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6中国物质文明演变 第二章 食

合集下载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
烤乳猪
20
2021/10/10
浙菜
总体特征:
清、香、脆、嫩、爽、鲜。浙江盛产鱼虾,制 作精细,变化较多。
西湖醋鱼
21
2021/10/10
“以足民食,以食为天”——全民重视开放性饮食 文化一直存在
2.中国饮食文化的层次性
果脯层:仅为果脯 小康层:城市一般民众,初具文化色彩 富家层:中等仕官,富商 贵族层:钟鸣鼎食 宫廷层:帝王饮食的富丽典雅(中国饮食文化的成
就主要由上流社会饮食层创造)
7
2021/10/10
3.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性 中国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即菜系。 一个菜系的形成原因:历史、自然地理、
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
最有影响和代表性: 八大菜系:鲁、川、粤、闵、苏、浙、湘、

8
2021/10/10
菜系拟化人
苏浙菜——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
鲁皖菜——古拙朴实的北方健汉
粤闽菜——风流典雅的公子
川湘菜——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
9
2021/10/10
鲁菜
总体特色: 注重突出菜肴的原味,以咸、鲜为特色。 糖醋黄河鲤鱼
4
2021/10/10
5
2021/10/10
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重要性: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文化,
它具有生生不息的神韵和魅力。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自成体系的文化形态, 独具特色。
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文明的标尺,也是中
华民族特质的体现。
6
2021/10/10
基本特征: 1.中国饮食文化的秉承性和发展性
清炖狮子头
18
2021/10/10
湘菜
总体特征: 用料广泛,油重色浓,多以辣椒、熏料为原料,

浅谈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发展变迁史

浅谈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发展变迁史

浅谈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发展变迁史第一篇:浅谈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发展变迁史浅谈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发展变迁史摘要: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

中华各族人民几千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注重色、香、味、意、形的中国菜特点;在与外域的友好交流中不断丰富着自己的饮食文化,并深深影响着东亚地区的饮食文化。

关键字:饮食文化餐制主食中国有句俗语:民以食为天。

在人们对吃的孜孜追求的几千年里,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中国也获得了“烹饪王国”的美誉,成为世界三大美食国之一。

由于笔者对美食有着特别的喜好,所以想结合中国古代历史,谈谈我国饮食文化的演变。

一、先秦时期四大菜系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南北两地各自与当地少数民族融合,差异渐显,北方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地方风味菜鲁菜;南方,占有“鱼米之乡”的楚人利用优越的自然资源,再与南夷特色相结合,形成了苏菜的雏形。

而在西部,李冰治水后的“天府之国”吸引了大量移民,与古蜀国的饮食习俗相结合,形成了川菜的雏形。

相比之下,粤菜的出现相对较晚,汉高祖被册封为越南王时,利用珠江三角洲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可供食用的动植物品种繁多,水陆交通四通八达的优势,建立了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这里饮食比较发达,使“飞、潜、动、植”皆为佳肴,并流传至今,形兼收并蓄的饮食风尚,产生了粤菜。

二、秦汉的饮食文化——中华饮食文化形成时期秦汉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期,整个中华民族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态势,此间我们与外域的交流日益频繁,引进了繁多的食物品种。

张骞出使西域后,通过丝绸之路引进了石榴、葡萄、胡桃、西瓜等水果,黄瓜、菠菜、胡萝卜、芹菜、扁豆、大葱等蔬菜,丰富了我们的饮食文化。

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豆腐也在此时被端上饭桌,据史料《本草纲目》的记载是刘姓嫡亲淮南王刘安首创。

