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超声

合集下载

胆道超声报告书写范例

胆道超声报告书写范例

胆道常见疾病B型超声报告范例急性胆囊炎:胆囊大小约,囊内壁尚光洁,囊壁厚约,呈“双边征”,囊内未见明显异常团块回声。

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

慢性胆囊炎:胆囊大小约,囊内壁毛糙,囊壁厚约,囊内未见明显异常团块回声。

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

胆囊充满型结石(“WES”征):胆囊萎缩,囊腔显示不清。

胆囊壁增厚约,囊内可见一径约的高回声团块,后方伴声影,呈“WES”征。

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

胆囊结石: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囊内壁光洁,囊内可见一径约的强回声光团,后方伴声影,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

胆囊息肉: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囊内可见一径约的高回声团块附着于囊内壁,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

局段性胆囊腺肌症:胆囊大小约,囊内壁光洁,囊壁局部增厚约,壁内可见较多筛孔状暗区,囊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包块回声。

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

肝内胆管结石: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囊内壁光洁,囊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包块回声。

肝内胆管支内可见径约、不等的强回声光团,后方伴声影,肝内胆管局限性扩张约,与伴行的门脉分支呈“平行管征”。

肝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

肝外胆管结石: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囊内壁光洁,囊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包块回声。

胆总管段内可见径约、不等的强回声光团,后方伴声影,肝内胆管扩张约,与伴行的门脉呈“双筒枪”。

肝内胆管扩张约。

胆总管囊状扩张: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囊内壁光洁,囊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包块回声。

胆总管局限性扩张约,呈囊状改变。

肝内胆管扩张约。

胆总管蛔虫病: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囊内壁光洁,囊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包块回声。

胆总管内可见一细管状高回声影,呈“双线征”,胆总管上段扩张约,肝内胆管扩张约。

胆道肿瘤回声差异性较大,在书写该类报告时按“超声报告书写规范”将其描述清楚。

胆道疾病超声诊断-PPT

胆道疾病超声诊断-PPT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第九节 胆管癌
好发于左右肝管汇合处,早 期即出现黄疸,易误诊为黄疸性 肝炎、胆道结石。病因与长期结 石刺激和慢性胆管炎有关。
超声表现 直接征像:分为三型: 1. 乳头型 2. 团块型 3.截断型或狭窄型 间接征像 1.病灶以上胆管扩张 2.肝脏增大 3.肝门淋巴结肿大或肝内有转移灶
慢性胆囊炎
正常胆囊
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
第二阶段:胆囊肿大,囊壁增厚、毛糙, 囊腔内透声差,可见沉积层
第三阶段 增殖型胆囊壁明显增厚达10~15mm, 萎缩型胆囊缩小,壁明显增厚,囊内 可充满结石,呈“WES”征
胆囊萎缩
胆囊萎缩伴胆囊结石
WES征
第五节 胆囊结石
胆系结石可分为: 胆固醇结石 胆色素结石 混合性结石
胆囊腺肌症(弥漫型)
胆囊腺肌症节段型
胆囊腺肌症局限型
第七节 胆囊癌
胆囊癌超声表现分五型: 1.小结节型 2.蕈伞型
3.厚壁型 4.混合型 5.实体型 彩色多普勒见肿块内血流丰富
胆囊颈部癌(小结节型)
胆囊癌蕈伞型
胆囊癌厚壁型
胆囊癌混合型
胆.肝内胆管结石 多为胆色素结石,可引起近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Caroli病
Caroli病
第十二节 肝外胆道阻塞
主要超声改变为肝内胆管扩张,可与 肝源性黄疸鉴别。正常肝内胆管因很 细而不显像,如于肝内见胆管扩张与 门静脉呈平行管征即为扩张。
病因:结石、肿瘤、炎症、蛔虫、损 伤、先天性狭窄等。
超声表现: 1. 肝 内 胆 管 扩 张 , 与 门 静 脉 呈
3~4cm
肝总管内径3~4mm 胆总管内径3~6mm
胆囊管内径2~3mm

简述胆道超声检查常用的扫查方法

简述胆道超声检查常用的扫查方法

简述胆道超声检查常用的扫查方法
胆道超声检查常用的扫描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肝内外胆管扫描:通过探头在肝脏区域扫描,可以观察到肝内外胆管的形态、大小、通畅情况。

