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实务常用模式)【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1.1复习笔记第一节接案一、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接案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整个助人过程的基础和起点。

因此,成功的接案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前提。

接案阶段的主要工作和步骤:(1)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原因和求助过程;(2)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3)决定是否接案;(4)订立初步协议。

(一)接案前的准备1.什么是接案(1)接案“接案”是指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帮助其逐渐成为服务对象并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

它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的服务对象通过沟通达成共同解决问题初步协议的整个助人过程的开始。

(2)接案的目标接案的目标是与服务对象建立一个良好的专业关系,为后续的预估和介入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以便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能以此为起点一道工作,实现社会工作的助人目标。

2.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和服务对象的类型(1)服务对象的来源①主动求助者。

通常是一个人、一个家庭或团体带着超出他们能力之外而不能解决的问题主动前来寻求帮助。

②由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来的。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社区内的相关部门(例如,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或邻居发现因存在严重的个人、家庭或群体问题而影响到了正常的社会功能发挥,从而要求社会工作者介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③由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工作,而成为服务对象的。

他们是由社会工作者主动接触并使他们接受服务的人。

面对外展服务对象时,社会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和任务是,消除他们对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不信任甚至是怀疑,引导他们接受服务。

(2)服务对象的类型①自愿型服务对象自愿型服务对象是指那些认识到需要协助而自己主动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的,以及由他人介绍而接触社会服务机构并愿意成为其服务对象的人。

②非自愿型服务对象非自愿型服务对象是指那些由政府、法院或其他有权力的部门或个人(包括父母、老师等)将需要协助的服务对象转介给社会工作的服务机构,以协助其解决问题的服务对象。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第二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2.1 复习笔记一、接案(一)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在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建立专业关系、决定是否服务、订立初步合约。

1.接案的重要性(1)接案“接案”,是指社会工作者开始与服务对象接触时的第一步工作,包括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就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服务对象的需要而展开的沟通,包含了社会工作者如何与服务对象开展工作的知识和技巧。

成功的接案是专业助人活动的前提。

(2)接案的意义①澄清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双方的期望和义务。

②激励服务对象。

对双方各自角色和责任的了解能够激励服务对象为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努力。

③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的改变。

如果在接案时即与服务对象建立起信任的关系,就能增强其参与助人过程的意愿。

④影响后续工作关系。

接案过程不仅决定着求助者是否能从潜在的服务对象变为现有的服务对象,而且影响着服务对象在后续服务中与社会工作者的关系,以及参与助人过程的积极性。

⑤影响今后的互动。

接案阶段的早期印象会对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今后工作中的互动产生影响。

2.接案阶段的主要任务(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①主动求助的。

所谓主动求助的服务对象,是一个人、家庭或团体、组织、社区带着超出他们能力之外不能解决的问题主动前来寻求帮助。

②他人转介的。

这种服务对象可能是由社区内的相关机构(如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或邻居发现因存在严重的个人、家庭或群体问题而影响到了正常的社会功能发挥,从而要求社会工作者介入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③由社会工作者主动接触而成为服务对象的。

社会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和任务是消除他们对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不信任甚至是怀疑,引导他们接受服务。

(外展服务)(2)服务对象的类型社会工作者需要在接案前对服务对象的类型进行辨别,以便提供合适的服务。

①自愿型服务对象自愿型服务对象是指认识到需要协助而自己主动求助的,以及由他人介绍而接触社会服务机构并愿意成为其服务对象的人。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社会工作实务具体方法)【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社会工作实务具体方法)【圣才出品】

第四章社会工作实务具体方法一、名词解释1.组织管理(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研)答:组织管理,是指运用权威来协调组织内部的人力、物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主要目的是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这种效率除了受环境的影响之外,还依赖于对组织的管理。

组织与管理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是管理的基础,也是管理的必要条件。

不同的管理者,即使工作在同一组织内,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最终使管理工作成为一门复杂的人类系统工程。

2.整合社会工作(复旦大学2012年研)答:整合社工作者探讨将社会工作方法综合运用的可能性。

社会工作作为助人的专业,十分注重科学方法的运用。

在一段时间内也曾出现过将工作领域细分、强调某种专业方法的现象。

后来,随着对社会问题复杂性的认识,社会工作者逐渐认识到,面对复杂问题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这样,整合社会工作开始出现。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以问题为本、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已经成为新的趋势。

3.社区工作(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研)答:社区工作的概念是和社会工作的概念紧密相连的。

社区工作的界定和社区的界定一样,存在很多分歧。

社区工作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形式。

但综合各个观点,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理解社区工作。

广义的社区工作是指在社区内开展的以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

因此,任何人或组织,包括政府、政党、各种社团以及企业等,只要在社区内从事的助人活动和服务,都可视为社区工作。

狭义的社区工作是社区社会工作的简称,特指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及社会工作者关于社区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及其应用过程。

