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断句ppt
初中语文精品课件:文言文之节奏划分(断句)-浙江中考语文考前要点提炼
![初中语文精品课件:文言文之节奏划分(断句)-浙江中考语文考前要点提炼](https://img.taocdn.com/s3/m/cd08bba6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5.png)
①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盖竹柏影也 ③虽人有百口 ④故人不独亲其 ⑤自非亭午夜分 ⑥若啸呼状 ⑦诚宜开张圣听 ⑧然则何时而乐耶 ⑨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盖/竹柏影也 虽/人有百口 故/人不独亲其 自非 /亭午 夜 分
若/啸呼状 诚宜/开张圣听
③“而”连接词性相同的两个词语(即两个名词、两个动词、两个形容词 ),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这时“而”后 不应该停顿。例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之”“也”停顿
“之”“也”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 ①余闻之也/久矣。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也”不是谓语前的副词状语,不能读成“余闻之/也久”,“师 道之不传/也久矣”。
三.归纳总结
保持句子中语意的完整是停顿基本的要求,即不破读。如:其一∕ 犬坐∕于前。“犬”字修饰“坐”,“犬坐”联系紧密,分析成“其一犬 ∕坐于前”就是错误。再如:行拂乱其所为。大家常有这种划法:行拂∕ 乱其所为。“拂乱”意思是“使……颠倒错乱”,正确的分析就不难做出 了。(行拂乱/其所为” “将要使他的所作所为与意愿相左”,或者 “扰乱他的所作所为”之意,承前省略主语“天”。行,在这里作“将” 讲,“拂乱”是使动用法,是使其违背的意思. )
结论3(2):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稍加停顿
⑤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⑥问今是何世 ⑦予观夫巴陵胜状 ⑧愿陛下亲之信之 ⑨乃重修岳阳楼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问/今是何世 予观夫/巴陵胜状 愿/陛下亲之信之
乃重修/岳阳楼
二.如何断句?(找规律→得结论→当堂训练)
①投/以骨 ②战/于长勺 ③受任/于败军之际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024文言文断句技巧优秀课件
![2024文言文断句技巧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0d375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63.png)
文言文断句技巧优秀课件contents •文言文断句基本概念•词汇识别与运用技巧•句式结构分析与运用•上下文逻辑关系把握方法•经典案例分析与实战演练•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目录文言文断句基本概念断句定义与作用断句定义断句是指在阅读文言文时,根据文意和语法结构,在适当的地方停顿,将长句分成短句,以便于理解和记忆。
断句作用断句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句意和语法结构,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文言文特点与难点文言文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具有词汇丰富、语法复杂、句式多变等特点。
其词汇多为一词多义,且存在大量生僻字和通假字;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差异较大,常采用省略句、倒装句等复杂句式。
文言文难点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和句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读者在阅读文言文时往往会遇到理解困难。
此外,文言文还涉及古代文化、历史背景等方面的知识,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背景知识。
常见错误类型及原因常见错误类型在阅读文言文时,常见的断句错误类型包括错断、漏断和误断等。
错断是指将原本不应该断开的句子断开,导致句意不完整或产生歧义;漏断是指应该断开的句子没有断开,导致句子过长、结构混乱;误断是指对句子的语法结构和文意理解错误而导致的错误断开。
错误原因导致断句错误的原因主要包括对文言文的词汇、语法和句式掌握不够熟练,以及对古代文化、历史背景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
此外,阅读时的粗心大意、缺乏耐心和细心等因素也可能导致断句错误的发生。
词汇识别与运用技巧注意代词、介词、连词等虚词的用法,判断其在句子中的结构和语气。
识别并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如时间、地点、人物等,有助于准确断句。
识别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理解其在句子中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汇识别方法虚词如“之”、“乎”、“者”、“也”等,在文言文中常用来表示语气、停顿或连接前后文。
熟练掌握虚词的用法,有助于判断句子结构和语气,从而准确断句。
2023年中考专题复习之文言文断句++课件(16张PPT)
![2023年中考专题复习之文言文断句++课件(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060b93d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e.png)
文言断句的步骤
(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2)仔细体会词语的含义和词语之间的关系。 (3)先易后难,借助一些方法技巧,巧妙断句。
一:借助名词断句。
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 名、官职名等。
注意: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 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二:借助动词断句
练3: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 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4处)
练4:管宁与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 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喜。(5处)
练5: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 也?(3处)
解析2: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 万/上曰/ 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什么是断句?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 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 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 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 叫“读” (dòu)。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 读”。断句的标记为“/”。
解析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解析4:管宁与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 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喜。
解析5: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 谓阁子也?
