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现当代文学 1920年代
中国现当代文学
第一章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第一节概述1.现代文学:不仅指时间,同时是指这期间文学作品具有现代性,是一个性质标志。
用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来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文学。
表明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联系。
(展新型文学语言、形式)。
2.1917年事中国现代文学开始的时间。
3.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chu议》首次提出文学应该改良标志文学革命开始。
4.五四文学革命:文学语言以白话为主,废弃文言文。
5.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新的革新与解放,其实绩体现在创作上。
6.文学社团:各种团体中,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事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
7.文学研究会;在创作上提倡“为人生”的文学,在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主义。
8.创造社:五四期间富有创新精神,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抒情色彩,不关注外部世界。
9.湖畔诗社:1922年成立,以写作爱情诗闻名。
闻一多、徐志摩倡导新格律诗。
二.论争(斗争):与文学旧势力五四文学革命与守旧的文学思想发生了冲突和斗争:1.1919年初,新文学阵营开展对以林纾为代表的守旧分子的争斗。
(林蔡之争)蔡元培2.1922年,新文学阵营又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
3.与《学衡》相呼应的有章士钊的《甲寅》上的复古调。
三.文学革命的史绩:1.白话文普及2.外国文学涌入,新文学社团风起3.文学理论取得初步成果。
4.出现引人瞩目的作品。
但是具有局限性,它一味的对西方文化接受。
第二节鲁迅与现代小说的开端一.20年代(三类小说)活跃在文坛上:1.以文学研究会作家为主体的问题小说2.以文学研究会作家为主题的乡土小说3.以创造社作家为主题的自叙传抒情小说二.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山,现代小说之父,受进化论的影响。
1.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2.评价《狂人日记》: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1918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上,它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
第一章:中国现当代文学 1920年代
四、文学论争:新文学与林 纾、学衡派、甲寅派的论争
• 1919年,蔡元培、李大钊 、鲁迅反击林纾。 《新青年》和《国故》。
• 1922年,鲁迅批判梅光迪等学衡派。《学 衡》,国粹,融贯中西
• 1925年郁达夫、沈雁冰等反击甲寅派。 《甲寅》攻击白话文,“读经救国”,新 文学救国。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 演出《玩偶之家》
精品课件
• 三、现代报刊、社 团的兴起。
精品课件
• 《新青年》(青年杂志) 、 《小说月报》、《语丝》 《新月》等刊物
语丝
精品课件
新月
精品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学研究会
• 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 郑振铎、沈雁冰、叶绍均等12人。
• 以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说月报》为代 用会刊,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 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
• 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倡 导“写实主义”文学精神。
精品课件
• “将文艺当做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 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
• “……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 讨论人生的一般问题”
周作人
精沈品雁课冰件
叶绍钧
2、创造社
• 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早的成员有郭 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留学日 本学生。
田汉
精品课件
6、语丝社
• 1924年11月因以文学为主的 综合性《语丝》周刊创刊于 北京而得名。
• 鲁迅被称为“语丝派主将”, 语丝社成员还有周作人、林 语堂、孙伏园等 。
• 侧重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
为新文学灌注了现实关注意
识,
中国现当代文学(全143页)
第三节 胡适与周作人关于 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
一、胡适的文学思想
白话文学观 历史的文学观 实证主义治学观
平民文学” 反对文学的工具化 对现代散文文体的确认
第四节 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
理性精神的显现 感伤情调的流行 个性化的艺术追求 创作方法的多样化尝试
3、报业经济对文学的促进
现代出版业的发展 稿费制的规范化 职业作家的经济保 障 以“思想”与“写作”的谋生手段 现代文学市场的形成
二、现代文学的历史特征
主流是“人的文学” 多种风格与多种流派 肩负现代化启蒙的使命
三、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
