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试题(有答案)
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试题
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试题1.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发生陨石坠落事件,造成1200多人受伤;次日凌晨,小行星2012DA14近距离与地球“擦肩而过”。
陨石坠落和小行星“撞击”地球等事件表明()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无能为力的④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故③错误,①②④正确。
【考点】按客观规律办事2.近年来,我国土地沙漠化速度加快,沙尘暴次数增多,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人为因素所造成。
其中,滥垦、滥牧、滥伐、滥挖、滥用水资源等“五滥”,使得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气候反常,灾害频繁,这种教训告诉我们()①物质决定意识,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②规律是客观的,人类的活动必须按规律办事;③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④尊重客观规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人类滥砍滥伐,导致土地沙漠化速度加快,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这说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①②③说法正确;④颠倒了二者关系,应该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该题选A。
【考点】本题考查探究世界的本质。
3.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
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着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的矛盾。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与矿产等资源的矛盾又进一步凸显出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练习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单选题1.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
一201路最美寄语际遇充满诗情和画意。
但从哲学角度看()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②物质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③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④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2.40多年的实践证明,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必须顺应历史逻辑与时代潮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与时代同行,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这一论断的依据是①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只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就一定能获得成功③认识和利用规律需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④人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改革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9年我们将迎来澳门回归20周年。
20年来,“一国两制”构想下的澳门愈加繁荣,同时基本法承诺的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仍然保持不变。
这体现的哲理是()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B.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D.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过程4.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即人类社会的发展同自然界本质是一致的,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是完全一样的②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具有物质性③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一切活动无需人的意识的参与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客观物质过程A.①②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④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①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不可解决的矛盾,只有国家才能缓和②自然界具有客观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保护环境③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是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④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
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试题
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试题1.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者含动,动不舍静。
”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答案】D【解析】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没有不运动的物质,故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D说法正确;ABC对运动和静止的认识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2.“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谁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
这一歌词反映的哲学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答案】A【解析】“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谁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这句歌词是探讨世界是什么的,也就是世界的本源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在哲学上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A说法正确;BCD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3.2014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二届“世界水日”,宣传主题是“水与能源(Water and Energy)”。
世界水日宗旨是: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
联合国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因水资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机。
我国纪念2014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重视水资源保护?(9分)【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全球水资源危机让我们必须要树立其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我们认识到水危机保护水资源,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③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和按客观规律办事,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高二下人教版政治必修四暑假复习卷:探索世界的本质
探究世界的本质1.【2019年湖北黄冈中学】2019年9月,LIGO合作组宣布探测到了一个引力波信号,这是继LIGO于2019年9月探测到首个引力波信号之后,人类探测到的其次个引力波信号。
人类探测到引力波存在的事实进一步证明白()①物质世界是肯定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③世界上没有不行相识之物,只有尚未相识之物④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2019年广西桂林中学】2019年8月10日,据外国媒体报道,依据新的探讨发觉,暗能量是宇宙还在加速膨胀的“罪魁祸首”,科学家们估计宇宙中高达72%的物质是这种东西在作怪,重要的是科学家还发觉宇宙中存在24%的暗物质和4%的“正常”物质。
这里的物质是()①指万事万物共有的基本属性②世界上客观事物的总和③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④能被人类所相识的物质的详细形态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2019年安徽安庆中学】据国家××局2019年8月的数据显示:不管从生产角度,还是从消费角度,中国经济稳中有进,向好势头持续发展。
这一结论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肯定静止与相对运动的统一B.事物是肯定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D.思维与存在具有可知性4.【2019年江西南昌一中】2019年5月22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在扬州论坛上指出,宇宙中90%的物质是看不见的,被称为“暗物质”。
我们的目标之一就是找寻“暗物质”。
