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核心内容
现代自然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一章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为研究对象的。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及其区域分异规律。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成因与变化规律。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系统的运行机制(物质循环、能量转换、信息传输)。
人类与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
·自然地理学的性质有:综合性、区域性、环境性、系统性(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与结构功能性。
)·定义:自然地理学就是用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观点与方法,去审视与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从而对地表自然环境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的学科。
第二章地球与地球表层环境·宇宙中的地球:1、距离不近也不远,为生命的孕育创造了条件。
2、地球质量不大也不小,从而引力适中,形成了适宜的大气圈与水圈,为生命的诞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3、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所有与地表热状况相关的自然现象(如气候、土壤、植被等)的地带性分布。
4.地球的运动及其环境效应:地球自转及其环境效应: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地球自转产生了地方时;地球自转产生了地转偏向力。
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公转导致季节的变化;地球的公转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运动对地表温度调节、生命孕育的重要意义。
·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四点)能量的来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引力的影响使地球有特定的运行周期和速度。
陨石撞击的环境效应,可改变地表形态、导致地震、发生灾变,等等其他宇宙因素的影响如太阳风。
第三章地球表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的组成:四大圈层(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自然地理学英文名称:Physical geograph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128学 分:8.0适用对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二、课程简介《自然地理基础》课程主要介绍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壳及其运动、地质构造与地壳的演化,气候与气候资源,水文及水资源,地貌及地貌灾害与防治;植物及植物资源,动物及动物资源,土壤及土壤资源等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点,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等内容。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自然地理基础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地球表层(即自然地理环境)的科学,主要阐明地壳、气候、水文、地貌、植物、动物及土壤等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分布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和规律,为学生今后开展自然地理学知识的教学和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具有自然地理学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要求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发展变化和分布规律,进一步认识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性,并能在资源、环境以及城乡规划管理研究和应用中熟练地应用自然地理学知识和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2.了解自然地理学的分科3.熟悉自然地理学的任务(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主要内容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地理环境。
3.问题地理环境包括的三种环境及其含义。
第二节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主要内容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和边界、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天然环境、人为环境、地圈,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自然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核心内容
小结: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强调空间观点;模拟过去、现在的过程,关注未来;提高对于 学科发展方式的意识;关注环境问题(尤其全球尺度),参与问题的分析、解 决,发展环境设计方式;莫丧失学科特性,避免泛化与分化;了解学科价值 (关注自然环境整体性并跨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界面);保持对其他 学科的认识,加强合作;澄清学科目标,并保证与其他学科、决策者、大众沟 通。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摘要】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过程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气候、植被分布、水文水文循环等。
与一般地理学相比,自然地理学更加注重自然环境的要素和规律。
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如陆地、海洋和大气系统。
其分支学科有地貌学、气候学和水文学等。
自然地理学通过野外调查、实验、模拟和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自然环境的形成和演化规律。
在当今社会,自然地理学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自然灾害预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未来,自然地理学将继续关注全球变化、气候变暖等问题,并致力于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推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自然地理学、地理学、研究范围、主要研究对象、分支学科、研究方法、重要性、社会地位、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什么是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学科,它主要探讨地球表面的形态、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现象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自然地理学借助地图、航空摄影、遥感技术等手段,对地球的自然环境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以揭示地球自然系统的基本规律和时空变化特征。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人文地理学相对应,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而自然地理学则更注重研究自然环境本身的特征和规律。
