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创刊一千期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在黑龙江的新闻侵略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在黑龙江的新闻侵略摘要:视东北易帜为“困难临头”的日本侵略势力,在加紧武力侵占东北的步伐中,其在东北各地的新闻机构,则充当其“密探员”与“先锋队”的角色。
当时不用说国人报纸,就是《远东报》这样的俄国大报也难以抗衡日本报纸,尤其是中岛真雄创办的《大北新报》正是其中代表。
这一时期,随着日本对黑龙江新闻侵略的加剧,黑龙江地区俄报主导的外报格局被打破,黑龙江地区新闻业也笼罩在日本侵略的阴影之下。
关键词:日本;黑龙江;新闻扩张中图分类号:K2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20)11-0100-03(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李群∗∗∗第40卷第11期绥化学院学报2020年11月Vol.40No.11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Nov .2020收稿日期:2020-06-12作者简介:李群(1978-),男,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东北新闻史。
基金项目: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七七事变前东北新闻界对日本新闻侵略的抵制研究”(17BXW017)。
日本侵略势力,在加紧武力侵华的步伐中,其在东北各地的新闻机构,则充当其“密探员”与“先锋队”的角色。
当时不用说国人报纸,就是《远东报》这样的俄国大报也难以抗衡日本报纸。
正如日文周刊《吉林时报》1930年12月3日所刊《一九三0年东北三省民国报纸调查》一文所说:“东三省的新闻事业完全处于日本言论势力笼罩之下,所有中国报纸的发行份数加一起,恐怕也不能与《盛京时报》《满洲报》《泰东日报》三社相抗衡。
”[1]当时整个东北报业的格局即是如此。
这3家报纸是日本在东北出版的6家中文报中的佼佼者,期发数合计约为五六万份。
日本在东北的报刊、广播和通讯社等新闻媒体,与“红白之争”剧烈的俄文报刊不同。
它们虽然也有如“满铁系”与“反满铁系”之类的派系争斗,但是都鼓吹武力侵华。
本报创刊一千期

本报创刊一千期本报创刊一千期《解放日报》社论本报从一九四一年五月十六日发刊以来,现在已经出版到一千期了。
在本报的发刊词上,我们曾开宗明义的说过:“本报之使命为何?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一语足以尽之。
”又说;“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就是本报的使命,本报同人完全相信,由于世界人民与中国人民协力斗争的结果,世界必然要变成一个世界人民的光明世界,中国必然要变成一个中国人民独立自由的中国,日本帝国主义的一切企图,我们是能够粉碎的。
团结.团结,团结,这就是我们的武器,也就是我们的口号。
”将近三年以来,虽然国际与国内的形势经过了许多变化,本报在中国共产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之下,对于所赋与的神圣使命,信守不渝。
这是本报可以告慰于国人的。
在新闻事业的业务方面,一千期来,我们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创造的过程中。
我们现代报纸的历史,虽较欧美各国为短,亦已百数十年,然而属于人民大众的报纸,则仍寥寥可数,其中大半未到成熟即遭夭折,或则横被摧残,或则中途变质。
广大的中国人民大众,要建立作为自己喉舌的报纸,报道自己的活动,畅谈自己的意见,真是历尽了千辛万苦,求之而不可多得。
本报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报,当然义不容辞,要坚持一个方针,这个方针即是,使本报成为抗日人民大众的报纸。
成为鼓吹抗战,鼓吹民主,鼓吹进步的号角。
我们要把人民人众的生活.人民大众的抗战活动,人民大众的意见,在报纸上反映出来。
我们的报纸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报,是人民大众的报纸,这是我们这个报纸的第一个特点。
我们的记者,要为抗日的人民大众做事,首先为工农兵做事。
这就是说,我们与有些报纸不同,不是为着少数人的利益,或者为着他们的趣味,而去卑躬屈节。
这就是说,我们决不容许对工农兵和抗日人民大众有所蔑视,对他们的行动有所曲解,我们要求很真实的报道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活动,他们的意见。
我们是在农村里办报,这与在大城市里办报又大不相同,这是我们报纸的第二个特点。
因为有这一个特点,所以大城市里适用的有些方法,在我们这里不能照抄来用。
《安徽俗话报》研究

《安徽俗话报》研究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图强御侮、挽救危亡,成为近代中国人民压倒一切的神圣使命。
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国民素质对国家兴衰存亡的决定性影响,把开启民智摆到了救亡运动的重要位置,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思想启蒙,创办白话报便是其中之一。
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著名的白话报刊。
1904年由陈独秀创办的《安徽俗话报》,虽然从创刊到停刊只有短短的一年半时间,却“风行一时”、“驰名全国”,“仅及半载,每期从一千份增至三千份,销路之广为海内各白话(报)冠”,成为当时国内最具代表性的白话报刊之一《安徽俗话报》契合了时代的需求,以启蒙救亡为宗旨,从政治、经济、教育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
本文拟在探讨《安徽俗话报》启蒙思想的主题之下,分五章对《安徽俗话报》的创刊背景、文本及思想内容展开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第一章介绍《安徽俗话报》的创刊背景。
主要从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从清末新政时局到开民智思想的产生再到白话报的兴起与发展,试图从宏观角度理清《安徽俗话报》创办的历史背景及其相互间所产生的影响。
笔者认为,清末新政时期新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和开民智思潮的发展,为白话报刊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动因。
而白话报刊创办后,又对新政和开民智思想作了积极的宣传鼓吹,双方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
第二章主要对《安徽俗话报》进行述论。
该部分首先对创办人陈独秀的思想演变及办刊实践进行述评。
其次从办刊原因、目的、读者对象等方面对该报发刊词所体现的启蒙宗旨作分析。
接着通过对《安徽俗话报》的主要栏目和内容进行统计评析,来论证该报启蒙民众、救亡图存的办刊宗旨,并通过分析《安徽俗话报》同人的思想和经历,来说明该报启蒙宗旨形成的必然性。
最后对该报的广泛传播和停刊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第三至第五章主要是从不同视角来论述《安徽俗话报》的启蒙思想,其中:第三章主要探讨《安徽俗话报》对社会习俗的关注。
本章从揭批封建恶俗、宣介科学、反对迷信、主张戏曲改良等方面,论析《安徽俗话报》的移风易俗思想。
寄语大全之期刊创刊周年寄语

