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共41套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5a87bb3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19.png)
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古代文明的出现1.1 教案内容:重点:了解古代文明的出现及其特点难点:分析古代文明对后世的影响1.2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明,文明是如何产生的。
2. 新课导入:介绍古代文明的出现背景。
3. 课堂讲解:讲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古代文明的认识。
5.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现实生活中古代文明的影响。
第二章:古代埃及2.1 教案内容:重点:了解古代埃及的历史、文化和成就难点:分析古代埃及文明对后世的影响2.2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埃及的文明成就。
2. 新课导入:介绍古代埃及的历史背景。
3. 课堂讲解:讲解古代埃及的文化、宗教、社会制度等方面。
4.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古代埃及的认识。
5.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古代埃及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章:古代巴比伦3.1 教案内容:重点:了解古代巴比伦的历史、文化和成就难点:分析古代巴比伦文明对后世的影响3.2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巴比伦的文明成就。
2. 新课导入:介绍古代巴比伦的历史背景。
3. 课堂讲解:讲解古代巴比伦的文化、宗教、法律等方面。
4.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古代巴比伦的认识。
5.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古代巴比伦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章:古印度4.1 教案内容:重点:了解古印度的历史、文化和成就难点:分析古印度文明对后世的影响4.2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古印度的文明成就。
2. 新课导入:介绍古印度的历史背景。
3. 课堂讲解:讲解古印度的文化、宗教、社会制度等方面。
4.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古印度的认识。
5.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古印度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章:古中国5.1 教案内容:重点:了解古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成就难点:分析古中国文明对后世的影响5.2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古中国的文明成就。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c8293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6b.png)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1492年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光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所到的中、南美洲(除巴西)广大地区、都成为西班牙殖民地.一起看看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欢迎查阅!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11、时间:14—17世纪最早兴起的国家:意大利2、核心:人文主义3、主要代表人物:⑴但丁:①地位:文艺复兴先驱②代表作:《神曲》(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⑵达•芬奇:①地位:意大利最画家.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②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⑶莎士比亚:①地位:英国最的文学家②代表作:《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四大悲剧”4、性质:是资产阶级叩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5、意义或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第二课新航路开辟1、时间:15-17世纪2、条件:⑴欧洲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⑵欧洲人对地球的了解(相信地圆说)⑶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传播3、哥伦布主要活动:⑴坚信地球是圆的,认为从欧洲出发,一直向西航行能到达东方。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18e89b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0e.png)
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古代文明的发展1.1 教案内容:古埃及文明1.2 教案内容:古巴比伦文明1.3 教案内容:古印度文明1.4 教案内容:古中国文明1.5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及其特点第二章:古代希腊罗马文明2.1 教案内容:古希腊文明2.2 教案内容:古希腊民主制度2.3 教案内容:古罗马法律2.4 教案内容:古罗马帝国的兴衰2.5 教学目标:掌握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发展及其影响第三章:中世纪的欧洲3.1 教案内容: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3.2 教案内容: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3.3 教案内容:中世纪欧洲的城市与贸易3.4 教案内容:中世纪欧洲的文化与艺术3.5 教学目标:了解中世纪欧洲的历史特点及其发展第四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4.1 教案内容:文艺复兴的起源与特点4.2 教案内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4.3 教案内容:宗教改革的背景与过程4.4 教案内容:宗教改革的影响4.5 教学目标:掌握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第五章:近代初期的欧洲5.1 教案内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5.2 教案内容:法国大革命5.3 教案内容:美国独立战争5.4 教案内容:近代欧洲的殖民扩张5.5 教学目标:了解近代初期欧洲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第六章:工业革命及其影响6.1 教案内容:工业革命的起源与进程6.2 教案内容:蒸汽机的发明与工业革命的发展6.3 教案内容:工业革命对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影响6.4 教案内容: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与发明6.5 教学目标: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世界的影响第七章:殖民扩张与争夺7.1 教案内容: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策略7.2 教案内容:非洲与亚洲的殖民化过程7.3 教案内容:殖民主义的影响与遗留问题7.4 教案内容:反殖民主义运动与民族独立7.5 教学目标:分析殖民扩张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世界的长期影响第八章:世界大战与和平运动8.1 教案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过程8.2 教案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战局8.3 教案内容:战争对人类社会的破坏与反思8.4 教案内容:战后的和平运动与国际合作8.5 教学目标:认识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以及对和平的追求第九章:冷战与两极格局9.1 教案内容:冷战政策的形成与主要事件9.2 教案内容: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与危机9.3 教案内容:第三世界的兴起与Non-Aligned Movement9.4 教案内容:冷战结束与两极格局的解体9.5 教学目标:分析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以及两极格局的变迁第十章:现代世界的挑战与变革10.1 教案内容: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一体化10.2 教案内容:信息技术革命与互联网的影响10.3 教案内容: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0.4 教案内容:人类面临的新的安全挑战10.5 教学目标:理解现代世界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以及人类社会的适应与变革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的发展及其特点。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a0987206a76e58fafab0037d.png)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氏族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教学难点人类怎样从猿到人进化而来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阅读1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读了《赫胥黎在演讲》,你是否愿意加入到“庄严的科学讨论中”?承上启下,教师讲授:牛津大主教认为人是上帝造出来的,他完全依据神话传说,含有许多夸张、虚构的成分;赫胥黎认为人和猿有同一祖先,人是由类似猴子那样的动物进化而来的,他所依据的是科学分析。
