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古筝艺术发展的影响
浅谈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现代社会,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古筝艺术的继承不仅涉及传统技艺的传承,还包括对古筝音乐的传统与现代融合、演奏技术的改进与创新,以及古筝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本文将就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
古筝艺术的继承需要传统技艺的传承。
古筝作为中国乐器的代表,历史久远,有着庞大的演奏体系和丰富的曲目。
古筝的学习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熟练的演奏技巧,对传统曲目的理解和传达更需要有深厚的传统功底。
古筝的传承工作要注重从基础技艺的培养入手,注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强调学习传统曲目和技法,并由有着丰富经验和技艺的老师来指导学生,让学生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传承和发扬古筝艺术的精髓。
古筝艺术的继承需要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古筝作为传统乐器,它所携带的文化底蕴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在当今社会,古筝艺术的发展也需要与现代音乐文化相结合,创新表现形式,创作现代曲目,开拓发展空间。
现代古筝音乐的创作需要有创作者对传统音乐的理解和传承,同时还要融入现代音乐的元素和思维,结合现代演奏技术,使古筝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古筝艺术的发展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演奏技术。
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可以提高古筝音乐的表现力和演奏效果,提升古筝艺术的魅力和吸引力。
在演奏技术方面,古筝演奏者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丰富自己的表现力,创造出更加精彩的音乐作品。
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古筝演奏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音频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古筝音乐的传达更为清晰和立体,表现更加丰富生动。
演奏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是古筝艺术发展的重要方面。
古筝艺术的继承还需要传承和弘扬古筝文化。
古筝音乐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筝艺术继承者和创作者需要深入学习中国古筝文化的内涵,传承古筝音乐的传统精髓,弘扬古筝音乐的艺术价值和价值取向,使古筝文化在当今社会得以传播和发扬。
浅析传统文化对古筝艺术的影响

浅析传统文化对古筝艺术的影响77浅析传统文化对古筝艺术的影响王倩楠(洛阳师范学院河南洛阳471934)摘要:说到民族乐器,古筝一定会上榜,不仅因为它优美的旋律和清脆的音色,更有关于古筝的一个个感 人又让人难以忘记的故事。
古筝可以通过演奏来表达低沉委婉,同时也能抒发慷慨激昂,其张力十足的表演力 也让它一直活跃在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的舞台上。
当然,这个过程中少不了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本文将 通过对古筝艺术的阐述,来分析传统文化对古筝艺术的影响。
关键词:传统文化古筝艺术影响中图分类号:J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 (2017) 15-0077-02历朝历代都对古筝青睐有加,更是文人墨客爱不释手 的乐器之一,因此,古筝被称为“仁智之器”。
中国历史 悠久,有着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古筝 经历无数的竞争和历史的洗礼,依旧在民族音乐发展中熠 熠生辉。
古筝从最开始的消遣工具逐渐向陶冶情操、体现 品位、音乐教化的方向发展,自古以来,古筝都象征着高 雅,更是受到文人雅客的推崇。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 发展,科技的进步,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 育改革,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国民素质也进一步提高,人们开始更加重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古筝作为民族乐器 的宠儿,成了国民学习乐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 媒介,各地出现诸多古筝艺术学校,出现了学习古筝的热 潮,在各种比赛和演出活动中都能看到古筝的身影,这不 仅体现了祖国的强盛,同时也传达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喜 爱。
一、古筝艺术的发展历史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 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民族音乐作 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更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古筝作为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是承载着诸多 的历史故事、动人传说和优美曲调。
古筝在古代一直是非 常受欢迎,它音域广,表现力强,可以表现各种不同的曲 调,或悠扬、或阴郁、或激昂。
浅谈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古筝艺术的继承首先关乎传统技艺的传承。
古筝技艺有独特的演奏技巧和曲谱传承方式,在这一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后人需要深入研究并加以发扬光大。
传统技艺的传承是古
筝艺术能够延续下去的基础,也是保证其音乐性和历史性的重要途径。
古筝艺术的继承需要关注文化内涵的传承。
古筝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中国古代音乐理论、情感表达方式等。
在古筝艺术的继承中,需要注重传授和弘扬这些文化内涵,使得后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古筝艺术所承载的文
化意义。
在古筝艺术的发展中,还可以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进行交流与合作。
音乐
是世界各国共通的语言,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古筝艺术可以与其
他音乐形式进行融合,获得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的音乐家和音乐团
体进行交流与合作,增进互相的了解和学习,促进古筝艺术的国际化发展。
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任务。
通过传承技艺、弘扬文化内涵、与时
俱进的创新以及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古筝艺术可以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发展和传承,
为人们带来美妙的音乐享受,并继续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华文化中的传统乐器古筝

