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民间名言谚语进校园对学生思想教育的积极作用
教育学生谚语
教育学生谚语范文一:教育中的谚语在学生生活中,有很多谚语是老师经常告诉我们的,这些谚语都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今天,我来说说这些谚语对我们学生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谚语能够教育我们如何正确看待学习和生活。
比如,“熟能生巧”,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经过大量的实践才能熟能生巧,学习也需要不断重复实践,才能掌握和应用知识。
再比如“天道酬勤”,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其次,谚语能够教育我们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比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告诉我们朋友来自远方,我们应该热情欢迎他们,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再比如“和气生财”,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待人和善,相处融洽,才能有益于个人和团队的发展。
最后,谚语还能够教育我们如何正确看待失败和挫折。
比如“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失败中获得经验,才能更好地进步和发展。
再比如“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
总之,谚语在学生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教育我们正确看待学习和生活,处理人际关系,还能够教育我们正确看待挫折和失败等,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写作重点:第一段中与谚语有关的学习和生活;第二段中与谚语有关的人际关系;第三段中与谚语有关的失败和挫折。
用词分析:第一段中用了“启示意义”表达了谚语的重要性;第二段中用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强调了谚语的指导作用;第三段中用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强调了谚语的激励作用。
同时,用了很多谚语来说明谚语的内涵和作用,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范文二:教育中的谚语学生时期,老师们经常会引用很多古语和谚语来教育我们,这些谚语对我们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就来谈谈这些谚语对我们帮助和指导的重要性。
首先,谚语帮助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比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勤奋努力地做好自己当前的事情,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总结文化底蕴:俗语谚语的意义与用途
总结文化底蕴:俗语谚语的意义与用途。
一、俗语谚语的意义俗语谚语之所以能够在人们中间流传并广为流传,归根结底在于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
从积累经验到总结出规律,再通过语言的形式传递给后人,就是俗语谚语的根本含义。
1、传递智慧俗语谚语代表了人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积累的智慧和经验。
这些经验不仅包括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还包括了人际关系、政治、宗教等各个领域,因此,它们在人们的思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推广美德俗语谚语涉及到了人们的生活、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它们往往是由关于人类社会的经典智慧和最高价值观念而组成的。
可以说,这些谚语是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指南,对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表达情感俗语谚语往往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经过数百年的沉淀,这些语言片段中富含着一种淳朴的情感和深刻的情感体验,代表了人们真实的内心感受和想法,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和文化积淀。
二、俗语谚语的用途1、启示人生俗语谚语是人们在摸索生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心得之谈,因此,对于我们的人生道路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通过引用丰富多彩的俗语谚语,我们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生活智慧和经验,还可以激励我们迎接人生的挑战和困境。
2、丰富语言俗语谚语的语言形式独特,富有韵律感和格调感,因此,在日交流和文学创作中都有阐发其内涵和外延的用途。
合理使用和巧妙引用俗语谚语,能够增强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弘扬传统文化俗语谚语传承后人的智慧,也是传承文化的形式之一。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俗语谚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习和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能够更好地认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俗语谚语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所蕴含的深刻的意义和用途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感知我们的世界。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些语言的优势,使其拥有更广泛的语言魅力和文化价值,以期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和价值。
语文谚语与俗语的意义
语文谚语与俗语的意义语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谚语与俗语则是语文中的精髓。
谚语与俗语是民间智慧与经验的结晶,它们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传承着历史文化的传统,给我们的生活和思考带来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语文谚语与俗语的意义,以及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一、谚语的意义谚语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凝练了丰富而深刻的道理。
它们以简洁、朴素的语言形式,将复杂的生活哲理传达给我们。
谚语通过提炼经验智慧,对人生、道德和社会关系进行了深化的思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和问题。
谚语有时候也可以是我们的行为准则,它们具有启迪和教育的作用,培养我们正确的价值观和品质。
二、俗语的意义俗语是民间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们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历史文化的传承。
俗语被广泛运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社交礼仪、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等。
俗语既能传递一种普遍认同的共识,也能给人们提供实际的指导和借鉴。
俗语通过简单且易懂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人们积累的智慧和历史的沉淀,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融入社会。
三、谚语与俗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1. 启迪思考:谚语与俗语所传达的生活智慧常常使人深思。
当遇到困惑时,可以借助谚语与俗语来帮助自己理清思绪,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
