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指导:厥证的辨证要点
厥证—中医内科学
证
定 义
以突然昏倒、不醒人事、四肢厥冷为
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可以反复发作,一般在短时间内即可
恢复,醒后如常人;无任何后遗症状。
如果病情严重,昏厥时间较长,且有
可能一厥不复。
定 义
病证
突然昏倒与四肢厥冷
强调不留任何后遗症状
一厥不复
历史沿革
《内经》
《素问· 厥论》:“厥……或令人暴不知人, 或至半日,远至一日乃知人者”。 《素问· 厥论》:“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 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
历史沿革
自《内经》开始,内容就分为昏厥和肢厥。肢厥为阴 阳气血不相顺接,与气血厥逆在脑的昏厥在病机上是 有区别的。 中医学对厥证的认识十分全面。从《内经》开始,中
医对厥证的认识不断深入、不断丰富,涉及病变的范
围,基本包括了导致厥产生的各种情况,如气、血、 痰、食、暑、尸、酒、蛔等。
厥证的产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很多不同的情况
产生了同样的临床表现。 “厥证”病因病机的复杂 性
范 围
“厥证”主要以昏厥为主,相当于西医学“晕
厥”的范畴。晕厥的产生,根本原因在于脑组
织的一时性广泛性供血不足。
血管舒缩障碍: 心源性晕厥: 脑源性晕厥: 血液成分异常:
以“肢厥”为主要表现不归入本节“厥证”辨 证范畴。
证候特征
厥证是一种内科急症,临床上以突然发生一时性的意识 障碍为证侯特征。 厥证发病有急骤性、突发性和一时性的特点。急骤发病, 突然昏倒,移时苏醒。 部分在发病前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如情绪紧张、恐惧、 惊吓、疼痛等,发作前有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出汗 等先期症状。发作时昏仆,不知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
气血生化无源
中医内科学厥证
不知人事:“厥……令人暴不知人”(厥论)
论)
“暴厥者,不知与人言。”(大奇
手足厥冷:“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
上
于膝”(厥论)
(2)厥的病机为气机逆乱:“逆皆为厥”
(方盛衰论) 27.04.2021
精选2021版课件
3
2、《伤寒论》、《金匮要略》论厥为四 肢厥冷。“厥者,手足逆冷是也”(厥阴篇)
病机为阴阳不贯。“凡厥者,阴阳气不 相顺接,便为厥。”(厥阴篇)
治法:行气豁痰。
方药:导痰汤
27.04.2021
精选2021版课件
22
虚证
症状:因失血过多而发,突然昏厥,面色苍白,口唇 无华,四肢震颤,自汗肢冷,目陷口张,呼吸微弱, 舌质淡,脉芤或细数无力。
治法:补养气血;
方药:急救:独参汤 灌服
丽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静注,
27.04.2021
精选2021版课件
血厥实者,乃肝阳上亢,阳气暴张,血随气升,气血并 走于上,表现为突然昏仆,牙关紧闭,四肢厥冷,面赤 唇紫,或鼻衄,舌质黯红,脉弦有力。
27.04.2021
精选2021版课件
17
二、治疗原则
厥证乃急危之候,当及时救治为要,醒神回厥是
主要的治疗原则,但具体治疗其虚、实证时又有所 不同。
实证:开窍、化痰、辟秽而醒神。
27.04.2021
精选2021版课件
24
此外,还有食厥,由暴饮多食,复遇恼怒而发, 不过临床上比较少见。食后突然昏厥,气息窒塞, 脘腹胀满,舌苔厚腻,脉滑实,治当和中消导。 食后不久而发厥,先用盐汤探吐祛邪,再用神术 散、保和丸加减治之。食后腹胀,大便不通者, 可用小承气汤导下。
27.04.2021
中医内科学课件34厥证.ppt
[源流]
2020/1/3
中医内科学课件
4、元、张正和《儒门事亲》设专篇论述,厥二义并提, 并分型论治:尸、痰、酒、气、风厥。
5、清、《医宗金鉴》谓厥为类中风。“类中类乎中风 证, 尸厥中虚气食寒,火湿暑恶皆昏厥,辨在喎斜偏 废间”。
3·痰厥
症状:素有咳喘宿痰,多湿多痰,恼怒或剧烈咳嗽 后,突然昏厥,呼吸气粗,喉有痰声,或呕吐涎沫, 舌苔白腻,脉沉滑。
治法:行气豁痰。
方药:导痰汤
2020/1/3
中医内科学课件
虚证
症状:因失血过多而发,突然昏厥,面色苍白,口唇 无华,四肢震颤,自汗肢冷,目陷口张,呼吸微弱, 舌质淡,脉芤或细数无力。
2020/1/3
中医内科学课件
厥证的预后,取决于患者平素正气的强弱及邪气 的盛衰,抢救治疗得当与否。
发病之后,若呼吸比较平稳,脉象有根,表示正 气尚强,预后良好。
反之,若气息微弱,或见昏愦不语,或手冷过肘, 足冷过膝,或脉象沉伏如一线游丝,或如屋漏, 或散乱无根,或人迎、寸口、跌阳之脉全无,多 属危候,预后不良。
治法:补气,回阳,醒神。
方药:急救:生脉注射液、参附青注射液、
调治:四味回阳饮
2020/1/3
中医内科学课件
2·血厥 实证
症状:多因急躁恼怒而发,突然昏倒,不知人事, 牙关紧闭,面赤唇紫,舌黯红,脉弦有力。
治法:开窍,活血,顺气,降逆。 方药:急救:清开灵注射液 调治:通瘀煎