另外,我现在常用的酱油、豉、醋等都是这个时期产生的,东汉的豆豉应经开始大量产生,人工酿造的食醋也是在汉代产生的,当时称为“酢”。

第二章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

第二章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
皇帝
《淮南子》:黄帝作灶,死为灶神。 《古史考》: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艺五种,抚万民。五种:黍、稷、菽、麦、稻。 煮海水为盐:烹→调→烹调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孕育期
尧舜禹
烹饪:蒸煮 碎食工具:杵臼、石盘 奴隶:草素食 彭祖:五味调羹,五味:酱、醋、肉酱、盐和梅子 出现酒
食品储藏技术提高
粮库 食品储藏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雏形期
果园和菜园出现
圃:菜园子
冰出现
《诗·豳[bīn]风·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雏形期
烹调器具丰富多彩
发明了铜器 炊器、食器、食品加工器、食品盛储器、水器、酒器……
• 九鼎:盛放牛、羊、豕、鱼、腊、肠胃、肤、鲜鱼和鲜腊等九种肉食; • 八簋[ guǐ ]:各种黍稷食粮 • 陪鼎三具:酒、水和果蔬
臼和研磨器等食物加工工具的出现,炊事设备的逐步完善,烹饪技术的产生等, 表明中国饮食的传统体系早在史前时期就开始孕育了。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孕育期
有巢氏
《礼记·礼运》:古者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肉食处理:脍、捣 肉食保存:脯、鲊
燧人氏
《礼含义嘉》:燧人氏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痛,有异于禽兽。 钻木取火开启石烹时代 :炮、煲、炙、烙、焙、熬
三.中国饮食文化的定型期
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定型期。
肉食品相对紧缺
《礼记·王制》: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 故不食珍。
水产品备受青睐
范蠡:《养鱼经》
主食南北分野继续加强,副食口味也有南北分野趋势

四川大学中国饮食文化2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和食物的变迁ppt课件

四川大学中国饮食文化2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和食物的变迁ppt课件
17
面粉食品——饺子
“好吃不过饺子” 历史源远流长,是一
种地道的传统食品 1959年在新疆吐鲁番
阿斯塔那所发现的唐 代饺子和馄饨,距今 已有一千三百年历史
18
面粉食品——面条
汤饼和索饼 中国的面条风味品种
多,历史悠久
煮、蒸、炒、烫、油炸; 卤、炸酱、麻酱、担担 面; 刀削面、抻面……
27
蔬菜制品——酱菜
酱菜是一种腌菜加调味料的制品,起 源与腌菜相同
风味独特、物美价廉的著名传统酱菜
北京六必居的八宝菜和八宝瓜、扬州三和 的乳黄瓜、宝塔菜和香心菜、广东惠州梅菜、 辽宁锦州虾油小菜,贵州安顺百花菜等
28
蔬菜制品——豆芽菜
中国食品的四大发明之一(豆芽、 豆腐、酱和面筋)
凡是豆类的子粒都可以用来作为培育 豆芽的原料,常用的是黄豆、绿豆
37
蛋制品
国外蛋品通常只用于烹调和作为食品工业生产中 的原料,而中国历来有把蛋品加工生产成各种特 殊食物的习惯,如松花蛋、糟蛋、腌蛋等
松花蛋,又名松花皮蛋,中国的传统食品,始见于唐 糟蛋,成品是软壳蛋,糟蛋白乳白色,蛋黄桔红色, 口感味美且鲜中兼甜,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曾获乾隆帝 “御赐”金牌、南洋劝业会、伦敦博览会奖牌 腌蛋,始见于《礼记》
41
三、饮品——酒、茶


42
开始熟食,进入石 烹时代
3
二、新石器时代
种植业:神农氏
养殖业:伏羲氏
制陶业:炊具和容器
鼎、鬲、灶鼎Fra bibliotek鬲 蒸锅的发明——甑
盐业发明

4
三、夏商周时代
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 种植业和养殖业大步发展 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的主食有:

《中国物质文明演变》 1268 参考答案 2019年春

《中国物质文明演变》 1268  参考答案  2019年春

《中国物质文明演变》 1268 部分答案2019年春第一篇:食1.表明农业从刀耕火种阶段进入锄耕阶段的是 BA.大面积稻田的出现。

B.石镰、蚌镰等农具的出现。

C.粟、等农作物,已成了早作业农业的主导。

D.石梨农具的出现。

2.不仅采集的源起有文献记载。

而且先民的采集活动亦有相当多的文献记载。

例如《诗》一开篇的《关雎》中 D 涉集。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窈窕淑女,钟鼓乐之C.窈窕淑女,琴瑟友之D.参差荇菜,左右流之3.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D 。