作为专业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方法之一,社区工作主要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工作对象或服务对象,通过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旨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发掘社区资源,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实现自助、互助和社区自治,化解社区矛盾和社区冲突,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从而促进社区服务质量、福利水平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复习笔记(第八章 社会工作实务相关资源)【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复习笔记(第八章 社会工作实务相关资源)【圣才出品】
三、学校 1.学校的性质 (1)学校的性质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是正式的组织机构,主要成员是教师和学生。美国组织社会学 家艾兹奥尼根据组织为使其成员服从并参与组织而采取的控制手段的区别,将社会组织分为 三种基本类型,即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与规范性组织。 ①强制性组织对其成员的控制主要依靠物理的威逼手段; ②功利性组织对其成员的控制主要依靠物质的刺激手段; ③规范性组织对其成员的控制则主要依靠精神的监督手段。 (2)依据这一标准: ①对教师来说学校是规范——功利性的组织。 ②对学生来说学校是规范——强制性的组织。 2.学校的社会化功能 通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儿童接受他们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老师告诉他们,人们
2 / 1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①青年志愿者社区发展计划。 ②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 ③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④“保护母亲河”中国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 ⑤中学生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 ⑥在大型活动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的作用。 ⑦围绕党政工作大局和社会公益事业开展志愿服务。
3 / 1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①家庭是初级社会群体
家庭成员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成员对家庭的投入是全身心的,成员之 间的互动是面对面的直接的交往。
②家庭是一个靠某种纽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系统
连接家庭成员的纽带一般是婚姻和血缘,也可能是法律上的收养关系、以爱情为基础的 同居关系或者是同性恋家庭。
5 / 1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对他们有哪些期望。儿童在学校里接受与他人相比较的系统评价,学会接受非个人的规则和 对权威的遵从。学校使人类的教化活动进入一个有组织、有计划、在社会严密控制下快速进 行的阶段。

社会工作实务手册朱眉华考研真题及答案

社会工作实务手册朱眉华考研真题及答案

社会工作实务手册朱眉华考研真题及答案——才聪学习网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二、简答题三、论述题四、案例分析题五、实务方案设计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基础第二章社会工作职业特质第三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第四章社会工作实务具体方法第五章社会工作实务常用模式第六章社会工作实务基本技能第七章社会工作实务主要领域第八章社会工作实务相关资源•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价值观[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研]答:社会工作价值观(v al u e s)是指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

它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

它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真正的服务过程,而不是社会工作者在行使手中的权力。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它借助于助人活动与其他类型的社会工作区别开来。

任何社会工作的开展都是社会工作者在一定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说,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前提和操作指南。

它不仅规范了社会工作的目标和意义,也规范了社会工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以及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和态度。

没有一定的价值体系的指导,社会工作也就不会存在,更不可能得到发展。

因此,价值对社会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预估[贵州大学2016年研;河北大学2016年研]答:预估是指收集与服务对象有关的详细数据、了解服务对象问题形成的过程,是依据既定情境中的事实与特点推论出有关服务对象问题含义的暂时性结论的逻辑过程。

预估就是收集数据和认定问题的过程,是把所有有关服务对象的数据组织起来并使其具有意义的专业实践活动。

预估的特点有:①持续性;②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共同参与;③行动取向;④有可识别的步骤;⑤渗透了专业判断;⑥有局限。

预估的原则是:①个别化;②合作;③避免片面;④避免简单归因;⑤兼顾服务对象的弱点与长处。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社会工作实务基础)【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社会工作实务基础)【圣才出品】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基础一、名词解释1.沟通理论(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研)答:沟通理论指以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语言学中有关人际沟通的一些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这种理论强调人际沟通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它认为许多的行为问题都出在人际沟通方面,如不能恰当地接受、选择与评估信息,不能很好地给予或接受信息反馈等。

社会工作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帮助人们消除这些沟通过程中的障碍,使人们的相互沟通得以顺利完成。

2.叙事治疗模式(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研)答:叙事治疗模式是个案工作的一种模式,也被称为“叙说治疗”。

它以日常对话为基础,从多向价值视角出发,重新审视社会工作辅导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辅导关系和辅导技巧上的一些变化。

它透过“故事叙说”、“外化”、“解构”等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

与传统个人工作模式相比,叙事治疗不仅是一套治疗“模式”或者“技术”,更重要的是能令社会工作者和案主反思,调整对生命的态度,明确生命的抉择,重写生命故事。

3.标签理论(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研)答:埃德温·勒默特(Edwin Lemet)和霍华德·贝克尔(Howard Becker)是标签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

标签理论的代表作是《社会病理学》(1951)。

标签是人们对自我形象的界定与产生,自我形象是通过与他人互动产生的,而他人的标签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标签理论认为越轨行为是社会互动的产物。

该理论主要探究越轨行为产生的过程。

它认为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越轨者,并不是因为行动本身,而是因为他人对这种行为的反应。

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若他人或者社会组织给行为者贴上负面的“标签”,被贴上“标签”的人也在不知不觉中修正了“自我形象”,逐渐接受社会对其的不良评价,并开始认同他人的观点,确认自己是坏人。

久而久之,越轨行为者愈陷愈深,最终无法自拔。

标签理论强调社会对越轨者的反应,认为社会的反应是促使初级越轨者最终陷入“越轨生涯”的重要原因。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复习笔记(第七章 社会工作实务主要领域)【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复习笔记(第七章 社会工作实务主要领域)【圣才出品】

第七章社会工作实务主要领域社会工作实务领域是指根据服务对象的特征,或者根据服务的内容,对社会福利服务实践活动进行的专业分类。

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分类需要考虑两个因素:①以特定的社会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时,根据服务对象特征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和贫困者的救助社会工作等;②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服务对象时,根据与服务对象社会生活相关联的社会福利服务制度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家庭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司法矫治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等。