现在就让我们一块了解这个科学分析的进程。
(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1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主要有哪几个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教师强调:“猿类”指生活在千百万年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
“正在形成中的人”指从猿到人的过渡形态,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
“完全形成的人”指已能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2根据第3页“动脑筋”:直立行走是不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为什么?(应该是的。
因为:①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用于制造工具、进行劳动等,使得人类与动物有了根本的区别。
②直立行走开阔了眼界,促进了脑的发育,最终使得人类完全从动物中脱离出来。
)3根据第3页表格《完全形成的人》进行课堂“接龙练习”:《完全形成的人》4根据现代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哪些主要人种?(黄种、白种和黑种)5他们之间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6教师指导学生观看第6页自由阅读卡·《美洲的早期人类》,首先指出其中的“蒙古利亚种”即黄种。
然后说明:印第安人的体貌含有黄种特征,就是历史上亚洲人种的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他们的体貌又含有黑种特征,则是因为地理环境与非洲相似所起的作用。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1.2.1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1.2.1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190ea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1c.png)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反思:
回顾今天的课堂,我觉得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我尽力将抽象的历史概念具体化,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20世纪初中国局势的复杂性。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进来,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我也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能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体会历史学习的现实意义。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和压迫的英勇斗争。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20世纪初中国局势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目标:
1.了解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特点,掌握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影响。
2.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认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和压迫的英勇斗争。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1. 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斗争。
2.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讨论环节,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害怕表达错误而不敢发言,下次我可以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另外,我也可以在讲解历史事件时,更多地引入多元视角,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历史观点和解释,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①重点知识点:20世纪初中国局势的特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影响。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bd3b83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1.png)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2018秋季最新编辑教案新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古代埃及一、课标内容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本节课讲述的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埃及,很多学生对古埃及比较感兴趣,便于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使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2.学习目标目标1:结合教材,识记古埃及地理位置,发展历程,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法老的地位等基本史实。
目标2:观察教材古代埃及图片并结合地理知识,说出古代埃及文明形成的条件,认识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重点)目标3:梳理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重点)目标4:说出古埃及的主要文明成就;(重点)目标5:认识金字塔是法老统治的化身,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难点)四、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国吗?一提到埃及这个古老的国度,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生:金字塔、法老、木乃伊等。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的国度,感受其伟大的文明。
2.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师:在正式进行本课学习前,我们先来了解下世界历史的分期。
教师根据PPT 图示进行讲解。
(1)自主学习出示任务:任务一:结合教材,识记古埃及地理位置,发展历程,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法老的地位等基本史实。
(2)合作探究出示任务:任务二【合作探究】观察教材“古代埃及”图片并结合地理知识,说出古代埃及文明形成的条件。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观察地图,进行合作探讨,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并梳理答案。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今中东地区),起初在尼罗河流域,直到国力强盛时候,才达到当今的埃及领土。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全集 人教版新课标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全集 人教版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0c3c79245f0e7cd184253665.png)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全集 人教版新课标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
课程标准
1-3以“冷战”的形成和结束为线索,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格局的变化。
5-3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区域性战争的实例中,找出导致区域性冲突的多种因素。
教学要求
1.分析雅尔塔协定的有关内容和具体事件,理解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
2.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版图,说明“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是东西方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
3.收集课内课外资料,列举美苏争霸与“冷战”的种种表现,解释“冷战”的含义。
4.通过典型事例,描述亚非拉殖民地国家的觉醒与殖民体系瓦解的历史意义。
5.以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与发展中国家争取经济独立的努力为例,感受科技革命浪潮下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的现代化追求。
