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第六章 社会工作实务基本技能【圣才出品】
社会工作实务(朱眉华)
第一章社会实务基础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化思维理念与工作方式,也是一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现代精神与人生信念。
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专业性的助人工作,首先是在西方社会萌生的,且多半与西方早期的慈善活动相关。
在18世纪中后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上的高速发展同时带来了大量的社会问题,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平民和无家可归的人,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平衡被打破,大量的社会问题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我们大体上可以把社会工作从萌芽到作为一个专业被正式承认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7世纪至19世纪—侧重于社会救助实践活动的社会工作。
英国是遭遇现代社会问题最早的国家之一,1601年英国伊利莎白女王颁布济贫规定,法案正式承认了政府有济贫的责任,并初步建立了社会救济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
第二个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侧重于慈善组织活动的社会工作。
伦敦成立了第一个慈善组织协会,这样的做法弥补了政府推行的济贫活动的不足,同时从更广泛的范围内向失业者、贫民提供帮助,推动了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
第三个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末期—侧重于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案》,第一次将“社会保障”正式写入立法文献,形成了一项国家制度,社会工作此时也更加突出其在救助贫困和弱势群体中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成为了促进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专业之一。
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建立和西方国家一系列制度化、职业化社会工作制度的出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肯定。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理论流派马尔科姆佩恩在其著作《现代社会工作理论》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当前比较富有影响的一些社会工作理论,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心理动力学派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它是社会工作中第一个有很强解释力的理论,为后来的理论创造了生存环境,它使社会工作特别重视感觉和潜意识因素(重视儿童时期、早期关系、母爱剥夺),而不是事件和想法。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社会工作实务具体方法)【圣才出品】
第四章社会工作实务具体方法一、名词解释1.组织管理(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研)答:组织管理,是指运用权威来协调组织内部的人力、物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主要目的是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这种效率除了受环境的影响之外,还依赖于对组织的管理。
组织与管理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是管理的基础,也是管理的必要条件。
不同的管理者,即使工作在同一组织内,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最终使管理工作成为一门复杂的人类系统工程。
2.整合社会工作(复旦大学2012年研)答:整合社工作者探讨将社会工作方法综合运用的可能性。
社会工作作为助人的专业,十分注重科学方法的运用。
在一段时间内也曾出现过将工作领域细分、强调某种专业方法的现象。
后来,随着对社会问题复杂性的认识,社会工作者逐渐认识到,面对复杂问题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这样,整合社会工作开始出现。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以问题为本、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已经成为新的趋势。
3.社区工作(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研)答:社区工作的概念是和社会工作的概念紧密相连的。
社区工作的界定和社区的界定一样,存在很多分歧。
社区工作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形式。
但综合各个观点,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理解社区工作。
广义的社区工作是指在社区内开展的以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
因此,任何人或组织,包括政府、政党、各种社团以及企业等,只要在社区内从事的助人活动和服务,都可视为社区工作。
狭义的社区工作是社区社会工作的简称,特指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及社会工作者关于社区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及其应用过程。
作为专业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方法之一,社区工作主要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工作对象或服务对象,通过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旨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发掘社区资源,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实现自助、互助和社区自治,化解社区矛盾和社区冲突,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从而促进社区服务质量、福利水平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社会工作实务手册朱眉华考研真题及答案
社会工作实务手册朱眉华考研真题及答案——才聪学习网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二、简答题三、论述题四、案例分析题五、实务方案设计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基础第二章社会工作职业特质第三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第四章社会工作实务具体方法第五章社会工作实务常用模式第六章社会工作实务基本技能第七章社会工作实务主要领域第八章社会工作实务相关资源•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价值观[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研]答:社会工作价值观(v al u e s)是指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
它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