2. 胆囊扫描:将探头放置在胆囊区域进行扫描,可检查胆囊的大小、形态、壁厚及内部内容物。

3. 壶腹部扫描:将探头放置于壶腹区域,检查壶腹部与胆总管的连通情况。

4. 胆总管扫描:将探头放置在胆总管区域进行扫描,可观察到胆总管的形态、大小、梗阻及是否存在结石等情况。

5. 动态观察扫描法:在特定的动作下进行扫描,比如让患者吸气、呼气、换位等,可以更全面地观察胆道的状况。

以上是胆道超声检查常用的扫描方法,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扫描方法进行检查。

胆道及胰腺超声检查(4)

胆道及胰腺超声检查(4)

以上异常回声内均可探及彩色血 流信号,特别当肿瘤较大时,并可 探及高速高阻动脉血流频谱
胰 腺(Pancreas)正常超声表现
大小:头厚<30mm,体 厚<20mm,尾厚 <20mm
外形:腊肠状,蝌蚪状或 哑铃状
结构:实质内可见胰管 回声,胰管内径<2mm
实质回声:细小、密集、 分布均匀的中等偏强回 声
蕈伞型 为基底宽而边缘不整齐的蕈伞状肿 块突入胆囊腔,呈弱回声或中等回声
厚壁型 表现为胆囊壁局限性或弥பைடு நூலகம்性 不均匀性增厚,其内壁线多不规则
混合型 表现为不均匀增厚的胆囊壁上 见乳头状或蕈伞状突起
实变型 胆囊区不能探及正常胆囊图像, 表现为大片实性回声,实性回声不均质, 以低回声为主,于该区内可见结石回声
多伴有胆囊结石,往往嵌顿于颈部 超声莫菲氏征阳性
慢性胆囊炎
(Chronic Cholecystitis)
胆囊可增大、缩小或正 常大小,囊壁增厚,多粗 糙,可伴有胆囊结石
胆囊癌
(Carcinoma of Gallblader)
小结节型 表现为胆囊壁上乳头状中强回声 突向腔内,其基底较宽,表面不平整,后 不伴声影
胆道及胰 腺 解 剖 概 要
胆囊及胆管正常超声表现
胆囊(Gallblader)
• 形态 纵切呈梨形或茄形;横切呈圆形或椭圆形 • 大小 长径<90mm,厚径<30mm,宽径<
40mm • 囊壁 呈线状强回声,光滑整齐,厚度<2mm • 囊腔 呈无回声,透声好
胆管(Bile Duct)
• 肝内胆管 可显示左右肝管,内径<2mm
强回声团后方伴声影 “滚石征”,即改变体位后,强回声团
随体位改变沿重力方向移动