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43a1a7c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2.png)
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1课《人类的形成》【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的形成过程,掌握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类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重点】1. 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技能。
2. 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1. 早期人类的生产工具和狩猎技术。
2.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类的形成过程。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和狩猎技术。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2课《古代埃及》【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文明成就和衰落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埃及文明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重点】1. 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和文明成就。
2. 古代埃及的衰落原因。
【教学难点】1. 古代埃及的农业生产和宗教信仰。
2. 古代埃及的文明成就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古埃及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和文明成就。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古埃及的地理位置、文明成就和衰落原因。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古埃及的农业生产和宗教信仰。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古埃及的文明成就及其影响。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3课《古代希腊》【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希腊的地理环境、城邦制度和文化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670c2feefdc8d376ee3259.png)
目录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人类的形成.. (3)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6)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10)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3)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16)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19)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22)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25)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28)第四单元步入近代 .........................................................................................................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31)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34)第12课美国的诞生 (36)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39)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 (42)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 (44)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47)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49)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9)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 (52)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55)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58)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错误!未定义书签。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9ce3262e53a580217fcfeb2.png)
部部梳理《古代埃及》教材分析:古埃及作为大河文明的典型代表之一,尼罗河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还没有那个民族,像埃及那样,与一条河有着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果说黄河与黄河文明的关系像是母亲与子女,那么,尼罗河就像古埃及文明体内的血脉。
本课先通过文字和图片等介绍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尼罗河的航运条件等,建立起古代埃及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以及了解尼罗河的优越性。
再通过一系列文明成就的展示,使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如何影响文明产生。
在本课教材最后,概述了古埃及的盛衰史。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2、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3、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围绕金字塔之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教学难点】1、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2、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教学准备:1、电脑、投影仪;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代埃及。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1.图片展示:国际空间站拍摄地球夜景:尼罗河岸灯火通明2.材料展示:古代埃及诗歌《赞美尼罗河》: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歌唱!你滋润了太阳神赋予的土地,养育着所有的人民,让我们在干涸的沙漠里畅饮!你慷慨无私地给予我们所有美好的东西!【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材料教学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论从史出的能力。
(历史教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人教版
![(历史教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60beb0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5.png)
九班级历史与社会教案人教版通过引导同学观看、思考和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缘由、特点、影响,培育同学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力量;一起看看九班级历史与社会教案人教版!欢送查阅!九班级历史与社会教案人教版1力量目标:1.了解和把握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2.把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富强〞;3.把握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4.把握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
力量目标1.通过引导同学观看、思考和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缘由、特点、影响,培育同学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力量;2.引导同学通过对国家工业复兴法的争辩、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开展的作用,培育同学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大事、历史人物的力量。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对资本主义的开展、冲突、危机以及自我调整和改进的历程有较辩证和全面的生疏。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行防止。
教学重难点重点: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难点:经济危机中一些经济方面的学问;罗斯福新政的一些内容。
