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赤潮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赤潮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 赤潮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赤潮知识点总结赤潮又名红潮(不全是红色),是一种水华现象。

它是海洋灾害的一种,是指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尤其以夏季为盛。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气温高;②静水;③静风;④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②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③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危害:(1)赤潮对海洋生态平衡造成破坏(2)赤潮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造成破坏(3)赤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食用海产品)预防:(1)控制污水入海量,防止海水富营养化。

(2)建立海洋环境监视网络,加强赤潮监视。

(3)改善水质和底质生活环境。

(4)减缓海水养殖业自身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治理:①喷洒化学药品直接杀死赤潮生物或喷洒絮凝剂,使生物粘在一起,沉降到海底。

②通过机械设备把含赤潮海水吸到船上进行过滤,把赤潮生物分离。

③用围栏把赤潮发生区域隔离起来,避免扩散。

注:重点把握其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预防是关键。

典例分析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

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①南方近岸海域③城市近岸海域②方近岸海域④乡村近岸海域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A.9月到11月B.12月到2月C.3月到5月D.6月到8月3.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①使污染区域更集中②加剧污染程度③使污染区域更分散④减轻污染程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1-3:A、D、D;解析:1.由题干知赤潮易发生在20-30C的温度范围内,我国南方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适宜赤潮生物的生长。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1(一)干旱分布地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季风气候区。

产生原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危害:①农作物、林木干枯死亡;②河塘、湖泊干涸;③人畜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粮食减产;④局部地区社会动荡。

(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治理措施:①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或避免干旱的威胁;②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或改良作物品种);③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④营造防护林;⑤改进耕作制度;⑥跨流域调水。

春旱主要发生华北地区。

伏旱(夏旱),以长江中下游多见。

(二)洪涝灾害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世界主要发生地区: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沿海、沿河、沿湖地区。

自然原因:(气候)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②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③台风的影响;④厄尔尼若现象(水文水系);(水系)⑤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⑥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⑦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地形)⑧地势低洼(海河、珠江);人为原因: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②围湖造田;③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如渭河流域)危害:①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作物减产;②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③有的会危及人民的生命。

治理措施:①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②退耕还湖;③修建水利工程;④修建分洪区;⑤裁弯取直,加固大堤;⑥开挖入海河道(淮河);⑦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三)台风——热带气旋发生时间:多发生夏秋季节。

世界上热带气旋威胁最为严重的地区有三个: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危害:台风灾害由狂风、巨浪、暴雨、风暴潮造成。

引发洪涝,冲毁农田和房屋建筑,中断交通、通信和输电线路。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赤潮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赤潮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赤潮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1)气温高;(2)静水;(3)静风;(4)海域相对封闭。

人为原因:a.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b.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c.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本文就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赤潮,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不断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关推荐: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春夏温暖李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

(这是赤潮发生的外因);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易发生赤潮的时间:带来危害:a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看看网友们都有什么想法网友1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有机污染类型,由于过多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天然水体而恶化水质。

施入农田的化肥,一般情况下约有一半氮肥未被利用,流入地下水或池塘湖泊,大量生活污水也常使水体过肥。

过多的营养物质促使水域中的浮游植物,如蓝藻、硅藻以及水草的大量繁殖,有时整个水面被藻类覆盖而形成“水花”,藻类死亡后沉积于水底,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溶解氧,导致鱼类因缺氧而大批死亡。

水体富营养化会加速湖泊的衰退,使之向沼泽化发展。

网友2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赤潮形成条件

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赤潮形成条件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赤潮形成条件一、知识讲解赤潮形成的自然条件有:阳光强烈,温度较高,风力较弱,海水交换受阻,潮流缓慢,海域封闭。

人为原因:沿海地区人口的增多,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其中相当一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海洋,导致近海、港湾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

同时,由于沿海开发程度的增高和海水养殖业的扩大,也带来了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自身污染问题;海运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有害赤潮种类的引入;全球气候的变化也导致了赤潮的频繁发生。

二、例题分析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佛山建筑陶瓷源于“石湾陶瓷”,有上千年的历史,沉淀了大量的文化。

早在明清时期就享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

石湾以“陶”为主,有“南国陶都”之称。

陶瓷产业是典型的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行业。

在陶瓷的生产中燃料成本约占30%,陶瓷产业的废气、二氧化硫及工业粉尘的排放量均居各行业中的前列。

佛山陶瓷企业多为民营企业,佛山陶瓷的技术装备国内领先,但与陶瓷强国意大利、西班牙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材料二右图所示区域河网纵横,三江汇集,八口入海。

