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文明地理格局的发展演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文明地理格局的发展演变

高乐华

重视海洋文明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海洋文明自身的历史发展逻辑出发,审视中国海洋文明的嬗变轨迹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梳理其地理空间结构的发展演变,也能为当代中国海洋文明的复兴提供思考和借鉴。根据杨国桢先生关于中华海洋文明历史阶段的划分,可以将中国海洋文明划分为远古兴起、封建繁荣、殖民顿挫、当代复兴四个阶段,从中可以看出地理空间结构的变化。

1.远古时期中国海洋文明的地理格局

早期的中国海洋文明,是以北方东夷族和南方百越族建立起来的各“海洋王国”为根基发展起来的,此时的海洋文明地理空间格局是典型的双核式带状结构,如图1所示。东夷人和百越人皆善航海,主要依靠海洋生物资源来生存,遗留下来的众多旧石器以及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和沙丘遗址,是中国海洋文明最初的印记。秦汉之前,北方相继出现的齐国、燕国、莒国、莱国,南方的吴国、越国,乃至汉朝时的东瓯国、闽越国、东越国、南越国皆属于此时期的海洋王国,初步创造了以“舟楫、纹身、珠贝、商贸、海战”为表征的中国海洋文明。东夷和百越是中国在远古时代率先向亚太地区传播海洋文明的族群,他们通过漂流、航海、迁徙等方式将雏形中的中国海洋文明先后输送至环渤海、环东海和南海以及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太平洋岛屿,由此奠定了“东亚文化圈”和“南岛语族文化圈”基本地理格局,也为中国海洋文明的演进提供了基础架构。

2.封建时期中国海洋文明的地理格局

春秋战国时期,东夷人和百越人曾北上、南下、西进与内陆社会力量角逐,尽管秦汉的建立实现了对中华地区文明的统一,海洋文明开始受到更多内陆农耕文明的渗透,但封建时期中国海洋文明的地理格局在原双核式带状结构的基础上完成了不断延展和更新。中国海洋文明的封建时期自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公元前111年)开始至郑和下西洋(公元1433年)结束,属于海洋文明发展的繁荣时期。一方面,汉唐朝廷和民间以陆地为本位共同推进的海洋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对海洋文明的自然演进产生了一定异化和负面作用,但另一方面当时相对宽容的宏观环境也促使海洋文明得以进一步传承、积累与发展。随着航海能力的提升,中国沿海地区渐渐组建出通往越南、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波斯等更广阔地区的海洋贸易及文明交流空间网络体系。特别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江苏南唐国、浙江吴越国、福建闽国、广东南汉国以海洋贸易立国,开辟了更多航海路线,以至宋代以后,中国海洋文明中心不断南移东倾,形成了杭州(临安)、泉州等新的海洋文明节点,如图2所示。明代“郑和下西洋”更是将中国海洋贸易及文明交流空间网络推向极致,扩展到东亚、西亚以至非洲东海岸,如图3所示。总之,在1544年的时间里,中国海洋文明地理格局由最初的双核式带状结构经由向东南西北的蔓延,发展至以南北两大沿海区域为主的块状空间结构,继而又拓展为纵横交错覆盖半个地球的多核式网络空间结构,且不同于西方海洋国家的侵略和占领,极尽地展现出中国海洋文明包容、互惠、和谐、平等的风范。

3.殖民时期中国海洋文明的地理格局

中国海洋文明在从封建社会向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内部禁锢锁国和外部列强入侵的双重压制,陷入了顿挫、徘徊的低潮。所幸的是尽管政府封锁了中国通向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海洋航道,但在民间层面,随着一批批海商违令下蕃、海外移民重振商贸,他们在环中国海重构了以南方海港城市为重点的海洋贸易和文明传播网络,创造了新的海洋生存空间。明清时期中国南方沿海的漳州、泉州、厦门、潮州、广州逐渐成为为数不多的中西海洋文明交汇点,闽粤人在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等强大海洋势力中艰难周旋,并在适应海外侨居环境中再次拓展了中国海洋文明的辐射范围。直到接连的战争彻底扭曲并停滞了中国海洋文明的发展演进。该时期中国海洋文明初始继续维持着小范围的网络式空间结构,随后却回到以散点式空间结构为主的简单地理格局。

4.复兴时期中国海洋文明的地理格局

1949年至今,中国海洋文明在“重陆轻海”观念的转变下重新起航,在充分借鉴和吸收西方海洋文明现代成果的基础上,从产业、港口、海权、管理、文化、科研等多个维度创新发展模式,走向了立体化复兴的道路。经过60多年的努力,依托更为完整的海洋产业体系和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沿海地区重新形成了以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海峡两岸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为基本架构的海洋生产、贸易和交流多核式网络空间结构,对外海洋贸易和文明交流的范围及影响力也在持续扩大,由近海挺进大洋乃至极地的力度不断增强,力图实现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华丽转身。但由于海洋文明层几百年的断裂,中国海洋文明至今取得的成就仍以现代经济贸易、国家海防军事为主,应深挖人文基因的根脉,体悟中国海洋文明的辉煌历史和人文精髓,弘扬中国自古以来倡导的包容、和谐、共存的海洋文明精神,形成在亚洲乃至全球海洋文明体系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重建中华海洋文明传统和精神,这在当前至为关键。

(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课题组成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