医院超声检查胆囊、胆道检查常规

医院超声检查胆囊、胆道检查常规

医院超声检查胆囊、胆道检查常规仪器条件探头频率3.0~3.5MHz,儿童可用5MHz,寻找胆管时用较低灵敏度。

电子线阵、电子凸阵、电子相控阵等均可使用。

检查前准备及体位1.检查前准备检查前禁食8h以上,前一天晚餐不进油腻饮食。

超声检查要在胃肠、胆道X线造影之前进行,或在上述造影3d后进行。

如横结肠气体干扰严重,必要时灌肠后或素食3d后空腹检查。

2.体位①仰卧常规体位。

②左侧卧位:用以减少胃肠气体的干扰,寻找胆囊颈部结石,追踪观察肝外胆管,尤其胆总管上段、下段病变,观察胆结石的移动性。

③坐位(双足垂于床下)或立位:用于胆囊位置较高的患者,以及观察胆结石的移动及胆囊底部病变。

④头低脚高位:探头挤压胆总管下段,使结石上移而易于显示。

③右侧卧位:当以上体位检查不满意时,可取右侧卧位。

此体位也用以观察胆囊结石的移动及胆总管的显示。

检查方法1.右肋缘下纵切法探头在右肋下右腹直肌侧缘行纵切扫查,在深吸气时,胆囊的纵断面图可充分显示。

2.右肋缘下斜切法探头在右肋缘下沿肋弓水平放置,并向上倾斜,显示肝右叶、门静脉右干、右肝管及胆囊。

探头向左移动至剑突下,可显示门静脉左干、左肝管以及门静脉左外上支、左外下支、左内支及伴行的胆管。

3.右肋间斜切法从右第6~9肋间沿肋间斜切扫查,显示肝右叶、胆囊、门静脉右干、右肝管、肝总管等。

4.右肋缘上、下纵切法探头在正中旁线右肋缘上斜切扫查,然后移至肋缘下行纵切扫查,显示门静脉主干、胆总管,并尽可能追踪胆总管下段。

5.剑突下及上腹横切法探头在剑突下水平放置,斜向上,对肝左叶横切扫查,可显示肝左叶、门静脉左干、左肝管、门静脉左外上支、左外下支、左内支及伴行的胆管。

探头在上腹横切扫查,显示胰腺及总胆管。

观察内容胆囊形态、大小,胆囊壁轮廓、清晰度、规整性、壁厚,胆囊内有无回声,回声形态、数量、大小、强度,与胆囊壁的关系,有无声影,有无移动性。

胆道系统包括肝内胆管、肝管及胆总管注意有无扩张,胆管壁轮廓是否规整,壁回声强度,胆管内有无回声,回声的形态、数量、大小,有无声影,有无移动性。

胆道疾病超声诊断

胆道疾病超声诊断

2.胆囊壁增>5mm,壁毛糙
3.胆囊壁钙化
又称为“瓷器样胆囊”, 最常见于50岁以上的妇女, 是胆囊长期慢性炎症纤维化的结果。瓷器样胆囊发生率 不高,仅占切除胆囊标本的0.1-0.8%,但一旦发生据统 计胆囊癌的合并率高达11-33% 声像图表现为三种类型:
①靠近探头侧的胆囊壁呈带状或半月状强回声,后方 伴宽大声影区,胆囊腔和其他部分的胆囊壁均不能显示
(3)如前后两壁都有 增厚,两个“三角” 的尖端相接,胆囊形 似眼镜被分隔成两个 囊腔。
分为四种类型:
1.息肉型
(1) 大小常超过20mm (2)呈乳头状或结节状 突出于胆囊腔内 (3)基底部直接与胆囊 壁相连,或带蒂 (4)回声强度与胆囊壁 一致或偏低,内部回声均 质,表面平滑 (5)病理上基本属于浸 润未超出肌层的早期胆囊 癌(Nevin氏Ⅰ、Ⅱ期)
胆道疾病超声诊断
正常胆管
不易显示肝内胆管 与门静脉伴行 呈等号状 左右肝管<3mm 汇合形成总肝管
总胆管直径4 - 8mm
胆结石症
一、胆囊结石
基本声像图特征 囊腔内强回声团 后方伴声影 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单发结石
多发结石
充满型结石
1.高回声的胆囊壁 2.与胆囊壁走行一致的强回声带 3.宽大的声影区 囊壁结石声影 综合征 (WES征 )
7. 胆管癌其他表现包括肝脏不同程度的肿大,晚期病例出现肝内转 移性病灶、肝门部及胰周淋巴结肿大。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
I 型: 胆总管囊肿,多见,占80~90% Ia: 肝外胆管全部囊状扩张 Ib: 胆总管局部囊状扩张 Ic: 胆总管梭形扩张
2. 癌肿侵犯总肝管引起上段胆道梗阻,肝内胆管普遍扩张
3. 肝内转移性实质肿块,肝门部、胰周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

超声-胆道

超声-胆道

(三) 临床意义: 三 临床意义:
超声检查根据胆囊大小、形态、 超声检查根据胆囊大小、形态、囊壁增 厚、胆汁透声性等信息为临床诊断胆囊 炎提供证据, 炎提供证据,但总的来讲超声检查法对 胆囊炎的诊断特异性远不如胆囊结石高, 胆囊炎的诊断特异性远不如胆囊结石高, 尤其是对慢性胆囊炎诊断。 尤其是对慢性胆囊炎诊断。
声像图表现: 声像图表现 腺瘤呈囊壁向腔内隆起的乳头状或圆形高回声 或中等回声结节,基底较宽、偶有蒂, 或中等回声结节,基底较宽、偶有蒂,好发 于颈部和底部,可多发。 于颈部和底部,可多发。平均体积较胆固醇 息肉大,多数不超过15mm,无声影、无移 息肉大,多数不超过 ,无声影、 动性是与结石鉴别的特征。 动性是与结石鉴别的特征。 凡大于10mm的结节,要高度警惕恶性的可能。 的结节,要高度警惕恶性的可能。 凡大于 的结节
胆管癌
胆管癌
胆管癌
胆管癌
肝脏大小形态正常,左肝管或右肝管扩张,呈 树枝状,左肝管或右肝管内见多个高回声光团, 光斑 cm,后方伴声影。 胆总管扩张 cm,延至胰头水平,上,中,下 段内见一个或多个高回声光团,光斑 cm,后 方伴声影。 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增大 cm,胆囊未见增厚, 囊内见光点悬浮。
胆囊腺肌症的声像图表现
胆囊壁增厚,可呈弥漫型, 胆囊壁增厚,可呈弥漫型,节段型或底 部的局限增厚隆起。 部的局限增厚隆起。于增厚的胆囊壁内 有小的圆形液性囊腔。 有小的圆形液性囊腔。可合并有胆囊壁 内小结石,显示为强回声斑, 内小结石,显示为强回声斑,其后方有 彗星尾征。 彗星尾征。脂餐试验显示胆囊收缩功能 亢进。 亢进。
根据病变范围不同可分为三型: 根据病变范围不同可分为三型: 260页 页 弥漫型: 弥漫型:囊壁呈向心性 肥厚,内壁凹凸不平, 肥厚,内壁凹凸不平, 内腔狭窄。 内腔狭窄。