期刊创刊周年寄语【篇一:创刊一周年寄语】主题:激扬文字,共同成长——《xxxx》创刊周年寄语丽景属春余,清阴澄夏首。
又是一年春夏之交,又是一岁春花夏木。
伴随着《xxxx》第n期的铿锵足音,6月1日,我们迎来了她的周岁生日。
协力襄集腋,翼翼承厚裘。
厂报的成长离不开大家的关心和支持,值此《xxxx》周岁之际,本报编辑部谨向创刊以来为刊物进行策划指导、提出宝贵建议和提供优秀素材的各位领导和同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万里征途远,秣马再起程。
站在厂报周年的新起点上,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秉承创刊宗旨,为公司全体员工奉上最及时、最准确的企业资讯,用博大的胸怀思考感悟,用潇洒的笔触抒发情怀,用满腔的热情续写奋发有为、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本报编辑部二〇一三年六月一日【篇二:创刊寄语】●创刊寄语——万马竞逐,勇为冠驹。
一个喜气洋洋的日子,在所有冠驹人的企盼中,我们的怀着炙热的心情创办了《物流崛起》。
我们准确地把握着物流发展的脉搏,在持续地学习、发展、追赶、奋斗、再造、创新中与客户共同成长与壮大。
我们秉承“宣传创造价值”的创刊理念,以“展风貌,增效率”为目的,诚挚地为所有的客户服务。
《物流崛起》是一份企业内刊,您通过它——了解公司的管理理念、核心价值;了解冠驹员工的身边事;畅想您的感情与温情;展现您的竞争强项、提升能力、成功地闪烁各种经历与风采……《物流崛起》是一个互动的平台,您通过它——直接与冠驹人交流思想,碰撞心灵的火花,实现自身的梦想。
《物流崛起》是一个蕴藏量丰富的家园,您通过它——牢固地扎根、健康地成长、理性地发展、延续地成功;积极思考职业的生涯、品味动感的物流生活、砥砺团体奋斗的意志、展示个人的忠诚、启迪您潜能的智慧;当然,您还可以与我们分享您的精彩、快乐与成功。
《物流崛起》是一扇永不关闭的窗户,它可以出神入化地展现企业的形象,张扬冠驹人豁达、深邃、锐进、创新的企业形象。
物流之冠誉满八桂九洲,千里良驹飞越五洲四海!广西冠驹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物流崛起》1■关注冠驹项目—■信息与服务2007年4月28日至4月30日,公司吕董事出席了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和南京市政府在江苏南京主办的“2007年中国物流百强企业高层论坛暨国际物流峰会”。
在报纸创刊1000期庆典上的贺词

在xx创刊1000期庆典上的贺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宣传战线上的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春风送暖,百花飘香。
在这美好的季节,我们迎来了《xxx周刊》创刊一千期的重要时刻。
《xxx周刊》千期华诞,不仅是xx区的一件盛事,也是我们兄弟报社的重大喜事。
应邀参加庆祝大会,我感到非常荣幸,借此机会,我谨代表xx区委宣传部、《xxx》和各兄弟报社向《xxx周刊》千期华诞表示热烈的祝贺。
《xxx周刊》作为一份资深的区县报,在xxx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新闻宣传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植根沃土,讴歌时代;春华秋实,枝繁叶茂,谱写了灿烂的篇章,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
不仅在xx内部巩固和提高了主流媒体的地位和舆论引导能力,而且在兄弟区县产生了重要影响。
《xxx周刊》拥有一支思想先进、业务精练、忠诚于党的新闻事业的采编队伍。
全体新闻工作者立足本职,辛勤耕耘,不仅为xxx区科学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许多优秀的新闻作品也不断发表在中央和市级媒体上,扩大了xxx在全市的影响力。
我们相信,有这样一支团结、敬业、勤勉的队伍,《xxx周刊》的发展之路将会越走越宽广。
《xxx周刊》的明天将会越来越美好。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值此报庆大喜之日,衷心祝愿《xx周刊》越办越好!
1/ 1。
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办的红色报刊