珠江口是我国赤潮频发的海域之一,赤潮实质是水体富营养化。

(1)据图简述佛山地理位置特点。

(2)根据材料一简述广东佛山瓷砖产业发展的瓶颈有哪些?(3)根据材料二简析珠江口水域赤潮频发的原因。

【答案】(1)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腹地,地处亚太经济发展活跃的东亚及东南亚的交会处,东倚广州,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

(2)①资源瓶颈:一方面是能源紧缺;另一方面是瓷土资源紧缺。

②环保门槛不断提高,而多数企业家的环保观念不强,不注重环境保护,对环保方面的技术改造投入不够。

③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大多数企业投入不足,缺乏研发能力;大部分企业缺乏自主开发能力。

另外,佛山也缺乏国际知名的品牌和企业,从而导致佛山陶瓷在市场上未树立应有的品牌和价值。

④出口阻力越来越大。

赤潮成因、危害和防治总结

赤潮成因、危害和防治总结

赤潮成因、危害和防治总结一、赤潮成因1、人为原因:化学原因。

营养性污染物来源: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沿岸农业生产超量使用化肥、农药等积累于土壤中,随江河排泄于海洋或湖泊;陆地水体周围牧业活动;沿海地区人口的增多,现代化工发展,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和污水(日常生活淘米、洗菜、洗衣、洗澡、排泄物冲洗的生活污水也含有较多的氮和磷。

特别是含磷洗涤剂的使用,使生活污水含磷量很高。

)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海洋,导致近海、港湾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

近海过度海水养殖向水域投放饵料,导致海湾、浅海区营养物质增多。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含有较多的有利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氮和磷海运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有害赤潮种类的引入2、自然原因:(1)地形:海湾、浅海海域相对封闭,水体交换能力弱,自净能力差;形状或轮廓,如渤海湾C形海湾,喇叭形海湾。

海温和盐度。

(2)气候水文气象:干旱少雨,光照足;风力小;海流缓慢;春夏温暖季节水温较高,加速生物新陈代谢,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气候异常:如温室效应(3)生物原因:引起赤潮的藻类生物的暴发性繁殖或大量聚集产生赤潮。

二、危害1、赤潮的发生,破坏了海洋的正常生态结构,破坏了海洋中的正常生产过程,从而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2、赤潮对海洋渔业(养殖业、捕捞业)和水产资源的破坏(1)赤潮生物吸收阳关,遮蔽海面,水体中植物光合作用受阻而死亡。

(2)有些赤潮生物会分泌出粘液,粘在鱼、虾、贝等生物的鳃上,妨碍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3)大量赤潮生物死亡后,在尸骸的分解过程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引起虾、贝类的大量死亡。

(4)有些赤潮生物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

3、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当鱼、贝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可能随食物链转移引起人类中毒或死亡。

三、防治:预防方法: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加强环境保护,控制工业及城镇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严防污染及富营养化;农业生产限制使用化肥、农药;禁止生产洗涤剂企业生产含磷洗涤剂;改善水质和底质生态环境,含氮和磷的污水中种植芦苇、蒲草等;选择对水质有净化作用的养殖品质进行混养、轮养、立体种植;在发生赤潮时,不引水排灌;育苗最好用沙滤池过滤的水或沉淀池沉淀后的水;控制有毒外来赤潮物种侵入。

赤潮的治理方法有 赤潮地理原因

赤潮的治理方法有 赤潮地理原因

赤潮的治理方法有赤潮地理原因1. 赤潮的定义赤潮是一种在水生态系统中引起严重破坏的自然现象,通常由大量的有害藻类过度繁殖引起。

这些藻类通常会释放毒素,危害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

赤潮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地理原因。

2. 赤潮地理原因赤潮的发生与地理条件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地理原因:2.1 水温和水质赤潮通常发生在水温较高且水质较差的海域。

温暖的水温促进了有害藻类的繁殖,而水质差则为藻类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2.2 水体动力学条件水体动力学条件,如水流速度、潮汐等,也会影响赤潮的发生。

强水流能够有效地将有害藻类远离沿岸区域,减少赤潮的影响。

2.3 养分浓度赤潮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水体中的养分,如氮、磷等。

过高的养分浓度会导致藻类过度繁殖,从而引发赤潮。

养分的来源可以是自然的,如河流输入,也可以是人为的,如污水排放。

2.4 海洋环流海洋环流也对赤潮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海洋环流能够将有害藻类迁移至其他地区,从而减缓赤潮的影响。

