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早古生代的地层、古地理和古构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水体升温时碳酸盐饱和度的变化 为壳体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意义:第一个带壳生物群,寒武纪的起点
早期小壳动 物群(与伊 迪卡拉动物
群共生)
小壳动物群 (Siberia)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三 澄江动物群
寒武系底部继小壳动物群之后出现的 第一个无壳和具壳化石混生化石群。包括 三叶虫、水母、蠕虫类、甲壳纲及分类位 置不明的节肢动物、腕足类、藻类及鱼形 动物。
3.志留纪
重要生物门类:笔石 次要门类:珊瑚、腕足、三叶虫
志留纪生物群落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
理特征 第三节 早古生代的古构造 第四节 早古生代的矿产资源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一、寒武纪古地理特征
寒武纪的划分
• 晚寒武世 • 中寒武世 • 早寒武世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小壳动物群:震旦纪末期出现、寒武纪初大量
繁盛,个体二微、小小(1壳—2动mm)物,群具外壳的多门
类海生无脊椎动物群。包括软体动物门中的 软舌螺、单板类和腹足类,腕足类以及分类 位置不明的棱管类。 形成原因:1)前寒武纪漫长的生物进化(>20亿 年),特别是震旦纪的酝酿,生物已达较高级 的形式,如Z的伊迪卡拉动物群;
下统黑色炭质页岩、硅质页岩夹硅质层,水 平纹层发育,含放射虫和海绵骨针,偶 见浮游型三叶虫,局部夹磷结核、黄铁 矿团块等,代表深水、缺氧的还原环境
中统深灰、灰黑色炭质页岩、页岩和灰岩相, 含漂浮型的球接子类和海绵骨针
上统泥岩和泥灰岩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扬子板块及其东南大陆 边缘横向古地理变化
扬子板块东南 被动大陆边缘
华夏板块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华南裂谷盆地
绍兴—江山—萍乡—南宁一线以南 以长汀—清远—玉林为界分为:西北部的赣
粤次深海盆地及东南部的闽粤浅海盆地 粤赣次深海盆地为砂泥质浊积岩,夹少量灰
泥及凝灰质,含深水放射虫和海绵骨针, 可能是华南裂谷盆地的主体 闽粤浅海盆地是一套砂岩、页岩、炭质页岩 等,含磷、锰矿层,在广东郁南、台山、 开平一带中寒武统出现紫红色含镁砂岩
Dame假球接子
∈3
胸针球接子 ∈3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奥陶纪 三叶虫:地层意义下降,数量仍 较多。特征是:胸节数减少,头尾等大, 分解不清,头鞍向前扩大。
以栉壳虫目、斜视虫亚目、三瘤虫亚目占 优势。如Dactylocephalus(指纹头虫)
奥陶纪三叶虫Isotelus (等称虫)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6 扬子板块的北部大陆边缘
南秦岭区(商丹古缝合线以南): 为被动大陆边缘上的裂谷盆地, 中晚寒武世为火山岩沉积(二 道桥组下部)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扬子板块北部大陆边缘
南秦岭区(商丹古缝合线以南):为被动大陆边缘上的裂 谷盆地,中晚寒武世为火山岩沉积(二道桥组下部)
chinensis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寒武纪三叶虫的演化趋势
早寒武世——以莱德利基虫目为主(头大、尾小、 胸节多)
中寒武世——以褶颊虫目为标志。(头鞍截锥形, 具平直的眼脊和较小的尾板,中后期与晚寒武 世初期的三叶虫特征相近,尾板宽大,尾刺发 育)
晚寒武世——中晚期常出现一些头鞍特殊的属, 头甲前边缘窄,尾刺大而发育
中、晚寒武世——有浮游生活的球接子类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莱德利基虫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叉尾虫(Dorypyge)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中寒武世褶颊虫亚目代表
1 山东盾壳虫 2 孙氏盾壳虫 3 柯赫虫 4 高台虫 5 毕雷氏虫 6 园劳伦斯虫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中寒武世末期—晚寒武世初期 三叶虫(尾刺发育)
意义:是寒武纪初期生物大爆发的典 型代表