课 堂 小 结
延伸拓展
断句口诀 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主谓谓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漫步走。 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为中心。 找出了动词,也就区分出独立的 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 正确断句。
文言断句复习课件(40张ppt)
![文言断句复习课件(4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d93e87e964bcf84b8d57b41.png)
• 参考答案: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 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尽于才/乃往往屈才 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没/悲夫/然具是不朽 矣
文言断句复习课件(40张ppt)
文言断句复习课件(40张ppt)
• (三)利用对话词断句 •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 • “问”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 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 应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虽然在高考卷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关键 时候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2020高考复习之
文言断句 ——快速做准断句题
• 一、利用词语,结合语法或者对话标志断句
• (一)抓名词和代词,找出主语或宾语断句。
• 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或者宾语, 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 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 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 (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 此、之等。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 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开;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 后面也可能断开。
文言断句复习课件(40张ppt)
文言断句复习课件(40张ppt)
• 3.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 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 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如果 “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 如:“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所谓前洞也。”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共27张PPT)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2e37c9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95.png)
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
注: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后面再出现就只有名而无姓。
例: 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2.“动词—宾语”之间应停顿。
例: ①衔/远山,吞/长江 ②无/丝竹之乱耳 ③遥闻/深巷中犬吠
3.“状语—谓语”之间应停顿。
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东坡居士极不惜书 ,然不可乞 ,有乞书者 ,正色 责之,或终不与一字。性喜酒,然然/不能四五龠/已已烂烂醉醉, 不辞谢而就 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
(节选自黄庭坚《题东坡诗后》)
断句方法
一、阅读文段明白大意
1.通读全文,了解文意,说说文段的故事梗概,涉及到哪 些人物? 2.根据文章的内容,凭语感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 把确有把握的地方先断开来: 3.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地方。
二、根据语法知识断句
1.“主语—谓语”之间应停顿。
•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
五、根据文学常识断句
• 要给文言断句,常常需借助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 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等,古人的姓、名、字、封号、 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 顿。
• 例: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 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例: ①人不知/而不愠;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6.“也、乎”等语气助词在句中表停顿。
例: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
7.“曰、云、言、道”等后要停顿。
例: 孔子云/何陋之有
2024年度文言文断句技巧ppt课件
![2024年度文言文断句技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37efa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d.png)
误解词义
要避免因误解词义而导致的断句错误,需要准确理解文言词汇的含 义。
忽视标点符号
文言文中虽然没有现代汉语中的标点符号,但一些特殊的符号或格式 往往能给我们提供断句的线索。
2024/2/3
25
高效答题策略总结
2024/2/3
通读全文
在答题前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和结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 断句。
抓住关键词
在断句时要抓住关键词,这些词往往能帮助我们快速找到断句的位 置。
多做练习
通过大量的练习,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断句技巧,提高答题速 度和准确率。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3
27
2024/2/3
9
典故、成语理解方法
2024/2/3
了解典故、成语的背景知识
在阅读文言文时,遇到典故、成语等词汇时,要了解其背景知识 和含义,这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意思。
