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传统

合集下载

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大全

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大全

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大全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

下面是小编推荐的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大全,仅供参考,欢迎阅读!端午节传统习俗1、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

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

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

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

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

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

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

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

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汨罗江,奔向龙舟赛场。

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中国人民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并且遵循传统习俗。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丰富多样,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习俗。

1.包粽子包粽子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粽子是一种由糯米和其他食材制成的食物,通常用竹叶裹成三角形。

包粽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民间传说,传说中,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将食物投入江中,以防止鱼虾吃掉他的身体。

而粽子则是用来代替这些食物的。

包粽子的过程十分有趣,首先准备好糯米、馅料和竹叶,将糯米泡水后蒸熟,再将竹叶用开水烫软,接着将一片竹叶摊平,放上适量的糯米和馅料,然后折叠成三角形,并用棉线绑住。

包好的粽子要用绳子捆成串,然后用锅煮熟即可。

包粽子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也是人们亲手制作美食的方式,体现了家庭之间的温馨和团结。

2.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传统习俗,特别是在南方地区。

龙舟是一种长条形的舟艇,外形呈龙状,由船身、船头、船尾和船身两侧的龙头和龙尾组成。

赛龙舟源于中国古代的屈原故事,当时人们为了悼念屈原,纷纷划船到江中打捞他的尸体,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划龙舟比赛的传统活动。

赛龙舟的比赛通常在江河湖海等水域进行,参赛的队伍要配合船头鼓手的指挥,齐心协力地划动桨。

同时,龙舟比赛也有丰富多样的仪式、音乐和表演,吸引了众多观众。

这项活动既是对屈原的纪念,也是一种团队合作的体验,融合了体育竞技和文化艺术。

3.佩戴艾草和挂菖蒲艾草和菖蒲都是端午节的特殊植物,人们在这一天会佩戴艾草和挂菖蒲,有着驱邪辟邪的寓意。

根据传统,人们会将艾草捆成束,挂在门口或悬挂在室内,以驱除邪气和疾病。

同时,人们还会将菖蒲插在鬼门关或门前,用来驱走邪恶的力量。

艾草和菖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认为具有清香和辟邪的效果。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通过佩戴和挂菖蒲的方式来祈求平安祥和,预防疾病和灾祸的发生。

这种习俗既是保护自身和家庭的方式,也是对古代神话传说的一种传承。

端午节有哪些传统风俗

端午节有哪些传统风俗

端午节有哪些传统风俗端午节有哪些传统风俗一、赛龙舟端午节的来历,有好几种说法,我们最熟悉的一种,就是纪念屈原。

传说五月初五这天,屈原跳进汨罗江后,当地的老百姓闻讯后,大家就马上划船过来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也没发现屈原的尸体。

那天恰逢下雨,湖上的小船就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边。

当其他人知道这件事情后,也都冒雨前来,争相划船到洞庭湖上来。

为了寄托大家对屈原的哀思,此后就逐渐发展为龙舟竞赛。

二、吃粽子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就是粽子。

吃粽子的传说,和赛龙舟一样,都是为了纪念屈原。

传说屈原于五月初五日投汨罗江后,被水中蛟龙所困,人们哀悯同情屈原,每到这一天的时候,就将五色丝的粽子投入江中,以驱赶蛟龙。

后来,粽子便成了最受人们欢迎的端午节食品。

三、悬挂钟馗像在江淮地区,每到端午节,都有家家悬挂钟馗像的习俗,用以镇宅驱邪。

四、挂艾草、菖蒲、榕枝,祈求平安在端午节期间,民间还有在门口挂艾草、菖蒲、榕枝的习俗。

艾草大家都很熟悉,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草药,针灸里的灸法,就是以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位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把它插在门口,也可以使身体健康;菖蒲,被老百姓视为百阳之气,插在门口上,可以避邪;门口挂榕枝的寓意是使身体矫健,百病不生。

还有的地方是挂石榴、胡蒜、山丹,都是寄托人们对平安、健康的美好愿望。

五、戴长命缕,保佑安康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就是戴长命缕,也称续命缕、续命丝、长寿线、延年缕等。

长命缕一般用五种颜色的线搓成彩色线绳,或者做出各种形状的小饰品,在端午节的那一天,挂在小孩子的手腕、脚腕,或者脖子上,据说可以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六、戴香包,防病健身香包,又称香囊、香袋、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也有用碎布做成的,里面可以装上各种香料,比如一些中草药,还有茶叶、荷花等等,然后佩戴于胸前,香味扑鼻,还可以防病健身。

因为戴香包老少皆宜,深受人们喜爱,现在的香包做得越来越精致,已经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工艺品。

端午节 百度百科

端午节 百度百科

端午节百度百科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百度百科作为中国最大的百科全书,对于端午节的传统、来源、习俗、饮食等方面有着详细的介绍。

一、节日传统端午节起源于古代中国,传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也有人认为是纪念民间英雄五虎上将。