澄 江 动 物 群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微网虫(Microdictyon)
• 7.5厘米
• 生存年代 5.36 亿年至5.18亿 年前
• 生存地点 加 拿大、中国
• 名称含义 “微 小的网”,因 为它的身体表 面具有网状鳞 甲
简介备注 20世纪80年代 在中国发现的 标本显示,它 的奇怪的甲片 是一种有足的 蠕虫状动物身 体上的甲板。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皮卡虫(Pikaia)
• 5厘米 • 生存年代 5.3亿年前 • 生存地点 加拿大西部 • 以靠近化石产地加拿大的阿
伯塔省的皮卡峰命名 • 简介备注 • 这种动物看起来可能不怎
么有趣,但它却很重要。它 背上的一条微弱的痕迹使人 联想到它可能是包括人类在 内的所有脊椎动物的祖先。
五房贝(Pentamerus)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奥陶纪七繁盛头,足被类称为鹦鹉螺的时代
(1)南方——以内角石目为主,体管小,
长而直,游泳型。如Sinoceras(震旦角
石) (2)北方——以珠角石目为主,体管大, 膨胀呈节珠状,底栖半游泳型。如
Actinoceras(珠角石)
喇叭角石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Dalmanitina 小达尔曼虫
O2-3
Cor第on一oc节eph早al古us生re代x 志的留生纪物(界约4
亿3千万年前) 中国·四川 长33mm
志留纪三叶虫开始衰退,仅镜眼虫目 较为重要。 志留纪末期三叶虫大量绝灭。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1 地层五意义笔重石要门类——笔石
笔早石奥动陶世物:于树中形寒笔石武目世为出主现,,如网奥格陶笔纪石 中奥陶世:正开笔始石大目量无发轴亚展目均分笔石动
崮山组
灰岩、泥质灰岩和竹叶状灰岩,含蝙 蝠虫和蝴蝶虫,竹叶状灰岩是同生砾 岩—风暴
水井沱组——黑色炭质页岩夹薄层灰岩, 含磷、稀有元素及黄铁矿,以浮游的 盘虫类为主,推测为滞流还原环境
石牌组和天河板组——正常浅海的砂泥质 和碳酸盐沉积,含较多底栖的古杯类
石龙洞组——厚层白云岩
宜 昌 三 峡 寒 武 系 柱 状 剖 面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湖北宜昌三峡剖面(2)
中统覃家庙组由薄—中层白云岩组成,波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沧浪铺组——砂页岩沉积为主,内含 浪成波痕和交错层理 滨海沉积
龙王庙组——白云岩 咸化海沉积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中寒武世陡坡寺组\双龙潭组 浅海砂泥、碳酸盐沉积
中寒武世后期——滇东地区上升为陆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3 湖北宜昌三峡剖面
八 按时代看生物
1.寒武纪
三叶虫属种繁多,次要生物门类有腕足、 古杯、海绵等 晚寒武世为生物变革期,出现角石、笔石 和牙形石
寒武纪生物群落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2.奥陶纪
主要生物门类:笔石、头足类、三叶虫 次要生物门类:珊瑚、牙形石、腕足等
奥陶纪生物群落
奥陶纪生物群落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主,西北康滇古陆边缘的滇东、川西一带为砂 砾岩、粉砂岩类白云质灰岩,向东陆源碎屑颗 粒逐渐变细,至桂西、黔东及鄂中等地陆源碎 屑减少,碳酸盐增多,物源区为西部康滇古陆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c.龙王庙期为典型的碳酸盐缓坡,仅 在古陆东缘的川西南—滇中地区含陆 源碎屑,而在川、滇、黔、桂、鄂为 大范围的潮下低能碳酸盐沉积
志留纪
S1:除双笔石外,单笔石开始繁盛 (正笔石目,有轴亚目) S2-3:几乎全部为单笔石科动物
志留纪笔石—单笔石繁盛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具铰纲六:奥陶腕纪足是腕动足物类发展的高峰期
O1 三分贝目、正形贝目 O2 共凸贝目 O3 扭月贝目进入顶峰阶段,石燕贝及小 嘴贝类都有代表 寒武纪以无铰纲为主 志留纪腕足类化石相对减少,但内部构造 复杂化,如五房贝
横向古地理变化—下扬子区
早寒武世:沿巢县—句容—泰县呈北东方向 狭窄的碳酸盐潮坪相带,主要为白云岩 和白云质灰岩,南北两侧由碳酸盐缓坡 进入陆坡深水盆地
中晚寒武世: 主体为半局限台地白云岩沉积, 南北两侧仍为陆坡较深水盆地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5 扬子板块东南大陆边缘