2020/1/3
中医内科学课件
厥证
广州中医药大学内科 李思宁
中医内科学厥证
05
结论
关于厥证的研究现状
研究意义
研究内容
厥证是一种常见的中医内科疾病,其 发病率高、病情复杂,研究厥证对于 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 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对厥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因 病机、辨证论治、针药结合等方面。 在病因病机方面,研究者们深入探讨 了厥证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 在辨证论治方面,提出了多种治疗方 法和方药,并进行了临床试验验证; 在针药结合方面,针对不同的病因和 症状,结合针灸和药物治疗,取得了 较好的疗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 未来厥证的治疗方法将更加多样化, 药物治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化差异和精 准治疗,针灸等非药物治疗手段也将 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要点三
预防保健
厥证的预防保健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 向之一,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调节饮 食、减轻压力等措施可以预防厥证的 发病或减轻症状。同时,对于厥证患 者,通过合理的保健措施可以提高生 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
厥证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厥证总论 • 各论 • 厥证的鉴别诊断 • 厥证预防与调护 • 结论
01
厥证总论
厥证的概述
厥证是一种突发的 、暂时性的意识丧 失为主要表现的中 枢神经系统疾病。
厥证的发生机制尚 不完全明确,可能 与脑供血不足、脑 缺氧等有关。
厥证可伴随其他疾 病的发生,如脑血 管疾病、心血管疾 病等。
研究成果
近年来,厥证的研究成果显著,一些 新的诊断技术和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药物治疗和针药结合治疗也取得了一 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于厥证治疗的研究前景
要点一
研究方向
要点二
治疗方法
未来的厥证治疗研究将更加注重多学 科交叉和整合,包括中医药学、现代 医学、生物学、化学等多个领域。同 时,研究将更加注重临床实践和循证 医学证据,以推动厥证治疗水平的提 升。
中医内科学(厥证)-试卷2
中医内科学(厥证)-试卷2(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以下何项最有助于厥证与眩晕的鉴别(分数:2.00)A.手足逆冷与否B.头晕目眩的有无C.呕吐恶心的有无D.有无意识丧失√E.以上皆非解析:解析:厥证可发生于各种年龄,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其昏倒时间较短,发时或伴有四肢厥冷,醒后无后遗症。
眩晕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不定,甚则不能站立,耳鸣,但无神志异常的表现。
2.厥证的主要治疗原则是(分数:2.00)A.扶正为主B.祛邪为主C.调整阴阳D.醒神回厥√E.标本同治解析:解析:厥证乃危急之候,当及时救治为要,醒神回厥是主要的治疗原则。
3.关于虚厥治疗错误的是(分数:2.00)A.益气回阳,救逆而醒神B.通过补益元气,回阳救逆而防脱C.失血者应配合止血、补血D.失津过多配合补液E.补益方中加辛香开窍之品√解析:解析:虚厥证:益气、回阳、救逆而醒神。
主要是通过补益元气、回阳救逆而提高气的统摄能力。
对于失血过急过多者,还应配合止血、输血,以挽其危。
由于气血亏虚,故不可妄用辛香开窍之品。
4.对于所有厥证患者均应(分数:2.00)A.用辛香开窍之品B.醒后即愈,不必调治C.补气补血D.注重饮食调养E.严禁烟酒、辛辣香燥之品√解析:解析:患者苏醒后,要消除其紧张情绪,针对不同的病因予以饮食调养,所有厥证患者应严禁烟酒及辛辣香燥之品,以免助热生痰,加重病情。
5.厥证常并发何证(分数:2.00)A.痫病B.郁证C.痉证D.脱证√E.以上皆非解析:6.下列哪项不是气厥实证的特点(分数:2.00)A.面赤唇紫√B.头晕头痛C.脉沉而弦D.呼吸气粗E.突然昏仆解析:7.情绪紧张,恐惧,疼痛常引起何病症(分数:2.00)A.气厥实证B.气厥虚证√C.血厥实证D.血厥虚证E.痫病解析:8.恼怒常引起何证(分数:2.00)A.癫证B.狂证C.郁证D.气厥实证E.血厥实证√解析:9.大出血,大汗,大吐,易致何证(分数:2.00)A.血厥实证B.血厥虚证√C.气厥虚证D.痰厥E.痫病解析:10.剧烈咳嗽引发的厥证常为(分数:2.00)A.气厥B.血厥C.暑厥D.热厥E.痰厥√解析:解析:以上数题见分证论治之症状表现。