胆道疾病的超声诊断

胆道疾病的超声诊断

胆囊多发结石
胆囊多发小结石
非典型结石
胆囊内充满结石 胆囊颈部结石 泥沙样结石 胆囊壁内结石

非典型胆囊结石-胆囊内充满结石

表现为 囊壁结石声影三 联征 (WES 征)。
非典型胆囊结石-胆囊颈部结石
非典型胆囊结石-胆囊泥沙样结石

胆囊内多发 细小强回声 光团伴声影。
胆囊泥沙样结石伴慢性炎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
胆囊结石首选检查为超声。 对于非典型的胆囊结石需与某些胆道疾病鉴别。

胆管结石超声表现
胆管内强回声团及其后方伴有声影。 结石部位以上的胆管扩张。

胆总管结石(二维图)

胆总管纵切, 胆总管胰腺 段内可见强 回声光团伴 声影,其以 上胆总管扩 张。
胆总管结石伴肝内外胆管扩张
胆囊占位伴结石
胆囊息肉
胆固醇结晶沉者
胆囊癌诊断与鉴别诊断
胆囊癌在全部胆囊和胆道恶性肿瘤中占2/3, 超声对胆囊癌的诊断安全简便,无禁忌症, 病灶定位准确,为首选方法; 但早期胆囊癌,伴慢性炎症、结石或混合型 的胆囊癌仍具有一定难度,需密切结合临床 与其他检查。

胆总管癌图

胆总管纵切,其 下段见一实质性 低回声肿块,与 胆总管后壁相连, 肿块上游胆总管 扩张。

急性胆囊炎(二维图)

显示胆囊肿大, 轮廓模糊,胆 囊壁增厚、毛 糙,胆囊内见 大量泥沙样低 回声团块、强 回声团块伴声 影。
急性胆囊炎诊断与鉴别诊断

急性胆囊炎首选检查为超声。但必须与其他疾病 引起的胆囊壁增厚相鉴别,如肝硬化腹水、右心 衰、肾脏疾病、糖尿病等也可引起胆壁增厚,但 无胆囊增大,囊内也无光点回声,超声莫菲氏征 阴性。

3第三部分胆道超声图谱

3第三部分胆道超声图谱

实用超声诊断图谱系列第三部分胆道超声图谱常芬琴雷岁学第一章胆道系统解剖图胆总管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上动脉胆囊管总胆管肝动脉腹腔动脉干第二章正常胆道声像图一、正常胆囊声像图经胆囊右肋缘下纵断面图,显示胆囊为一梨形无回声结构,壁薄而光滑,与肝脏紧贴,胆囊颈部指向门静脉右支和右肝管斜断面。

二、正常胆囊位置的声像图表现自胆囊颈部至门静脉右支或门脉主干之间的肝裂内,有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