一、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1.儿童与青少年的特征及其行为(1)儿童与青少年的界定整个儿童时期可以划分为新生儿期(0~1个月)、婴儿期(1岁以下)、幼儿期(1~6岁)和学龄期(6~14岁)四个阶段。

在青少年阶段中,个体的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力等各方面都逐渐成熟,尤其性器官与性特征及其他生理器官的发育都非常迅速,并有明显的生理成熟现象,同时个体开始具有生育的能力。

青少年的起始年龄为14岁左右,终止年龄为25岁左右,这一年龄阶段的个体的身心发展、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动机需求、活动空间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2)儿童、青少年的特征①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及行为a.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儿童人格的发展在儿童期就已基本奠定了基础。

儿童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将形成其特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b.由于儿童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儿童的生理和心理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第一,新生儿期,新生儿离开母体开始建立个体生活,新生儿对外界的适应力较差,易患疾病,需要父母的细心呵护。

第二,婴儿期,婴儿生长发育特别快,在与外界环境的接触中逐渐促进了语言、思维的发展、运动和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能力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第三,幼儿期,大脑皮层发育更为完善,利用语言和简单文字进行学习的能力逐渐增强,智力发展较快,理解力加强。

儿童不仅能用语言表达思维和感情,而且能够做细微的手工和轻微劳动,表现出好问、好奇、好模仿的强烈求知欲。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11-14章)【圣才出品】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11-14章)【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家庭社会工作11.1 复习笔记一、家庭社会工作概述(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1.家庭社会工作基本内涵(1)定义家庭社会工作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帮助家庭解决面临的困难,更好地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以满足所有家庭成员的发展和情感需要的专业服务活动。

这个定义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家庭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②家庭社会工作的目的是帮助有需要的家庭更好地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

③家庭社会工作关注整个家庭成员的需要。

(2)家庭社会工作内容①以家庭作为背景的专业服务活动。

②以家庭作为对象的专业服务活动。

③以家庭作为活动单位的专业服务活动。

(3)不同类型家庭社会工作的共同特征:①针对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沟通交流方式进行干预。

②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困扰产生的环境因素。

③为家庭成员提供直接、具体的支持和帮助。

(4)基本功能:①增强家庭的能力,帮助家庭成员做好改变的准备。

②结合家庭的治疗和支持,保证家庭维持有效的家庭功能。

③促进家庭功能的改善,维护家庭成员满意的日常生活方式。

2.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关系(1)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区别①起源不同家庭社会工作的产生要比家庭治疗早,它源于社会工作初期美国慈善组织运动中的“友好访问者”活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而家庭治疗则是系统理论产生后把心理治疗从个人延伸到家庭的尝试和实践,时兴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只有五六十年的历史。

②关注焦点不同与家庭治疗相比,家庭社会工作关注的焦点更为广泛,既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包括家庭成员在不同层面的互动交流;而家庭治疗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家庭本身的结构和互动关系。

因此家庭治疗通常以整个家庭作为关注的焦点。

而家庭社会工作就更为自由,它的关注焦点既可以是家庭中的个人,也可以是家庭中的次系统,甚至可以是家庭与家庭之间的互动关系。

③解决方式不同家庭社会工作更为关注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困难以及相互影响的方式,并且通过解决这些具体困难以及改善家庭成员日常沟通交流的方式发挥家庭的正常社会功能。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40分)1.社会工作专业伦理2.个案社会工作3.接纳4.家庭治疗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试比较家长制管理方式与科层制管理方式。

2.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3.简述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4.试述社区工作的基本技巧有哪些?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论述各种社会化主体的作用及其特点。

2.试述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路径。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40分)1.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答:对社会工作专业团体而言,职业伦理是指一整套指导从事该专业的工作人员正确履行责任和义务并预防道德风险的行为规范。

作为一套有关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行为规范或约束,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所形成的职业伦理包括实际工作步骤的一般规则与标准,即它规定了社会工作者“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在现实中就是以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守则为准。

2.个案社会工作答:个案社会工作也称社会个案工作、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传统的三大工作方法之一,与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等方法相并列。

个案社会工作是一种以个人或家庭为对象(案主)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协调可以利用的各种社会资源,为案主提供直接的一对一服务,以协助案主摆脱困境;解决问题,达到与社会、环境的良好适应。

3.接纳答:接纳意味着接受、相信和尊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

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接纳在实践中有时是困难的。

当案主的行为违反一般道德,或当案主的价值观与社会工作者的价值相左时,接纳方面的问题便会产生。

拒绝接待,或在接待中用明确的道德判断或价值判断来标定案主,都是违反接纳原则的。

4.家庭治疗答:家庭治疗是系统理论产生后把心理治疗从个人延伸到家庭的尝试和实践,时兴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只有五六十年的历史。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社会工作实务相关资源)【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社会工作实务相关资源)【圣才出品】