3. 赤潮的治理方法为了防止和减轻赤潮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赤潮治理方法:3.1 环境监测和预警通过建立完善的赤潮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及时监测和掌握赤潮的发生情况。

准确的预警信息可以帮助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赤潮造成的损失。

3.2 控制养分输入赤潮所需的养分主要来自于水体中的氮、磷等物质。

因此,控制养分输入是防止赤潮的重要手段之一。

减少农业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加强对水体中养分浓度的监测和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赤潮的发生。

3.3 人为控制赤潮往往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如过度捕捞、废水排放等。

因此,通过限制过度捕捞,加强废水处理和排放的管理,可以减少赤潮的发生。

3.4 机械除污对于已经发生的赤潮,可以通过机械除污的方法将有害藻类从水体中去除。

这种方法包括使用专门的设备和工具,如污水处理系统和水生物滤网等,将有害藻类过滤和收集起来。

3.5 生物控制生物控制是一种利用天敌或竞争物种来控制有害藻类的方法。

赤潮

赤潮

• 赤潮的危害
1、危害水产养殖和捕捞业。 2、破坏海洋环境。赤潮发生后使pH升高,降低了水体 的透明度,分泌抑制剂或毒素使其它生物减少,海洋生 物多样性明显下降。 • 3、影响海洋旅游业。 • 4、危害人体健康。赤潮发生海域的水产品能富积赤潮 毒素,人们不慎食用能对身体健康产生威胁。
赤潮
治理:运用化学 ,物理,生物方 法
基本知识
“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
也称其为“有害藻华”,是海洋生态系统 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 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 成的。
典型特征
赤潮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的不同,
水体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红颜色或砖红 颜色、绿色、黄色、棕色等。
`
原因
预防:
1.控制海域的富营养 化 2.人工改善水体和底 质环境 3.控制有毒赤潮生物 外来种类的引入
• 对于大面积的赤潮治理,现在国际上公认的一种 方法是撒播粘土法。粘土是一种天然矿物,具有 来源丰富、成本低、无污染的优点。为了进一步 提高粘土的治理效果,现在又研制出了改性粘土。 还有人提出用生物方法治理赤潮,即通过滤食性 贝类、浮游动物、藻类、细菌或病毒等捕食或杀 死赤潮藻,此外还有凝聚剂沉定法、回收处理法、 生物处理法和化学药品法(硫酸铜、过氧化轻、 高锰酸钾、氯气、过碳酸钠、甲醛等)。
赤潮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 (1)中低纬海区,水温高,藻类繁殖快
(2)封闭的海湾,海水流动慢,净化速度慢 (3)全球气候变暖 (4)风力较小 人为原因: (1)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含N、P过 多,造成海水富营养化 (2)水运,旅游业的污染,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Diagram
破坏生态平衡
措施:

高中地理2.赤潮和咸潮,紫色土壤和红壤

高中地理2.赤潮和咸潮,紫色土壤和红壤

释惑 | 赤潮与咸潮
赤潮与咸潮是两种不同的现象,赤潮基本上属于人为生态破坏,而咸潮大体上可以并入水文自然灾害。

定义:
赤潮主要是人为过度排放含N、P、K等
养分元素的工农业废水或生活废水,引
起水体富营养化而致使水中藻类、细菌
或其它生物爆发性繁殖而引起水体变
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水体中富含
铁、锰等微量元素可使赤潮发生机率增
大。

发生条件:其形成的原因与所在地温度高(20—30℃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蒸发大,降水少,风和海流小,海湾封闭、水体交换少,沿岸工农业或城市比较集中、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等有关。

一般出现在夏季,春秋季也有发生。

危害:赤潮可致使水中缺氧、海水污染、海洋渔业减产等。

大量赤潮生物集聚可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而赤潮生物死亡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导致鱼类及其它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这些海洋生物的尸体在腐烂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
和毒素。

赤潮发生后,除海水变色外,同时海
水的pH值也会升高,粘稠度增加,非赤潮藻类
的浮游生物会死亡、衰减;赤潮藻也因爆发性
增殖、过度聚集而大量死亡。

定义:咸潮是沿海河口附近的一种水文现象,
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
造成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

