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社会工作实务相关资源)【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社会工作实务(朱眉华)

社会工作实务(朱眉华)

第一章社会实务基础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化思维理念与工作方式,也是一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现代精神与人生信念。

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专业性的助人工作,首先是在西方社会萌生的,且多半与西方早期的慈善活动相关。

在18世纪中后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上的高速发展同时带来了大量的社会问题,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平民和无家可归的人,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平衡被打破,大量的社会问题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我们大体上可以把社会工作从萌芽到作为一个专业被正式承认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7世纪至19世纪—侧重于社会救助实践活动的社会工作。

英国是遭遇现代社会问题最早的国家之一,1601年英国伊利莎白女王颁布济贫规定,法案正式承认了政府有济贫的责任,并初步建立了社会救济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

第二个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侧重于慈善组织活动的社会工作。

伦敦成立了第一个慈善组织协会,这样的做法弥补了政府推行的济贫活动的不足,同时从更广泛的范围内向失业者、贫民提供帮助,推动了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

第三个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末期—侧重于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案》,第一次将“社会保障”正式写入立法文献,形成了一项国家制度,社会工作此时也更加突出其在救助贫困和弱势群体中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成为了促进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专业之一。

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建立和西方国家一系列制度化、职业化社会工作制度的出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肯定。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理论流派马尔科姆佩恩在其著作《现代社会工作理论》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当前比较富有影响的一些社会工作理论,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心理动力学派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它是社会工作中第一个有很强解释力的理论,为后来的理论创造了生存环境,它使社会工作特别重视感觉和潜意识因素(重视儿童时期、早期关系、母爱剥夺),而不是事件和想法。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社会工作实务具体方法)【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社会工作实务具体方法)【圣才出品】

第四章社会工作实务具体方法一、名词解释1.组织管理(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研)答:组织管理,是指运用权威来协调组织内部的人力、物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主要目的是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这种效率除了受环境的影响之外,还依赖于对组织的管理。

组织与管理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是管理的基础,也是管理的必要条件。

不同的管理者,即使工作在同一组织内,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最终使管理工作成为一门复杂的人类系统工程。

2.整合社会工作(复旦大学2012年研)答:整合社工作者探讨将社会工作方法综合运用的可能性。

社会工作作为助人的专业,十分注重科学方法的运用。

在一段时间内也曾出现过将工作领域细分、强调某种专业方法的现象。

后来,随着对社会问题复杂性的认识,社会工作者逐渐认识到,面对复杂问题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这样,整合社会工作开始出现。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以问题为本、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已经成为新的趋势。

3.社区工作(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研)答:社区工作的概念是和社会工作的概念紧密相连的。

社区工作的界定和社区的界定一样,存在很多分歧。

社区工作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形式。

但综合各个观点,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理解社区工作。

广义的社区工作是指在社区内开展的以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

因此,任何人或组织,包括政府、政党、各种社团以及企业等,只要在社区内从事的助人活动和服务,都可视为社区工作。

狭义的社区工作是社区社会工作的简称,特指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及社会工作者关于社区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及其应用过程。

作为专业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方法之一,社区工作主要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工作对象或服务对象,通过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旨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发掘社区资源,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实现自助、互助和社区自治,化解社区矛盾和社区冲突,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从而促进社区服务质量、福利水平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复习笔记(第八章 社会工作实务相关资源)【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复习笔记(第八章 社会工作实务相关资源)【圣才出品】
三、学校 1.学校的性质 (1)学校的性质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是正式的组织机构,主要成员是教师和学生。美国组织社会学 家艾兹奥尼根据组织为使其成员服从并参与组织而采取的控制手段的区别,将社会组织分为 三种基本类型,即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与规范性组织。 ①强制性组织对其成员的控制主要依靠物理的威逼手段; ②功利性组织对其成员的控制主要依靠物质的刺激手段; ③规范性组织对其成员的控制则主要依靠精神的监督手段。 (2)依据这一标准: ①对教师来说学校是规范——功利性的组织。 ②对学生来说学校是规范——强制性的组织。 2.学校的社会化功能 通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儿童接受他们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老师告诉他们,人们
2 / 1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①青年志愿者社区发展计划。 ②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 ③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④“保护母亲河”中国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 ⑤中学生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 ⑥在大型活动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的作用。 ⑦围绕党政工作大局和社会公益事业开展志愿服务。
3 / 1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①家庭是初级社会群体
家庭成员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成员对家庭的投入是全身心的,成员之 间的互动是面对面的直接的交往。
②家庭是一个靠某种纽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系统
连接家庭成员的纽带一般是婚姻和血缘,也可能是法律上的收养关系、以爱情为基础的 同居关系或者是同性恋家庭。
5 / 1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对他们有哪些期望。儿童在学校里接受与他人相比较的系统评价,学会接受非个人的规则和 对权威的遵从。学校使人类的教化活动进入一个有组织、有计划、在社会严密控制下快速进 行的阶段。