注意典故、成语的引申义
很多典故、成语在文言文中具有引申义,要注意这些引申义的理解 和翻译。
结合上下文理解典故、成语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典故、成语等词汇的含义和 用法,避免望文生义。
10
03
CATALOGUE
句式结构分析与运用
2024/2/3
11
简单句和复杂句区分方法
01
02
03
词语数量
简单句通常词语数量较少 ,结构较为简单;复杂句 则包含较多词语,结构相 对复杂。
2024/2/3
句子成分
简单句只有一个主谓结构 或主表结构,而复杂句则 包含主从复合句、并列句 等多种结构。
关联词语
复杂句中常使用关联词语 来连接各个分句,而简单 句则较少使用。
文言文断句 课件(28张PPT)
![文言文断句 课件(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718dd2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d4.png)
2024年可用课件
11
•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 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 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 待/大兄何见事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
(“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 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足肤皲裂而不知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2024年可用课件
18
(1)抓固定结构。如:“……者……也”“不 亦……乎”“何……之有”“孰与…… 乎”“为……所……”“受……于……”等,根据 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环滁皆山也。 如太行王屋何?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抓对称句。利用对称句式上下句常用相同的 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的特点断句。
2024年可用课件
10
常见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做主语其前断句,做宾语其后断句
• 第一人称代词:
•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 妾、在下(蓝色字体为谦称)
• 第二人称代词:
•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 下、陛下、足下、卿(蓝色字体为尊称、敬 称或爱称)
• 第三人称代词:之、其、彼
2.【句尾语气词】“者、也、矣、兮、焉、耳、 而已”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或判断句尾;“耶、 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 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其后 面一般要断开。
中考复习文言文断句PPT优秀课件下载(26张)
![中考复习文言文断句PPT优秀课件下载(26张)](https://img.taocdn.com/s3/m/e01cc17e3b3567ec102d8a7d.png)
“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多在句首, “于”“而”一般在中间。 “耶”“乎”经常表疑问(?), “矣”“耳”后面加圆圈(。) “也”“者”常常表停顿, 或句(。)或逗(,)酌情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亦……乎 其……邪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文 言 断 句 步 骤 及 方 法
一、通读文段,理解文意是关键。
二、巧用方法, 先易后难。
三、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宋 人 或 得 玉 献 诸 子 罕 子 罕 弗 受 献 玉 者 曰 以 示 玉 人 玉 人 以 为 宝 也 故 敢 献 之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断句
利用重要虚词可方便快捷地为上段文字断句。
唇亡齿寒
• (赵国被秦国围困) 齐人、楚人奔赴赵国。 赵国粮食匮乏,向齐国借粮,齐王不同意。 周先生说:“赵国对于齐国、楚国来说, 是屏障。就像牙齿和嘴唇的关系,嘴唇没 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今天赵国灭亡了, 明天就会祸及齐国、楚国。况且援救赵国, 表明我国非常仁义,打退秦国军队,能使 我们扬名诸侯。不为了这个而吝惜粮食, 这是作为治理国家的人的过失。”
• 有一个得了一块宝玉的宋人,把宝玉献给 宋国的大夫子罕。子罕不接受。这个献宝 玉的人说:“我把这块宝玉给雕琢玉器的 工匠看,雕琢玉器的工匠认为是真的宝玉, 所以我才敢献给您。” • 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 当作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两人都 丧失了宝,不如各人拥有自己的宝。”
(2008•北京)用斜线“/”断句。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 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 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 “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韩 非子•说林上》)
浙江新中考中考语文复习第三篇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二节文言断句和翻译课件1209218
![浙江新中考中考语文复习第三篇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二节文言断句和翻译课件1209218](https://img.taocdn.com/s3/m/a0641d0e9e31433238689308.png)
解题:翻译时要注意添做到课内外的迁移运用。“汝”字,
在《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句中学过;“异”字,
在《出师表》“不宜异同”句中学过。另外,有些句子直译
后,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会有比较大的不同,可以考虑
作适当的意译。
答案:(示例)从今以后,可以让他和你们一起到学院读
书,住宿吃饭的标准不能和你们有所不同(或者意译为:要
和你们一样)。
第十一页,共60页。
第十二页,共60页。
一、初中阶段文言文特殊句式 1.判断句。判断句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 对主语进行判断,常见句式为“……者,……也”,翻译 为“……,是……”。如:“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 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倒装句。翻译这类句子时,要调整好语序,按照现 代汉语的一般语序翻译。如:“甚矣,汝之不惠。”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 方孝孺把笔抛在地上,一边哭一边骂说:“死就死吧, 诏书(我)是不可能帮你起草的!”