(拟照《中国新文学大系》的编年法)
第一个时期(1917——1927) 第二个时期(1927——1937) 第三个时期(1937——1949)
二、后期鲁迅杂文
从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直至鲁迅 逝世的11个杂文集 主要内容包括对社会历史、现实政治、 文艺斗争的诸多思考
鲁迅自勉诗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夫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鲁迅后期杂文的艺术特征
2、文学革命的深入— — 对复古主义的 批判
(1)对国粹派的批判 (2)对“学衡派”的批判 (3)对“甲寅派”的批判 (4)对《现代评论》派的批 判
第二节 文学革命的 实绩
1、白话文的推广 2、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 3、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 4、文学社团的成立
文学研究会 创造社 新月社 语丝社 浅草沉钟社 湖畔诗社
4、鲁迅打破中国古典小说以人物与人物的公开矛盾冲突构 成的故事为情节链条 ,建立了截取生活断面,以一点展 示全局的小说结构模式。 5、把深入的心理刻画同人物语言、人物行动等的外部描 绘有机地结合起来 (“画灵魂”与“画眼睛”手法)。 6、语言上追求表达的含蓄、 节制,以及简约、凝炼的风格。体现世界现代小说的散 文化发展趋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1)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跨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发现》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当诗人亲眼目睹了心目中“如花一样的祖国”,原来 竞是这样一副满目疮痍的破败景象时,简直无法控制 发自内心底处的痛楚和震惊。
这首诗在形式上虽不像《死水》一类诗那么匀 称、整齐,但整体上依然体现了新格律诗的特 点,比如在韵式上是每两行一韵,流转自然, 每句的音尺也大体上一致,故音调和谐,富有 节奏感。除最后一句破折号的缘故少一字之外, 其余每个诗行的字数也大体一样多的,只是标 点符号的因素,显得有点错杂罢了。
“最是那——温柔”,“不胜——娇羞”,“珍重、蜜 甜——忧愁”:
仄起平收,关联呼应,读起来声高声低,从容舒缓。 表达出忧愁中渗入了蜜甜的细腻微妙的情感。最后一 句“沙扬娜拉”四个平声字,回味无穷。
徐志摩说:“正如一个人身的秘密是它的血脉
的流通,一首诗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 匀称和流动……一首诗的字句是本身的外形, 音节是血脉,‘诗感’或原的诗意是心脏的跳 动,有它才有血脉的流转。”(《诗刊放假》) 诗歌节奏的产生,主要来自内在的诗情律动; 以及节奏的变化和流动,诗才具有音乐美,押 韵与否,尚在其次。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必须理解的几个问题问题一:1、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的现代性的文学2、文学现代性的标准——在内容上强调人的独立精神,形式上——白话的文学3、中国现代文学诞生于五四文学革命4、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八事”5、陈独秀:“三大主义”6、周作人:活文学或死文学的对立问题二:五四文学与晚清文学的历史联系1、晚清文学表现了过渡时期文学的观念的某种混乱和情绪的无精打采2、王德威:“没有晚清,何来五四”——“没有五四,何需晚清”问题三:1、五四文学革命所体现的现代性是一种启蒙的现代性,它的特点是推崇理性2、左翼文学:把文学的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3、左翼文学在特殊的年代追求文学的战斗武器作用,实质上是为新民主主义的理想而选择了粗暴的风格问题四:1、现代性的再一种形态,是世俗现代性2、通俗文学与知识精英文学,严格意义上说,是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两个不同的文学系统:“一体两翼”——“双翼舞动”问题五:1、港澳台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不同民族的作家共同创造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他们相互之间没有文学标准以外的地位高下之别3、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下限,定在1949年7月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第二节——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进程及主要特征(一)主要特征中国新文学的诞生,是中国文学自身孕育的结果清末文学革新运动应运而生,它是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衍化的重要阶段之一梁启超:“小说为国民之魂”;“政治小说为功最高”王国维:强调文学自身的品格,艺术自身的价值,尊重文学艺术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小说界革命”、“诗界革命”、“白话文运动”语言的解放——文学的解放——思想的解放——人的解放中国的现代文学更是世界文学激发、催化的产物林纾: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等170余部,共271册世界文学名著,“林译小说”在近代和“五四”前后都产生了广泛性的影响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成为“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导火索”周氏兄弟:民族民主浪潮和文学理论思潮中国的现代文学更是世界文学激发、催化的产物林纾: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等170余部,共271册世界文学名著,“林译小说”在近代和“五四”前后都产生了广泛性的影响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成为“