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顿计划
关于曼哈顿计划的书籍
关于曼哈顿计划的书籍曼哈顿计划是二战期间美国进行核武器研发的机密计划,涉及到大量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政府官员,以及大量的科技研究和生产活动。
以下是一些关于曼哈顿计划的书籍,它们涵盖了该计划的历史、科学、伦理等多个方面:1. 《The Making of the Atomic Bomb》(《原子弹的制造》)by Richard Rhodes这本书获得了1987年的普利策奖,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原子弹的发展历程,包括曼哈顿计划的起源、科学家们的贡献以及相关的政治和伦理问题。
2. 《109 East Palace: Robert Oppenheimer and the Secret City of Los Alamos》(《东宫109号:罗伯特·奥本海默与洛斯阿拉莫斯的秘密城市》)by Jennet Conant以罗伯特·奥本海默为中心,本书讲述了曼哈顿计划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科学家们在洛斯阿拉莫斯的生活和工作。
3. 《The Girls of Atomic City: The Untold Story of the Women Who Helped Win World War II》(《原子城的女孩们:帮助赢得二战的女性们的未被讲述的故事》)by Denise Kiernan强调了曼哈顿计划中女性在各个层面的贡献,尤其是在奥克里奇城(Oak Ridge)的女性,她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了核武器的生产。
4. 《The Making of the Atomic Bomb: 25th Anniversary Edition》(《原子弹的制造:25周年纪念版》)by Richard Rhodes这是《原子弹的制造》的25周年纪念版,更新了一些内容,并在新的前言中探讨了曼哈顿计划的重要性和影响。
5. 《Dark Sun: The Making of the Hydrogen Bomb》(《黑太阳:氢弹的制造》)by Richard Rhodes这是Richard Rhodes的另一部著作,深入探讨了氢弹的制造,也涉及了曼哈顿计划的一些后续发展。
哥大曼哈顿计划
哥大曼哈顿计划哥伦比亚大学曼哈顿计划工作目标1. 深入研究曼哈顿计划的历史背景和影响我们将详细研究曼哈顿计划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这包括但不限于对核能、核战争、冷战等历史事件的探讨,以及曼哈顿计划对科学、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我们将挖掘鲜为人知的细节,揭示历史背后的故事,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的曼哈顿计划。
2. 探讨曼哈顿计划对当前科技发展的启示曼哈顿计划是科学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展示了人类通过合作和科技创新可以达成多么惊人的成就。
我们将探讨曼哈顿计划对当前科技发展的启示,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清洁能源等领域。
我们将分析曼哈顿计划的成功因素,以及如何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应用这些成功因素。
3. 反思曼哈顿计划的人道主义和伦理问题曼哈顿计划虽然为击败纳粹德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伦理和人道主义问题,特别是原子弹的使用和对核能安全的忽视。
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反思曼哈顿计划对人类道德和伦理观念的挑战,以及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影响。
工作任务1. 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为了编写一篇全面的曼哈顿计划报道,我们需要搜集和整理大量的历史资料、科学研究和专家观点。
这包括查阅历史档案、采访相关人士、搜集学术论文和报道,以确保我们的报道准确、全面和权威。
2. 分析和解读资料搜集到相关资料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这包括对曼哈顿计划的历史背景、科学原理、政治影响和伦理问题等方面的探讨,以及对相关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和判断。
我们将运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读者提供深入、独到的解读。
3. 撰写和编辑文章基于我们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将开始撰写和编辑关于曼哈顿计划的文章。
我们将力求以清晰、生动的语言,准确、全面地呈现曼哈顿计划的历史和影响,同时提出我们独到的观点和思考。
我们将在编辑过程中注重文章的结构、逻辑和可读性,以确保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并深入思考这一重要话题。
任务措施1. 组织专家研讨会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曼哈顿计划,我们将组织一系列专家研讨会。
“曼哈顿计划”_人生故事
“曼哈顿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赶在德国之前造出原子弹,美国启动了“曼哈顿工程”。
这项工程集中了当时西方国家(除纳粹德国外)最优秀的核科学家,动员了10万多人参加这一工程,历时3年,耗资20亿美元。
除了无与伦比的科学家阵容,这项工程还建了一个小城??——橡树岭。
1943年2月,在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以西30公里处的克林顿小镇,从事核武器试验研究的克林顿实验室破土动工(后改称为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
一年后,在一片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建成了一座秘密城市“橡树岭”以及用于核武器试验研究的国家实验室。
很长一段时间,在公开出版的地图上是找不到橡树岭的。
关于“曼哈顿工程”有这么几个重要的节点:1939年8月2日,爱因斯坦写信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信中表明,已有数位美国科学家提出核裂变的发现可以导致制造原子弹的可能,同时有证据显示,德国已经开始着手核武器的研制;1941年12月6日,美国正式制定了代号为“曼哈顿”的绝密计划,罗斯福总统赋予这一计划以“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1945年7月16日,哈顿工程的团队主导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并按计划制造出两颗实用的原子弹;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