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办的红色报刊作者:刘庆礼来源:《理财·收藏版》2021年第09期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后,整个中国为白色恐怖所笼罩,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和建党之初的中共中央,为有效指导广大人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及其专政的学说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系统介绍共产党的相关知识和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集中打造了一批广具影响力的红色报刊,从而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发展,推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现将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办的最具影响的几种红色报刊汇集如下,以飨读者。
《新青年》(图1)《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第2卷起改称《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现代文学及文化思想史上首屈一指的最重要刊物。
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刊于1915年9月15日,并亲任主编。
1917年初,陈独秀应蔡元培之邀,赴京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随之迁往北京。
该刊初为月刊,6期为一卷。
1918年1月,从第4卷起实施改版,由文言文改用白话文,并采用新式标点。
1919年下半年开始,《新青年》刊载的关于马克思主义、苏联十月革命、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就有130余篇。
该刊与当时秘密发行的党内机关刊物《共产党》密切配合,一起承担了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进行思想和理论准备的历史重任。
1920年上半年,《新青年》又迁回上海编印。
从1920年9月第8卷第1期起,该刊作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公开发行。
1922年7月,该刊出完第9卷后休刊。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后,决定将已经休刊达一年之久的《新青年》改组为由瞿秋白担任主编的中共中央正式理论性机关刊物,并由月刊改为季刊,但因故脱期,1924年12月再次休刊。
1925年4月起,更换主编,相继由彭述之、罗亦农担任,《新青年》同样由于经常脱期又成不定刊,1926年7月宣布停刊。
从创刊到终刊,《新青年》共出刊9卷54期。
延安《解放日报》三篇重要社论的历史贡献与深远意义研究

媒介观察66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延安《解放日报》三篇重要社论的历史贡献与深远意义研究许睿竹1,范峻豪2(1重庆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媒学院,重庆 401331;2重庆大学 美视电影学院,重庆 400044)摘要:20世纪40年代,延安《解放日报》报社曾发表《致读者》《党与党报》《本报创刊一千期》三篇重要社论。
这三篇重要社论是指导《解放日报》成功改版的纲领性文件,开创并奠定了当代报纸版面的基本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和新闻党性原则得以形成、确立和阐发的经典文献。
文章通过剖析《解放日报》三篇重要社论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特征,发现这三篇重要社论虽主要由报社负责人执笔,但代表的不仅仅是报社的观点,其中还融入了毛泽东的不少见解与思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党中央的意志。
因此,应加强对这三篇重要社论的研究,肯定《解放日报》三篇重要社论对党的新闻事业的历史贡献,深刻领会其深远意义。
关键词:《解放日报》;党报;社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党的喉舌中图分类号:G219.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6-0066-03回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历程,探究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和新闻党性原则的形成、确立与发展的过程,必然会提及20世纪40年代延安《解放日报》所发表的三篇重要社论——《致读者》《党与党报》《本报创刊一千期》。
这三篇重要社论对党的新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基于此,文章深入剖析《解放日报》三篇重要社论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特征,阐释其历史贡献与深远意义。
一、《解放日报》三篇重要社论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征《解放日报》最早创刊于194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也是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
毛泽东曾指出,“一切党的政策,将经过《解放日报》与新华社向全国宣达,应作为党内学校内机关部队内的讨论与教育材料”。
社论是《解放日报》的灵魂与旗帜,也是一大特色[1]。
创刊初期,该报每天发表一篇社论,从1941年5月16日创刊到1942年4月1日启动改版,共计刊发303篇。
察世俗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近代报刊创刊于1815年8月

●《察世俗》: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近代报刊。
创刊于1815年8月5日,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
由英国伦敦布道传教士米怜创办。
●内容首先为基督教教义,天文地理等科学知识,也刊登阐述伦理道德的文章。
曾刊登过中国第一篇新闻《月食》。
●木刻竹纸印,每月一期木刻印刷。
1821年因米怜病重而停刊。
MA 循环日报●《循环日报》:1874年2月4日创刊于香港、王韬创办并任主笔,是早期国人自办报刊中最出色的一份。
他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宗旨,是我国近代第一份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公开鼓吹变法的报纸之一。
取名“循环”,因为王韬是循环论的信丰者。
对我国近代报业发展的最大贡献,是首创一种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
MA 大公报●中国近代和现代著名日报。
1902年6月17日年创办于天津法租界,由英敛之创办并主持。
该报报头刊有法文报名“L’Impartial”(意为“无私”)。
目前,《大公报》的香港版仍在出版,它已成为我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
●该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2-1916由英敛之主持,是张宣传改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的报纸。
以敢言、严肃、非牟利为标榜,揭露时弊,成为北方地区著名报纸。
1902年前宣传君主立宪,1902年后拥护共和。
第二阶段1916-1926由王郅隆接办,变成一张接近皖系军阀并有亲日倾向的报纸。
第三阶段1926-1949由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
1926年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合作创办,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
第四阶段1949至今,成为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
MA 民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1905年4月26日创刊于东京的大型时事性政论月刊。
孙中山指导了创办和前期编撰。
●宣传“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民报》的办刊宗旨。
《民报》的出版与宣传,受到国内外同盟会员和同情革命的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
●为了扫除革命发展的思想障碍,该报主动向《新民丛报》发起长达一年半的论战,不仅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也使孙文的三民主义逐渐深入人心,还为辛亥革命做了组织上的准备。
厦门市期刊选介