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导火索”周氏兄弟:民族民主浪潮和文学理论思潮欧阳予倩:在日本培育出现代话剧的一批蓓蕾瞿秋白:苏俄之行成就了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文体闻一多:因大洋彼岸的民族歧视而激发出不可抑制的爱国热情徐志摩:诗行里渗透着对康桥的倾心和留恋郁达夫:《沉沦》胡适:受欧美“意象派”影响创作白话新诗周作人:“人的文学”鲁迅:《狂人日记》堪称中国现代小说基石……(二)现代文学史分期第一个十年(1917-1927):由文学形式的外在改革逐渐转向思想内涵的深刻变化第二个十年(1927-1937):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左联的成立,标志着新文学已经进入革命文学的新阶段第三个十年(1937-1949):第三个十年的文学是在第四个区域同时展开的,它们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国统区、以延安为中心的解放区、上海的外国租界、日寇占领下的沦陷区(三)✧“五四”新文学把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解放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价值标准;作家不再是封建权势者的附庸,而是独立的、不依傍于他人的精神个体。
中国现当代文学 第一章 2 鲁迅(1)
精神胜利法是指用虚幻的精神胜 利来掩饰或替代事实上的失败。这是 一种病态心理,主要症状是妄自尊大、 欺弱怕强、自轻自贱、麻木健忘等。
38
《阿Q正传》 ◆《阿Q正传》在鲁迅小说创作中独特的 重要地位 ◆主题、情节、结构及内容 ◆主人公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39
◆阿Q 是一个极端贫苦、不觉悟的农民 ◆精神胜利法是阿Q 的基本性格特征 阿Q的 精神胜利法经历了六个阶段,集中表 现在四个方面: ◆妄自尊大 ◆麻木健忘 ◆自轻自贱 ◆自欺欺人 阿Q 有自发的革命要求,但对革命的向往 与追求,包含着复杂的、消极落后的因素 ◆阿Q 形象的意义。
3、中国封建落后的农业经济造成的贫困、保守的生存环境 和简单、凝固的思维方式,使人们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和命运。
4、个人气质、脾性、性格及生理上的缺陷等。
45
鲁迅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两种形象
独异个人
(叛逆者、精神界之战士)
庸众
(愚昧不觉醒的大多数)
个人越是清醒,他的行动和言论越是会受到限制,也越是不 能对庸众施加影响来改变他们的思想。其情形反而成了庸众对他 的存在的诅咒,注定他要处于一种被疏离的状态中,即被那些他 所想改变其思想的人们所拒绝。
16
(1)农民题材:“画出沉默的国民的魂灵” (2)知识分子题材:探索“知识分子历 史命运与道路”
17
(1)揭示批判国民性的弱点 和病根。
(2)表现理想的人性。
18
“病态社会”里的人的精神“病苦”
19
1、独特的结构模式 2、新的多种创作方法的开拓 3、新的叙述方式、角度及表现手法 4、新的现代文学语言
20
(1)“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的现 实主义创作方法。(主体与基础) (2)“显示灵魂的深”的象征主义等多 种方法融合。
当代文学1、2章的课件
8
俞平伯与《红楼梦研究》
9
批判者的观点
1、俞平伯以自然主义的唯心观点分析和评价《红 楼梦》,断定《红楼梦》是作者的“自传”,说 《红楼梦》“是一部自然主义的杰作。俞平伯认 为《红楼梦》主要风格是“怨而不怒”,对人物 无所谓肯定和否定。提出“钗黛合一”论 。 2、形式主义地理解《红楼梦》对古典传统的继承, 以模仿性代替了作品的独创性。俞说《红》“源 本西厢,脱胎于金瓶,以水浒传为蓝本,得力于 《庄子》《离骚》。” 3、以考证代替科学的分析,而且有时流于烦琐。
(选材广泛;人物“高、大、全”人物;西方芭蕾舞剧、交响乐、现代艺术与
19
第二章
50年代、60年代小说
20
第一节
概
述
21
一、建国初期的革命历史题材与革命现实题 材小说(1949-1956)
1、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是指中国50年代至70年代出现的以中国革命历史为 题材的小说,反映的主要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斗争史,主要分为: 革命战争小说、革命传奇小说、革命成长小说。
B 注意对人物的典型心理与性格的刻画,如中间人
物:梁三老汉。
25
农民作家赵树理
1949年全国解放后,他到 了北京,参加了戏剧改革 工作,兼任《人民日报》 记者。同年十月,随中国 作家代表团去苏联参观。 这期间,他陆续发表了短 篇小说《小经理》、《福 贵》、《邪不压正》、 《传家宝》、《田寡妇看 瓜》等。 1950年5月,发表 短篇小说《登记》。1955 年发表长篇小说《三里 湾》。
17
五、1966年5月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
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失,也使文艺事业遭到 了空前的劫难。
现当代文学--(1917-1949)第一章
(二)“文学革命”发生的文学史前提
早在“文学革命”爆发以前,中国的文学已经发生了一 些重要的变革,这些变革为“文学革命”以及“文学现代性” 的确立提供了重要前提。 1、文学的市场环境(出版与消费环境)的变化。早在 “文学革命”以前,现代出版技术已经在中国得以确立。文 学消费群体以及文学市场的形成,成为文学得以存在与发展 的物质前提。 2、“现代性”的文学体裁格局已经初步确立。在文学体 裁方面,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四者割据的局面开始形 成,这标志着现代性文学格局的开始形成。 3、新兴知识分子阶层的出现,出现了以思想与写作为谋 生手段的知识分子阶层。 4、文学语言环境也有了变化,为“白话文运动”提供了 重要前提。
陈平原
4、性质意义上的界定
所谓“现代文学”,即是 “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 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 思想、感情、心理的文 学”。——钱理群《中国 现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是20世纪 中国文学的奠基期,从文学 的价值形态到话语形态,完 成了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根本 性改变,并决定20世纪中国 文学的总体走向。它体现的 是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历程。