社会工作实务手册朱眉华考研真题及答案

社会工作实务手册朱眉华考研真题及答案

社会工作实务手册朱眉华考研真题及答案——才聪学习网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二、简答题三、论述题四、案例分析题五、实务方案设计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基础第二章社会工作职业特质第三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第四章社会工作实务具体方法第五章社会工作实务常用模式第六章社会工作实务基本技能第七章社会工作实务主要领域第八章社会工作实务相关资源•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价值观[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研]答:社会工作价值观(v al u e s)是指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

它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

它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真正的服务过程,而不是社会工作者在行使手中的权力。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它借助于助人活动与其他类型的社会工作区别开来。

任何社会工作的开展都是社会工作者在一定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说,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前提和操作指南。

它不仅规范了社会工作的目标和意义,也规范了社会工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以及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和态度。

没有一定的价值体系的指导,社会工作也就不会存在,更不可能得到发展。

因此,价值对社会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预估[贵州大学2016年研;河北大学2016年研]答:预估是指收集与服务对象有关的详细数据、了解服务对象问题形成的过程,是依据既定情境中的事实与特点推论出有关服务对象问题含义的暂时性结论的逻辑过程。

预估就是收集数据和认定问题的过程,是把所有有关服务对象的数据组织起来并使其具有意义的专业实践活动。

预估的特点有:①持续性;②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共同参与;③行动取向;④有可识别的步骤;⑤渗透了专业判断;⑥有局限。

预估的原则是:①个别化;②合作;③避免片面;④避免简单归因;⑤兼顾服务对象的弱点与长处。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社会工作实务基础)【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社会工作实务基础)【圣才出品】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基础一、名词解释1.沟通理论(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研)答:沟通理论指以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语言学中有关人际沟通的一些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这种理论强调人际沟通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它认为许多的行为问题都出在人际沟通方面,如不能恰当地接受、选择与评估信息,不能很好地给予或接受信息反馈等。

社会工作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帮助人们消除这些沟通过程中的障碍,使人们的相互沟通得以顺利完成。

2.叙事治疗模式(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研)答:叙事治疗模式是个案工作的一种模式,也被称为“叙说治疗”。

它以日常对话为基础,从多向价值视角出发,重新审视社会工作辅导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辅导关系和辅导技巧上的一些变化。

它透过“故事叙说”、“外化”、“解构”等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

与传统个人工作模式相比,叙事治疗不仅是一套治疗“模式”或者“技术”,更重要的是能令社会工作者和案主反思,调整对生命的态度,明确生命的抉择,重写生命故事。

3.标签理论(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研)答:埃德温·勒默特(Edwin Lemet)和霍华德·贝克尔(Howard Becker)是标签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

标签理论的代表作是《社会病理学》(1951)。

标签是人们对自我形象的界定与产生,自我形象是通过与他人互动产生的,而他人的标签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标签理论认为越轨行为是社会互动的产物。

该理论主要探究越轨行为产生的过程。

它认为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越轨者,并不是因为行动本身,而是因为他人对这种行为的反应。

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若他人或者社会组织给行为者贴上负面的“标签”,被贴上“标签”的人也在不知不觉中修正了“自我形象”,逐渐接受社会对其的不良评价,并开始认同他人的观点,确认自己是坏人。

久而久之,越轨行为者愈陷愈深,最终无法自拔。

标签理论强调社会对越轨者的反应,认为社会的反应是促使初级越轨者最终陷入“越轨生涯”的重要原因。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复习笔记(第七章 社会工作实务主要领域)【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复习笔记(第七章 社会工作实务主要领域)【圣才出品】

第七章社会工作实务主要领域社会工作实务领域是指根据服务对象的特征,或者根据服务的内容,对社会福利服务实践活动进行的专业分类。

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分类需要考虑两个因素:①以特定的社会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时,根据服务对象特征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和贫困者的救助社会工作等;②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服务对象时,根据与服务对象社会生活相关联的社会福利服务制度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家庭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司法矫治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等。

一、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1.儿童与青少年的特征及其行为(1)儿童与青少年的界定整个儿童时期可以划分为新生儿期(0~1个月)、婴儿期(1岁以下)、幼儿期(1~6岁)和学龄期(6~14岁)四个阶段。