2. 指导行为:谚语与俗语是人们长期实践与总结的经验,它们可以指导我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事准则。
通过遵循一些经典的谚语与俗语,我们可以避免错误和走弯路,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3. 激励士气:谚语与俗语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常常能够激励人们奋发向前,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当我们遇到挫折和困难时,通过引用经典的谚语与俗语,可以给予自己更多动力和勇气。
4. 提高表达能力:谚语与俗语广泛运用于我们的日常交流中,掌握了一些经典的谚语与俗语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社交技巧。
用适当的谚语与俗语来点缀我们的言谈举止,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语言魅力,也能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5. 传承文化:谚语与俗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价值取向。
实践活动谚语教学反思(3篇)
第1篇一、前言谚语是民间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在我国的语言教学中,谚语教学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实践活动谚语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谚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实践活动谚语教学的实施过程、教学效果、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反思。
二、实践活动谚语教学的实施过程1. 精选谚语素材在实践活动谚语教学中,首先需要精选合适的谚语素材。
这些素材应具有代表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选择与日常生活、历史文化、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谚语。
2. 设计实践活动根据谚语的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角色扮演:让学生根据谚语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谚语接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轮流说出一个与主题相关的谚语,以此类推,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谚语。
(3)谚语猜谜:教师说出一个谚语,让学生猜出谚语的意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4)谚语创作:鼓励学生根据所学谚语,创作新的谚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 总结评价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评价,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效果1. 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实践活动谚语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谚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在角色扮演、谚语接龙等活动中,能够熟练运用谚语,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活动谚语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了合作、创新、思考等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授生以“渔”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授生以“渔”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渔,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主题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渔民的生活、捕鱼的技艺、江湖的情感,这一切都是中国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语文课堂中,以“渔”激活教学,能够不仅使学生对中国文学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富有生活和情感。
第一,利用“渔”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渔民捕鱼、湖泊河流的景色、渔家的生活情感等元素。
通过学习与讨论这些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深入了解古代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人文精神等方面。
比如在《渔家傲·秋思》中,通过对渔家生活、江湖风情的描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感情与意境。
第二,以“渔”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儿歌、民歌、诗歌、故事等形式,来讲述渔民的故事,描述渔家的风情,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作品的也学习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在课堂上播放渔民唱歌的视频,用图片展示渔家的生活场景,这些形式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
以“渔”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品格情感。
渔民在江湖中打渔,他们孤寂、坚毅、勤劳,他们面对自然、生活的艰辛,依然坚守初心,这些都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品格与情感。
通过对渔民故事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坚毅不拔的品格,让学生在品格与情感上也得到充分的培养。
第四,以“渔”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渔民的生活和工作是充满惊险和挑战的,他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与鱼儿搏斗,他们在江湖的岁月中与命运抗争,这些都是值得学生们思考和探讨的话题。
通过讲述渔民的故事,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课堂上享受阅读的乐趣,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精神。
以“渔”激活语文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培养学生的品格情感,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具有生活情感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谚语小学必考
谚语小学必考作文一:谚语小学必考大家学习的时候一定都遇到过很多有用的谚语,对吧?这些谚语虽然只是短短的几个字,但是却包含了很深的道理。
现在,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谚语小学必考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谚语。
谚语是在民间长期传播和广泛应用的语言表达形式,通常是由简单的语句或句子组成的,它的特点是语言简明、形象生动、含义深刻、易于记忆和传播。
经常使用谚语的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语言特点,培养良好的语感和修养,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谚语在学习中的作用。
谚语有着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生活和学习,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比如,“勤能补拙”这句话就告诉我们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就能够鼓励我们在学习中刻苦钻研,勇攀高峰。