第三十一页,共60页。
【参考译文】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是浙江宁海人。方孝孺 年幼时机警聪敏,两眼炯炯有神,每天读书超过一寸厚。 他成年后跟从宋濂学习,常常把阐明王道、使天下达到太 平作为自己的使命。他曾经卧病在床,家中断了粮食。家 人把这件事告诉他,他笑着说:“古人一个月才吃九顿饭, 贫困的人难道只有我吗?”
(节选自《明史·方孝孺传》) 【注释】①磔,zhé,古代一种酷刑,把肢体分裂。
第二十九页,共60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读书日盈.寸 满 ②尝卧病,绝.粮 断,尽 (2)给文 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停顿处用 “/”划开。(限 断两处) 城下之日 / 彼必不降 / 幸勿杀之。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23张PPT)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6ab00dc16fc700aba68fc75.png)
3、如......何? eg: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4、孰......与? eg:吾孰与徐公美?
14
知识卡片
三、从修辞入手 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特点 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一)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 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
鸡乎?无鸡,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选自《郁离子·捕鼠》)
(1)请用“/”线标出停顿处。
赵 人 患 鼠 乞 猫 于 中 山 中 山 人 予 之。
18
(1)赵 人 患 鼠/ 乞 猫 于 中 山 /中 山 人 予 之。
19
应用练习
阅读下面文言文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拾椹供亲
蔡顺少年孤,事母孝。岁荒① , 粮食不足,顺日拾桑椹② , 以异器③盛之。赤 眉贼见而问之。顺曰:“___。”贼悯其孝,以白米牛蹄赠之。
文言文——断句
1
课前准备
纸笔有准备
一颗爱学习 的心
2
自我介绍
姓名:XX老师 技能:因材施教,依据问题教学 武器:温柔教学,偶尔严厉(你一直一直不写作业时) 充电方式:听歌、看书、电影....
3
测一测
阅读下面文言文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
6
常考题型
1.下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7
知识卡片
句读是俗称‘断句’,也称为句逗。中国古代文章中没有标 点符号,诵读时称文句中停顿的地方,语气已经完的叫“句”,没 有完的叫“读”,由读者用圈和点来标记句读。句读是文言文阅 读的基础,不会断句,就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中考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44张PPT)
![中考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4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508790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4f.png)
(2)注意对称句,利用其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 的结构的特点断句。
【小试牛刀】 例句:
北 山 愚 公 者/年 且 九 十/面 山而 居
考察形式
给文章某一段,某句断句,用 “/”标记隔开。
我喜欢你喜欢什么喜欢你谁你我什么我喜欢你谁喜欢你我
我喜欢你。 喜欢什么? 喜欢你。 谁? 你。 我什么? 我喜欢你。 谁喜欢你? 我。
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断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断2: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2.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教学重难点
1、文言文拔高练习,积累常用文言字 词。
2、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陌生文本断句 题型。
壹
认识文言文
知识小拓展
①我国最早的古书是没有标点的。 ②大约在汉代,开始使用句读。 ③到了宋代,开始使用圈点。 ④到了明代又出现 ︴和‖,分别用来表示人名和地 名。 ⑤进入20世纪,一些学者开始向国内介绍欧美最通 行的一些标点符号。并根据古代的句读符号,参考 西洋方法研究制定出了适合中国文字需要的我国最 早的新式标点符号。
注意: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 名,以后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 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 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 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
2、文言文拔高练习,积累常用文言字词。 (1)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中考文言文中的句中停顿PPT完整版
![中考文言文中的句中停顿PPT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23428e0bd64783e08122b5a.png)
中考文言文中的句中停顿(共28张PPT) 中考文言文中的句中停顿(共28张PPT)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海 底世界 的喜爱 之情, 激发学 生热爱 大自然 、探索 自然奥 秘的兴 趣。
•
2.引导学生凭借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 ,了解 海底是 个景色 奇异、 物产丰 富的世 界。
•
3.在品读文字中,继续巩固总分的构 段方法 ,初步 学习围 绕中心 句概述 自然段 主要内 容。
•
4.第五节讲只要细心观察就能获得更 多的知 识。从 植物妈 妈的办 法中, 学生能 感受到 大自然 的有趣 ,生发 了解更 多植物 知识的 愿望, 培养留 心观察 身边事 物的习 惯。
•
5.根据诗歌内容,课文中配有相应的 插图, 形象地 描绘了 三种植 物传播 种子的 方法, 同时告 诉小读 者植物 传播种 子的方 法有很 多,仔 细观察 就能得 到更多 的知识 。
•
6本课的突出特点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把植物 和种子 分别当 作“妈 妈”和 “孩子 ”来写 。“妈 妈孩子 ”这样 的关联 ,易触 动儿童 的情感 世界, 易激发 想象、 引发思 考,读 起来亲 切、有 趣,易 于调动 小读者 的阅读 兴趣。
