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公园建设工程技术规范附件
B.0.1-B.0.14施工单位报审、报验用表
![B.0.1-B.0.14施工单位报审、报验用表](https://img.taocdn.com/s3/m/7a977dac1a37f111f0855b15.png)
表B.0.1 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西青郊野公园内河道桥梁栈道景观提升工程施工(第1标段)编号:
表B.0.4 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
工程名称:西青郊野公园内河道桥梁栈道景观提升工程施工(第1标段)编号:
表B.0.5 施工控制测量成果报验表
表B.0.6 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
表B.0.7 报审、报验表
表B.0.8 分部工程报验表
表B.0.9 监理通知回复单
表B.0.10 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报审表
表B.0.11 工程款支付报审表
表B.0.12 施工进度计划报审表
表B.0.13 费用索赔报审表
表B.0.14 工程临时/最终延期报审表。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https://img.taocdn.com/s3/m/6778cb82783e0912a3162a32.png)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城市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一般规定一、选线符合公园总体设计要求;二、通过乔灌木种植区的地下管线与树木的水平距离符合附录二的规定;三、管线从乔灌木设计位置下部通过,其埋深大于1.5m,从现状大树下部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3m。
根据上不荷载,对管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四、通过乔木林的架空线,提出保证树木正常生长的措施。
内容和规模专类植物园应以展出具有明显特征或重要意义的植物为主要内容。
全园面积宜大于2hm.盆景园应以展出各种盆景为主要内容。
独立的盆景园面积宜大于2hm。
园内主要用地比例一、一般情况增加绿化用地的面积或设置各种活动用的铺装场地、院落、棚架、花架、假山等构筑物;二、公园陆地形状或地貌出现特殊情况时园路及铺装场地的增值。
一、公园平面长宽比值大于3;二、公园面积一半以上的地形坡度超过50%;三、水体岸线总长度大于公园周边长度。
常规设施面积大于10hm的公园,应按游人容量的2%设置厕所蹲位(包括小便斗位数),小于10hm者按游人容量的 1.5%设置;男女蹲位比例为1-1.5:1;厕所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50m;各厕所内的蹲位数应与公园内的游人分布密度相适应;在儿童游戏场附近,应设置方便而同使用的厕所;公园宜设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厕所。
总体设计--------布局做出综合设计。
一、避开主要景点和游人密集活动区;二、不得影响原有树木的生长,对计划新载的树木,应提出解决树木和架空线路矛盾的措施。
竖向控制因借观赏点的地面高程。
现状处理一、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的划定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成林地带外缘树树冠垂直投影以外0.5m所围合的范围;2、单株树同时满足树冠垂直投影及其外侧5.0m宽和距树干基部外缘水平距离为胸径20倍以内;二、保护范围内,不得损坏表土层和改变地表高程,除保护及加固设施外,不得设置建筑物、构筑物及架(埋)设各种过境管线,不得栽植缠绕古树名木的藤本植物;三、保护范围内,不得设置造成古树名木处于阴影下的高大物体和排泄危及古树名木的有害水气的设施;四、采取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和创造良好的神态环境,维护其正常生长。
郑州2019—2020年郊野公园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表
![郑州2019—2020年郊野公园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表](https://img.taocdn.com/s3/m/1700e8c8524de518974b7d00.png)
403
以遗址 保 护、历 史 文 化 展 示、民 健康大道南、荥贾路西 城市人文型 俗体验 为 主 要 功 能 的 人 文 型 郊
野公园。
2019 年
荥阳市
荥 阳 索 河— 4 万山郊野公
园
2438
中原西 路 南、陇 海 西 路 北 、丁 店 水 库 西
近郊综合型
以湿地 游 憩、康 体 健 身、科 普 研 习为主要功能的近郊综合型郊 野公园。
2019—2020 年
屏 阳 路 北、未 来 大 道
以山体 游 憩、康 体 健 身、自 然 观
东、东 环 西、郑 少 洛 高 近郊山地型 光为主 要 功 能 的 近 郊 山 地 型 郊
速南
野公园。
2019—2020 年
白坪乡 乡 界 东、徐 庄 镇 界南
自然山地型
以自然 野 趣、登 山 远 足、科 普 研 习为主要功能的自然山地型郊 野公园。
附件
郑州市2019—2020年郊野公园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表
序号 郊野公园名称
总用地面 积 (公 顷 )
位置
类型
功能定位
建设期限
实 施 (主 管 ) 单位
责
任监
督
单位
备注
一 、2019 年 建 设 完 成 (5 个 )
中牟雁鸣湖 1 郊野公园
中牟牟山郊 2 野公园
1178 717
雁鸣湖镇
以湖中 游 憩、滨 水 休 闲、康 体 健
管城回族区
市林业局
主城区侯寨 10 郊野公园
3607
尖岗 水 库 一 级 水 源 保 护 范 围 南 、嵩 山 南 路 西
近郊综合型
以森林 游 憩、农 业 科 普、休 闲 健 身为主要功能的近郊综合型郊 野公园。
朝阳郊野公园管理规范(定稿)最新
![朝阳郊野公园管理规范(定稿)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9b5034ea2cc58bd63186bd6d.png)
朝阳郊野公园管理规范(定稿)最新朝阳区郊野公园养护管理规范Specification for country park maintenance management in Chaoyang District in Beijing制定:北京市朝阳区绿化隔离地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北京林业大学朝阳区郊野公园养护管理规范Specification for country park maintenance management in Chaoyang District in Beijing王涛岳德鹏刘岩曹睿编著制定:北京市朝阳区绿化隔离地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北京林业大学目录1.总则 (1)2.园林绿化管理 (1)2.1植物养护管理 (1)2.2树木修剪 (4)2.3病虫害防治 (7)3.环境卫生管理 (7)3.1园容卫生管理 (7)3.2厕所管理 (8)3.3湖、池水面管理 (9)4.园林设施管理 (9)4.1园林建筑管理 (9)4.2文物和名胜古迹管理 (10)4.3基础设施管理 (10)4.4机械设施管理 (11)4.5游乐设施管理 (12)5.动物保护与管理 (13)6.安全管理 (13)6.1安全保障 (13)6.2游乐项目安全管理 (14)6.3水上项目安全管理 (15)6.4治安防范 (15)6.5森林防火 (16)6.6用电安全 (17)附录: (17)1.总则1.1 为推动朝阳区郊野公园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公园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根据《北京市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北京市绿化条例》、《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北京市公园管理工作规范》、《关于本市绿化隔离地区郊野公园环建设的指导意见》及有关行政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1.2 朝阳区行政区划内的郊野公园适用本规范。