还有,“实践出真知”这句话,告诉我们知识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更需要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掌握,这样就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谚语小学必考的要点。
首先,要理解谚语的含义和用法,这需要我们在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和应用,同时加强语言的练习,提高自己的语感和修养。
其次,要学会运用谚语,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灵活地运用谚语,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思考和行为。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善于总结谚语中的思想和哲理,将这些思想和哲理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写作重点:谚语的含义和用法,谚语在学习中的作用,谚语小学必考的要点。
用词分析:简练、生动、抒情,语言至简,表述清晰,条理分明。
作文二:谚语小学必考——让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作为一名学生,你肯定也会听到很多谚语。
谚语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和帮助,在学习和生活中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掌握语言和人生。
谚语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谚语小学必考更是助力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看谚语的含义和用法。
谚语是指那些通俗易懂、用语简明、富有哲理性和民间传统色彩的没有作者标注的诗句或语句。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小学教育的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小学教育的启示一、崇尚和谐共融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共融的观念,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平衡。
这种观念对小学教育很重要。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需要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需要得到来自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尊重与关爱。
通过培养孩子们的团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帮助他们学会与他人相互尊重、沟通和协作,促进他们的个人和社会发展。
二、尊重师长和长辈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尊重师长和长辈,注重家庭和睦。
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培养孩子们尊重师长、敬爱长辈的观念非常重要。
学生应该学会听从老师的指导和教诲,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权威,同时也要学会尊重长辈的生活经验和智慧,从中受益并成长。
三、注重内外修养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内外修养,强调品德修养和道德教育。
小学教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教育他们明辨是非、善恶,培养正直、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此外,小学教育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外在修养,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律能力。
四、尊重自然和环境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倡保护环境和资源的观念。
小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教育他们尊重自然、爱护环境,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和行为。
同时,教育他们珍惜资源、节约能源,从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五、注重个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个性发展,强调“立德为先”,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追求个性的完善和自身的发展。
小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潜力和个性特点。
只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培养平台,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六、注重教育方式和方法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的是“启发式教育”,即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这种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索精神,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问题。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有着众多的启示。
名言-俗语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巧妙运用
名言\俗语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巧妙运用名言、俗语历经生活浪花的淘汰与洗礼已是“吹尽黄沙始到金”,或是饱含哲理、意蕴深刻而绵远悠长,或是生动形象、轻松活泼而广为传唱。
名言、俗语在思想品德教材中被大量引用,其好处不胜枚举,在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再“添砖加瓦”亦不为过。
一、名言、俗语的作用举例1.激起共鸣,活跃课堂气氛一些名句、俗语都是学生耳熟能详或是似曾相识的,因此思品教学中提及这些名句、俗语会让学生似曾相识,能够和教师产生情感共鸣,使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
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第五课的教学中,在学习“认识自我的途径”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用名句烘托课堂气氛,用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来类比“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或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来理解“通过他人了解自己”的必要性。
2.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引领个人行为名句、俗语是浓缩的语言精华,其一言胜九鼎之处可称“四两拨千斤”。
比如在学习“全面认识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这一知识点时,用不做“绣花枕头”来描摹已是生动形象了,如果再加上“驴屎弹子——外面光”就足以让学生哄堂大笑了。
自然,笑声之中融会了对知识的睿智把握与深刻领会,自然学生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含义的理解也是水到渠成。
至此,学生就会明白“一个人的美应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的道理。
此番彻悟,会引领学生在实际成长过程中不仅重视外在形象的塑造,更注重内在素质的培养,否则自己就会想起那个表面光亮的“驴屎弹”,羞红了脸庞了。
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充实文化底蕴名句、俗语的巧妙运用有助于引导学生正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培养良好思想品德过程中,更多地体现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思想品德。