几日后,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
曼哈顿计划无疑是载入人类史册的一项工程,从某种意义上,正是它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也是它触碰了人类历史上“核战时代”的按钮,如何真正做到“核不扩散”以及引导“原子能和平用途”,是留给今人的课题。
由于“曼哈顿计划”是绝密工程,因此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都要接受例行的测谎试验,图为一名女性工作人员接受测谎检测。
被誉为“原子弹之父”的罗伯特·;奥本海默。
1942年8月,奥本海默被任命为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的首席科学家。
1945年,他主导制造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
“橡树岭”里代号为“Y-12”的核设施中,在控制面板处操作的工作人员。
曼哈顿计划
原子能法令
1946年7月,在原子弹研制成功一周年之际,美国参、众两院经过激烈的争论,通过了一项由参议员麦克马 洪提出的议案。杜鲁门于8月1日签署命令,提案开始正式生效,这就是《1946年原子能法令》。它标志着美国战 时核计划的结束和新的过渡时期的开始,也成为和平时期整个美国原子能发展的指导纲领。
绝密计划
罗斯福总统赋予这一计划以“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 “曼哈顿”计划规模大得惊人。由于当时还 不知道分裂铀235的3种方法哪种最好,只得用3种方法同时进行裂变工作。这项复杂的工程成了美国科学的熔炉, 在 “曼哈顿”工程管理区内,汇集了以奥本海默为首的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科学家人数之多简直难以 想象,在某些部门,带博士头衔的人甚至比一般工作人员还要多,而且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曼哈顿”工程 在顶峰时期曾经起用了53.9万人,总耗资高达25亿美元。这是在此之前任何一次武器实验所无法比拟的。
曼哈顿计划
美国陆军部研制原子弹计划
01 背景
03 军方支持
目录
02 绝密计划 04 优先权
目录
05 最终目标
07 原子能法令
06 制造成功
美国陆军部于1942年6月开始实施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的计划,亦称曼哈顿计划(Manhattan Project)。该工程集中了当时西方国家(除纳粹德国外)最优秀的核科学家,动员了10万多人参加这一工程,历 时3年,耗资20亿美元,于1945年7月16日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并按计划制造出两颗实用的原子 弹。整个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在工程执行过程中,负责人L.R.格罗夫斯和R.奥本海默应用了系统工程的思路和方 法,大大缩短了工程所耗时间。这一工程的成功促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系统工内就成功地把计划的优先权升为最高级,并选定田纳西州的橡树岭作为铀同位 素分离工厂基地。因为马歇尔上校的总办公室最初将设在纽约城,他们决定把新管区的名称命名为“曼哈顿”。 于是,“曼哈顿工程区(或简称为曼工区)”就这样诞生了。美国整个核研究计划不久后取名为 “曼哈顿计划”。
曼哈顿计划讲解
曼哈顿计划讲解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曼哈顿计划,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研制出核武器的计划,也是现代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科学研究项目之一。
曼哈顿计划3篇
曼哈顿计划第一篇:曼哈顿计划初探曼哈顿计划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军事计划之一,也是二战期间美国最关键的战争项目之一。
该计划旨在开发一种能够摧毁敌方城市并影响世界格局的新型武器——原子弹。
曼哈顿计划的研发历程长达6年,共消耗了20亿美元的资金,并最终于1945年成功地制造出了原子弹。
在二战期间,美国曼哈顿计划的成功对战争胜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使得美国在世界上赢得了绝对的科技和军事领导地位。
曼哈顿计划的起因是二战的爆发。
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引爆了欧洲战争,而这场战争很快就开始影响着美国的利益。
虽然美国在当时仍然是中立国,但罗斯福总统很快意识到,如果德国或日本开发出核武器,那么美国将会处于极度危险之中。
于是,他成立了曼哈顿计划,希望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制造出原子弹来保护美国的安全。
曼哈顿计划由一支由科学家、工程师、军事指挥官和政府官员组成的团队来领导和管理。
该团队的主要任务是将理论上的物理学概念转化为一种实际的武器,这包括设计和建造核能反应堆、提取和制造原子弹的篡改以及测试、部署和使用这种新型武器。
曼哈顿计划的核心团队包括爱因斯坦、罗伯特·奥本海默、爱德华·泰勒和加特·高德斯密斯等人。
曼哈顿计划的研发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密不透风的封闭操作。
整个过程必须严格保密,所有参与团队的人员都必须签署保密协议。
曼哈顿计划的开支来自于总统的特别行政预算,没有正式的预算评估或审查程序。
虽然该项目的开支高达20亿美元,但在公众和国会的掌握范围之外。
虽然曼哈顿计划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受到广泛研究的,但这个项目仍然充满许多神秘和争议性的问题。
曼哈顿计划所花费的巨额资金、长期的研发时间以及核弹被认为是二战最有效的武器之一,这些都引发了人们对于美国政府的道德标准、国家安全政策和核武器的发展历史的质疑。
无论如何,曼哈顿计划在二战期间和之后的历史中都留下了不可忽视的巨大影响。
第二篇:曼哈顿计划的成功和影响1945年7月16日,曼哈顿计划达到了顶点。
曼哈顿计划的历史事件介绍.doc
曼哈顿计划的历史事件介绍曼哈顿计划的简介曼哈顿计划发生在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由于当时的美国和德国纳粹在珍珠港进行了一场大战,而后,美国的科学家就提出了美国应该比德国纳粹率先造出原子弹这件事情。
因而,美国当时的总统罗斯福经过慎重考虑他同意了科学家的这种说法。
那么具体的曼哈顿计划是什么呢?关于曼哈顿计划是什么还要从美国制定这一计划开始说起。
在1941年12月6日,美国政治高层通过很长时间的决策,正式的制定了这一计划,并取名为曼哈顿绝密计划。
故而美国在之后,他们开始集结当时欧洲除了德国以外的所有国家的著名科学家。
终于,在历时半年的组织,这些科学家终于在1942年6月正式投入了这场研究之中,他们主要以核裂变反应为原理,设立一系列的研究方法,从而开始进行一步步实验。
美国政府当时对这一计划非常支持,而且投资了20亿美元。