厦门市期刊选介2011年1月20日浏览:184一、集美周刊《集美周刊》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创办,是集美学校的校刊,民国10年10月1日创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该刊以“传播消息,研究学术,发表意见,交换知识”为宗旨,为学生提供讨论新思想、新文化的阵地。
集美学生通过这块阵地,展开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探讨,如妇女解放问题、人生道路问题等。
不少文章都表达了建设新社会的愿望和主张,在集美师生中起到启蒙和鼓舞的作用。
《集美周刊》创刊后共出版815期,于1950年7月停刊。
二、星火周刊《星火周刊》是厦门地区第一份专门宣传马列主义的刊物,创办于民国13年下半年,由集美师范学校左派外围组织“福建青年协进社”主办。
发起人为共青团员李觉民、罗明等一批进步青年。
他们从列宁、普列汉诺夫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鼓吹革命的做法中得到启发,创办“专鼓吹我们的主义”的《星火周刊》。
《星火周刊》的宗旨就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实际问题和国际政治状况,宣传并唤起民众。
由于该刊物与社会实际联系密切,积极引导青年学生走革命道路,在集美学生中颇有影响,每期出版后大家都争相传阅,一批先进青年从刊物中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厦门地区中国共产党、共青团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福建青年协进社”的活动也因此得到共青团中央的充分肯定。
《星火周刊》具体停刊时间不详,一般认为在民国15年以后。
三、福建红旗《福建红旗》是民国16年12月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在漳州召开各县负责同志联系会议上决定创办的。
其宗旨是围绕省委的中心任务,唤起工农觉悟,实行暴动,消灭军阀,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兵苏维埃等。
在临时省委结束前曾停刊。
翌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厦门召开,省委机关设在鼓浪屿虎巷8号。
民国19年12月11日,《福建红旗》复刊,成为中共福建省委在厦门出版的机关报。
开始每5天出刊一期,以后改为半个月左右出刊一期,内容包括工运、农运、青运、苏区工作、白区斗争及革命团体活动的报道等。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附答案)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附答案)一.填空题1.中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唐代起,一种通称为“邸报”的古代报纸。
2.中国最早的外文报纸:《蜜蜂华报》,1822年在澳门创办,周刊,葡萄牙文。
3.《申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美查创办,创刊时聘请中国人主笔,标榜要为中国兴利除弊,对清末基层官吏有所揭露,政治上持亲英立场,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大的中文日报。
4.《时务报》:1896年创办于上海,梁启超任总撰述,以宣传维新思想的变法主张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为其宗旨,是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5.《大江报》两篇著名时评:一篇是署名“海”的《亡中国者和平也》,另一篇是署名“奇谈”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6.我党(在中共苏维埃时期)最早的通讯社:1931年,江西瑞金,红色中华社。
7.最早书报检查制度:宋朝的“定本”制度。
8.我国近代最早的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33年在广州由郭立士创办、主编,是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9.《国闻报》:1897年创办于天津,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华北的重要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的第一份日报,主要创办人是严复。
10.《向导》: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中央政治机关报,1922年9月在上海创刊,1927年终刊,主编先是蔡和森,后是瞿秋白,始终把宣传党的纲领和政策放在首要地位,是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报纸。
11.我党最早的日报:在五卅运动中,我党1925年在上海创刊的《热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
12.白话运动开始于谁的文章,发表于哪一年哪本书刊: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
13.最早的民间小报:《游戏报》,1897年创刊于上海,这是中国最早的小报。
14.最早的中文商业报纸:《香港船头货价纸》,香港孖剌报馆创办的一种商业周刊,后改名为《香港中外新报》。
15.《大公报》:1902年在天津创刊,创办人英华,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
论新闻的民本位

、
视 、 讯社 和互 联 网等新 闻媒 体 , 通 要及 时地 、 常地 、 间 经 不 断 地反 映广 大人 民群众 的学 习 、 工作 、 生活 、 求 、 望和 要 愿 呼声 , 反映 他们 的喜 怒哀 乐 、 恨愁 怨 ; 满 腔热情 地报 爱 要
道 人 民群众 生 气勃勃 地建 设 四个现 代化和 投 身改革 开放 的伟 大实 践 , 讴歌 他们 中 间杰 出的英雄 模 范人物 ; 讴歌 他
动广 大人 民群 众参 与党 的新 闻 工作 ,实行专 业新 闻工作 者 和业余 新 闻 工作 者 相结 合 ,动 员和组 织 全体人 民群众 的 力量 , 心协 力搞 好党 的新 闻工 作 。 体 现 人民群 众是 齐 要 新 闻事业 的 主人 , 必须 认真 贯彻 “ 就 全党办 报 、 群众 办 报 ”
之 , 是 ‘ 党 办 报 ’ 个 字 。 ” 9 8年 , 泽 东 同 志 在 对 就Fra bibliotek全 四 14 毛
真正让 广大 人 民群众 占领我 们 的新 闻舆论 阵地 ,在 新 闻 舞台上 唱 主角 。当然 各级 党政 领导 的重大 活 动和重 要会 议, 也是 新 闻报道 不可 或缺 的重要 内容 , 是在 宏 观和整 但 体 的把握 上 ,人 民群 众理 所 当然地 应 当成 为 各种媒 体报 道 的主 体。 至于那 些领 导层 的一般 化 活动和 一些 没有 什
么实 质性 内容 的会 议 , 别是 某些 奠基 、 彩 、 牌 、 特 剪 揭 颁 奖 。 业 、 典 、 发 式 、 映 式 , 及 观 看 文 艺 演 出 和 体 开 庆 首 首 以
《 绥 日报 》 辑 人 员 的 谈 话 中 再 次 明 确 提 出 :我 们 的报 晋 编 “ 纸 也要靠大 家来 办 , 全 体人 民群众 来 办 , 全党来 办 , 靠 靠 而 不 能 只靠 少 数 人 关 起 门 来 办 。我 党 长 期 以 来 领 导 新 闻 ” 工 作 的 实 践 证 明 , 党 必 须 对 新 闻 工 作 高 度 重 视 , 须 发 全 必
报纸创刊寄语

