素材源于白居易 的《井底引银瓶》一诗。
汉元帝虽然贵为天子,但许多事情身不由 己,一直受人摆布。剧中的王昭君也与汉 元帝一样,受到命运的播弄。
金元之际,马致远选择了汉室受到凌辱的 历史题材,寄寓着他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向人们揭示的主要是对历史、对人生的体 悟。通过戏剧冲突,写出乱世中的个体无 法主宰命运、只能任由播弄的悲哀。
第四节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和 《 陈 抟高卧》
第三节 马致远和《 汉宫秋》
马致远 (1250? —1321?),号东篱,大都 (今北京) 人。马致远在元代梨园声名很大, 有“曲状元”之称。
马致远所作杂剧15 种,现存7 种,即《汉 宫秋》《陈抟高卧》《任风子》《荐福碑》 《青衫泪》《岳阳楼》,以及《黄粱梦》 (与人合作)。 其《误入桃源》杂剧尚存残 曲一支。散曲作品被辑为《 东篱乐府》传 世。
第四章白朴和马致远
第一节 白朴和《梧桐雨》
白朴 (1226—1306 后),字仁甫,一字太 素,号兰谷。
白朴擅词曲,词集名《天籁集》多颓唐凄 楚之调。散曲现存40首,多以本色的语言 抒写闲情逸致。所作杂剧,据《录鬼簿》 所录名目,凡15 种。现存仅《梧桐雨》和 《墙头马上》。

《汉宫秋》白朴和马致远

《汉宫秋》白朴和马致远

思考题
一、《梧桐雨》的主旨 二、分析《墙头马上》中李千金的形象 三、简述《汉宫秋》中马致远对历史题材的改 造及寓意 四、基础知识: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有哪些?
一、《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 金元易代之际,剧作家们对杨、李故事 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多数剧本都已 亡佚,惟独《梧桐雨》流传了下来。 • 末本戏。唐明皇主唱。情节: • 楔子:禄山得宠 • 四折:七夕盟誓 明皇幸蜀 马嵬兵变 夜雨思杨(全剧精彩处)
《梧桐雨》的主题
• 这是一部描写李隆基、杨玉环爱情生活 和政治遭遇的历史剧。 • 宣示更深刻更沉痛的人生变幻的题旨。 • 着重抒发一种人生变幻、盛衰难料的沧 桑之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朝亡国的 时代特征,寄寓了作者的故国之思。
• 清· 焦循《剧说》卷五:“元明以来,作昭 君杂剧者有四家,马东篱《汉宫秋》一剧 ,可称绝调。臧晋叔《元曲选》取为第一 ,良非虚美。”
(四)《汉宫秋》的抒情艺术
• 以“秋天”的意境为背景,突出萧瑟悲凉, 使整个戏笼罩着灰暗荒漠的气氛,表达作 者对时代的体验和认识。 • 第三折为全剧的高潮,以诗一般优美的语 言,细致婉曲地描写了汉元帝灞陵伤别时 的凄怆神情和复杂心理。悲愁怨苦交织, 缠绵哀怨,淋漓尽致。
二、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
• 志不获骋的文人,在内心十分苦闷而又无法 摆脱的情况下,寻求宗教抚慰,全真教成不 为少文人精神的避难所。 “万花丛里马神 仙”。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正是在这一特定 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在悲剧时代如何摆脱苦 难?马致远有他的独特思考。 • 基本上是依据全真道统而结撰。《黄梁梦》 写钟离权度脱吕洞宾,《岳阳楼》写吕洞宾 度脱柳精,《任风子》写马钰受了王重阳点 化之后便去度脱任屠。摆脱现实苦难的途径 是求仙悟道。
李千金的名言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一、课程编号二、课程类别: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课程。

三、编写说明1.本考核大纲参考袁行需主编的教材《中国文学史》进行编写。

2.本考核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考试。

四、课程考核的要求与知识点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3识记:(1)神话概念;(2)神话分类。