而屈原和五虎上将成为端午节的两个主要源流,形成了复杂而丰富的多元文化。

二、节日习俗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赛龙舟、挂菖蒲、吃粽子、佩香囊等。

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文化现象之一,这些习俗早已渗透到了百姓生活的各个领域。

三、节日饮食端午节的饮食文化也是非常丰富多样的。

粽子是端午节的主食,不同地方的传统口味也有所不同,如南方的甜粽子和北方的咸粽子。

除粽子外,赛龙舟时还需要吃饺子、面粉圆等成为必不可少的食品。

四、节日意义端午节作为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意义。

不仅呈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之丰富多彩,也是寄托了人民对故乡的深深感情和爱国情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类思想智慧。

五、节日现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形态的不断演化,端午节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演绎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互动性,而各大商家也纷纷借此机会推出各种各样的传统产品,促进了文化与商业的交流。

六、结语综上所述,端午节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也是国人心中的一样深情史迹。

通过百度百科,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端午节的来龙去脉、传统文化、现状发展等多重层面的内容。

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不断推动和传承端午节的文化之美,也让这一民族传统节日在未来的岁月里更加长盛不衰。

端午节传统文化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传统文化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传统文化习俗有哪些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习俗。

1.赛龙舟:龙舟赛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人们组成队伍,在长江、河流、湖泊等水域划龙舟,以庆祝屈原的英勇事迹。

传统的龙舟是木制的,装饰有彩绘龙头和龙尾,人们在船上划桨,争先恐后地竞赛。

2.贴艾草和挂菖蒲:在端午节前,人们会将艾草挂在门口或悬挂在梁柱上,以驱邪避灾,保佑家庭平安。

同时,还会在门前或庭院内种植菖蒲,菖蒲象征着清香、祈福和驱蛇,被认为有避邪辟邪的力量。

3.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物。

它是用粳米和当地特产的糯米包裹而成,再用竹叶或粽叶包裹,形状呈三角或长方形。

粽子有各种口味,如咸味、甜味、豆沙味等。

吃粽子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也是纪念屈原的一种方式。

4.穿五彩丝绳:在端午节的时候,人们会穿五彩丝绳,以祈求平安和驱邪。

五彩丝绳是由五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编织而成,代表着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

据说佩戴五彩丝绳可以祛病辟邪、驱邪避灾。

5.祭祀屈原: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还会举行祭祀仪式,以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祭祀仪式通常包括上香、敬糯米酒、举行祈福仪式、上供饭菜等。

人们会在家中或庙宇前设立祭坛,摆放糯米饭、黄酒、鲜花等供品,向屈原表达敬意。

6.看艾草和跳舞龙:端午节期间,还会有一些表演活动。

人们会跳起舞龙,把龙舞起来,象征着吉祥、平安和繁荣。

此外,还有人表演舞狮和舞大头,让身穿彩色服装的艺人在街头游行。

7.传递习俗: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还有一项有趣的习俗,就是互相传递蛋黄酥。

蛋黄酥是一种传统的点心,在传递过程中,如果将酥皮碎了或酥心掉出来,就需要惩罚,通常是唱歌、跳舞或做一些有趣的动作。

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习俗丰富多样,凝聚着人们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参与这些习俗,人们不仅能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氛围,还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主要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习俗,被誉为中国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进行各种活动,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祈求祥瑞的心愿。

以下将介绍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传统习俗。

一、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最为重要的食品之一,也是人们在这一天必不可少的节日美食。

粽子的制作非常繁琐,通常由糯米、包裹在湖苇叶或者竹叶中,里面夹有各种不同的馅料,如红豆沙、肉馅等。

不同地区的粽子口味各异,但无论形状、口味如何,吃粽子的习俗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非常普遍的。

人们相信吃粽子有避邪消灾、祛病健康之功效,也有祈求丰收、平安幸福的寓意。

二、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为精彩的传统活动之一。

龙舟是一种长而狭窄的船只,可以容纳多人划桨。

每年的端午节,人们会组织赛龙舟的比赛,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在比赛中,不同地区的龙舟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装饰风格,有的是五彩斑斓的龙首,有的则是装饰华美的彩旗。

赛龙舟的过程中,划桨手们齐心协力,全力划桨,努力争取胜利。

观众们则会在岸边欢呼雀跃,给选手们加油鼓劲。

三、系艾叶、挂菖蒲端午节还有一项非常古老的习俗,就是系艾叶和挂菖蒲。

艾叶和菖蒲都是具有浓郁芳香的植物,被认为有辟邪驱恶、驱病保平安的效果。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把艾叶系在门上、床头或者房子的某个角落,以保护家人平安。

同时,也会将菖蒲挂在门前的门柱上,以驱逐邪恶与疾病。

这些习俗在中国各地流传甚广,并且被认为是一种辟邪保平安的重要方式。

四、佩香囊、系五彩线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还会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线,以祈福求祥。

香囊是一种装有香料的袋子,可以挂在衣服上。

人们相信佩戴香囊可以驱邪辟恶、避免意外和疾病的发生。

另外,人们还会将五彩线系在手腕或者脚腕上,有的人甚至会把五彩线系在门上、窗户上,以驱逐厄运和邪气。

佩香囊和系五彩线的习俗流传至今,是端午节期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五、品咸粽、饮雄黄酒在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品尝咸粽和饮雄黄酒。