A.茶马司的设立,是为了梳理茶马贸易。

B.茶马交易,多在边境要塞,源于民间自发。

C.从宋朝设立茶马司起,一直到清初,历朝持续了1000年。

D.宋时边塞开设“茶马互市”。

4. “为综合贸易之道,横贯农耕与游牧”说的是茶叶贸易通道中的 C 。

A.川陕古道B.丝绸之路D.晋商驼道D.茶马古道5.小米、石镰、磨盘的出现表明了 C 。

A.当时的耕作,已从刀耕火种阶段进入锄耕火种阶段。

B.当时的耕作,已从刀耕火种阶段进入铁梨牛耕阶段。

C. 当时的耕作,已从刀耕火种阶段进入精耕细作阶段。

D. 当时的耕作,已从刀耕阶段进入火耕阶段。

6.“偶为老僧煎茗粥,字携修绠溪清泉。

天风吹月入栏杆乌鹊无声夜向澜”这句佳句出自 D 。

A. 王安石B.陆游C.白居易D.苏东坡7. A 人对茶的品鉴之细致,已上升为茶艺。

A.宋B.明C.元D.清8.赵孟尭曾 B 被世人称作宋皇家所绘茶之绝唱。

A.《文会图》B.《斗茶图》C.《品茶图》D.《玉川煮茶图》9.西北游牧的羌人,其字源便是“羊人”,上为羊,下为人。

其先祖是 B 。

A.炎帝B.皇帝C.太昊D.瑞瑣10. D 被认为是中国歌曲之祖且是典型的农作之歌。

A.《皇娥》B.《白帝》C.《诗》D.《击壤歌》11.我国秦巴山优势茶叶产销之中心是 B 。

A.普洱B.襄阳C.羊楼洞D.安化12.广德茶捐是 C 。

A.茶马司署凭证B.茶马交易凭证C.官茶通关凭证D.百姓植茶凭证13.万里茶路的起点是 C 。

中国传统文化之饮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之饮食文化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 一是粮食作物品种的极大丰富。 • 二是蔬菜种类繁多 • 三是水果四季不断,常有常新 • 四是肉类来源稳定。
• 东汉时期,淮南王刘 安发明豆腐,使豆类 的营养得到消化,物 美价廉,成为极具中 国特色的食品。
• 东汉时期还发明了植物油。当时除麻籽油、 菜籽油,还有胡麻油、大豆油、杏仁油等
蔬菜和水果:
• 瓜、韭菜、苦瓜、萝卜、苦菜、荠菜、豌 豆苗、竹笋、枸杞等
• 水生蔬菜有蒲、莲藕、水藻、苹(凉菜)、 荸荠、菱角
• 调味蔬菜有韭、葱、荞头、蒜头及秦椒、 姜等
• 海棠、沙果、梨、桃、李、杏、梅、枣、 板栗、橘、柚
动物性食材:
• 商代后期的妇好墓出 土的玉雕动物中有马、 牛、羊、狗、猴、兔、 龟、鹅、鸭、鸽等家 养畜禽
——《汲江煎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这首诗乃是苏轼被贬儋州所作。诗人形象 地描写了月夜江边汲水煎茶的细节,从汲 水、舀水、煮茶、斟茶、喝茶到听更,很 有韵味,也很孤独寂寞。古代名人和茶之 间的趣事很多。
• 茶是我国古代人民生活中独具特色、充满 着艺术享受的日常饮品。古人饮茶,极为 讲究,对饮茶时的各种情况、条件、心情 和设施都有很细致的要求,饮茶本身就蕴 藏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从而使其上升为一种别致幽雅的艺术。古 时文人墨客雅集,多依山傍水,于草庐茅 舍之中,手捧香茗,谈古论今,杯盏袖间, 茶香幽幽,自有一番常人不能体会的心境 和凡夫俗子不可领悟的意趣。
茶与婚丧
• 茶与婚丧紧密相联的习俗,全国很多地方 都有。
• 1 与婚俗 • 古人认为茶树只能从种子萌芽,不能移植
,所以把茶看作是至性不移的象征,因I民 间男女订婚要以茶为礼,如订婚女子接受 男子聘礼,被称为“定茶”或“下茶” • 我国南方还有喝新娘茶的习俗。

第二章饮食起源与发展 示范课

第二章饮食起源与发展 示范课

4、烹饪工艺形成初步格局
5、出现区域性
周朝八珍 楚宫名食
在北方,古齐鲁是我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其饮食文化 历史悠久,烹饪技术比较发达,形成了我国最早的地方风 味菜——鲁菜的雏形。 在南方,楚人称冠,中原没有任何一国的文化比楚人更多 姿多采,楚国东滨大海,西拥云贵,南临太湖,长江横贯 中部,水网纵流南北,气候寒暖适宜,土壤肥沃,占有今 天的“鱼米之乡”。“春有刀鲚,夏有鲥,秋有肥鸭,冬有蔬 ”,逐渐形成了今天苏菜的雏形。
B、170万年说
元谋人遗址
C、100万年~50万年说
蓝田人遗址
D、50万年说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一) 操 作 方 法 (2)人工取火阶段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 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 号之日燧人氏。”
—— 《韩非子· 五蠹》
(2)人工取火阶段
燧人氏 钻木取火
讨论问题 一 用火熟食的重大意义 二 中国饮食萌芽的产生条件


