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合集下载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新教材完整版)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新教材完整版)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复习材料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本单元必须记忆+理解)(一)我的家在哪里21、乡村聚落也叫村落,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物产也不同。

各区域之间就会产生在物产、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交流,交流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

3、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

5、造成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之间景观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造成乡村聚落和乡村聚落之间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和气候的差异。

综合探究一一、常见地图:①政区图:②地形图;③旅游图:交通图等二、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对该区域的地形有一个大致了解,能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况。

三、海拔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也叫绝对高度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3、等高距:两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叫等高距4、几个特殊的海拔点:A、世界海拔最高点:珠穆朗玛峰B、世界海拔最低点:死海;C、中国海拔最高点:珠穆朗玛峰,D、中国海拔最低点:吐鲁番盆地。

5、等高线特点:同线同高:相同的等高线海拔高度相等同图同距:同一幅地图等高距相同密陡稀缓:等高线密的地方,地势陡峭,等高线疏的地方,地势平缓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等高线数值内小外大等高线向数值小处凸出等高线向数字大处凸出两个等高线中间的低处等高线相互重叠的地方6、判断坡度陡缓影响因素: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比例尺、等高距相同: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疏→坡缓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相同:比例尺大→坡陡;比例尺小→坡缓7、山脊,不可能形成河流。

8、居民区应该修建在: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阔的向阳地带,交通便利等。

9、分层设色地形图:1)颜色越深,海拔越高;颜色越浅,海拔越低;绿色:平原;黄色:高原、山地;蓝色:海洋2)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对某一地区沿剖面线地带的地势起伏状况有准确的了解。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知识点总结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七(5)班:蒋笑艳2、世界主要地形类型及主要地形区(世界地形图)(P48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P25图2-11)(P505、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气候→(生长)不同的植物→(养3、我国人口分布现状(图册P22)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3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黑河—腾冲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即东部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线以西即西部人口比较稀少。

4、我国民族分布现状(图册P23)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而其余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

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8、我国南北差异9、我国东西部差异(P62图3-28)11、如何设计一条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答:旅游线路的设计要全面考虑旅行的目的、行程时间、交通情况、经济条件等综合因素。

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1、世界主要平原的分布(图2、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大平原的比较(P70图4-1、P7110、世界100万以上人口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本书重要地图:1、一些常用图例P82、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五纵三横)P15(图册36页)3、等高线地形图P164、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东西半球图)P215、世界气候分布图P26(图册14页)6、亚洲的季风P267、世界人种分布图P328、世界面积前六位国家图P33 世界部分国家国旗(图册18页)9、中国的疆域P42(图册22页) 10、中国行政区划图P44(图册22页)11、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P4512、中国人口密度的分布P47 13、中国地形图P50(图册26-27页)14、中国气候类型图P53 15、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P5316、黄河P56 17、长江P5818、秦岭――淮河分界图P62 19、西部地区范围示意图P6520、澳大利亚牧业分布图P89 21、坎儿井剖面图P96 22、波斯湾沿岸国家图P97 23、波斯湾石油运输路线图P9824、世界政治地图、世界地形图(书本最后一页或图册P12、P16)29、世界五大地形直观图(图册11页) 30、世界主要平原的分布(图册38-39页)31、世界主要山脉分布(图册40-41页)32、世界主要河流分布(图册42-43页)33、世界主要沙漠的分布(图册46页)◆,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的省区是海南省,最北的省区是黑龙江,最西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东的省区是黑龙江.邻国最多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个).邻省最多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浙江省的邻省是江苏,上海,安徽,江西,福建.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新疆.◆,容易使我们记错的几个简称:山西省-晋-太原;安徽省-皖-合肥;福建省-闽-福州;江西省-赣-南昌;河南省-豫-郑州;湖北省-鄂-武汉;湖南省-湘-长沙;广东省-粤-广州;贵州省-贵或黔-贵阳;云南省-云或滇-昆明;陕西省-陕或秦-西安;◆,我国的重要的几条地理分界线:中,国的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P50):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风底斯山一线;中国的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中国地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中国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沿北纬32度线,从西向东,我们能看到: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横断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P49◆,造成中国气候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造成中国降水东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24、丝绸之路P10225、年代尺P105 古人类进化尺P112 早期文明尺P115 近、现代世界的历程尺P12226、开辟新航线路线示意图P11827、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P12128、中国朝代年表P13329第五单元:社会生活的变迁1、区域的变化区域地理位置区域变化的特点区域变化的三种类型变化的原因深圳广东南部,与香港相对从边陲小镇到繁华大都市从无到有,飞速发展的变化自然的和人为的原因(人的古楼兰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从繁荣兴盛到神秘消失从无到有的变化活动是造成变化的重要原因)死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锡尔弗普卢姆从开发到被废弃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元明清)从古至今,不断延续(古老而年轻,传统又现代)新旧交融的变化2、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和习惯用法公元前、公元后公元纪年法把基督教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知识点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知识点新人教版