材料中的“暗物质”()①是客观实在的外在表现②是能被人类所相识的详细的物质形态③是对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的概括④是对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反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19年河南洛阳一中】2019年2月15日,津巴布韦南部穆蒂里克维湖(该国最大的人工湖)水坝开闸放水。
但该湖今年雨季水位仅有平常年份25%,对该国主要农产品蔗糖的产量预料将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遭遇旱灾的地区被宣布进入“灾难状态”。
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试题
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试题1. 2014年3月21日,某海域一搁浅的海豚,因市民救护不当呛水致其肺功能衰竭而死亡。
市民的做法()①否认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②忽略了事物运动的规律性③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④没有做到主客观具体统一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自觉按规律办事。
材料中市民抢救不当以至于海豚死亡是因为忽略了事物运动的规律性,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做到主客观具体统一,故本题答案选B。
①③与题意无关,不选。
【考点】本题考查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一切从实际出发。
2.辨析:人类可以认识、利用和改造规律。
(10分)【答案】(1)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4分)(2)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4分)(3)题中观点是片面的。
(2分)【解析】本题题目中的观点有的地方正确,有的地方错误。
即属于正误混杂型辨析题。
即命题有正确的一面也有错误的一面。
这类题解题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步骤第一、分析前面一句话对错的原因通过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第二、分析后面一句话错对的原因同样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第三、对整个内容进行总结。
本题可从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不能被改造;规律可以认识和利用这两个角度来分析。
注意要学生知道,只要出现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的说法,都是错误的,因为违反了规律的客观性。
【考点】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
3.“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时间都去哪了》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共鸣,是因为它揭示了()①事物发展具有特殊性②运动是绝对的③矛盾具有普遍性④认识具有无限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时光流逝,在不知不觉中人从年轻就慢慢变老了,这说明运动是事物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②说法正确;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时间都去哪了》引起大家的共鸣,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③说法正确;①④与题意不符。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高分进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2017·浙江卷)最新研究发现,摄入过多糖分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病。
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中,异常的蛋白质聚集成斑块,乱成一团,逐步损伤大脑,导致严重的认知衰退。
这再次佐证(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意识能够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答案】A【解析】题目中,过多糖分的摄入会损伤我们的大脑,导致严重的认知衰退,这再次佐证意识是人脑的机能,A符合题意。
B错误,实践是意识的源泉。
C、D与题意无关,可排除。
故选A。
2.(2016·全国卷Ⅱ)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
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与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重视实践,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出发,故①正确,②错误。
他能用兵如神还在于他发挥主观能动性时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③正确。
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能说起决定性作用,④错误。
故选B。
3.(2017·全国卷Ⅰ)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A.①④ B.①②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体现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①正确。
高考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专题训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专题训练习题及答案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探究世界的本质专题训练习题,请认真复习!探究世界的本质专题训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1.总结以前的4000多年,人类的自然观是把大自然奉为神灵。
从15世纪,人类开始主宰自然界。
但是实践证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朋友与伙伴的关系,人们应当尊重自然规律,在合乎自然的前提下,改造利用自然。
这是因为( )A.人类社会是客观的B.自然界是客观的C.人与自然始终是和谐统一的D.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改造着自然界的客观性解析:材料没有体现人类社会的客观性,A不选。
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关系,但并不是始终和谐统一,故C不选。
D本身错误。
答案:B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也是客观的,因为(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社会地理环境是客观的③人口因素是客观存在的④社会思想、意识形态是客观的⑤生产方式具有客观性⑥生产力要素是客观的,而生产关系则是主观的A.①②④⑥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⑤⑥解析:社会意识形态是主观的东西,而生产关系则是客观的,故④⑥不选。
答案:C3.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一客观实在性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所有有形的物体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解析:即万事万物唯一的共同的特点。
答案:D4.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共同性表现在( )A.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相同B.运动的规律相同C.都具有客观实在性D.构成因素相同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对物质概念的理解。
A、B、D的叙述均是错误的。
答案:C5.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 )A.物质运动的绝对性B.世界的物质性C.自然界的物质性D.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答案:B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概念。
高中思想政治总复习及答案19 探究世界的本质
考点规范练19探究世界的本质一、选择题1.(2020·北京朝阳期中)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其生长过程不可逆转。
然而科学家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
上述材料表明()①人们对细胞生长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②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细胞生长规律,使之造福人类③只有认识规律,才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科学家对人体干细胞的研究发现,表明人们对细胞生长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只有认识规律,才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①③符合题意。
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可以改变细胞生长规律,②错误。
尊重客观规律是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提,④错误。
故选B项。
2.(2020·北京西城一模)近代工业社会以来,随着生产工具的作用不断强化,人类已把对自然界的直接依赖转变为对物质产品的直接依赖,凸显了人类为了获取物质产品而对自然界的索取和占有。
现在,人们应当()A.终止一切改变自然界的原本样貌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B.承认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把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共同体C.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保证人类的中心地位不被遮蔽和遗忘D.让自然界按照人类利用自然力的方式作用于人类答案:B3.(2018·北京东城期末)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成功获取了国际上精度最高的电子宇宙射线能谱,有望揭开暗物质之谜,并将推动解释宇宙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以及将怎样演化。