•
7学习这篇课文,应该重点引导学生运 用探究 式的学 习方式 ,注意 激发学 生了解 植物知 识、探 究大自 然奥秘 的兴趣 ,把向 书本学 习和向 大自然 学习结 合起来 ,引导 学生养 成留心 身边的 事物、 认真观 察的好 习惯。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补充说明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 光,一碧//万顷。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 谷忘反。
中考文言文中的句中停顿(共28张PPT) 中考文言文中的句中停顿(共28张PPT)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之断句》课件(共23张PPT)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之断句》课件(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801cb7b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4.png)
共断8处。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然 玉 之 为 物 有 不 变 之 常 德 虽 不琢 以为器 而犹不害为玉也 人之性 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 人 可 不 念 哉?
或 依林木 之 下 / 编 茅 为 庵 / 削 荆 为 笔 /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 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 其 衣 裳 / 以 记 其 事。
共断8处。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 太学,师事班彪。好 博 览 而 不 守 章 句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 一见 辄 能 诵 忆 日 久 逐 博 通 众 流 百 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 以名其亭焉。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 刺史之事也
解析:本句中实词“恩德”“与民共 乐”“刺史”;虚词“夫”“以”“之” 都是我们之前学习过的内容。我们可以 在文言词语的理解上,凭借语感,把容 易分辨的句子断开。对不易断开的地方, 可以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再做判断。
二、专有名词及固定搭配
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官名、国名、字号、 庙号、国号、谥号等等。
人的特殊称法:某君加字号,比如:魏君用晦
谦称:朕、寡人、孤、仆、鄙人、不才、不 佞……
敬称:陛下、麾下、足下、执事、阁下、令尊、 令堂、令兄、令弟
二、专有名词及固定搭配
固定搭配: “……者,……也” 表判断的固定搭配 “不亦……乎” “有……者” “得无……乎” “如……何” “奈……何” “然则……”
2、找固定句式,固定搭配,专 有名词等。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指导课件(共29张PP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指导课件(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19703a4fe4733687f21aa71.png)
刻 唐 贤 今 人 诗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然 侍 卫 之 臣 不 下面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然 侍 卫 之 臣 不 懈 /于 内 卢陵是地名,后面应该停顿。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动词和宾语之间可以有停顿。 (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忘路之远近。
(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忘/路之远近。
(1)寻/张怀民 (1)寻/张怀民 (2)恐/前后受其敌。
(2)恐前后受其敌。 (3)会/宾客大宴。
(3)会宾客大宴。
三、状语后置句之前要停顿。 (1)受 任 于 败 军之际 (2)奉命于危难之间 (1)受 任 \于 败 军 之 际 (2)奉 命 \于 危 难 之 间
(5)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然 侍 卫 之 臣 骈 死 于 槽 枥 之 间
(2)人不知/而不愠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通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刻 唐 贤 今 人 诗 赋/于 其 上
故 临 崩 寄 臣 一、主语和谓语之间可以有停顿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人不知而不愠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2)奉命于危难之间
八、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故 临 崩 寄 臣 以 二、动词和宾语之间可以有停顿。
1、余得遍观群书
2、然则何时而乐也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骈死于槽枥之
赋 懈 大 间
于 于 事
其 内 也
上
欲信大义于天下
刻唐贤今人
6、盖竹柏影也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共24张PPT).pp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共24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4911730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5.png)
目·录
习题小练 找方法
沙场点兵 分享收获
壹
习题小练
习题小练
1、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 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 光 以 光 映 书 而 读 之。
2、其 母 随 而 啼 臣 诚 弗 忍 窃 纵 而 予 之
3、秦 王 坐 章 台 见 相 如 相 如 奉 璧 奏 秦 王 秦 王 大 喜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
找时间词 找修辞
固定句式
对话标志
肆
分享收获
分享收获
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多积累文言词语 多读文言范文 多练文言断句