厥病的中医辩证和治疗
厥病的中医辩证和治疗厥病是由于阴阳失调,气机逆乱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颜面苍白、汗出、四肢逆冷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轻者发病后一般在短时内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和口眼歪斜等后遗症,但病情严重者,则昏厥时间较长,甚至死亡。
【范围】多种疾病可导致厥病的发生。
西医学的休克、低血糖昏迷、高血压脑病、排尿性晕厥以及精神性疾病等病症出现本病主症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一、病因1.外邪侵袭外感六淫或秽浊邪气,邪毒内犯,郁闭气机,使气机逆乱,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发为昏厥。
六淫致厥,以中寒、中暑多见,常与气候环境有关。
疔毒疮疡之疾,邪毒过盛,若失治误治,邪毒内陷,亦可致厥。
2.七情内伤忧愁思虑,悲恐恼怒,大惊大喜,或所愿不得,而致气机逆乱或阻遏,阳气不相顺接而发生厥病。
3.饮食劳倦饮食不节,暴饮暴食,积滞内停,上下痞隔,气机升降受阻,则可骤发为厥。
元气素虚者,如遇过度饥饿,或过度疲劳,或睡眠不足,或房劳太过,亦可导致厥病的发生。
4.亡血失津如因邪毒炽盛,伤津耗液,或因失治误治而致大汗吐下,气随津耗,或因创伤出血、产后血崩或吐衄便血等,以致气随血脱,均可致厥。
5.剧烈疼痛跌打创伤,或烫伤烧伤,或中寒冷冻,皆可因剧痛伤气导致气机逆乱而发生昏厥。
此外,痰饮瘀血既是各种病因作用下的病理产物,又可成为厥病的致病原因。
因平素嗜食酒酪肥甘,损伤脾胃,以致聚湿生痰,痰阻中焦,气机受遏,若痰浊复因气逆一时上壅,阻遏清阳,则发生昏厥。
瘀血内停,往往闭阻经络,瘀塞心窍,复因气逆下降,气血阴阳不相顺接则发为厥病。
二、病机1.发病多有明显的诱因,起病急骤,以一过性昏厥为发病特点,往往伴有颜面苍白、汗出肢冷等症,多在短时间内苏醒,亦有病重者,一厥不复而亡,临证当注意。
2.病位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厥病虽涉及五脏六腑,但与肝的关系尤为密切。
3.病性厥病有寒、热、虚、实之别。
一般来说,厥病虽因病因不同而有气厥、血厥、痰厥、暑厥、寒厥、秽厥、食厥、酒厥、色厥等的不同,但其病性概而言之,不外乎虚、实、寒、热几个方面。
中医关于“厥证”及其防控措施小结
中医关于“厥证”及其防控措施小结
一、厥证
1. 厥证是一种急性病证,临床上以突然出现一时性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症。
轻者短时间内即可苏醒,重者昏时间较长,甚则一厥不醒而死亡。
2.病因与情志内伤、体虚劳倦、亡血失津、饮食不节有关,病机主要是气机逆乱,升降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
3.厥证常见气厥、血、痰厥,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
厥证属危急重症,当以及时救治为要,醒神回是主要的治疗原则,实证宜开窍、化痰、辟秽而醒神,虚证宜益气、回阳、救逆而醒神。
苏醒之后,按病情的不同辨证治疗。
4.本病预后主要取决于正气的强弱、病情的轻重以及抢救治疗是否及时得当。
发病之后,若呼吸比较平稳,脉象有根,表示正气尚强,预后良好;若气息微弱,脉象沉伏,多属危候,预后不良。
二、厥证的日常防控措施
1.预防厥证,应避免情志过极,使其心情舒畅。
对于情绪容易激动,思想狭隘者,平时注意加强思想修养,避免病情反复发作或加重。
2.改变不良饮食起居习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勿使过度疲劳或饥饿等。
3.已发厥证者,宜采取针对性调护措施,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变化,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排痰,防止窒息。
4.患者苏醒后,要消除其紧张情绪,针对不同的病因予以不同的康复指导。
5.所有厥证患者均应严禁烟酒及辛辣香燥之品,以免助热生痰,加重病情。
中医内科学模拟试卷【卷3含答案】
中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1、胁痛肝络失养证,若神疲乏力明显者,可加A.太子参B.玄参C.五味子D.女贞子E.麦冬【答案】A2、呃逆是由哪些脏腑功能失调造成的A.肝脾肾B.胃肝脾肺肾C.肝心脾肺D.心脾胃肺E.肺脾肾【答案】B3、痴呆痰浊蒙窍应使用A.洗心汤B.天麻钩藤饮C.苓桂术甘汤D.半夏白术天麻汤E.归脾汤【答案】A4、厥证的辨证要点包括A.辨病因B.辨虚实C.分气血D.辨阴阳E.分脏腑【答案】A B C5、最早记载呃逆相关论述的是哪一部医著A.《金匮要略》B.《医宗金鉴》C.《黄帝内经》D.《诸病源候论》E.《脾胃论》【答案】C6、痹病的内在致病因素是A.正气不足B.感受风寒湿邪C.情志不畅D.饮食不节E.瘀血阻滞【答案】A7、下列哪项是阳痿的常见原因A.劳欲过度B.情志失调C.饮食不节D.劳逸失度E.禀赋不足【答案】A B C D E8、虚劳证,面色菱黄,食少,形寒,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肠鸣腹痛,大便溏薄,舌质淡,脉弱。