它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真正的服务过程,而不是社会工作者在行使手中的权力。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它借助于助人活动与其他类型的社会工作区别开来。
任何社会工作的开展都是社会工作者在一定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说,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前提和操作指南。
它不仅规范了社会工作的目标和意义,也规范了社会工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以及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和态度。
没有一定的价值体系的指导,社会工作也就不会存在,更不可能得到发展。
因此,价值对社会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预估[贵州大学2016年研;河北大学2016年研]答:预估是指收集与服务对象有关的详细数据、了解服务对象问题形成的过程,是依据既定情境中的事实与特点推论出有关服务对象问题含义的暂时性结论的逻辑过程。
预估就是收集数据和认定问题的过程,是把所有有关服务对象的数据组织起来并使其具有意义的专业实践活动。
预估的特点有:①持续性;②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共同参与;③行动取向;④有可识别的步骤;⑤渗透了专业判断;⑥有局限。
预估的原则是:①个别化;②合作;③避免片面;④避免简单归因;⑤兼顾服务对象的弱点与长处。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40分)1.社会工作专业伦理2.个案社会工作3.接纳4.家庭治疗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试比较家长制管理方式与科层制管理方式。
2.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3.简述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4.试述社区工作的基本技巧有哪些?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论述各种社会化主体的作用及其特点。
2.试述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路径。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40分)1.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答:对社会工作专业团体而言,职业伦理是指一整套指导从事该专业的工作人员正确履行责任和义务并预防道德风险的行为规范。
作为一套有关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行为规范或约束,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所形成的职业伦理包括实际工作步骤的一般规则与标准,即它规定了社会工作者“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在现实中就是以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守则为准。
2.个案社会工作答:个案社会工作也称社会个案工作、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传统的三大工作方法之一,与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等方法相并列。
个案社会工作是一种以个人或家庭为对象(案主)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协调可以利用的各种社会资源,为案主提供直接的一对一服务,以协助案主摆脱困境;解决问题,达到与社会、环境的良好适应。
3.接纳答:接纳意味着接受、相信和尊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
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接纳在实践中有时是困难的。
当案主的行为违反一般道德,或当案主的价值观与社会工作者的价值相左时,接纳方面的问题便会产生。
拒绝接待,或在接待中用明确的道德判断或价值判断来标定案主,都是违反接纳原则的。
4.家庭治疗答:家庭治疗是系统理论产生后把心理治疗从个人延伸到家庭的尝试和实践,时兴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只有五六十年的历史。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社会工作实务相关资源)【圣才出品】
第八章社会工作实务相关资源一、名词解释1.志愿者志愿者是不以谋利为目的,志愿为他人和社会贡献时间、智力、体力、财产的人。
他们所从事的活动称为志愿服务活动。
2.社会政策(西南大学2011年研;南京理工2011年研)答:社会政策是指政府为影响人民生活福祉所采取的行动,包括:提供有关医疗健康、住宅、社会保障、就业、家庭等社会福利的措施。
社会政策在现代政治中之所以日益重要,是因为现代的社会问题愈来愈多,有的且愈来愈严重,如果没有社会政策,社会问题将得不到适当或合理的解决,个人与团体的安全和福利,也得不到合法的保障,社会将难以保持稳定。
所以,当代国家很少有不注重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对此,中国要引以为鉴。
3.单位单位是中国各种社会组织所普遍采取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是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的基础,是中国城市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和社会调控形式,即基本的社会调控单位和资源分配单位。
4.社会救助(南京理工2011年研)答:社会救助又称为社会救济,是指社会成员因受自然灾害及其他社会、经济原因导致他们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由国家或社会按法定的标准而给予的物质帮助。
社会救助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经常性的社会救助工作。
主要是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农村特困户生活救助以及城乡医疗救助等专项救助。
②紧急救助制度。
紧急救助主要是指发生自然灾害情况下的对灾民的紧急救助和应急救助行动。
也包括对灾民延续一段困难生活的救助和民房倒房重建与修复工作的救助。
③临时性的救助。
临时性救助主要是指对低收入人群的救助工作和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包括流浪儿童的救助。
④支持倡导开展社会互助活动。
通过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培育和发展公益性的民间组织,以及倡导开展群众之间经常性的互助互济活动,来达到社会互助,对困难群众起到帮扶作用。
5.社会化答: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社会工作实务基本技能)【圣才出品】
第六章社会工作实务基本技能一、名词解释1.接纳(中山大学2012年研)答:接纳意味着接受、相信和尊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
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接纳在实践中有时是困难的。
当案主的行为违反一般道德,或当案主的价值观与社会工作者的价值相左时,接纳方面的问题便会产生。
拒绝接待,或在接待中用明确的道德判断或价值判断来标定案主,都是违反接纳原则的。
2.社会认同(中山大学2012年研)答:社会认同是指个体认识到他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
社会认同理论,区分了个体认同与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是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的集中体现,本质上是一种集体观念。
与利益联系相比,注重归属感的社会认同更加具有稳定性。