4.理解:(1)中国神话特点;(2)中国神话的价值和意义。

5.运用:神话分类与中国神话重要神话举例,举神话的例子分析中国神话的特点、价值、意义。

第二章《诗经》L识记:(1)《诗经》;(2)三家诗、四家诗;(3)“诗六义”;(4)采诗、献诗、删诗;(5)重章。

6.理解:(1)《诗经》类别及主要题材内容;(2)诗经艺术成就及影响。

7.运用:赏析《诗经》主要题材诗歌。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L识记:(1)《尚书》;(2)《春秋》;(3)春秋三传;(4)春秋笔法; (5)编年体、国别体。

2.理解:《左传》《国语》《战国策》体例、内容和艺术特色。

3.运用:先秦叙事散文的写作特点。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L识记:(1)《论语》《孟子》;(2)《庄子》;(3)《荀子》《韩非子》。

2.理解:《庄子》三言说理。

3.运用:分析庄子寓言的特点。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L识记:(1)楚辞;(2)《离骚》;(3)《九歌》;(4)《九章》;(5)宋玉《九辩》;(6)香草美人。

4.理解:(1)《离骚》内容及艺术特色;(2)屈原楚辞成就及影响。

5.运用:结合《离骚》分析香草美人象征手法。

第二编秦汉文学史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L识记:(1)《吕氏春秋》;(2)李斯刻石文;(3)《淮南子》。

6.理解:《淮南子》的思想倾向、说理特点。

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第五章东汉辞赋L识记:(1)汉大赋;(2)骚体赋;(3)诗体赋;(4)抒情小赋。

2.理解:(1)汉赋渊源及演变进程;(2)汉赋类别及散体大赋特征。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第六章《汉书》及东汉散文L识记:(1)司马迁;(2)《史记》;(3)《汉书》;(4)纪传体;(5)断代史;(6)史传文学。

白朴和马致远

白朴和马致远

给予他"马神仙"的称号,有《凌波曲》 为评:
万花丛里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
远,四方海内皆谈羡.战文场,曲 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汉宫秋, 青衫泪,戚夫人,孟浩然,共庾白 关老齐肩。
明初朱权编《太和正音谱》在《古
今群英乐府格式》中将马致远的地 位提升到了“元一百八十七人”之 首,并评之曰:“马东篱之词如朝阳 鸣凤,其词典雅清丽,可与灵光,景福 而相颉(xié)颃(háng),有振鬣长鸣,万 马齐喑之意;又若神凤飞鸣于九霄, 岂可与凡鸟共语哉 ?宜列群英之上。 "

第二节 河北作家群的杂剧创作


河北作家群以真定为主,同时旁及大名、保定、 涿州、彰德等地区。真定一直由汉人世侯史天 泽家庭所控制。 李文蔚的代表作是《燕青搏鱼》,属于水浒戏 的代表作,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

尚仲贤《柳毅传书》 戴善甫写有《风光好》杂剧。 郑廷玉一生写剧23种,今存6种,惟《看钱奴 买冤家债主》最为有名。
梧 桐 雨 下 的 避 世 书 生
《 墙 头 马 上 》 剧 照
元代四大悲喜剧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 《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 《赵氏孤儿》(纪君祥); ▲四大爱情剧:〈拜月亭》(关汉卿)《西厢 记》(王实甫)《墙头马上》(白朴)《倩女 离魂》(郑光祖)
《墙头马上》
思考题:

1.元杂剧衰微的原因有哪些? 2.郑光祖的作品有何艺术特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 《汉宫秋》