谢谢聆听!
臣 闻 之 受 人 者 畏 人 予 人 者骄人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沙场点兵
粟山高六十二丈,周回十八里二百步。山下有石人岭 峭拔凝工形如人状双髻耸然。过岭为西溪,居民数百家, 聚为村市。 (2022·湖南·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一模)
山 下 有 石 人 岭 峭 拔 凝 工 形 如 人 状 双 髻 耸 然。
富民相里氏奇之/妻以女/由是资用稍给
沙场点兵
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 之,所杀甚众。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尚坐上 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 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2021年荆州中考)
臣 愚 以 为 陛 下 法 太 明 赏 太 轻 罚 太 重。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沙场点兵
嘉佑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残:既葬而墓 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 见其面岂非命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 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2024版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ppt课件
![2024版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e22a0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4f.png)
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ppt课件$number{01}目录•引言•文言文断句基础知识•解题技巧之关键词识别•解题技巧之上下文联系•解题技巧之标点符号运用•实例分析与练习•总结与展望01引言123课件背景辅助学生自学课件设计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掌握断句方法。
传承中华文化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学习断句技巧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古代文化。
适应教学需求针对高中、大学等阶段文言文教学需求,提供专业化的解题技巧指导。
目的与意义掌握断句方法通过学习课件,使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提高阅读效率正确的断句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培养文学素养深入理解文言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适用范围高中阶段适用于高中生学习文言文,提高语文成绩。
大学阶段可作为大学中文系或相关专业的辅助教学材料。
自学爱好者对文言文感兴趣的自学者,可通过课件自主学习。
02文言文断句基础知识语言简练句式灵活用典丰富文言文的句式变化多样,有倒装、省略等现象。
文言文常引用古代典籍,涉及历史文化背景。
0302 01文言文特点文言文追求言简意赅,多使用单音节词,少用连词。
结构原则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断句,如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
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断句,保证断开的句子意义完整。
注意句子的语气和停顿,合理断开句子。
可采用“读、找、分、连”四步法进行断句,即先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官职名等专有名词,根据语法结构和意义进行分组,最后连缀成完整的句子。
意义原则语气原则方法断句原则与方法误区一断句过细,将一句话断成多个短句,导致意思不完整。
纠正应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和意义进行合理断句,保证断开的句子意思完整。
误区二忽视专有名词和固定词组,将其断开导致误解。
纠正应注意人名、地名、官职名等专有名词和固定词组,避免将其断开。
误区三忽视上下文语境,仅根据局部信息进行断句。
纠正应通读全文,理解上下文语境,根据整体意思进行断句。
常见误区及纠正03解题技巧之关键词识别03结合上下文理解虚词含义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灵活多变,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欢迎指导
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 本方法,正确断句。 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学会总结归纳 断句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 的能力。 3.培养探索精神,养成勤于思考的习 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摸索文言断句 的规律。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特殊句式、 固定句式一般不能拆散,熟悉这些固定句式, 对文言断句很有帮助。 判断句式:…者…也 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为、岂…哉 安…哉(也)、孰与……乎 被动句式:为……所……、受……于…… 其它固定句式:况……乎,奈……何, 如(若)……何,得无(无乃)……乎, 何以……为,与其……,孰若……
1.句首虚词:夫、盖、至若、若夫、 初、唯、斯、今、盍、嗟夫等常用于一句话 的开头,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句尾虚词:也、矣、焉、耳等经常 用于陈述句末尾;与(欤)、邪(耶)、乎 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 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3.句中虚词:以、于、为、则、而, 往往用于句中,这些词前后一般不断句。
雕刻人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 眼睛不如刻得小一点。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雕 小了,就无法加大了。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 大了,就无法改小了。做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 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 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 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 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 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利用重要虚词可方便快捷地为上段文字断句。