声像图表现为一条连接胆囊颈部和门静脉右支根部间的线状强回声。

无论纵切或横切,这是识别胆囊解剖位置的重要标志。

纵切面显示胆囊颈部连接于门静脉右支根部的(肝中裂)强回声带。

三、肝左叶胆管正常声像图表现 剑下偏右肋缘下斜切:显示左外叶肝内胆管。

四、肝右叶胆管 正常肝右叶胆管声像图表现五、肝外胆管上段声像图长轴断面为位于门静脉主干右前方的管道,内径约为门静脉主干的1/3。

横断面在近肝门部处与伴行的门静脉和肝动脉组成所谓“米老鼠”征。

“米老鼠”的“头”为门静脉,“右耳”为肝外胆管,“左耳”为肝动脉。

六、胆总管胰腺段正常声像图1.右上腹横断面显示胆总管末端,胰腺段的横断面,位于胰头钩突后方或其内部的圆形无回声环,胆管结石常嵌顿于此段。

第三章胆道系统结石第一节:胆囊结石发生于胆囊内的结石称胆囊结石,是临床常见疾病,多伴有轻重不同的炎症,故临床上常称其为结石性胆囊炎。

1.胆囊腔内可见一枚新月形强回声光团,后伴清晰整齐之声影。

2.胆囊腔内见一枚半月形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其声影宽度与结石一致。

3.胆囊腔内强回声光团,后伴边缘锐利清晰之声影,胆囊壁厚毛糙。

4.胆囊体部后壁处见多枚多角形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声影内夹有透声暗带。

5.多发性胆囊结石,胆囊腔内见多枚半月形强光团,后伴声影,声影内夹有透声暗带。

6.胆囊积液肿大,腔内见一枚新月形强光团,后伴清晰之声影。

一、胆囊颈部结石当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时,声像图仅表现为胆囊明显增大和颈部后方有声影。

超声检查时易漏认,应加以注意。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胆管结石的超声诊断
总结词
胆管结石在超声上表现为胆管内强回声团块,后方伴声影, 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详细描述
胆管结石是胆管内的结石,常引起胆管梗阻和炎症。超声检 查可以观察胆管结石的大小、形态、位置等信息,同时还可 以了解胆管扩张程度和肝脏损伤情况。
胆管炎的超声诊断
总结词
胆管炎在超声上表现为胆管壁增厚、毛糙,胆管内胆汁透声差,胆管周围可能有炎症反 应。
胆道肿瘤包括胆囊癌和胆管癌等恶性 肿瘤。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肿瘤的大小、 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信息,有助于肿瘤的早期发现和诊断。
05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鉴 别诊断
胆囊结石与胆囊癌的鉴别诊断
胆囊结石
超声表现为胆囊内强回声团,形态规则,后方伴声影,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胆囊癌超声表现为胆囊壁不均匀增厚, 内部回声不均匀,血流信号丰富。
胆道系统由肝内胆管、 肝外胆管、胆囊和 Oddi括约肌等组成。
胆道系统疾病概述
胆道系统疾病主要包括结石、炎症、 肿瘤等。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胆道系统疾病的 康复至关重要。
这些疾病可能导致疼痛、黄疸、发热 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健 康。
超声诊断在胆道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超声诊断是一种无创、无痛、无 辐射的检查方法,可以用于检查
超声表现为胰腺肿大、回声减低 ,内部血流信号减少。应与胰腺 癌鉴别,前者胰腺轮廓清晰,后 者胰腺轮廓不清晰。
06
超声诊断在胆道系统疾 病中的局限性及展望
超声诊断在胆道系统疾病中的局限性
技术限制
超声波在穿透固体器官时衰减较快,对胆道系统深部病灶的显示 能力有限。
操作者依赖
超声诊断结果受操作者技术水平影响较大,不同医生间存在一定差 异。

胆囊超声检查规范方案

胆囊超声检查规范方案

胆囊和胆道[检查方法](一)、患者准备1.患者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比较合适。

2.必要时饮水300-500毫升,有利于肝外胆管的显示。

3、胃肠气体干扰明显,灌肠后可检查排便情况。

4、急诊患者不受上述条件限制,可在严密观察下及时检查。

5.一般胆囊检查应在X线胃肠造影后三天,胆道造影后两天进行。

(2)仪器条件:胆道检查可使用实时超声诊断仪。

仪器的调整类似于肝脏检查。

基于清晰显示观察部位胆道结构的原则,选用凸阵列探头、线阵探头和扇形扫描探头。

凸阵列探头效果更好。

探头频率一般为3 ~ 5~7MHz,儿童可选择5~7MHz。

观察胆囊血流信号时,需要调整聚焦区域、彩色显示范围、灵敏度、滤波频率等。

任何时候,并设法消除工件。

(3)扫描方法1.肝脏用于显示充盈的胆囊和肝外胆管。

当患者深呼吸、屏气时,用探头按压推动气体,可提高胆管的显示率。

2.在右上腹直肌外缘的纵切面上,探头稍微向左倾斜,显示胆囊的纵切面。

3.患者深吸气后,屏住呼吸,探头从肋缘下方扫描膈肌斜切面,显示胆囊位于右肾前方,向左上方移动,胆囊颈部和肝外胆管切面位于下腔静脉横断面的前方和外侧,同时可见门静脉左右分支和伴随腹侧的左右肝胆管。