这表明()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②科学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认识暗物质的本质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④具体科学的进步为哲学的发展提供指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4.(2019·天津高一期末)据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网站报道,法国与意大利科学家在南极内陆冰盖冰穹C 地区发现了外星微粒,这些保存完好、由含有有机物质的矿物质组成的外星微粒与地球同类物质的组织大同小异。
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试题
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试题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改革创新。
下列与“稳中求进”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①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②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③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D【解析】“稳”体现了事物的相对静止,“进”体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稳中求进”表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故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体现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故与题意不符。
【考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2.“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时间都去哪了》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共鸣,是因为它揭示了A.发展具有普遍性B.认识具有无限性C.矛盾具有斗争性D.运动是绝对的【答案】D【解析】“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时间都去哪了》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共鸣,是因为它揭示了运动是绝对的,D项正确且符合题意;A项发展具有普遍性与题意无关,B项认识具有无限性与题意不符;C项矛盾具有斗争性的观点与题意的指向性不符,故该题选D。
【考点】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3.“记忆和思维活动,要借化学过程来描摹;即便你我的喜怒哀乐,也是化学神出鬼没。
” 这是北大校长创作的科普歌曲《化学是你化学是我》中的歌词,强调了人体化学过程所起的作用。
这句歌词体现了()①意识依赖于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③思维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①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歌词记忆和思维活动,要借化学过程来描摹;即便你我的喜怒哀乐,也是化学神出鬼没,说明意识依赖于物质,思维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故入选。
探究世界的本质(附答案)
探究世界的本质(附答案)单项选择题: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 ( C ) A.从自然界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B.从社会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C、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菸同属性D.万事万物的总和2.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C )A、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B.宏观和微观物质的位移C、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D.事物多少的变化3.运动之所以离不开物质,是因为 ( C )A.物质是运动的动力 B、物质在运动中存在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物质是运动的根本属性4.从整个物质世界来看,一切都处于运动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这说明运动是 ( A ) A.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B.永恒的、有条件的、相对的C、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D.暂时的、无条件的、绝对的5.我们每一个人在活着的几十年中,从少年到青年,又到中年、老年,始终是我们自己,而不会变成张三和李四。
这表明了 ( D )A.事物有时是运动的,有时是静止的B.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C、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D.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说:“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据北回答6-7题。
6、赫拉克利特的观点 ( A )A.肯定了物质的运动 B.是形而上学的观点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夸大了物质的绝对运动7.克拉底鲁的观点 ( B )A.正确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不可知论C.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肯定了运动的绝对性8.没有运动就没有生命的存在,这说明 ( C )A.运动都是客观事物的运动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D.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9.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这句话说明了( D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10.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B )A.它的存在是无条件的 B.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它不能被人的感觉直接感知 D.它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11.生命在于运动,但一味蛮干也会损害健康,这表明 ( A )A、规律制约着人的活动B、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D.规律的存在不利于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12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古楼兰人已神秘地消失了。
高中政治:第19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19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选择题1.2021年10月12日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确定203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新目标,努力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蕴含的哲理是( )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②人与自然是一致的,要听命于自然③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④人与自然始终是对立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A “确定2030年全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了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也说明了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①③正确。
尊重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但并不等于听命于自然,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自身服务,②错误。
“始终是对立的”表述不准确,人们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④错误。
2.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降落火星。
7月9日,国家航天局公布火星表面地貌影像图片,火星岩石纹理特征和火星车车辙清晰可见。
这佐证了(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②物质是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③成功改造世界要以尊重世界物质性为前提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C 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降落火星,国家航天局公布火星表面地貌影像图片,这佐证了物质是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②④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存在,不体现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①排除。
材料强调人能够认识世界,未体现人能够改造世界,③排除。
3.基于“中国天眼”的观测,我国科研人员首次找到了脉冲星三维速度与自转轴共线的证据,标志着天文学家开始利用该望远镜深度研究脉冲星。