范围:桂西北、赣北、浙江及苏南等地狭长 的、北东向展布的非补偿海盆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二) 华北板块寒武纪古地理特征
• 华北板块主体自晚元古代后期抬升后 一直遭受风化剥蚀,早寒武世开始海 侵
• 寒武纪华北地区为稳定的陆表海碳酸 盐沉积,其南缘以主动大陆边缘与秦 岭洋毗邻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1 华北板块寒武纪地层序列
凤山组
∈3 长山组
物群,如对笔石; 晚奥陶世:正笔石目有轴亚目双笔石科类
大量繁盛
早奥陶世Acanthograptus
Didymograptus对笔石
中奥陶世笔石
Dichograptus
Di均ch分og笔ra石ptus 均分笔石
四笔石(Tetragraptus)
晚奥陶世双笔石科代表
雕笔石
直笔石 栅笔石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一)华南地区寒武纪的古地理特征
继承了震旦纪的古地理、古构造格局 扬子板块以稳定型陆表海为特征 东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 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为裂谷盆地
中国东部 早寒武世 古地理图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1 扬子板块寒武系整体特征
• 寒武纪扬子区海侵广泛,地层具明显两分 性: –中上统以镁质碳酸盐沉积为主,化石 稀少 –下统为泥砂质和碳酸盐沉积,化石丰 富
Sedgwick, 1835, Cambria山
早古生代主要特征
1) 生物界—后生动物迅速发展,海生无脊椎 动物空前繁盛(环境分析、地层对比、生物 成矿、生态分异、生物分区);
2) 属加里东构造阶段,稳定区和活动区并存, 后期陆壳板块扩大和增生(陆相沉积、生物 上陆)
3) 沉积类型复杂多样,奥陶纪末期冈瓦纳大 陆发育冰川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澄江动物群中的昆明鱼化石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澄江动物群中的海口鱼化石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四 三叶虫
三叶虫是继小壳动物 后最早繁盛的带壳动物
寒武纪三叶虫属种繁
多,演化迅速,生态分异
明显,是寒武纪地层划分
对比的重要依据
Redlichia
第六章 早古生代的地层、古地理
和古构造
早古生代划分
志留纪(Silurian) 438-410Ma (28Ma)
Murchison, 1835, 英国古民族名称
奥陶纪(Ordovician)490-438Ma (52Ma)
Lapworth, 1879,英国古民族名称
寒武纪(Cambrian) 543-490Ma (53Ma)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2) 中晚寒武世—— 扬子区西部古陆 不断扩大,形成纵贯西部边缘的康滇古 陆,古地理由早期的缓坡发展成镶边型 碳酸盐台地。由于西部古陆和东南部水 下隆起影响形成半封闭海盆,加之气候 炎热干旱,海水盐度增高,白云岩发育, 川西南和滇东北等地还有膏盐沉积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 理特征 第三节 早古生代的古构造 第四节 早古生代的矿产资源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一 特点
• 1 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海生无脊 椎动物的时代
• 2 主要的生物门类:三叶虫、笔石、头 足类(鹦鹉螺类)、牙形石
• 3 次要生物门类:腕足类、四射珊瑚、 床板珊瑚、腹足、棘皮类、古杯、海绵
痕、交错层理、泥裂、石盐假晶发育
上统三游洞群——厚层白云岩,其顶部归
属奥陶系
从石龙洞组至中上统均为干旱的咸化海环境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整4 体扬特子征板:块扬的4子古板地横块理向内特为古征稳地定的理陆变棚海化,地势西北
高东南低,西部的康滇古陆始终存在,其范围不 断扩大 (1)早寒武世: 为向东倾斜的混积型缓坡 a.梅树村期在Z2基础上发展成碳酸盐缓坡; b.筇竹寺期和沧浪铺期则是以陆源碎屑沉积为
• 滇东晋宁梅树村剖面
滇 东 寒 武 系 柱 状 图 澄江动物群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2 梅树村剖面
梅树村组 磷块岩,小壳化石富集
成层,波状、鱼骨状交 错层理,顶部白云岩内 含鸟眼构造
滨海潮间—潮下带沉积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筇竹寺组下部黑色粉砂质、泥质沉积,