发生时间
我国沿海的咸潮一般发生在上一年冬季到次
年初春期间,主要由旱情引起,海平面升高、
风暴潮、人类的无序采沙也会加剧咸潮的蔓
延。

危害
对居民身体健康、工业生产以至农业灌溉都
有相当大的影响。

紫色土与红壤。

e海洋生态(知识点)

e海洋生态(知识点)

1.知识点:赤潮是一种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发生的原因也多样化。

关于赤潮成因尚没有定论,科学家们认为,赤潮是近岸海水受到有机物污染所致。

在正常的情况下,海洋中的营养盐含量较低,限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

但是,当含有大量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流入海洋后,且海区的其他理化因素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时,赤潮生物急剧繁殖便形成赤潮。

2.知识点:在赤潮发生时,水域环境多为干旱少雨,天气闷热,水温偏高,风力较弱,或者潮流缓慢等。

其中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30℃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

3.知识点:第三批被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中国湿地包括:辽宁双台河口湿地、云南大山包湿地等9个湿地。

4.知识点: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的甲烷会在甲烷氧化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参与下发生缺氧甲烷氧化反应(AOM),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特殊的生态系统,即冷泉生态系统。

5.知识点:红树林适合生长在细质冲积土,沉积物含有丰富的有机碎屑,pH常在5以下,沉积物下部形成黑色软泥。

6.知识点:全球所有湿地面积之和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4%~6%,但它却是全球最大的碳库,有研究认为湿地积累的碳,约占陆地碳总量的10%~35%,超过农业生态系统、温带森林及热带雨林的碳储量之和。

7.知识点:红树在吸收海水中的盐分上具有奇特功能。

一棵高25米的深褐色红树,每天可以从叶片上收集到60千克的氯化钠。

红树的树干如同天然的海水脱盐器,把海水中的盐输送到叶片上,而淡水留存下来。

因此,植物学家称红树为“植物海水淡化器”。

8.知识点:海洋生态系统是海洋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系统,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又包括有众多的要素。

这些要素主要有6类:①自养生物,为生产者,主要是具有绿色素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包括浮游藻类、底栖藻类和海洋种子植物;还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

②异养生物,为消费者,包括各类海洋浅海珊瑚动物。

赤潮基本知识

赤潮基本知识

海洋环境科学第八章赤潮科学讨论--赤潮概述1 .赤潮大多数发生在富含养分物质的内海、河口、海湾或有提升流的水域,尤其以水体富养分化程度高或者自身污染严峻的海水养殖区发生频率最高。

2 .赤潮发生气制随水温等环境因子呵斥潮生物种类而异,一般春夏为盛发期,但热带和亚热带海区冬季也有发生赤潮。

南海虽然终年可见但3-5月发生频率最高;甲藻赤潮多见于夏季。

二.赤潮分类单相型赤潮:发生赤潮时由在浮游植物细胞总量中占肯定优势的(80%以上)的单种赤潮种生物引发双相型赤潮:当赤潮发生时有两种共存的赤潮生物占优势复合型赤潮:有三种或者三种以上赤潮生物组成的并且每种的细胞密度都站浮游植物总细胞数的20%以上我们国家单相型赤潮较常见三.赤潮的推断(我们国家常用)⑵Mn在外海浓度很低,常常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⑶一般海水中:表层含量略高于底层;而在赤潮期间海疆表层Mn含量大幅度增加,分布极不匀称;赤潮带Mn含量高,远离赤潮带Mn含量明显下降,表层Mn的含量远远大于底层Mn 的增加⑤微量养分物质的另一大类是维生素:VB12,VB1,VH (生物素)和一些VB12类似物。

⑴很多讨论证明:蓝藻和硅藻不需要维生素的种类多⑵几乎全部的赤潮鞭毛藻都需要VB12,需要VB1和生物素的种类也不在少数,而且VB1和生物素单独时不起作用,只有它们与VB12共存时才会对赤潮鞭毛藻的生长和繁殖起促进作用。

⑶海疆里维生素部分来自于陆地径流,但大部分由水体或者底泥中的细菌生产⑷从陆地径流的影响和垂直混合的程度来看:沿岸和内湾水的维生素含量要比外洋水高,而表层水的要比底层水的多⑸在自然海区中维生素特殊是VB12同样是掌握赤潮鞭毛藻增值的重要因子之一⑥除了增值效应以外,微量养分物质的另一个作用是:显著提高藻体的生长密度。