自然地理学包括物理地理学、生态地理学、气候学、水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通过对地球自然环境的综合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行机制和地球系统的运作规律。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灾害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1.2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范围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地球表层的各种自然现象,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态系统等。
自然地理学通过对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的研究和分析,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为人类认识自然界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自然地理学重点笔记摘抄(3篇)
第1篇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自然过程的科学,它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地球的陆地、海洋、大气、生物等自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以下是自然地理学的一些重点笔记摘抄:1. 地球表层:地球表层是指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交集区域,是地球上生命活动和人类活动的场所。
2. 地球圈层结构:地球圈层结构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
3.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层自然要素的总体,包括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4. 地理环境差异性:地理环境差异性是指地球表层自然要素在不同地区、不同地带之间的差异,表现为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5. 地理环境规律性:地理环境规律性是指地球表层自然要素在空间分布、时间演变等方面呈现出的规律性,如地带性、垂直性、周期性等。
6. 地理环境形成因素:地理环境形成因素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指地球内部的热力、构造运动等,外力作用主要指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水循环等。
7. 地理环境演化:地理环境演化是指地球表层自然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表现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
二、自然地理要素1. 大气:大气是地球表面最外层的气体层,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大气具有保温、调节气候、提供氧气等作用。
2. 水圈:水圈是指地球上所有水体组成的系统,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冰川、地下水等。
水圈具有调节气候、提供水资源、塑造地貌等作用。
3. 岩石圈:岩石圈是指地球表面以下,包括地壳和上部地幔的部分。
岩石圈具有塑造地貌、提供矿产资源等作用。
4. 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体。
生物圈具有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生物资源等作用。
5. 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天气状况的统计平均值,包括气温、降水、风向等。
气候对地球表层自然要素的分布和演化具有显著影响。
6. 地形: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包括山脉、平原、丘陵、盆地等。
[自然科学]自然地理学讲义一、二章0
自然地理授课计划自然地理学讲义第一章绪论§1、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2、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任务及内容本章重点:了解自然地理学内涵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分科(一)地理学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其研究领域是随着时代和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扩展的。
首先采用地理学(geography)这个词的人,是生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当时的含义是“对地球的描述”(geo一地球,graphein一描述)。
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类已经从地球的描述者变成了改变地球面目的巨大驱动力之一,因此,改善和协调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成为现代地理学关注的核心问题。
概括地讲,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物质系统与人类社会一经济一文化系统在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征和时间动态等方面相互作用与相互依存机理的学科体系。
从研究对象上看,地理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或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按照传统的学科体系的最高一级划分,地理学可以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physical geography)研究地球表层物质系统及其要素的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征、时间动态,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
由于地球表层物质系统及其组成要素的运动与变化过程主要由自然力量和人化了的自然力量所驱动,受自然规律的支配,所以,自然地理学通常归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
人文地理学(human geography)研究人类社会一经济一文化系统及其要素的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征、时间动态和人地关系的原理‘由于社会一经济文化系统及其组成要素的运动和变化过程主要由人为力量所驱动,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类所创造的社会形态、经济制度、文化传统等发展规律的支配,所以,人文地理学通常归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
地理学举科体系示意图同时依据地理学的研究层次可将地理学分为三个主要层次:综合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综合人文地理学;部门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