终于,历时三年,在1945年7月16日这天,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而且依旧原计划制造出了两颗实用的原子弹。
因此,整个计划圆满的完成了。
在整个曼哈顿计划中,由于两个负责人思路清晰,应用了系统工程的方法来整体指挥此次工程,最终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而且,也大大的缩短了整个工程的所耗用的时间。
不仅如此,曼哈顿计划更是促进了世界第二次大战以后关于核和原子弹的飞速发展。
曼哈顿计划的真实性历史上著名的曼哈顿计划发生在世界第二次大战后的美国,由于当时的美国和德国纳粹在珍珠港进行了一场大战,而后,美国的科学家就提出了美国应该比德国纳粹率先造出原子弹这件事情。
因此,美国的政府高层经过商议,就制定了曼哈顿绝密计划。
然而,美国所拍摄的曼哈顿计划的影视剧一开播,就迅速掀起一股潮流,故而,令现代社会人们真正关心的就是曼哈顿计划到底是真实存在的吗?关于曼哈顿计划到底是真实存在的吗这个问题,根据各种历史数据统计以及资料显示,曼哈顿计划是真实存在的。
在1942年6月由欧洲各国除德国之外的所有著名的科学家都聚集在一起,进行研究原子弹的制造。
历史上的今天 12月2日
历史上的今天 12月2日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上发生在12月2日的一些重要事件和有趣的事情。
1942年,曼哈顿计划启动1942年的12月2日,曼哈顿计划正式启动。
这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进行的一个秘密科研计划,旨在研发原子弹。
这个计划由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发起,历时几年。
最终,在1945年,曼哈顿计划成功地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并在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结束了二战。
1971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成立1971年的12月2日,七个波斯湾地区的酋长国通过签署“合约”形式,正式建立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简称阿联酋)。
阿联酋是一个位于西亚的国家联邦,由七个酋长国(迪拜、阿布扎比、沙迦、阿塞迪、富查伊拉、阿朗喀、拉斯海马)组成。
这一天标志着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独立和建国。
1988年,《海洋法公约》通过12月2日,1988年,《海洋法公约》通过并正式生效。
这是一项由联合国制定的国际法公约,旨在确保国家对海洋的利益得到合理和平等的保护和利用。
公约规定了海洋边界、经济海域、航行自由、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原则和规定,成为国际社会和国家间海洋事务的重要法律基础。
1993年,首个短信发送成功在1992年的12月2日,英国工程师尼尔·帕帕沃思通过一台计算机成功地发送了世界上第一条短信。
这是一个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短信技术的诞生和日后大规模应用。
如今,短信已成为人们日常沟通的重要方式,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和生活习惯。
2001年,伊斯兰堡下起雪2001年的12月2日,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迎来了自1945年以来的首场大雪。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给城市带来了交通瘫痪和农作物受损等严重影响。
人们纷纷外出欣赏美景和享受雪中的乐趣,这一天成为伊斯兰堡的历史性时刻。
2011年,古城帕福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位于塞浦路斯岛的古城帕福斯于2011年的12月2日被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UNESCO)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曼哈顿计划人物
曼哈顿计划人物工作目标1.深入研究曼哈顿计划的历史背景: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深度挖掘,详细阐述曼哈顿计划产生的历史背景,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纳粹德国的威胁、美国的科技实力和决策层的决策过程。
要求文字描述生动、准确,能够让读者深刻理解当时的世界形势和美国的决策逻辑。
2.详细解读曼哈顿计划的关键人物:曼哈顿计划汇聚了当时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如奥本海默、费米等。
计划需要对这些人物进行详细解读,包括他们的生平、成就和对曼哈顿计划的贡献。
要求文字描述深入、客观,能够让读者对这些人物有全面、准确的认识。
3.分析曼哈顿计划的成功因素:曼哈顿计划是科学、工程和项目管理的高峰之作。
计划需要深入分析曼哈顿计划的成功因素,包括科学的领导力、高效的团队合作、明确的目标和充分的信息共享。
要求文字描述清晰、有力,能够让读者从曼哈顿计划中吸取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工作任务1.文献搜集和整理:为了完成工作目标,首先需要进行大量的文献搜集和整理工作,包括历史书籍、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传记、以及关于曼哈顿计划的第一手资料。
这项工作要求编辑有敏锐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确保所搜集的资料准确、全面。
2.深度采访:为了更好地了解曼哈顿计划和关键人物,计划需要对相关的历史人物进行深度采访,包括参与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工程师的家属、同事和相关的历史学者。
这项工作要求编辑有出色的沟通和采访技巧,能够引导被采访者分享更多关于曼哈顿计划的故事和见解。
3.撰写和编辑:基于搜集和整理的资料以及深度采访的内容,编辑需要开始撰写和编辑工作,将研究成果转化为高质量的文章。
这项工作要求编辑有出色的写作和编辑能力,能够将复杂的科学和技术内容以生动、易懂的语言呈现给读者。
注意:内容仅为示例,具体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应根据实际的项目需求进行调整。
任务措施1.建立项目团队:为了高效完成工作目标,首先需要建立一个专业的项目团队。
团队应包括有经验的历史学者、科学家、工程师和编辑,每个成员都在自己的领域有深厚的知识和经验。
曼哈顿计划下载
曼哈顿计划下载工作目标1.深入研究曼哈顿计划的历史背景和影响:目标是深入挖掘曼哈顿计划的起源、发展以及结束的整个过程,以及它对全球特别是对我国的影响。
预计将涵盖曼哈顿计划对于二战的胜利、原子能技术的发展、以及冷战格局形成的作用。
2.详细梳理曼哈顿计划中的关键人物和故事:目标是通过详细梳理曼哈顿计划中的关键人物及其贡献,包括科学家、工程师、管理人员等,以及他们在计划中的重要故事和经历,展现他们的智慧和勇气。