中华文化中的传统乐器古筝传统乐器古筝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凭借其独特的音色和优雅的外观,古筝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本文将从古筝的历史渊源、特点以及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等方面来探讨中华文化中的传统乐器古筝。
古筝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据史书记载,古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古筝最早是通过以竹马为筝,用指弹的方式演奏。
后来,随着技艺的发展和人们对音乐的追求,古筝逐渐演变为以木质琴体、丝弦为主要材料的乐器。
古筝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音色和外观上。
首先是音色方面,古筝的音色清脆悦耳,能够表达丰富的情感。
古筝共有21根弦,通过手指的按弦和琴指的拨动,可以演奏出高音、中音、低音等不同音域的音调。
其次是外观方面,古筝的造型典雅庄重,琴面上绘有精美的图案,琴弦亦镶有优质的宝石或玉石。
无论是从外观还是音色上,古筝都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中华文化中,古筝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古筝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其曲调和演奏技巧受到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喜爱。
许多文人墨客都将古筝作为娱乐、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
其次,古筝也广泛应用于中国传统戏曲、舞蹈以及民间艺术表演中。
作为伴奏乐器,古筝能够与其他乐器和声音相融合,形成和谐的音乐空间。
此外,在庆典和节日等场合,人们亦会演奏古筝以表达祝福和喜庆之情。
此外,古筝在文化传承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古筝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流传至今。
许多有才华的古筝演奏家通过传统的教育体系,将自己的技艺和经验传授给后人,使得古筝的艺术传统得以延续。
这种传承不仅是一种技艺的传递,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念的传承。
通过学习和演奏古筝,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总之,传统乐器古筝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音色和外观特点。
古筝作为一种传统乐器,在中华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音乐艺术的代表,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分析

98张 磊: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分析在我国古代,古筝有着较高的艺术地位,由于其具有优美的弹奏旋律、富有画面感的音色,受到官吏乡绅的极力追捧,同时也成就了古筝艺术的发展与传承。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其中古筝艺术就是人们追逐的对象之一。
所以,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积极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精神,大力宣传我国的特色文化,从而在使古筝艺术得到有序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一、古筝艺术的传承(一)加大校园宣传古筝艺术由于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传承特色,所以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所传承与发展。
自古以来,我国有多少文人骚客被它的声音所迷倒、被它的韵律所陶醉,同时古筝艺术以其独有的音色、优美旋律更是感染一代代人,丰富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
所以,在现阶段的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以及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加大古筝艺术的校内宣传,成立专门的古筝弹奏班,为更多学生提供接触古筝、了解古筝的机会,实现古筝艺术的发展传承;其二,教师应通过开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古筝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古筝历史,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其三,教师应对乐于学习古筝的学生,给予积极、及时的教学评价,并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奖品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以此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加强校外宣传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高校艺考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上更是鼓励一些中小学生、成年人、爱好者去学习古筝艺术,并通过设置考级项目,还可以在社会上鼓励一些成人去学习古筝艺术。
与此同时设置一些考级项目,也为公民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深化人们对于古筝艺术的认知,提高国民的感知体验。
此外,应通过网络媒体、交流平台加大对于古筝艺术的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整体素质,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更好发展。
古筝与中国传统佛教音乐的关联

古筝与中国传统佛教音乐的关联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古筝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与之密切相关的就是中国传统佛教音乐。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深厚的关联,既体现在艺术形式上,也表现在精神内涵上。
首先,古筝与中国传统佛教音乐在艺术形式上有共通之处。
古筝以其柔和、悠长的音色,具有深远的情感表达能力。
而中国传统佛教音乐也以其庄严、神圣的特点而闻名。
佛教音乐常常运用梵语颂诵经文,结合乐器演奏和人声,呈现出悠扬的旋律和庄严的氛围。
与此类似,古筝常用于演奏中国传统古曲,以及表演古代文人的意境与情感。
无论是佛教音乐还是古筝音乐,都注重于音乐的内涵和情感的表达,从而使得古筝与中国传统佛教音乐在艺术形式上有着一定的共通性。
其次,古筝与中国传统佛教音乐之间还存在着共同的精神内涵。
中国传统佛教音乐虽然以宗教为根基,但其内涵也强调对人性、宇宙和生命等诸多哲学意蕴的探索。
通过音乐的方式,佛教音乐试图唤起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追寻。
与此类似,古筝音乐也富含了人文关怀和情感的表达。
在古筝的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注入心灵的情感和对人世间的体验和感悟,以期将这些情感和感悟通过音乐传达给观众。
因此,在精神层面上,古筝与中国传统佛教音乐共同探讨了人性、生命和宇宙等重要议题。
古筝和佛教音乐也在历史上有着相互的影响和交流。