辨证应属A.脾气虚证B.脾阳虚证C.脾胃阴虚证D.肾阳虚证E.肾气虚证【答案】B9、呕吐反复发作,时作干呕,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病机是A.胃阴不足,虚中有热B.气逆痰阻,胃气上逆C.脾胃阳虚,膈间不利D.肝气上乘,胃气上冲E.气不化津,食滞内阻【答案】A10、呃逆与呕吐在病机上的相同点为A.胃失和降,气逆于上B.胃阴不足,胃虚不降C.食管狭隘,胃失和降D.外邪犯胃,气逆于上E.脾胃虚弱,食入不化【答案】A11、瘀阻脑络证的头痛特点是A.冷痛B.绵绵而痛C.刺痛D.胀痛E.空痛【答案】C12、虚体感冒可见下列哪些证型A.气虚感冒B.阴虚感冒C.阳虚感冒D.风寒束表E.暑湿伤表【答案】A B C13、内伤发热涉及的病变脏腑有A.肺B.脾C.心D.肝E.肾【答案】A B C D E14、下列关于哮病的预防调护,叙述正确的是A.饮食宜清淡,忌肥甘油腻,忌海膻发物B.注意保暖,避免寒冷空气刺激而诱发C.避免烟尘异味,保持心情舒畅D.劳逸适当,防止过度疲劳E.平时可服用玉屏风散.金匮肾气丸等扶正固本药物,以调护正气,提高抗病能力【答案】A B C D E15、痴呆痰浊蒙窍应使用A.洗心汤B.天麻钩藤饮C.苓桂术甘汤D.半夏白术天麻汤E.归脾汤【答案】A16、对膀胱无尿之癃闭危证,可用哪组药高位保留灌肠A.大黄.枳实B.芒硝.槟榔C.生大黄.生牡蛎.六月雪.丹参D.大黄.芒硝E.附子.肉桂【答案】C17、下列辩证对应正确的是A.风寒头痛——川芎茶调散B.风热头痛——天麻钩藤饮C.血虚头痛——逍遥散D.肾虚头痛——大补元煎E.瘀血头痛——桃红四物汤【答案】A D18、胃痛在辨别时应注意A.表里B.寒热C.虚实D.气血E.阴阳【答案】B C D19、患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项背强直,甚则角弓反张,舌质红绛,苔黄少津,脉细数,宜选用A.白虎汤B.羚角钩藤汤C.竹叶石膏汤D.增液承气汤E.清营汤【答案】A D20、下列哪项贯穿肺痿发展的始终A.痰浊内阻B.肺虚有寒C.瘀血内阻D.气机阻滞E.肺津不足【答案】E21、血虚秘的主要临床表现有A.大便干结B.面色无华,头晕目眩C.心悸气短,健忘少寐,口唇色淡D.舌淡苔少,脉细E.腰膝酸软【答案】A B C D22、患者自觉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作时止,脘胁胀闷,纳呆食少,常随情志变化而加重,舌质淡红,苔薄,脉弦。
中医内科学4厥证
【鉴别诊断】
1.眩晕 是指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不定,甚则不能 站立,耳鸣,但无神志异常的改变。
2.昏迷为多种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危重 症候。一般来说发病缓慢,有一个昏迷前的临床过 程,先轻后重,由烦躁、嗜睡、谵语渐次发展,一 旦昏迷后,持续时间一般较长,恢复较难,苏醒后 原发病仍然存在。
(二)源流
1、《内经》有专篇“厥论”。 (1)论厥有二义: 不知人事:“厥……令人暴不知人”(厥论)
“暴厥者,不知与人言。”(大奇 论) 手足厥冷:“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 于膝”(厥论)
(2)厥的病机为气机逆乱:“逆皆为厥”(方盛衰 论)
2、《伤寒论》、《金匮要略》论厥为四肢厥冷。 “厥者,手足逆冷是也”(厥阴篇)
疗原则,但具体治疗其虚、实证时又有所不同。 实证:开窍、化痰、辟秽而醒神。 虚证:益气、回阳、救逆而醒神。
急救方法: 实证:针刺:人中、十宣、内关、百会;
药物:通关散取嚏、苏合香丸、玉枢丹。 虚证:艾灸:百会、气海、神厥、关元;
药物: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
1·气厥 实证
症状:由情志异常、精神刺激而发作,突然昏倒,不知人事,或四肢厥冷, 呼吸气粗,口噤拳握,舌苔薄白,脉伏或沉弦。
医道虽繁而可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
厥证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 韩华刚
【概述】
(一)概念
厥证是指由于气机逆乱,气血运行失常所致的以突 然发生的一时性昏倒,不知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 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病证。
释义: ①厥证乃为内科急症,临床上以突然发生一时性的神
志异常(意识丧失)为证候特征。
②急骤性,突发性,一时性。 ③昏倒不省人事,可伴有四肢厥冷 ④诱因明显:紧张、恐惧、惊吓、疼痛等。 ⑤先期症状:头晕、恶心、面白、汗出。 ⑥发作后:头昏乏力、倦怠口干,无半身不遂,口眼 喎斜。
7.厥 证
二、病机
(一)气机逆乱,升降失常,阴阳不相顺接 是厥证的发病关键
气血不能上达 (升不接降) 气血菀结于上 (降之不及) 阴阳之气 不相顺接, 神机失用