1、文学总体价值取向的嬗变: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提出“器 物上感觉不足”、“制度上感觉不足”到 “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予以全盘 否定。
⑴在思想文化层面: 对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全面解构;呼唤民族文化品 格重构。其表现: 文化上, 西方人本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立争夺与交融互渗。 文学上,鲁迅的“立人”思想、胡适的“新人 格”、周作人的“人道主义”、徐志摩的“爱、自 由、美”、沈从文的“建筑人性的神庙”以及延安 文学的“无产阶级新人”等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简史和外国文学简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简史现当代文学以1949年为界,分为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两期,按照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的体裁划分,主要讲述代表作家、作品、流派、文学思潮、文学社团等。
现代文学(1919-1949)分期:1917—1927 20年代文学;1928—1937 30年代文学;1938—1949 40年代文学。
一、20年代文学前期——预备阶段①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笔名饮冰室主人,著有《饮冰室合集》。
提出“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创制了“新文体”。
黄遵宪实践了“诗界革命”的理论,提出“言文合一”,“我手写我心”。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少年中国说》、《新民说》。
林觉民,写有著名的《与妻书》。
②革命派散文: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
③王国维《人间词话》提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区分,他还有《宋元戏曲考》。
另外鲁迅《摩罗诗力说》,强调文学的社会公用和自身规律。
④1905年,我国最早的戏剧杂志《二十世纪大舞台》。
1906年,李叔同、曾孝谷在日本东京发起组织春柳社。
1908年,《迦因小传》的改编,标志着新兴话剧的萌芽。
⑤1909年成立南社,代表人物柳亚子、陈去病等,以反清为主要特色,是这一时期影响最大的诗歌社团。
⑥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
四大说部:徐枕亚《玉梨魂》、李涵秋《广陵潮》、向恺然《江湖奇侠传》、张恨水《啼笑因缘》。
⑦林纾的翻译文学《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
二、20年代文学(一)现代文学的流派及思潮1.20年代新文学社团和思潮①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等人,主张“为人生”的文学,强调写实主义,文学阵地《小说月报》。
与文研会创作倾向相近的还有语丝社(1924年成立,代表人物鲁迅、林语堂)、未名社、莽原社(20年代中期成立)。
现当代文学一二章节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一、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一)文学革命的兴起“文学革命”的正式提出是一九一七年二月。
1、始于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的需要。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旨在打破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专制主义文化对人的精神束缚)。
五四精神一是主观精神,二是人文精神,三是启蒙精神,四是科学精神。
民主和科学是两面大旗。
2、《新青年》: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时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创刊号登载陈独秀的《敬告青年》一文,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端。
早期所刊文章全部为文言,1916年起,白话文开始增多。
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
1917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1920年编辑部迁回上海,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
1923年迁往广州,成为中共的机关刊物,由瞿秋白主编。
1926年7月终刊,前后共出版63期。
最早《新青年》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评论刊物,是青年的总动员令,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重在“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
后提倡文学革命陈独秀、胡适等在上面发表文章和通信,初步宣扬了文学革命的理论基础,还广泛介绍了俄国等外国文学,以及欧洲文艺复兴后的文艺思潮。
1918年5月第四卷第五期上发表了鲁迅的《狂人日记》,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
《新青年》是中国现代思想的发端。
主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周作人、傅斯年等(都是学贯中西、学养深厚,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青年知识分子)陈独秀:《敬告青年》,是新文化振聋发聩的宣言书。