报纸创刊寄语篇一:创刊100期寄语《今日锦溪》创刊100期寄语《今日锦溪》编辑部不经意间,《今日锦溪》已走过了1600多个日日夜夜,刊出了整整100期!在此,我们向始终关心、支持和帮助《今日锦溪》的人们,致以衷心的感谢!《今日锦溪》是我们锦溪人自己的第一份刊物,创刊于20xx年元月1日,至今,已展现了百期的迷人风采。
她倾注了锦溪公司决策者的关怀,凝聚着采编与创作人员的汗水,更寄托了锦溪员工对未来的憧憬。
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今日锦溪》就紧密伴随着锦溪发展的每一段历程,忠诚记录下公司前行的每一步深刻印迹,共同见证了锦溪人追求理想的每一个辉煌瞬间。
如今,走过百期的《今日锦溪》已经褪去了创刊初时的稚嫩,正以成熟大方的姿态展现在大家面前。
从二线竣工到余热发电投运,从节日晚会到十周年庆典,从生产操作到文娱生活,有严寒酷暑干劲冲天的场景,也有吹拉弹唱轻歌曼舞的画面……细细翻阅百期报纸,我们不难发现,她不仅在形式上图文并茂、编印精致,而且在报道内容上求真务实,真正做到了弘扬锦溪特色文化,塑造“青溪峰”商标品牌,反映员工与客户心声,增强公司向心力和凝聚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展示锦溪发展方向,把握行业发展动态,以企业传媒特有的亲和力成功筑起了公司与员工交流的平台,架起了公司与客户沟通的桥梁,成为连接锦溪与社会各界的纽带;通过高品位、全角度、多层次的表现形式,成功打造公司对外宣传的“名片”,成为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今日锦溪的“窗口”。
小报纸,大空间。
根据新时期下《今日锦溪》所肩负的使命与责任,我们更要充分利用这个宣传平台,进一步创新办报手段,强化宣传通联工作,提升办报质量,牢牢把握正确的宣传导向,营造企业和谐发展的氛围,让《今日锦溪》伴着墨香,顺畅地走向员工、走近客户、走入社会。
100期,凝聚着既往的成绩,更预示着一个全新的起点。
六月,一个绚丽多彩、歌声飞扬的季节,我们又上路了,所幸的是有您与我们一路同行。
篇二:企业报创刊寄语***企业报创刊寄语在贺岁的爆竹放响的时候,在春风的脚步临近的时候,一个久违的朋友向我们走来了——《***报》在龙年的喜庆中诞生了。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成熟与全面胜利

博古(上)
《解放日报》 (左)
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 成熟与全面胜利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在 抗战中走向成熟
一、中国共产党党报系统的重建
(4)其他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党 委机关报
1939年后,一个以当地党委机关报 为中心的报刊系统在其它敌后抗 日民主根据地普遍建立,在经济 等条件不够成熟的地区则着力建 设一份当地党委的机关报。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在 抗战中走向成熟
一、中国共产党党报系统的重建
(1)中国共产党重建党报系统 的指示
1939年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发出指 示,要求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 起一个以党的机关报为中心的抗 日民主报刊系统,重点办好党的 机关报,使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 业走上了成熟发展的道路。
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 成熟与全面胜利
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 成熟与全面胜利
第一节 反新闻统制斗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深入 农村
二、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深入农村
(3)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报刊、通讯社
在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特别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 中央政府成立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
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 成熟与全面胜利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在 抗战中走向成熟
二、新华通讯社的独立发展与延安
新华广播电台的诞生
(1)新华通讯社的独立发展
1939年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 新华通讯社也开始日益成熟,走 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1939年初,党中央决定将新华社与 《新中华报》分开,各自成为独 立的机构。从此,结束了“报”、 “社”一家的历史。
一、中共在国统区的反新闻统制斗 争与地下办报宣传活动
《边区群众报》诞生的时代背景——透视《边区群众报》创刊初期的样本