—— 《庄子· 盗跖》
(一) 操 作 方 法
《礼记· 礼运》则记载道:昔者先 王“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
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二)用火熟食时期
(1)自然火的利用与 保存阶段
四种说法:
A、180万年说 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出土了一 批烧骨材料,这个发现把人类 用火的历史推到距今一百几十 万年前。目前,世界上其他国 家还没有发现如此古老的烧骨 。
6 饮食著述开始问世
第三节 中国饮食的蓬勃发展时期
蓬勃发展时期——秦汉到宋朝
(一)社会经济文化 1、农耕业 西汉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牛耕更加普 遍,铁农具更加推广,水 利工程大量兴建,耕作技 术有了显著改进。

西南大学19春[1286]中国物质文明演变在线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19春[1286]中国物质文明演变在线作业-答案

单项选择题1、茶对于游牧民族如此重要的原因不包括_1.长期食用肉、奶制品需要靠饮茶来中和、调节2.其身体必须的蔬果中的养分,只能靠茶来取3.游牧民族所处的广阔地区,从来都不产茶4.自古以来,游牧民族对茶的需求不大2、下列说法有误的是1.雕版印刷的实物,迄今发现的是魏晋南北朝后期的南齐之捺印佛像2.纸发明后,才有了捶拓、雕版的逐渐问世3.印刷,纸加上墨,便是现代意义上的书了4.根据考古发现的证据来看,印刷之纸在前,印在后3、既是行业底线,又是道德底线的是_1.克己守礼,各行其是2.从业者怀揣敬畏之心,不欺师灭祖3.实事求是,诚实不欺4.祭拜、崇奉行业神4、茶叶贸易的对内贸易有两大水陆通道,分别为_1.京杭大运河、川陕古道2.江汉运河、晋商驼道3.江汉运河、晋商驼道4.京杭大运河、晋商驼道5、“茶是血!茶是肉!茶是命!”是_的谚语。

1.藏族2.白族3.回族4.蒙古族6、白茶之乡是_1.镇平2.安吉3.平利4.安康7、唐玄宗时竟然把极具灵性的马驯成了“舞马”。

______记载了《舞马》。

经精心调教,竟驯出四百匹马,和1.《太初记》、2.《初学记》3.《太平广记》4.《资治通鉴》8、天地之中的万物,其外显出来的征候,俱谓之_1.字2.本3.文4.画9、夏“礼之大成”的核心构成定格于1.酒与祭祀关系的定格2.茶与祭祀关系的定格3.卤与祭祀关系的定格4.乐于祭祀关系的定格10、“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出自柳宗元的_______。

1.《读书》2.《梓人传》3.《觉衰》4.《早梅》11、下列说法有误的是()1.根据考古发现的证据来看,印刷之纸在前,印在后2.印刷,纸加上墨,便是现代意义上的书了3.纸发明后,才有了捶拓、雕版的逐渐问世4.雕版印刷的实物,迄今发现的是魏晋南北朝后期的南齐之捺印佛像12、下列说法有误的是_1.班因其为鲁人,所以称之为鲁班2.的众多成就,首先源于极善从物的天地系统中去识物、格物,继而,才巧作3.有建筑工程,其掌墨师多是石匠4.、箱革等行业所崇奉之祖师是鲁班13、后世东汉的王符的__________是从经世致用的角度谈农耕与国家的关系。

___历届章节测试1286中国物质文明演变

___历届章节测试1286中国物质文明演变

___历届章节测试1286中国物质文明演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人们对天的敬畏体现于对神的祭祀,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人们对天的敬畏体现在对自然的敬畏,而不是对神的祭祀。

2、“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句谚语体现了先民充分认识到水与农耕的关系。

这句谚语体现了先民对水与农耕密切相关的充分认识。

3、既是行业底线,又是道德底线的是实事求是,诚实不欺。

这是行业和道德的底线,要求从业者实事求是,不欺骗。

4、坎儿井产生的原因不包括地广人稀。

坎儿井产生的原因是干旱酷热的气候、皑皑雪峰连绵的天山和荒凉广袤的戈壁。

5、西汉《淮南子》《史记》都认为总领灵渠开凿者是___。

西汉《淮南子》《史记》都认为总领灵渠开凿者是___,而不是___、___或___。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自然之火是种,人为之火是果。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自然之火和人为之火都是种和果的关系,都有其原因和结果。