比如在学习宽容、责任、爱国等内容时就可穿插引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人名言。
运用谚语的作用
运用谚语的作用1.谚语有什么作用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的谚语在语言表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谚语一般凝练、通俗,富含哲理,因此,即便是没有念过多少书的人,用起这种语言来,都达到了十分娴熟的程度,由此可窥见谚语广泛的适应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在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中,谚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一、形式优美,表现力强“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这句谚语,在形式上对称工整,语言简洁,所表达的意思不言自明,着重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用这样的谚语来“论证”,往往胜过冗长而枯燥的说理。
像“毛毛雨,打湿衣裳;杯杯酒,吃垮家当。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也是这类谚语的典型。
在大量的谚语中,较多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比如比喻、借代、对偶、排比、夸张等,这使得谚语在形式上更为生动活泼,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
二、折射哲学思想,具有教育功能“谁往天上吐痰,掉下来说会落在他自己脸上。
”,这句谚语通过日常行为的简单描写,但反映出的哲理却是深刻形象的,让人深深体会到“害人终害己”的基本道理。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是说开始时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寥寥五个字,却道出:不是本行的人就不懂这一行业的门道。
“家合万事兴。
”这句家喻户晓的谚语,让人们深刻地意识到家庭和睦是至关重要的,是事业兴旺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重要之保障。
当然,由于谚语是时代的产物,因此,不免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有的不一定全面,不一定科学,在学习与运用时,需要我们进行具体分析,一分为二地加以看待。
此外,由于语言具有相通性,一些谚语和俗语、惯用语、成语相互渗透,难分彼此,融为一体,但是,这并不影响谚语本身的使用,相反,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这些谚语的表现力已经大大扩张,成为广为流传的佳句。
2.谚语有什么作用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的谚语在语言表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谚语一般凝练、通俗,富含哲理,因此,即便是没有念过多少书的人,用起这种语言来,都达到了十分娴熟的程度,由此可窥见谚语广泛的适应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妙用民间故事 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情感
妙用民间故事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情感民间故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结晶,蕴含着深厚的思想内涵和道德意义。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引导学生阅读民间故事,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民间故事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灌输,导致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弱。
而通过讲述有趣的民间故事,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学生在听到精彩的故事后,会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他们会渴望了解故事的发展和结局,进而主动地阅读故事并展开思考,从中探究语言的运用和鉴赏。
民间故事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语文不仅仅是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运用语言进行有效的表达。
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结构安排,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素材和模板,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剧情的分析、角色的塑造和情感的描述,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
民间故事能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阅读民间故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欣赏民间故事中的精彩句子、描写手法和意境营造,学生能够感受到语言的美和文化的独特魅力。
并且,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民间故事,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情感交流。
民间故事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民间故事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意义,故事中的人物往往面对各种诱惑和困境,通过努力奋斗和正确选择,最终取得成功并取得道德满足。
通过学习这些故事,学生可以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价值观,培养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民间故事具有广泛的教育作用,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华谚语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
中华谚语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摘要:高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直接影响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
将中华谚语中的事理谚、修养谚、社交谚融入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的是非观、道德修养和交友观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中华谚语;思政课;教育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简练通俗而又富有意义的语句,大多反映人民生产、生活和斗争的经验,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
谚语用简洁的语言陈述了深刻的道理,这使它在日常生活中具有独特的教育引导功能。
目前高校思政课存在着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将中华谚语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亲和力和针对性。
一、中华谚语的特点从形式上看,谚语是一种定型的句子形式,具有相对的固定性。
由于它广泛地在口语中流传,又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如“水来土掩,兵来将挡”也可以说成“水来土掩,兵到将迎”,或说成“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温端政强调“我们不能把这种灵活性过分夸大,谚语结构的固定性的一面还是主要的,而灵活性则是以不影响所表达的意思为前提条件的。
”[1]从内容上看,谚语用于传授知识和经验。
温端政认为“谚语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知识性是谚语语义的基本特点。