应钦的阴谋
日本 占领安南 南太平洋快爆 发战争了 德国军队一个 月的损 失
通讯
两个好老人 ( 一、苗先生 I作经 验
热心教育 二、李先 生修理 怎样深入群众 工作 水渠)
盐池的生产大 队
群 众的话 群 众 的话 群众的话 群众的话 群众的话
第 王老儿卖粮做模范
—
清 润小 学 教师 生活 艰 苦 坏乡长换掉 了 乔桂英当 了 占六分之一
甘泉遭受 了冰 雹
× 县 政 府 帮移 民成 家 学 习热烈
朱总司令林 主席布告 不准 锄草运动
版 立业
乡长耍 私情 坏 心眼 真 多 折 立洲拾金不昧 动 员冬学救员受训练
2 5日创 办 于 延 安 ,毛 泽 东亲 笔 题 写 区 普 通 群 众 和 基 层 干 部 阅 读 的通 俗
报 名 。1 9 4 8年 1月 1 0日,报 纸 改名 化 、 大 众 化 报 纸 ,深 受 边 区 人 民群 众 报 》创 刊初 期 的样 本 ( 见 表一 ),
为 《 群 众 日报 》 。1 9 5 4 年 改为 《 陕 众 的喜 爱 ,成 为抗 日根 据 地 新 闻事 呈现 《 边 区群 众报 》 诞 生的 时代 背 景 。
二十 七 日;第 六 十 四期 三十 年八 月 教育 在 乡村 中 是 极 不 活 跃 极 不 深 入 版 “努 力 救 灾 工 作 ”、 第 四版 “ 互 三 日;第六 十五期 三 十年 八 月十 日;
的 ,许 多重要 问题甚 至党 的决议 ,一 助 友爱 救 济灾 荒 !”,第六 十 四期 的第 一版 “ 靖边政 府救 灾办法 好 ”,
大众常识
稼
寄语大全之报纸创刊周年寄语

报纸创刊周年寄语【篇一:机关报创刊周年寄语】以创刊三周年为新起点强音奏响“顶级发展”主旋律本报编辑部寒来暑往,岁月悠悠。
蓦然回首,令人感慨。
一张张飘着墨香的报纸无不记载着跨越发展、加速崛起的辉煌历程;一本本合订刊无不浓缩着县委、政府励精图治、科学实干的丰功伟绩。
创办三年,谱写了干群同心、共谋发展的瑰丽篇章,记录了举全县之力建设“xxxx”的辉煌业绩,见证了招商引资项目由弱到强、地方财政收入由少到多、城乡居民和百姓收入由低到高等方面的足迹。
创刊三载,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得到了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的呵护和厚爱。
创刊三载,《xxxx》一路走来。
2009年5月18日正式出版第一期,为小版对开四版,随之基层通讯员队伍、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于2010年5月创刊一周年之际,《xxxx》又在社会各界的呼唤下、广大通讯员的期盼中华丽转身,更名扩版为四版大报《xxxx》,发行范围涵盖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乡镇(街道、区)、各学校和村街。
2011年5月,更值得庆贺的是,在我们两周岁生日之时,县四大班子领导发来题为《xxxx xxxx》的贺信,省市等多家新闻媒体也纷纷发来贺电、贺信,更有众多读者来信表示祝贺,这为我们又增强了克服困难、勇争一流的信心。
创刊三年来,《xxxx》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xxxx》牢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办刊宗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固安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的稳定、社会的进步、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千多个日夜,180余期报纸、750多个版面,7600多篇消息、通讯和评论,3000多幅图片,字里行间无不透视着对党的新闻宣传事业的忠诚和挚爱,无不凝聚着编辑记者们的心血和汗水。
县委机关报《xxxx》,担负着光荣的使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创造了优异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善于发现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新闻报道中。
报纸贺词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报纸贺词篇一:创刊祝贺词创刊祝贺词诞生,像是一颗幼苗穿破坚硬的泥土,努力地舒展自己的筋骨,又似一朵鲜花含着微笑,自信地绽放自己的英姿。
时近晚春,在领导的重视下,《珠光风采》创刊了。
相对于集团近十年的发展轨迹来说,作为企业内部报刊,《珠光风采》显得有些迟到。
但记得曾有诗人作诗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晚其实也具有一种特别的味道,她可以避开繁花的烦扰,更具一方风格。
成长,含着无数的激励。
企业报刊作为一种阐述企业理念、构建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管理和增进企业员工之间沟通的平台,我们所要办的报纸不仅是企业的宣传板、也不是员工的灌水堂,我们的报纸应该是代表着先进企业文化发展方向,有利于员工了解企业,有利于员工自我发展,有利于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
春天有个节气叫做“惊蛰”,也就是春雷唤醒万物的意思。
我们没有春雷的权威,但是希望每一季的报刊都能够让员工感受到春天的活力,每一份既是员工的激励,也是企业的收获。
归宿,是一种情感。
无论是员工的经验心得抒写,还是企业的经营成果报道,都是企业员工感情的归宿。
当我们折叠着这份报纸,就能够感觉得到她的重量;当我们在百忙之中,能够从案头拿起她来细细品读;当多年以后,还会有人从档案室找她出来寻找回忆;那我们的成功也就凝聚了相当的归宿。
归宿,是终点,但更是起点。
相信春天,一弯诞生、成长、归宿的轨迹。
篇二:在报纸创刊1000期庆典上的贺词在xxxx创刊1000期庆典上的贺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宣传战线上的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春风送暖,百花飘香。
在这美好的季节,我们迎来了《xxx 周刊》创刊一千期的重要时刻。
《xxx周刊》千期华诞,不仅是xxxx区的一件盛事,也是我们兄弟报社的重大喜事。
应邀参加庆祝大会,我感到非常荣幸,借此机会,我谨代表xx 区委宣传部、《xxx》和各兄弟报社向《xxx周刊》千期华诞表示热烈的祝贺。
新闻史第十章