在古代中国,佛教的传入对中国音乐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佛教寺庙里,佛教音乐常常与佛经诵读相结合,旨在使听众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而古筝作为一种受到士人和文人喜爱的乐器,也常常与佛教音乐相结合。
在古代文人的作品中,佛教诗歌常常被演唱,伴以古筝的音乐,以体现出诗歌的净化和思想的深远。
佛教音乐和古筝的结合不仅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也促进了两者之间的交流和发展。
古筝和中国传统佛教音乐的关联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
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古筝和佛教音乐也逐渐走向世界舞台。
不少国外音乐家和音乐团体都对古筝和佛教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进行研究和演奏。
谈古筝音乐的文化底蕴

谈古筝音乐的文化底蕴古筝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其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古筝音乐中,融入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古筝音乐,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了解中国历史的变迁,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古筝音乐的文化底蕴。
古筝音乐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诗经》中就有“鉴橐之枝,心犹怡也;掎膺折矢,痛心痛也”这样的记载。
古筝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传承,不断吸纳和融合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音乐艺术形式。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古筝音乐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筝音乐的文化底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历史文化。
古筝音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哲学思想、诗词歌赋等方面的内容。
其曲目多以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为题材,如《广陵散》、《十面埋伏》、《阳关三叠》等,这些音乐作品无一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其次是艺术表现。
古筝音乐以其细腻、深沉、清雅的风格,表现了中国文化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理念。
在演奏中,古筝师们可以通过琴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得古筝音乐更加具有韵味和内涵。
再者是文化传承。
古筝音乐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世世代代的努力和传承,古筝音乐得以保留并继续发展,成为当代人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
古筝音乐的文化底蕴不仅体现在音乐本身,还涉及到了与音乐有关的许多方面。
比如古筝音乐在中国民间的传承和演奏技艺,就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底蕴。
中国自古有“琴棋书画”的传统,其中琴就指的是古筝音乐。
古筝音乐的传承,一方面依靠家庭和师承传统,另一方面还依赖于社会舆论和文化环境的培育。
古筝音乐的演奏技艺也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需要学习者不断地积累和体验,才能够真正驾驭其精髓。
2024年古筝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古筝市场前景分析引言古筝是中国传统音乐器乐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色。
近年来,古筝在中国乐器市场上备受青睐,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和演奏古筝。
本文将对古筝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因素对市场的影响。
市场规模古筝市场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古筝的销售额年均增长率达到10%,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这主要得益于社会对文化艺术的关注度提高以及古筝音乐的传播推广。
消费群体古筝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广泛,不仅包括年轻人和学生,也吸引了更多的中年人和老年人。
这是因为古筝不仅具有触动人心的音色,还被认为是一种锻炼身心、舒缓压力的艺术形式。
此外,学生群体在学校中学习古筝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促进了古筝市场的不断扩大。
市场竞争古筝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
主要竞争者包括传统古筝制造商、音乐学校以及一些品牌化的乐器公司。
这些竞争者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吸引消费者,不断提高市场份额。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些线上平台也提供了更多便捷的购买渠道,增加了市场竞争的压力。
市场趋势未来,古筝市场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趋势:1.产品创新: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制造商将会推出更多样化、高品质的古筝产品。
同时,一些科技公司也将会将智能技术应用于古筝,提供更多的功能和体验。
2.品牌推广: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乐器公司将会加强品牌推广,通过赞助音乐活动、与音乐家合作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
3.线上销售: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古筝销售将通过线上渠道进行。
这不仅提供了更多的购买便利,也拓展了市场的边界。
挑战与机遇尽管古筝市场前景看好,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由于古筝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制造成本较高,价格相对较贵。
这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可能是一个阻碍因素。
此外,市场上存在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要更加谨慎。
然而,对古筝市场来说,也存在着许多机遇。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传承,古筝市场将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文化推广。
古筝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古筝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ebc6764b84ae45c3b358cb2.png)
古筝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古筝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历史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