含碳质及稀有元素—为海水流动不畅的弱 氧化至还原环境,可能为潮下低能海湾 中上部以泥砂质沉积为主,含有三叶虫及 澄江动物群等生物化石,环境已趋于正常 浅海 总体代表持续海侵过程
早期小壳动 物群(与伊 迪卡拉动物
群共生)
小壳动物群 (Siberia)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三 澄江动物群
寒武系底部继小壳动物群之后出现的 第一个无壳和具壳化石混生化石群。包括 三叶虫、水母、蠕虫类、甲壳纲及分类位 置不明的节肢动物、腕足类、藻类及鱼形 动物。
3.志留纪
重要生物门类:笔石 次要门类:珊瑚、腕足、三叶虫
志留纪生物群落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
理特征 第三节 早古生代的古构造 第四节 早古生代的矿产资源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一、寒武纪古地理特征
寒武纪的划分
• 晚寒武世 • 中寒武世 • 早寒武世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小壳动物群:震旦纪末期出现、寒武纪初大量
繁盛,个体二微、小小(1壳—2动mm)物,群具外壳的多门
类海生无脊椎动物群。包括软体动物门中的 软舌螺、单板类和腹足类,腕足类以及分类 位置不明的棱管类。 形成原因:1)前寒武纪漫长的生物进化(>20亿 年),特别是震旦纪的酝酿,生物已达较高级 的形式,如Z的伊迪卡拉动物群;
下统黑色炭质页岩、硅质页岩夹硅质层,水 平纹层发育,含放射虫和海绵骨针,偶 见浮游型三叶虫,局部夹磷结核、黄铁 矿团块等,代表深水、缺氧的还原环境
中统深灰、灰黑色炭质页岩、页岩和灰岩相, 含漂浮型的球接子类和海绵骨针
上统泥岩和泥灰岩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扬子板块及其东南大陆 边缘横向古地理变化
扬子板块东南 被动大陆边缘
华夏板块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华南裂谷盆地
绍兴—江山—萍乡—南宁一线以南 以长汀—清远—玉林为界分为:西北部的赣
粤次深海盆地及东南部的闽粤浅海盆地 粤赣次深海盆地为砂泥质浊积岩,夹少量灰
泥及凝灰质,含深水放射虫和海绵骨针, 可能是华南裂谷盆地的主体 闽粤浅海盆地是一套砂岩、页岩、炭质页岩 等,含磷、锰矿层,在广东郁南、台山、 开平一带中寒武统出现紫红色含镁砂岩
Dame假球接子
∈3
胸针球接子 ∈3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奥陶纪 三叶虫:地层意义下降,数量仍 较多。特征是:胸节数减少,头尾等大, 分解不清,头鞍向前扩大。
以栉壳虫目、斜视虫亚目、三瘤虫亚目占 优势。如Dactylocephalus(指纹头虫)
奥陶纪三叶虫Isotelus (等称虫)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6 扬子板块的北部大陆边缘
南秦岭区(商丹古缝合线以南): 为被动大陆边缘上的裂谷盆地, 中晚寒武世为火山岩沉积(二 道桥组下部)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扬子板块北部大陆边缘
南秦岭区(商丹古缝合线以南):为被动大陆边缘上的裂 谷盆地,中晚寒武世为火山岩沉积(二道桥组下部)
chinensis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寒武纪三叶虫的演化趋势
早寒武世——以莱德利基虫目为主(头大、尾小、 胸节多)
中寒武世——以褶颊虫目为标志。(头鞍截锥形, 具平直的眼脊和较小的尾板,中后期与晚寒武 世初期的三叶虫特征相近,尾板宽大,尾刺发 育)
晚寒武世——中晚期常出现一些头鞍特殊的属, 头甲前边缘窄,尾刺大而发育
中、晚寒武世——有浮游生活的球接子类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莱德利基虫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叉尾虫(Dorypyge)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中寒武世褶颊虫亚目代表
1 山东盾壳虫 2 孙氏盾壳虫 3 柯赫虫 4 高台虫 5 毕雷氏虫 6 园劳伦斯虫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中寒武世末期—晚寒武世初期 三叶虫(尾刺发育)
意义:是寒武纪初期生物大爆发的典 型代表
澄 江 动 物 群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微网虫(Microdictyon)
• 7.5厘米
• 生存年代 5.36 亿年至5.18亿 年前
• 生存地点 加 拿大、中国
• 名称含义 “微 小的网”,因 为它的身体表 面具有网状鳞 甲