在青少年阶段中,个体的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力等各方面都逐渐成熟,尤其性器官与性特征及其他生理器官的发育都非常迅速,并有明显的生理成熟现象,同时个体开始具有生育的能力。

青少年的起始年龄为14岁左右,终止年龄为25岁左右,这一年龄阶段的个体的身心发展、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动机需求、活动空间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2)儿童、青少年的特征①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及行为a.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儿童人格的发展在儿童期就已基本奠定了基础。

儿童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将形成其特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b.由于儿童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儿童的生理和心理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第一,新生儿期,新生儿离开母体开始建立个体生活,新生儿对外界的适应力较差,易患疾病,需要父母的细心呵护。

第二,婴儿期,婴儿生长发育特别快,在与外界环境的接触中逐渐促进了语言、思维的发展、运动和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能力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第三,幼儿期,大脑皮层发育更为完善,利用语言和简单文字进行学习的能力逐渐增强,智力发展较快,理解力加强。

儿童不仅能用语言表达思维和感情,而且能够做细微的手工和轻微劳动,表现出好问、好奇、好模仿的强烈求知欲。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40分)1.社会工作专业伦理2.个案社会工作3.接纳4.家庭治疗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试比较家长制管理方式与科层制管理方式。

2.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3.简述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4.试述社区工作的基本技巧有哪些?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论述各种社会化主体的作用及其特点。

2.试述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路径。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40分)1.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答:对社会工作专业团体而言,职业伦理是指一整套指导从事该专业的工作人员正确履行责任和义务并预防道德风险的行为规范。

作为一套有关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行为规范或约束,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所形成的职业伦理包括实际工作步骤的一般规则与标准,即它规定了社会工作者“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在现实中就是以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守则为准。

2.个案社会工作答:个案社会工作也称社会个案工作、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传统的三大工作方法之一,与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等方法相并列。

个案社会工作是一种以个人或家庭为对象(案主)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协调可以利用的各种社会资源,为案主提供直接的一对一服务,以协助案主摆脱困境;解决问题,达到与社会、环境的良好适应。

3.接纳答:接纳意味着接受、相信和尊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

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接纳在实践中有时是困难的。

当案主的行为违反一般道德,或当案主的价值观与社会工作者的价值相左时,接纳方面的问题便会产生。

拒绝接待,或在接待中用明确的道德判断或价值判断来标定案主,都是违反接纳原则的。

4.家庭治疗答:家庭治疗是系统理论产生后把心理治疗从个人延伸到家庭的尝试和实践,时兴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只有五六十年的历史。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圣才出品】

第三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一、接案1.接案的含义接案是指社会工作者和有可能成为案主的人开始沟通,并初步达成协议一起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接案作为正式助人过程的开始,对于社会工作者而言,是和案主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的重要阶段,也是成功地进行预估和介入的必要前提。

社会工作者和案主在此过程中能否通过有效的沟通,达成一起努力解决问题的初步共识,是这一过程的关键。

2.接案前的准备一般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在接案前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事务性准备和心理准备。

(1)事务性准备社会工作者在接案前的事务性准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对案主相关信息的收集;②对于初次面谈时间、地点、环境方面的安排;③草拟面谈提纲。

(2)心理准备①心理准备的含义心理准备是指能否根据已有的信息,运用同理心来感受案主的处境和想法。

②心理准备的意义这是一种尝试性的假想,想像案主在会谈时可能会有的想法和感觉,但经过这样的设身处地地为案主而思考,工作者虽未能亲历案主的生活,也能加深对案主的理解,以便在真实的会谈中,更容易进入案主的世界。

③心理准备的内容心理准备除了同理心,还包括工作者对自身的思考和反省。

当面对某个案主时是否会有特别的感觉;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案主是否有类似之处;自己希望和案主产生怎样的互动;自己的性格、情绪、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可能对案主产生怎样的影响。

3.初次面谈(1)初次面谈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的初次面谈意味着实质性接触的开始,对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次会面其实也像一场无形的“较量”,双方都通过第一印象来揣摩和掂量着对方。

面谈是社会工作者最基本的工具,也是一门艺术和一种技术。

(2)面谈的基本程序①自我介绍作为初次与案主见面,要热情地招呼案主,并主动介绍自己。

如果是案主家人同来的,也可以让他们坐定后——进行自我介绍。

其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对案主的称呼最好能征询案主本人的意见,一般用较为正式的称呼,这样更能让案主有被尊重的感觉;b.让案主感觉舒服,在进入正题前,工作者可以稍稍寒暄,以缓解案主紧张惶恐之情,给人以温和可亲近的感觉;c.需要留意案主的语言表达方式,运用他们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进行交谈,但应避免模仿他们的口音或说话习惯,这样他们可能会觉得受到严重的冒犯;d.社会工作者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无论是举手投足还是脸部表情都应向案主传递着尊重、接纳、关怀和专业的素质。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社会工作职业特质)【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社会工作职业特质)【圣才出品】