3.探讨曼哈顿计划对当代的启示:目标是通过分析曼哈顿计划的成功与不足,探讨其对当代科技、政治、伦理等方面的启示,以期为我们今天的决策提供参考。
工作任务1.资料搜集和整理:将通过各种渠道,包括图书馆、互联网、专业期刊等,搜集关于曼哈顿计划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2.采访相关专家和见证者:将安排采访一些曼哈顿计划的专家和见证者,以获取第一手的信息和资料,增加报告的真实性和深度。
3.分析和撰写报告:将基于搜集到的资料和采访的结果,对曼哈顿计划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撰写报告,确保报告既有深度又有可读性。
4.编辑和校对:在报告完成后,将进行多轮的编辑和校对,确保报告的语言准确、流畅,格式规范,图表清晰。
5.发布和推广:在报告完成后,将通过各种渠道,包括社交媒体、专业期刊、学术会议等,发布和推广报告,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曼哈顿计划,并从中获得启示。
6.组织研讨会和讲座:将组织一系列的研讨会和讲座,邀请专家和公众参与,共同探讨曼哈顿计划的意义和影响,以及它对当代的启示。
任务措施1.分阶段制定详细工作计划:为了确保曼哈顿计划下载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分阶段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首先,资料搜集阶段,我们将明确搜集范围,制定搜集策略,包括联系相关机构、图书馆和专家,获取必要的资料。
其次,采访阶段,我们将列出潜在的采访对象名单,制定采访提纲,并安排采访时间。
最后,撰写和发布阶段,我们将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和采访结果,撰写报告,并通过适当的渠道发布和推广。
曼哈顿计划是什么
曼哈顿计划是什么
曼哈顿计划(Manhattan Project)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发起、旨在研发原子弹的秘密科研计划。
该计划于1942年启动,由美国政府主导,涵盖了数千名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曼哈顿计划的目标是利用核裂变的能量来制造一种可控制的武器,即原子弹。
1.该计划最初由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提出,并得到了
美国政府的支持。
2.为此,政府投入了巨额资金,建立了多个研究设施,包括
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Los Alamos Laboratory)、奥克里奇岭实验室(Oak Ridge Laboratory)和汉福德实验室(Hanford Laboratory)等。
3.在曼哈顿计划中,许多知名的科学家参与其中,如罗伯
特·奥本海默、恩里科·费米、利奥·萨洛门等。
4.他们进行了广泛的核物理研究和实验,解决了许多关键性
的科学难题,使得原子弹的设计和制造成为可能。
5.最终,曼哈顿计划成功地开发出了两种不同设计的原子弹:
小型的“小男孩”(Little Boy),于1945年8月6日投放在日本广岛市;以及更为复杂的“胖子”(Fat Man),于1945年8月9日投放在日本长崎市。
6.这两次原子弹爆炸对于日本政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促使
其在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7.曼哈顿计划的成功在科学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8.它代表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科学合作项目之一,并开
启了核能利用和核武器竞赛的新时代。
9.同时,曼哈顿计划也引发了对于核能应用和核武器扩散的
伦理、政治和安全等问题的广泛讨论。
美国的秘密武器曼哈顿计划
美国的秘密武器曼哈顿计划曼哈顿计划(Manhattan Project)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进行的一项秘密计划,旨在研发出第一颗原子弹。
该计划最初于1942年开展,并于1945年成功实施。
曼哈顿计划被誉为科技史上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它推动了核能技术和核武器的发展,对全球的政治、科学和军事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背景曼哈顿计划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39年,阿尔贝特·爱因斯坦给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写信,警告德国有可能研制出原子武器,敦促美国加紧此领域的研究。
罗斯福对此表示关注,成立了一个由物理学家领导的小组,开始进行原子能研究。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日本袭击珍珠港和欧洲战争持续升级的关系,曼哈顿计划进一步加速。
科学家团队曼哈顿计划集结了一支庞大且顶尖的科学家团队。
其中最著名的是物理学家J·罗伯特·奥本海默,他被任命为项目科学主管。
奥本海默在经过多年的研究后,提出了分离铀235与铀238的方法,并指导了铀235的浓缩工作。
此外,还有许多重要的科学家加入了曼哈顿计划,如研究核裂变的恩里科·费米、研究重水中微子的克劳斯·冯·魏斯萨克、研究物理学与化学的理查德·费曼等。
这个团队凝聚了巨大的智慧和科技实力,为曼哈顿计划的成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重点研究领域曼哈顿计划主要集中在三个核心研究领域:铀的浓缩、重水中微子的研究以及核链反应的控制。
铀的浓缩是曼哈顿计划中的重中之重。
由于天然铀只含有约0.7%的铀235,而铀235是裂变所需的物质,因此需要经过复杂的浓缩过程来获得足够纯度的铀235。
曼哈顿计划建立了规模庞大的浓缩设施,通过离心分离、电磁分离等方法,最终成功获得了足够纯度的铀235。
重水是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是水的一种形式,其中氢的两个核子都是重核子。
重水的一大特点是它可以减缓中子的速度,使中子更容易与铀核发生反应。
曼哈顿计划利用重水来控制核链反应中中子的速度,以稳定和放大核裂变反应。
历史阴谋知识点总结
历史阴谋知识点总结历史上充满了各种阴谋和阴谋论,许多事件都被质疑和解释为阴谋活动。
在本文中,将对一些历史上的知名阴谋进行总结和解析。
1. 凯撒被刺杀阴谋凯撒被刺杀是古罗马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阴谋之一。
在公元前44年3月15日,古罗马大独裁者凯撒在参加元老院会议时被一群共和派元老暗杀。
这一事件被认为是一场政治阴谋,旨在阻止凯撒进一步扩大其权力并恢复共和制度。
刺客们由许多古罗马重要人物组成,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布鲁塞和卡西乌斯。
凯撒被刺杀后,罗马帝国陷入了混乱,最终导致了共和制度的结束和帝国的建立。
2. 曼哈顿计划曼哈顿计划是二战期间美国政府的秘密计划,旨在开发原子弹。