历史悠久的古筝文化,以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人文品质,对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文化的兴盛,古筝文化如今却遭受到冲击冷落。
本文分析了古筝文化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古筝文化;传承;发展;问题;对策一、古筝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古筝文化在历史上一度繁荣昌盛,名家荟萃,是中国封建文化兴盛的代表性文化。
如今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中国不仅在经济上向世界敞开了窗口,而且在精神领域和文化生活方面也积极开展了对外交流活动,而且这种交流正在不断加强和扩大。
西方文化逐渐地与中国文化融合,并且掀起中国大众追捧的热潮,中国的文化发展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形成了广大社会各阶层都接受的娱乐性“通俗音乐”文化。
迎合了大众的文化消费心理。
中国古筝文化的发展问题也由此面临严峻的冲击和考验。
古筝文化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遭受冷落,逐渐成为“边缘文化”。
很多人担心古筝文化再不挽救,就会消亡。
至今为止,古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一直存在着许多问题,阻碍着古筝文化的前进。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古筝文化大众化程度低古筝音乐自古就是高雅音乐,通常都是在宫廷、贵族和士大夫阶层广受欢迎,古人亦说古筝“难学、易忘、不中听”,“琴到无人听时工”,“不中听”、“无人听”。
因为古筝音乐风格属于淡静、虚静、深静、幽静、恬静等等静态的美,并且蕴含深刻的哲学思想,所以更加需要深刻感悟。
如今人们在这个现代化的社会中,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就已经十分少了,对于古筝文化这样一个处于“边缘文化”的旧文化,更是不甚了解。
根据对各类人群的调查,80.9%的人完全不知道古筝为何物,形状如何,何等声音,怎样弹奏,还有很多人将古筝与古筝混淆,更不要提了解古筝蕴含的中国历史和文化,由此可见古筝的大众知晓度是如何低。
浅谈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历史悠久,有着悠扬的音色和精妙的演奏技巧。
古筝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需要我们认真探讨和思考。
古筝艺术的继承是指将古筝演奏技艺和表演传统传承下来的过程。
古筝演奏技艺包括演奏方法、曲目学习和表演技巧等方面,而传统表演指的是古人们留下的古筝演奏方式和艺术特点。
古筝艺术的继承,首先需要对传统技艺和表演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吸收其中的精华,然后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创新和发展,使古筝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
古筝艺术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古筝艺术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
在古代,古筝是贵族文人的音乐伴侣,演奏方式受到严格的礼仪约束,曲目也以古典文学题材为主。
而在现代,古筝已经成为了大众喜爱的乐器,演奏方式和曲目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个性化和纳入了现代音乐元素。
这些变化都反映了古筝艺术在继承中的发展与创新。
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努力。
首先是要注重对传统技艺和表演的学习和传承。
古筝艺术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传统和经验,我们需要深入学习古人的智慧和经验,不断弘扬和传承传统的古筝艺术。
其次是要关注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进行古筝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可以结合现代音乐元素,创作新的古筝曲目,丰富古筝演奏的形式和内容,使古筝艺术更加活跃和有吸引力。
还可以通过举办音乐会、比赛等活动,积极宣传和推广古筝艺术,培养更多的古筝演奏者和爱好者,推动古筝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需要关注教育的作用。
现代社会,古筝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新的挑战,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
古筝艺术教育非常重要,通过学校、社会机构等渠道,加强对古筝艺术的教育和推广,培养更多的古筝学习者和爱好者,传承和发展古筝艺术。
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需要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
新时期古筝艺术的创新及其文化审美属性

古筝艺术的传,代代相 传
学校教育:古筝艺 术在学校教育中得 到普及和推广
社会活动:古筝艺 术在社会活动中得 到展示和传承
网络传播:古筝艺 术通过网络平台得 到广泛传播和传承
古筝艺术的发展前景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将传统古筝艺术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更具时代感的作品。 跨界合作:与其他艺术形式如舞蹈、戏剧等进行跨界合作,拓宽古筝艺术的表现领域。 教育普及:加强古筝艺术的教育普及,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古筝艺术。 国际交流:加强国际交流,让古筝艺术走向世界,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筝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传承传统文化: 古筝艺术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具有 深厚的历史底蕴 和文化内涵。
提升审美能力: 古筝艺术具有独 特的艺术魅力和 审美价值,能够 提升人们的审美 能力和艺术素养。
促进文化交流: 古筝艺术作为一 种国际性的艺术 形式,能够促进 不同国家和地区 之间的文化交流 与合作。
古筝艺术的审美特征
音色优美: 古筝音色清 脆、明亮, 具有独特的 韵味
演奏技巧丰 富:古筝演 奏技巧丰富 多样,如滑 音、颤音、 揉弦等
情感表达: 古筝演奏能 够表达出丰 富的情感, 如喜悦、悲 伤、愤怒等
艺术形式多 样:古筝艺 术形式多样, 如独奏、合 奏、伴奏等
传统文化内涵: 古筝艺术蕴含 着丰富的传统 文化内涵,如 儒家思想、道 家思想等
创作理念的创新
融合中西方音乐元 素,打破传统界限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如电子音乐、MIDI 等,丰富古筝的表 现力
结合现代生活,创 作贴近现代人审美 的古筝作品
注重古筝艺术的传 承与创新,保持古 筝艺术的独特魅力
跨界融合的创新
从古筝主要流派看传统文化的继承

融合:现代古筝流派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古筝艺术的创新与 发展
各流派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古筝流派的形成与特点 不同流派之间的相互影响 现代古筝曲目的创新与融合 古筝艺术在传承中的发展与变革
现代古筝艺术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发展:古筝演奏风格和技巧的多样化,融合不同音乐元素。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代表曲目:《高山流水》、《渔 舟唱晚》