3.去机构化(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研)答:去机构化,是指去掉政府包办的、条件和服务质量较差的、大型福利机构及传统福利机构中存在的不够人性化、缺乏隐私保护、与社会隔离等弊端,防止不必要的机构服务。
去机构化是相对于机构化而言的,是一种强调保护对象的社区生活的新模式。
4.焦点小组(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焦点小组又称专题小组,如果访谈是基于类似的问题面对具有相近生活经历的多人进行的,这种访谈就是焦点小组法,焦点小组是研究者同时访问多个人而采用的方法,由于参加者可以互相启发、互相纠正,所以使用这种方法可能会获得丰富的资料。
在参加者互相干扰的情况下,用焦点小组收集资料可能会影响资料的可信度。
5.目标系统(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目标系统,是指为了达到改变案主系统的目的所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
由于案主的问题及其解决,是与案主生活的环境及其资源密切相关的,在工作中,为了逐步达到社会工作服务和改变案主的目的,社会工作者要与有关的人与系统工作,将其作为工作的目标系统去加以改变和影响,从而为解决案主的问题与满足需要创造条件。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圣才出品】
第三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一、接案1.接案的含义接案是指社会工作者和有可能成为案主的人开始沟通,并初步达成协议一起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接案作为正式助人过程的开始,对于社会工作者而言,是和案主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的重要阶段,也是成功地进行预估和介入的必要前提。
社会工作者和案主在此过程中能否通过有效的沟通,达成一起努力解决问题的初步共识,是这一过程的关键。
2.接案前的准备一般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在接案前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事务性准备和心理准备。
(1)事务性准备社会工作者在接案前的事务性准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对案主相关信息的收集;②对于初次面谈时间、地点、环境方面的安排;③草拟面谈提纲。
(2)心理准备①心理准备的含义心理准备是指能否根据已有的信息,运用同理心来感受案主的处境和想法。
②心理准备的意义这是一种尝试性的假想,想像案主在会谈时可能会有的想法和感觉,但经过这样的设身处地地为案主而思考,工作者虽未能亲历案主的生活,也能加深对案主的理解,以便在真实的会谈中,更容易进入案主的世界。
③心理准备的内容心理准备除了同理心,还包括工作者对自身的思考和反省。
当面对某个案主时是否会有特别的感觉;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案主是否有类似之处;自己希望和案主产生怎样的互动;自己的性格、情绪、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可能对案主产生怎样的影响。
3.初次面谈(1)初次面谈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的初次面谈意味着实质性接触的开始,对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次会面其实也像一场无形的“较量”,双方都通过第一印象来揣摩和掂量着对方。
面谈是社会工作者最基本的工具,也是一门艺术和一种技术。
(2)面谈的基本程序①自我介绍作为初次与案主见面,要热情地招呼案主,并主动介绍自己。
如果是案主家人同来的,也可以让他们坐定后——进行自我介绍。
其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对案主的称呼最好能征询案主本人的意见,一般用较为正式的称呼,这样更能让案主有被尊重的感觉;b.让案主感觉舒服,在进入正题前,工作者可以稍稍寒暄,以缓解案主紧张惶恐之情,给人以温和可亲近的感觉;c.需要留意案主的语言表达方式,运用他们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进行交谈,但应避免模仿他们的口音或说话习惯,这样他们可能会觉得受到严重的冒犯;d.社会工作者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无论是举手投足还是脸部表情都应向案主传递着尊重、接纳、关怀和专业的素质。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社会工作职业特质)【圣才出品】
第二章社会工作职业特质一、名词解释1.社会化(中山大学2013年研)答: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对于社会化的理解存在三种不同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看,社会化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核心是价值标准)的内化;从个性发展的角度看,社会化被视为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人就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的有个性的人;从社会结构的角度看,社会化就是要使人变得具有社会性。
2.社会工作价值(华中农大2012年研)答: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者在自己的实践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意义和价值规定。
在一定程度上,平等、信誉、独立、礼貌、孝顺、抱负、勤奋和竞争反映了当前中国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
这八个方面可以成为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
巴特利特认为,社会工作价值包括如下内容:①个人应受到社会的关怀;②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③个人对他人负有社会责任;④人们有共同的人类需求,但是,每个人则是独特而异于他人的个体;⑤民主社会的实质表现为使每一个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以及通过社会参与来尽到社会职责;⑥一个理想的社会应有其职责与能力,向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提供充分的机会来解决困难、预防问题,以及促进自我能力的发挥。
3.接纳(中山大学2012年研;社科院2011;河北大学2011年研)答:接纳是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之一,是指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接受、相信和尊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
接纳不仅拒绝判断,而且积极地追求理解。
作为一个积极的动词,接纳意味着接受、相信和尊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40分)1.社会工作价值2.社会工作行政管理3.沟通理论4.整合社会工作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简述小组的类型。
2.试述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原则。
3.简述几种主要的社会福利模式。
4.预估的特点和原则有哪些?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试述个案工作会谈或介入技巧。
2.试述转型期我国社会工作的提供模式有什么样的结构特征?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40分)1.社会工作价值答: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者在自己的实践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意义和价值规定。
在一定程度上,平等、信誉、独立、礼貌、孝顺、抱负、勤奋和竞争反映了当前中国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