端午节民间传统习俗_端午节风俗习惯

端午节民间传统习俗_端午节风俗习惯

端午节民间传统习俗_端午节风俗习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缘起和许多节俗活动均与夏令有关,且与夏至时间相邻,故称为夏节。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端午节民间传统习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端午节民间传统习俗1、吃粽子端午吃粽子也是一个重要习俗,粽子又被称为“筒粽”、“角黍”,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

每个地方的粽子口味和馅料都有所不同,粽子最初为了祭祀祖先神灵,但是屈原投江那天也正是五月初五,人们不忍心江中的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便向江中的鱼虾投入粽子。

粽子的起源远早于屈原时期,为了纪念屈原,后人才坚持端午吃粽子,慢慢就形成了这样的习俗。

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各地都盛行,也是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

2、拴五色丝线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

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谓之可去邪祟、攘灾异,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3、佩香囊端午节这天小孩子佩戴香囊的习俗据说有避邪驱瘟的含义,而在南方,年轻男女还会通过香囊来表达各自的爱意。

香囊形状万千,小巧可爱,但它不仅仅是装饰品而已。

香囊内通常会装有中草药、香药、朱砂、雄黄等,具有驱虫防病的功效。

外面由丝布包着,再用彩色丝线缠绕固定,最后再用彩绸刺绣,五颜六色的香囊十分炫彩夺目。

4、饮雄黄酒雄黄酒有驱虫解毒的功效,多喝还能养颜美容。

端午节喝雄黄酒,寓意驱除病魔。

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

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

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5、悬艾叶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艾叶是一种药用植物,它的叶片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以驱赶蚊虫、提神醒脑。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把家里打扫干净之后,将艾叶插在门楣上。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在中国,端午节已有2500年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

端午节期间,人们遵循各种传统习俗,包括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挂艾草、饾馨香、佩香囊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一起来了解更多关于端午节习俗吧。

一、吃粽子在中国,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吃粽子。

粽子是一种由糯米、豆沙、蛋黄、瘦肉、花生、枣等馅料包裹在箬叶或者竹叶里的传统美食。

吃粽子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因为传统认为屈原的魂灵被投入江中后,当地的百姓向江中投食糯米饭,以确保屈原不被鱼虾啃食。

在此之后,人们将这种饮食形式转化为粽子的现代形式,以纪念这段历史传说。

二、挂艾草和穿香囊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不仅仅要吃甜的、咸的粽子,还要挂艾草和佩香囊。

艾草是一种象征吉祥的草药,在端午节期间将艾草挂在门前或床头,以驱赶邪恶。

人们还喜欢穿着香囊,香囊通常由香料制成,香气四溢,代表着平安。

挂艾草,佩香囊成为端午节的一大特色。

三、饮雄黄酒雄黄酒又称为雄黄酒囊,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料,被使用在端午节等重要日子。

雄黄酒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传统上认为饮雄黄酒可以预防疾病、驱鬼、驱邪等,其药用的效果让人们认为是治疗疾病的灵丹妙药。

四、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中最令人兴奋的活动之一。

赛龙舟源自中国南部一个古老传统,现在已成为全国范围内的盛大比赛。

龙舟是一种长而窄的木船,前面有一个头雕成为龙的样子,身上斜向翘起,并且服饰华丽。

靠手划动龙船以达到赛比赛目的的习俗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五、饾馨香饾馨香或“豆馅糕”在南方地区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

据说上古时代,饾馨香是一种赛前补充能量的重要食品,而现在,它已经成为端午节的一种文化遗产。

饾馨香由糯米粉和豆沙或蜜枣馅制成,然后放入模具,制成各种花色和形状。

饾馨香非常好吃,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

总之,端午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传统十大习俗

端午节传统十大习俗

端午节传统十大习俗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这个节日里,有着许多独特的习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端午节传统十大习俗。

第一个习俗是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受欢迎的传统活动之一。

它起源于楚国战国时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在龙舟比赛中,参赛队员分成不同的组别,划动着长长的木质龙舟,力争成为最快的船队。