历史与社会七上知识点(第1单元)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1.地图三要素:2.社区:第二课乡村与城市1.聚落:(1)聚落种类:聚落是指人类集中居住的场所,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一般先有乡村,再有城市,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2)聚落形成的条件: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动植物资源丰富等。

(3)影响聚落特征的自然因素:①村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在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呈团状分布。

在山区,聚落数量少、规模小,沿河谷呈带状分布。

而沙漠地区和高寒地区很少或没有聚落。

②乡村聚落的房屋建筑体现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如云南傣族的高脚楼,悬离地面,通风防潮;西亚沙特阿拉伯的乡村民居,墙厚窗小,适应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

又如陕北黄土高原的窑洞、福建的客家土楼。

(4)乡村类型:乡村聚落按生产活动的不同,可分为农村、渔村、林场和牧村,产业分别是种植业、渔业、林业和畜牧业。

(5)乡村和城市的差异:2.区域联系:(1)原因:不同区域,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不同,人文环境也不同(必要性)。

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目的)。

各区域加强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意义)。

(2)内容(表现):物产、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联系。

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1.常见的地图种类:政区图、交通图、旅游图、电子地图、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2.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稀疏,表示地势比较平缓,是缓坡;等高线密集,表示地势比较陡峭,是陡坡。

3.海拔:以海平面为起点,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4.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它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况。

一般来说,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代表丘陵,褐色代表高原,白色代表雪线以上。

5.地形剖面图可以帮助我们对地势起伏状况有准确的了解。

6.按照不同的用途,选择不同比例尺和不同种类的地图。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说明。

(熟悉P6页图某地高出另一地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同一等高线上海拔相等;同一幅等高线绿色区域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

7、交通方式的优劣:水路运输:运量大、运费低、速度慢,受水文和气象等自然因素影响大。

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受自然条件影响小,造价高,不适合短途运输。

航空运输:速度快、运量小、运费高,投资大。

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速度较快,装卸方便,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适合短途运输运费不便宜。

丘陵盆地低于500米不一定起伏小,坡度和缓(低中间低,四周高缓)注:判读规律:①根据7月温度判断南北半球:7月温度高为北半球,7月温度低则为南半球。

②根据最冷月气温判断气候带:以“温”定“带”,主要看最冷月温度。

热带>15℃;亚热带0℃-15℃之间;温带<0℃;寒带最热月<5℃。

③根据降水量判断气候类型:以“水”定“型”④几种易混淆的气候类型比较:A.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同:全年各月均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异:降水量多少不同: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多,有突变现象,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相对较少,有渐变现象。

)B.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同: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异:最冷月均温亚热带季风气候在0℃以上,温带季风气候在0℃以下;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温带季风气候雨季短。

)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一、家住平原1、平原:平坦起伏小,大多由河流冲积而成,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有的一马平川,有的水网密布,有的覆盖着茂密的森林。

2、湄公河平原与美国中部大平原的比较:湄公河平原(传统农业) 美国中部大平原(商品性农业)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

(2)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

(3)地形和土壤: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4)水文:水网密布,湄公河自北向南穿过平原,灌溉发达。

(1)地理位置:位于北美洲中部。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

对现在的事情能够起到参考的作用。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含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比例尺1:10000000或1/10000000或一千分之一文字式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线段式比例尺 100千米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则比例尺愈小。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细的关系在相同图幅情况小,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大;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大,反映的内容愈简单,则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小。

方向方向的三种表示指向标定方向N 经纬网定方向(地理坐标)300N00 (赤道)300S300W 00 300E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NW ES图例和注记2、社区社区的概念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比较密切的交往。