《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课程代码:学时:40(讲课学时:40实验学时:0课内实践学时: 0)学分:2.5适用专业:湿地科学、地理科学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该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固体地球表层的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以及包括岩石圈和大气圈在内的自然地理环境四大圈层和六大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从整体上认识和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演变规律,空间分异规律和不同等级自然地理综合体的划分与特征,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人文地理等课程,以及研究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自然灾害防治,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协调等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大纲说明自然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一门自然科学。
本课程是地理科学各专业的基础性主干课程。
采取课堂多媒体教学、实例分析讨论和野外实习等直观性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认识作为整体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全面而系统的人地关系思想,进而深入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为学生今后从事地理科学或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整合性问题的研究工作与从事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三、各章教学结构及具体要求(一)绪论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地理学的概念、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自然地理学的任务、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教学内容和要点内容: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自然地理学的任务、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本书的内容和结构。
重点: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难点: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二)地壳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地球/地壳物质组成特征,认识矿物的光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及其应用,了解常见矿物的性质和常见矿物的一般鉴别方法;掌握地壳的岩石组成类型及其特征,了解岩浆岩的基本特征;了解沉积岩、变质岩的性质特征,掌握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及区分方法;了解地壳运动的基本方式,掌握常见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了解火山与地震的类型、特征及区域分布特征,掌握火山与地震的关系及其地理意义;掌握地质年代、地壳演化的概念和原理,了解大地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最新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大全
最新⾃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全第⼀章绪论1、地理学的学科体系:⾃然地理学⼈⽂地理学⾃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地球表⾯的⾃然地理环境,包括⼤⽓圈、⽔圈、⽣物圈和岩⽯圈上部。
⼈⽂地理学以⼈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门学科。
2、⾃然地理学的性质:综合性、区域性1、综合性:综合性是指⾃然地理学多学科交叉、多要素融合的特性。
2、区域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的本质特性, 区域特征、区域联系与区域分异规律为主研究对象。
3、环境性:⼈类⽣存环境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与内容。
4、系统性:地球表层环境就是⼀个系统,可以称之为地球表层系统。
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与结构功能性。
第⼆章岩⽯圈3、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1、地壳2、地幔 3、地核5、岩⽯分类及特征(1)岩浆岩(⽕成岩)侵⼊岩:深成岩和浅成岩的特征深成岩:冷却缓慢,矿物可以充分结晶,因此晶粒粗⼤、结构致密;浅成岩:冷却较快,矿物不能充分结晶,因此晶粒细⼩。
喷出岩:流纹构造、⽓孔构造杏仁构造(2)沉积岩层理:⽔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化⽯:古代⽣物的遗体或遗迹(3)变质岩:变质作⽤的因素(1)温度(2)压⼒(3)化学活动性流体:H2O、CO2变质岩的特征:板状、⽚状、⽚⿇状⽚理构造,如板状、⽚状、⽚⿇状6、地质作⽤的概念、分类和相互关系,为什么说内⼒地质作⽤是第⼀营⼒,外⼒地质作⽤是第⼆营⼒?地质作⽤: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各种⾃然作⽤。
分类:7、内⼒作⽤的主要表现形式(1)构造运动定义:由地球内⼒作⽤引起的促使岩⽯圈发⽣变位和变形以及⼤洋底增⽣和消亡的地质作⽤。
构造地貌:第⼀级:星体地貌,如⼤陆和⼤洋;第⼆级:⼤地构造地貌,如⼭地、平原、盆地、⾼原等;第三级:地质构造地貌:由不同地质构造和不同岩层的差别抗蚀能⼒⽽表现出来的地貌。
地理科学的学科性质
地图学等可视化表达方式
”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应用技术“的学科构成。
2. 地理学的社会功能——“经世致用”
地理学社会功能的独特性:
自然与人文
地理视角矩阵:
地理学观察世界的方法——通过对地方和尺度(横坐
标)的聚焦——穿越其三个综合领域:人类—社会动 态、环境—社会动态、环境动态(纵坐标)。空间表 达(矩阵的第三维)加强了并有时驱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钱学森从整个人类认 识世界的高度上研究了科学的体系,提出了11个研究 部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 思维科学、军事科学、行为科学、地理科学、建筑科 学、人体科学和文艺理论)。 在五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中,地理系统与星系、社 会、人体、人脑系统并列。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系统结构中的四大建设,政治文明建 设、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外,特别提出地理 建设。
地理科学的学科性质、 功能和未来十年研究 的战略方向
报告人:孙中伟
地理学的 学科性质
研究对象、研究核心、 学科视角、学科地位
地理科学
地理学的 学科功能
科学功能、社会功能
未来十年 战略方向
美国《理解正在变化的星球:地 理科学的战略方向 》报告提出的 未来10年11大战略方向
一、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1991年《经济地理》第3期.