这八个方面可以成为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
巴特利特认为,社会工作价值包括如下内容:①个人应受到社会的关怀;②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③个人对他人负有社会责任;④人们有共同的人类需求,但是,每个人则是独特而异于他人的个体;⑤民主社会的实质表现为使每一个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以及通过社会参与来尽到社会职责;⑥一个理想的社会应有其职责与能力,向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提供充分的机会来解决困难、预防问题,以及促进自我能力的发挥。
2.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答: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是一种连续的、动态的、机构成员将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输送的社会行动过程,透过这个过程将社会政策转化为具体的社会服务,并使用实务经验来修正政策。
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涉及领导者与其他成员,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与控制等方面,人力与物力资源的发掘、安置、协调与合作是其重要内涵。
3.沟通理论答:沟通理论指以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语言学中有关人际沟通的一些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这种理论强调人际沟通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它认为许多的行为问题都出在人际沟通方面,如不能恰当地接受、选择与评估信息,不能很好地给予或接受信息反馈等。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社会工作实务主要领域)【圣才出品】
第七章社会工作实务主要领域一、名词解释1.儿童福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研)答:儿童福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儿童福利是指由特定形态的机构向特殊的儿童群体提供的一种特定的服务。
服务对象主要指处于不幸境地的儿童,而服务功能则相应地倾向于救助、矫治、扶助等恢复性功能。
此类福利具有残补性取向,是一种消极性儿童福利。
广义的儿童福利的对象是所有的家庭和儿童,并不单纯局限于处于不利境地、需要帮助的儿童群体。
这一类型的儿童福利具有发展取向,是一种制度性的儿童福利。
在现今社会条件下,人们已开始更多地认同广义的儿童福利。
这样,儿童福利实际上是对儿童时期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提供满足需要、促进发展的活动的总称,它包含着理念、策略、社会政策、机构、行为等多方面的内容。
儿童福利是一种社会服务,是要通过家庭、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社会行为为所有的儿童,特别是处于困难境地的儿童提供服务,通过家庭建设、社区发展以及社会组织的多种服务,使儿童的困境得到改善,儿童的成长获得必要的条件。
2.老年社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研)答:老年社会又称老龄化社会。
按照国际惯例,通常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该国家或者该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是否占总人口的10%及其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是否占总人口的7%及其以上。
3.社会小组工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研)答:社会小组工作是指社会工作实践将小组既当做过程也当做手段,它通过小组成员的支持,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他们应付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
这种方法强调通过小组过程及小组动力去影响案主的态度和行为。
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力透过成员间的分享、相互分担和互相支持而发挥出来,当然,这还需要小组工作者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和指导。
小组工作的特征包括:①小组是由组员和工作者组成的关系体系。
在这个复杂的关系体系中,有工作者和组员的互动,更多的是组员彼此之间的互动。
②小组工作是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彼此分享、分担、支持、教育、治疗等小组动力,带来组员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社会工作实务常用模式)【圣才出品】
第五章社会工作实务常用模式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答: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相应地指的是在社会工作实务开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普遍性工作方法。
尽管社会工作面向的对象非常多样、并且非常复杂,但是,渗透其中的专业工作方法却具有一定的共同性,这就是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产生的基础与必然。
2.人类行为答:人类行为也称人的行为,是指个体一切外表行为、思想、感受、期望、自我观念等,是一个广义概念,包括人的内在和外在的变化。
看得见的外部行动或看不见的内心运作都是其探讨的对象,而且最令我们感兴趣的是内在的思想、情绪、自我观念、期望等如何影响外在的行为。
3.宏观社会行政答:宏观社会行政实际上是在较大范围内执行社会政策,它一般与政府行为有关,因为一般说来,只有政府才有在如此广大的范围内推行和落实社会政策的能力。
宏观社会行政常常表现为政府的职能行为,是政府官员在一定范围内推行社会政策,指导、帮助、监督、检查、评估政策的落实情况的活动。
如民政部、省民政厅、县(市)民政局通过行政措施去推进农村“五保”制度的落实,市、区劳动和民政部门推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国妇联和省、市妇联监督和检查妇女权益保护情况等,都属于宏观社会行政的范畴。
4.微观社会行政答:微观社会行政是将社会政策变为具体的社会服务环节上的行政活动。
在社会福利机构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它常常表现为社会福利机构的统筹与管理活动,即通过机构(组织)的筹集资源和有效地配置资源,更有效地提供服务。
在企事业单位承担实施社会福利政策的情况下,社会行政则表现为这些单位具体负责福利服务分配的部门如何落实政策,而将服务传递到服务对象手中。
如单位的工会、妇联等部门如何去推动相关社会福利政策的落实,对违反社会政策的行为如何予以纠正等。
但是,从理论上来说,即使微观社会行政也不是具体的服务工作,而属于统筹、协调和管理范畴。
5.同事督导答:与团体督导相似,同事督导也是通过定期、持续地举行小组讨论来进行。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圣才出品】
第三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一、名词解释1.倡导者(中科院2012年研)答:在一定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者采取某种行为的倡导者,即当受助者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才能有助于其走出困境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向其倡导某种合理行为,并指导他们以使其成功。
应该指出的是,这里的倡导不是不顾受助者接受程度的强行推动。