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通常被称做社区。

社区的组成居委会、商店、医院、邮局、学校等社区的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社区的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社区类型围绕人的不同的社会活动形成的区域自然形成的社会生活区域以行政管理范围来确定的区域举例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小区、高科技园区、大学区等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街道、乡、镇、县、市等社区的差异社区的规模不等,有大有小;社区的特色各异,城乡差距显著;即使在同一城市内,也有不同特色的社区。

社区间的相互联系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

七年级上册历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社知识点历史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七年级上册历史和社会课程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知识点。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多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规律,为后续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始于秦朝,结束于辛亥革命。

在封建社会中,社会分为上层贵族和下层农民群众两个阶级。

秦汉时期实行中央集权制度,隋唐时期国家封建化,宋元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达到顶峰。

在封建社会中,科举制度、礼法制度、宗法制度等均为重要的社会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西方现代社会西方现代社会是指从工业革命开始到现在的社会形态。

工业革命的出现引领了现代化的进程。

在此过程中,科学技术等新兴事物不断涌现,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

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想乃至民主制度等政治模式在现代社会形成和发展。

四、地图和比例尺在学习历史和社会的过程中,地理常常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掌握如何阅读地图和比例尺的知识是学习历史和社会课程的基础。

尤其需要了解分度值和比例尺的概念。

五、历史事件与人物历史事件与人物是历史研究的核心,给人们提供了丰富而有意义的信息。

了解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发展,既可以了解历史,还能从中提取出有关社会和人类的知识。

六、宗教和文化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宗教和文化也在不断发展。

宗教是指人们对宇宙及人与之关系的信仰,文化是人们在生活中积累的精神财富。

在了解历史和社会过程中,学习宗教和文化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时代和社会性质。

七、小结七年级上册历史和社会课程主要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封建社会、西方现代社会、地图和比例尺、历史事件与人物、宗教和文化等知识点。

对于学生来说,了解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构建历史和社会知识体系,还有助于培养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概述一、古代文明的起源1. 人类起源:了解人类起源的基本理论和考古发现。

2. 农业革命:掌握农业革命的意义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古代文明:学习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早期文明。

二、古代中国1. 夏商周:了解中国早期的三个朝代,包括其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2. 春秋战国:学习这一时期的分裂与争霸,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

3. 秦汉统一:掌握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汉朝的开疆拓土。

三、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1. 希腊文明:了解希腊城邦制度和希腊哲学、艺术、科学的发展。

2. 罗马帝国:学习罗马法的基本原则和罗马帝国的扩张。

3. 其他文明:探索印度、中东等地的古代文明。

四、中世纪时期1. 欧洲封建社会:理解封建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结构。

2. 亚洲的帝国:学习唐朝、宋朝的治理和对外交流。

3. 宗教影响:探讨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对中世纪社会的影响。

五、文艺复兴与探索时代1. 文艺复兴:了解文艺复兴的起源、特点及其对艺术和科学的贡献。

2. 探索时代:学习欧洲探险家发现新大陆的过程及其影响。

六、近现代世界的变迁1. 工业革命:掌握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

2. 民族国家的形成:了解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国家统一运动。

3. 世界大战:学习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七、现代社会的发展1. 全球化:理解全球化的概念、特点和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影响。

2. 社会问题:探讨现代社会面临的环境保护、人口问题等挑战。

3. 科技进步:了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的最新发展。

八、历史与社会学习方法1. 历史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2. 社会调查:学习如何进行社会调查和数据分析。

3. 跨学科学习:鼓励结合地理、政治、经济等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学习。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互动,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深化理解和记忆。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知识点_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知识点_

1.社区是指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它有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

2.社区的类型有:①功能社区:(围绕人的不同社会活动形成的区域。

如:工业区、大学区高科技园区、农场、生活小区等。

) ②自然社区:自然形成的社会生活区域。

如:村落、城镇等。

③行政社区:以行政管理范围来确定的区域。

如:街道、乡、县、市、省、大洲3、北京的中关村是高科技园区;上海的南京路、深圳的华强北都属于商业区;明阳小区属于生活小区;王村属于农村社区。

4、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功能:(选举、投票人大代表);经济功能:(开办商店、工厂、超市等);文化功能:(开办老年大学,开展文艺活动,兴建图书馆,兴建体育设施。