这一发现说明(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②思维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③自然物都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④自然物离开人的意识就难以存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A 材料中我国科研人员首次找到了脉冲星三维速度与自转轴共线的证据,这说明自然物都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①③正确;思维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但不一定是正确的反映,②错误;自然物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许多自然物在人的意识产生之前就已存在,④错误。
(完整版)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练习题(一)含答案
C.②④
D.①②
A.运动
B.客观存在性
C.客观实在性
D.规律性
9.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
2. 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A.物质和运动是一样的
B.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①月亮绕地球转 ②新陈代谢 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 ④生物体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C.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②人类活动必将引起自然灾害的发生
18.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的观点
第1页共3页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to only one thing at a time
13. “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两寓言反映同一哲理是
D.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认为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5.“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C.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D.在意识之外客观存在的客观实在
度看,这首诗说明了
4.有人认为:“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
A.运动是相对的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C.静止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变害为利。”这个观点
12.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是因为
高考政治基础知识综合复习优化集训19探究世界的本质(含答案)
高考政治基础知识综合复习:优化集训19 探究世界的本质一、单选题1.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
”这告诉我们(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③物质是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④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不存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这是人们对“沙漠英雄树”胡杨的赞歌。
在茫茫戈壁,人们看到它的风姿,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那些在艰苦环境中默默坚守奋斗的英雄们。
这种联想的产生是因为( )①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②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必然的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1975年,我国测得珠峰海拔高程为8 848.13米;2005年,我国测得珠峰峰顶岩石面的海拔高程为8 844.43米;2020年12月8日,中国、尼泊尔两国向全世界正式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8 848.86米。
这表明(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②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事物的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④人们能利用事物运动规律改造世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反映了( )①事物的发展是运动与静止相互更替的过程②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③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④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5.新冠病毒无关意识形态,疫情防控需要尊重科学。
但纵观西方的抗疫过程,却出现了科学让位于政治、人命让位于私利的情况。
疫情之下,片面追求经济数据高于挽救民众生命、选票高于人民。
上述抗击疫情的态度( )①体现意识反映客观世界是有选择的②没有立足科学理论发挥主观能动性③是片面强调客观条件的不作为思想④是将主观意志凌驾于客观规律之上的表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与下图漫画《后怕》(作者李天跃)的哲学寓意相符的是( )A.恐惧往往源于内心的怯懦B.人无法摆脱客观条件的制约C.内心强大定能超越客观环境的限制D.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7.在国外疫情快速蔓延,叠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外部大环境下,中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试题(有答案).doc
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试题(有答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60分)1.(海南卷)达尔文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
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 )①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④劳动在从古猿向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相关知识。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体现了人类社会是物质性的。
②说法错误,错在“根本内因”;④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不选。
答案:A2.下列对哲学上所讲的物质,认识正确的是( )①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②物质的具体形态③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④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⑤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⑥是对万事万物共性的反映A.①③④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解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共性的概括,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故选D项。
答案:D3.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美国科学家宣布,在长岛上演的一次微型“大爆炸”创造了一种新型反物质。
这种新发现的粒子被称之为“反超氚”,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重的反物质。
从哲学上看,“反超氚”这种反物质的发现表明( )A.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B.物质是无法被感知的客观存在C.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解析:此题以“反超氚”的发现为实例背景来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反超氚”的发现表明了世界的物质性。
A、B两项表述错误,C 项表述与材料关系不大。
答案:D4.恩格斯说:“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中的生产和再生产。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考情+真题+预测】(解析版)
必修四其次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2023·浙江·高考真题)《尔雅》是由汉初学者编纂的一部术语词典,阐释了4300余个术语的内涵,涉及天文、地理、日常、社会、人事、学习和习俗等,依据其所释名物可以推求古代生活的风貌。
由此可知()①时代的进步推动术语争辩进展②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制造性③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生活面貌④术语学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详解】②④:《尔雅》阐释了4300余个术语的内涵,涉及天文、地理、日常、社会、人事、学习和习俗等,依据其所释名物可以推求古代生活的风貌。
由此可知,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制造性,术语学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通过这些术语可以探求当时社会的状况,②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表明依据其所释名物可以推求古代生活的风貌,不体现时代的进步推动术语争辩进展,①与题意不符。
③:材料强调这些术语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风貌,不体现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生活面貌,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2.(2021·湖北·统考高考真题)湖北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誉,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在此迎来送往,触景生情,留下了大量广为流传的送别诗篇,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等。