2.优势视角答:优势视角或称能力视角(Strengths Perspective)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条件,他们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
将目光投向可能性,在创伤、痛苦和困难的荆棘之中看到希望和转变的种子。
优势视角的宗旨是:动员服务对象的力量(天赋、知识、能力和资源)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标和愿望。
优势视角/能力视角的实践意味着,社会工作所做的一切,都要立足于发现和寻求、探索和利用服务对象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控制。
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务强调社会工作的任何过程都要重视服务对象具有的优势。
3.专业关系(中山大学2011年研;南京理工2011年研;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专业关系是指社会工作者以一个专业人员的身份与他(她)努力使之发生变化的系统之间所建立的关系,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之间的一种专业协助关系。
也可以说专业关系是助人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在协商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合约建立起来的结构性的、有期限的角色联系。
专业关系有效与否的关键在于服务对象对助人者是否接纳与信任。
另外,廖荣利认为“专业关系是指专业人员和案主的内心感受和态度表现的动态、交互反应关系,工作人员通过交互作用以协调案主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改善和增强”。
黄维宪将专业关系定义为,专业关系是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之间的一种态度与情绪交互反应的动态过程,借以有效协助案主解决问题,使其对环境有最好的适应。
国外有学者认为专业关系是社会工作者提供的一种媒介物,案主可以通过这种媒介做出某种选择,决定是否及如何接受帮助。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5-8章)【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5-8章)【圣才出品】第五章社会工作实务常用模式一、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概述1.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定义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相应地指的是在社会工作实务开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普遍性工作方法。
尽管社会工作面向的对象非常多样、并且非常复杂,但是,渗透其中的专业工作方法却具有一定的共同性,这就是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产生的基础与必然。
2.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特征一般来说,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本身主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普适性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提炼使社会工作超越了感性摸索的主观局限,进一步走向专业化的普遍推广。
在实际服务过程中,尽管我们的服务对象可能是老人、青少年或儿童,他们各自面临的问题也大相径庭,但是,我们可以摆脱这些表面差异,采用统一的工作模式。
(2)中介性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是一座桥梁,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这决定了它的中介性特征。
这种中介性特征进一步导致了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双重特征,一方面具有强烈的理论特色,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明的实践导向。
(3)专业性目前的大陆社会工作实践更多具有的是感性化、主观化、个体化特征,因为本土化专业服务模式的缺失,许多社工不得不简单照搬国外以及港台的社会工作模式,由此陷入了专业发展的误区。
(4)历史性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历史性特征,在一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工作逐渐从个人化慈善性行为上升为制度化专业学科,中间经历了学科的阶段性发展。
(5)本土性社会工作的模式化追求中一直面临着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矛盾冲突。
随着社会工作实践的深入,当今社会工作的发展逐渐在弥合这二者之间的差异,在追求理论统一性的同时,本土化的努力始终没有停止。
3.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意义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意义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专业化的象征社会工作之所以区别于日常化的经验型助人活动,上升为专业化的学科,工作模式的形成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
也正是因为多种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形成,社工在不同对象的服务过程中才能摆脱经验化和主观化的困扰,取得专业性的服务效果。
社会工作实务(朱眉华)
第一章社会实务基础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化思维理念与工作方式,也是一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现代精神与人生信念。
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专业性的助人工作,首先是在西方社会萌生的,且多半与西方早期的慈善活动相关。
在18世纪中后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上的高速发展同时带来了大量的社会问题,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平民和无家可归的人,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平衡被打破,大量的社会问题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我们大体上可以把社会工作从萌芽到作为一个专业被正式承认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7世纪至19世纪—侧重于社会救助实践活动的社会工作。
英国是遭遇现代社会问题最早的国家之一,1601年英国伊利莎白女王颁布济贫规定,法案正式承认了政府有济贫的责任,并初步建立了社会救济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
第二个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侧重于慈善组织活动的社会工作。
伦敦成立了第一个慈善组织协会,这样的做法弥补了政府推行的济贫活动的不足,同时从更广泛的范围内向失业者、贫民提供帮助,推动了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
第三个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末期—侧重于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案》,第一次将“社会保障”正式写入立法文献,形成了一项国家制度,社会工作此时也更加突出其在救助贫困和弱势群体中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成为了促进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专业之一。