3.地理学的学科视角
美国国家研究院在1993年专门成立了“重新发现地 理学委员会”,其主要针对在此前十年来地理学这门 学科在美国经历的一场复兴,首次对近30年来美国地 理学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估,并于1997年出版研究报 告《Rediscovering Geography: New Relevance for Science and Society》。 我国在2002年12月由学苑出版社出版了中译本《重 新发现地理学:与科学和社会的新关联》。
公务员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概念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包括地表形态、水文地貌、气候、气象、生物、土壤、地貌、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包括陆地和海洋等不同自然环境。
自然地理学是以空间为基础的,它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并通过地图、卫星遥感和地球物理等手段来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
自然地理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生物学、地球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以地理学的方法来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包括地表形态、水文地貌、气候、气象、生物、土壤、地貌、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包括陆地和海洋等不同自然环境。
自然地理学是以空间为基础的,它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并通过地图、卫星遥感和地球物理等手段来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
自然地理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生物学、地球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重要学科。
二、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1.地表形态地表形态主要包括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两大部分。
陆地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地势高低、山地和平原等地形特征,海底地形是指海洋底部的地势高低、海底山脉、洋底平原等地形特征。
地表形态是地球表面的地势和地形特征,包括海洋、陆地地势高低、山地和平原等地形特征,主要是地球表面的几何形态特征。
2.水文地貌水文地貌是指由水体形成的地表地貌,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冰川、滩涂等地形特征。
水文地貌是地形、水文水体等地貌的总称,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冰川、滩涂等地形特征,主要是由水体形成的地表地貌。
3.气候气候是指地球表面一个区域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降水、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
气候是指地球表面一个区域长期的天气状况,主要包括气温、降水、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
初中地理概论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概论知识点总结首先,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也是我们认识的对象,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球的学科。
地理学主要由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大部分构成。
一、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是由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地质学和生物地理学等学科组成。
1. 地貌学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特征及其形成过程的科学。
地貌是指地球表层在天然力作用下所呈现的各种表面形态的总和。
地貌分类有宏观地貌、微观地貌和区域地貌。
地貌的形成主要受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2. 气候学气候学是研究气候概念、气候因素和气候类型的学科。
气候是大气长期变化和分布状况的总和。
气候要素包括温度、降水、湿度、风等。
气候类型由下垂直气候带、高低纬气候带、西风带和地形状况决定。
3. 水文地理学水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和地下水的分布、循环及利用的科学。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其循环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水和水蒸汽。
水文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水资源的形成与分布、水文循环、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保护。
4. 地质学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构造、组成和演变历史的学科。
地质学可以分为构造地质学、岩石地质学、矿床地质学和地球历史学等。
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岩石和矿物的成因、构造运动、地质灾害和矿产资源等。
5. 生物地理学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地理分布、分异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的学科。
生物地理学主要研究生物的地域分布、分异和地理生态环境的形成与演变。
生物地理学研究包括生物区系、生态位、生物适应和生态系统等。
二、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由经济地理学、城市与乡村规划学、交通地理学、社会地理学等学科组成。
1. 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球上经济活动布局的学科。
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理空间上的经济活动分布规律、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等。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工业地理、农业地理和商业地理等。
2. 城市与乡村规划学城市与乡村规划学是研究城市与乡村空间组织和规划的学科。
城市规划包括城市发展、城市结构、城市规划理论等。
自然地理学 绪论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 5 个方面:
1)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水文、土壤、 植被和动物界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2)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
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它的
变化发展规律。
3)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地
理分区和土地类型划分,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
“ 地球表层”也有人称其为“地理圈”、“地理壳”、
“景观壳”等。具有如下 5 个特征:
● ● ● ● ●
地球表层是物质三态存在和相互转化的场所 地球表层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 地球表层是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的场所 地球表层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地球表层是循环发展的动态系统