第二章社会工作职业特质一、名词解释1.社会化(中山大学2013年研)答: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对于社会化的理解存在三种不同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看,社会化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核心是价值标准)的内化;从个性发展的角度看,社会化被视为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人就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的有个性的人;从社会结构的角度看,社会化就是要使人变得具有社会性。

2.社会工作价值(华中农大2012年研)答: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者在自己的实践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意义和价值规定。

在一定程度上,平等、信誉、独立、礼貌、孝顺、抱负、勤奋和竞争反映了当前中国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

这八个方面可以成为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

巴特利特认为,社会工作价值包括如下内容:①个人应受到社会的关怀;②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③个人对他人负有社会责任;④人们有共同的人类需求,但是,每个人则是独特而异于他人的个体;⑤民主社会的实质表现为使每一个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以及通过社会参与来尽到社会职责;⑥一个理想的社会应有其职责与能力,向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提供充分的机会来解决困难、预防问题,以及促进自我能力的发挥。

3.接纳(中山大学2012年研;社科院2011;河北大学2011年研)答:接纳是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之一,是指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接受、相信和尊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

接纳不仅拒绝判断,而且积极地追求理解。

作为一个积极的动词,接纳意味着接受、相信和尊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40分)1.社会工作价值2.社会工作行政管理3.沟通理论4.整合社会工作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简述小组的类型。

2.试述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原则。

3.简述几种主要的社会福利模式。

4.预估的特点和原则有哪些?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试述个案工作会谈或介入技巧。

2.试述转型期我国社会工作的提供模式有什么样的结构特征?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40分)1.社会工作价值答: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者在自己的实践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意义和价值规定。

在一定程度上,平等、信誉、独立、礼貌、孝顺、抱负、勤奋和竞争反映了当前中国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

这八个方面可以成为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

巴特利特认为,社会工作价值包括如下内容:①个人应受到社会的关怀;②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③个人对他人负有社会责任;④人们有共同的人类需求,但是,每个人则是独特而异于他人的个体;⑤民主社会的实质表现为使每一个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以及通过社会参与来尽到社会职责;⑥一个理想的社会应有其职责与能力,向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提供充分的机会来解决困难、预防问题,以及促进自我能力的发挥。

2.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答: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是一种连续的、动态的、机构成员将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输送的社会行动过程,透过这个过程将社会政策转化为具体的社会服务,并使用实务经验来修正政策。

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涉及领导者与其他成员,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与控制等方面,人力与物力资源的发掘、安置、协调与合作是其重要内涵。

3.沟通理论答:沟通理论指以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语言学中有关人际沟通的一些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这种理论强调人际沟通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它认为许多的行为问题都出在人际沟通方面,如不能恰当地接受、选择与评估信息,不能很好地给予或接受信息反馈等。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社会工作实务主要领域)【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社会工作实务主要领域)【圣才出品】

第七章社会工作实务主要领域一、名词解释1.儿童福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研)答:儿童福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儿童福利是指由特定形态的机构向特殊的儿童群体提供的一种特定的服务。

服务对象主要指处于不幸境地的儿童,而服务功能则相应地倾向于救助、矫治、扶助等恢复性功能。

此类福利具有残补性取向,是一种消极性儿童福利。

广义的儿童福利的对象是所有的家庭和儿童,并不单纯局限于处于不利境地、需要帮助的儿童群体。

这一类型的儿童福利具有发展取向,是一种制度性的儿童福利。

在现今社会条件下,人们已开始更多地认同广义的儿童福利。

这样,儿童福利实际上是对儿童时期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提供满足需要、促进发展的活动的总称,它包含着理念、策略、社会政策、机构、行为等多方面的内容。

儿童福利是一种社会服务,是要通过家庭、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社会行为为所有的儿童,特别是处于困难境地的儿童提供服务,通过家庭建设、社区发展以及社会组织的多种服务,使儿童的困境得到改善,儿童的成长获得必要的条件。

2.老年社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研)答:老年社会又称老龄化社会。

按照国际惯例,通常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该国家或者该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是否占总人口的10%及其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是否占总人口的7%及其以上。

3.社会小组工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研)答:社会小组工作是指社会工作实践将小组既当做过程也当做手段,它通过小组成员的支持,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他们应付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