第二个习俗是吃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

它由糯米和各种馅料制成,用竹叶包裹而成。

食用的方式各异,有的人泡着酱油蘸着吃,有的人则加糖加芝麻,颇为美味。

第三个习俗是挂艾草和菖蒲。

艾草和菖蒲是端午节中常见的植物,它们具有驱邪、驱蚊、消毒的功效。

在端午节中,人们会将艾草和菖蒲挂在门上和床上,以求祈福和消灾避瘟。

第四个习俗是戴香囊。

香囊是一种用香料和布料制成的袋子,它可以用来驱邪和美容。

在端午节,人们会制作香囊,并加入一些草药和香料,然后佩戴在身上,以保健身体和增加运势。

第五个习俗是吃五色豆。

五色豆是一种五彩斑斓的小豆子,它代表着五行,具有驱邪、祈福和美容的作用。

在端午节中,人们会将五色豆煮熟,然后食用,以求祈福和驱邪避瘟。

第六个习俗是树端午树。

端午树是一种将竹竿和花瓶组合在一起的装饰品,它可以用来增加节日气氛和美化环境。

在端午节中,人们会在自家门前树一架端午树,并在其上挂上五彩缤纷的饰品和五彩丝带。

第七个习俗是喝雄黄酒。

雄黄酒是一种传统中药酒,它有消毒、祈福和健康的作用。

在端午节中,人们会饮用一定量的雄黄酒,以祈求健康和消灾避瘟。

第八个习俗是煮香包。

香包是一种用香料和布料制成的小袋子,它可以用来驱蚊和驱除异味。

在端午节中,人们会制作香包,然后将其煮熟,去除异味,增加清香,以供自己或家庭使用。

第九个习俗是戴艾草草。

艾草头是一种用艾草绑成的小捆,它可以用来驱邪、排毒和美容。

在端午节中,人们会在自己的脑门上绑上艾草头,以保健身体和增加运势。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精选)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精选)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精选)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一天,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庆祝和纪念,包括参加龙舟比赛、包粽子、挂艾草、佩戴五彩丝线等等。

下面,我们将一一介绍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1. 龙舟比赛:龙舟比赛是端午节最具特色和受欢迎的习俗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分成不同的队伍,划着装饰有龙头的长船,在江河湖海中比拼划桨的速度和技巧。

乘船者会穿上五颜六色的衣服,船身也被装饰得非常漂亮。

龙舟比赛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2. 包粽子: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提前准备好糯米、糖、红枣、豆沙等各种馅料和粽叶,然后将其包裹成三角形或矩形。

包粽子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耐心,也是一项家庭团聚和传统技艺的体现。

包好的粽子可以蒸煮或煮熟后食用,其口感香甜可口,成为人们在端午节期间的美食。

3. 挂艾草:在端午节,人们还会挂艾草以驱邪避疫,以示祈福和祭祀先祖。

艾草是一种草本植物,被认为具有辟邪、祛病、驱虫的功效。

人们会将艾草捆绑成串,挂在门口或悬挂在家中的柱子、玄关等位置。

挂艾草不仅是一种保护家庭健康的信仰和习俗,也是一种装饰和喜庆的表达。

4. 佩戴五彩丝线:在端午节这天,人们还会佩戴五彩丝线,用以辟邪和祈福。

五彩丝线由五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编织而成,每种颜色代表不同的寓意。

红色代表喜庆吉祥,黄色代表富贵平安,蓝色代表平安顺利,绿色代表健康长寿,白色代表纯洁祥和。

人们会将五彩丝线系在手腕上或佩戴在身上,以祈求吉祥平安的福运。

5. 观赛艇比赛:除了龙舟比赛,端午节期间还会举行赛艇比赛。

赛艇是一种桨式划船运动,与龙舟比赛相比,赛艇的船形更修长,划桨的动作更规范。

赛艇比赛吸引了国内外众多选手和观众的关注和参与,成为端午节期间的一大亮点和节目。

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样,每个地区和家庭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习惯。

无论是参加龙舟比赛、包粽子、挂艾草,还是佩戴五彩丝线,这些习俗都是人们表达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统精神的追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1、吃粽子粽子作为祭祀用品,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但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则是在晋代,这一时期,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了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2、拴五色丝线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

在端午这一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保安康。

3、饮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古时候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

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4、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5、悬艾叶菖蒲端午节挂菖蒲是可以让那些出没的蛇虫鼠蚁绕行的。

菖蒲,在民间素有“驱蚊小能手”的称号。

6、打马球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

中国北方民族没有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但会在端午这天射柳和打马球,这很明显是****于北方游牧民族的竞技遗俗。

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

7、吃咸鸭蛋端午节正值仲夏,天气比较炎热潮湿,很容易滋生细菌,引起“瘟疮”类疾病;而鸭蛋形状似心形,古人认为吃了鸭蛋可以保护心气神不受侵害。

8、佩香囊佩香囊,是端午节传统习俗之一,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用。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9、吃打糕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

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

10、踏青端午节踏青风俗,见于黄河以北,人们在这个节日到郊外游玩、放风筝、游览山水、欣赏花木、釆艾蒿等以愉悦心情、舒缓压力。

端午节的禁忌有哪些1:戴五色绳手链,祈求爱情,旺运势端午节配带五色绳能够增强自己的人缘,使单身者可以成功脱单。

五色绳是由蓝,白,黄,红,绿这五个颜色编制而成的代表着东南西北中这五个方位,也代表着金,木,水,火,土五行。

端午节传统文化有哪些

端午节传统文化有哪些

端午节传统文化有哪些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

它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也是一个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

以下是关于端午节传统文化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1. 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物。

它是用糯米、红豆、枣子、肉等馅料包裹在红豆叶或箬竹叶中煮熟而成的。

粽子在古代被认为具有驱邪、辟邪的作用,人们相信吃粽子能辟邪驱瘟,保佑平安。

2.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也是端午节的重要特色之一。

龙舟赛是模仿古代人为了寻找屈原的尸体而划船的传说而来的。

龙舟比赛中,每艘船上都有一支龙头和一支龙尾,船上的人们互相配合,用力划桨,力求划出最迅猛的速度,达到胜利的境地。

3. 艾叶和菖蒲:在端午节期间,人们还喜欢以艾叶和菖蒲作为装饰。

艾叶被认为可驱赶邪恶和不干净的东西,可以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菖蒲则是一种有着浓郁芳香的植物,其花语是“高尚清纯”的象征,人们相信其能够带来好运和祝福。