这一计划在1942年由总统罗斯福授权,并由一群科学家和工程师秘密进行。
曼哈顿计划的领导人物包括罗伯特·奥本海默和詹姆斯·柯尔西,他们在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创建了一个秘密的研究基地。
1945年7月16日,曼哈顿计划成功进行了原子弹试验,不久之后,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使日本在二战中投降。
曼哈顿计划的存在在当时未被公开,直到1945年美国发表了战时总统杜鲁门的公开声明。
3. 肯尼迪遇刺1963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达拉斯遇刺身亡。
肯尼迪遇刺事件至今仍是一个备受质疑和争论的事件,有许多人相信肯尼迪遇刺是一场政治阴谋的结果。
一些阴谋论者认为,肯尼迪遇刺事件背后涉及了中央情报局(CIA)和其他政治势力,他们是为了阻止肯尼迪继续推动一些政治议程而秘密策划了这场暗杀。
截至目前,仍然没有一致的证据能够证明这些阴谋说的真实性,而肯尼迪遇刺事件也成为了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政治阴谋之一。
4. 雅尔塔会议和冷战1945年2月,苏联、美国和英国的领导人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三国领导人讨论了欧洲战后的重建和国际秩序的建立。
然而,一些历史学家和政治评论家认为,雅尔塔会议对后来的冷战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认为这场会议背后涉及了一场政治阴谋。
毁灭公爵之曼哈顿计划
毁灭公爵之曼哈顿计划曼哈顿计划是二战期间美国的一项重要军事计划,旨在研发原子弹,以对抗纳粹德国。
然而,在《毁灭公爵》这部电影中,曼哈顿计划却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影片中的“毁灭公爵”是一个神秘而强大的反派角色,他利用曼哈顿计划的科技力量,企图毁灭整个城市。
这个故事让我们重新审视了曼哈顿计划的本质,以及科技力量对人类命运的影响。
曼哈顿计划的历史背景是二战期间的紧张局势。
美国政府意识到,原子弹的研发将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因此,他们组织了一支庞大的科研团队,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研究。
这一计划最终取得了成功,美国成功研发出了原子弹,并在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结束了二战。
然而,在《毁灭公爵》中,曼哈顿计划被描绘成了一种毁灭性的力量。
反派角色“毁灭公爵”利用曼哈顿计划的科技成果,设计了一种能够摧毁整个城市的武器。
他试图利用这种武器,对抗正义的超级英雄,以实现自己的野心。
这一情节让我们不禁思考,科技力量究竟是为了造福人类,还是会成为人类的灾难?曼哈顿计划的历史告诉我们,科技力量本身并没有善恶之分,取决于使用者的初衷和动机。
在二战期间,美国政府之所以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原子弹研发,是出于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
然而,在《毁灭公爵》中,毁灭公爵利用科技力量谋求个人私利,将其变成了一种毁灭性的力量。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科技力量的运用需要谨慎和审慎。
我们需要思考科技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避免科技力量被滥用。
曼哈顿计划的历史告诉我们,科技力量的发展需要有严格的监管和规范,以防止其被用于不当用途。
只有这样,科技力量才能真正成为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动力,而不是成为人类的灾难。
在《毁灭公爵》这部电影中,曼哈顿计划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引发了人们对科技力量的深刻思考。
我们需要认识到,科技力量本身并没有善恶之分,关键在于使用者的初衷和动机。
只有在正确的引导下,科技力量才能为人类社会带来真正的利益。
希望我们能够从历史和影视作品中汲取教训,正确看待和使用科技力量,让其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不是灾难的源头。
介绍曼哈顿计划的英文作文
介绍曼哈顿计划的英文作文英文:Manhattan Project was a top secret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during World War II that aimed to develop the first nuclear weapon. I find it fascinating because it involved some of the greatest minds of the time, including Albert Einstein, and the project was shrouded in secrecy. The project was initiated by the US government in response to fears that Nazi Germany was developing a similar weapon. The project was led by physicist Robert Oppenheimer and was headquartered in Los Alamos, New Mexico.The Manhattan Project involved a massive effort to produce enriched uranium and plutonium, the two key components of a nuclear weapon. The project employed over 130,000 people and cost over $2 billion, making it one of the most expensive and ambitious scientific endeavors in history. The project culminated in the successful testing of the first atomic bomb on July 16, 1945, in Alamogordo,New Mexico.The Manhattan Project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course of history. The atomic bombs dropped on Hiroshima and Nagasaki in August 1945 led to Japan's surrender and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The project also ushered in the nuclear age and the Cold War, as the US and Soviet Union raced to develop even more powerful nuclear weapons.中文:曼哈顿计划是二战期间的一个顶级机密科学研究项目,旨在开发第一颗核武器。