(地质大循环、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
④ 复习:以笔记为线,再结合课本。要抓住知识点。
⑤ 自学:要努力通过“自学”拓展知识面,要善于思考,
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定位
《自然地理学》是高等院校地球系统科学各分
支学科的本(专)科生,特别是地理、资源、环
境、地信、城市规划、房产等专业本(专)科生
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掌握整体论(holism)的思维方法与
的科学,强调地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
机整体。
Karl Ritter (1779-1859)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人是地理学研
究的核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与人类的关系即人地
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 现代地理学思想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其研究的空间范围是接近 地球固、液体表面,各圈层相互作用的、与人类活动密切相 关的地球表层(大致是上到大气圈对流层顶部,下至沉积岩 底部。不是地球固体部分的最内部,也不是地球气体部分的最外层)。 研究内容是地球表层自然和人类社会各种事物在空间上相 互依存与相互作用的机理。
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
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自然地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X学分课程总学时:X学时课程性质:必修课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和演化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自然地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综合素养。
3、激发学生对自然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课程内容(一)绪论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土壤圈等。
任务是揭示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功能、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2、自然地理学的学科体系介绍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如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等。
阐述各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综合研究的重要性。
3、自然地理学的发展简史和趋势回顾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地理观察到近代的科学研究。
探讨当前自然地理学的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如全球变化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等。
(二)地球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宇宙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特点。
阐述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包括能量传递、气候形成等。
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描述地球的形状特征,如赤道略鼓、两极稍扁。
讲解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等数据。
3、地球的运动分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包括方向、周期、速度等。
探讨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地方时差异等。
4、地球的圈层结构介绍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阐述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
(三)地壳1、地壳的物质组成讲解地壳中主要的化学元素和矿物种类。
介绍常见的岩石类型,如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2、地质构造阐述褶皱和断层的概念、类型和形成机制。
分析地质构造对地形和地质灾害的影响。
《自然地理学》大纲
《自然地理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核心课程。
(二)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影响的机制,提高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和开展地理学研究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形成过程、基本特征、类型和分布,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自然地理学综合研究的方法。
(四)教学时数54学时。
(五)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二、本文第一章绪论教学要点: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科、任务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第二节自然地理学的任务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形成和发展规律;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研究自然地理的空间分异规律;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研究人为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及整治方法。
第三节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自然地理学与地理学的其他分科有密切关系,而且与地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等其他学科也密切相关。
考核要点:掌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了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的任务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地球教学要点: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理坐标,地球的内部与外部构造,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宇宙和天体;太阳和太阳系;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岁差、章动和极移。
第四节地理坐标纬线与纬度;经线与经度。
第五节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的圈层分化;地球的内部构造;地球的外部构造。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海陆分布;海陆起伏曲线;岛屿;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考核要点:掌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弄清产生岁差、章动和极移的原因;了解经纬度的划分,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自然地理学 重点
自然地理学第一章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第二节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与意义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特征、区域分异规律、形成与运行机制。
研究对象:地球表层自然系统的区域特征与空间分布、变化规律。