这种方法强调通过小组过程及小组动力去影响案主的态度和行为。

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力透过成员间的分享、相互分担和互相支持而发挥出来,当然,这还需要小组工作者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和指导。

小组工作的特征包括:①小组是由组员和工作者组成的关系体系。

在这个复杂的关系体系中,有工作者和组员的互动,更多的是组员彼此之间的互动。

②小组工作是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彼此分享、分担、支持、教育、治疗等小组动力,带来组员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第五章 社会工作实务常用模式【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第五章 社会工作实务常用模式【圣才出品】

第五章 社会工作实务常用模式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答: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指的是在社会工作实务开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普遍性工作方法。

尽管社会工作面向的对象非常多样、并且非常复杂,但是,渗透其中的专业工作方法却具有一定的共同性,这就是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产生的基础与必然。

2.人类行为答:人类行为也称人的行为,是指个体一切外表行为、思想、感受、期望、自我观念等,是一个广义概念,包括人的内在和外在的变化。

看得见的外部行动或看不见的内心运作都是其探讨的对象,而且最令我们感兴趣的是内在的思想、情绪、自我观念、期望等如何影响外在的行为。

3.微观社会行政答:微观社会行政是将社会政策变为具体的社会服务环节上的行政活动。

在社会福利机构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它常常表现为社会福利机构的统筹与管理活动,即通过机构(组织)的筹集资源和有效地配置资源,更有效地提供服务。

在企事业单位承担实施社会福利政策的情况下,社会行政则表现为这些单位具体负责福利服务分配的部门如何落实政策,而将服务传递到服务对象手中。

如单位的工会、妇联等部门如何去推动相关社会福利政策的落实,对违反社会政策的行为如何予以纠正等。

但是,从理论上来说,即使微观社会行政也不是具体的服务工作,而属于统筹、协调和管理范畴。

4.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答: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是一种连续的、动态的、机构成员将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输送的社会行动过程,透过这个过程将社会政策转化为具体的社会服务,并使用实务经验来修正政策。

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涉及领导者与其他成员,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与控制等方面,人力与物力资源的发掘、安置、协调与合作是其重要内涵。

5.场域理论答:在勒温的群体研究中,场域理论是其分析群体动力的理论基础。

勒温主要是从人的心理场和行为场角度出发,立足不同因素对个体的交互影响。

场域理论认为,每个人的行动均被行动发生的场域所影响。

这一场域既包括物理环境,也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而且这个场域是此时此地发生的。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社会工作实务常用模式)【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社会工作实务常用模式)【圣才出品】

第五章社会工作实务常用模式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答: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相应地指的是在社会工作实务开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普遍性工作方法。

尽管社会工作面向的对象非常多样、并且非常复杂,但是,渗透其中的专业工作方法却具有一定的共同性,这就是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产生的基础与必然。

2.人类行为答:人类行为也称人的行为,是指个体一切外表行为、思想、感受、期望、自我观念等,是一个广义概念,包括人的内在和外在的变化。

看得见的外部行动或看不见的内心运作都是其探讨的对象,而且最令我们感兴趣的是内在的思想、情绪、自我观念、期望等如何影响外在的行为。

3.宏观社会行政答:宏观社会行政实际上是在较大范围内执行社会政策,它一般与政府行为有关,因为一般说来,只有政府才有在如此广大的范围内推行和落实社会政策的能力。

宏观社会行政常常表现为政府的职能行为,是政府官员在一定范围内推行社会政策,指导、帮助、监督、检查、评估政策的落实情况的活动。

如民政部、省民政厅、县(市)民政局通过行政措施去推进农村“五保”制度的落实,市、区劳动和民政部门推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国妇联和省、市妇联监督和检查妇女权益保护情况等,都属于宏观社会行政的范畴。

4.微观社会行政答:微观社会行政是将社会政策变为具体的社会服务环节上的行政活动。

在社会福利机构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它常常表现为社会福利机构的统筹与管理活动,即通过机构(组织)的筹集资源和有效地配置资源,更有效地提供服务。

在企事业单位承担实施社会福利政策的情况下,社会行政则表现为这些单位具体负责福利服务分配的部门如何落实政策,而将服务传递到服务对象手中。

如单位的工会、妇联等部门如何去推动相关社会福利政策的落实,对违反社会政策的行为如何予以纠正等。

但是,从理论上来说,即使微观社会行政也不是具体的服务工作,而属于统筹、协调和管理范畴。

5.同事督导答:与团体督导相似,同事督导也是通过定期、持续地举行小组讨论来进行。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第三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第三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圣才出品】

第三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一、名词解释优势视角答:优势视角或称能力视角(Strengths Perspective)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条件,他们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