气机逆乱 升降失常
厥证
二、病机
(二)病位主在心肝,涉及脾肾
心主神明——心病神明不用 肝主疏泄——肝病气郁不达 窍闭昏厥
脾虚不运,痰浊内生 脾为气机升降之枢 气虚下陷,清阳不升 肾为元气之根—真阴真阳不能上注,精明失养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一)情志内伤
忿郁恼怒 心肝气郁 惊骇恐惧 气机逆乱,上壅心胸,蒙蔽窍隧 阳亢化火动风,血菀于上
《素问生气通天论》:“大怒则形气绝, 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一、病因
(二)体虚劳倦久病
阳虚气弱,不能上承 体虚久病,气血衰弱 阴血内耗,不能上荣
诱因
厥证
(三)饮食不节
嗜食酒酪肥甘,积湿生痰 暴饮暴食,食填中脘 壅塞气机 厥证
常有先天因素,以青少年为多见。癎证 之病情重者,亦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 但发作时间短暂,且发作时常伴有号叫、 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小便失禁 等。常反复发作,每次症状均相类似, 苏醒缓解后可如常人。此外还可作脑电 图检查,以资鉴别。
二、病证鉴别
4.昏迷:
为多种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危 重症候。一般来说发生较为缓慢,有一 个昏迷前的临床过程,先轻后重,由烦 躁、嗜睡、谵语渐次发展,一旦昏迷后, 持续时间一般较长,恢复较难,苏醒后 原发病仍然存在。
厥证证治3:痰厥、食厥
证型 主症 症 状 痰 厥 食 厥
突然昏厥,喉有痰声
突然昏厥,多发于暴 饮过食之后
兼症 苔脉
呕吐涎沫,或呼吸气 气息窒寒,脘腹胀满 粗 苔白腻,脉沉滑 痰随气升,上蒙清窍 行气豁痰 导痰汤 舌厚腻,脉滑实 食滞气逆,清窍治法 例方
厥证(中医内科学)
西医范围
鉴于厥的含义较多,本项目厥证所讨论的范围 是以内伤杂病中具有突然发生的一时性昏倒不 知人事为主症,伴有四肢逆冷的病证。西医学 中多种原因所致之晕厥,如瘴症、神经源性晕 厥、心源性晕厥、低血糖、休克等,均可参考 本病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引起厥证的病因较多,常在素体亏虚或 素体气盛有余的基础上,因情志内伤、 久病体虚、亡血失津、饮食不节等因素 诱发。主要病机为气机突然逆乱,升降 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1)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四肢逆 冷为主要临床表现。
2)次症:发作时常伴有恶心、汗出,醒后感 头晕、疲乏、口干,但无失语、偏瘫等后遗症, 缓解后一如常人。
(2)病史
1)病史特征:既往大多有类似病证发生。发 病前常有先兆症状,如头晕、心悸、视物模糊、 面色苍白、出汗等,而后突然发生昏仆,不知 人事,移时苏醒。
(3)暑邪内传
暑邪其性炎热,内侵人体,传变迅速, 传入心包,扰乱心神,以致昏不知人而 成暑厥。
(4)体虚劳倦久病
元气素虚者,如因过度饥饿,以致中气 不足,脑海失养;劳倦太过,阴阳气血 亏耗,心神失养;大汗吐下,气随液耗, 或因创伤出血,或血证失血过多,以致 气随血脱,阳随阴消,津血亏虚,不能 上荣,神明失主,而发为厥证。
厥证
卢老师
【学习目标】
知识要求 1.掌握厥证的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 2.熟悉厥证常见病因病机、类证鉴别。 3.了解厥证的预后、预防调护方法。
技能要求 1.能够对厥证常见证型患者进行急救和辨证论治。 2.能够熟练地为厥证患者开展预防与调护指导。
案例导入
梁某,女,28岁。平素性格暴躁,常怀抑郁,稍不如意,辄 负气相争。时值与其兄嫂争吵,突然昏倒,口噤握拳,牙关 紧闭,呼吸气粗,胸膈喘满,四肢厥冷,苔薄白,脉沉弦。 家属急送医院就诊。
8.中风痫厥
肝肾阴虚
主症:痫病频发之后,神思恍惚,面色晦暗,头晕 目眩。
兼次症:两目干涩,耳轮焦枯不泽,健忘失眠,腰 酸膝软,大便干燥。
舌象: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少津。 脉象:细数,或弦数。 治法:滋养肝肾。 方药:大补元煎。 (人参、淮山、熟地、
山萸肉、 拘杞子、杜仲、当 归)
厥证
厥证的病机特点
由于外感或内伤引起气机逆乱,升降失 常,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所致。
轻 5级:运动正常,关节稳定。
软瘫
硬瘫
关节僵硬
(肌张力降低) (肌张力增高、
折刀样运动)
病因:生活失节、情志过激、年龄体质、久病失调。 诱因:气候骤变,烦劳过度,情志相激,跌仆努力。 病机:虚(阴虚、气虚)、
火(肝火、心火)、 风(肝风、外风)、 痰(风痰、湿痰)、 气(气逆)、 血(血瘀)
六端,引起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 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密切相关。
阳痫
主症:昏仆,牙关紧闭,面色紫红,唇绀,两目上 视,抽搐有力,口吐涎沫,怪叫,移时苏醒如常 人。