7、___之所以钻木取火是因为看到森林自焚,体悟到木实藏火。

___之所以钻木取火是因为看到森林自焚,领悟到木实藏火的道理。

8、“茶是血!茶是肉!茶是命!”是藏族的谚语。

这是藏族的谚语,不是白族、回族或蒙古族的。

9、白茶之乡是安吉。

白茶之乡是指安吉。

10、《月令》是以黄钟对应冬至所在的仲冬月份,故称“冬月”,又因其是十二地支之端头,又叫“___”,而从正月。

《月令》是以黄钟对应冬至所在的仲冬月份,故称“冬月”,又叫“子月”,而不是一月份、九月份或十一月份。

11、坎儿井由___、暗渠、陡门、堰坝组成。

坎儿井由水涵、暗渠、陡门、堰坝组成,而不是___、陡河、暗渠、堰坝或竖井、陡河、暗渠、堰坝。

12、___之所以钻木取火是因为看到森林自焚,领悟到木实藏火的道理。

___之所以钻木取火是因为看到森林自焚,领悟到木实藏火的道理。

13、“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出自___的《梓人传》。

这句话出自___的《梓人传》。

14、下列说法有误的是印刷,纸加上墨,便是现代意义上的书了。

四川大学中国饮食文化2-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和食物的变迁

四川大学中国饮食文化2-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和食物的变迁
莲子粥、绿豆粥 、紫苏粥、肉米粥、茯 苓粥、薏苡粥……
大米食品——糕
“糕”——用大米粉做的或主 要用大米粉做的,块状或片 状食物
“糕”字最早出现于唐 “糗”、“饵”、“粉”、“糍” 流行的传统米糕食品很多,
如松糕、糍糕、重阳糕、云 片糕……都是用糯米、粳米 、杂粮或豆粉等为原料,杂 用糖、蜜、果料等做成
蔬菜制品——酱菜
酱菜是一种腌菜加调味料的制品,起 源与腌菜相同
风味独特、物美价廉的著名传统酱菜
北京六必居的八宝菜和八宝瓜、扬州三和 的乳黄瓜、宝塔菜和香心菜、广东惠州梅菜 、辽宁锦州虾油小菜,贵州安顺百花菜等
蔬菜制品——豆芽菜
中国食品的四大发明之一(豆芽、 豆腐、酱和面筋)
凡是豆类的子粒都可以用来作为培育 豆芽的原料,常用的是黄豆、绿豆
传入一些烹调方法,如炸油饼、胡饼( 即芝麻烧饼)
四、汉代
豆腐的发明
东汉发明植物油、 南北朝以后植物油 的品种增加
五、唐宋
饮食文化的高峰
唐诗中的饮食文 化
曲江宴、烧尾宴 、洛阳水席
胡姬美酒
曲江
五、唐宋
清明上河图
宋代城市饮食 休闲行业的发 达
苏东坡对饮食 文化的贡献
国外蛋品通常只用于烹调和作为食品工业生产中 的原料,而中国历来有把蛋品加工生产成各种特 殊食物的习惯,如松花蛋、糟蛋、腌蛋等
松花蛋,又名松花皮蛋,中国的传统食品,始见于唐 糟蛋,成品是软壳蛋,糟蛋白乳白色,蛋黄桔红色, 口感味美且鲜中兼甜,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曾获乾隆帝“ 御赐”金牌、南洋劝业会、伦敦博览会奖牌 腌蛋,始见于《礼记》
丰富的蔬菜资源,为中国人 制作蔬菜食品提供了极为有 利的条件
蔬菜制品——腌菜

《中国物质文明演变》1268参考答案2019年春

《中国物质文明演变》1268参考答案2019年春

《中国物质文明演变》1268参考答案2019年春《中国物质文明演变》1268 部分答案2019 年春第一篇:食1. 表明农业从刀耕火种阶段进入锄耕阶段的是BA. 大面积稻田的出现。

B. 石镰、蚌镰等农具的出现。

C. 粟、等农作物,已成了早作业农业的主导。

D. 石梨农具的出现。

2. 不仅采集的源起有文献记载。

而且先民的采集活动亦有相当多的文献记载。

例如《诗》一开篇的《关雎》中 D 涉集。

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C.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D.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3. 下列说法有误的是D 。