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各有何作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冲突,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这给经济的开展供应了有利的环境。
出示课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对稳定的时期)二、富强及其崩溃(1)这一时期经济增长快速快的表现是什么师:这一时期的经济可以用“富强〞来形容了。
这一切使资产阶级得意忘形,认为资本主义取得了“永久的稳定〞当年就任美国总统的胡佛说:“他将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汽车〞话音落下不久,爆发了历最为严峻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爆发的缘由、特点、影响(1)缘由师讲解:①销毁商品的缘由:垄断资本家要保持商品价格,维持利润。
在当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垄断资产阶级盲目扩大生产,较比拟之下,人民的而消费力量没有相应提高,产品销售部出去,引起产品积压。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5f91fe8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a0.png)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和文化成就课时1:中华文明的发祥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掌握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特点和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流布;- 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特点分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壁画和器物等,激发学生对中华文明的兴趣。
2. 呈现:介绍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流布,结合地理环境解释中华文明在黄河流域发展的原因。
3. 讲解:详细解释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特点,如兴起的社会阶层、发达的农业经济等。
4. 梳理:归纳总结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和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特点。
5. 练:结合练题,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课堂互动-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鼓励学生互动讨论中华文明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展示与评价- 请学生用图表或文字记录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和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特点。
课时2:中华文明的传播与交流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中华文明的传播与交流;- 掌握中国古代与世界各地的交流与影响。
教学内容- 中华文明的传播与交流;- 中国古代与世界各地的交流与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中华文明的传播与交流方式;- 详细介绍中国古代与世界各地的交流与影响。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产物,引发学生对中华文明传播与交流的思考。
2. 呈现:介绍中华文明的传播与交流方式,包括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等。
3. 讲解:详细介绍中国古代与世界各地的交流与影响,如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和文化交流等。
4. 梳理:归纳总结中华文明的传播与交流方式,及其对世界各地的影响。
5. 练:结合练题,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课堂互动- 分组讨论:学生组织小组讨论,探讨中华文明传播与交流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分享不同文明交流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共41套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共41套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c334937f18583d04964592e.png)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共41套新人教版)两种命运的决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知道重庆谈判,了解内战的爆发、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等史实。
通过学习有关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培养依据基本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联系旧知识分析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局势,结合有关史料,探讨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用意,毛泽东冒着巨大风险亲赴重庆的原因,以及重庆谈判所取得的成果。
分析全面内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的基本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
通过学习国共双方在和平民主与内战独裁之间的较量,理解民主与和平是中国人民的心声。
3.1.2学时重点重点:中共七大、重庆谈判和全面内战的爆发 3.1.3学时难点难点:国共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3.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播放视频《内战爆发》问:刚才看到的这段视频资料,反映的是哪一事件? 追问:交战双方是谁?为什么会发生?能否避免? 活动2【讲授】那一年,清凉山下,延水河畔…… 多媒体出示图文资料,结合教材内容: 资料1:“……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我们应当用全力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讲话(节选) 资料2:“……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外部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才能完成我们的任务!” ――蒋介石1945年在国民党六大上的讲话(节选) 设问:面对中国的前途走向,国共两党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思考:面对这两种不同的前途主张,中国又该如何实现不同主张的统一? 假设1:内战、武力、战争………… 设问:蒋介石为什么没有直接发动内战? 假设2:和平、谈判………… 活动3【讲授】谈判桌上的较量多媒体出示一组图片,看图说话:这一组图片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历史故事?探究:蒋介石为什么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陪都进行谈判? 毛泽东为什么会去参加谈判? 活动:cosplay――如果你是蒋介石,说说为什么邀请毛泽东来谈判? 如果你是毛泽东,说说为什么去谈判? 出示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合影,说说看,他们此时此刻在想些什么? 出示《双十协定》,设问:协定在哪些方面达成了共识? 又在哪些方面存在分歧? 这些分歧的存在,又说明了什么?能否举例说明。
【配套K12】九年级历史上册全一册教案(人教版打包23套)
![【配套K12】九年级历史上册全一册教案(人教版打包23套)](https://img.taocdn.com/s3/m/e0f184a8f705cc1755270972.png)
九年级历史上册全一册教案(人教版打包23套)人类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大致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等相关史实。
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通过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相关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使学生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中采用导读法,引导学生注意从文字资料中获取必要信息,并能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采用例证法和对比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在观察、比较等方面,同时对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实施探究式学习起到良好的基础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探究式学习,教师不断深入的提问,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观察图片、阅读文字、自由讨论等过程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类是平等的。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本课以“人类的形成”为主题概述了原始社会的历史演变,主要以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原始社会的瓦解三大问题为线索,向学生展示了原始社会的历史风貌。