音乐风格:细腻、婉转、清雅
03
各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章节副标题
陕西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特点:音色醇厚,力度适中,表现出浓郁 的地方特色
代表作品:《秦桑曲》、《高山流水》
河南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特点:音色浑厚,风格淳朴 代表作品:《高山流水》、《汉宫秋月》
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古筝艺术
保护和传承古筝传统曲目,鼓励演奏家和作曲家创作新作品。 推广古筝教育,提高大众对古筝的认知和欣赏水平。 创新古筝演奏技巧和表现形式,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 举办古筝音乐会和比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古筝乐曲在曲目分类和流派形成方面,也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如“河南筝派”、 “浙江筝派”等流派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当地的地方文化和民俗风情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筝乐曲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各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如古筝曲《春江花月夜》就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音乐元素,展现了古筝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无限 可能性。
古筝艺术在当代的创新与发展
现代曲目创作:古筝与现代作曲家合作,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曲目
演奏技巧创新:古筝演奏家在技巧上不断突破,为古筝注入新的表现力
古筝曲 琴韵

古筝曲琴韵引言概述:古筝曲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其优美的琴韵而闻名于世。
它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古筝曲的琴韵,分别是古筝的历史渊源、古筝曲的音乐特点、古筝曲的演奏技巧、古筝曲的表现主题以及古筝曲的艺术价值。
正文内容:1. 古筝的历史渊源1.1 古筝的起源与发展古筝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
它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
1.2 古筝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古筝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乐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它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音乐形式和场合。
2. 古筝曲的音乐特点2.1 独特的琴韵古筝曲以其独特的琴韵而闻名,它的音色柔美细腻,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古筝的琴韵给人以宁静、悠远的感觉,使人陶醉其中。
2.2 多样的音乐表达方式古筝曲的音乐表达方式丰富多样,既有抒情悠扬的曲调,也有豪放奔放的曲风。
它能够通过不同的音乐元素和技巧,表达出各种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2.3 独特的音律体系古筝曲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五声音律体系,这种音律体系与西方音乐的七声音阶有所不同,给古筝曲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3. 古筝曲的演奏技巧3.1 手指技巧古筝演奏需要灵巧的手指技巧,演奏者需要准确地按弦、拨弦和控制音量,以表达出准确的音乐旋律和情感。
3.2 腕部技巧古筝演奏还需要运用腕部技巧,通过腕部的灵活运动来控制琴弦的振动和音色的变化,使音乐更富有表现力。
3.3 均衡控制技巧古筝演奏中需要注意均衡控制技巧,即控制左右手的力度和速度,使得音乐旋律和和谐度达到最佳状态。
4. 古筝曲的表现主题4.1 中国传统文化古筝曲常常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通过音乐的表现力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如古代诗词、传统故事等。
4.2 自然景观古筝曲也常以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音乐的表现力来描绘自然景观的美丽和壮丽,如山水、花鸟等。
【古筝艺术的传统与创新研究】传统古筝艺术

【古筝艺术的传统与创新研究】传统古筝艺术摘要:文章在对我国古筝艺术的特点以及局限性做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古筝艺术的创新进行了研究与阐述,探讨了古筝技法的创新、定弦的创新,古筝的定弦方式的四个特点进行分析,对乐器以及民族音乐的学习也使古筝呈现出了多样化的题材以及深刻丰富的内容,呈现多元化的古筝乐曲艺术风格。
关键词:古筝;传统;局限性;创新一、古筝艺术的传统(一)古筝艺术的特点古筝在我国具有就有的历史,并且由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具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由于古筝在我国分布的地区十分广泛,而各个地区的群众通过将古筝与当地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进行融合后产生了具有不同演奏手法以及不同音韵特点的古筝流派,比较主要的流派包括秦筝、齐鲁筝、河南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蒙古筝等。
从整体来看,北派筝更加重视形象的变现,一般都比较粗狂和泼辣,乐曲具有较大的起伏和条动感,在较大的弹接力度下能够塑造强烈的气氛,右手的激发比较多并且难度较大,但是左手的变化较少,弹奏出的效果有力苍劲、嘹亮高亢、奔放豪爽并且古朴庄重。
而南派筝则重视内在感情的体现,一般都比较含蓄柔美、稳重优雅,左手的变化较多且细腻,曲调也是温文尔雅。
从南北两派的筝曲特色中可以看出我国古筝艺术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人文气息并受到了地域传统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
(二)传统古筝艺术中的局限性传统古筝艺术中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单一的演奏风格。
古筝各个流派主要依据地域来划分,从而使各个筝派都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特色,但是各个筝派之间由于缺乏互相的沟通与学习难以做到取长补短,从而个人导致了技法风格的单一。
另一方面,由于各个筝派的曲目多余当地民间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导致了传统的筝曲无论是在结构还是在内容上都过于单纯,从而使筝曲的题材过于单一;二是定弦方面的局限。
传统的筝曲在定弦中采用宫、商、角、徽、羽的五声音阶进行排列,由于传统筝曲的音调比较简单并且变化音也较少,所以这种排列能够满足传统古筝乐曲的演奏,但是随着创新筝曲的增多,音调以及调式调性的复杂与变化音的繁琐与频繁等特点十分突出,而传统的定线不能很好的表现和演奏出这些筝曲;三是不平衡的左右手技法水平。
古筝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合作