元代优秀历史剧的基本精神是:通过历史事件 或历史人物,直接或间接地揭示亡国之痛,宣 扬爱国主义精神,以鼓励群众的复仇情绪。 《汉宫秋》也体现了这一基本精神。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汉朝在民族 斗争中衰败景象的虚构,写出人民对当时社会 现实的沉痛感受。这种感受通过情节和场面的 发展自然地流露出来。 ▲二是通过对昭君形象的塑造反映了汉民族对 民族压迫的反抗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梧桐雨》是描写杨玉环、李隆基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 历史剧。天宝之乱以来,杨、李故事成了文坛的热门话题。 特别是白居易的《长恨歌》问世以后,唐宋两代诗人从不同 的角度,对这段历史进行反思。坊间还出现《杨太真外传》、 《玄宗遗录》等著述。到金元易代之际,剧作家们对杨、李 故事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关汉卿写过《哭香囊》,庾天锡 写过《华清宫》、《霓裳怨》,岳伯川写过《梦断杨妃》, 王伯成写过《天宝遗事》。但这些剧本都已亡佚,惟独白朴 的《梧桐雨》流传了下来。
马致远作品的艺术风格
• 豪放中显其飘逸、沉郁中见通脱之风格。 • 马致远杂剧的语言清丽,善于把比较朴实自然的 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曲文充满强烈的 抒情性和主观性。 • 马致远的散曲。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境。 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 • 词采清朗俊雅,而不浓艳。
• 前人对马致远的杂剧评价很高,主要有两个原因: • 一是剧中所抒发的人生情绪容易引起旧时代文人的共鸣; • 二是语言艺术的高超; • 马致远杂剧的语言偏于典丽,但又不像《西厢记》、《梧 桐雨》那样华美,而是把比较朴实自然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 富有表现力。如《汉宫秋》中写“惊雁”的一支《尧民歌》: • 呀呀的飞过蓼花汀,孤雁儿不离了凤凰城。画檐间铁马响 丁丁,宝殿中御榻冷清清。寒也波更,萧萧落叶声,烛暗长 门静。
【蛮姑儿】懊恼,窨约。惊我来的又不是楼头过雁,砌下 寒蛩,檐前玉马,架上金鸡;是兀那窗儿外梧桐上雨潇潇。 一声声洒残叶,一点点滴寒梢,会把愁人定虐。 【滚绣球】这雨呵,又不是救旱苗,润枯草,洒开花萼,谁 望道秋雨如膏。向青翠条,碧玉梢,碎声儿必剥,增百十 倍,歇和芭蕉。子管里珠连玉散飘千颗,平白地瀽瓮番盆下 一宵,惹的人心焦。 【叨叨令】一会价紧呵,似玉盘中万颗珍珠落;一会价响 呵,似玳筵前几簇笙歌闹;一会价清呵,似翠岩头一派寒泉 瀑;一会价猛呵,似绣旗下数面征鼙操。兀的不恼杀人也么 哥!则被他诸般儿雨声相聒噪。 【倘秀才】这雨一阵阵打梧桐叶凋,一点点滴人心碎了。 枉着金井银床紧围绕,只好把泼枝叶做柴烧,锯倒。
• 王博文在《天籁集》序中对白朴这样的评 述:“然自幼经丧乱,仓皇失母,便有山川 满 目之叹,逮亡国,恒郁郁不乐,以故放浪形 骸,期于适意。”在写作《梧桐雨》时,白 朴 将天宝之乱与金元之际的政治生活联系起 来,将以唐明皇为代表的唐王朝,作为故国 的象征,寄托自己的情怀。
《梧桐雨》对后世的影响
• 《梧桐雨》对后世文学有良好的影响。明代吴世美的《惊 鸿记》、屠隆的《彩毫记》,都曾参酌《梧桐雨》的骨架而 加以发展。特别是清代洪昇创作《长生殿》,其中《密誓》、 《惊变》、《埋玉》、《雨梦》四出戏,就是以《梧桐雨》 的四折作为蓝本的,甚至连曲辞都沿袭白朴的原文。如《惊 变》这场戏中的„中吕粉蝶儿‟一曲,杂剧的原文是:天淡 云闲,列长空数行征雁;御园中夏景初残,柳添黄,荷减 翠,秋莲脱瓣;坐近幽阑,喷清香玉簪花绽。 • 洪昇《长生殿》全取其词,略加点窜为:天淡云闲,列长 空数行新雁。御园中秋色斓斑:柳添黄,苹减绿,红莲脱瓣。 一抹雕阑,喷清香桂花初绽。 • 可见两者的继承关系,真有如“董西厢”之于“王西厢” 了。
• 二、万花丛里马神仙 — 马致远