【例】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 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 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 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 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赵国对于齐国楚国来说,就犹如牙齿有了嘴唇一样。嘴唇没有 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了。今天灭了赵国,明天忧患就会波及齐国 楚国了。况且解救赵国,是高尚的道义;退却秦国军队,是显赫的 名声。不努力干这种事情,反而吝啬自己国家的粮食,为国家考虑
根据文意在“曰”的前后断句。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 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 耳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 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 下禽也
皇上曾经随口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 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 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 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制服了?”韩信说: “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制服的原因。
1.下列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部 分 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断句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断 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 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下面请各学习小组围绕手上的练习进行 讨论,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练习 中领悟出断句的一些基本方法吧! 要求小组长组织讨论,书记做好记录, 一会儿派代表总结解题策略。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 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 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 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 的一个重要标志。
另外,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角度看, 也需要练习断句。断句体现了新课标的文言 诵读要求,强调熟读成诵,心口相应。这对 培养我们的文言语感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从考查文言断句的省市的试卷的得分情 况可以看出,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较差,这 实质上是缺乏文言文的语感。缺乏语感的原 因无疑是平时只做题不读书,诵读得太少, 而没有必要的积累。而文言文学习就是需要 多积累,多感悟,多熏陶。
总结解题策略
文言文中,有一些明显的对话、引 文标志,如:“曰” “言”“云”等。 根据这些标志,很容易找到一些断句的 地方。 不过,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对话 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 人和“曰”字的情况。
找出句中几个重要名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
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 小 鼻 大 可 小 小 不 可 大 也 目 小 可 大 大 不 可 小 也 举 事 亦 然。 (《韩非子•说林下》)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对偶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 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 八荒之心。 对偶、排比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顶真
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 行文中经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 并常常运用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方 法。利用这个特点我们可以方便快捷地 进行文言断句。
断句口诀
做前: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 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 全文前后看, 先易后难细分辨。 做中:词性词义要精研,句法结构帮助判。 紧抓“曰”“云”“言”,对话标志易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排比 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做后: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方法 在手心不慌,灵活运用把分赚!
“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多在句首,“于”“而”一般在中间。 “耶”“乎”经常表疑问(?), “矣”“耳”后面加圆圈(。) “也”“者”常常表停顿, 或句(。)或逗(,)酌情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亦……乎 其……邪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