研究内容: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成因与变化规律;空间与组成结构;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人地相互作用;评估、预测、规划、管理和调控。
第三节自然地理学的性质①综合性(多学科交叉、多要素融合)②区域性(本质特性、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性)③环境性(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④系统性(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功能结构性)第四节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一、定义: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学科。
用系统、综合、区域联系的观点与方法,去审视与研究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从而对其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的科学。
二、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的关系(P9)第二章地球与地球表层环境第二节地外系统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影响包括:①、能量的来源(太阳辐射)②、引力的影响(太阳与太阳系行星引力是地球沿自身固有轨道运行;太阳月亮引力引起潮汐现象)③、陨石撞击的环境效应(改变地表环境形成陨石坑与环形山;导致地震;地球表层环境的灾变;岩石圈破裂,引起板块分裂与运动)④、其他宇宙因素的影响第三节地内系统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影响包括:①、能量的来源(地热能)②、物质的交换(火山活动、岩浆侵入、板块俯冲等)③、其他环境效应(地震,地核、地幔物质运动与相变导致的地球重力场、磁场的变化等)第三章地球表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第一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一、三大界(无机界、有机界与人文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二、固、液、气三态物质三、陆地与海洋(陆地系统:山地系统、盆地系统、高原系统、平原系统、丘陵系统海洋系统:洋盆系统、路坡系统、陆架系统、海沟系统、岛弧系统)第二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及特征一、圈层结构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二、结构特征:1、垂直分层2、水平分异3、立体交叉4、多级嵌套第五节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一、地球表层环境对人类的作用与影响①、地球表层环境的演化与人类的诞生②、地球表层环境的区域分异与三大人种的形成③、地球表层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④、地球表层元素组成与人体健康⑤、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⑥、地球表层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二、人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作用与影响①、改变了地球表层环境的结构②、改变地表环境演化的方向③、改变了地表环境变化的速度④、改变了地表环境的物质循环⑤、改变了地表环境的能量平衡⑥、对资源的消耗⑦、对环境的影响⑧、对生态的破坏三、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①、摆正人类自身位置(人类是地表环境的产物、组成部分;地表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地表环境,应控制在地表环境可承受范围之内)②、建立和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意识③、自然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第四章岩石圈与地球表层结构和轮廓第一节岩石圈的组成二、矿物组成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匀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自然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核心内容【VIP专享】
对于学科:强调空间观点;模拟过去、现在的过程,关注未来;提高对于 学科发展方式的意识;关注环境问题(尤其全球尺度),参与问题的分析、解 决,发展环境设计方式;莫丧失学科特性,避免泛化与分化;了解学科价值 (关注自然环境整体性并跨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界面);保持对其他 学科的认识,加强合作;澄清学科目标,并保证与其他学科、决策者、大众沟 通。
(五)发展趋势与原则
1.发展趋势:研究方式/发展途径的多样化;学科的演变与范式的扬弃; 关注科学哲学的发展,整体与细节并重;模型是自然地理学的基础(物理学与 生物地球化学原理);环境过程的空间格局(过程与变化结合);多学科的广 泛合作,特别是与人文地理;人类影响研究不仅是关于环境和过程,而且可发 展到预测未来环境变化;参与决策咨询,进行关于自然地理学特征和潜力的教 育;空间影响分析及其管理方式用于全球变化研究;环境研究的文化方面与环 境设计;全球问题:环境变化、土地与生命……
动力学;尺度间的相互依存性,如环境变化;空间表述,如地理信息系统;学科之 间的交流,如环境考古学。
2.对决策的贡献:地区和地方决策,如水资源分配(科罗拉多河水坝管理) ,河漫滩湿地规划;国家决策,如能源政策,技术危害(核废物处理的风险评估) ,全国泛滥平原政策(密西西比河洪水);国际决策,如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大 河流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饥饿问题(多重因果关系)。
对于研究者个人:充分的文献研究;抵制发表“换汤不换药”的论文;保 持署名方式,以免数据库不易区别。
小结: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通系电1,力过根保管据护线生高0不产中仅工资2艺料22高试2可中卷以资配解料置决试技吊卷术顶要是层求指配,机置对组不电在规气进范设行高备继中进电资行保料空护试载高卷与中问带资题负料2荷试2,下卷而高总且中体可资配保料置障试时2卷,32调需3各控要类试在管验最路;大习对限题设度到备内位进来。行确在调保管整机路使组敷其高设在中过正资程常料1工试中况卷,下安要与全加过,强度并看工且25作尽52下可22都能护可地1关以缩于正小管常故路工障高作高中;中资对资料于料试继试卷电卷连保破接护坏管进范口行围处整,理核或高对者中定对资值某料,些试审异卷核常弯与高扁校中度对资固图料定纸试盒,卷位编工置写况.复进保杂行护设自层备动防与处腐装理跨置,接高尤地中其线资要弯料避曲试免半卷错径调误标试高方中等案资,,料要编试求5写、卷技重电保术要气护交设设装底备备置。4高调、动管中试电作线资高气,敷料中课并设3试资件且、技卷料中拒管术试试调绝路中验卷试动敷包方技作设含案术,技线以来术槽及避、系免管统不架启必等动要多方高项案中方;资式对料,整试为套卷解启突决动然高过停中程机语中。文高因电中此气资,课料电件试力中卷高管电中壁气资薄设料、备试接进卷口行保不调护严试装等工置问作调题并试,且技合进术理行,利过要用关求管运电线行力敷高保设中护技资装术料置。试做线卷到缆技准敷术确设指灵原导活则。。:对对在于于分调差线试动盒过保处程护,中装当高置不中高同资中电料资压试料回卷试路技卷交术调叉问试时题技,,术应作是采为指用调发金试电属人机隔员一板,变进需压行要器隔在组开事在处前发理掌生;握内同图部一纸故线资障槽料时内、,设需强备要电制进回造行路厂外须家部同出电时具源切高高断中中习资资题料料电试试源卷卷,试切线验除缆报从敷告而设与采完相用毕关高,技中要术资进资料行料试检,卷查并主和且要检了保测解护处现装理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核心内容
邱维理
北京教育学院2009年10月19日
引言:问题的提出
为什么中学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科性质?中学地理教育不必追求高深的理论,但必须避免科学错误。
学科教学知识的构建:①学科知识:学科的性质、最有学习价值的知识;②学生的知识:能力、年龄、态度、前知识……;③背景的知识:社会、政治、文化、自然环境;④教学法知识。
一.自然地理学的学科性质--------性质?特点?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质?