本课教学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本课教学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教学环节导学过程学习过程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展示《冰河世纪》图片:这几张图片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呢?谁能说说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内容呢?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这部片子中的配角——“人类”,看看人类是怎样产生的?落实标人类的出现能说说,关于人类的起源有多少种说法?人类起源的资料: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甚至于哲学家、宗教家,都曾对人类起源做过各种角度的研究,然而,迄今仍没有最令人信服的说法。
我们看看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是怎么揣测人类起源的!归纳各种神话,人类的起源可以分为『呼唤而出』、『原本存在』、『植物变的』、『动物变的』和『泥土造的』五种。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第二单元第二课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第二单元第二课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595f43d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0.png)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本节课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学习状态。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本节课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本节课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本节课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请描述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人口、环境的影响。
3.请列举我国能源利用的主要方式,并说明合理利用能源对人口、环境的重要性。
4.请列举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并说明相应的治理措施。
5.请谈谈你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认识,以及如何协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学反思与改进
1.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部分学生在讨论时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
3.例题三: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人口、环境的影响。
答案: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耕地多,林地、草地少。
影响:对人口:土地资源丰富有利于人口居住和经济发展;土地资源匮乏地区人口较少。
对环境:土地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但不合理利用会导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土地资源匮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出现土地荒漠化等现象。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4e2e27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f0.png)
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古代文明的开端1.1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学习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
分析化石证据和遗传学研究对人类起源的证明。
1.2 古代埃及文明学习古埃及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理解古埃及文明的发展。
分析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等古埃及文化遗产的意义。
1.3 古代印度文明学习古印度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理解古印度文明的发展。
分析印度河流域文明和佛教对古印度的影响。
第二章:古代文明的繁荣与衰落2.1 古代巴比伦文明学习巴比伦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理解巴比伦文明的发展。
分析汉摩拉比法典和巴比伦宗教对社会的影响。
2.2 古代希腊文明学习古希腊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理解古希腊文明的发展。
分析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和哲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章:中世纪的欧洲3.1 罗马帝国的分裂与衰落学习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衰落过程,理解欧洲中世纪初期的情况。
分析罗马帝国的衰落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3.2 法兰克王国的建立与发展学习法兰克王国的历史、地理和政治制度,理解其对欧洲的影响。
分析查理曼帝国的建立和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
第四章:中世纪的亚洲4.1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传播学习伊斯兰文明的起源、发展和传播过程,理解其对亚洲和欧洲的影响。
分析阿拉伯数字和伊斯兰文化对世界历史的贡献。
4.2 亚洲其他文明的发展学习亚洲其他文明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理解其对中世纪亚洲的影响。
分析印度的莫卧儿帝国和中国的元明清时期的特点。
第五章:近代世界的到来5.1 文艺复兴运动学习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特点和主要思想家,理解其对近代世界的影响。
分析文艺复兴对艺术、文化和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5.2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学习宗教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理解其对近代世界的影响。
分析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和理念,理解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六章:近代欧洲的国家统一与民族主义6.1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学习法国大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理解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共41套
新人教版)
两种命运的决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知道重庆谈判,了解内战的爆发、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等史实。
通过学习有关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培养依据基本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联系旧知识分析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局势,结合有关史料,探讨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用意,毛泽东冒着巨大风险亲赴重庆的原因,以及重庆谈判所取得的成果。
分析全面内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的基本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
通过学习国共双方在和平民主与内战独裁之间的较量,理解民主与和平是中国人民的心声。
1.2学时重点
重点:中共七大、重庆谈判和全面内战的爆发
1.3学时难点
难点:国共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
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播放视频《内战爆发》
问:刚才看到的这段视频资料,反映的是哪一事件?
追问:交战双方是谁?为什么会发生?能否避免?
活动2【讲授】那一年,清凉山下,延水河畔……
多媒体出示图文资料,结合教材内容:
资料1:“……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我们应当用全力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讲话
资料2:“……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外部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才能完成我们的任务!”——蒋介石1945年在国民党六大上的讲话
设问:面对中国的前途走向,国共两党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思考:面对这两种不同的前途主张,中国又该如何实现不同主张的统一?
假设1:内战、武力、战争…………
设问:蒋介石为什么没有直接发动内战?