曼哈顿计划的历史事件介绍
曼哈顿计划的历史事件介绍曼哈顿计划是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服务的一项军事工程,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曼哈顿计划的历史事件简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曼哈顿计划的简介曼哈顿计划发生在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由于当时的美国和德国纳粹在珍珠港进行了一场大战,而后,美国的科学家就提出了美国应该比德国纳粹率先造出原子弹这件事情。
因而,美国当时的总统罗斯福经过慎重考虑他同意了科学家的这种说法。
那么具体的曼哈顿计划是什么呢?关于曼哈顿计划是什么还要从美国制定这一计划开始说起。
在1941年12月6日,美国政治高层通过很长时间的决策,正式的制定了这一计划,并取名为“曼哈顿绝密计划”。
故而美国在之后,他们开始集结当时欧洲除了德国以外的所有国家的著名科学家。
终于,在历时半年的组织,这些科学家终于在1942年6月正式投入了这场研究之中,他们主要以核裂变反应为原理,设立一系列的研究方法,从而开始进行一步步实验。
美国政府当时对这一计划非常支持,而且投资了20亿美元。
终于,历时三年,在1945年7月16日这天,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而且依旧原计划制造出了两颗实用的原子弹。
因此,整个计划圆满的完成了。
在整个曼哈顿计划中,由于两个负责人思路清晰,应用了系统工程的方法来整体指挥此次工程,最终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而且,也大大的缩短了整个工程的所耗用的时间。
不仅如此,曼哈顿计划更是促进了世界第二次大战以后关于核和原子弹的飞速发展。
曼哈顿计划的真实性历史上著名的曼哈顿计划发生在世界第二次大战后的美国,由于当时的美国和德国纳粹在珍珠港进行了一场大战,而后,美国的科学家就提出了美国应该比德国纳粹率先造出原子弹这件事情。
因此,美国的政府高层经过商议,就制定了曼哈顿绝密计划。
然而,美国所拍摄的曼哈顿计划的影视剧一开播,就迅速掀起一股潮流,故而,令现代社会人们真正关心的就是曼哈顿计划到底是真实存在的吗?关于曼哈顿计划到底是真实存在的吗这个问题,根据各种历史数据统计以及资料显示,曼哈顿计划是真实存在的。
曼哈顿计划
爱因斯坦的信于8月2日交到了罗斯福的好友和科 学顾问亚历山大· 萨克斯博士手中,转交这份意义重大 的信函的重任就落在了萨克斯的肩上。一直到10月11 日,萨克斯才有机会面见罗斯福,他向总统读了爱因 斯坦的信,并呈上了科学家们联合署名的详细报告。 但罗斯福疲惫地说:“真抱歉!今天我太累了。这样 吧,明天早晨你到白宫和我共进早餐,那时再谈吧。” 萨克斯回去后,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巨大 的压力使他夜不能寐。整夜辗转反侧,苦思冥想如何 说服罗斯福,终于他想出了办法。
10月21日,根据罗斯福总统的指示,美国成立了 代号S—11的特别委员会,成员有陆军部长史汀生、哈 佛大学校长科南特博士和科学研究发展局局长布希博 士,并聘请爱因斯坦为非正式的科学顾问,进行研制 原子弹的前期理论准备。该委员会的有关情况都直接 向总统汇报。 1940年6月美国成立了由布希博士任主席的国防研 究委员会,S—11委员会则成为其下属的子委员会,并 获得6000万美元的研究经费。 1941年11月,美国国家科学院审议了用铀235制造 原子弹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为原子弹的研制提供了科 学的决策。S—11委员会改由国防研究委员会的上级部 门科学研究发展局直接领导,布希还成立了计划署, 开始进行实验工厂和生产工厂的基建。
曼哈顿计划
曼哈顿计划简介曼哈顿计划是 1942 年到 1946 年之间,美国联合英国、加拿大所做的一项研究,其目的是创造原子弹,是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服务的一项军事工程。
这项工程由美国陆军工程兵团的 Leslie Groves 将军领导,负责人是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曼哈顿计划是经美国总统批准的。
曼哈顿计划早在 1939 年就秘密地开始了,雇佣了超过 13 万人员,花费了将近二十亿美元 (相当于现在的 258 亿美元) 。
超过九成的花销用于建造工厂和创造核裂变的原材料,剩余部份用于创造和发展武器。
曼哈顿计划开展于超过 30 个城市,其中一些地点被设在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秘密地点。
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自此开始,美国正式卷入二战。
此时,纳粹德国已经开始了德国核武器开辟计划“铀计划”(德语:Uranprojekt),目的是创造出核武器,运用在二战之中。
一些美国科学家提出,要在纳粹德国之前研发出原子弹。
1942 年 12 月 2 日,在费米的指导下,世界上一个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在芝加哥建成,成功实现了可控的链式反应。
1943 年春,奥本海默领导科研人员开始了制造原子弹的工作;翌年,美国橡树岭工厂生产出第一批浓缩铀原材料; 45 年 7 月 12 日,第一颗实验性原子弹开始最后的装配。
1945 年 7 月 16 日,美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试爆成功,爆炸当量大约 21000 吨 TNT 炸弹。
1945 年 8 月 6 日,美国向广岛投放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 3 日后(8 月 9 日),向长崎投放名为胖子的原子弹。
8 月 15 日,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顺利结束。
1932 年,著名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因纳粹迫害,被迫离开德国到美国定居,不少在欧洲工作的犹太裔科学家也陆续逃往美国,美国被告知:德国正在创造原子弹!德国原子弹研制计划使反法西斯国家的许多科学家寝食难安,他们知道,如果纳粹德国抢先创造出原子弹,人类就将面临史无前例的核灾难,人类的明天将不堪设想,这些科学家们意识到,遏制像希特勒这样的战争狂人的惟一办法就是反法西斯国家抢在德国之前创造出原子弹。
原子弹研究团队-团队分析
曼哈顿计划-原子弹研究团队一、曼哈顿计划——原子弹研究团队相关资料及背景曼哈顿计划是美国陆军部于1942年8月开始实施的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的计划。
为了先于纳粹德国制造出原子弹,该工程集中了当时西方国家最优秀的1000多名科学家,动员了10万多人参加这一工程,历时3年,耗资25亿美元,于1945年7月16日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并按计划制造出两颗实用的原子弹。
1942年9月17日美国陆军工程兵建筑部副主任莱斯利·格罗夫斯少将被任命为工程总负责人,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为技术总顾问,具体负责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二、团队中的八种角色1、实干者:非常现实,传统甚至有点保守,他们崇尚努力,计划性强。