A. 茶马司的设立,是为了梳理茶马贸易。

B. 茶马交易,多在边境要塞,源于民间自发。

C. 从宋朝设立茶马司起,一直到清初,历朝持续了1000 年。

D. 宋时边塞开设“茶马互市” 。

4. “为综合贸易之道,横贯农耕与游牧”说的是茶叶贸易通道中的 C 。

A. 川陕古道B. 丝绸之路D.晋商驼道D.茶马古道5. 小米、石镰、磨盘的出现表明了 C 。

A. 当时的耕作,已从刀耕火种阶段进入锄耕火种阶段。

B. 当时的耕作,已从刀耕火种阶段进入铁梨牛耕阶段。

C. 当时的耕作,已从刀耕火种阶段进入精耕细作阶段。

D. 当时的耕作,已从刀耕阶段进入火耕阶段。

6. “偶为老僧煎茗粥,字携修绠溪清泉。

天风吹月入栏杆乌鹊无声夜向澜”这句佳句出自 D 。

A. 王安石B. 陆游C. 白居易D. 苏东坡7. A 人对茶的品鉴之细致,已上升为茶艺。

A. 宋B. 明C. 元D. 清8. 赵孟尭曾 B 被世人称作宋皇家所绘茶之绝唱。

A. 《文会图》B. 《斗茶图》C. 《品茶图》D. 《玉川煮茶图》9. 西北游牧的羌人,其字源便是“羊人” ,上为羊,下为人。

其先祖是 B 。

A. 炎帝B. 皇帝C. 太昊D. 瑞瑣10. D 被认为是中国歌曲之祖且是典型的农作之歌。

A. 《皇娥》B. 《白帝》C. 《诗》D. 《击壤歌》11. 我国秦巴山优势茶叶产销之中心是 B 。

中华饮食文化演变史

中华饮食文化演变史

中华饮食文化演变史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传统文化这个大系统中独具特色和个性的一个分支。

从50多万年前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开始,中国人民就开始了饮食文化的演变历史。

石磨的普及从新石器时代直到殷商时期,对谷物的加工一直比较原始简单。

先民们通过碾盘、碾棒、杵臼等对谷物进行粗加工,难以提供大量去壳净米。

到了周代,石岂的出现,是谷物初加工方法的一次飞跃。

石岂,即石磨。

谷物的初加工,由以碾舂为主变为以磨为主。

随着石磨的普及,周人的饮食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肉类开始加工与谷物加工相比,周代的肉类加工更为考究。

而且,作为对肉类初加工的选割,与后期烹制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尤其是周王室贵族在祭祀、宴会时所享用的各种肉类,其选割及烹制,由专设的官署“内饔”与“外饔”执掌。

周人已完全懂得选择无病、无特殊腥臊异味而又健壮的畜禽,并辨别畜禽各部位,然后施行宰割。

在进食时,各式各样的菜肴都有固定的位置,取食也按一定程序进行,这些都是由肉类所切割成不同形状所决定的。

八珍的出现周代“八珍”的出现,标志着烹饪形成为一门重要的艺术,显示了周人的精湛技艺和食饮的科学性。

以炮豚为例,首先将小猪洗剥干净,腹中实枣,包以湿泥,烤干,剥泥取出小猪,再以米粉糊遍涂猪身,用油炸透,切成片状,配好作料,然后再置于小鼎内,把小鼎又放在大镬鼎中,用文火连续炖三天三夜,起锅后用酱醋调味食用。

这一道菜先后采用了烤、炸、炖等三种烹饪方法,而工序竟多达十余道。

“八珍”开创了用多种烹饪方法制作菜肴的先例,后世令人眼花撩乱的各种菜肴,均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甚至在菜名上也袭用“八珍”,至今还有“八珍糕”、“八珍面”、“八宝粥”之类。

四大菜系诞生春秋战国时期,各个民族的互相融合,在饮食文化上逐渐形成了南北两大风味。

在北方,古齐鲁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烹饪技术比较发达,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地方风味菜——鲁菜的雏形。

在南方,楚人统一了东南半壁江山,占有今天的“鱼米之乡”。

中国饮食文化的变迁

中国饮食文化的变迁

中国饮食文化的变迁第一篇:中国饮食文化的变迁中国饮食文化的变迁回首往事,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已经30余个年头,这历史长河的一瞬,却在悄无声息的改变着我们青春的容颜。