古筝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合作中国传统戏曲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文化的瑰宝,而古筝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也深受人们喜爱。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古筝与中国传统戏曲进行了多次合作,这种合作不仅为传统戏曲注入了新的灵感和活力,同时也使得古筝在传统戏曲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古筝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合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个时候古筝开始逐渐进入传统戏曲舞台。
在一些经典的戏曲剧目中,古筝作为伴奏乐器出现,为舞台上的演员们增添了音乐的韵味。
古筝的独特音色和多种音域的特点,使得它能够与传统戏曲中的唱腔和表演相互呼应,表现出戏曲中人物的情感和个性。
在曲目的选择上,古筝演奏的曲目通常是根据不同的戏曲类型进行调整。
比如在京剧中,古筝常常会演奏一些传统的京胡曲目,如《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等。
而在评剧中,古筝则常常与板胡、京韵大鼓等乐器一起演奏,用音乐的方式来表达戏曲人物的情感和剧情的发展。
古筝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合作并不局限于伴奏的角色,而是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立的表演形式。
一些古筝演奏家开始尝试用古筝来演奏传统戏曲中的唱腔和段落,将古筝和戏曲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
这种形式既能够保留传统戏曲的内涵,又能够展现古筝独特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古筝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合作在音乐上也进行了一些创新。
传统的古筝有丝弦和铜弦两种,而在与戏曲合作中,一些演奏家尝试了使用电气化的古筝来演奏。
这种电气化的古筝不仅使得音色更加丰富多样,同时还可以通过电子设备控制音量和音效,更好地与传统戏曲舞台上的演员和其他乐器协调。
古筝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合作不仅在音乐表演上进行了探索,也在舞台艺术上进行了尝试。
一些古筝演奏家将古筝与舞蹈结合,利用古筝的旋律和节奏感,创造出独特的舞台效果。
这种形式既能够展现古筝的演奏技巧,又能够增加传统戏曲表演的艺术感染力。
在国内外的演出中,古筝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合作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这种合作不仅能够吸引传统戏曲的观众,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谈古筝音乐的文化底蕴

谈古筝音乐的文化底蕴古筝音乐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它不仅是一种音乐表演形式,更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筝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人们,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艺术之一,留下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古筝音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古筝作为中国古老乐器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
其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被誉为“汉民族乐器之王”。
早在古代,古筝就被列为宫廷乐器之一,与瑶琴、琵琶与笙等同列为“四大名琴”。
在古代的文献中,古筝就被称为“筝琴”,并在非常早期的文献中出现,例如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编钟中,就有对筝和琴的说法。
这些都说明了古筝在中国古代音乐中的重要性和地位。
古筝音乐代表了中国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古筝的演奏方式和音乐风格都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娓娓道来的旋律和独特的音色让人仿佛置身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亦真亦幻之中。
在演奏中,古筝音乐带有强烈的中国民族特色,旋律优美动人,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古筝音乐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和声韵美,传达了中国民族的精神世界和情感寄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筝音乐还承载了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古筝音乐和文学艺术、绘画艺术、戏曲艺术等方式相辅相成,互相渗透。
在古筝音乐中,有许多古老的传统曲目,如《十面埋伏》、《广陵散》、《梅花三弄》等,这些曲目都承载着中国古代诗词和文学作品的意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古筝音乐也与中国绘画艺术、戏曲艺术等形式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共同传承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筝音乐还承载了中国的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古筝被视为神乐之一,被赋予了神圣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的宗教仪式中,古筝音乐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沉思冥想、超脱尘世的工具。
古筝音乐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心灵寄托,承载着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的文化内涵。
浅谈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1. 引言1.1 古筝艺术的历史意义古筝艺术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古筝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为了一种独具魅力的音乐艺术形式。
古筝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传承文化的载体。
古筝的历史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古筝作为中国古代宫廷音乐的代表,承载着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瑰宝。
在古代,古筝被视为高雅文化的象征,是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古筝演奏,可以感受到古代皇宫乐师的才华和精湛技艺,体味到古代文人墨客的意境和情感。
古筝艺术的历史意义还体现在其对中国音乐的影响和贡献上。
古筝音乐以其独特的音色和音调,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古典音乐作品都离不开古筝的伴奏或演奏,古筝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灵魂之一。