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建立和西方国家一系列制度化、职业化社会工作制度的出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肯定。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理论流派马尔科姆佩恩在其著作《现代社会工作理论》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当前比较富有影响的一些社会工作理论,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心理动力学派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它是社会工作中第一个有很强解释力的理论,为后来的理论创造了生存环境,它使社会工作特别重视感觉和潜意识因素(重视儿童时期、早期关系、母爱剥夺),而不是事件和想法。
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第二版朱眉华评估章节
在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第二版中,朱眉华评估章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这一主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内容。
1. 朱眉华评估章节的重要性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第二版中的朱眉华评估章节,是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必须要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评估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帮助社会工作者全面地了解客户的情况,包括其家庭背景、个人需求、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朱眉华评估章节提供了系统化、科学化的评估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社会工作者的评估能力和水平非常有帮助。
2. 朱眉华评估章节的内容概述在朱眉华评估章节中,包括了评估的基本概念、评估的原则和目的、评估的过程和方法等内容。
其中,评估的基本概念部分介绍了评估的定义和意义,强调了评估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重要性;评估的原则和目的部分介绍了评估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评估的具体目的,帮助社会工作者明确评估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评估的过程和方法部分则系统地介绍了评估的具体过程和应用的方法,包括信息收集、分析、判断和反馈等环节,使社会工作者能够掌握科学、全面地进行评估的方法和技巧。
3. 朱眉华评估章节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朱眉华评估章节的内容非常丰富和系统化,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评估是社会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只有做好评估工作,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服务。
通过学习朱眉华评估章节的内容,社会工作者不仅可以提高评估的专业水平,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工作的实践要求,帮助他们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实现社会工作的使命和价值。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对朱眉华评估章节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该章节不仅介绍了评估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还系统地介绍了评估的具体过程和方法,使社会工作者能够全面、科学地进行评估工作。
我个人认为朱眉华评估章节的内容非常实用和有价值,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和参考书。
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第二版朱眉华评估章节
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第二版朱眉华评估章节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第二版朱眉华评估章节在社会工作领域,评估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它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框架,以全面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能力和资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社会工作的不断发展,评估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对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第二版中朱眉华编写的评估章节进行深入评估和探讨。
通过分析该章节的内容,我将从多个角度对社会工作评估进行全面评估,并结合自身经验和观点进行深入讨论。
一、对评估的定义和重要性进行阐述。
评估是社会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它通过收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和数据,帮助社工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问题和资源。
评估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提供客观和全面的数据,为社工制定合适的干预计划提供依据,同时也为社工提供了机会去了解服务对象的内心世界和真实需求。
二、对评估过程中的方法和工具进行介绍和评估。
在评估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和工具包括个案记录、面谈、观察和问卷调查等。
这些方法和工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社工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并结合实际操作进行评估工作。
评估过程中还需要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尊重其权利和隐私。
三、对评估结果的分析和应用进行讨论。
评估的结果是社工根据收集和分析的数据得出的结论,它对社工决策和干预计划的制定具有重要影响。
社工应当学会对评估结果进行全面和客观的分析,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判断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据此制定合适的干预措施。
四、对评估过程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在评估过程中,社工需要面对一些伦理和道德问题,如如何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和权益、评估过程中的问卷调查是否真实等。
社工需要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评估过程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通过对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第二版朱眉华评估章节的全面评估,我对社会工作评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评估不仅仅是一个机械的工作过程,它包含着对服务对象的关心和尊重,以及对社会公正的追求。