4. 插艾草和挂菖蒲: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在门口或窗前插上艾草,以驱邪辟疫。

同时也会用线绳挂上菖蒲,因为菖蒲具有驱邪的功效。

这些传统习俗被认为可以保佑家庭成员平安健康。

5. 端午节习俗:在端午节的时候,人们还喜欢游玩或观看一些特定的习俗活动,比如踏青、荡秋千、编花绳等。

踏青是指在大自然中散步、欣赏自然风光,感受春季的气息。

荡秋千是指坐在离地面较高的秋千上摇摆,这是一种娱乐活动。

编花绳是一种用彩色丝线编制成各种花朵图案的手工艺品。

6. 屈原和龙舟起源: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与两个重要的历史故事有关。

一是屈原的故事,屈原是中国古代的爱国诗人,因为无法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于公元前278年在端午节这天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的端午节都会划龙舟和吃粽子。

另一个是龙舟起源的故事,据说古代人在屈原的死后划船寻找他的尸体,而后演变成了龙舟赛这个活动。

端午节传统文化丰富多样,人们通过庆祝这一节日,传承了古代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端午节的八大传统风俗

端午节的八大传统风俗

端午节的八大传统风俗端午节的八大传统风俗风俗1:吃粽子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为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

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

在老北京,粽子用江米、黄米、小枣做成,俗称“二米粽子”。

系粽子则用马莲草,也是北京特产。

风俗2:挂艾草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挂艾草或菖蒲,因为二者皆为中草药,蚊虫害怕这种味道,能起到驱蚊的效果。

因为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古人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

人们便会把菖蒲刻成“小人儿”、“小葫芦”等形状,挂在儿童脖子上,以求吉利。

也会挂在门楣,起到驱魔祛鬼的效果。

风俗3:赛龙舟传说楚国人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王作楫说,古人赛龙舟时在终点设了鱼标、鸭标、铁标,谁拿到这3个标就获得了冠亚季军。

为了让参赛者从远处看到终点,古人还会在3个标上用锦缎打上蝴蝶结。

风俗4:吃五毒饼端午节临近夏至,天气越来越炎热,细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于是食用五毒饼消病强身。

五毒指蝎子、蛤蟆、壁虎、蜈蚣、蛇,古人将它们的形象盖在饼上,馅儿也是“五馅”:樱桃、荸荠、桑葚、黄杏和江米藕。

据说,吃了五毒饼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

风俗5:斗百草古时人们到端午节,会结伴去郊外采药,采药途中会斗草玩,逐渐形成习俗。

王作楫介绍,参与游戏的两人会持草相对站立,双手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两端。

游戏开始后,二草相勾,双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谁的草或花茎被对方拉断谁为输。

风俗6:收五毒端午节时,女孩要在胸前别上“缯子”,据说这种用彩色丝线缝制、样子跟粽子类似的布艺可以驱邪避恶。

男孩则在颈上挂一个葫芦,里面收进“五毒”图案,意思是“收”了五毒。

风俗7:贴葫芦花老北京人喜欢葫芦,因为葫芦是“福禄”的.谐音。

古时人们会用红色毛边纸剪成葫芦,里面包括“五毒”图案,称为“葫芦花”,五月一日贴出,五月五日午时摘下扔掉,称为“扔灾”。

端午节的文化风俗

端午节的文化风俗

端午节的文化风俗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其文化风俗丰富多样。

1. 赛龙舟: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通常在江河湖海等水域举行。

赛龙舟祈祷丰收和平安,同时也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和牺牲。

2. 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粽子是用粳米、豆子、枣等馅料包裹在竹叶中,以粽子形状蒸煮而成。

吃粽子象征着驱邪避病、祈求平安健康。

3. 佩香囊:香囊是用香料、布料等材料制成的小袋,通常挂在颈间或挂在门窗上。

佩香囊可以驱邪避邪、祈求平安,同时也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4. 贴艾叶:端午节还有一项传统习俗是贴艾叶。

人们将艾叶捆成束或制成卷,贴在门窗上,相信能辟邪驱瘟,保家平安。

5. 赛百步蛇:一些地方会举办赛百步蛇的活动,参赛者将蛇藏在竹管中,比赛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将蛇放出来,寓意驱除瘟疫。

6. 悬挂五色线:五色线是用五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绳子编织而成,人们会将五色线绑在手腕上或挂在门窗上,以驱邪辟邪,祈求吉祥。

以上的文化风俗只是端午节习俗中的一部分,各地的端午节习俗还有一些地方特有的,如垒层屋、制作草人、舞龙舞狮等。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一个庆祝丰收、祈求平安和健康的节日,人们通过各种传统活动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端午节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传统风俗有哪些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

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端午节的传统风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端午节的风俗1、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2、端午食棕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

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祝愿考生考上好的学校。

3、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古时人们以为自己发病是因为妖魔鬼怪上身),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

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4、悬艾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_端午节风俗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人们对苍龙七宿的祭祀,而星象文化的起源也已经不可考究,也是有很多年的历史。

端午节的10种民俗活动

端午节的10种民俗活动

端午节的10种民俗活动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

端午节的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在中国各地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下面将介绍关于端午节的10种民俗活动:1.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一个活动。