第八章社会工作实务相关资源一、名词解释1.志愿者志愿者是不以谋利为目的,志愿为他人和社会贡献时间、智力、体力、财产的人。

他们所从事的活动称为志愿服务活动。

2.社会政策(西南大学2011年研;南京理工2011年研)答:社会政策是指政府为影响人民生活福祉所采取的行动,包括:提供有关医疗健康、住宅、社会保障、就业、家庭等社会福利的措施。

社会政策在现代政治中之所以日益重要,是因为现代的社会问题愈来愈多,有的且愈来愈严重,如果没有社会政策,社会问题将得不到适当或合理的解决,个人与团体的安全和福利,也得不到合法的保障,社会将难以保持稳定。

所以,当代国家很少有不注重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对此,中国要引以为鉴。

3.单位单位是中国各种社会组织所普遍采取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是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的基础,是中国城市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和社会调控形式,即基本的社会调控单位和资源分配单位。

4.社会救助(南京理工2011年研)答:社会救助又称为社会救济,是指社会成员因受自然灾害及其他社会、经济原因导致他们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由国家或社会按法定的标准而给予的物质帮助。

社会救助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经常性的社会救助工作。

主要是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农村特困户生活救助以及城乡医疗救助等专项救助。

②紧急救助制度。

紧急救助主要是指发生自然灾害情况下的对灾民的紧急救助和应急救助行动。

也包括对灾民延续一段困难生活的救助和民房倒房重建与修复工作的救助。

③临时性的救助。

临时性救助主要是指对低收入人群的救助工作和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包括流浪儿童的救助。

④支持倡导开展社会互助活动。

通过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培育和发展公益性的民间组织,以及倡导开展群众之间经常性的互助互济活动,来达到社会互助,对困难群众起到帮扶作用。

5.社会化答: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典型题(含真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典型题(含真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1.1 复习笔记第一节接案一、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1.接案前的准备(1)什么是接案“接案”是指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开端,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帮助其逐渐成为服务对象并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也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的服务对象通过沟通达成共同解决问题初步协议的整个助人过程的开始。

(2)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和类型①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服务对象的来源通常有3种情况:a.主动求助者通常是一个人、一个家庭或团体带着超出他们能力之外而不能解决的问题主动前来寻求帮助。

b.由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来的这种情况可能是由社区内的相关部门(例如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或邻居发现某人、家庭或团体因存在严重的个人、家庭或群体问题而影响了正常的社会功能发挥,从而要求社会工作者介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c.由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工作而成为服务对象的这是指那些既不是自己主动求助,也不是由他人或机构转介而来的服务对象,而是由社会工作者主动接触并使他们接受服务的人。

对于由社会工作者认定为服务对象的人来说,没有主动求助或者说没有求助动机并不等于他们就不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协助,或者不想得到服务。

②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根据上述服务对象的来源可以按寻求服务时的意愿把他们分为以下两种类型:a.自愿型服务对象。

指那些认识到需要协助而自己主动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的,以及由他人介绍而接触社会服务机构并愿意成为其服务对象的人。

这类服务对象求助动机强,社会工作者比较容易与之建立关系,机构的服务与他们的需要也会比较吻合。

b.非自愿型服务对象。

指那些由政府、法院或其他有权力的部门或个人(包括父母、老师等)将需要协助的服务对象转介给社会工作的服务机构,以协助其解决问题的服务对象。

非自愿型服务对象是被动接受帮助的,这种特性使得他们在接受服务时通常会存在或表现某些抗拒情绪和行为。

③现有服务对象与潜在服务对象a.现有服务对象:现有服务对象是指那些主动求助和转介及外展而来的、已经使用社会工作者提供的资源或正在接受社会工作者协助的服务对象;b.潜在服务对象:潜在服务对象是指那些尚未使用或接受社会工作者协助和资源帮助,但未来可能需要服务资源和协助的服务对象。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圣才出品】

第三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一、接案1.接案的含义接案是指社会工作者和有可能成为案主的人开始沟通,并初步达成协议一起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接案作为正式助人过程的开始,对于社会工作者而言,是和案主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的重要阶段,也是成功地进行预估和介入的必要前提。

社会工作者和案主在此过程中能否通过有效的沟通,达成一起努力解决问题的初步共识,是这一过程的关键。

2.接案前的准备一般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在接案前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事务性准备和心理准备。

(1)事务性准备社会工作者在接案前的事务性准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对案主相关信息的收集;②对于初次面谈时间、地点、环境方面的安排;③草拟面谈提纲。

(2)心理准备①心理准备的含义心理准备是指能否根据已有的信息,运用同理心来感受案主的处境和想法。

②心理准备的意义这是一种尝试性的假想,想像案主在会谈时可能会有的想法和感觉,但经过这样的设身处地地为案主而思考,工作者虽未能亲历案主的生活,也能加深对案主的理解,以便在真实的会谈中,更容易进入案主的世界。

③心理准备的内容心理准备除了同理心,还包括工作者对自身的思考和反省。

当面对某个案主时是否会有特别的感觉;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案主是否有类似之处;自己希望和案主产生怎样的互动;自己的性格、情绪、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可能对案主产生怎样的影响。

3.初次面谈(1)初次面谈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的初次面谈意味着实质性接触的开始,对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次会面其实也像一场无形的“较量”,双方都通过第一印象来揣摩和掂量着对方。