古筝艺术的历史意义不仅体现在其作为中国古代宫廷音乐的代表,更在其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和传承古筝艺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古筝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展。
1.2 古筝艺术的传统特点古筝艺术的传统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上。
古筝是一种中国传统乐器,历史悠久,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演奏过程中,古筝琴体的弯曲设计使琴音清越悠扬,音色优美动听。
古筝具有丰富的音域和表现力,能够表达出各种情感和意境。
古筝演奏时常伴有细腻的音色变化和悠扬的抒情感,给人以心灵的触动和震撼。
古筝艺术注重情感表达和音乐意境的营造,追求内心真挚的情感交流,寄托情感于音乐之中。
古筝演奏技巧独特,需要演奏者熟练掌握各种指法、琴弦的轻重、用力和移动,才能表现出音乐作品的精湛艺术效果。
古筝艺术传统特点的体现,使其成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古筝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古筝艺术的继承古筝艺术的继承是指将古代的古筝艺术传统和技艺延续下来并传承给后人的过程。
古筝艺术的当代境况及相关问题研究

古筝艺术的当代境况及相关问题研究古筝是中国传统音乐器乐中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而古筝艺术也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变迁,古筝艺术面临着新的发展与挑战。
本文将从当代古筝艺术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当代古筝艺术的发展现状1. 传承和创新并重传统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文化遗产,需要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才能使艺术形式不断发展。
当代古筝艺术在传承古老文化的同时,也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创新,这是古筝艺术发展的关键。
2. 融合多样化的音乐风格当代古筝艺术已经开始融合多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如流行音乐、爵士乐、摇滚等。
这使得古筝乐器具备了更多表达自己的可能性,也使得古筝艺术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革。
3. 多样化的丰富表现形式在古筝表演中,传统的音乐形式、舞台表演已经不能满足当代观众的需求,也难以吸引年轻人的关注。
因此,现代古筝表演已经开始涉及到多媒体、舞台效果等方面的创新,如与舞蹈、话剧等表演形式的融合。
二、当代古筝艺术存在的问题1. 演出市场狭窄当前,古筝音乐还没有走进大众的生活,市场需求较小,演出市场相对狭窄。
因此,当代古筝艺术家比较难找到合适的演出场所,也难以获得合理的演出酬劳。
2. 传承古筝文化的困难古筝是中国音乐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今社会信息量巨大,生活复杂多变,加之现代青年的文化背景与中国传统有较大差异,传承古筝文化面临比较大的困难。
3. 个人素质缺失作为一种古老、宝贵的中国传统文化,古筝艺术一定要有扎实的功底,但是现实中一些古筝表演者个人素质未达到应有水平,这也影响了古筝艺术的发展。
结论虽然当代古筝艺术发展仍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但是,只有在传承和创新上下功夫,加强自身素质和不断扩大演出市场,古筝艺术才能在当代社会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对古筝艺术发展的影响学了一个多学期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尤其对中国古代器乐更感兴趣,以前只是觉得那些老古董使人听起来很吵,甚至有些嘈杂,但经过过一学期的鉴赏与学习,发现中国的传统乐器同样能表达人的情感,这也许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从前对古筝很感兴趣,所以找了这篇关于古筝的文章,拿来与大家分享。
论文内容摘要:古筝是我国最古老而富有特色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浑厚明亮、优美华丽。
演奏上既擅长表现行云流水的意境和细腻委婉的情调,又可抒发慷慨激扬、气贯长虹的豪情。
古人曾用“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坐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的生动诗句来描绘古筝艺术所达到的令人神驰的境界。
其出神入化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
本文主要探讨古筝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的发展以及古筝艺术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古筝艺术民间特色美育功能古筝,这门被称为“仁智之器”的古老民族乐器。
在我国这样一个历史久远、文化底蕴丰厚的多民族大国里.能在无以数计的民族乐器中.经历历史淘金般的选择发出熠熠光彩.逐步从一种作为自娱自乐的工具跻身于具有教化、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等作用的高品位音乐文化行业。
自古以来,人们把弹奏古筝作为高雅圣洁的象征和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的重要方式。
近十余年来。
伴随政治的稳定,经济、文化建设的腾飞。
我国各级政府普遍重视弘扬民族文化,使古筝艺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个爱筝、学筝的热潮,全国习筝者已达百万之多,其繁盛景象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一、古筝艺术的优秀传统漫长的历史长河。
流淌着我国各民族人民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水脉,古筝艺术就是祖国传统音乐文化水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2世纪),古筝就广泛流传,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所以人们常常称之为“古筝”。
当时它作为声乐的伴奏乐器在秦国(今陕西省)流传《史记.李斯列传》中有记“夫击筝叩缶、弹筝、博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因而“古筝”又有“秦筝”之称。
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秦筝也随着东渐南移。
并在与当地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的结合中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风格和流派。
其中主要有:在河南大调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分为唱腔牌子曲和板头曲两部分的河南筝派:以演奏潮汕地区特有曲调弦乐和细乐为风格特点的潮州筝派,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以及闽南一带:流行于广东大埔、梅县、汕头一带。
与洞萧、琵琶、三弦、椰胡一起合奏、极具古朴典雅风格的客家筝派:由杭州滩簧、江南丝竹、弦索十三套等演变而来、以活泼明快的“四点”为技术特点的浙江筝派:以及在陕西地方音乐风格特点的基础上采诸派筝技法之所长而形成的陕西筝派。
这些异彩纷呈的古筝流派在历代筝家的不断创造革新下为古筝艺术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它们是在特有的土壤上生长开放的花朵。