⑦包括有机胺在内的有机氮类物质。

(1)有机胺包括单胺,比如氨基酸的脱竣代谢物和多胺等,这些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胺类化合物能够参加核酸和蛋白质和生物合成而对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具有调整作用⑵精胺能够有效抑制甲藻细胞XXXXX的RNA合成⑶一些海洋浮游植物能够采用细胞表面的一种酶分解采用水中的氨基酸作为氮源,特殊是在缺氮的环境中,氨基酸作为细胞唯一氮源起着重要作用⑷有毒赤潮种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细胞内有大量多胺存在,并且赤潮水体也有多胺检出⑸MAAs作为一种紫外屏蔽物质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

赤潮

赤潮

采取的应对措施
(1)加强对赤潮发展趋势及影响的监测预报,确保 对赤潮动态的有效监测。 (2)暂停赤潮影响区域内的贝类等采捕活动。由于 本次赤潮含有毒性藻类,有可能在贝类体内积 累毒素而影响食用安全。 (3)指导养民避让风险,帮助水产养殖单位和渔( 农)户,采取必要的防范应对措施。 (4)加强对海洋捕捞和海养殖初级水产品的质量监 管,各级各有关部门一旦发现可能影响食用安 全的情况,应立即采取断然措施,坚决阻止进 入市场,并提醒消费者避免误食。
赤潮的治理方法
• 赤潮是局部海域因浮游生物突发性地大 量增殖和高密度聚集(几百万~几千万个 赤潮生物/ml海水)而使海水变色发臭的 异常现象。它是海洋严重污染的结果。 赤潮的成因首先是携带大量无机营养盐 和有机物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 洋所引起的海水富营养化,它是赤潮形 成的物质基础。
关于赤潮的治理方法,据报道已有多种,如工程物理方 法、化学方法以及生物学的方法
• 二、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
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30℃ 是赤潮 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科学家发现一周内水温突然升高大于2℃ 是赤潮发生的先兆。海水的化学因子如盐度变化也是促使生物 因子—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的原因之一。盐度在26—37的范围内 均有发生赤潮的可能,但是海水盐度在15—21.6时,容易形成 温跃层和盐跃层。温、盐跃层的存在为赤潮生物的聚集提供了 条件,易诱发赤潮。由于径流、涌升流、水团或海流的交汇作 用,使海底层营养盐上升到水上层,造成沿海水域高度富营养 化。营养盐类含量急剧上升,引起硅藻的大量繁殖。这些硅藻 过盛,特别是骨条硅藻的密集常常引起赤潮。这些硅藻类又为 夜光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促使夜光藻急剧增殖,从而又形成 粉红色的夜光藻赤潮。据监测资料表明,在赤潮发生时,水域 多为干旱少雨,天气闷热,水温偏高,风力较弱,或者潮流缓 慢等水域环境。

高考地理考点归纳:生态问题和自然灾害专题

高考地理考点归纳:生态问题和自然灾害专题

高考地理考点归纳:生态问题和自然灾难专题第十一章:生态问题和自然灾难专题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危害和措施:危害:1)使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2)沿海海水倒灌入侵,土壤盐渍化,地下水水质恶化;3)严峻时地面沉降,造成建筑物塌陷。

措施:a限制抽取地下水;b实行雨季回灌;c跨流域调水赤潮产生的缘由、危害、措施1)概念:海水中赤潮生物(藻类)异样繁殖,聚集于水面,使海水变色的现象。

4) 产生的缘由:1)太阳辐射强,水温高,海水运动缓慢(静水)自然缘由 2)海面上空气流稳定有利于赤潮生物的集结,使海洋中积累大量有机物(静风)(外因) 3)海疆相对封闭1)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人为缘由 2)农业生产中大量运用化肥、农药;(根本缘由) 3)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峻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3)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4)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5)带来危害:a 海水富养分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b 危害人体健康;c 影响海洋旅游业。

6)措施:1)建立完善的赤潮监控体系,刚好发觉实行防范措施;2)限制污染,减缓或扭转海疆水体富养分化。

咸潮产生的缘由、危害和措施①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峻②咸潮的形成缘由:a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气候) 自然缘由: b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c地势地平,河汊纵横;(地形)d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