假设2:和平、谈判…………
活动3【讲授】谈判桌上的较量
多媒体出示一组图片,看图说话:这一组图片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历史故事?
探究:蒋介石为什么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陪都进行谈判?
毛泽东为什么会去参加谈判?
活动:cosplay——如果你是蒋介石,说说为什么邀请毛泽东来谈判?
如果你是毛泽东,说说为什么去谈判?
出示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合影,说说看,他们此时此刻在想些什么?
出示《双十协定》,设问:协定在哪些方面达成了共识?
又在哪些方面存在分歧?
这些分歧的存在,又说明了什么?能否举例说明。
活动4【导入】亮出獠牙,直扑中原…………
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
出示中原解放区的位置图,了解中原解放区的大致位置及其军区代表人物
材料1:7月20日,毛泽东指出:“蒋介石破坏停战协定……只有在自卫战争中彻底粉碎蒋介石的进攻之后,中国人民才能恢复和平。
”——毛泽东:《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指示
材料2:1946年8月,毛泽东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
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坚定了中国人民革命必胜的信心。
思考:从这两则资料中,你看出了什么?
出示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完成思考:
资料:1946年10月17日,最受蒋信任的参谋总长陈诚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如用军事,三五月内可告一段落。
任何一条铁路,两星期内可以打通。
”
设问:①陈诚的话反映了国民党对于战争结果有怎样的预测?陈诚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信心?
出示《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
思考:②依据表格数据,说说国民党会采取怎样的战略战术?
面对蒋介石的全面进攻,毛泽东有何回应?如何应对?
阅读教材图4—5及其文字说明,了解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发动重点进攻的概况
资料1:“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存人失地,人地皆有;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敌人进攻延安是握着拳头的。
他到了延安,就要把指头伸开,这样就便于我们一个一个地切掉他。
”
资料2:“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
资料3:“在不利情况下保存自己,正是为了在有利情况下歼灭敌人”
出示《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设问:这种变化预示着什么?
活动5【活动】合作探究:20世纪20—4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合作探究:20世纪20—4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新中国的诞生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知道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作用;知道渡江战役的概况和结果;自主学习,叙述中国人民政协的概况、作用;独立探究,理解中国人民政协的召开使人民获得了民主权力;结合视频与诗词,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性时刻,知道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而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过程方法目标:在分析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诗歌阅读分析能力。
从材料分析中,培养整理和归纳知识的能力,并对所探索的问题能阐述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培养热爱国家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三年的解放战争,最终推翻国民党政府,建立了新中国的历史。
教材
设计了四部分内容加深学生对这段历史的领悟。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叙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国主张。
“渡江战役”和“政治协商会议”为我们介绍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最后“开国大典”叙述了新中国的建立,并帮助学生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与新中国筹建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新中国诞生的意义。
.难点:新中国的建立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教学过程
1学时
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通过开国大典的小短片,看到人民欢呼雀跃,引导学生回答发生了什么事,人民为何如何开心,引出新中国的诞生。
活动2【活动】微
新中国的诞生给人民群众带来了非常大的鼓舞,也改变了人民的命运,但是他是如何诞生的呢?请大家一起来观看下面这段微课。
2.出示微课,大致介绍为新中国诞生提供条件的七届二中全会、渡江战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
国大典的大致过程
活动3【讲授】学生归纳
让学生根据微课展示的内容,对课文内容进行整理,并列提纲。
由学生代表进行展示。
出示渡江战役相关图片,提问:渡江战役对于建立新中国有何影响?
讨论: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占有绝对优势,为何最终胜利的却是共产党?引导学生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出示新中国诞生图片的人民群众反应,设问:新中国的建立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有何意义?
展示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屈辱史实的图片,论证长期的苦痛。
提问这段历史何时结束,从而得出新中国的诞生结束了我国的屈辱史。
使中国走上了民主、独立、统一的道路给出中国解放前后的GDP和大学生人数变化,通过图表的反差直观反映新中国的诞生使我国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设问,让学生找出当今社会与之前相比的民主之处,得出中国的诞生是我们走上了民主富强的道路。
0.对新中国诞生的意义进行小结。
1.讨论:新中国的诞生除了对中国人民有影响外,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人民而言有何意义?
活动4【作业】作业布置课堂作业本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