)管理功能:(组织保安巡逻,调节邻居的纠纷,开展计划生育和流动人口管理等。

)5、社区交流:主要有物产(山东苹果买到广州)交流,还包括经济、文化(深圳少儿艺术团到香港表演)、信息(上网查阅信息)、技术(从德国引进冰箱生产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的交流。

6、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的缩小程度)、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和注记(地图上地理事物的文字说明和数字)7、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

8、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29%。

9、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欧亚大陆,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10、世界上的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州。

11、洲界分界线:①非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②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③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④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⑤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⑥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家住平原1、湄公河平原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地处热带,这里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壤肥沃,水稻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

2、湄公河平原人口稠密,发展稻作农业,这一方面可以满足稻作农业精耕细作对劳动力的要求,另一方面高产的水稻也能够满足众多人口的生活需要。

3湄公河平原上的高脚屋,以木、竹为主要建材,用水桩支撑,悬空架设,这样设计有利于通风防潮,存放物品。

4、湄公河平原人们的饮食以大米为主。

“御耕节”是柬埔寨的传统节日,水上木偶戏是越南民间的表演艺术。

5、美国地处北美洲,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美国中部大平原地区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区之一,这里土地辽阔,地势低平,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是美国玉米、大豆和小麦的主产区。

6、美国的工业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因此美国的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

第二课、与山为邻8、安第斯山脉从北到南纵贯南美洲大陆,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

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9、生活在安第斯山区的秘鲁印第安人利用山区的环境特点,形成了山上山下不同的生产生活景点,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和山坡处,印第安人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在山区的高海拔处,气候寒冷,人们以放牧驯养羊驼和骆马为生。

10、说一说印第安人的衣、食、住、行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答:穿的是以羊驼毛皮制作的衣服和皮革;吃的是玉米马铃薯、小麦;住的是低矮房屋;利用骆马作为当地居民的运输工具11、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阿尔卑斯山区的瑞士是个山地之国,瑞士人有“大山之子”之称。

12、阿尔卑斯山脉的高山峡谷、险峰深涧是由于河流和冰川的作用形成的。

13、阿尔卑斯山脉跨越的国家法国、意大利、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14、阿尔卑斯山区是欧洲多条河流的发源地,主要有莱茵河竺瑙河和波河15、瑞士地形主要特点是什么?答:瑞士地形以山为主,湖泊众多、河谷平原面积狭小、地势起伏变化大。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在初中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程,主要是通过学习社会制度、历史事件以及其他文化知识,培养学生们对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的认识。

下面是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一、古代文明与文化传承1. 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

2. 文化遗产:秦始皇兵马俑、敦煌石窟、长城等。

3. 世界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埃及文明、印度尼西亚文明等。

二、社会制度演变1. 原始部落社会:以狩猎为主,地位由力量和勇气来决定。

2. 奴隶社会:奴隶的存在成为制度的基础,劳动成为生产的主要形式。

3. 封建社会:以土地为基础,贵族与平民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

三、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内容1.阶级分化与土地制度:颁布土地法以巩固封建地主的权力。

2.科举制度与文化传承:科举制度以文化来控制人民,同时不断地传承儒家文化。

3.农耕经济与社会生产: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以农耕经济为主,人与自然相互呼应,社会生产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发展趋势。

四、世界文化中的宗教1. 伊斯兰教:中东地区主要宗教,信奉《古兰经》,信徒人数庞大。

2. 佛教:印度东北的一种宗教,追求心灵的宁静与空灵。

3. 儒教:中国儒家文化的代表,致力于个人修养和社会规范。

五、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1. 文艺复兴:泛指欧洲14世纪末到17世纪初任一时期的艺术文化思潮。

2. 大航海时代:指欧洲国家开始了对海洋航行的探险活动,日后开拓新大陆。

六、现代市民社会的发展1.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工业化、机械化、规模化的生产,以及商业化的经营形式。

2.现代市民社会的兴起:人权的崛起,个人权利的增加,宣传媒体的扩张等因素,使现代市民社会的形态逐步增强。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的主要知识点,对于学生们学习相关知识有着重要的帮助。

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社会历史和现状的认知,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

【精】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中复习要点

【精】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中复习要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中复习要点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1、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