面谈是社会工作者最基本的工具,也是一门艺术和一种技术。

(2)面谈的基本程序①自我介绍作为初次与案主见面,要热情地招呼案主,并主动介绍自己。

如果是案主家人同来的,也可以让他们坐定后——进行自我介绍。

其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对案主的称呼最好能征询案主本人的意见,一般用较为正式的称呼,这样更能让案主有被尊重的感觉;b.让案主感觉舒服,在进入正题前,工作者可以稍稍寒暄,以缓解案主紧张惶恐之情,给人以温和可亲近的感觉;c.需要留意案主的语言表达方式,运用他们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进行交谈,但应避免模仿他们的口音或说话习惯,这样他们可能会觉得受到严重的冒犯;d.社会工作者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无论是举手投足还是脸部表情都应向案主传递着尊重、接纳、关怀和专业的素质。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社会工作实务主要领域)【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社会工作实务主要领域)【圣才出品】

第七章社会工作实务主要领域一、名词解释1.儿童福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研)答:儿童福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儿童福利是指由特定形态的机构向特殊的儿童群体提供的一种特定的服务。

服务对象主要指处于不幸境地的儿童,而服务功能则相应地倾向于救助、矫治、扶助等恢复性功能。

此类福利具有残补性取向,是一种消极性儿童福利。

广义的儿童福利的对象是所有的家庭和儿童,并不单纯局限于处于不利境地、需要帮助的儿童群体。

这一类型的儿童福利具有发展取向,是一种制度性的儿童福利。

在现今社会条件下,人们已开始更多地认同广义的儿童福利。

这样,儿童福利实际上是对儿童时期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提供满足需要、促进发展的活动的总称,它包含着理念、策略、社会政策、机构、行为等多方面的内容。

儿童福利是一种社会服务,是要通过家庭、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社会行为为所有的儿童,特别是处于困难境地的儿童提供服务,通过家庭建设、社区发展以及社会组织的多种服务,使儿童的困境得到改善,儿童的成长获得必要的条件。

2.老年社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研)答:老年社会又称老龄化社会。

按照国际惯例,通常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该国家或者该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是否占总人口的10%及其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是否占总人口的7%及其以上。

3.社会小组工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研)答:社会小组工作是指社会工作实践将小组既当做过程也当做手段,它通过小组成员的支持,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他们应付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

这种方法强调通过小组过程及小组动力去影响案主的态度和行为。

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力透过成员间的分享、相互分担和互相支持而发挥出来,当然,这还需要小组工作者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和指导。

小组工作的特征包括:①小组是由组员和工作者组成的关系体系。

在这个复杂的关系体系中,有工作者和组员的互动,更多的是组员彼此之间的互动。

②小组工作是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彼此分享、分担、支持、教育、治疗等小组动力,带来组员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第五章 社会工作实务常用模式【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第五章 社会工作实务常用模式【圣才出品】

第五章 社会工作实务常用模式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答: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指的是在社会工作实务开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普遍性工作方法。

尽管社会工作面向的对象非常多样、并且非常复杂,但是,渗透其中的专业工作方法却具有一定的共同性,这就是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产生的基础与必然。

2.人类行为答:人类行为也称人的行为,是指个体一切外表行为、思想、感受、期望、自我观念等,是一个广义概念,包括人的内在和外在的变化。

看得见的外部行动或看不见的内心运作都是其探讨的对象,而且最令我们感兴趣的是内在的思想、情绪、自我观念、期望等如何影响外在的行为。

3.微观社会行政答:微观社会行政是将社会政策变为具体的社会服务环节上的行政活动。

在社会福利机构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它常常表现为社会福利机构的统筹与管理活动,即通过机构(组织)的筹集资源和有效地配置资源,更有效地提供服务。

在企事业单位承担实施社会福利政策的情况下,社会行政则表现为这些单位具体负责福利服务分配的部门如何落实政策,而将服务传递到服务对象手中。

如单位的工会、妇联等部门如何去推动相关社会福利政策的落实,对违反社会政策的行为如何予以纠正等。

但是,从理论上来说,即使微观社会行政也不是具体的服务工作,而属于统筹、协调和管理范畴。

4.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答: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是一种连续的、动态的、机构成员将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输送的社会行动过程,透过这个过程将社会政策转化为具体的社会服务,并使用实务经验来修正政策。

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涉及领导者与其他成员,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与控制等方面,人力与物力资源的发掘、安置、协调与合作是其重要内涵。

5.场域理论答:在勒温的群体研究中,场域理论是其分析群体动力的理论基础。

勒温主要是从人的心理场和行为场角度出发,立足不同因素对个体的交互影响。

场域理论认为,每个人的行动均被行动发生的场域所影响。

这一场域既包括物理环境,也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而且这个场域是此时此地发生的。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社会工作实务常用模式)【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社会工作实务常用模式)【圣才出品】

第五章社会工作实务常用模式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答: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相应地指的是在社会工作实务开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普遍性工作方法。

尽管社会工作面向的对象非常多样、并且非常复杂,但是,渗透其中的专业工作方法却具有一定的共同性,这就是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产生的基础与必然。