人们组成龙舟队,手持长竹船,快速划水,通过努力协作,力争龙舟冠军。

赛龙舟在中国历史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起源于古代中国人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而设立,如今已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传统体育赛事。

2. 穿艾草袋: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制作一些特制的艾草袋,并穿在身上。

相传屈原在自杀前,身上挂有艾草,而穿艾草袋则是为了纪念屈原。

3. 吃粽子:端午节必吃的传统食品是粽子。

粽子是用糯米包裹豆子、肉末、蛋黄等馅料而成,经过蒸煮而成。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味,如北方的大肉粽、南方的甜粽等。

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也象征着辟邪、辟瘟的民俗。

4. 穿五色绳:端午节人们还会穿五色丝线或绳子,这些绳子有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

五色绳被认为有驱邪、辟瘟等功效,人们会绑在手腕或脚踝上,来祈求平安健康。

5. 制作艾叶沐浴: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将儿童洗澡的水浸泡艾叶,然后用艾叶水给婴儿洗澡。

这被认为是一种驱邪除魔的方法。

6. 打糕饮香: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用清酒搅和上浆,然后用搅拌器敲打米糕,称为打糕饮香。

打糕饮香的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7. 插艾蒿:端午节的另一个传统活动是在门前插艾蒿。

艾蒿被认为能驱除蚊虫、瘟疫等,人们将艾蒿插在门前,以驱邪辟瘟。

8. 贴符咒:端午节人们会在门上贴符咒,这被认为能辟邪驱魔、祈求平安。

符咒一般是方形、红色的纸片,上面写着吉利的话语或祝福语。

9. 诗词比赛:因为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日子,所以许多地方会举行诗词比赛。

人们会通过吟诵古代文人的诗词来表达对屈原的尊敬之情。

10. 祭祀屈原: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去家附近的江河湖海边,或是家中的神龛,为屈原举行祭祀仪式。

祭祀屈原的目的是感念他的贡献,祈求他的保佑。

端午节各地的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各地的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各地的风俗有哪些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这一天,各地有不同的风俗习俗,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主要的端午节风俗。

1. 北方吃粽子:在北方地区,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会吃粽子。

粽子是一种用粳米、糯米、红豆、豆沙等包裹在竹叶或者芦苇叶中煮熟的食物,外形像长方体。

人们相信吃粽子可以驱邪、避恶、增加福气。

因此,北方人在端午节期间会互相赠送粽子,祝福对方平安幸福。

2. 南方赛龙舟:在南方地区,特别是江南地区,人们会在端午节这一天举行龙舟竞赛。

龙舟是一种长约10余米的木船,前端雕有龙头,尾部装有彩旗。

比赛时,一群人划着龙舟,响亮地鼓声和欢呼声穿梭在水上,非常壮观。

这项民间运动起源于古代中国人民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方式,带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意义。

3. 悬挂艾草和艾叶: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地方还会悬挂艾草和艾叶,以驱除瘟疫和鬼神。

人们相信艾草可以驱邪、清除病气。

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人还会用艾叶拍打自己的身体,以驱散疾病。

4. 挂菖蒲:挂菖蒲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在门前或者房间内挂上菖蒲,以驱邪避灾。

传说菖蒲有辟邪的功效,可以保护家人平安。

5. 穿五彩线:在一些地方,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会穿上五颜六色的绳子,代表幸运和吉祥。

这些绳子通常会系在手腕上,有些人甚至会互相交换绳子作为友谊的象征。

6. 玩艾草香囊: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人会制作艾草香囊并佩戴在身上。

香囊里通常装有艾草和一些香料,散发出清香的味道。

人们相信佩戴艾草香囊可以辟邪、驱鬼、保平安。

7. 登高望远: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人们会攀登高山,以迎接节日的到来。

登高的同时,人们还会远眺,展望美好的未来。

8. 端午节民俗表演:在一些地方,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传统民俗表演活动,如舞龙舞狮、踩高跷等。

这些表演形式独特,富有地方特色,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

这些风俗习俗展示了中国不同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

它们不仅是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民间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所在。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风俗_端午节经典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风俗_端午节经典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风俗_端午节经典习俗有哪些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

吃粽子是端午的传统习俗,除了吃粽子,大家知道还有哪些风俗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风俗_端午节经典习俗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风俗1、咸鸭蛋吃咸鸭蛋为端午节又一食俗。

咸鸭蛋咸而微寒,能滋阴、清肺,可治膈热、咳嗽、喉痛、齿痛、泄利等病症。

咸鸭蛋不仅具有医疗作用,且能有效补充人体在夏天盐分的缺失和营养物质的消耗,因而也是一味夏季食补与佐餐佳品。

2、蒸馍馍和米糕不少地方过端午节时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或做成米糕(又称打糕)。

艾草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可驱虫杀菌,对多种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驱瘟,无论食还是用,艾草均必不可少。