(一)定义:
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
(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卷)
用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观点与方法,去审视与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对象)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内容),从而对地表自然环境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目的/意义)的学科。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
据:变化中的自然地理学性质
自然地理学/地文学专注于地球陆地表层及其外围的特征和形成过程,重视对于了解当代地球环境必不可少的空间变异和时间变化,目的是认识地球自然环境怎样成为人类活动的基础并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地。
自然地理学通常分为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学和生物地理学,但现在的自然地理学在晚近环境和第四纪变化的系统分析中更加具有整体性。
它采用数学模拟、统计模拟以及遥感方面的专门技术,发展出探索环境管理和环境设计的研究,它受益于与其他学科如生物学(尤其是生态学)、地质学、工程学的协作。
在许多国家,自然地理学的学习和研究与人文地理学有密切的联系。
定义小结:自然地理学
对象:地球表面/人类的生存环境(家园)/自然地理系统
内容:要素的特征与形成机制_成因分析
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_关系分析/人地关系
要素的位置与分布/空间分异_空间分析
要素的动态变化与演变_时间分析
目的/意义:为人类服务
(二)方法:地理学的视角,综合的领域,动态观察世界的方法
(三)技术:据:重新发现地理学
观测:野外实地观测/勘查、遥感、采样与观测的选择……
展示与分析:地图、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可视化、空间统计学……
(四)地位与作用
1.地理学两个基本学科之一;
2.科学的价值与生命力在于满足人类的需求——物质、精神(包括好奇心)。
自然地理学为人类认识自然,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生存环境服务。
举例:
1.对科学认识的贡献:区域综合研究,如人口、社会与资源环境(环境-社会动态),城市气候学,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区域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如流域动力学;尺度间的相互依存性,如环境变化;空间表述,如地理信息系统;学科之间的交流,如环境考古学。
2.对决策的贡献:地区和地方决策,如水资源分配(科罗拉多河水坝管理),河漫滩湿地规划;国家决策,如能源政策,技术危害(核废物处理的风险评估),全国泛滥平原政策(密西西比河洪水);国际决策,如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大河流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饥饿问题(多重因果关系)。
(五)发展趋势与原则
1.发展趋势:研究方式/发展途径的多样化;学科的演变与范式的扬弃;关注科学哲学的发展,整体与细节并重;模型是自然地理学的基础(物理学与生物地球化学原理);环境过程的空间格局(过程与变化结合);多学科的广泛合作,特别是与人文地理;人类影响研究不仅是关于环境和过程,而且可发展到预测未来环境变化;参与决策咨询,进行关于自然地理学特征和潜力的教育;空间影响分析及其管理方式用于全球变化研究;环境研究的文化方面与环境设计;全球问题:环境变化、土地与生命……
2.基本原则
对于学科:强调空间观点;模拟过去、现在的过程,关注未来;提高对于学科发展方式的意识;关注环境问题(尤其全球尺度),参与问题的分析、解决,发展环境设计方式;莫丧失学科特性,避免泛化与分化;了解学科价值(关注自然环境整体性并跨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界面);保持对其他学科的认识,加强合作;澄清学科目标,并保证与其他学科、决策者、大众沟通。
对于研究者个人:充分的文献研究;抵制发表“换汤不换药”的论文;保持署名方式,以免数据库不易区别。
小结:
二、自然地理系统概述
(一)系统的一般概念:由若干要素(元素、因子、部分)组成的整体;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整体与环境之间存在联系(物质流与能量流),构成网络关系,形成特定的结构;系统具有不同于要素的新功能;系统是多级的、有序的。
系统分类:
按构成:物质系统、概念系统
按要素: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复合系统
按物质能量交换:孤立、封闭、开放系统
平衡/非平衡系统、过程-反应系统、控制系统