”“谚语所传授的知识,包含认识和经验两个方面,认识也是以经验为基础的。
”[2]谚语的知识性反映在它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它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对自己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总结而形成的,所以谚语又被称之为“智慧的结晶”。
二、中华谚语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高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直接影响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
以往思政课以其“理论的高深性”让学生望而生畏,这需要思政课转变教学方法,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谚语采用通俗的语言,传授着深刻的道理,可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举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下面主要从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联系紧密的事理谚、修养谚、社交谚来着重分析其在思政课上的应用。
谚语、俗语和成语的意义培养
谚语、俗语和成语的意义培养一、谚语的意义培养1.谚语的定义: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简短、朴实的语句,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2.谚语的分类:气象谚语、农业谚语、哲理谚语、道德谚语、生活谚语等。
3.谚语的作用:传递生活智慧、启迪人生哲理、指导生产劳动、丰富语言表达等。
4.谚语的传承:通过口头传承、书面记录、网络传播等方式,使谚语得以流传和发扬。
二、俗语的意义培养1.俗语的定义:俗语是民间广泛流传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较强的口语性和地方色彩。
2.俗语的分类:成语俗语、动物俗语、植物俗语、生活俗语、道德俗语等。
3.俗语的作用:寓意深刻、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俗语的传承:通过口头传承、书面记录、网络传播等方式,使俗语得以流传和发扬。
三、成语的意义培养1.成语的定义:成语是由四个字组成的固定短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定的含义。
2.成语的分类:历史成语、寓言成语、诗词成语、民间成语等。
3.成语的作用:丰富语言表达、传达深刻道理、寓意褒贬分明、提高语言美感等。
4.成语的传承:通过课本教育、文学作品的传播、网络媒体等方式,使成语得以流传和发扬。
四、谚语、俗语和成语的比较1.形式上的区别:谚语和俗语通常为口头表达,成语则以书面表达为主。
2.结构上的区别:谚语和俗语的结构较为自由,成语则具有固定的结构。
3.意义上的区别:谚语和俗语强调实用性,成语则注重表达深刻的道理。
五、谚语、俗语和成语的教学策略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了解谚语、俗语和成语在生活中的应用。
2.注重文化传承:介绍谚语、俗语和成语的来源、背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开展对比教学:分析谚语、俗语和成语的异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启发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创作新的谚语、俗语和成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谚语、俗语和成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承载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
通过学习和传承谚语、俗语和成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人生智慧和道德品质。
高中语文俗语的好处
高中语文俗语的好处俗语,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魅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丰富语言素材,提升表达能力俗语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形式简练,语言生动,内涵丰富。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俗语,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提升其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例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等俗语,言简意赅,学生若能恰当运用,可增强其表达力度,使语言更有说服力。
二、深入理解文本,拓展思维深度俗语来源于生活,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智慧和生活哲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俗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同时也有助于拓展他们的思维深度。
例如,在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时,可以引用“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俗语,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的命运与选择,进一步理解文本深层含义。
三、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俗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传统。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俗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
学生在学习俗语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相对于课本中的其他内容,俗语更具有生活气息和趣味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俗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对俗语的关注度更高,参与度更强,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和探究。
同时,通过学习和运用俗语,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表达的力量,从而更加热爱语文学习。
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俗语具有诸多好处。
它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提升其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拓展思维深度;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因此,我们应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充分重视和利用俗语的价值,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谚语与俗语的意义与应用
谚语与俗语的意义与应用引言:谚语与俗语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语言表达形式,它们凝练、生动地表达了人们的智慧和经验。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谚语与俗语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探讨谚语与俗语的意义与应用,并提供一些教学实例。
一、谚语与俗语的意义1. 传承智慧:谚语与俗语是民间智慧的结晶,它们通过简洁、形象的语言表达,传递了人们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