4.患者右前斜位45°,探头置于右上腹正中肋缘下纵切面,向右侧面扫描肝外胆管。

5.胸膝仰卧位可清除积聚在胆道周围的肠气,更清晰地显示胆囊颈部和肝外胆管病变。

[检查内容](1)胆囊壁的形状、大小、厚度和平滑度。

(2)胆囊内是否有胆泥、结石、隆起性病变或肿瘤。

(3)对怀疑胆囊炎或胆囊颈部梗阻者,通过脂肪餐试验观察胆囊的收缩功能。

(4)肝内和肝外胆管的直径;胆管是否扩张,扩张的程度、范围和部位。

(5)胆管是否有结石、肿瘤、局部管壁增厚或囊性扩张。

【正常胆囊和参考值】(1)胆囊纵切面多为梨形或茄子形,横切面呈椭圆形。

胆囊壁光滑,胆囊内胆汁无回声,透声性好。

(2)胆囊纵轴指向肝门,颈深,毗邻门静脉右支。

体前壁附着于肝脏的胆囊床,胆囊床游离于肝脏下缘,与前腹壁相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其病理改变一般分三型: • (1)单纯性急性胆囊炎:多见于炎症早期, 胆囊稍肿大,壁轻度增厚,胆囊粘膜充血、水 肿、炎症细胞浸润,胆汁可混浊。 • (2)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并发细菌感染, 胆囊积脓、肿大,囊壁因充血水肿而明显增厚。 胆囊于周围组织粘连。 • (3)坏疽性胆囊炎:胆囊极度肿大,可发生 坏死、穿孔,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
• 胆总管长约4~8 cm,直径0.60~0.80cm。 胆总管依其行程可分四段,即十二指肠 上段、十二指肠后段、胰头段、肠壁内 段。
• 声像图:右上腹斜-纵切面,在第一肝门可以 显示肝总管及胆总管上段。横切面时,在第一 肝门部,胆总管、肝动脉、门静脉可同时显示 为3个圆形的管腔结构即“米老鼠征”,门脉 是“米老鼠的头”,“右耳”和“左耳”分别 为肝外胆管和肝动脉,彩色多普勒可以准确鉴 别。 • 右肝动脉是肝总管的定位标志。横切时,右肝 动脉位于门脉和肝总管之间。
• 三、肝外胆管系统 • 肝外胆管由肝总管、胆囊管、胆总管组成。肝 总管长约3~4 cm,直径0.40~0.60cm。肝总管 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外侧缘走行,位于肝固有动 脉的右侧和门静脉右前方,下行与胆囊管汇合 成胆总管。 • 胆囊管由胆囊颈延伸而来,长约2~3 cm,直 径0.20~0.30cm。
• 5.胆道蛔虫。检出率较高,结合病史,一般可 作出准确诊断。 • 6.先天性胆道异常。超声较易检出先天性胆 道异常并作出鉴别,了解胆管扩张或闭锁的部 位、范围,为临床提供较详细的治疗依据。 • 7.黄疸的鉴别诊断。超声是诊断梗阻性黄疸 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对黄疸性质的诊断准确率 ﹥97%,对梗阻部位和原因的诊断准确率﹥90 %。
• 2.胆管:肝内外胆管管径;胆管有无扩 张,扩张程度、范围、部位。管壁回声 是否异常(有无增强、毛糙),胆管内 有无结石、肿瘤、局部壁增厚或囊状扩 张。 • 3.周围脏器的观察:肝脏、胰腺等。因 为肝胰疾病经常直接或间接侵犯胆道系 统。
第五节 胆道探测的注意事项
• 1.利用肝脏显示充盈的胆囊及肝外胆管, 在患者深吸气屏气状态下,用探头加压 推挤气体可提高胆管显示率。 • 2.右上腹直肌外缘纵断切面,探头稍 向左倾斜,显示胆囊纵轴断面。
• 2.体位 • (1)仰卧位:最常用。 • (2)左侧卧位:用于观察胆囊底部、颈部和 胆管下段的病变。 • (3)右侧卧位:观察胆囊底部病变、胆管内 气体和胆囊内积气的移动。 • (4)半卧位或坐位:用以观察胆囊结石的移 动情况。 • (5)膝胸卧位:用以观察胆囊结石的移动情 况。
• 3.扫查方法 • (1)胆囊扫查:右肋缘下、右肋间扫查,可 获得胆囊一系列长轴及短轴切面。 • (2)肝内胆管扫查:右肋缘下、右肋间及剑 突下扫查,可获得与同名门静脉伴行的肝内段 间、叶间及左右肝管。 • (3)肝外胆管扫查:于右上腹正中旁进行斜 -纵切,可获得肝总管及胆总管上下段切面。 从肝门部至胰腺平面作一系列横断面扫查,可 显示肝外胆管各段。
