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生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学生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
一、制定学生发展性评证的目的
为了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本校学生评价体系,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如下。
二、成立学生发展性评价领导小组
教育评价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评价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整个教育评价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评价、教师评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我校在开展学生评价改革的同时,也同步进行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的改革。为了加强领导,更好地贯彻落实学生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我校特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陈伟中
副组长:张大云陈金友
成员:陈宝树罗秀存郭晓阳赖陈云季泽民各年段长各班主任
三、确立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我校学生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改革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和发展性,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发现发展潜能,建立自信,转变学习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教师转变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和水平;有利于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2、全面性原则。我校的评定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公民素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的学科具体评价目标,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 全面落实各项评价内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3、发展性原则。发展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我校通过评价的功能、内容、方式方法、主体参与等方面的改革,突显评价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功能。
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更要发现潜在的发展可能性;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主体自我发展的意识,让所有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通过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加强评价双方沟通互动,建立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4、有效性原则。根据评价内容,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全方位了解学生发展情况,要实现评价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做到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纸笔测验和其他多种方式相结合,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学生。
5、可行性原则。根据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制定具体的评价实施方案,具体实施方法力求灵活简便易行,避免繁琐和形式化。
四、学生发展性评价的目标体系
学生评价目标体系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
1、基础性发展目标
依据教育部提出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将基础性发展评价目标整合为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综合实践活动6
个方面:
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积极参加公益活动。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
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交流与合作能力: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审美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参加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活动,主动探究,获得体验,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以上6项基础性发展目标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要求。各地和中小学校应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年段提出具体的评价要素。在实施基础性发展评价中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给学生留有个性发展的空间。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兴趣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
2、学科学习目标
教师应准确理解和把握国家制定的学科课程标准,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将学科评价目标具体化。
学科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也要关注学生的基础性发展和个性特长。学科学习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不能截然分开,在评价实施的过程中应尽量做到两者的有机融合,体现国家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五、确立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措施与方法
(一)教师培训:
1、学校组织学习、培训,使广大教师了解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方向和要求,掌握基本的评价方法,同时做好社会宣传工作,争取社会的广泛支持。
2、学校组织开展学生发展性评价的研究。及时组织评价方案、评价方法的经验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加快评价改革的步伐。
(二)形成性评价
1、侧重对过程的评价。形成性评价重在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获得的进步以及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时调整发展目标,改进教学策略,进行有效的指导,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性评价是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形成积极的态度,良好的习惯,科学的探究精神,发展个性的重要手段。
2、灵活的评价方式。我校把性评价应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中,注意科学、易行、活泼、多样,根据评价的需要灵活地选择观察、访谈、问卷、课堂即时评
价、竞赛和展示、作业批阅、测验、成长记录等方式,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
3、建立成长记录档案。成长记录应能够反映学生基础性发展以及学科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成长记录的档案资料可以是多方面的,如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
成长记录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体现学生的优势领域。成长记录要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有选择地使用。可与学科教学结合;与学生的品行、兴趣的发展,习惯的养成结合;与学生的个性培养结合;与特殊学生的教育和培养结合;还可与班级的管理工作结合。
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教师可采取协商的方式,加强对学生成长记录收集过程的指导,使学生明确自我发展目标,制订收集计划。成长记录还应有教师、同学、家长的开放性参与,使记录的情况典型、客观、真实。
要定期组织成长记录的交流展示。并将成长记录纳入期末终结性评价,使之成为终结性评价的内容之一。对成长记录的评定应注重学生的进步和所付出的努力,明确改进的方向。要通过对成长记录的回顾、比较,使学生学会反思,了解自己的进步,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进一步发展的目标,逐步发展自省的意识和能力。
4、评价标准、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发挥形成性评价的激励和目标导向功能,注重质性评价。淡化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注重学生自我发展。
形成性评价中的学科的阶段检测,可根据学生本人的申请,给予复测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教师应在再次测试前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及时补缺补漏,以利目标达成。
5、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这样做可以加强评价主体间的沟通理解,加强家校联系,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升评价的教育价值。实施过程中要重视对自评和互评的目的、方法的引导,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自我和他人,形成良好的评价氛围和同伴关系。
(三)终结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