2.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谚语与俗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通过学习和运用谚语与俗语,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增强文化素养:谚语与俗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谚语与俗语,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谚语与俗语的应用1. 语境理解:谚语与俗语常常具有一定的上下文语境,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谚语与俗语,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对语境的理解能力。
例如,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遇到“井底之蛙”这个词语,可以通过了解“井底之蛙”的意思,推测出作者的用意,进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2. 修辞运用:谚语与俗语中常常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谚语与俗语,丰富自己的修辞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例如,在写作文时,学生可以使用“画蛇添足”这个俗语,来形象地表达一个人做了多余的事情,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3. 思辨能力培养:谚语与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谚语与俗语,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生在面对一个难题时,可以运用“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谚语,来表达只有充分准备才能取得成功的观点,帮助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结语:谚语与俗语作为一种民间语言表达形式,具有丰富的意义与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谚语与俗语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谚语与俗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智慧。
学谚语的好处
学谚语的好处谚语是民间智慧的结晶,是人们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传承。
学习谚语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和社交能力,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学习谚语的几个好处。
一、丰富语言表达能力谚语是语言的瑰宝,它们简洁、生动、形象,能够准确地表达某种情感、体现某种道理。
学习谚语可以帮助我们学会用更精炼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同时,谚语还可以增加我们的词汇量,丰富我们的语言资源,让我们的表达更加准确、生动。
二、提升思维能力学习谚语需要理解其中的寓意和深层含义。
通过分析谚语中的隐喻、比喻和修辞手法,我们可以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同时,谚语也可以激发我们的联想能力和想象力,帮助我们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增进人际交往能力谚语是社会经验的结晶,它们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和人际关系的认识。
学习谚语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言行和思维方式,增进我们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
当我们在与他人交谈时能够恰当地引用一句谚语,不仅可以加深对话的共鸣,还能展示我们的学识和智慧,提升自己在社交场合的形象和影响力。
四、培养智慧和品格谚语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它们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何对待他人。
学习谚语可以让我们接触到各种智慧的观点和人生的真谛,培养我们的人生智慧和道德品质。
通过学习谚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智慧和经验,从而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境。
五、开阔视野和丰富知识谚语反映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独特理解。
通过学习谚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各种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同时,谚语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通过学习谚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人类文明的宝藏。
学习谚语具有丰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思维能力、增进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智慧和品格、开阔视野和丰富知识等多重好处。
小学升初中语文必考谚语
小学升初中语文必考谚语
范文1:
小学升初中,语文必考谚语,这是我们学习语文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谚语是民间智慧的结晶,它犹如长江大河一样流传千古,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学习谚语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民间智慧,增强我们的语文素养。
在学习谚语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掌握谚语的意义、用法和出处。
比如,“临渊羡鱼”这个谚语的意思是望见很深的水或深入到危
险的境地,只羡慕水里美鱼的自在。
它常常用来比喻看到别人的美好生活而心生羡慕。
还有“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这个谚语,意思是没有遭受过困难和磨练就不会增长智慧。
它常用来告诫我们只有经历过挫折和失败,才能更好地成长。
在考试时,我们还要注意谚语的运用。
比如,我们可以在作文中用一句或者几句谚语来丰富内容和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当我们写“做人要自重”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人而无信,不
知其可也”的谚语来印证我们的论述。
这样不仅能够简明扼要
地表达我们的意思,还能给人以文化厚重感和思想深刻感。
总之,学习谚语是培养我们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谚语来了解民间智慧,增长知识面,并在写作中得到应用。
对于我们小学升初中的同学来说,掌握谚语无疑是我们的必修课之一。
重点:掌握谚语的意义、用法和出处;注意谚语的运用。
用词分析:运用丰富的谚语,句式简明扼要。
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意义和作用
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意义和作用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于它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是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重要来源。
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意义和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文化进校园可以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在当代社会,西方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年轻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了解和认同感逐渐减弱。
传统文化进校园可以让学生接触到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心,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进校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观念,如孝道、礼仪、忠诚等。