兼次症:平素情绪急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便 秘尿黄。
舌象:舌质红,苔多白腻,或黄腻。 脉象:弦数,或弦滑。
治法:急以开窍醒神, 继以泻热涤痰熄风。
方药:急以针刺人中、十宣、合谷 以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 黄连解毒汤送服定痫丸。
2.风痰阻络
主症:半身不遂,肢体拘急,口舌歪斜, 言语不利,肢体麻木。 兼次症:头晕目眩。 舌象:舌质暗红,苔白腻。 脉象:弦滑。 治法:化痰熄风通络。 方药:化痰通络汤。(《临床中医内科学》半夏10、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辩证论治:厥证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辩证论治:厥证厥证的中医病因病机:1.体质因素此为厥证的病因之一。
体质指人的素质而言,是个体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机能与结构上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往往决定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
平素气血运行不畅,或素体阳旺阴亏,或脾虚有痰等,陡遇巨大精神刺激,遂致气血逆乱,发为厥证。
2.情志因素主要是指恼怒惊骇恐吓的情志变动,精神刺激是厥证的主要病因。
在通常情况下,情志是人体生理活动的一部分,然而突遇剧烈的情志变动,超过了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脏腑的功能失调而发病。
“怒则气上”、。
“惊则气乱”、“恐则气下”等即可致气逆上冲或清阳不升,清窍失灵而发生昏仆致厥。
3.暴感外邪主要是暑邪,其性炎热属阳,内侵人体,传变迅速,传人心包,扰乱心神,以致昏不知人而成暑厥。
厥证的病机主要是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
正如《景岳全书。
厥逆》所说:“厥者尽也,逆者乱也,即气血败乱之谓也。
”所谓气机逆乱是指气上逆而不顺。
情志变动,最易影响气机运行,轻则气郁,重则气逆,逆而不顺则气厥。
气盛有余之人,骤遇恼怒惊骇,气机上冲逆乱,清窍壅塞而昏倒为厥;素来元气虚弱之人,陡遇恐吓,清阳不升,神明失养而昏仆发厥。
升降失调是指气机逆乱的病理变化。
气的升降出入,是气运动的基本形式,由于情志、饮食、外邪而致气的运行逆乱,或痰随气升而成痰厥;或食滞中焦,胃失和降,脾不升清而成食厥;或暑热郁逆,上犯阳明而致暑厥。
气为阳,血为阴,气与血有阴阳相随,互为资生,互为依存,气血的病变也是互相影响的。
素有肝阳偏亢,遇暴怒伤肝,肝阳上亢,肝气上逆,血随气升,气血逆乱于上,发为血厥;同样,大量失血,血脱气无以附,气血不能上达清窍而昏不知人,发为血厥。
厥证由于体质和病机转化的不同,又有虚实的区别。
大凡气盛有余者,情志突变,气逆上冲,血随气逆,或挟痰挟食壅滞于上,以致清窍闭塞,不知人事,成为厥之实证;气虚不足,或大量出血者,清阳不升,气陷于下,血不上达,气随血脱,气血一时不相顺接,以致神明失养,不知人事,四肢不温,发为厥之虚证。
中医内科学厥证
案例二:血厥虚证
01 症状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有面色 苍白,四肢厥冷,脉象微细欲绝 等。
02 病因病机
03 治则治法
补养气血,濡养肝木。
多因失血过多,或久病体虚,及饮 食不节,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不足 ,或因思虑过度,损伤心脾,导致 心脾气虚,不能濡养肝木,肝失疏 泄,而发为厥证。
04 方剂
选用归脾汤加减治疗。
拔罐疗法
通过拔罐的方法,可以吸附皮肤表面,造成局部 淤血,以达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
预防及调护
加强锻炼
平时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饮食调理
合理饮食,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如鱼、肉、蛋、奶等,以增强体质。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因素,以免诱发厥证。
04
厥证的案例分析
患者牙关紧闭,无法言语,这 是由于阳气虚脱,无力开口所
致。
恶心呕吐
患者感到恶心欲吐,甚至呕吐出 涎沫。
烦躁不安
患者情绪烦躁不安,这是由于阴阳 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所致。
厥证的症状鉴别
与中风鉴别
厥证与中风都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等症状,但中风有偏瘫 、失语等表现,而厥证则以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为主要表现 。
04
方剂:选用导痰汤加减治疗。
案例四:食厥实证
病因病机:多因暴饮暴食,饮食停滞,胃中 气机阻塞,或因情绪刺激,肝气郁结,疏泄