向青年提出“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伪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六点希望。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文学而新政治、新社会;要写平民、写实、社会的文学,废除贵族、古典、山林的文学。
“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茅盾课件
茅盾作品的鲜明特征
即时把握时代的主题和以社会科学的方法来观察和反 映社会现实。 茅盾为我们提供了一部20世纪上半时段中国社会的编 年史 宏大严谨的结构,三点透视的聚焦方式(人物众多、 情节复杂、线索纷繁交错)
• 都市:革命的墓地
无论是吴荪甫的资产阶级生产 ,还是玛金他们的工人运动, 最后皆以悲剧告终。仿佛证券 交易所里的空头、多头,皆以 失败告终。
因此,各个阶级的青年都陷入 颓丧和苦闷,或追求瞬间的肉 体的欢乐,或选择回到貌似宁 静的乡村。
6 .艺术特色
宏大严谨的艺术结构:主线突出,多线发展,形 成网络,构成中国社会的全景图。 运用心理分析方法,揭示都市人的文化心态和深 层心理
《子夜》
1.旧中国社会性质的艺术阐释 :
用文学形式回击托派谬论,参加当 时的思想“大论战”
2.“写实主义的长篇小说”
现代都市社会经济结构及其演 变趋势的剖析:殖民化趋向的 都市社会形态 民族工业命运的艺术写照:民 族资产阶级的衰败史
3.主要茅盾
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掮客 赵伯韬之间的矛盾
4 .主要内容
以1930年5、6月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上 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 写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通过吴荪 甫与买办资产阶级即联合又斗争这条主线, 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下,在国 民党新军阀的大规模内战中,民族工业破产 ,农村经济凋敝,民不聊生。
5.殖民化都市的典型人物
吴荪甫:从乡村走向都市 3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艺术典型
中国现代文学 第一章 文学先声及创作实践
B、浪漫主义戏剧思潮--创造社、南国社。 代表作:郭沫若《三个叛逆的女性》、田汉的《获虎之夜》。
C、趣味主义的思潮--宣扬“纯粹艺术” ,追求戏剧趣味。 代表作:熊佛西的《洋状元》、丁西林的《压迫》。
(四)散文的发生与自觉
1、现代散文的发生
最早出现的是“随感录”式的杂文。陈独秀是“随感录”文体 的开创者,钱玄同在1918年5月《新青年》上的《随感录》是最早的 一篇白话“随感录”。 2、现代散文的自觉
拟儿歌(刘半农)
羊肉店!羊肉香! 羊肉店里结着一只大绵羊,
吗吗!吗吗!吗吗!吗!······ 苦苦恼恼叫两声! 低下头去看看地浪格血, 抬起头来望望铁钩浪!
羊肉店,羊肉香, 阿大阿二来买羊肚肠, 三个铜钱买仔半斤零八两, 回家去,你也夺,我也抢-- 气坏仔阿大娘,打断仔阿大老子鸦片枪! 隔壁大娘来劝劝,贴上一根拐老杖! 选自《刘半农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八年·北京
同年胡适学成归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 辑,至此一发而不可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
五四时期,胡适连续撰写《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等文,提倡“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并相继完成《国语文法概论》、 《白话文学史》等著作,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而成为现代中国人重要的思想 和交流工具起了决定性作用。此乃他最大的名山事业。 在理论倡导的同时,胡适还进行了一些文学创作的“尝试”。其出版于 1902年的《尝试集》,乃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颇有开拓之功。 胡适治学有两个主要领域,一是中国哲学史,一是中国文学史。尽管 《中国哲学史大纲》只出版了上卷,《白话文学史》也没有下编,可这两部 书都是建立规范并奠定学科基础的经典性著作。后人可以赞赏,也可以批评, 却无法漠视其存在。前者的平视诸子以及历史的眼光,后者的双线文学观念, 都是对本世纪学术发展影响甚深的“大胆假设”。另外,他首创新红学,重 修禅宗史,以及用历史演进法来研究中国章回小说,都是开一代新风,功不 可没。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件ppt
第一节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
文学是时代的产物。1898年前后,中国的 历史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在民族存亡的大 背景上,中国文学开始了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的现代化努力。
-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 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现代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标志 全面步入文学现代化历程。发生于1917年 的文学革命,既是清末民初文学现代化的 历史准备的必然,也是外来文学思潮影响 的结果(域外小说的大量翻译)。
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而彻底的 文学革新运动,带来了文学观念、内容、形 式等各方面全方位的大革新、大解放。
-
◆在文学观念上 将“文以载道”、游戏消遣等 种种传统的文学观念作为封建制度及其思想体 系的产物加以否定;表现人生、反映时代的积 极的文学思想,成为一般新文学作者的共同倾 向。
◆在文学内容上 体现着现代的民主主义、人道 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洋溢着觉醒的时代精神。
-
第四节 20年代文学论争