无论秦汉时期古韵古声的《呜呜歌》、《相和歌》阶段,还是在唐代绚烂多彩的歌舞艺术和音乐中,无论是在明清以来的“西调”戏曲音乐,还是在质朴独特的“榆林小曲”的地方民间音乐中,具有丰富表现力的筝自古至今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绵亘久远,形成了筝乐传统割不断的血脉。
二、与琴“空更”相对照的“充实”——雄厚高亢的中国传统美学品格琴和筝象征着中国传统音乐主流的两种美学品格,即“空灵”和“充实”。
作为一个审美范畴的“空灵”,是一种文化心理的写照,与“虚实”、“言意”、“形神”等审美范畴相联系,构成了中国传统文人艺术的审美特征。
与古琴“空灵”的审美品格不同,筝的美学品格可用“充实”两字概括。
此词源自“充实之谓美”(《孟子尽心下》)的命题。
所谓“充实”,即韩愈的“本深”、“形大”、“行峻”、“心醇”、“优游”(《韩昌黎文集答尉迟生书》):即司空图的“雄浑”、“劲健”、“豪放”、“精神”、“悲概”(《诗品》):就是刘勰的“风骨”(《文心雕龙》)、元好问的“刚健雄壮”《论诗三十首》):或者黄钺的“沉雄”、“圆浑”(《二十四画品》)等等。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这种“精力弥漫”(周济《宋四家词选》)的“充实”显而易见。
它在生动、活泼、率直的民间艺术中得以发扬,进而也成为民间艺术的美学品格。
在筝乐中,“充实”的美学品格主要在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第一为“气势”。
筝弦长则音量足,筝弦设柱,多弹散音,其弦音明亮厚实。
弹筝用义甲,与筝弦接触准确,弦音灵活,为筝乐之“气势”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例如《高山流水》就不失“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那种“气势”、那种“充实”之美,造就了筝乐“充实”的美学品格。
第二就是“积实”。
“积实”作为一种审美意识,首先就要求主体心灵的饱满而丰富:“积实”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所带来的美学品格就是“充实”。
这种“充实”就是周济在《宋四家词选》中所说的“精力弥漫”、“万感横集”。
总之,无论是“气势”还是“积实”,体现在筝乐中就是那种从音响到情绪的饱满感。
这些来自听觉的感受.在筝乐中处处存在。
三、古筝艺术浓郁的民间特色筝起源于民间,成长在民间。
东汉建都洛阳,北宋建都开封.秦筝随迁流入河南,和当地民间音乐《郑卫之音》融合发展成为后世有名的中州古调。
有一首讲弹筝技术的诗在河南民间广为流传:名指扎桩四指悬,勾摇剔套轻弄弦,须知左手无别法,按颤推揉自悠然。
短短四句讲了左手和右手的重要的演奏技术问题。
可以见出,在河南筝技的普及已经相当高。
河南筝派的曲目直接来自民间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
河南曲子是历史悠久的民间说唱音乐,清以后衰落了,只有南阳地区还十分兴旺,所以又称之为南阳鼓子曲。
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有唱词的“牌子曲”和纯器乐的“板头曲”,筝是其中重要的伴奏乐器。
后来,筝从伴奏的地位脱离而独立演奏。
现存河南筝派的代表性曲目,几乎毫无例外的都是河南曲子的板头曲与牌子曲。
艺人相见.就经常首先演奏一首板头曲以会知音,并借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易名为《高山流水》。
《剪剪花》、《满舟》、《叠落》等筝曲,短小、清新、活泼,别具一格。
人们常称之为“中州古调”或“中州古曲”的如《哭周瑜》、《叹颜回》和《苏武思乡》等都是板头曲。
《战国策.齐策》中讲:“临淄其富而实,其民无不欢竿、击筑、弹筝”,其中的“弹筝”就是指齐筝.也即山东筝。
现存的山东筝曲多和山东琴书、民间音乐有直接联系,曲子多为宫调式,以八大板编组而成。
其中一部分是作为琴书的前奏出现的琴曲,跟河南板头曲相似,有六十八板“大板曲”,橡《汉宫秋月》、《鸿雁捎书》等都是:在民间常常用套曲联奏的形式来表现多侧面的音乐形象,《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这四首小曲就是作为联缀演奏的套曲。
五十年代曾被加上《高山流水》的大标题并在全国流行。
另外,也有由山东琴书的唱腔和曲牌演变而来的,如《凤翔歌》、《叠断桥》。
多少年来,筝长期流传在民间,伴奏也好独奏也好,民间大舞台使给了筝以太多的营养,是筝从远古一直不间断地得以发展地支撑。
民众的悲欢离合自然成为筝乐的主要表达内容,草根的命运和情感成为筝乐的情感归宿。
四、古筝艺术具有浓郁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美育功能音乐教育能促进大脑的开发,尤其是学习乐器,是手指的运动,锻炼手指能对脑细胞产生良好的刺激。
这种复杂的手指训练,对于培养青少儿集中注意力、增强毅志力及促进其品质与能力的发展,均能产生良好的影响。
古筝本身所具有的优美的音色、丰富的表现力和雅俗共赏、易于入门的特质,在民族乐器中成了最佳的选择。
青少年学习古筝艺术,既是美的培育和意志力的锻炼.也是提高审美情趣、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
筝乐作品的文化内涵是通过筝的乐器属性和文化属性来实现的,并通过音乐表演这一运动过程来完成。
古筝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在演奏一首乐曲之前,学习者必须研读乐谱、了解作品的基本框架、曲式结构、术语标记、文化背景、作曲家试图表达的倾向与意图等等,然后决定对音色、力度、速度的选择以及情感投入的分寸。
学习者可以透过作品千姿百态的旋律调式结构乐曲风格去追求韵味、寻找美感,从而加深对乐曲思想内容的理解。
以上等等,均能够使学习者在古筝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增强其对美的感受能力、美的想象能力、美的思维能力和美的创造能力,以起到开发智力、全面提升文化素质的作用。
五、古筝艺术的继承任何一个音乐作品的艺术特色,既有继承性,又伴随时代的进程、审美观的变化而不断演变。
古筝艺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反映着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和观念意识。
只要我们研究一下传统筝曲,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首先是社会生活对筝曲作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
任何一首传统筝曲必然反映出时代生活特征,从而带着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印记。
近年来,古筝艺术呈现出令人可喜的局面,多种多样的流派风格得到进一步发展。
传统曲目及新创作品在群众中较广泛地流传.老一代筝家为培养后继者呕心沥血,中青年筝家人才不断涌现,业余古筝爱好者越来越多,演奏形式也由独奏、为歌唱伴奏发展为重奏及合奏。
古筝从一种民间流传的乐器。
普遍走上音乐学院的课堂和音乐厅,成为一种规范性乐器。
曹正、曹东扶、王省吾、任清志、赵玉斋、高自成、王巽之、苏文贤、罗九香等老一辈艺术家、教育家。
他们用自己的一生心血潜心研究古筝,并将他们的绝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人,使大量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筝曲流传至今,这些原汁原味的地方风格筝曲成为中国古筝演奏的根基。
从古筝演奏和筝曲创作来看.古筝艺术的发展不能不受到古筝传统的深刻影响和有力制约。
离开了纵向继承、古筝的独特艺术个性和艺术风貌就难以延续和传承下来,离开横向借鉴,便会影响古筝艺术的丰富和发展。
在我们审视古筝艺术传统时。
应该承认古筝艺术在长期的发展中,历代筝家以其创造性的辛勤劳动,为古筝艺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近四十多年的筝艺发展事实也告诉我们,古筝艺术的革新是不能抛弃传统,另起炉灶,应当在吸取现实生活养料的基础上,用当代人的眼光去重新审视古筝艺术传统,以适应新时期人民群众艺术欣赏的需要。
继承传统是为了创新、创造新意离不开传统法度,处理好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我们才能更好地继承古筝艺术的优良传统。
不断推陈出新,使传统更加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