通过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学生可以从中汲取道德的力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从而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传统文化进校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思想,其中的经典著作和文化符号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通过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传统文化进校园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
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独特标识,通过进校园的方式,可以让不同国籍的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彼此的文化,增加友谊和互信,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为构建和谐世界做出贡献。
传统文化进校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审美标准和艺术表达方式的集合。
通过学习和欣赏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使他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意义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工作,让学生从小就接触传统文化,从中受益,为民族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何教导学生正确运用谚语俗语
如何教导学生正确运用谚语俗语在教导学生正确运用谚语俗语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一、了解谚语俗语的含义和用法教师可从课堂讲解入手,向学生介绍常用的谚语俗语及其含义,让学生初步了解。
通过举例讲解,让学生明白谚语俗语所表达的意义和背后蕴含的人生哲理。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注意谚语俗语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变化,避免机械地运用。
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对谚语俗语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带有谚语俗语的经典文学作品、寓言故事等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中感受谚语俗语的用法和含义,并加深对谚语俗语的理解。
同时,教师也可以针对阅读材料进行相关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谚语俗语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
三、开展谚语俗语的小组讨论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谚语俗语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要求学生从谚语俗语的发展历史、来源、典故等方面进行调查,并就其背后的价值观念和实际应用进行讨论。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谚语俗语,并培养团队合作和研究能力。
四、设计相关活动和任务为了巩固学生对谚语俗语的掌握,可以设计一些专题活动和任务。
例如,要求学生在写作时必须运用一定数量的谚语俗语;在口语表达中,学生可以结合谚语俗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正确运用谚语俗语的能力。
五、开展谚语俗语的挂图展示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熟悉谚语俗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谚语俗语的挂图展示。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一些常用的谚语俗语,制作相关的海报或图表,并在展示中介绍其含义和用法。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谚语俗语的记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表达和展示能力。
总而言之,教导学生正确运用谚语俗语需要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注重理解和实践相结合。
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谚语俗语,提升语言表达和人文素养。
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教育的积极作用
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教育的积极作用【摘要】水族人民在五千多年的生产劳动和迁徙中,创造了许多光辉灿烂的水族文化,鉴于水族中小学生对汉语词汇掌握不多,对汉语名言警句的理解能力较差,将水语名言谚语引进校园,辅助学生思想教育活动,水族学生容易理解,受到启发,思想教育效果更加显著,同时,又能传承水族精典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促进学生热爱水族文化,主动学习水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水族名言谚语;进校园;学生思想教育;积极作用在中国贵州南部,“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都柳江畔,聚居着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从远古走来的贵族”——水族。
水族人民在五千多年的生产劳动和迁徙史中,创造了许多光辉灿烂的水族文化;神秘的水书,被人们誉为“像形文字的活化石”,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独特的水族语言,受水族人民广泛衷爱,世代传承着。
水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中,创造出了许多独特的水族文学。
很多精典的语句,语言精练,具有押韵、朗朗上口、含义深刻、富有较强的教育意义等特点,构成别具一格的民间名言谚语,深受水族人民喜爱,并广为传诵,水族同胞常用以相互勉励,教育子孙后代积极上进等。
学校思想教育活动常用的方式主要表现为:一、名言警句启迪式;二、模范人物榜样式;三、传统道德规范常识渗透式。
其中,“模范人物榜样式”和“传统道德规范常识渗透式”在老师的指教下,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受到一定的教育。
名言警句启迪式在小学、初中乃至大学都普遍使用,重大节庆的标语、学校文化建设的墙报、班刊、校刊、学校教室的布置都运用到名言警句,使学生在诵读之后,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内化为行动,激发其内在动力,奋发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水族同胞聚居区内的水族人民衷爱水族文化,世代传承水族文化、水族语言。
水族少年儿童自幼跟父母学的是水族语言——母语。
进校读书后,才开始学习汉语,水族学生对汉语词汇掌握不够多,汉语语法基础差,对汉语词句的理解能力相对滞后,不够准确,甚至有的学生会茫然不知所谓。
运用谚语的作用范文
运用谚语的作用范文谚语是一种流传久远的短小而有趣的俗语或警句,它们通过简单、生动的表达方式传达了一种智慧和道德教育,起到了启示、警示和教育人们的作用。
下面将会探讨一下运用谚语的作用。
首先,谚语可以用来启发智慧。
谚语常常是几代人的智慧结晶,这些智慧来自于人们对生活、社会、人性等方面的深入思考和总结。
例如,“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只有抓住时机,努力争取,才能获得成功。
谚语以戏剧性和幽默性的形式传输了这些智慧,帮助人们在面对各种情况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其次,谚语可以传递价值观和道德教育。
许多谚语都蕴含着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它们教导人们有关诚实、友谊、勤奋、节俭、尊重他人等方面的道德品质。
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谚语告诫我们要对他人怀有同情和善意。
谚语能够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应该做出正确的选择,并引导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此外,谚语还可以用来分享经验和知识。