◆20年代的文学论争主要体现在新文学 的意识、语言与封建的旧的文学传统之 间的分歧与斗争:
◇对以林纾为代表的封建卫道者的论争 ◇与“学衡派”的论争 ◇与“甲寅派”的论争 ◆新文学阵营在与各种复古思潮进行斗 争的同时,自身也在发生着分化和斗争。
-
第五节 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文学革命开始后,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批判旧文学 ◇一是探索如何建设新文学 对于怎样建设新诗、新小说、新戏剧,文学 革命的先驱们也进行了探讨。
-
文学革命的重大实绩:
◆ 白话文全面推广。 ◆ 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社 团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 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 ◆ 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 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最主要 的)。
现当代文学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
三、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
的蜂起
(一)外国文艺思潮涌入 外国文艺思潮涌入 • 1、文艺思潮的介绍 文艺思潮的介绍 • 胡适——庞德 • 陈独秀——文艺复兴以来的文学运动 文艺复兴以来的文学运动 • 文学史观——社会进化论 ——社会进化论 • 周作人——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 •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二.文学革命的发生与进展 文学革命的发生与进展
(一)新文化运动 1、基础 2、直接原因:废除科举 废除科举、兴办新学 3、历史机遇 4、本质:现代化、启蒙 启蒙 5、发生:1915年《青年杂志 青年杂志》创刊 6、内容:民主与科学 民主与科学 抨击文化专制。引进西方文化。 抨击文化专制
(二)文学革命
鸳鸯蝴蝶派:始于20世纪初,盛行于民国初年。 20世纪初 鸳鸯蝴蝶派:始于20世纪初,盛行于民国初年。 蝴蝶派得名于19世纪晚清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 19世纪晚清小说 蝴蝶派得名于19世纪晚清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 卅六鸳鸯同命鸟, 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 ”。内容主要是言 武侠、黑幕。刊物《 代表作家有包天笑、 武侠、黑幕。刊物《 礼拜六 》。代表作家有包天笑、 枕亚、周瘦鹃等。 文学主张 枕亚、周瘦鹃等。 文学主张——小说是“游戏”、“ 小说是“游戏” 小说是 的工具。 ”的工具。
2、文学特色 、 A.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 B.感伤情调 感伤情调 C.个性化追求 个性化追求 D.多样的创作方法 多样的创作方法
外国文艺思潮涌入
• • • • • 2、作品介绍 《新青年》 革命参与者译介 3、主要思潮: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现代主义
1.新文学社团 1.新文学社团 文学研究会、 A 文学研究会、创造社 B 新月社
语丝社、莽原社、未名社、浅草社、沉钟社、 C 语丝社、莽原社、未名社、浅草社、沉钟社、弥 社、湖畔诗社、民众戏剧社、南国社等。 湖畔诗社、民众戏剧社、南国社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 第一章精讲
6、“文学革命”的反响与论争 (1)“覆王敬轩双簧戏” (2)与林纾的论争 (3)与《学衡》的论争 (4)与《甲寅周刊》的论争 二、中国现代汉语文学成形:从白话报刊的 兴起到官方规定采用白话教材,白话文取得 了合法地位,从而标志中国现代汉语文学成 形。
“覆王敬轩双簧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钱玄同化名王敬轩,以封建卫道士者的 口吻写给《新青年》编者的信。 2.刘半农执笔的《复王敬轩书》,代表新 文学阵营对封建文人种种反动观点进行反 驳。
巩大会 大名县教师进修学校
绪 论 中国文学史的划分
古代文学:1840年以前 近代文学:1840——1919 现代文学:1919——1949 当代文学:1949年以后
中国现当代文学,从文学变革角度曾被称 为“新文学”,从政治变革角度亦可称为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学。“五四” 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是他的起点。 这里的“五四”并不仅仅是指1919年5月4 日发生的“五四”政治运动,它更是一个 时期性的概念。
鲁迅在《这个与那个》一文中,用甲午战败 的事实,否定了“读经救国”的谬论;在 《十四年的“读经”》一文中,以不曾“ 用《论语》感化德国兵”,不曾“用《易 经》咒翻潜水艇”的事实,证明读经不但 不能救国,而恰恰与亡国相联系。在《答 KS君》一文中指出:“关于内容的事且 不说,即以文章论,就比先前不通得多, 连个成语也用不清楚,如每下愈况之类。 ”
1915年《新青年》的创刊标 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新 文化运动发展到1917年进入 了文学领域,掀起了“文学 革命”,同时现代汉语文学 也逐渐成形。在此过程中, 西方资产阶级文艺思潮 与苏俄无产阶级文艺思潮相 继传入,“革命文学”悄然 发生。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笔记重点总结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一个十年)一、什么是中国现当代文学?1、中国现当代文学指“五四”前至今的文学,即包括现和当代文学。
二、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1、中国现代文学又称“新文学”,指1917年到1949年间的文学。
同时也是用“现代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的文学。