喜欢用系统的方法解决问题;实干者有很好的自控力和纪律性。
对团队忠诚度高,为团队整体利益着想而较少考虑个人利益。
2、协调者:能够引导一群不同技能和个性的人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他们代表成熟、自信和信任,办事客观,不带个人偏见;除权威之外,更有一种个性的感召力。
在团队中能很快发现各成员的优势,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妥善运用。
3、推进者:说干就干,办事效率高,自发性强,目的明确,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和成就感;遇到困难时,总能找到解决办法。
4、创新者:拥有高度的创造力,思路开阔,观念新,富有想象力,是“点子型的人才”。
他们爱出主意,其想法往往比较偏激和缺乏实际感。
创新者不受条条框框约束,不拘小节,难守规则。
5、信息者:信息者经常表现出高度热情,是一个反应敏捷、性格外向的人。
他们的强项是与人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获取信息。
信息者对外界环境十分敏感,一般最早感受到变化。
6、监督者:严肃、谨慎、理智、冷血质,不会过分热情,也不易情绪化。
他们与群体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团队中不太受欢迎。
监督者有很强的批判能力,善于综合思考谨慎决策7、凝聚者:团队中最积极的成员,他们善于与人打交道,善解人意,关心他人,处事灵活,很容易把自己同化到团队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曼哈顿计划简介曼哈顿计划是1942年到1946年之间,美国联合英国、加拿大所做的一项研究,其目的是制造原子弹,是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服务的一项军事工程。
这项工程由美国陆军工程兵团的Leslie Groves将军领导,负责人是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曼哈顿计划是经美国总统批准的。
曼哈顿计划早在1939年就秘密地开始了,雇佣了超过13万人员,花费了将近二十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258亿美元)。
超过九成的花销用于建造工厂和制造核裂变的原材料,剩余部分用于制造和发展武器。
曼哈顿计划开展于超过30个城市,其中一些地点被设在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秘密地点。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自此开始,美国正式卷入二战。
此时,纳粹德国已经开始了德国核武器开发计划“铀计划”(德语:Uranprojekt),目的是制造出核武器,运用在二战之中。
一些美国科学家提出,要在纳粹德国之前研发出原子弹。
1942年12月2日,在费米的指导下,世界上一个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在芝加哥建成,成功实现了可控的链式反应。
1943年春,奥本海默领导科研人员开始了制造原子弹的工作;翌年,美国橡树岭工厂生产出第一批浓缩铀原材料;45年7月12日,第一颗实验性原子弹开始最后的装配。
1945年7月16日,美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试爆成功,爆炸当量大约21000吨TNT炸弹。
1945年8月6日,美国向广岛投放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3日后(8月9日),向长崎投放名为胖子的原子弹。
8月15日,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顺利结束。
曼哈顿计划1932年,著名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因纳粹迫害,被迫离开德国到美国定居,很多在欧洲工作的犹太裔科学家也陆续逃往美国,美国被告知:德国正在制造原子弹!德国原子弹研制计划使反法西斯国家的许多科学家寝食难安,他们知道,如果纳粹德国抢先制造出原子弹,人类就将面临史无前例的核灾难,人类的明天将不堪设想,这些科学家们意识到,遏制像希特勒这样的战争狂人的唯一办法就是反法西斯国家抢在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
彭训厚介绍说,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吉拉德等科学家担心德国法西斯可能首先研制成功原子弹,出于热爱世界和平、维护正义的一种历史责任感,从1939年3月27日开始,就在美国到处奔走,呼吁美国抓紧研制原子弹的工作,当时军界的一些领导人对这个新生事物不太理解,把他们看作怪人。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著名的核动力公式,为原子能的发现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国防大学军事科技部教研室副主任葛立德介绍说,在当时的情况下,原子弹发生核裂变产生巨大的能量来用作武器,仅仅是从理论上提出来了,原子弹爆炸的原理解决了,但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验证,很多人还不太了解这种毁灭性的武器的杀伤作用。
科学家们心急如焚,他们认为只有直接将建议交给罗斯福,才有可能尽快开始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为了增加说服力,他们一致决定推举爱因斯坦作为代表,爱因斯坦马上在科学家们的建议报告上署上了自己的名字,但这份报告并未引起罗斯福的重视,负责转交信件的罗斯福的科学顾问萨克斯为说服罗斯福,向罗斯福讲述了拿破仑因为没有采纳新发明的蒸汽船,没能建立起先进的海军舰队,最终为英国打败的历史,他说:“英国历史学家认为,拿破仑如果有点远见的话,那历史必定会改写!”沉默很长时间后罗斯福告诉他:“我不会成为第二个拿破仑!”葛立德介绍说,应该说罗斯福总统也是在半信半疑中接受了他们的劝说,因为他下令研制之后的第一笔拨款只有6000美元,相对于最后的总投入20亿研制3颗原子弹,显然杯水车薪。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受到日本海军偷袭的美国终于对日本宣战,珍珠港事件也成为美国加快研制原子弹的一个转折点。
1942年6月,美国的原子弹研制计划正式开始,由于研制计划的总部开始设在纽约市曼哈顿区,因此原子弹研制计划也叫做“曼哈顿计划”。
为提高效率,美国决定将所有分散在军队、大学和各实验室研制原子弹的单位联合起来,这种体制被称为“三位一体”制,陆军格罗夫斯少将被任命为工程总负责人,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有“原子弹之父”之称的奥本海默为技术总顾问,罗斯福还赋予该工程有“高于一切的特别优先权”。
在“曼哈顿计划”中,有一位年轻的中国女科学家吴健雄。
吴健雄1912年出生于江苏,1936年留学美国,她的老师就是奥本海默,奥本海默对吴健雄的物理才能特别赏识,从1944年3月开始,吴健雄经奥本海默推荐,获得了特殊的保密许可,参加了美国的最高机密“曼哈顿计划”,这时吴健雄还没有加入美国国籍。