失常,脾胃运化障碍而发为厥证。 方剂:选用保和丸加减治疗。
症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有恶心呕吐 ,口噤不语,呼吸急促等。
治则治法:消食导滞。
案例五:其他厥证
其他厥证还包括阳虚厥证、蛔厥等 。阳虚厥证多因久病损伤阳气,或 过用寒凉药物而引起阳气虚弱,不 能温煦四肢而发为厥证;蛔厥多因 蛔虫感染而引起四肢厥冷、恶心呕 吐等症状。
中医内科学:厥证诊断要点、鉴别及证治分类
中医内科学:厥证诊断要点、鉴别及证治分类为考生提供中医内科学知识:重要考点厥证诊断要点、鉴别及证治分类。
厥证诊断要点1.突然发生昏仆,不知人事,呈一过性,发病时常伴有恶心、汗出,或伴有四肢逆冷,醒后感头晕、疲乏、口干,但无失语、瘫痪等后遗症,缓解时和常人一样。
2.发病前有的有明显的情志变动、精神刺激等因素、有大失血病史、有暴饮暴食史或有素体痰盛宿疾。
3.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
厥证与中风、痫证的鉴别1.共同点:突然昏倒不醒人事。
2.好发人群:厥证:各型成年人(食厥可发生于儿童);痫证:青少年;中风:高年。
3.特征症状(1)厥证多发生于自觉无病之人,昏倒时间较短,醒后后遗症,昏倒时可以伴有手足不温;(2)痫证发作时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者口中如有猪羊叫声,而且有反复发作的特点;(3)中风而昏迷者,苏醒后常有后遗症,存在有失语、瘫痪等。
证治分类1.气厥(1)实证症状情志异常、精神刺激而发作,突然昏倒,不知人事,或四肢厥冷,呼吸气粗,口噤拳握,舌苔薄白,脉伏或沉弦。
治法:开窍,顺气,解郁。
(2)虚证症状发病前有明显的情绪紧张、恐惧、疼痛或站立过久等诱发因素,发作时眩晕昏仆,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汗出肢冷,舌淡,脉沉细微。
治法:补气,回阳,醒神。
2.血厥(1)实证症状多因急躁恼怒而发,突然昏倒,不知人事,牙关紧闭,面赤唇紫,舌黯红,脉弦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理气通瘀。
(2)虚证症状因失血过多而发,突然昏厥,面色苍白,口唇无华,四肢震颤,自汗肢冷,目陷口张,呼吸微弱,舌质淡,脉芤或细数无力。
治法:补养气血。
3.痰厥症状素有咳喘宿痰,多湿多痰,恼怒或剧烈咳嗽后突然昏厥,喉有痰声,或呕吐涎沫,呼吸气粗,舌苔白腻,脉沉滑。
治法:行气豁痰。
中医内科学案例教学法-厥证
●5.实验室检查 生化、脑血流图、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心电 图、胸部X线片、颅脑CT、MRI等检查有助于疾病诊断。
【鉴别诊断】
●1.与中风鉴别 中风以猝然昏仆为主症,与厥证主症相同,但还 有偏瘫、舌强言睿或不语等,不会“移时即醒、醒如常人”,多 数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2.案例二 气厥虚证
●(1)案例导入:熊某,女,32岁。1987年1月31日急诊入院。 突然昏倒,四肢厥冷1小时余。人院时见:面色苍白,不省人事, 呼之不应,目合口开,气息低微,蜷卧手撒,四肢厥冷,两便 无遗。舌淡红,苔白滑,脉沉微细。体检:体温36℃,呼吸15次 /min,心率62次/min,血压70/50mmHg。心音低钝,律齐。腹 软,肝脾(一)。实验室检查: H b : 8 5 g / L , R B C : 3 . 3 × 1 0 ²/ L , W B C : 4 . 5 × 1 0 ⁹ / L , N : 0 . 6 2 , L : 0 . 3 8 。 尿常规无异常。
厥 证
第一部分:理论导读
目
第二部分:案例导读
录
第三部分:调护概要
第四部分:参考资料
第一部分
理论导读·
【病证解析】
●1.病证定义 厥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气机逆乱所引起的,以突 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2.定义解析 厥者,逆也,气逆则乱,忽为眩仆脱绝;厥者,冷 也。
●3.流行病学 晕厥属于中医学“厥证”的范畴,本病约占急诊就 诊的3%左右,占住院患者的8%左右。中西医结合有利于治疗, 可提高抢救效果。
●(6)分虚实论治厥证:《景岳全书》提出以虚实论治厥证,切 中临床。《景岳全书·杂证谟·厥逆》:“气厥之证有二,以气虚 气实皆能厥也。气虚卒倒者,必其形气索然,色清白,身微冷, 脉微弱,此气脱证也……气实而厥者,其形气愤然勃然,脉沉 弦而滑,胸膈喘满,此气逆证也”;“血厥之证有二,以血脱血 逆皆能厥也。血脱者如大崩大吐或产血尽脱,则气亦随之而脱, 故至卒仆暴死……血逆者,即经所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之 谓”。目前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中医内科学厥证
厥证xx年xx月xx日•厥证概述•厥证的辨证论治•厥证的治疗方法目录•厥证的预防与护理•结论01厥证概述厥证是一种急性病证,患者突然出现手足逆冷、眩晕、恶心、呕吐、甚至昏倒、不省人事等症状。