”三、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 1、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有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等。
三分法:1917-1927,1927-1937,1937-1949。
四分法:1917-1927,1927-1937,1937-1945,1945-1949(另有后两期1937-1942,1942-1949五分法:1917-1921,1921-1927,1927-1937,1937-1945,1945-1949。
•第一章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准备一、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情形二、晚清以来的文学变革 1898年“公车上书”要求变法维新。
三、文学革命前的文学作品林纾的翻译小说哺育了一代新文学作者。
★民初小说以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最为著名。
鸳鸯蝴蝶派“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
“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
★《江湖奇侠传》它是中国第一部正宗的武侠小说。
★《啼笑因缘》本书采用一男三女的爱情模式为故事的核心结构。
《啼笑因缘》的精致在于作者讲故事的技巧,章回小说的布局更为作品增添了一份古色古香的意蕴。
第二节文学革命的发生★文学革命的发生,既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学变革的必然,又是外国文学思想影响的结果。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提出“民主”和“科学”,以对抗家长专制的封建文化,开启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大力介绍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社会进化等思想学说。
发生于1917年的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开端。
“五四”文学革命 1五四文学革命是清末民初20年来文学现代化的历史准备的必然,承继了梁启超、黄遵宪等人提倡的“新民”、救国的近代文学改良精神,有着“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与“白话文运动”的基础,且有西方文学的译介培养成形的对西方新的文学形式的接受心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题
现当代文学习题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
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晚清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发起的诗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裘廷梁等的白话文运动。
文学革命的发生历背景及其过程。
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
《新青年》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思想启蒙运动如火如茶展开。
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发表,文学革命由此兴起。
钱玄同、刘半农纷起响应,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确立文学革命的方向,鲁迅《狂人日记》发表,震惊文坛。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了“八事”主张,以进化论的眼光断定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并旗帜鲜明地反对拟古主义和摹仿主义创作风气。
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为建设新文学的宗旨。
胡适的《尝试集》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他的《终身大事》是最早的白话戏剧。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出文学改革主张。
他的态度比胡适更为坚决。
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他表明了鲜明的政治及文学立场。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
他的《平民文学》则强调了新文学应以表现普通人的真挚的思想情感为主,标志着人生派文学的发端。
1917~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以现实主义为主潮,浪漫主义也有所发展,代表人物是郭沫若,现代主义掺杂其中。
“五四”时期的封建复古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林纾(琴南)。
1919年,他发表《致蔡鹤卿书》,攻击新文化运动,又发表小说《荆生》,《妖梦》影射和攻击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蔡元培在《答林君琴南函》中提出了著名的“思想自由原则”和“兼容并包主义”。
文学革命是一场彻底反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它实现了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双重革新,使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向开放。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件 - 正本
三、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期