3、大蒜蛋有些地方端午要吃大蒜蛋,即将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以供食用。

有的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

鸡蛋除有滋补强壮作用之外,还有滋阴润燥、补心宁神、养血安胎、解毒止痒的功效,与大蒜、艾叶合用,民间谓可以避“五毒”,益健康。

4、大蒜炒苋菜大蒜炒苋菜是许多家庭在端午节喜欢食用的一道蔬菜。

大蒜素有“天然抗菌素”之誉,在食物中杀菌解毒作用十分显著。

苋菜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痢之功,适宜于暑天赤白下痢、里急后重者食用。

大蒜与苋菜同炒,优势互补,是防治痢疾等夏季肠道疾病不可多得的良药佳蔬。

5、“五黄”端午江南一些地方有吃“五黄”的习俗,即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

① 黄瓜:黄瓜性凉味甘,具有生津止渴、除烦解暑、利尿消肿的功效。

尤其作为盛夏主蔬,治疗多种夏日时病,应时顺季,内食外用,老少咸宜。

② 黄鳝:端午的黄鳝体壮肥美,肉质细嫩,正是择食的佳季,故民间素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黄鳝性味甘温,具有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的功效,常用于劳伤气血、风寒湿痹、产后淋沥、下痢脓血等症。

黄鳝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多种营养物质,特别适用于进入毒月体虚之人食用,具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节的传统【篇一:端午民俗文化与历史传承】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端午文化在我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谓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

在《我们的节日》一书中,它赋予了端午节很深厚的文化内涵。

与其他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中秋相比,端午节的名称最多:端午节、端阳、重五节、夏节、天中节、五月节、诗人节等。

端午节的来源与传说也是多种多样,有纪念屈原说、龙说、纪念伍员(伍子胥)说等20多种。

其中,最流行的是纪念屈原说。

屈原,曾在楚国做过左徒和三闾大夫,后来因为奸臣排挤被放逐到了江南,当楚都被秦兵攻破的时候,他力图报国无果,愤怒之下投江而死,以身殉国。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缅怀爱国诗人屈原,纪念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自幼生活在中原腹地的我,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端午节吃粽子、悬艾草、挂香囊、和妈妈一起回外婆家的过节方式已经成为儿时的记忆。

成年之后,对端午节的理解除了缅怀屈原就是因他而设的“美食节”。

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们有过对于传统节日的淡漠,以至于中国文化传统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变得越来越稀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渐远离传统节庆活动,关心中国传统节日的青少年越来越少,知道这些节日与内涵的渊源和来由的也不多,我也不幸的将中国传统文化这颗“明珠”遗落在了纷繁杂物的物质欲求中。

端午前参加了宝宝幼儿园举办的以“我们的节日〃端午”为主题的亲子活动后,我对端午节所蕴涵的深厚民族文化精髓有了更深的理解。

“五月五,是端阳。

插艾叶,戴香囊。

吃粽子,撒白糖。

龙船下水喜洋洋。

”在孩子们整齐嘹亮的儿歌朗诵中拉开了端午亲子活动的序幕。

孩子们在老师的循循诱导下,争先恐后地回答端午节的由来、风俗习惯,齐声朗诵着关于端午的诗词。

当孩子们的表演结束后,十之八九为人父母的我们从内心深处感到一种震撼:在端午文化的内涵渐行渐远的二十一世纪,在商业气息越来越浓的今天,商家们通过各种媒体方式大力鼓吹各种精美绝伦、黄金造价的天价粽子,使得我们的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变了味;孩子们却用稚嫩的声音唤起了我们对民族精神品格的重新思考——我们浸淫在中国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和富有魅力的传统习俗中而未珍惜,却将灵魂迷失在了现代名目繁多的国际潮流节日中,时至今日的中国,正是在传承几千年文化的基础上成为一个文化大国,我们应当重塑它更加尊崇的地位和气度。

端午节蕴涵着的爱国精神,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在将来,都是无价之宝。

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仅体现在厚重典籍中,它的延续还体现在我们祖先世代口授相传、技艺传承中。

包粽子就是一项技术活,青年一代特别是在80后、90后中,能够像父辈们那样做出精致香甜粽子的人已经为数不多。

在宝宝幼儿园组织的端午亲子活动中,我也小试牛刀,在一位大妈的帮助下,经过几次尝试终于做出一个“腰缠万线”的粽子。

看着包完的小粽子我想到了:民俗——包粽子、悬艾草、挂香囊,这一传承如果在我们这一代就此断绝的话,对整个民族而言都将是一件极其可悲的事情。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不仅要与时俱进,学习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而且绝对不能失掉我们民族固有的文化血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

传统的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受的民俗文化,有助于形成一个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其中所蕴涵的审美情感和趣味,它的精神影响力是巨大的。

端午节女儿回娘家探望父母是中原一带的风俗。

端午节那天,久居国外的二表哥、四表哥两家陪伴着八十岁的姑姑回到了她的娘家,姑姑见到了她的弟弟、弟媳——我的父亲、母亲;而我向父母亲献上了自己的孝心——第一次送上了亲手包的有点蹩脚的粽子。

中午我们全家老少25口,四世同堂,在欢快和睦的气氛中享用着温馨的、暖暖的午餐。

那是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家和万事兴”五个大字,是啊,先贤屈原将其忧国忧民的一腔悲愤化为一缕精魂,企盼国运昌盛,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要从小家做起,正心、修身、齐家,为构建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中华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标志。