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经纬度9、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10、纬度范围:0° 30°为低纬度;30° 60°为中纬度;60° 90°为高纬度。

11、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12、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大洲和大洋13、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欧亚大陆,中国位于亚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14、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5、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南极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

各种地形16、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完整版)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不同区域的生活环境,有不同的特征,其中最显著的差异莫过于乡村和城市。

所以,区域的特征和差异,就成为我们观察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角度。

1.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最准确)3.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在相同图幅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

即“大小详,小大略”。

4.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5.社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6.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7.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平原地区村落规模大,一般呈团状分布,山谷村落呈条带状分布。

8.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有农村、渔村、林场和牧村等。

9.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随着乡村聚落里逐渐出现了商业,成为所在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居民中增加了许多从事农业以外职业的人,这样,城市聚落就出现了。

10.步入一些大城市会看到那里有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密集分布的住宅楼群,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人群熙攘的商业中心,错落有致的园林绿地,还有看不见的地下管道系统。

11.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方面的工作。

12.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不仅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13.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14.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况。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十五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十五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十五篇】【导语】历史,简称史,一样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说明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期的映照。

下面是作者为您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十五篇】,仅供大家参考。

战国七雄1:年龄之后,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这时的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称为“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的战争:①:七国之间战争不断。

②:兵器得到改进,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

③:各国组织军队在都城和边疆修筑城防工事。

④战争猛烈,规模很大,产生了“围魏救赵”和长平之战等战争,战国时期显现孙膑、白起等军事家。

3:合纵与连横:A(合纵原因):战国中后期,秦国气力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造成要挟。

B:(合纵内容:)六国有“合众势以攻一强”的意愿,并因此进行合作,包括联合出兵进攻秦国。

历称这种策略为“合纵”。

C(连横的原因):秦国进一步向东发展,必须破坏六国的联合,特别是齐楚两个大国的同盟。

D(连横的内容);秦国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分别拉拢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事一强以攻众弱”历称为“连横”4:合纵与连横之争是战国纷争的重要的内容。

商鞅变法背景:秦国相对落后,东方六国看不起秦国;,土地被魏国占据也无力夺回,秦孝公深感羞辱,决心变法图强,改革内政,发布求贤令,招揽人才。

时间:公元前356年。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1,改革土地制度。

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2,重农抑商。

3,嘉奖战功。

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

5,严明法令。

性质: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影响:1,旧的制度被废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国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秦军的斗争力大大提高。

3,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秦朝的统一一:秦王扫六合:战国末年,秦国的实力远远超过东方六国,统一时机成熟。

秦王嬴政积极准备,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以下是《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汇总:1.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人类起源于非洲,并通过迁徙和适应不同环境的演化发展成为现代人类。

2. 农业革命:人类从狩猎采集生活方式转变为农业生活方式,开始定居并种植农作物,养殖动物。

3. 各地区的历史文化:七大洲上有许多不同地区,每个地区有各自的历史和文化。

4. 农业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形成农业文明,例如古埃及、古印度等。

5. 奴隶制度:奴隶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制度之一,在古代社会存在广泛,并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6. 印度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三大古代文明之一。

7. 古埃及与尼罗河文明:古埃及是古文明中最早之一的国家,尼罗河对古埃及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8. 近东文明:近东地区是古代历史上文化发达的地区,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等。

9. 铁器时代的到来:铁器时代的到来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铁器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10. 希腊与罗马文明:古希腊和古罗马是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对现代文化和文明有深远影响。

11. 秦汉之际的中国:中国在秦汉之际取得了统一,建立起了统一的政权,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12. 南北朝与隋唐之际的中国:隋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时期,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13. 南海丝绸之路:南海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中国与西方的重要贸易通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14. 中世纪的欧洲: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重要的时期,包括封建制度、天主教教会的统治等。

以上是《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汇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教材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人教版复习提纲

新教材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人教版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人教版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1.各知识点梳理: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①构成社区的要素: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

(P6)②地图的三要素:(P7-8)A.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

既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的地图,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位。

“指向标定向法”是在特定条件下所采用的方法,它的画法有多种,但必须标注出正北方向。

指向标地图,先确定南北,将指向标放大平移再确定东西方向。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半圆)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叫纬线。

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

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

例如,0 10 20千米。

文字式。

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

数字式。

例如,1:10000 。

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

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C.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地图上用作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叫做注记。