2.人类行为答:人类行为也称人的行为,是指个体一切外表行为、思想、感受、期望、自我观念等,是一个广义概念,包括人的内在和外在的变化。

看得见的外部行动或看不见的内心运作都是其探讨的对象,而且最令我们感兴趣的是内在的思想、情绪、自我观念、期望等如何影响外在的行为。

3.宏观社会行政答:宏观社会行政实际上是在较大范围内执行社会政策,它一般与政府行为有关,因为一般说来,只有政府才有在如此广大的范围内推行和落实社会政策的能力。

宏观社会行政常常表现为政府的职能行为,是政府官员在一定范围内推行社会政策,指导、帮助、监督、检查、评估政策的落实情况的活动。

如民政部、省民政厅、县(市)民政局通过行政措施去推进农村“五保”制度的落实,市、区劳动和民政部门推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国妇联和省、市妇联监督和检查妇女权益保护情况等,都属于宏观社会行政的范畴。

4.微观社会行政答:微观社会行政是将社会政策变为具体的社会服务环节上的行政活动。

在社会福利机构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它常常表现为社会福利机构的统筹与管理活动,即通过机构(组织)的筹集资源和有效地配置资源,更有效地提供服务。

在企事业单位承担实施社会福利政策的情况下,社会行政则表现为这些单位具体负责福利服务分配的部门如何落实政策,而将服务传递到服务对象手中。

如单位的工会、妇联等部门如何去推动相关社会福利政策的落实,对违反社会政策的行为如何予以纠正等。

但是,从理论上来说,即使微观社会行政也不是具体的服务工作,而属于统筹、协调和管理范畴。

5.同事督导答:与团体督导相似,同事督导也是通过定期、持续地举行小组讨论来进行。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第三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第三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圣才出品】

第三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一、名词解释优势视角答:优势视角或称能力视角(Strengths Perspective)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条件,他们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

将目光投向可能性,在创伤、痛苦和困难的荆棘之中看到希望和转变的种子。

优势视角的宗旨是:动员服务对象的力量(天赋、知识、能力和资源)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标和愿望。

优势视角/能力视角的实践意味着,社会工作所做的一切,都要立足于发现和寻求、探索和利用服务对象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控制。

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务强调社会工作的任何过程都要重视服务对象具有的优势。

二、简答题1.简述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分析范式是什么?答: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分析范式是内外影响力范式。

内外影响力范式将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的元素融合在一起,为社会工作提供了一个实务的分析范式。

(1)内外影响力范式的基本假设内外影响力范式试图解释为什么对相同的处境每个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行为,协助社会工作者理出其中的头绪。

其基本假设是:人(或群体、组织、社区等系统)自身及其环境中生成的各种力量促成了他(他们)用某种方式行事。

正是这些力量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特定的行为。

(2)内外影响力范式社会功能的发挥内外影响力范式是一个工具,它帮助社会工作者解释人在环境中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的一些原因。

内外影响力可以被视为一个连续体,一端是充分发挥作用,另一端是不能发挥作用。

社会工作的目的是增强人们和群体及社区的社会功能。

通用社会工作实务关注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把着眼点放在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在不同社会角色上的表现,可以考察他们功能发挥的程度。

对发挥角色功能的威胁是社会工作关注的核心问题,社会工作者分析社会关系,与服务对象一道寻找方法,消除干扰功能发挥的因素,使他们之间的各种联系变得更为丰富、更加理想。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40分)1.社会工作价值2.社会工作行政管理3.沟通理论4.整合社会工作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简述小组的类型。

2.试述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原则。

3.简述几种主要的社会福利模式。

4.预估的特点和原则有哪些?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试述个案工作会谈或介入技巧。

2.试述转型期我国社会工作的提供模式有什么样的结构特征?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40分)1.社会工作价值答: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者在自己的实践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意义和价值规定。

在一定程度上,平等、信誉、独立、礼貌、孝顺、抱负、勤奋和竞争反映了当前中国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

这八个方面可以成为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

巴特利特认为,社会工作价值包括如下内容:①个人应受到社会的关怀;②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③个人对他人负有社会责任;④人们有共同的人类需求,但是,每个人则是独特而异于他人的个体;⑤民主社会的实质表现为使每一个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以及通过社会参与来尽到社会职责;⑥一个理想的社会应有其职责与能力,向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提供充分的机会来解决困难、预防问题,以及促进自我能力的发挥。

2.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答: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是一种连续的、动态的、机构成员将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输送的社会行动过程,透过这个过程将社会政策转化为具体的社会服务,并使用实务经验来修正政策。

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涉及领导者与其他成员,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与控制等方面,人力与物力资源的发掘、安置、协调与合作是其重要内涵。

3.沟通理论答:沟通理论指以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语言学中有关人际沟通的一些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这种理论强调人际沟通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它认为许多的行为问题都出在人际沟通方面,如不能恰当地接受、选择与评估信息,不能很好地给予或接受信息反馈等。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圣才出品】

第三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一、名词解释1.倡导者(中科院2012年研)答:在一定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者采取某种行为的倡导者,即当受助者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才能有助于其走出困境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向其倡导某种合理行为,并指导他们以使其成功。

应该指出的是,这里的倡导不是不顾受助者接受程度的强行推动。

2.优势视角答:优势视角或称能力视角(Strengths Perspective)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条件,他们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

将目光投向可能性,在创伤、痛苦和困难的荆棘之中看到希望和转变的种子。

优势视角的宗旨是:动员服务对象的力量(天赋、知识、能力和资源)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标和愿望。