如今,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的端午节,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法宝,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当在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中大力挖掘和弘扬这一文化瑰宝,辩证地继承、发展、改革、创新,重塑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

【篇二: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2014年的端午节在6月2日,也就是农历的五月初五。

年轻人一般只知道端午节吃粽子,其实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煮鸡蛋、赛龙舟、沐兰汤、带葫芦??今天盘点端午节的15个习俗,看看你知道哪一个!1、吃粽子全国人民都有一个共同的习俗,就是要在端午节吃粽子,这个习俗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古代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角黍是因粽子的形状有棱有角,内包有糯米而得名;筒粽是因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贮米烧煮而成。

魏晋时期,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中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中,也记载了屈原投江自杀后,楚国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中祭吊的事。

2、煮鸡蛋在胶东地区,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一样不可。

女娲得知此事后,便去找瘟神说:“今后凡是我的嫡亲孩儿,决不准许你伤害。

”瘟神知道女娲法力无边,不敢和她作对,就问:“不知娘娘下界有几个嫡亲孩儿?” 女娲一笑说:“我的孩儿很多,这样吧,我在每年端午这天,命我的嫡亲孩儿在衣襟前挂上一只蛋袋,凡是挂有蛋袋的孩儿,都不准许你胡来。

”这年端午,瘟神又下界,只见孩子们胸前都挂着一个小网袋,里面装有煮熟的咸蛋。

瘟神以为都是女娲的孩子,所以就不敢动手害人了。

这样,端午吃蛋的习俗逐渐流传开来。

3、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双桨同时划的动作,可以使身体的双侧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划船运动中的后拉、前推、摇桨等动作,对上半身的肌肉是非常好的锻炼,提高了肌肉质量,以及协同工作能力。

”4、沐兰汤5、带葫芦端午节带葫芦是历来的风俗,小孩、成人佩带葫芦,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佩带传统文化寓意“福禄”的葫芦,可以化戾气为平和,增强福缘气场。

葫芦的枝“蔓”与万谐音,每个成熟的葫芦里葫芦籽众多,汉族就联想到“子孙万代,繁茂吉祥”;葫芦谐音“护禄”“福禄”,加之其本身形态各异,造型优美,无须人工雕琢就会给人以喜气。

6、系五色线五色线又称五彩线,古代也叫五彩长命缕。

端午节当天把彩色丝缕拴在小孩的手腕、脚腕和脖颈上,据说可以避邪和防止五毒近身。

这种彩色丝缕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来,丢进河里让水冲走。

陕西地区的传说认为这和药王孙思邈的事迹有关,将花线丢进河里,等于百病也被带走了,具有送灾的性质发展到现在,一般都用绣花用的丝线,颜色多且艳丽,用色比较灵活,多则十多种颜色,少则二三种。

用什么色也很灵活,有些人手头有什么色就用什么色。

等到五月五日这一天,大人小孩都戴上彩缕,走到一起时都会比比看谁的更漂亮,颇有情趣。

当然比较讲究的人家依然是用五色线。

7、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

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

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8、游百病游百病又名“走百病”,流传于陕北各地的农村,是通过游览散步消除百病的一项健身运动,多在妇女、老人、小孩或体弱多病者中间进行。

游百病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据说游就百病不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讲究的,这天男不做农活,女不做针线,做了叫“扎百病”。

就是说把百病的根子扎下了,所以在天水农村,男人赶早备足牛羊饲料,女人忙备吃的和穿的,游百病的主要去处是集镇、寺庙。

不去那里心中如今年白过了一般空落一般酸楚,要去也不易,山村里人要翻山越岭,要走几十里山路。

平时忙地里忙家里,看小孩敬老人。

十六是“大赦”,地里不管,家里放下,小孩拖上,老人扶上,倾家外游,不图升官发财,图个吉利,大人小孩百病不生。

9、送扇子端午节又称“女儿节”,过去在宁波民间,凡新出嫁的姑娘,端午那天要带着“端午担”回到娘家来避一下,离开时要带上父母送的扇子,俗称“送扇子”。

如宁海等地丈母娘要给女婿回送衣料、手巾、10、驱五毒在古代,五月被认为是“毒月”、“恶月”。

因为这时候天气越来越热,雨水渐渐增多,人们很容易生病,自然界的许多昆虫也都出来活动。

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五种动物,它们分别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

其实,把这五种动物合称为“五毒”,是古人的一种误解,因为壁虎无毒,却被认为是剧毒物。

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被人们认为是“九毒”之首,所以民间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

端午节驱“五毒”,就是要提醒人们注意防病。

11、戴香包香囊一般佩戴在胸前,可以驱虫辟邪,然而佩戴也是颇有讲究的。

一般来说,小孩子喜欢戴飞禽走兽类的,诸如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老人则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防病健身,也象征着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到白头等。

最有讲究的要数年轻人了,尤其是热恋中的情人,姑娘多半都会亲自制作一枚别致的香囊,在节前送给心上人。

12、洗龙舟水“洗龙舟水”就是在端午节当天到江里、河里洗澡,因为这段时间的水大,正好又是划龙舟时期,老百姓认为这种水是吉祥的水。

13、拴扫把有赶走“扫把星”,驱除厄运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