(天文)人为缘由:a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 b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③咸潮发生时可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带来危害:a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b对企业生产造成威逼,生产设备简单氧化、腐蚀,锅炉简单积垢;c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上升,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④从长远看,防治咸潮可实行的措施:a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b实行调水以淡压咸;c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d节约用水; e修建水库温室效应问题:⒈温室气体:主要是CO2;其它有氯氟烃等⒉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地区被淹缘由:①海面因温度上升而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②极地增温剧烈,部分极冰溶化⑵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改变,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改变①干旱地区将变得更干旱②温带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因气温上升,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更干旱、退化成草原③亚寒带某些地区,因气温上升,热量条件有所改善,适应温带作物生长⒊产生原理:CO2能剧烈汲取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而使大气温度增高,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产生缘由:①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和自然气,释放大量的CO2②森林被子大量砍伐,植物汲取的CO2削减,使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多⒋解决措施:①削减矿物燃料的运用量于②植树造林、爱护植被③推广运用绿色能源。

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赤潮_4486

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赤潮_4486

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赤潮
赤潮
我国典型地域: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由:
(1)自然原由:气温高(一般出此刻夏天);海疆相对关闭;静水;静风。

(2)人为原由:沿岸地域人口浓密、经济发达,排入大海
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批使用化肥、农药;大海开发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造成海疆水体富营养化。

例:南方低山区农业发展条件评论
天气 --优势:光、热、水资源相当丰富,且配合较好
问题:降水季节分派不均,春天低温阴雨,盛夏干热少雨(伏旱)
生物 --优势:生物件种丰富多样,产出能力较高
问题:利用单调,经营粗放
土地 --优势:垂直散布,种类多样
问题:水土流失,土壤贫乏(红壤)
水资源 -- 优势:水资源丰富,利于浇灌发电
问题:对地表侵害切割激烈,利用难度大
社会经济条件 --劳动力资源丰富;周边商品粮基地、工业城
市与海港,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政策等。

开发门路 --综合
开发:
第1页/共2页
1 / 2
①发展立体农业:有益于多种资源的利用,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②进行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环绕某种优势农产品,发展与之相当合的加工业,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家产优势。

③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解决乡村能源问题;改进红壤;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提升防洪抗灾能力。

第2页/共2页
2 / 2。

地理专题复习:赤潮与咸潮(共14张PPT)

地理专题复习:赤潮与咸潮(共14张PPT)

降水少,河流枯水期,水位较低
风向与海潮方向一致,助推潮势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人类活动(河床挖沙、沿岸取水量过大等)
近3年来,珠江流域持续干旱,江河水位显著偏低,海水倒 灌,咸潮上溯,给珠三角珠海、中山、广州市等地供水造成 很大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珠江口的咸潮一般发生在(A)
A.冬春
危害 赤潮
破坏了海洋正常的生态结构 赤潮生物分泌粘液,导致鱼、虾、贝等生物窒息死亡 赤潮生物死亡后,消耗大量溶解氧,造成鱼、虾等
缺氧死亡 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引起人类食用海产品后的中毒
咸潮: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 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
咸潮
原因 天文大潮期
赤潮是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 境条件下暴发性繁殖(增殖)或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 异常现象。长江口是我国赤潮高发区,下图为长江口赤潮发生次数 统计图。据此回答长江口赤潮发生有什么时间分布规律?
参考答案: 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多发生在5~8月,并 且以5月发生频率最高。
B.夏秋
C.秋冬
D.春夏
近3年来,珠江流域持续干旱,江河水位显著偏低,海水倒 灌,咸潮上溯,给珠三角珠海、中山、广州市等地供水造成 很大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 当河流咸潮发生时,除造成淡水短缺外,还可能引起的 生态环境问题是( C)
A.三角洲海岸蚀退
B.地面沉降
C.三角洲地区土地盐碱化加剧 D.发生赤潮
成因赤潮防治 Nhomakorabea纬度较低,水温较高
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 的排放
静水环境

建立完善的赤潮监控 体系,及时发现,采 取防范措施

中学地理知识点:东海海域发生大面积赤潮

中学地理知识点:东海海域发生大面积赤潮

中学地理知识点:东海海域发生大面积赤潮南方网讯来自中国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的报告称,据海洋监测飞机和船舶17日的海空协调监测,浙江中部、南部各海域赤潮总面积已达到3900平方公里。

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环保处处长袁丁介绍,每年5月至6月,是东海区赤潮的高发期。

今年4月底以来,东海区已发现多起赤潮,从福建沿海向北发展到浙江海域,其中中街山海域的赤潮面积达平方公里,渔山列岛海域的赤潮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

另据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17日报告,浙江渔山列岛附近海域仍有面积约700平方公里的赤潮,赤潮中心区赤潮厚度达10米。