优势视角/能力视角的实践意味着,社会工作所做的一切,都要立足于发现和寻求、探索和利用服务对象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控制。

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务强调社会工作的任何过程都要重视服务对象具有的优势。

3.专业关系(中山大学2011年研;南京理工2011年研;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专业关系是指社会工作者以一个专业人员的身份与他(她)努力使之发生变化的系统之间所建立的关系,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之间的一种专业协助关系。

也可以说专业关系是助人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在协商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合约建立起来的结构性的、有期限的角色联系。

专业关系有效与否的关键在于服务对象对助人者是否接纳与信任。

另外,廖荣利认为“专业关系是指专业人员和案主的内心感受和态度表现的动态、交互反应关系,工作人员通过交互作用以协调案主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改善和增强”。

黄维宪将专业关系定义为,专业关系是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之间的一种态度与情绪交互反应的动态过程,借以有效协助案主解决问题,使其对环境有最好的适应。

国外有学者认为专业关系是社会工作者提供的一种媒介物,案主可以通过这种媒介做出某种选择,决定是否及如何接受帮助。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5-8章)【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5-8章)【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5-8章)【圣才出品】第五章社会工作实务常用模式一、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概述1.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定义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相应地指的是在社会工作实务开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普遍性工作方法。

尽管社会工作面向的对象非常多样、并且非常复杂,但是,渗透其中的专业工作方法却具有一定的共同性,这就是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产生的基础与必然。

2.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特征一般来说,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本身主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普适性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提炼使社会工作超越了感性摸索的主观局限,进一步走向专业化的普遍推广。

在实际服务过程中,尽管我们的服务对象可能是老人、青少年或儿童,他们各自面临的问题也大相径庭,但是,我们可以摆脱这些表面差异,采用统一的工作模式。

(2)中介性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是一座桥梁,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这决定了它的中介性特征。

这种中介性特征进一步导致了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双重特征,一方面具有强烈的理论特色,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明的实践导向。

(3)专业性目前的大陆社会工作实践更多具有的是感性化、主观化、个体化特征,因为本土化专业服务模式的缺失,许多社工不得不简单照搬国外以及港台的社会工作模式,由此陷入了专业发展的误区。

(4)历史性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历史性特征,在一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工作逐渐从个人化慈善性行为上升为制度化专业学科,中间经历了学科的阶段性发展。

(5)本土性社会工作的模式化追求中一直面临着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矛盾冲突。

随着社会工作实践的深入,当今社会工作的发展逐渐在弥合这二者之间的差异,在追求理论统一性的同时,本土化的努力始终没有停止。

3.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意义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意义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专业化的象征社会工作之所以区别于日常化的经验型助人活动,上升为专业化的学科,工作模式的形成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

也正是因为多种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形成,社工在不同对象的服务过程中才能摆脱经验化和主观化的困扰,取得专业性的服务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社会工作实务常用模式
一、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概述
1.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定义
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相应地指的是在社会工作实务开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普遍性工作方法。

尽管社会工作面向的对象非常多样、并且非常复杂,但是,渗透其中的专业工作方法却具有一定的共同性,这就是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产生的基础与必然。

2.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特征
一般来说,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本身主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普适性
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提炼使社会工作超越了感性摸索的主观局限,进一步走向专业化的普遍推广。

在实际服务过程中,尽管我们的服务对象可能是老人、青少年或儿童,他们各自面临的问题也大相径庭,但是,我们可以摆脱这些表面差异,采用统一的工作模式。

(2)中介性
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是一座桥梁,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这决定了它的中介性特征。

这种中介性特征进一步导致了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双重特征,一方面具有强烈的理论特色,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明的实践导向。

(3)专业性
目前的大陆社会工作实践更多具有的是感性化、主观化、个体化特征,因为本土化专业
服务模式的缺失,许多社工不得不简单照搬国外以及港台的社会工作模式,由此陷入了专业发展的误区。

(4)历史性
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历史性特征,在一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工作逐渐从个人化慈善性行为上升为制度化专业学科,中间经历了学科的阶段性发展。

(5)本土性
社会工作的模式化追求中一直面临着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矛盾冲突。

随着社会工作实践的深入,当今社会工作的发展逐渐在弥合这二者之间的差异,在追求理论统一性的同时,本土化的努力始终没有停止。

3.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意义
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意义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专业化的象征
社会工作之所以区别于日常化的经验型助人活动,上升为专业化的学科,工作模式的形成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

也正是因为多种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形成,社工在不同对象的服务过程中才能摆脱经验化和主观化的困扰,取得专业性的服务效果。

同时,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不断出现也使得社会工作进一步走向了职业化的道路。

(2)服务工作的依据
有了社会工作实务模式,许多社工新人就可以省去自我摸索的漫长时期,直接接纳既有的专业成果。

同时,这些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又成了社工专业活动开展的路标,引导社工行走在专业的道路之上。

(3)专业评估的指标
在具体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是否采用专业服务模式,抑或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临时性举措,重要的判别标准就是专业化服务模式的内在支撑。

(4)专业发展的阶梯
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就在于社会工作实务模式越来越多样化。

具体到每个社会工作者来说,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努力就在于将个人的主观化、经验性实践提升为专业性服务模式。