③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如选举)、经济(如商场购物或银行存取款等)、文化(体育、学校等)和管理(物业、环保、公共设施的添置和维护等)功能。

(要学会选择)(P8-9)第二课多种多样的社区 (P10-13)社区的概念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比较密切的交往。

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通常被称做社区。

社区的组成居委会、商店、医院、邮局、学校等社区的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社区的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社区类型围绕人的不同的社会活动形成的区域自然形成的社会生活区域以行政管理范围来确定的区域举例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小区、高科技园区、大学区等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街道、乡、镇、县、市等社区的差异社区的规模不等,有大有小;社区的特色各异,城乡差距显著;即使在同一城市内,也有不同特色的社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七年级的历史比较简单,但要想学好却也不容易。

目前使用的历史新教材,课本知识容量不大。

首先要了解课本的基本结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是生活在北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北京人的变化说明劳动在从猿向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4、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

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5、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多年,是黄河流域的代表。

半坡居民是最早种植粟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发明了彩陶。

6、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的代表。

河姆渡居民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住的是干栏式的房屋。

7、炎帝号称神农氏,是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8、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9、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10、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禅让”。

尧、舜、禹是通过禅让制度继承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的。

11、禹的主要功绩是治水,他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治水,取得了成功,被人们尊称为“大禹”。

12、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13、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后,商朝统治稳定,史称“盘庚迁殷”。

商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14、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15、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早500年。

16、西周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实行分封制。

在王位继承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17、社会以血缘亲疏关系区分尊卑等级,主要有贵族、平民和奴隶三个等级。

18、夏商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两种手段:暴力镇压和礼仪教化。

19、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两个时期。

20、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楚庄王。

其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他还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最终在“葵丘会盟”上确立了霸主地位。

21、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

问鼎中原的成语出自楚庄王。

22、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合纵”;秦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连横”。

纵横家有秦国的张仪和魏国的公孙衍。

23、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

七年级历史基础知识点
第1课
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

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已经使用天然火。

群居生活(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3.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

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

已经能够人工取火。

氏族生活。

4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5.中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6.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又哪些进步?
北京人保留了某些猿的特征,山顶洞人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北京人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

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进入氏族时期。

第2课
1.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多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半地穴式房屋。

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钻孔石斧)。

陶器是主要用具(鱼纹彩陶盆)。

2.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

干栏式房屋。

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耜。

陶器是主要用具(刻画猪纹黑陶钵)。

3.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山东大汶口,黄河流域。

产生了贫富分化。

大汶口的黑陶、白陶。

说明了:他们已过上定居生活。

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在建筑方面的高超技术。

能根据区域特征创造性地建造房屋。

显示了原始居民的聪明才智。

当时生产力进步,人们战胜困难的能力提高。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
繁盛一时的'隋朝
1.大运河的开通:
(1)时间与人物:隋炀帝从 605 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运河三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
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大运河的开通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③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隋朝的灭亡
1.隋朝灭亡: 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的建立:618 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3.武则天及其统治: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贞观之治: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1.唐朝的社会经济:
(1)茶树种植:茶叶生产在江南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2)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3)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4)商业: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2.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3.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1汉武帝时期因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所以汉武帝能够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

2两汉时期的抗击匈奴的名将领是卫青和霍去病。

他们把匈奴一直
追到漠北,使得匈奴再也不能与中原王朝抗衡。

3西汉初期,汉王朝对匈奴采取了和亲政策,这是因为当时汉朝的国力不够强大。

4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又一次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这次战争的汉军统帅是卫青和霍去病,战役发生的地点是在漠北地区,这次战争后,匈奴无力再与西汉抗衡,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5汉武帝雄的大一统在军事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6汉朝与西域的两种主要关系是战争关系及和亲友好相处。

两者都有积极的作用,汉武帝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边境得到了安定;而典型著名的昭君出塞,发生在汉元帝统治时期。

汉匈和亲,为两大民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7霍去病的功绩:
他把国家利益高高放在自己个人利益之上,六次出征匈奴,足迹远至北海,将万里祁连山、焉支山、阴山、狼居胥山一一踏破,完成了汉朝五代帝王的宿愿,把匈奴驱赶于大漠之上,使得朝廷受四方万国来朝。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