简介备注 20世纪80年代 在中国发现的 标本显示,它 的奇怪的甲片 是一种有足的 蠕虫状动物身 体上的甲板。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皮卡虫(Pikaia)
• 5厘米 • 生存年代 5.3亿年前 • 生存地点 加拿大西部 • 以靠近化石产地加拿大的阿
伯塔省的皮卡峰命名 • 简介备注 • 这种动物看起来可能不怎
么有趣,但它却很重要。它 背上的一条微弱的痕迹使人 联想到它可能是包括人类在 内的所有脊椎动物的祖先。
五房贝(Pentamerus)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奥陶纪七繁盛头,足被类称为鹦鹉螺的时代
(1)南方——以内角石目为主,体管小,
长而直,游泳型。如Sinoceras(震旦角
石) (2)北方——以珠角石目为主,体管大, 膨胀呈节珠状,底栖半游泳型。如
Actinoceras(珠角石)
喇叭角石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Dalmanitina 小达尔曼虫
O2-3
Cor第on一oc节eph早al古us生re代x 志的留生纪物(界约4
亿3千万年前) 中国·四川 长33mm
志留纪三叶虫开始衰退,仅镜眼虫目 较为重要。 志留纪末期三叶虫大量绝灭。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1 地层五意义笔重石要门类——笔石
笔早石奥动陶世物:于树中形寒笔石武目世为出主现,,如网奥格陶笔纪石 中奥陶世:正开笔始石大目量无发轴亚展目均分笔石动
崮山组
灰岩、泥质灰岩和竹叶状灰岩,含蝙 蝠虫和蝴蝶虫,竹叶状灰岩是同生砾 岩—风暴
水井沱组——黑色炭质页岩夹薄层灰岩, 含磷、稀有元素及黄铁矿,以浮游的 盘虫类为主,推测为滞流还原环境
石牌组和天河板组——正常浅海的砂泥质 和碳酸盐沉积,含较多底栖的古杯类
石龙洞组——厚层白云岩
宜 昌 三 峡 寒 武 系 柱 状 剖 面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湖北宜昌三峡剖面(2)
中统覃家庙组由薄—中层白云岩组成,波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沧浪铺组——砂页岩沉积为主,内含 浪成波痕和交错层理 滨海沉积
龙王庙组——白云岩 咸化海沉积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中寒武世陡坡寺组\双龙潭组 浅海砂泥、碳酸盐沉积
中寒武世后期——滇东地区上升为陆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3 湖北宜昌三峡剖面
八 按时代看生物
1.寒武纪
三叶虫属种繁多,次要生物门类有腕足、 古杯、海绵等 晚寒武世为生物变革期,出现角石、笔石 和牙形石
寒武纪生物群落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2.奥陶纪
主要生物门类:笔石、头足类、三叶虫 次要生物门类:珊瑚、牙形石、腕足等
奥陶纪生物群落
奥陶纪生物群落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主,西北康滇古陆边缘的滇东、川西一带为砂 砾岩、粉砂岩类白云质灰岩,向东陆源碎屑颗 粒逐渐变细,至桂西、黔东及鄂中等地陆源碎 屑减少,碳酸盐增多,物源区为西部康滇古陆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c.龙王庙期为典型的碳酸盐缓坡,仅 在古陆东缘的川西南—滇中地区含陆 源碎屑,而在川、滇、黔、桂、鄂为 大范围的潮下低能碳酸盐沉积
志留纪
S1:除双笔石外,单笔石开始繁盛 (正笔石目,有轴亚目) S2-3:几乎全部为单笔石科动物
志留纪笔石—单笔石繁盛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具铰纲六:奥陶腕纪足是腕动足物类发展的高峰期
O1 三分贝目、正形贝目 O2 共凸贝目 O3 扭月贝目进入顶峰阶段,石燕贝及小 嘴贝类都有代表 寒武纪以无铰纲为主 志留纪腕足类化石相对减少,但内部构造 复杂化,如五房贝
横向古地理变化—下扬子区
早寒武世:沿巢县—句容—泰县呈北东方向 狭窄的碳酸盐潮坪相带,主要为白云岩 和白云质灰岩,南北两侧由碳酸盐缓坡 进入陆坡深水盆地
中晚寒武世: 主体为半局限台地白云岩沉积, 南北两侧仍为陆坡较深水盆地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5 扬子板块东南大陆边缘
范围:桂西北、赣北、浙江及苏南等地狭长 的、北东向展布的非补偿海盆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二) 华北板块寒武纪古地理特征
• 华北板块主体自晚元古代后期抬升后 一直遭受风化剥蚀,早寒武世开始海 侵