伴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在这几十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穿越了物质生活的不同层面,而让百姓体会最深的无疑是饮食的变迁,人类社会每前进一步,饮食往往相伴而行。

人们的饮食从过去的短缺走向富足,从过去的单一走向多样,从吃饱到吃得健康、绿色、安全,从原来的“温饱型’到现在的“绿色、营养、健康型“……。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生产力尚不发达,虽无兵燹之灾,却有荒歉之虑。

“三年困难”时期,“吃”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已无讲究可言,更多的是一种生存的需要,不求山珍海味,只求填饱肚子。

但有时,即便是填饱肚皮也成为了一种奢侈的渴求。

听老人们讲,那时没的吃,便上山去撸槐树叶子回家蒸熟了充饥。

很多人每念及此,仍不禁要潸然泪下。

到了70年代,一个充满着苦涩记忆的时代,虽然那段可怕的饥馑岁月已经过去,可当时的年代仍然物资匮乏,中国人的粮食仍不宽裕。

提起当年的状况,给人们印象最深的便是票证的故事。

粮票成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首要物品,至今我们的老一辈们仍会提起,每当月末月初便半夜起来排队购粮的事情。

那时,到外地出差,临行前务必要兑换一些全国通行的粮票,不然指定要挨饿。

在那样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的饮食观念并无多大变化,精打细算着怎样填饱肚子才是关键,人们过着这饿不着却又吃不好的日子。

时光流转到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以城市为重点的各领域迅速的掀起了改革的高潮,中国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食物供给能力全面增强的基础上,各种食物的消费量全面上升,食物供给满足温饱需要,过于单一的粮食型食物结构开始向多样化转变,这些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与欢乐,中国的经济开始复苏,菜市场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电视上也出现了一些专门讲解烹饪技术的节目,饮食又为人们津津乐道起来。

1286《中国物质文明演变》西南大学网络教育22秋作业参考答案

1286《中国物质文明演变》西南大学网络教育22秋作业参考答案

128685 分一、单项选择题1.燧皇之所以钻木取火是因为O看见动物尸中之磷自燃O看见裸露地表之煤炭等因地表压力而引发自燃O看到森林自焚,体悟到木实藏火◎看到鸟喙木生火星2-以下不属于中国神话的是。

@普罗米修斯盗火O精卫填海O女蜗造人O大禹治水3.周天子用于祭祀的礼服,被看作是一O明德归仁的体现@物质化礼乐的极致O文明的物质形象载体O物质化礼乐的极致4-商人的始祖称之为—O帝尧@祠伯。

帝善。

简狄.李冰既善于顺天因势,又深入民众博采众长的做法是_。

随山浚川O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积薪烧崖O用锦嘴无坝.威雷台出土之青铜马,即著名之。

O “天马”O “龙马”©“马踏飞燕”O “汗血宝马”3在董仲舒的女人感应”体系中,提出“德”为“阳'> 而"刑”为“阴”,因此,他主张O德阳刑阴O德刑兼备O德辅刑主©德主刑轴4,辨识不治之症或判别出可治之症是_O标本兼治的基础O望闻问切的前提◎辩证施治的精髓O岐黄之术的关键5一被人称作隋唐之际的神医、药王的是。

扁鹊。

华佗©孙思舒O李时珍6「视死别生”的关键在于_O 必须辨识不治之症或判别出可治之症O 阴阳协调O 不仅祛邪,更要扶正,维而养正、固本7 .《黄帝内经》被认为是一O 奠定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O 辨证施治的先例O 西汉中医的集大成@中医最初的著作8 .岐黄之术是指_O 祝由术O 奇门遁甲术O 更术@中医9都江堰未动工之前,李冰做了一系列工作,不包括_O 广事走访、踏勘O 博采水利名家之意见◎提出顺乎自然之道的方案O 分析前人治水之得失10.花甲之年指的是。

O 四十岁@六十岁。

三十岁。

五十岁@ “望、闻、问、切”这O治病工者蛋也O杏林中人◎岐黄之术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治理天水的目的是用其利,而避其害O人对天水的态度是一要利用二要治理O大禹治水的关键是吸取了父亲稣失败的教训O所谓因势利导,其中因是关键,是治理之前提、根本13.下列对于战争的认识有误的是.O战争催生了众多用于攻防的技术发明@战争的本质是新旧鼎革,旦与庙算密切相关O从古至今,都无法根绝战争O战争必定带来伤亡14.积薪烧崖体现了李冰()O既善于借用水势,又善于吸取前人之教训O既善于吸取前人之教训深入民众博采众长O既善于吸取前人之训,又善于因势利导@既善于顺天因势,又深入民众博采众长15「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出自柳宗元的O《读书》◎《梓人传》O《觉衰》16 .《月令》是以黄钟对应冬至所在的仲冬月份,故称“冬月”,又因其是十二地支之端头,又叫“子月”,而从正月jO 一月份J。

