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言愁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词言“愁”词分类及言“愁”艺术举例赏析引言:唐宋词中出现了大量的言愁词,主要表现为几种形式:表现男女恋情的相思词;倦旅思归的思乡词;表现壮志难酬、抒发身世感慨的词;伤春悲秋、叹老惜时的闲愁词。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抒情传统的国度,诗词是我们抒发情感的最佳方式。爱、恨、悲、思、愁、怨种种情感交织在历代文学作品中,共同构成了一个缤纷夺目的情感世界。而.. “愁”情更是被历代文学家频频观照。这正符合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传统观点——“诗可以怨”。这个“怨”不仅仅指哀怨的愁情,它包含了我们情感世界的所有表现,而在所有的情感中,最重要的且表现最多的仍然是忧怨之情。

唐代的文学作品中可以读到种种愁怨之情:“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等等,俯拾即是。到了宋代,他们不能诉之于古文的情绪,他们不能抛却了的幽怀愁绪,他们的不欲流露而又压抑不住的恋感情丝,总之,他们的一切心情,凡不能写在诗古文辞之上者无不一泄之于词。“愁”和“怨”同属于不平之气。“怨”是不平之气的外化,是一种相对比较外显直露的情感。而“愁”是不平之气郁结于心,不便或不能明言,是“怨”内敛的结果。宋代社会的政治、文化环境造就了宋代文人含蓄内敛的集体性格,他们更喜欢说“愁”。所以我们看到唐宋词中出现了大量的言愁词。

唐宋代的言愁词,主要表现为这样几种形式:一是表现男女恋情的相思词;二是倦旅思归的思乡词;三是表现壮志难酬、抒发身世感慨的词;四是伤春悲秋、叹老惜时的闲愁词。

最著名的写相思恋情的“愁”词,就是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清秋时节,花落水流,明月回雁,让人惦念他乡游子,虽然锦书不至,相思

之情却是相同的。这里的相思之情已经深化为.. “闲愁.. ”。这“闲愁.. ”是由相思而来,有思君不见、伤心念远之意。

此外还有贺铸的《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旬。试问闲情都几许?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首词明写相思之情,实则借追怀美人抒发自己的苦闷闲愁和迷茫心境。词中用了三个比喻把难描难述的“闲愁”具象化了,“一川烟草”写其迷离恍惚,“满城风絮”喻其纷繁杂乱,“梅子黄时雨”摹其连绵不断。愁苦之情委婉浓重,正可以作为对“愁”的最好诠释。

这类“愁”,类似于陶渊明《闲情赋》的所谓“闲情”,因闲而生,浓郁真挚,是因情而产生的惆怅失望之情。

对故土的思念,是人类共同的心态,尤其是中国古代文人,有着千载以下犹令人感伤无已的哀愁,在世界诸民族的共同心声中奏出最高亢激昂、最意味深远、最感人动情的一曲。思乡的愁词,大多为春秋代序所感发,如王沂孙《扫花游声》以秋声引发羁旅之苦:

商飙乍发,渐淅淅初闻,萧萧还住。顿惊倦旅。背青灯吊影,起吟愁赋。断续无凭,试立荒庭听取。在何许。落叶满阶,惟有高树。迢递归梦阻。正老耳难禁,病怀凄楚。故山院字。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数点相和,更著芭蕉细雨。避无处。这闲愁,夜深尤苦。

漂泊不定的词人,形单影只,又值秋风阵阵,让人“顿惊倦旅”,本人已悲苦不堪,却偏以“闲愁”写之,以淡笔写浓情,使这愁思更加难堪,夜深人静、无人可诉,自然“夜深尤苦”。词中蕴含着思归不得、老病缠身的难言之痛,与亡国之恨、身世之悲融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思乡的浓郁愁情。

这两类言愁词表现的情感,或为相思,或为思乡,“愁”情明确具体。而抒发壮志难酬、身世感慨的言愁词,就显得忧郁婉转,甚至有点言不由衷。最有代表性的,是写“愁”最多的辛弃疾。在稼轩词中,仅“闲愁”一词就出现了十多次。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干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念奴娇》)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满江红》)

闲愁做弄天来大,白爱栽埋日许多。(《鹧鸪天》)