这些具体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构成了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坚强基石。

4.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选择
我们对于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介绍是选择性的。

这种选择性的标准,一方面基于社会工作的国际性普适经验,另一面则着眼于本土社会工作实践结果。

从这个双重标准出发,我们对于社会工作模式的介绍主要从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出发,同时考虑到社会工作既有的历史成果以及最新的探索成就。

5.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内容
(1)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介绍主要是从三大方法入手。

这也是因为个案、小组和社区是最常用的三大工作方法。

①三大方法中个案是基础,社会工作的模式主要集中在个案社会工作中。

比较常用的个案社会工作模式主要有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治疗模式、行为主义治疗模式、人本主义治疗模式、现实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格式塔治疗模式、危机干预模式、存在主义模式、女性主义模式等等。

②主张家庭治疗的方法不再归并人个案社会工作,而是与个案、小组和社区并列为第四
种独立的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家庭治疗中最为常用的是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和联合家庭治疗模式。

③小组社会工作的模式与个案比较起来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探索。

在小组社会工作中,相对来说比较常用的三大工作模式是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和互动模式,其他还有过程模式、行为主义模式、任务中心模式等等。

小组社会工作的模式主要可分为两类:a.专属于小组社会工作的模式;
b.个案社会工作模式在小组社会工作层面的再次应用。

④社区社会工作被认为是最具社会效果、最富专业影响力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主张社区社会工作的模式可以分为三大类:地区发展模式、社会计划模式、社会行动模式。

考虑到中国社区发展的具体情形,将社区社会工作的模式主要区分为社区服务和社区发展两种模式。

(2)对于社会工作的理解和运用已经逐渐脱离了三大方法的简单割裂,更多地转向从服务对象的差异上来划分社会工作的不同,这是一个很深刻的变化。

这个变化的深刻意义在于,从服务对象入手的话,社会工作就变成了多种方法对于不同对象的综合运用,而不是传统社会工作只是不同方法在不同对象身上的具体应用。

整体的社会工作观逐渐取代了分裂的社会工作观。

单独的社会工作方法被整合的社会工作方法所替代,这代表了社会工作模式最新的发展趋势。

二、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产生
(1)从时间上来说,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1928年,美国的精神病理社会工作者玛丽杰·雷特重新检省了里士满在《社会诊断》所讨论的个案,她的结论是,其中
一半以上的案主都呈现出明显的精神症状,她由此断言,个案社会工作将不可避免地进入到心理学导向。

(2)从专业角度来看,心理社会治疗理论的真正产生年代应该定位在1930年左右。

其中,美国史密斯学院的富兰克·汉金斯首先创造并使用了“心理社会”这个词。

193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戈登·汉密尔顿则在他的《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一文中首次采用了“心理社会治疗理论”的名称,并系统阐明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主要理论,这意味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正式形成。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基础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广泛吸收了众多理论流派,集大成于一体,从而成就了自身丰富多彩的理论。

具体来说,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有以下几个:
(1)心理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从基本理论到主要方法都对心理社会治疗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集中在弗洛伊德人格三结构、心理防御机制和早年生活经验等几个思想观点之上。

在弗洛伊德看来,人格结构可以被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①本我类似于弗洛伊德早年所说的“无意识”,代表着各种原始的本能,这种本能与生俱来,贯穿于所有的冲动之中,它的目标主要是用来满足性欲和攻击性冲动以及饥饿等即时性欲望。

本我遵循的是“快感原则”,本我更多地体现于人类早年,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本我的直接冲动逐渐丧失了主导性地位。

②自我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是连接二者的一座桥梁。

随着儿童的逐渐成长,自我慢慢唤醒并产生出来。

尽管自我产生于本我之中,但是,自我更加类似于弗洛伊德早年所说的“意
识”。

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它努力追求的是本我的冲动和理想原则下超我的折中。

③超我在儿童五六岁时形成,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两个组成部分。

超我代表的是社会道德和生活理想,是自我的努力方向,超我遵循的是“至善原则”。

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的有机协调构成了一个理想的人格结构,但是,现实之中,本我可能是被压抑的,超我可能无法实现,自我也可能出现冲突。

这就导致了人格结构的矛盾冲突,由此出现了各种人格偏差问题。

为了解决这种冲突,弗洛伊德又进一步提出了人格中的自我防御机制,由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存在和应用,我们才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消除内心中的矛盾冲突。

具体来说,弗洛伊德提出了补偿作用、投射、转移、否认、理想化、幻想等多种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还认为,人的成长历程主要包括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生殖器期等五个阶段。

其中,每个阶段都分别对应着特定的发展阶段任务,每个阶段顺利发展之后会进一步导致下一阶段的顺利发展。

如果某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无法完成,这种被阻断的欲望会被压抑下来,并会在今后的某个发展阶段重新以另外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该阶段的顺利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这最终形成了弗洛伊德非常重要的一个结论:童年生活经验将对成年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2)人在情境中理论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关于人的假设主要是建立在系统论基础之上的,理解一个人不能够仅仅从生理因素出发,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心理和社会这两个重要因素。

心理社会治疗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生理、心理和社会三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对一个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就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三重因素的综合作用。

不是把人看作孤立的个体,而是把人放到特定的情境中来理解就成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必然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