这表明()①意识的内容可还原社会生活②意识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情感需求③意识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产物④意识的形式可以由人们主动制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详解】①: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因此,意识的内容并不能还原社会生活,①错误。
②:人的情感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有合理的和不合理的需求。
因此,意识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人的情感需求,②错误。
③:湖北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誉,是通过社会历史体现出来,说明白意识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产物,③正确。
④:人们通过对湖北武汉的历史的生疏,触景生情,留下了大量广为流传的送别诗篇,说明白意识的形式可以由人们主动制造,④正确。
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试题
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试题1. 2013年10月8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瑞典揭晓,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和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因希格斯玻色子的理论预言获奖。
从预言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到最终探测到该粒子的存在,说明了A.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B.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C.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时注意从预言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到最终证实它的存在,说明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答案B正确;ACD和题意无关。
2. 2012年6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九号”飞船,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专家的精确控制下,飞船进入预定轨道。
6月24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先期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进行了手控交会对接。
材料表明 ()①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事物③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可以改变和创造规律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地促进作用A.①③B.②③C.①②D.①④【答案】C【解析】“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交会对接是人们利用规律改造世界的结果,表明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①②符合题意。
③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被改变或创造;④错误,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起促进作用。
故选C。
3.从唯物论的角度看,漫画《事出有因》启示我们,办事情要 ()A.有预见性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承认规律的客观性【答案】C【解析】解答漫画型选择题时,一定要根据漫画的标题和内容,审清漫画的寓意。
该漫画是讽刺某些人的汇报材料水分太多,不从实际出发,不实事求是,故选C。
4.(2013·广东卷)以前人们认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
但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
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试题
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试题1.“美丽中国”是十八大的一张名片,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我们更要打造“美丽城镇”,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其哲学依据是A.人们改造自然的前提是尊重客观规律B.人们可以驾驭自然和改造自然C.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规律,以造福人类D.人们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答案】A【解析】建设美丽中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在改造自然,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尊重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A说法正确;B与题意不符;C是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或创造规律;D“改造自己”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规律是客观的。
2.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他拒绝给事物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其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答案】C【解析】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夸大了事物的绝对运动,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认为人不能为事物命名,不能准确描述事物,C说法正确;其观点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A说法错误;其观点夸大了事物的绝对运动,B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D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3.生物进化论指出,动物是地球上生物进化的结果。
动物产生后,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到有脊椎,从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动物慢慢发展到高级哺乳动物,进而由类人猿进化到人类,产生了人类社会。
这说明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②自然界是本来就存在的物质世界③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④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人类社会的产生,说明自然界是先于人和人类社会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故②正确;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不是由上帝创造的,故③④正确。
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试题
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试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
截至4月26日,地震已造成196人死亡、21人失踪,受灾人口152万,受灾面积12500平方公里。
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灾区广大干部群众一道,全力投身于抗震救灾,全国人民与雅安人民心连心,谱写了一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大爱。
运用唯物论相关原理辨析:“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说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答案】(1)“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的观点是正确的,符合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观点。
①“天灾不由人”即天灾的有无是客观的,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人们不可能改变自然规律决定的自然现象中的天灾。
②“抗灾不由天”即抗灾的成败不是由天意决定的,人类有主观能动性,对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人们在尊重实际和遵循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顽强、不懈的努力是可以战胜天灾的。
(2)“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观点强调了事在人为,说明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对“成事在天”则要做具体分析,如果把战胜灾害的胜利归于对客观规律的尊重和利用,就是正确的;如果把战胜自然的希望寄托在“天意”“神意”上,则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是错误的。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运用唯物论相关原理,分析说明“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说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一观点。
本题的切口比较小,直接考查学生对唯物论相关知识的立即与记忆。