• 2.声像图: • 单纯性急性胆囊炎早期仅表现为胆囊稍增大, 壁轻度增厚(厚0.3~0.4cm),声像图无诊断特 异性。 •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声像图特点: • (1)胆囊肿大,短轴值增加比长轴更明显, 轮廓模糊,外壁线不规则。 • 成因:胆囊管梗阻,胆囊粘膜分泌功能增加, 导致胆汁淤积,胆囊肿大。
第七节 胆道超声诊断思路及诊断 注意事项
• 1.胆道超声诊断思路依然是超声声像图表现 +临床表现 • 2.胆道异常主要有先天性异常(包括胆囊异常、 胆道闭锁、胆管囊状扩张)、感染(急性或慢性 胆囊炎、化脓性或硬化性胆管炎)、结石(胆囊 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肿瘤及增生性病变 (胆囊息肉样病变或胆囊赘生物、胆囊腺瘤、 胆囊癌、胆管癌)。
• 声像图:胆囊纵切面呈梨形,轮廓清晰,囊壁 光滑,呈细线状强回声(与肝被膜一致),长 不超过9 cm,厚不超过3mm,胆囊内胆汁为无 回声,透声性好。 • 高频探头可见胆囊壁自外向内一次为强-弱- 强三层回声,分别为外膜、粘膜及其界面回声 构成。肝中裂强回声带(脂肪和结缔组织回声) 是识别胆囊解剖位置的重要标志。 • 胆囊底部由于混响伪像和旁瓣伪像可造成胆囊 底部病变超声诊断的漏诊或误诊,扫查时需特 别注意。
第二节 胆道系统超声解剖与声像 图关系
• 胆道系统的超声显像可分为胆囊和胆管两大部 分。胆管又分为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 • 一、胆囊 • 胆囊位于肝右叶下面的胆囊窝内,多呈梨形, 长约7~9 cm,前后径2.5~3.5cm,壁厚0.2~ 0.3 cm。胆囊可分颈、体、底三部分。颈、体 之间形成一个漏斗状的囊,称为哈氏 (Hartman)囊,结石常嵌顿于此,是超声探 测特别注意的部位。
• 5.对比造影技术:应用超声造影剂在二维声 像图上造成病变与正常组织之间对比分辨率的 变化,突出病灶的显示。 • 6.谐波成像技术:包括自然谐波成像和对比 谐波成像。前者通过改善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 对比分辨率来提高图像质量;后者通过静脉注 射超声造影剂来提高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敏感 性和它的成像质量。
• 1.胆道系统结石 对胆道结石诊断的准确率﹥95 %。 • 2.胆道系统炎症。可以了解炎症的程度及其 并发症。 • 3.胆囊腺肌症与胆囊息肉样病变。检出率较 高。可动态监视其发展,对胆囊癌早期诊断具 有重要价值。 • 4.胆道系统肿瘤。可检出肿瘤发生的部位、 大小以及对周围组织的浸润情况。对胆囊癌、 上段胆管癌、下段胆管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 90%以上、90%、70~88%。
• (三)脂餐试验:试验当日禁食,试验 前测量胆囊大小和肝外胆管内径,并标 记测量位置。然后进食油煎鸡蛋2枚,待 45min~1h后在同一断面和位置重复测量。
• 结果判断: • 1.胆囊 • ①正常:脂餐后体积缩小大于1/2,即胆囊排空率大于 50%。 • ②异常:脂餐后胆囊体积缩小小于1/2即胆囊排空率小 于50%。 • 2.胆管 • ①正常:脂餐后肝外胆管内径不增加反而缩小或可疑 扩张的肝外胆管内径减少到正常范围。 • ②异常:脂餐后胆管内径增加≧2mm或或可疑扩张的 肝外胆管内径无变化。
• 声像图:较好的仪器可以显示左右肝管。 沿右肋缘下至剑突下扫查,可以较方便 地显示出门静脉左右支前壁的左右肝管, 其内径多在2mm以内,如扩张则表现为 平行管征。必须应用彩色多普勒才能准 确区分胆管、门脉和肝动脉。