1917年开始 年开始, 1949年为止 年为止, 从 1917 年开始 , 到 1949 年为止 , 大体上每十年为一个发展阶段。 大体上每十年为一个发展阶段。 1917-1927年期间的文学 年期间的文学, 1、1917-1927年期间的文学,叫五四 文学,也叫20年代文学。 20年代文学 文学,也叫20年代文学。其主要特 点是文学革命和文化启蒙 文学革命和文化启蒙。 点是文学革命和文化启蒙。从整体 上看,五四文学具有一种活跃、 上看,五四文学具有一种活跃、开 放的青春气息。 放的青春气息。
第三个十年
①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战爆发。 1937年 日卢沟桥事变,抗战爆发。 文学界形成三个不同的文学区域: ②文学界形成三个不同的文学区域:沦陷 国统区、解放区。 区、国统区、解放区。 ③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毛泽东发 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 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影响重大深远 重大深远。 影响重大深远。 三个区均出现了优秀作品。 ④三个区均出现了优秀作品。
《狂人日记》
一、《狂人日记》的思想深度 狂人日记》 这篇小说是五四新文学的“总序” 这篇小说是五四新文学的“总序”,体现 彻底反封建的总体倾向。 彻底反封建的总体倾向。 1、揭露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吃人的本质。 、揭露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吃人的本质。 小说从多层次展开。 小说从多层次展开。首先理解封建礼教 吃人” 其次理解为什么说礼教“ “吃人”,其次理解为什么说礼教“吃 人”。 2、强烈的反叛和变革精神。 、强烈的反叛和变革精神。
第二篇: 文化巨人——鲁迅 第二篇: 文化巨人 鲁迅
大视野下概述对鲁迅的评价 鲁迅的创作道路及《呐喊》 鲁迅的创作道路及《呐喊》、 彷徨》 《彷徨》 说不尽的阿Q 说不尽的阿 故事新编 《野草》与《朝花夕拾》 野草》 朝花迅的概述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新月社
• 1923年,徐志摩、陈源、胡适、梁 实秋等以聚餐会形式开始在北京活动 • 1924年4月,成立了新月社,徐志 摩创办《晨报副刊·诗刊》,由此形 成新月诗派,聚集了闻一多、徐志摩、 朱湘等诗人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 演出《玩偶之家》
• 三、现代报刊、社 团的兴起。
• 《新青年》(青年杂志) 、 《小说月报》、《语丝》 《新月》等刊物
新月 语丝
1、文学研究会
• 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 郑振铎、沈雁冰、叶绍均等12人。 • 以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说月报》为代 用会刊,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 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
究会
郁达夫
3、湖畔诗社
• 1922 年3月 成 立 于 杭 州 , 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汪静 之、冯雪峰、潘漠华。 • 出版合出诗集《湖畔》。 • 以清新质朴、大胆率真的 情诗在白话诗发展上占有 一定位置。
汪静之
4、浅草、沉钟社
• 浅草社成立于1922年冬的上海,主要成员有 林如稷、陈翔鹤、陈炜谟、冯至。出版《浅草》
• 倡导新格律诗,对现代新诗的发展有 重要贡献
• 1927年,徐志摩、闻 一多、梁实秋等在上海 创办新月书店,并相继 出版《新月》月刊、 《诗刊》季刊 • 成为一个自由主义作家
聚集的文学团体。
四、文学论争:新文学与林 纾、学衡派、甲寅派的论争
• 1919年,蔡元培、李大钊 、鲁迅反击林 纾。《新青年》和《国故》。 • 1922年,鲁迅批判梅光迪等学衡派。 《学衡》,国粹,融贯中西 • 1925年郁达夫、沈雁冰等反击甲寅派。 《甲寅》攻击白话文,“读经救国”,新 文学救国。
• 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倡 导“写实主义”文学精神。
• “将文艺当做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 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 • “……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 讨论人生的一般问题”
叶绍钧 周作人 沈雁冰
2、创造社
• 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早的成员有 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留学
季刊。
• 1924年,杨晦、陈炜谟、陈翔鹤、冯至又创
办《沉钟》周刊,得名沉钟社,直至1934年
停止活动,被鲁迅称为“中国的最坚韧,最诚 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
5、南国社
• 南国社是出自创造社的田汉 领导创立的一个综合性艺术 社团,以戏剧的成就与影响 最大。1924年即有《南国半 月刊》,田汉20年代的剧本 代表作都在上面发表。1927 年冬,南国电影剧社改组, 正式定名南国社。
第一章:1920年代文学
一、文学观念的变化 文体的大解放(大破 坏):白话文、诗歌 的格律、小说的章回、 戏剧的程式。
胡适的文学改良: 白话文写作
梁启超提倡新民说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二、作家视点下移。 同情民众、弱者, 关注个体需要,揭 露中国落后观念: 男尊女卑、等级观 念、官本位、婚恋 不自由、封建迷信 等等。
日本学生。
• 先后在上海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
《创造日》,《创造月刊》等十余种刊物。
• 创造社以1925年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以建设 新文学为己任,在美学立场上推崇直觉、灵感和 天才,主张“文学是自我的表现”。
• 在创作上,较多地接受 了欧洲浪漫主义及现代
主义文学流派的影响
• 以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 和“为艺术而艺术”的 文学立场区别于文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