将目光投向可能性,在创伤、痛苦和困难的荆棘之中看到希望和转变的种子。

优势视角的宗旨是:动员服务对象的力量(天赋、知识、能力和资源)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标和愿望。

优势视角/能力视角的实践意味着,社会工作所做的一切,都要立足于发现和寻求、探索和利用服务对象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控制。

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务强调社会工作的任何过程都要重视服务对象具有的优势。

二、简答题1.简述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分析范式是什么?答: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分析范式是内外影响力范式。

内外影响力范式将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的元素融合在一起,为社会工作提供了一个实务的分析范式。

(1)内外影响力范式的基本假设内外影响力范式试图解释为什么对相同的处境每个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行为,协助社会工作者理出其中的头绪。

其基本假设是:人(或群体、组织、社区等系统)自身及其环境中生成的各种力量促成了他(他们)用某种方式行事。

正是这些力量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特定的行为。

(2)内外影响力范式社会功能的发挥内外影响力范式是一个工具,它帮助社会工作者解释人在环境中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的一些原因。

内外影响力可以被视为一个连续体,一端是充分发挥作用,另一端是不能发挥作用。

社会工作的目的是增强人们和群体及社区的社会功能。

通用社会工作实务关注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把着眼点放在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在不同社会角色上的表现,可以考察他们功能发挥的程度。

对发挥角色功能的威胁是社会工作关注的核心问题,社会工作者分析社会关系,与服务对象一道寻找方法,消除干扰功能发挥的因素,使他们之间的各种联系变得更为丰富、更加理想。

社会工作实务(朱眉华)

社会工作实务(朱眉华)

第一章社会实务基础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化思维理念与工作方式,也是一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现代精神与人生信念。

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专业性的助人工作,首先是在西方社会萌生的,且多半与西方早期的慈善活动相关。

在18世纪中后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上的高速发展同时带来了大量的社会问题,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平民和无家可归的人,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平衡被打破,大量的社会问题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我们大体上可以把社会工作从萌芽到作为一个专业被正式承认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7世纪至19世纪—侧重于社会救助实践活动的社会工作。

英国是遭遇现代社会问题最早的国家之一,1601年英国伊利莎白女王颁布济贫规定,法案正式承认了政府有济贫的责任,并初步建立了社会救济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

第二个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侧重于慈善组织活动的社会工作。

伦敦成立了第一个慈善组织协会,这样的做法弥补了政府推行的济贫活动的不足,同时从更广泛的范围内向失业者、贫民提供帮助,推动了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

第三个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末期—侧重于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案》,第一次将“社会保障”正式写入立法文献,形成了一项国家制度,社会工作此时也更加突出其在救助贫困和弱势群体中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成为了促进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专业之一。

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建立和西方国家一系列制度化、职业化社会工作制度的出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肯定。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理论流派马尔科姆佩恩在其著作《现代社会工作理论》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当前比较富有影响的一些社会工作理论,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心理动力学派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它是社会工作中第一个有很强解释力的理论,为后来的理论创造了生存环境,它使社会工作特别重视感觉和潜意识因素(重视儿童时期、早期关系、母爱剥夺),而不是事件和想法。

社会工作实务(朱眉华)

社会工作实务(朱眉华)

第一章社会实务基础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化思维理念与工作方式,也是一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现代精神与人生信念。

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专业性的助人工作,首先是在西方社会萌生的,且多半与西方早期的慈善活动相关。

在18世纪中后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上的高速发展同时带来了大量的社会问题,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平民和无家可归的人,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平衡被打破,大量的社会问题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我们大体上可以把社会工作从萌芽到作为一个专业被正式承认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7世纪至19世纪—侧重于社会救助实践活动的社会工作。

英国是遭遇现代社会问题最早的国家之一,1601年英国伊利莎白女王颁布济贫规定,法案正式承认了政府有济贫的责任,并初步建立了社会救济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

第二个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侧重于慈善组织活动的社会工作。

伦敦成立了第一个慈善组织协会,这样的做法弥补了政府推行的济贫活动的不足,同时从更广泛的范围内向失业者、贫民提供帮助,推动了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

第三个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末期—侧重于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案》,第一次将“社会保障”正式写入立法文献,形成了一项国家制度,社会工作此时也更加突出其在救助贫困和弱势群体中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成为了促进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专业之一。

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建立和西方国家一系列制度化、职业化社会工作制度的出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肯定。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理论流派马尔科姆佩恩在其著作《现代社会工作理论》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当前比较富有影响的一些社会工作理论,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心理动力学派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它是社会工作中第一个有很强解释力的理论,为后来的理论创造了生存环境,它使社会工作特别重视感觉和潜意识因素(重视儿童时期、早期关系、母爱剥夺),而不是事件和想法。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圣才出品】