• 肝内胆管一般与相应门静脉伴行,二级 以上的肝内胆管分支,超声一般不容易 显示。如肝内胆管炎症性改变,则超声 很容易显示各级肝内胆管,主要是因为 肝内胆管壁炎症,引起胆管壁纤维结缔 组织增生,管腔扩张,超声表现为弥漫 性肝内胆管壁增厚、回声增强,显示率 增多,部分胆管可见不同程度扩张。常 见于肝吸虫病、胆管炎。
• 二、特殊扫查技术 • 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能准 确判断是血管还是胆管,以及区别门静 脉、肝静脉和肝动脉。还可以观察胆道 肿瘤性病灶内的血流情况。 • 2.超声内镜(EUS):能非常清晰地观 察胆道病变、胰十二指肠病变。
• 3.脂餐试验:观察胆囊和胆道病变。 • 4.三维成像:与二维比较,其优点是能更清 晰地显示胆系内、外病变的空间关系,能够很 好地观察胆囊颈部螺旋瓣、囊壁厚度和息肉或 肿瘤的形态与基底情况。在胆总管检查中,三 维超声能清晰底观察到胆总管十二指肠开口处 的形态特点。其不足之处是技术不成熟,成像 质量有待提高。
• 三、胆系超声检查测量技术与正常值 • (一)胆囊测量 • 1.胆囊长径。胆囊颈部到底部的长度。在胆 囊有折叠的时候,应分段测量,长径应为各段 的和。正常值:小于8cm。 2.胆囊横径:为胆囊体的最宽径。正常值: 通常小于3.5cm。 3.胆囊壁厚径:正常值:小于2.5mm。 • 4.估测值V=0.58x(长径x横径x厚径)cm3。
• 3.患者深吸气后屏气,探头从肋缘下向隔肌 斜切面扫查,显示胆囊位于右肾前方,向左上 移动可见胆囊颈管部及肝外胆管截面位于下腔 静脉横断面的前外侧,并可见门脉左右支及其 腹侧伴行的左右肝胆管。 • 4.患者取右前斜位45°,探头置右上腹正中 肋缘下纵切面下段稍侧向右外侧扫查显示肝外 胆管。
第六节 胆道超声诊断适应证与临 床价值
• •
• •
(2)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呈“双边影”。 成因:胆囊粘膜水肿、出血和炎症浸润所致。 胆囊粘膜和浆膜层强回声之间水肿使得其间 的组织回声减弱为低回声暗带,而呈现出强 回声与弱回声分明的“双边影”改变。 (3)胆汁混浊,充满细小弱回声光点。如合 并产气夹膜杆菌感染,囊内可见气体回声。 成因:胆囊积脓,坏死组织碎片沉积于胆囊 腔内。胆囊积气,可见特征性的气体回声。
• (二)胆管测量 1.肝外胆管:上段与门静脉腹侧伴行,其 内径小于同水平门静脉内径的l/3;下段与胰头 后方(胰腺段)、下腔静脉前方下行,其内径 小于8.5mm。正常胆总管内径随年龄增加,老 年人可达10mm。 2.肝内胆管:位于门静脉左、右支腹侧, 其内径多小于2mm。 • 3.胆囊管:正常时很难显示。能够显示者内 径小于3mm。
• 5.提示胆系轻度异常,需进一步检查。 • (1)胆囊腺肌症。 • (2)胆囊癌合并感染或结石。 • (3)早期胆道肿瘤。
第八节 胆囊、胆道炎症
• • • • • 一、急性胆囊炎 (一)病因、病理改变与声像图关系 (二)检查内容 (三)诊断思路与鉴别诊断 (四)报告书写
• (一)病因、病理改变与声像图关系 • 1.病因、病理:急性胆囊炎是常见急腹 症,多发于胆囊结石,亦可继发于胆管 结石、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等疾病。胆 囊管梗阻后,胆囊内压力增高,影响胆 囊壁的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粘膜形成 溃疡及坏死甚至穿孔。
胆道系统超声
第一节 概述
• 胆道系统是指将肝细胞分泌的胆汁输送 道十二指肠内的管道结构,由肝内胆管、 左右肝管、总肝管、胆囊、胆囊管及胆 总管组成,具有调节、储存、输送胆汁 的功能。
• 胆道系统疾病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由 于胆囊及胆道内充盈胆汁,绝大多数病 变可形成与胆汁(无回声)之间的强烈 的声阻差异,最适宜超声检查。 • 由于超声检查无创伤,简便,诊断断准 确性高,是目前国内外胆道系统疾病的 首选检查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