(二)《新华日报》在武汉的宣传:论持久 战
《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在武汉期间最主要的宣传成绩 是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宣传了持久战的思想, 科学地说明了抗战的前途,坚定了国统区广大人民坚持抗战、 抗战必胜的信心。
中国青年记者协会:p241
1938年3月30日汉口成立,其前身为上海的中 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主要创办人和负责人是 范长江.”青记”是一个全国性进步的新闻记 者组织,具有统一战线性质.会刊为《新闻记 者》月刊,范长江主编.武汉沦陷后,总部先后 迁到长沙,桂林,后定于重庆.以”青记”会员 为骨干,筹建了”国际新闻社”,该社于1938 年10月20日在长沙成立,主要创办人和负责人 为范长江,胡愈之,孟秋江等.
其他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晋察冀日报》,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的机关报。社长、总 编辑是邓拓。(邓拓带领报社的同志们把笨重的印刷机改成 木制的轻便印刷机。敌人来了,全部印刷器材用八匹骡子驮 上就走,隐蔽下来,装好就出报),这就是著名的 “八匹 骡子办报”。 p230 《新华日报》(华北版),太行根据地创办。首任社长兼主 编何云在山西反“扫荡”中壮烈牺牲。 山东:《大众日报》 皖南:《抗敌报》 新四军第四师:《拂晓报》 苏北根据地的第一张报纸《江淮日报》
沦陷区新闻统治
天津的《庸报》 北平的《新民报》 、《华北新报》 上海的《新申报》 汪伪政权的直属报纸有:南京的《民国日 报》、《新南京报》。帅报》等,上海的 《中华日报》、《平报》、《新中国日报》 等。 “南京广播电台”, 广州的《迅报》
1941年5月15日,《大公报》获美国密苏里 大学新闻学院授予的1940年度外国报纸荣誉 奖章,这是现代中国报界第一次获国际新闻 奖。 《拥护修明政治案》 《看重庆,念中原!》
杂志创刊贺词集锦