• 寒武纪华北地区为稳定的陆表海碳酸 盐沉积,其南缘以主动大陆边缘与秦 岭洋毗邻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1 华北板块寒武纪地层序列
凤山组
∈3 长山组
物群,如对笔石; 晚奥陶世:正笔石目有轴亚目双笔石科类
大量繁盛
早奥陶世Acanthograptus
Didymograptus对笔石
中奥陶世笔石
Dichograptus
Di均ch分og笔ra石ptus 均分笔石
四笔石(Tetragraptus)
晚奥陶世双笔石科代表
雕笔石
直笔石 栅笔石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一)华南地区寒武纪的古地理特征
继承了震旦纪的古地理、古构造格局 扬子板块以稳定型陆表海为特征 东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 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为裂谷盆地
中国东部 早寒武世 古地理图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1 扬子板块寒武系整体特征
• 寒武纪扬子区海侵广泛,地层具明显两分 性: –中上统以镁质碳酸盐沉积为主,化石 稀少 –下统为泥砂质和碳酸盐沉积,化石丰 富
Sedgwick, 1835, Cambria山
早古生代主要特征
1) 生物界—后生动物迅速发展,海生无脊椎 动物空前繁盛(环境分析、地层对比、生物 成矿、生态分异、生物分区);
2) 属加里东构造阶段,稳定区和活动区并存, 后期陆壳板块扩大和增生(陆相沉积、生物 上陆)
3) 沉积类型复杂多样,奥陶纪末期冈瓦纳大 陆发育冰川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澄江动物群中的昆明鱼化石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澄江动物群中的海口鱼化石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四 三叶虫
三叶虫是继小壳动物 后最早繁盛的带壳动物
寒武纪三叶虫属种繁
多,演化迅速,生态分异
明显,是寒武纪地层划分
对比的重要依据
Redlichia
第六章 早古生代的地层、古地理
和古构造
早古生代划分
志留纪(Silurian) 438-410Ma (28Ma)
Murchison, 1835, 英国古民族名称
奥陶纪(Ordovician)490-438Ma (52Ma)
Lapworth, 1879,英国古民族名称
寒武纪(Cambrian) 543-490Ma (53Ma)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2) 中晚寒武世—— 扬子区西部古陆 不断扩大,形成纵贯西部边缘的康滇古 陆,古地理由早期的缓坡发展成镶边型 碳酸盐台地。由于西部古陆和东南部水 下隆起影响形成半封闭海盆,加之气候 炎热干旱,海水盐度增高,白云岩发育, 川西南和滇东北等地还有膏盐沉积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 理特征 第三节 早古生代的古构造 第四节 早古生代的矿产资源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一 特点
• 1 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海生无脊 椎动物的时代
• 2 主要的生物门类:三叶虫、笔石、头 足类(鹦鹉螺类)、牙形石
• 3 次要生物门类:腕足类、四射珊瑚、 床板珊瑚、腹足、棘皮类、古杯、海绵
痕、交错层理、泥裂、石盐假晶发育
上统三游洞群——厚层白云岩,其顶部归
属奥陶系
从石龙洞组至中上统均为干旱的咸化海环境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整4 体扬特子征板:块扬的4子古板地横块理向内特为古征稳地定的理陆变棚海化,地势西北
高东南低,西部的康滇古陆始终存在,其范围不 断扩大 (1)早寒武世: 为向东倾斜的混积型缓坡 a.梅树村期在Z2基础上发展成碳酸盐缓坡; b.筇竹寺期和沧浪铺期则是以陆源碎屑沉积为
• 滇东晋宁梅树村剖面
滇 东 寒 武 系 柱 状 图 澄江动物群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2 梅树村剖面
梅树村组 磷块岩,小壳化石富集
成层,波状、鱼骨状交 错层理,顶部白云岩内 含鸟眼构造
滨海潮间—潮下带沉积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筇竹寺组下部黑色粉砂质、泥质沉积,
含碳质及稀有元素—为海水流动不畅的弱 氧化至还原环境,可能为潮下低能海湾 中上部以泥砂质沉积为主,含有三叶虫及 澄江动物群等生物化石,环境已趋于正常 浅海 总体代表持续海侵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