“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是从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角度来谈的,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谋事在人”强调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而对于“成事在天”,学生要做具体的分析,若从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角度来谈,具有积极意义;若从把战胜自然的希望寄托在“天意”“神意”上,则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试题(有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60分)
1.(海南卷)达尔文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
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
①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④劳动在从古猿向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相关知识。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体现了人类社会是物质性的。
②说法错误,错在“根本内因”;④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不选。
答案:A
2.下列对哲学上所讲的物质,认识正确的是()
①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②物质的具体形态③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④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⑤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
⑥是对万事万物共性的反映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解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共性的概括,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故选D项。
答案:D
3.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美国科学家宣布,在长岛上演的一次微型“大爆炸”创造了一种新型反物质。
这种新发现的粒子被称之为“反超氚”,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重的反物质。
从哲学上看,“反超氚”这种反物质的发现表明()
A.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B.物质是无法被感知的客观存在
C.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解析:此题以“反超氚”的发现为实例背景来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反超氚”的发现表明了世界的物质性。
A、B两项表述错误,C项表述与材料关系不大。
答案:D
4.恩格斯说:“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中的生产和再生产。
”这句话说明()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B.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是生产和再生产
C.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D.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与自然界没有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材料强调,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故选C。
A与题意不符,题目说的不是自然界;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故B、D表述错误。
答案:C
5.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只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对黑格尔这句名言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看到了事物是运动的,坚持了辩证法的观点②把运动主体说成是主观精神,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③把运动主体说成是客观精神,犯了客观唯心主义错误④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最终会导致相对主义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哲学派别等知识。
黑格尔的这句名言看到了事物是运动的,但否认了事物运动的主体是物质,而认为事物运动的主体是客观精神,故选①③组合。
②④对这句话理解错误。
答案:A
6.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
这为“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找到了科学依据。
“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的根本属性
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D.量的积累会引起质的飞跃
解析:“大脑越用越灵”强调了运动的重要性,故选B。
A强调的是运动的主体,不选。
C、D 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B
7.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0月8日在瑞典揭晓,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和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因希格斯玻色子(又称“上帝粒子”)的理论预言获奖。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在两个强子对撞实验项目中均发现一种新粒子,具有和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寻找的希格斯玻色子一致的某些特性。
该粒子的发现表明()
①具体科学的每一项进步都证明了世界的物质性
②自然界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③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具体科学的发展不断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提供更多的科学证明,但并非具体科学的每一项进步都证明了世界的物质性,①错误;材料中粒子的发现表明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世界统一于物质,②③④正确,选C。
答案:C
8.贺知章在天宝三载(公元744年),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写下《回乡偶书》:“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下列说法中与该诗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①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③山,依旧好;人,憔悴了④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贺知章的诗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统一,①③符合题意。
②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④反映的是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答案:C
9.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没有虚空,世界充满着相互差别的存在物,运动就发生在这些存在物的相互关系之中。
这说明()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C.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
难度较小。
运动发生在这些存在物的相互关系之中,这体现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D正确;A强调了运动,B体现了世界的物质性,C说的是运动的方式,都与材料无关,故应排除。
故答案选D。
答案:D
10.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运动是物质的特性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③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
难度较小,材料提到“一切存在物,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这说明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②③正确;①说法错误,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的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④与材料无关。
故答案选C。
答案:C
11.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的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富”,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
“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的亮点。
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前进的、上升的
B.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解析:本题考查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难度中等。
由“国富”到“民富”的转变,体现了事物的变化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正确;A说法太绝对;C观点错误,人可以认识和改造世界;D与材料无关。
故答案选B。
答案:B
12.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
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的有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
难度中等。
本题需要首先判断出诗句中的哲理,诗中的语句体现了运动的绝对性,B体现了绝对运动;A,C虽承认运动,但均属于唯心主义观点;D说的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与材料不符,故答案选B。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