第三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一、名词解释1.倡导者(中科院2012年研)答:在一定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者采取某种行为的倡导者,即当受助者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才能有助于其走出困境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向其倡导某种合理行为,并指导他们以使其成功。

应该指出的是,这里的倡导不是不顾受助者接受程度的强行推动。

2.优势视角答:优势视角或称能力视角(Strengths Perspective)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条件,他们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

将目光投向可能性,在创伤、痛苦和困难的荆棘之中看到希望和转变的种子。

优势视角的宗旨是:动员服务对象的力量(天赋、知识、能力和资源)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标和愿望。

优势视角/能力视角的实践意味着,社会工作所做的一切,都要立足于发现和寻求、探索和利用服务对象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控制。

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务强调社会工作的任何过程都要重视服务对象具有的优势。

3.专业关系(中山大学2011年研;南京理工2011年研;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专业关系是指社会工作者以一个专业人员的身份与他(她)努力使之发生变化的系统之间所建立的关系,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之间的一种专业协助关系。

也可以说专业关系是助人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在协商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合约建立起来的结构性的、有期限的角色联系。

专业关系有效与否的关键在于服务对象对助人者是否接纳与信任。

另外,廖荣利认为“专业关系是指专业人员和案主的内心感受和态度表现的动态、交互反应关系,工作人员通过交互作用以协调案主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改善和增强”。

黄维宪将专业关系定义为,专业关系是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之间的一种态度与情绪交互反应的动态过程,借以有效协助案主解决问题,使其对环境有最好的适应。

国外有学者认为专业关系是社会工作者提供的一种媒介物,案主可以通过这种媒介做出某种选择,决定是否及如何接受帮助。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5-8章)【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5-8章)【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5-8章)【圣才出品】第五章社会工作实务常用模式一、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概述1.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定义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相应地指的是在社会工作实务开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普遍性工作方法。

尽管社会工作面向的对象非常多样、并且非常复杂,但是,渗透其中的专业工作方法却具有一定的共同性,这就是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产生的基础与必然。

2.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特征一般来说,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本身主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普适性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提炼使社会工作超越了感性摸索的主观局限,进一步走向专业化的普遍推广。

在实际服务过程中,尽管我们的服务对象可能是老人、青少年或儿童,他们各自面临的问题也大相径庭,但是,我们可以摆脱这些表面差异,采用统一的工作模式。

(2)中介性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是一座桥梁,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这决定了它的中介性特征。

这种中介性特征进一步导致了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双重特征,一方面具有强烈的理论特色,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明的实践导向。

(3)专业性目前的大陆社会工作实践更多具有的是感性化、主观化、个体化特征,因为本土化专业服务模式的缺失,许多社工不得不简单照搬国外以及港台的社会工作模式,由此陷入了专业发展的误区。

(4)历史性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历史性特征,在一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工作逐渐从个人化慈善性行为上升为制度化专业学科,中间经历了学科的阶段性发展。

(5)本土性社会工作的模式化追求中一直面临着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矛盾冲突。

随着社会工作实践的深入,当今社会工作的发展逐渐在弥合这二者之间的差异,在追求理论统一性的同时,本土化的努力始终没有停止。

3.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意义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意义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专业化的象征社会工作之所以区别于日常化的经验型助人活动,上升为专业化的学科,工作模式的形成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

也正是因为多种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形成,社工在不同对象的服务过程中才能摆脱经验化和主观化的困扰,取得专业性的服务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社会工作实务相关资源
一、名词解释
1.志愿者
志愿者是不以谋利为目的,志愿为他人和社会贡献时间、智力、体力、财产的人。

他们所从事的活动称为志愿服务活动。

2.社会政策(西南大学2011年研;南京理工2011年研)
答:社会政策是指政府为影响人民生活福祉所采取的行动,包括:提供有关医疗健康、住宅、社会保障、就业、家庭等社会福利的措施。

社会政策在现代政治中之所以日益重要,是因为现代的社会问题愈来愈多,有的且愈来愈严重,如果没有社会政策,社会问题将得不到适当或合理的解决,个人与团体的安全和福利,也得不到合法的保障,社会将难以保持稳定。

所以,当代国家很少有不注重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对此,中国要引以为鉴。

3.单位
单位是中国各种社会组织所普遍采取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是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的基础,是中国城市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和社会调控形式,即基本的社会调控单位和资源分配单位。

