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超声诊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超声诊断

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超声表现,并与临床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本组72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超声诊断准确率93.1%(67/72),误漏诊率为6.9%(5/72)。结论:超声检查能够对胆梗阻性疾病作出较准确的诊断,对于确定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胆道梗阻性疾病超声诊断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72例均为我院2005年12月~2006年12月的住院患者,男54例,女17例,年龄11~80岁,平均53.2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仪器:PHILIPS HD11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0~5.0MHz。

方法:检查前空腹8小时以上(急诊除外),按常规胆道系统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同时结合运用高档数字超声中的X-RES、SonoCT、以及三维重建等技术手段。对难以显示胆总管下段者,可采取适当加压探头、饮水或延长扫查时间等方法,尽可能显示胆总管全程,并仔细观察梗阻部位及其声像图特征,同时鉴别其与毗邻脏器的关系。不能确诊者,可于次日复查。

结果

72例病例中,超声诊断准确率93.1%(67/72),误漏诊率为6.9%(5/72)。其中误诊4例,2例壶腹部癌分别误诊为胆总管下段结石及胰头癌,1例胆总管下段癌误诊为结石,1例胆总管下段胆栓误诊为结石;漏诊1例胆总管下段小结石(见表)。

讨论

提高胆总管下段梗阻部位的显示率。由于胆总管下段的解剖部位较为复杂,位置较深且隐蔽,而且常常受到病员自身情况如肥胖、胃肠气体的干扰,故该处的病灶不易显示。在胆道系统常规扫查的基础上,我们采取饮水、改变体位、加时、加压探头等方法,同时,运用现代超声X-Res、SonoCT、以及三维成像等技术手段,使病灶显示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肥胖、胃气干扰较大的较小的病灶。具体方法是:病员取平卧位,先在第一肝门部显示胆总管下段以后,探头沿胆总管上段长轴扫查,然后往下显示胰头部,在胰头部后外侧显示扩张的胆总管,探头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而且轻轻向下移动探头,连续显示胆总管中下段至十二指肠壁内段,同时嘱患者深吸气、屏住气,适当加压探头,加时扫查,结合三维透明成像模式、X-Res、SonoCT等手段,辨别病灶与胆总管管壁之间的关系以及病灶本身有无血流信号,适当降低增益条件,局部放大图像,调节聚焦。

误漏诊原因分析:1例胆总管下段癌误诊为结石,由于肿块后方伴弱声影,未考虑到部分癌肿含有纤维成分以及钙化而出现声影,同时对CDFI和三维成像的应用缺乏耐心,应当多切面扫查,仔细观察肿块与管壁的关系,同时结合病史,耐心、细致地检查;1例胆总管下段胆栓误诊为结石,因探及强回声周围可见液性暗带包绕,尽管其后方无声影,但由于结石发生率较其他疾病高得多,故而首先诊断为结石从而导致误诊,其原因是临床经验不足所致;2例壶腹部癌误诊为胆总管下段结石和胰头癌,系多次超声检查均提示结石和胰头癌,因此检查时不应仅满足于发现病灶而导致先入为主,特别是胆总管扩张的程度与结石大小不吻合时,应当仔细询问病史并充分运用CDFI。总之,造成胆总管下段梗阻误漏诊原因主要是检查者手法不熟练,经验不足以及缺乏耐心、细致的检查,同时,未充分应用现有设备多种技术手段。其次是较小的病灶,胆总管轻度扩张、胆汁充盈不足,超声显示困难。此外,患者肥胖及胃肠气体干扰也有关系。

超声的诊断价值:应用超声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准确率较高,目前已经得到公认,已经作为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本组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3.1%。对于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超声诊断,我们认为掌握好的检查方法及注意避免误漏诊的原因,并根据病灶的声像图特征,对大多数胆道梗阻性疾病能够作出准确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著.黄志强胆道外科.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94

2 王薇.胆总管下段病变的B超、CT诊断价值与临床分析(附50例报告).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7,13(3):246

3 黄丽萍.三维超声成像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4):277

4 陆治.梗阻性黄疸的超声诊断.井冈山医学报,2000,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