社会工作实务(朱眉华)
第一章社会实务基础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化思维理念与工作方式,也是一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现代精神与人生信念。
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专业性的助人工作,首先是在西方社会萌生的,且多半与西方早期的慈善活动相关。
在18世纪中后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上的高速发展同时带来了大量的社会问题,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平民和无家可归的人,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平衡被打破,大量的社会问题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我们大体上可以把社会工作从萌芽到作为一个专业被正式承认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7世纪至19世纪—侧重于社会救助实践活动的社会工作。
英国是遭遇现代社会问题最早的国家之一,1601年英国伊利莎白女王颁布济贫规定,法案正式承认了政府有济贫的责任,并初步建立了社会救济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
第二个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侧重于慈善组织活动的社会工作。
伦敦成立了第一个慈善组织协会,这样的做法弥补了政府推行的济贫活动的不足,同时从更广泛的范围内向失业者、贫民提供帮助,推动了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
第三个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末期—侧重于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案》,第一次将“社会保障”正式写入立法文献,形成了一项国家制度,社会工作此时也更加突出其在救助贫困和弱势群体中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成为了促进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专业之一。
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建立和西方国家一系列制度化、职业化社会工作制度的出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肯定。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理论流派马尔科姆佩恩在其著作《现代社会工作理论》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当前比较富有影响的一些社会工作理论,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心理动力学派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它是社会工作中第一个有很强解释力的理论,为后来的理论创造了生存环境,它使社会工作特别重视感觉和潜意识因素(重视儿童时期、早期关系、母爱剥夺),而不是事件和想法。
社会工作实务(朱眉华)
第一章社会实务基础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化思维理念与工作方式,也是一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现代精神与人生信念。
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专业性的助人工作,首先是在西方社会萌生的,且多半与西方早期的慈善活动相关。
在18世纪中后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上的高速发展同时带来了大量的社会问题,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平民和无家可归的人,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平衡被打破,大量的社会问题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我们大体上可以把社会工作从萌芽到作为一个专业被正式承认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7世纪至19世纪—侧重于社会救助实践活动的社会工作。
英国是遭遇现代社会问题最早的国家之一,1601年英国伊利莎白女王颁布济贫规定,法案正式承认了政府有济贫的责任,并初步建立了社会救济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
第二个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侧重于慈善组织活动的社会工作。
伦敦成立了第一个慈善组织协会,这样的做法弥补了政府推行的济贫活动的不足,同时从更广泛的范围内向失业者、贫民提供帮助,推动了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
第三个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末期—侧重于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案》,第一次将“社会保障”正式写入立法文献,形成了一项国家制度,社会工作此时也更加突出其在救助贫困和弱势群体中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成为了促进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专业之一。
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建立和西方国家一系列制度化、职业化社会工作制度的出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肯定。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理论流派马尔科姆佩恩在其著作《现代社会工作理论》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当前比较富有影响的一些社会工作理论,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心理动力学派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它是社会工作中第一个有很强解释力的理论,为后来的理论创造了生存环境,它使社会工作特别重视感觉和潜意识因素(重视儿童时期、早期关系、母爱剥夺),而不是事件和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社会工作实务基本技能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认同[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社会认同是指个体认识到他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
社会认同理论,区分了个体认同与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是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的集中体现,本质上是一种集体观念。
与利益联系相比,注重归属感的社会认同更加具有稳定性。
2.去机构化[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研]
答:去机构化,是指去掉政府包办的、条件和服务质量较差的、大型福利机构及传统福利机构中存在的不够人性化、缺乏隐私保护、与社会隔离等弊端,防止不必要的机构服务。
去机构化是相对于机构化而言的,是一种强调保护对象的社区生活的新模式。
3.焦点小组[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焦点小组又称专题小组,如果访谈是基于类似的问题面对具有相近生活经历的多人进行的,这种访谈就是焦点小组法,焦点小组是研究者同时访问多个人而采用的方法,由于参加者可以互相启发、互相纠正,所以使用这种方法可能会获得丰富的资料。