中国食物的进化史

中国食物的进化史

中国食物的进化史中国的食物进化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食文化也随之演进和发展。

中国的食物进化历史包括了饮食的起源、种类的增多、烹饪技艺的丰富和饮食文化的传承等方面。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的食物经历了许多变迁,从最初的简单采集和食用野生植物,到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再到了丰富多样的烹饪技艺和变化多样的饮食文化,中国的食物进化历程是一个历史与文化交融的过程。

中国早期的食物以采集为主,猎取野生动物和采集植物是最早的食物来源。

古代的中国人主要依靠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为食,树叶、果实、根茎以及各种野禽和野兽都是他们的食物来源。

猎取野兽和采集植物是中国人最早的食物方式,尽管食物种类有限,但这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

慢慢地,中国人开始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这一切都标志着中国的食物进化历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农业的发展为食物的丰富提供了基础,人们开始种植粮食作物、蔬菜和果树,这些农作物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种类。

在粮食方面,大米、小麦、玉米等作物成为了中国人的主要食用粮食,而各种蔬菜和水果也进入了中国人的餐桌。

中国人还开始饲养家畜,牛、羊、鸡、鸭等动物成为了人们的食物来源。

农业的兴盛使得中国人的食物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农作物和家畜的出现为中国的烹饪技艺提供了更多的原料,中国的食物进化历程也由此展开了新的篇章。

中国的烹饪技艺的丰富是中国食物进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烹饪技艺由来已久,而且在悠久的历史中不断地进行着创新和发展。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多姿多彩、变化丰富的,而丰富多样的烹饪技艺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中国的烹饪技艺包括了火烧、蒸、煮、炒、炸、烩等多种烹饪方式,这些烹饪方式丰富了中国的饮食种类,使得中国食物的味道更加丰富多样。

中国的烹饪技艺还包括了各种烹饪调料和食材的搭配,使得中国的烹饪技艺更加丰富多样。

中国的烹饪技艺不仅注重食物的制作工艺,更注重食物的口感和美感,中国的食物因此味道鲜美、色香俱佳,这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茶叶贸易之盛,体现于其贸易通道发达。对外贸易有三大古商道——丝绸之路、晋商驼道、茶马古道;对内则有两大水陆两道,即京杭大运河与川陕古栈道。“丝绸之路”,横贯欧亚陆路;晋商驼道,则为综合贸易之道,横贯农耕与游牧;“茶马古道”之“茶马”连用,并非源自运输方式,而源自有宋一朝开始的“以茶易马”政策。而川陕古道之“茶马”,是完全以茶马交易、运输为其命名的。此外,有滇缅、川康、滇藏等等诸多走向的“茶马古道”,其都是几千年的农牧交织的重要构成,此网承载了历史,更将走向未来。
答:
(1) 在中土的东北方、正北方等自古以来,都是游牧民族,其对茶的需求,极为巨大偏偏这些极为广阔的地区,从来都不产茶。而产茶的只有,西南、南方等地农区,这些地区又极其需要,牧区盛产的马匹。于是,农牧区开始了茶马交易。这就催生了西南、南方各地
的茶叶生产、制作等基地的长足发展。进而,又形成了由这些茶区向牧区贩运茶叶的条条陆路、水路的茶道网络。这种交易,多在边境要塞。源于民间自发。到唐季以降,便由官家管理。从唐边塞开设“茶马互市”,一直到北宋。都沿袭“以茶易马”之政。唐季为“茶马互市”专设了“茶马司”,以署理茶马贸易。
答:(1)火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分界线、里程碑。大多的古文献表明“观天”与“取火”密切相关,自然之火是种,人为之火是果。燧皇从观天起,完成了取火。
(2)火经发明后,便有了专司管火之人。火在给人们带来光明、温暖、熟食的同时,也出现了火灾、火害,故而让人对其既敬又畏,为了用火之利,防火之害,所以出现了对“火神”、“火祖”的崇拜。这种表面上看是人对物或神的祭拜,其实,是人对第一次驯化并支配火这种巨人文之化始于用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