经鉴定,赤潮优势种为东海原甲藻,无毒性。

温州南麂周围海域发现赤潮,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在嵊山、构杞岛以西5公里海域发现面积约500平方公里的赤潮。

在象山湾重点养殖区海域,未发生大面积赤潮,但发现零星分布的条状赤潮,面积极小。

专家分析,浙江渔山列岛附近海域的赤潮正在逐渐消亡。

但由于东海区正处于赤潮高发期,如果天气海况条件适宜,该海域及其周边海域仍有可能再次发生赤潮。

另外,受天气影响,该海域赤潮有向近岸漂移的趋势,可能会影响近岸养殖区。

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局长张有份说,赤潮是一种常见的、国际性的海洋生态事件,只要采取严密的监测、预警和预防措施,可将其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社会不必恐慌。

中考科目:【中考语文】【中考地理】【中考英语】【中考物理】【中考化学】【中考政治】【中考历史】【中考生物】【中考地理】【中考体育】中考考前:【中考动态】【中考心理辅导】【中考家长】【中考饮食】【中考政策】中考考后:【中考动态】【中考成绩查询】【中考志愿填报】【中考分数线】【中考录取查询】【中考状元】【中考择校】。

赤潮的基本知识

赤潮的基本知识

【赤潮的基本知识】伴随着浮游生物的骤然大量增殖而直接或间接发生的现象。

本来是渔业方面的用语,并没有严格的定义。

水面发生变色的情况甚多,厄水(海水变绿褐色)、苦潮(按即赤潮,海水变赤色)、青潮(海水变蓝色)及淡水中的水华,都是同样性质的现象。

构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种类很多,但鞭毛虫类、硅藻类大多是优势种。

当发生赤潮时的浮游生物的密度一般是102 —106细胞/毫升。

在日本近海淡水流入的内湾,自春至秋均有发生。

近年,随着城市和工业废水的增加而出现了富营养化,在东京湾、濑户内海、有明海等赤潮频繁发生。

赤潮有时可使鱼类等水生动物遭受很大危害,这是由于赤潮浮游生物堵塞鱼鳃,引起机械障碍,和它们死后分解,迅速消耗氧气,水中氧气不足,以及分泌有害物质等造成的,〔尤其是裸甲藻属(Gym nod in ium )和Olisthodiscus等为害甚大〕。

一般以为是由于水不流动、富营养化、日照量增大和水温上升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赤潮与历史记载】赤潮是一种灾害性的水色异常现象,也是人为因素引起的。

人类早就有相关记载,如《旧约石埃及记》中就有关于赤潮的描述:河里的水,都变作血,河也腥臭了,埃及人就不能喝这里的水了”。

赤潮发生时,海水变的黏黏的,还发出一股腥臭味,颜色大多都变成红色或近红色。

在日本,早在腾原时代和镰时代就有赤潮方面的记载。

1803年法国人马克?莱斯卡波特记载了美洲罗亚尔湾地区的印第安人根据月黑之夜观察海水发光现象来判别贻贝是否可以食用。

1831 —1836年,达尔文在《贝格尔航海记录》中记载了在巴西和智利近海面发生的束毛藻引发的赤潮事件。

据载,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发现赤潮现象,一些古书文献或文艺作品里已有一些有关赤潮方面的记载。

如清代的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就形象地记载了与赤潮有关的发光现象。

【赤潮的典型特征】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全]高中地理(赤潮、气压带与风带、洋流)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赤潮、气压带与风带、洋流)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赤潮、气压带与风带、洋流)考点详解•1、赤潮赤潮,又称红潮,是因为海洋中浮游生物的爆发性繁殖,造成的海水颜色异常的现象。

赤潮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地区(水温高、风力较小、水污染较为严重),例如我国的东海地区。

赤潮形成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种:①自然原因:水温高、水速慢、风力小、海域相对封闭;②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向海洋中排放的污染物较多;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海水养殖业规模的扩大。

图1 我国四大海域的赤潮次数•2、气压带与风带假设地球是一个光滑的球体,则地球上存在着“七压六带”。

春分和秋分时,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恰好对称,其中气压带的纬度位置为:①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0°±5°,盛行上升气流;②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30°±5°,盛行下沉气流;③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60°±5°,暖空气爬升;④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85°~90°,盛行下沉气流。

气压带之间为风带,风向的判断可以通过以下3个步骤:①垂直于气压带;②由高压指向低压;③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