(二)景观与自然地理系统
1.自然地理学包含对自然美的科学欣赏
2.自然地理系统: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换把自然环境各个要素联系在一起所形成的整体。
(三)自然地理/地球表层系统及其特点
1.系统的要素
组成物质:固态(岩石、冰雪),液态(水),气态(空气、水汽),有机态(植物、动物、微生物)
物质要素: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地理要素: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气候、植被(生物群落)、土壤(土被)
2.系统的性质:物质系统、自然/复合系统、开放系统、非平衡系统、过程-反应系统、控制系统。
3.系统的特点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输入、输出、储存
•信息反馈:信息流、正反馈、负反馈
•系统平衡:均衡态平衡、动态平衡
4.系统驱动力:太阳能、地内能、人类活动……
5.系统的时空尺度
6.时空尺度与复杂性
7.自然地理系统的圈层与子系统
自然地理圈层
子系统的基本结构
能量-大气圈系统(四)自然地理过程及其分类
三、自然地理子系统的核心内容
•组成要素及其形态特征
•分布规律与相互关系
•成因机制与演变历史
•物质与能量的运动/通量、途径、循环
•时空尺度
自然地理系统本是一个整体,人类为便于认识而将其分割,从而产生学科的分化。
气候的形成与变化知识系统
水体和水文过程知识系统
生物圈生态系统和生态因子知识系统
岩石循环
地貌及影响因素
土壤的形成
四、自然地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性
(二)自然地理系统的多级性
•多级性的本质:系统物质的非均质性及能量形式与水平的多样性。
•多级性的逻辑形式:子系统的分化与分级。
•多级性的空间形式:空间尺度与区域分异规律。
•多级性的时间形式:时间尺度与波动性变化的周期。
(三)自然地理系统的空间分异规律
1.影响自然地理系统空间分异的因素
热力因素:太阳辐射能、地带性因素
下垫面因素:地表物质、非地带性因素
2.自然地理系统地域分异规律
(四)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
1.自然地理系统的生产潜力
2.自然地理系统的调节功能
五、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一)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对物质与能量的需求;对生存环境的依赖——资源与环境。
(二)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与利用
自然区划:对空间分异规律的认识与利用,是区域发展规划的基础,为区域开发服务。
资源评价:对要素性质与运动规律的认识,指导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
–水资源评价:水量、水质、补给与平衡;
–土地评价:针对土地质量状况,适宜性与生产潜力,资源利用合理性等方面进行。
–土地利用:土地是一个多义词,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看,是一个综合概念,指陆地一定空间自然要素的有机组合,是人类立足的空间。
自然地理系统的复杂性与空间分异决定了土地类型的多样性与区域差异,决定了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_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但……千万别“坐吃山空”!
(三)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土地覆被变化:土地利用导致地表物质与结构的改变,引起系统功能的变化。
环境污染:有毒有害物质进入自然系统,对人类与其它生物体的健康产生毒害,造成系统功能变化。
资源耗竭与破坏:改变物质迁移的自然过程,集中释放特定种类的元素与化合物,同时改变地表覆被。
(四)人地关系的几种观点
•人类是自然之子,从属于自然(in)
•人类是万物之灵,自然的主宰(over)
•人类是地球一员,与自然同在(with)
人类必须在了解自然的基础上利用自然,并时刻注意控制自己,才能保持与自然的平衡、和谐。
六、关于中学自然地理学教学的思考
•目标:总体以情感为上,知识为下
–认识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对自然存一份敬畏之心,乃是形成良好环境意识与资源意识的基础_国民素质之一。
•内容:知识以全球为纲,乡土为重
–地球是整体,家乡为局部,由前者把握一般规律,从后者深化理论认识_学习身边的科学,为建设家乡做准备。
•能力:因龄而异,初中感知,高中探究
–初中生从身边通过感知,了解自然的组成及其差别_学会对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描述、归纳、比较、分类。
–高中生在理论指导下,探索自然,发现事物间的内在联系_学会设问、预解、求证。
•方法:知识因梳理而系统,能力由实践而获得
–法无定法,适用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