• 马致远 (1250?~1321?) ,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元代 著名的杂剧家。以字行于世,名不祥,晚号“东篱”,以示 效 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少年时追求 功名,未能得志。曾参加元贞书会,与李时中、红字李二、 花李郎等合写《黄粱梦》杂剧,被推为“曲状元” 。《录 鬼簿》 说他曾“任江浙行省务官”,晚年退隐田园,过着“酒中仙、 尘 外客、林间友”的生活。他的逃避现实的厌世的态度大大影 响 了他的创作成就。著有杂剧十六种,存世的有《江州司马青 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 《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
白朴《梧桐雨》
题目:安禄山反叛兵戈举 陈玄礼拆散鸾凤侣 正名:杨贵妃晓日荔枝香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带云)一会儿身子困乏,且下这亭子去闲行一会咱。 【白鹤子】那身离殿宇,信步下亭皋。见杨柳袅翠蓝丝,芙 蓉拆胭脂萼。 【幺】见芙蓉怀媚脸,遇杨柳忆纤腰。依旧的两般儿点缀上 阳宫,他管一灵儿潇洒长安道。 【幺】常记得碧梧桐阴下立,红牙箸手中敲。他笑整缕金 衣,舞按霓裳乐。 【幺】到如今翠盘中荒草满,芳树下暗香消。空对井梧阴, 不见倾城貌。
•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 声,空阶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明。
《梧桐雨》楔子:写李隆基在“太平无事的日子里”,不问 是 非,竟给丧师失机的安禄山加官晋爵,让他镇守边境。第一 折写李隆基与杨玉环在长生殿乞巧排宴,第二折是故事的的 转折点:安禄山倡乱,李隆基仓皇逃走;第三折马嵬坡陈玄 礼兵谏,李隆基赐杨玉环自缢。 第四折最精采:李隆基退位,西宫养老。他满怀愁绪,念着 死去的杨玉环,对杨妃画象“把太真妃放声高叫,叫不应、 雨泪濠淘”。“见芙蓉怀媚脸,遇杨柳忆纤腰。常记得碧梧 桐 阴下立,红牙箸手中敲”,“到如今、空见井梧阴,不见倾 城 貌。”
• 题材来源及流传:白居易《井底引银瓶》、宋杂剧《裴少 俊伊州》、金院本《鸳鸯简》《墙头马上》、南戏《裴少俊 墙头马上》 • 《井底引银瓶》诗:“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 白马傍垂 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题旨由“寄言痴小 人 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变为“愿普天下姻眷皆完聚”。 • 《墙头马上》是一部具喜剧色彩的爱情戏。写的是吏部尚 书裴行俭之子裴少俊去洛阳采买花草,与皇族、洛阳知府李 世杰小姐李千金相遇、相悦的爱情故事。是一曲歌颂婚姻自 由的颂歌。
• 关于白朴的评论资料: • 1、明•贾仲明《凌波仙》吊词:峨冠博带 太常卿,娇马轻衫馆阁情,拈花摘叶风诗 性。得青楼薄倖名,洗襟怀剪雪裁冰。闲 中趣,物外景,兰谷先生。 • 2、明•朱权《太和正音谱》:白仁甫之词, 如鹏抟九霄,风骨磊磈 kuǐ,词源滂沛, 若大鹏之起北溟,奋翼凌乎九霄,有一举 万里之志,宜冠于首。
• • • • •
元杂剧四大悲剧: 关汉卿《窦娥冤》 白 朴《梧桐雨》 马致远《汉宫秋》 纪君祥《赵氏孤儿》
• 《墙头马上》:
• 一部具有浓厚喜剧色彩 的爱情戏,一曲歌颂婚 姻自由的颂歌。 • 李千金:渴望爱情和婚 姻,无媒自聘,离家私 奔,有胆有识敢作敢为; 反驳裴尚书,拒绝裴家 父子,注重维护自己的 人格尊严,坚毅而又倔 强。 • 以紧凑、生动的情节安 排取胜。
影 祠 》 等 傳 奇 , 明 人 汪 道 昆 《 唐 明 皇 七 夕 長 生 殿 》 、 王 湘 《 梧 桐 雨 》 、 葉 憲 祖 《 鴛 鴦 寺
• “梧桐雨”的意象来源:
•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 叶落时。 • 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 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后人关于马致远的评价:
• 1、明•贾仲明《凌波仙》吊词:万花丛里马神仙,百世集 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谈羡。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 满梨园。《汉宫秋》,《青衫泪》,《戚夫人》,《孟浩 然》。共庾白关老齐肩。 • 2、明•朱权《太和正音谱》: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 其词典雅清丽,可与《灵光》、《景福》两相颉xiéháng , 有振鬣liè 长鸣,万马皆喑之意。又若神凤飞鸣于九霄,岂可 与凡鸟共语哉,宜列群英之上。 • 3、清•李调元《雨村曲话》卷上:马致远号东篱,元人曲 中巨擘也。
• 在众多的元杂剧作家中,马致远的创作最集中地表现了当 代文人的内心矛盾和思想苦闷,并由此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 化特征。与此相关联,马致远的剧作,大抵写实的能力并不 强,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不怎么突出,戏剧冲突通常缺乏紧张 性,而自我表现的成分却很多。包括《汉宫秋》这样的历史 题材的作品在内,剧中人物往往游离戏剧冲突,作大段的抒 情,这常常是作者在借剧中人物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如 《岳阳楼》中吕洞宾所唱《贺新郎》一曲: • 你看那龙争虎斗旧江山,我笑那曹操奸雄,我哭呵哀哉霸 王好汉。为兴亡笑罢还悲叹,不觉的斜阳又晚。想咱这百年 人,则在这捻指中间。空听得楼前茶客闹,争似江上野鸥 闲,百年人光景皆虚幻。 • 这实际是作者在其散曲中写过多次的一种人生感受。
第四章 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
第一节 元前期杂剧作家和作品
• 一、白朴:《汉宫秋》《墙头马上》
• 白朴(1226~1306),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祖籍 山西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金亡后曾寓居真定(今河北 正定),故钟嗣成《录鬼簿》又称其为真定人。著名的元杂 剧作家。生於金哀宗正大三年(一二二六),卒年不详。蒙 古灭金,白朴终身不仕。後迁居金陵(今江苏南京),随诸 遗老过著「诗酒优游」的生活,暮年北返。白朴与关汉卿、 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擅词曲。词集 名《天籁集》,“词语遒严,情寄高远”,多颓唐凄楚之调。 散曲现存40首,多以本色的语言抒写闲情逸致。所作杂 剧,据《录鬼薄》所录名目,凡15种。现存仅《梧桐雨》 和《墙头马上》。
马致远《汉宫秋》
• 题目 沉黑江明妃青冢恨 正名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 以历史上的昭君出塞故事为题材 • “汉元帝不自由”:无力主宰自身命运的悲剧 • 王昭君:乱臣贼子横行天下时代的牺牲品 • 通过戏剧冲突,抒发自己无法主宰命运,只能任 由播弄的悲哀。 • 抒情感人,曲文优美。
• „尚书云‟陛下,不必苦死留他,着他去了罢。„驾唱‟ • 【七弟兄】说什么大王、不当、恋王嫱,兀良!怎禁他临 去也回头望。那堪这散风雪旌节影悠扬,动关山鼓角声悲壮。 • 【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 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 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 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 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 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 量。 • 【收江南】呀!不思量,除是铁心肠;铁心肠,也愁泪滴 千行。美人图今夜挂昭阳,我那里供养,便是我高烧银烛照 红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