谚语以简洁而生动的形式传达了丰富的生活智慧和人类智慧。
通过谚语,人们可以学习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和经验,例如农业、商业、家庭、人际关系等方面。
谚语可以帮助传承和保护人类智慧的价值。
另外,谚语还能够增强交流和表达能力。
谚语在口头表达中往往起到形象生动的作用,能够让人们更生动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
当我们使用谚语时,不仅可以加强自己的表达能力,还可以与他人更好地交流和理解。
此外,谚语还可以用来增强论证的力度和可信度,使我们的观点更加有说服力。
谚语也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谚语往往以简短而隽永的形式出现,这使得人们不得不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和解读,以理解其内涵和意义。
谚语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观点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
总结来说,谚语作为一种智慧和道德教育的工具,起到了许多有益的作用。
它们能够启发智慧,传递价值观和道德教育,分享经验和知识,增强交流和表达能力,以及激发人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因此,在日常交流和教育中运用谚语将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品德和智慧水平,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族民间名言谚语进校园对学生思想教育的积极作用
【摘要】水族人民在五千多年的生产劳动和迁徙中,创造了许多光辉灿烂的水族文化,鉴于水族中小学生对汉语词汇掌握不多,对汉语名言警句的理解能力较差,将水语名言谚语引进校园,辅助学生思想教育活动,水族学生容易理解,受到启发,思想教育效果更加显著,同时,又能传承水族精典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促进学生热爱水族文化,主动学习水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水族名言谚语;进校园;学生思想教育;积极作用
在中国贵州南部,“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都柳江畔,聚居着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从远古走来的贵族”——水族。
水族人民在五千多年的生产劳动和迁徙史中,创造了许多光辉灿烂的水族文化;神秘的水书,被人们誉为“像形文字的活化石” ,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独特的水族语言,受水族人民广泛衷爱,世代传承着。
水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中,创造出了许多独特的水族文学。
很多精典的语句,语言精练,具有押韵、朗朗上口、含义深刻、富有较强的教育意义等特点,构成别具一格的民间名言谚语,深受水族人民喜爱,并广为传诵,水族同胞常用以相互勉励,教育子孙后代积极上进等。
学校思想教育活动常用的方式主要表现为:一、名言警句启迪式;二模范人物榜样式;三、传统道德规范常识渗透式。
其中,“模范人物榜样式”和“传统道
德规范常识渗透式”在老师的指教下,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受到一定的教育。
名言警句启迪式在小学、初中乃至大学都普遍使用,重大节庆的标语、学校文化建设的墙报、班刊、校刊、学校教室的布置都运用到名言警句,使学生在诵读之后,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内化为行动,激发其内在动力,奋发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水族同胞聚居区内的水族人民衷爱水族文化,世代传承水族文化、水族语言。
水族少年儿童自幼跟父母学的是水族语言——母语。
进校读书后,才开始学习汉语,水族学生对汉语词汇掌握不够多,汉语语法基础差,对汉语词句的理解能力相对滞后,不够准确,甚至有的学生会茫然不知所谓。
因此,校园里、教室墙上贴的名言警句对水族学生来说受到的教育是非常有限的。
比如说,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多次实际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很多水族中小学生对励志名言——“黑发不知求学早,老大方悔读书迟。
” 的理解就有很大偏差,导致对其思想教育起不到多大作用。
许多学生只知道“黑发”的本义,就是黑色的头发,并不知道“黑发”的引申义为“年轻”或“年少”之意。
也不知道“老大”的本义,而错误地认为“老大” 就是在电视剧里看到的、或人们常说的:“黑社会组织的头目”之意,于是理解为“黑社会组织头目” ,“悔读书迟” ,不关自己的事。
这样,这两句名言贴在教室墙上,对很多不谙汉语的水族学生来说,就“形同虚设” 没有多大的教育意义了。
许多谙熟水语的老师,用水族民间相对应的名言谚语“ q in digd im eng eg cl e , t d ont cim 次in d ye Cnngo”(水语拼音)进行对译,辅助学生理解,水族学生一下子就会明了其义,就是年轻时不懂得认真读书,等到年纪大了,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时,才去后悔当初没有好好读书,这时已悔之晚矣。
从中深受启迪,从而奋发读书,为今后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学习,打好理论知识基础。
水族民间名言谚语中,关于思想道德、为人处世方面内容的也有许多。
如,
平时喜欢争强好胜、欺侮弱小的学生,若用汉语的“强中自有强中手” 等名言警句对其作思想教育,水族学生可能不理解其中含义,对他起不到多大的教育意义,而采用相应的水语警句“龙怕折腰,人怕伤心” (意译)即水语“ g a h o di d n Q , r 和h op ch ci。
”(水语拼音)辅助解释。
水族学生马上就会清楚地知道,像龙这样上天能呼风唤雨,入水能翻江倒海的神贵而凶猛之物,当它不务正业,为非作歹时,只要正义的人认识了它的弱点,坎断它的腰部, 它也会动弹不得, 成为一堆废物;人与人之间相处, 最怕的是一不小心,自己的言语或行为给他人造成伤心,于是,小则造成朋友间相互误解,大则造成冤冤相报,互相残杀,两败具伤。
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争做一个讲文明、讲道德、守纪律、团结同学的好学生,为创建谐社会作贡献。
在引导水族学生如何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人生目标教育活动中,许多熟悉水语的老师,根据水族学生对汉语理解能力较差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水族名言谚语进行思想疏导,水族学生印象深刻,从中受到教育,能依自身实际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人生目标,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比如,有的老师对中下等生有可能无法考上高中、读大学,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时,用水语名言谚语教育他们认真打好知识基础,今后学好一技之长,也能出人投地,即用水语谚语与相对应的汉语谚语“手中有两下,走遍天下都不怕”进行正确引导,很多水族学生尽管感到自己的文化基础较差,但也不自暴自弃,坚持努力学习,为今后自己学一技之长打好基础而不懈奋斗。
初中毕业时,知道自己考不上高中,无法上大学深造, 主动选择到一个较好的职校去学技术,争取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条件,甩掉贫穷落后的面貌。
不少学生经过到职校培训,学到了一技之长,凭借自己手中的技术,在企业里打拼,现已成为企业骨干,月薪上万者有之,年薪几十万者有之,他们走出了大山,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过上了幸
福的生活。
水族人民创造了丰厚的水族文化系统,为水族后辈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把精典的水族民间名言谚语引进校园,辅助学生思想教育活动,水族学生易理解,记得牢,印象深刻,从中受到潜移默化教育,能激发水族学生积极上进,幵拓进取,奋发向上,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同时,也能促进水族学生传承水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水族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从而使水族学生自觉热爱水族,热爱水族文化,对水族文化的不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