词人的愁真可谓又苦又多,无法排遣。既然如此,索性不去管它:

有甚闲愁可皱眉。老怀无绪自伤悲。百年旋逐花阴转,万事常看鬓鬟知。(《鹧鸪天》)

春已无情秋又老。谁管闲愁,千里青青草。今夜倩簪黄菊了。断肠明月霜天晓。(《蝶恋花》)

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唤取笙歌烂熳游。且莫管闲愁。(《武陵春》) 辛弃疾的人生堪称悲剧。他本是一位立过赫赫战功的武将,曾经“旌旗拥万夫”,但当他历尽艰辛南归后,先是被迫改作文职,然后被派到各地担任各种与抗战毫无关系的地方官职,“人仕五十年,在朝不过老从官,在外不过江南一连帅”(《祭辛稼轩先生墓记》)。这样虽然与复兴大业关联不大,但毕竟能在文官职上展示自己的才干。可惜,南归45年间,辛弃疾3次罢官,有20年左右的时间都是在闲居中消磨时光。这时的“闲”对他来说是心底隐痛,是迫不得已、无奈之闲。这闲愁,虽然冠以“闲”字,但其中厚重、浓郁的悲感却是无法掩饰的,不论是以相思、思乡,还是叹老的形式出现,总能让人体会到词人心中抑郁难伸的不平之气。

这样的闲愁,在南宋和宋末遗民的词作中很典型。再如南渡名相赵鼎词作《点绛唇·春愁》: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余香嫩。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消瘦休文,顿觉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

整首词笼罩在一种无法排解的孤独和感时伤怀的愁绪之中,这是一种排遣不去、无所不在的闲愁闲恨。这里的愁,不仅包含个人的愁绪,还有整个时代的忧郁。

南宋朝廷虽然偏安一隅,江山仅余半壁,但毕竟还是一个国家。宋亡之后,

一贯被中原士大夫视为“蛮夷”的异族人主中原,成为统治者。读书人沦落到“九儒十丐.. ”的悲惨境地,其心情是可以想象的。但心中的痛苦又不能明言,所有的怨愤都化作一片“愁”情。

愁痕倚赖西风扫。被西风、翻催鬓鬓,与秋俱老。(蒋捷《贺新郎·秋晓》) 当年燕子如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打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

望涓涓一水隐芙蓉,几被暮云遮.正凭高送目,西风断雁,残月平沙。未觉丹枫尽老,摇落已堪嗟。无避秋声处,愁满天涯。(张炎《甘州·寄李筠芳》) 这类词中的“愁”虽然多以“闲愁”的面目出现,但却不是真正的“闲愁词”。闲愁词是言愁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而且数量众多、质量很高,仅就其对人生永恒缺憾的探讨而言,也是很值得重视的一部分。

最擅长写闲愁的作家当数晏殊。晏殊可以算作一位幸运的文人,他少年得志,仕途顺利,是一位盛世的太平宰相。可以说他实现了文人千百年来的梦想,应当志得意满了,他的词正是他富贵优越生活的写照,但其词中明显有一种愁思:乍雨乍晴花自落,闲愁闲闷日偏常,为谁消瘦减容光?(《浣溪沙》)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踏莎行》)

这愁既不是相思之情,也没有思乡之意,更不是壮志难酬的无奈闲愁,而是富贵者享尽了人世间优越闲适的生活之后,感叹时光易逝、岁月催人、美景难再的“闲愁”。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浣溪沙》)

此词是一首典型的晏殊式的富贵词,也是一首典型的闲愁词。前五句写景,注重细节的刻画和色泽、气氛的渲染,不堆砌文字,却充满了富贵气象。词中所描写的景致,“重帘”、“过燕”、“庭莎”、“曲栏”、“凉波”构成了一幅凄清冷落的暮春图。而帘中人感到好风人阶、翠幕生寒,孤身独处,空虚寂静,而且还是“酒醒人散”之时,难怪会觉得“愁多”了。晏殊感受到的是对美好生活的留恋,是对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叹息。其著名的《浣溪沙》虽然没有明言“闲愁”,但却触及到了人类最普遍的人生感触: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事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