杂志创刊贺词集锦【贺词一】万物复苏的季节,总是令人心情愉快的,内心充盈着无限的遐想与激情。
《xxxx》的诞生,为本就激情的团队更注入了一分文化的色彩。
十三年的风风雨雨,依旧清晰地印在xxxx的脑海里,依旧回荡在每个人的耳畔边,从零开始的团队,克服了那么多那么多的艰辛,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前迈进,这期间积累的经验与教训需要我们每个人继续地传承下去,xxxx的文化也一点一滴地形成了,而且我们在坚定自己,永永远远不改变真实的自己,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希望《xxxx》是我们每个人畅谈自己的空间,是我们每个人心灵沟通的桥梁,是我们每个人抒发情怀的诗坛,是我们每个人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是奇辉团队厚积薄发的大本营。
写在《xxxx》诞生之际,更希望在我们大家共同的呵护之下,她能伴随着企业健康茁壮地成长,长出自己的风采。
【贺词二】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xx小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百年老校,教泽绵长,英才辈出。
百年来,学校不忘历史,继承传统,锤炼传统,xxxx教育始终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校史节、三乐节、学军节、学农节……一个个传统节日深入每个学生心田。
自1906年创办以来,她已穿越了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历经沧桑,底蕴深厚。
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古校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环境优美,景色怡人,全校师生团结一致,锐意创新,努力实施素质教育,整体改革,规模办学,老师们敬业奉献、求真务实,学生们天真活泼,聪明好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受到了社会及教育界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今天xx小学迎来了校刊创刊时刻,我代表xx区教育研究中心表示最真诚的祝贺!祝愿xx小学校刊办有特色、办有规模、不断创新,使之成为x小学生、教师学习与研究的重要阵地,成为宣传x小的主要窗口。
希望x小校刊能真正为学校的课程改革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服务,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最后,我再次祝愿xx小学以创校刊为契机,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加快发展,早日成为xx省重点小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报创刊一千期
本报创刊一千期
《解放日报》社论
本报从一九四一年五月十六日发刊以来,现在已经出版到一千期了。
在本报的发刊词上,我们曾开宗明义的说过:“本报之使命为何?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一语
足以尽之。
”又说;“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就是本报的使命,本报同人完全相信,由于世界人民与中国人民协力斗争的结果,世界必然要变成一个世界人民的光明世界,中国必然要变成一个中国人民独立自由的中国,日本帝国主义的一切企图,我们是能够粉碎的。
团结.团结,团结,这就是我们的武器,也就是我们的口号。
”将近三年以来,虽然国际与国内的形势经过了许多变化,本报在中国共产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之下,对于所赋与的神圣使命,信守不渝。
这是本报可以告慰于国人的。
在新闻事业的业务方面,一千期来,我们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创造的过程中。
我们现代报纸的历史,虽较欧美各国为短,亦已百数十年,然而属于人民大众的报纸,则仍寥寥可数,其中大半未到成熟即遭夭折,或则横被摧残,或则中途变质。
广大的中国人民大众,要建立作为自己喉舌的
报纸,报道自己的活动,畅谈自己的意见,真是历尽了千辛万苦,求之而不可多得。
本报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报,当然义不容辞,要坚持一个方针,这个方针即是,使本报成为抗日人民大众的报纸。
成为鼓吹抗战,鼓吹民主,鼓吹进步的号角。
我们要把人民人众的生活.人民大众的抗战活动,人民大众的意见,在报纸上反映出来。
我们的报纸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报,是人民大众的报纸,这是我们这个报纸的第一个特点。
我们的记者,要为抗日的人民大众做事,首先为工农兵做事。
这就是说,我们与有些报纸不同,不是为着少数人的利益,或者为着他们的趣味,而去卑躬屈节。
这就是说,我们决不容许对工农兵和抗日人民大众有所蔑视,对他们的行动有所曲解,我们要求很真实的报道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活动,他们的意见。
我们是在农村里办报,这与在大城市里办报又大不相同,这是我们报纸的第二个特点。
因为有这一个特点,所以大城市里适用的有些方法,在我们这里不能照抄来用。
在一九四二年四月本报改版以前,由于报纸初创,缺点甚多。
改版时本报曾发表社论,指出这些缺点:
“检查我们十个月的工作,实在是惶恐得很,应该说,解放日报是没有能够完成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的责任的,它尚未能成为党中央传播党的策略路线贯彻党的政策与宣
传组织群众的锐利武器。
我们以最大篇幅供给了国际新闻,
而对于全国人民和抗日根据地的生活、奋斗,缺乏系统的记载;我们孤立登载着中央的决议指示,领导同志的论文,而没有加以发挥和阐明,对于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形,经验检讨,则毫无反映;我们以巨大篇幅登载枯燥乏味的论文和译文,而不能以生动活泼通俗易解的文字解释迫切的问题,对于敌对思想缺乏应有批评,对于我们工作的缺点,没有严格的揭露和帮助其改正,对于边区中所进行的各种巨大的群众运动,我们至多只记载了一些论断,而没有能够全面的反映,更说不上推动与倡导。
总之,我们还没有具备党报所必须的品质: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
尤其重大的弱点是,最近党中央号召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进行思想革命与改造全党工作的时候,党报没有尽其应该的责任。
一方面,党报在这个时期中,没有能成为这个巨大的工作的鼓手和先锋;另一方面,在党报本身还未能尽除主观主义宗派主义与党八股的余毒。
”
改版之后,本报依照中央方针,实行改革。
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又十个月了。
这一年又十个月中间,我们的重要经验,一言以蔽之,就是“全党办报”四个字。
由于实行了这个方针,报纸的脉搏就能与党的脉搏呼吸相关了,报纸就起了集体宣传与集体组织者的作用,报纸就能经过党的组织成了在边区包含六百余组的广大通讯网,并能改革了文风,改进了技术。
对于农村的环境,我们也渐渐学会了怎
样去适应。
这些进步,都是由于党中央
和西北局的领导,全党的努力,以及全体工作人员与通讯员的努力所造成的。
现在本报已经创刊一千期了,回顾过去,瞻望未来,我们在现在成绩的基础上,还要怎样来求得更加改进呢?
如果在两年以前,我们的问题是党性、群众性、战斗性的问题,那么,我们今天的问题还是这些问题,不过提法是略为不同了,我们试举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第一个例子,例如通讯工作问题,过去是着重在发动,发动在职的干部与工农通讯员来为党报写稿。
今天,光是发动已经不够了,今天的工作,是要把已有的通讯员统统组织起来,给以具体的领导。
过去的经验,有组织和有指导的通讯员,写来的稿子就好;无组织和无指导的通讯员,写来的稿子往往千篇一律。
今后要把有组织和无组织的通讯员统统组织起来。
党的各组织宣传部,不但分区与县委要学会具体指导自己的通讯员,而且通讯员较多的区和支部也要学会这种具体指导。
这种精密的组织和具体指导,会大大提高通讯员的质量。
第二个例子,例如知识分子问题。
在整风以前,他们中间有许多尚未真正在思想上与工农兵结合起来,有时则站在小资产阶级立场上来讨厌工农兵,那时候,许多知识分子的通讯员与工作人员,成了报纸与工农兵之间的障碍。
但是
现在情形不同了,他们中间有很大部分,经过了伟大的整风教育,转变过来了,在思想上与工农兵结合起来了,这时候,从前成为障碍的,现在要成为报纸与工农兵之间的良好的媒介了。
经过思想改造之后.知识分子的这种作用,我们必须注意到把它发挥起来。
第三个例子,例如新闻的内容与形式问题。
过去新闻的毛病,在于没有内容或内容贫乏,那时不去讲充实内容,而去讲技巧、丈艺性等等,是很错误的,有些政治上很坏的东西,和很不真实的东西,就混进来了。
现在的情形又不同了,现在我们报纸上充满了内容丰富的新闻,而且都是很真实可靠的,政治上也是很好的。
因此,现在我们要求讲技巧,要求讲文艺性,要求讲求新闻的表现形式,以便把很丰富的内容,表现得更好些,更简洁明了些,更突出一些,更引人注意些,更影响别人些。
慢慢的我们就学会把平铺直叙的形式提到更高些的形式上去。
以上我们举了三个例子,当然还有许多例子可举。
这里且不去多说它。
总而言之,我们要努力来进一步提高报纸的质量,要办到这件事,一定要全党来努力,万万不可以只有少数人努力,万万不可以回到改版以前那种“记者办报”的情况中去。
办报是全党的一件大事,是人民大众的一件大事,是治国的本领之一,我们在这方面,历史很短,经验很少,我
们要好好学习,让我们大家来学习吧!
(原刊1944年2月16日《解放日报》)
参看《简史》303页,通史》(二)8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