在参加者互相干扰的情况下,用焦点小组收集资料可能会影响资料的可信度。
4.先赋角色[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研]
答: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相对,是指建立在本人无法控制或改变的因素,如家庭
出身、性别、肤色、年龄、种族等基础上的社会角色。
由美国社会人类学家林顿(Ralph Linton,1893~1953)所创用。
依靠个人先天品质而获得的地位称为先赋地位。
一般说来,传统社会偏重先赋因素,现代社会则偏重自致因素。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个人与问题的分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研]
答:(1)在社会工作视角中,个人与问题的分离有助于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的服务案主。
(2)个人与问题的分离,使得社会工作者在对案主进行服务时,能避免因案主遇到的问题而对案主个人的能力产生怀疑。
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坚信个人是有潜力的,案主对世界的认知和解释与世界对案主所展示出的荒唐行为或不良行为的反应之间的互动,是由社会过程所确立或放大的。
这些观点解释案主的行为和问题而不谴责作为这些社会过程受害人的案主。
(3)增权取向的社会工作秉持的核心的理念就是将个人与问题分离,始终把案主看作是具有多种能力和潜力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而无论他们可能或者事实上多么弱势、无能力、被贬低或自我毁灭。
因此,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的工作关系是以案主的特殊能力、资源和需求为前提,并支持案主或案主群,使日常生活更加有报酬性和在与他人的伙伴关系中施加共享的权力。
这种伙伴关系的目的是鼓励案主在追求和巩固已经被提升的自尊、健康、安全、个人及社会权力等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他们自己的强项。
一句话,焦点在于案主的能力和优势。
2.简述个案社会工作“危机介入模式”的过程与技巧。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研]
答:危机介入模式是围绕着服务对象的危机而展开的调适和治疗工作,注重不同服务介入技巧的综合运用,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危机的影响。
个案社会工作中“危机介入模式”的过程与技巧,主要内容如下:
(1)开始阶段
在危机介入的开始阶段,其工作目标主要是与案主建立牢固的专业关系基础,取得案主的信任。
当案主的思想开始澄清时,可以通过布置任务让他感觉自己有了自主能力,让他觉得自己有做决定的能力,重建自信。
①第一次会谈时要搜集案主的基本资料,并将会谈集中在正在经历的危机事件上。
了解案主的认识能力与“自我”强度,并了解案主的社会资源网络;
②第二步要搞清楚其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从而把问题集中在目标上,找出真正的问题;
然后,达成口头协议,把问题集中在核心问题上。
(2)中间阶段
工作者要进一步搜集资料,扩大对案主的认识,如可以把现在发生的事情与案主过去的生活经历相联系,指出前后的因果关系,以帮助案主改正对问题的认识。
然后,帮案主看看什么样的办法对解决问题有效。
这时工作者要做案主的榜样,让案主学习怎样解决问题;可以给案主布置作业,促使他改变思考方式,换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改变感觉和行动。
(3)结束阶段
在危机介入的最后阶段,回顾一下开始时双方协议要做的事执行得如何,达到了什么目标。
这时可以提醒案主结束工作关系的时候到了,与案主一起回顾已取得的进步,征询
案主对今后生活的想法。
如果案主说:“我行了,不用再见你了”,这标志着案主已经可以重新自主生活,危机结束了。
3.比较老年社会工作中的社会撤离理论与活动理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研]答:(1)社会撤离理论认为,超过一定年龄,人的能力会不可避免地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老年人因活动能力的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希望摆脱要求他们具有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社会期待,愿意扮演比较次要的社会角色,自愿地脱离社会。
在社会撤离理论看来,老年人减少他们的活动水平、减少与人交往、关注内心的生命体验,这会使老年人过上一种平静而令人满意的晚年生活。
而且,老年人主动地撤离社会,能使社会权力井然有序地实现交接,社会也不会因老年人的死亡而功能受损。
因此,社会撤离理论认为,老年人从社会主流生活中的撤离,无论这一过程是因老年人自愿还是由社会起动,对社会和个人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这一理论是角色理论的扩展。
(2)活动理论与社会撤离理论的基本观点正好相反,认为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适应社会。
活动理论主张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色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的角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
让老年人保持较高的活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对防止老年人大脑退化具有无庸置疑的作用。
随着核心家庭和双职工家庭的增多,快速的生活节奏和竞争压力使子女很难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老人,所以,鼓励老人自我调适、积极投身社会生活而不是独处一隅,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4.怎样做好小组工作的社会控制?[河北大学2012年研]
答:小组工作的社会控制技巧主要包括:
(1)适当给出解释
社会工作者要针对组员的语言行为及背后的思想适当给出解释,这可以帮助组员从困境中解脱。
在切实把握小组发展方向的前提下,要激励组员对“自我”进行挖掘和探索。
(2)提供精神支持
在小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对组员积极鼓励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小组内的和谐氛围,支持组员向困难发出挑战。
(3)促使承担责任
社会工作者要在组员间组织起直接的、目的明确的互动,鼓励组员在小组发展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以使小组具有更大、更有效的发展动力。
(4)避免行为失当
社会工作者要主动采取一些干预措施,以避免小组或部分组员发生不利于小组发展的、非理性、不适当的行为,避免演讲和讨论时躲避发言或没完没了的唠叨等。
(5)联结集体和个人
社会工作者要引导组员将其个人经验与小组中大家共同认可的集体经验连接起来,这可以使组员融入集体,感到一种群体的支持,从而树立和提升组员的信心。
(6)严格设定界限
社会工作者对组员间的互动一定要稳妥而牢固地把握住,所以必须事先设定一些不能逾越的“条条框框”,要为避免偏离目标而严格设定一些界限。
(7)适当挑战内心
社会工作者为了助人,有时要对组员的言行不一、表里不一以及试图逃避问题等行为作出挑战,揭示其内心的矛盾和冲突。
(8)分类妥善处理
社会工作者为了避免组员将问题复杂化,有时需要打断他的思绪并转移其视线,将其问题分解,然后一一对号入座地作出妥善处理。
(9)整合小组行动
社会工作者要将组员说的和做的事情进行横向或纵向的串联,然后指出他们的某些意见可能是重复的,应该“合并同类项”,有时还要让组员看到他们谈及的可能自以为不相干的几件事之间实际上存在某种内在联系。
5.社区工作的基本技巧有哪些?[河北大学2012年研]
答:社区工作的基本技巧有以下五种:
(1)分析技巧
①了解社区结构、过程、资源、问题、需要;
②分析社会政策及社会问题;
③社区观察;
④街头访问;
⑤家庭访问;
⑥文献分析;
⑦访问社区领袖;
⑧社区调查。
(2)关系建立与维系技巧
①与群众初步接触的技巧;
②街头谈话、家访、电话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