另外,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夏季向北移动5°,冬季则向南移动5°。

图2 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例题图3 例题答案:B、C、C精讲精析:(1)分析污染物的种类。

①由题干可知,浮游生物的爆发性繁殖引起赤潮,而浮游生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②选项B中的氮、磷营养物溶解在水中,为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物质,进而形成赤潮。

因此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氮、磷营养物;③其他选项中,重金属盐的毒性较高,会导致浮游生物死亡;固体废弃物难以溶解到水中,难以被浮游生物直接吸收;泄露的石油会形成油膜,格导致水体缺氧,影响浮游生物的生长。

(2)分析赤潮的分布。

①由题干可知,赤道是由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引起的,而水温高的海域,浮游植物生长活跃,为赤潮的形成提供了条件;②风力小的海域,水体运动缓慢,不利于污染物(氮、磷等)的扩散,为浮游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营养物质。

地理知识点总结之赤潮特征

地理知识点总结之赤潮特征

地理知识点总结之赤潮特征赤潮发生时,海水变得黏黏的,还会发出一股腥臭味,颜色大多都变成红色或近红色。

总结:赤潮是一种灾害性的水色异常现象。

人类早就有相关记载。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增长对于世界人口的增长知识,我们做了下面的知识讲解。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欧洲为2%;亚洲为15%;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以上对世界人口的增长知识的内容讲解,相信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哦。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铁煤石油的分布下面是对铁煤石油的分布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知识。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

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

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通过上面对铁煤石油的分布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很好的哦。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大自然的总调度室知识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讲解内容。

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

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

世界有森林面积40 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

全球森林资源绝大局局部布在北半球。

通过上面对大自然的总调度室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

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赤潮知识点总结
赤潮
又名红潮(不全是红色),是一种水华现象。

它是海洋灾害的一种,是指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尤其以夏季为盛。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气温高;②静水;③静风;④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②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③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危害:
(1)赤潮对海洋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2)赤潮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造成破坏
(3)赤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食用海产品)
预防:
(1)控制污水入海量,防止海水富营养化。

(2)建立海洋环境监视网络,加强赤潮监视。

(3)改善水质和底质生活环境。

(4)减缓海水养殖业自身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治理:
①喷洒化学药品直接杀死赤潮生物或喷洒絮凝剂,使生物粘在一起,沉降到海底。

②通过机械设备把含赤潮海水吸到船上进行过滤,把赤潮生物分离。

③用围栏把赤潮发生区域隔离起来,避免扩散。

注:重点把握其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预防是关键。

典例分析
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

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
()
①南方近岸海域
③城市近岸海域
②方近岸海域
④乡村近岸海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
A.9月到11月
B.12月到2月
C.3月到5月
D.6月到8月
3.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
①使污染区域更集中
②加剧污染程度
③使污染区域更分散
④减轻污染程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1-3:A、D、D;
解析:
1.由题干知赤潮易发生在20-30C的温度范围内,我国南方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适宜赤潮生物的生长。

城市近岸海域向海洋排放大量废水为赤潮生物提供了生长必须的营养。

我国北方及乡村近岸海域在温度及营养供应上不利于赤潮生物生长。

故A正确。

2.夏季海水温度高,陆上处于汛期入海径流量大,带来大量养盐类,谊赤潮生物的繁殖。

D正确。

3.洋流可扩大污染物的污染范围。

寒流能降水表层海水温度,减缓赤潮生物的生长速度,进而降低赤潮危害。

D正确。

规范演练
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

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相对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D.赤潮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2.我国下列各水域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A.长江口
B.黄河口
C.辽河口
D.珠江口
3.洋流对赤潮的影响主要是()
A.稀释了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物
B.使赤潮发生海域形成大渔场
C.加强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程度
D.使赤潮污染范围缩小
海洋初级生产力是指海水中藻类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它主要受光照、营养盐等因素的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过高易引发赤潮。

下图示意我国某海域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单位:克碳/平方米.年),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指出图示海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7分)
5.简述赤潮的防治措施。

(8分)
答案:
1-3:D、D、A
4.分布特点:由沿海向外递减(2分)河流入海口处生产力较高(1分)。

原因:近海水深较浅,光照充足(2分);入海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有利于藻类的生长。

(2分)
(2)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加强入海口污水源的控制;加强生产放水和生活污水的综合治理;加强对近海养殖的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立法。

(8分,答对4点得满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