厥证的定义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厥证可分为气厥、血厥、痰厥、食厥等。
厥证的分类定义和分类气厥、血厥、痰厥、食厥等不同类型厥证的病因各不相同。
如气厥主要是由情志刺激、疼痛、饥饿、疲劳等因素引起;血厥主要是由急性失血、脑出血等引起;痰厥主要是由痰浊内阻、气机不畅引起;食厥主要是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胃失和降等因素引起。
厥证的病机厥证的病机主要是由于气机不畅、血脉瘀滞、痰浊内阻等因素导致气血运行受阻,不能上荣于脑窍,从而出现手足逆冷、眩晕、恶心、呕吐、甚至昏倒、不省人事等症状。
厥证的病因病因和病机VS气厥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呼吸困难、手足逆冷、眩晕、恶心、呕吐、甚至昏倒、不省人事等症状。
痰厥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恶心、呕吐、头晕目眩、胸闷等症状,同时可伴有喉中痰鸣、胸闷等症状。
食厥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恶心、呕吐、头晕目眩等症状,同时可伴有腹胀满痛、大便不通等症状。
血厥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头痛、眩晕、手足逆冷、恶心、呕吐、甚至昏倒、不省人事等症状,严重者可伴有面色苍白、脉搏细弱或不能触及等症状。
主要症状02厥证的辨证论治总结词厥证中以寒邪为病因的证型,主要表现为四肢寒冷、腹痛腹泻等。
详细描述厥寒证的主要症状为四肢寒冷、腹痛腹泻、呕吐清水等,同时可伴有全身疼痛、口淡不渴、舌质淡苔白、脉象沉细等表现。
治疗应以温中散寒为主,可选用良附丸、姜附汤等方剂进行加减。
厥寒证总结词厥证中以热邪为病因的证型,主要表现为四肢发热、口渴烦躁等。
详细描述厥热证的主要症状为四肢发热、口渴烦躁、头痛身痛、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象洪大等表现。
治疗应以清热泻火为原则,可选用黄连解毒汤、白虎汤等方剂进行加减。
厥热证厥证中因气血虚弱引起的证型,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乏力头晕等。
中医内科学课件-厥证
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
气厥:
实证 虚证
血厥:
实证 虚证
痰厥
食厥
气厥
(一)实证 主症特点:突然昏倒,四肢厥冷,口噤拳握, 呼吸气粗,多有精神因素引起,舌苔薄白,脉 伏或沉弦。 治法:顺气降逆开郁。 方药:五磨饮子加减。
五磨饮子: 乌药 沉香 槟榔 枳实 木香
紧急救治
准备出院的莎拉(左)与中国护士合影
(三)辨气血
厥证------气厥、血厥为多见。
实证
情志波动而引发。
气厥(实证)
情志过极
反复发作。
口噤拳握,呼吸气粗,或四肢厥冷。
血厥(实证)
肝阳偏亢 平时常有头痛头晕。 牙关紧闭,面赤唇紫,头痛头晕。
(四)辨证结合临床辅助检查 生命体征:体温、心率、呼吸、血压、意识 血清电解质、血糖、血常规 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 颅脑CT 脑电图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医案选编.上 海人民出版社.1977)
病案二 何某,女,26岁。因初产后失血颇多,遂感心悸。 一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面色苍白,移时苏醒, 复如常人。初则自以为偶然之患,尚不介意,继则 发作频仍,二三日一发,殆十数次。经多方治疗不 效。脉象沉弱,舌质淡红无苔,面色㿠白无华,无 手足抽搐、口眼歪斜、痰涎上涌等症,殊非中风, 乃血厥也。治宜调理阴阳,用白薇汤加味。 党参30g,当归24g,白薇l0g,丹参l0g,枣仁12g, 甘草l0g。 服十余剂病瘳。 3年未见复发。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编著.湖南省老中医医案 选·曾绍裘.湖南科技出版社.1981)
四味回阳饮
血厥
(一)实证 主症特点:因情绪激动、恼怒烦劳发突然昏倒, 不
省人事,牙关紧闭,面赤唇紫。舌红,脉弦或沉弦。 治法:平肝熄风,理气通瘀。 方药:羚羊钩藤汤、通瘀煎加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辨虚实厥证见症虽多,但概括而言,不外虚实二证,这是厥证辨证之关键所在。
实证者表现为突然昏仆,面红气粗,声高息促,口噤握拳,或挟痰涎壅盛,或身热谵妄,舌红苔黄腻,脉洪大有力。
虚证者表现眩晕昏厥,面色苍白,声低息微,口开手撒,或汗出肢冷,舌胖或淡,脉细弱无力。
2.分气血厥证以气厥、血厥为多见,其中尤以气厥、血厥之实证在临床上时有发生,应当注意鉴别。
气厥实者,乃肝气升发太过所致,体质壮实之人,肝气上逆,由惊恐而发,表现为突然昏仆,呼吸气粗,口噤握拳,头晕头痛,舌红苔黄,脉沉而弦;血厥实者,乃肝阳上亢,阳气暴张,血随气升,气血并走于上,表现为突然昏仆,牙关紧闭,四肢厥冷,面赤唇紫,或鼻衄,舌质暗红,脉弦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