国防大学军事科技部教研室副主任葛立德介绍说,现在从有关的资料来看,吴健雄在整个核武器研制当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大,她是在美国率先研制了原子核的分裂反应,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试验,就是把过去的原子弹爆炸核裂变反应这样一个理论变成一个试验来验证它的。
1958年,吴健雄获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75年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性会长。
她还在实验室中首次证明了李政道和杨振宁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推测,推翻了宇称守恒定律,正因为吴健雄在原子物理学上的卓越贡献,她也被人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新墨西哥州人迹罕至的一片沙漠,在1942年以后突然热闹起来,美国原子弹研制的心脏机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建在了这里,实验室距离最近的小镇约48公里,这里将完成原子弹最后的组装工作,它的代号为“Y计划”。
当奥本海默选定这片沙漠后,美国军事工程部门立即开始了紧张的工程建设,一批科学家也带着仪器不断进入实验室,他们开始时认为只要6名物理学家和1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就够了,但到1945年时,实验室已有2000多名研究人员和3000多名军事人员,其中包括1000多名科学家,而且不少都是世界一流的,因此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又被戏称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集中营”。
“曼哈顿计划”的保密措施也是空前的,这里所有的邮件都要经过检查,所有电话都受到监听,所有家属只知道一个通信地址:美国陆军邮政信箱1663号。
全美国只有12人知道整个工程情况,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正在从事原子弹的研制,即便是高层领导,也只有罗斯福总统和陆军部长史汀生知道内情。
葛立德介绍说,在“曼哈顿计划”当中,美国的保密措施做得非常好,罗斯福总统没有经过国会的审批,他直接下定了这个决心,当时的副总统杜鲁门都不知道美国还有原子弹的研制计划,这也说明保密措施的到位。
1945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接近尾声,德国已是穷途末路,而日本的战败也只是时间问题,因此同盟国决定于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苏联旅游胜地雅尔塔举行首脑会议,讨论最后战胜德国及苏联对日作战等问题。
会议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苏联领导人进行了秘密会晤,会晤的核心问题就是苏联对日作战问题,根据美国军方的估计,如果苏联不参加对日作战的话,那么打败日本美国至少还要付出百万人的伤亡和1年的时间,如此巨大的代价和漫长的时间,美国难以承受,美国迫切需要苏联在结束对德作战后迅速参加对日作战,为此,美国和苏联秘密签订了损害中国主权的“雅尔塔协定”。
1945年初春,盟军在硫磺岛和琉球群岛登陆以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冲绳岛了,冲绳岛的面积为1200平方公里,日军在冲绳岛的部队有7万多人。
彭训厚介绍说,冲绳岛是位于日本本土与台湾岛之间的一个岛屿,应该说是日本的南大门,战略地位至关重要,因此日本准备集中海、空主力,把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主力歼灭在冲绳岛附近。
1945年3月下旬,冲绳之战打响,这次登陆,美军共投入舰船1300多艘,航空母舰为破记录的33艘,为减少伤亡,美军出动1700多架飞机轮番对冲绳岛进行轰炸,轰炸进行7天后,美军才开始登陆。
但美军登陆时,却遇到了从没遇到过的情况,不仅没有遭到日军的任何抵抗,上岛后也找不到日军的踪影,而在以往的岛屿争夺战中,日军总是与登陆的美军拼死血战。
原来这次日军改变了战术,他们隐藏的目的是使登陆的美军找不到目标,然后等日军的空中力量摧毁美军的舰船时,再出来和美军进行决战。
日军等待的空中力量指的是“神风特攻队”,它是一支以自杀方式进行袭击的日军飞行队,他们用捆绑着250公斤炸药的“零式”飞机撞击美国军舰,并用这种方式表示对天皇的忠心。
彭训厚介绍说,由于美国后来掌握了日本先进的零式飞机的特点,其攻击作用就难以发挥了,再加上日本已濒临崩溃,所以就组织了所谓的“神风特攻队”,让飞行员驾驶着装满弹药的飞机直接撞击美国的舰船,借此与飞机、舰船同归于尽。
这么做的结果是一共撞毁了美国的舰船40艘,其中包括4艘航空母舰,当然日军也付出了巨大代价,飞机损毁1000多架,飞行员死亡2000多人,日本一共用做“神风特攻队”的飞机是5000架,后来由于二次大战提前结束,这个计划没有完全付出实施。
4月6日,“神风特攻队”发起第一次进攻,这次日军出动自杀飞机多达350架,发现来袭的机群后,美军飞机迅速从航母甲板上起飞,让美军飞行员吃惊的是,来袭的飞机根本不愿意和美军飞机作任何空中格斗,这些飞机只求在未被击落前能一头撞上美国军舰。
从这天起,冲绳海面上就卷起了自杀的狂风。
直到这时,驻守在冲绳的日军才从地下钻出来,与美军展开了血战,这些自杀飞机给美军士兵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美军飞机驾驶员在迎战自杀飞机的过程中,经常技术变形,起落失常,导致航空母舰的甲板上事故不断。
因为冲绳岛战略地位至关重要,美国也投入了大量的兵力,达452000多人,因此战斗异常激烈,规模也很大,尽管美国取得了胜利,但死伤惨重,到6月21日,美军攻陷了冲绳,但这时战斗已打了整整80天。
冲绳之战,美军共阵亡48000名官兵,日军自杀飞机还击沉美国军舰26艘,击伤164艘,受到重创的军舰包括美国的王牌航空母舰“企业”号。
同时,日本也做好了在本土决战的准备,他们在日本本土集中250万左右的兵力,并组织了1亿国民预备兵力,力图在最后一战中,扭转战争的败局。
面对日本拒不投降的形势,1945年5月25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正式下达在日本九州、本州、关东地区登陆的作战要求,登陆发起的时间为1946年春,也就是还有一年的准备时间。
太平洋美军立即投入了紧张的训练,但美军上层却忧心忡忡,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参照硫磺岛、冲绳岛登陆作战的伤亡比例计算,在日本本土登陆作战中美军将要阵亡100万人才能最后占领日本,为此,美军军方试图用其他方法替代登陆的计划,美军曾拟定在日本使用芥子气等化学武器迫使日本投降,但后来又认为芥子气杀伤力仍然有限,因而放弃了该计划,而此时,在日本投掷原子弹就成了美军最后的选择。
葛立德介绍说,在这次会上有几个很重要的人物,比如说像陆海军参谋长,还有海军司令,陆军部长等,当时在座的只有3个人知道原子弹,其他的高级将领还都不知道美国在原子弹研制方面已经接近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