4.社会救助(南京理工2011年研)
答:社会救助又称为社会救济,是指社会成员因受自然灾害及其他社会、经济原因导致他们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由国家或社会按法定的标准而给予的物质帮助。

社会救助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经常性的社会救助工作。

主要是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农村特困户生活救助以及城乡医疗救助等专项救助。

②紧急救助制度。

紧急救助主要是指发生自然灾害情况下的对灾民的紧急救助和应急救助行动。

也包括对灾民延续一段困难生活的救助和民房倒房重建与修复工作的救助。

③临时性的救助。

临时性救助主要是指对低收入人群的救助工作和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包括流浪儿童的救助。

④支持倡导开展社会互助活动。

通过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培育和发展公益性的民间组织,以及倡导开展群众之间经常性的互助互济活动,来达到社会互助,对困难群众起到帮扶作用。

5.社会化
答: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对于社会化的理解存在三种不同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看,社会化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核心是价值标准)的内化;从个性发展的角度看,社会化被视为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人就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的有个性的人;从社会结构的角度看,社会化就是要使人变得具有社会性。

6.社会服务(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
答:社会服务是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

它是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传至有需要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服务与营利性商业服务有本质区别,它是社会福利服务。

7.剩余性社会福利(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
答:剩余性的社会福利是指当家庭和市场等常规机制瘫痪时,国家的干预必不可少,从而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

这种福利带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排他性,同时多数福利项目也需要通过家计调查的监督与评估手段来完成。

8.福利国家
答:福利国家是指政府保障每个国民的最低收入、营养、健康、住宅、教育之水平。

有四个特征:一是国家介入市场经济,二是国家保障每位国民的最基本需要,三是福利是一种权利而非慈善,四是福利提供具有强制性、集体性及非差别性。

9.公共政策
答:公共政策是国家机关或执政党制定的旨在解决某一问题的具有权威性的行动准则。

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声明和指示、行动计划与策略等。

一般将公共政策划分为四大类,即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和科教文卫政策等。

10.福利国家的三大类型
答:埃斯平-安德森根据去商品化程度与社会阶层化程度将发达工业国家的福利区分为三种类型:
(1)自由主义福利国家,去商品化程度低,低收入者依赖国家,而经济能力较好者可从市场购买服务,此类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2)保守组合主义福利国家,体现为中度去商品化程度,政府给付的取得资格主要是依据个人过去所缴社会保险费及职业身份,此类国家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等;
(3)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表现为高度去商品化,普及式的政府给付,高度均等的给付水平,此类国家包括挪威、瑞典、丹麦、荷兰等。

11.社会组织(中山大学2012年研;华东理工2011年研)
答: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①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②狭义的组织,即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

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组织活动是一种整体性和结构性活动,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组织的目标结构;②组织的心理结构;③组织的技术结构;④组织的整体活动。

12.组织运行
答:组织运行是指组织实现自身目标和发挥自身功能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包括的内容复杂多样,既有组织内部结构及其功能转换,同时还包括组织与个人、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
互交换关系。

13.科层制
答: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由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

科层制是指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组织具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

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

科层制特征包括:①明确的分工;②明确的职权等级;③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④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的分离;⑤量才用人;⑥管理权力依附于职位,而不依附于个人。

14.社会群体(华中农大2011年研)
答:社会群体又称社会团体,其内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①广义上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
②狭义上的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

社会群体具有以下特征:①有明确的成员关系;②有持续的相互交往;③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④有一定的分工协作;⑤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15.非正式群体(西南大学2010年研)
答:非正式群体是指正规化程度低,群体成员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成文规定的群体。

在非正式群体中,成员间通过经常性的自由交往,形成了一些不言而喻的规范和角色期望,大家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16.社会初级群体(华东理工2011年研)
答:初级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

此外,还包括复杂组织中的一些非正式群体,如军队中的战友群、工厂中的工友小集团以及学校里的“哥们儿”群体等。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社会政策?社会政策一般包含哪些内容?
答:(1)社会政策是指通过国家立法和政府行政干预,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安全,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利的一系列政策、行动准则和规定的总称。

(2)社会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三点:
①提供有关医疗健康、住宅、社会保障、就业、家庭等社会福利的措施。

各国对社会福利界定的范围存在差异。

②政府制订法律规则,以规范雇主、公私部门社会服务机构或其他相关单位等应如何保障受雇者或服务对象的权益、应如何推动社会福利服务。

③政府透过税收制度来提供社会福利,如儿童、老人或身心障碍者所缴税收可部分减免。

2.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如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研)
答:社会政策是国家或机构为解决社会问题,增进成员福利,实现社会进步所采取的基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