1.3 郊野公园的绿化和美化要突出“生态园林、生态优先”的主导思想。
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提倡因地制宜配置树、草、花,营造出体现当地特色的植物景观。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郊野公园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苏府[2014]58号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郊野公园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苏府[2014]58号](https://img.taocdn.com/s3/m/8742fd0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a.png)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郊野公园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正文:----------------------------------------------------------------------------------------------------------------------------------------------------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郊野公园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苏府[2014]58号)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为推进我市郊野公园建设,经市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将《苏州市郊野公园建设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苏州市人民政府2014年4月17日苏州市郊野公园建设指导意见郊野公园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重大决策部署。
为贯彻落实好这一决策部署,使公园建设切实起到保护生态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特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三区三城”建设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目标;以控制城市开发规模、守住城市生态红线、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拓展城乡居民休闲空间为核心;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加快形成苏州城市生态圈,促进苏州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协调。
二、建设目标自2014年起,将郊野公园建设纳入到各级政府城乡建设的年度目标任务中,用5~7年的时间,完成张家港市一干河生态休闲观光带、常熟市南湖湿地公园、高新区大阳山郊野公园等21座郊野公园的建设目标,逐步形成生态作用明显的郊野公园群,在城市周边构建起清新和谐、天然野趣、景色优美、环境宜人的绿色生态空间。
三、建设原则(一)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的原则。
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强对原有山体、河湖水系、林地、生物物种等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
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https://img.taocdn.com/s3/m/b1bbf4324b73f242336c5fe4.png)
公园设计规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建设部建标〔1991〕413号文的要求,由北京市园林局主编的《公园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CJJ48—92,自一九九三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建设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归口管理,由北京市园林局负责解释,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全面地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和改善环境的作用,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各类公园设计。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附属绿地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 1.0.3条公园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应正确处理公园与城市建设之间,公园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以及近期建设与远期建设之间的关系。
第1.0.4条公园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一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第2.1.1条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
第2.1.2条市、区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第 2.1.3条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迳流冲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
第2.1.4条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第2.1.5条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
第 2.1.6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的用地不应按公园设计。
公园用地与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相邻处,应有明显界限。
第 2.1.7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以外的其他架空线和市政管线不宜通过公园,特殊情况时过境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选线符合公园总体设计要求;二、通过乔、灌木种植区的地下管线与树木的水平距离符合附录二的规定;三、管线从乔、灌木设计位置下部通过,其埋深大于 1.5m,从现状大树下部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3m。
上海市郊野单元(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和成果规范
![上海市郊野单元(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和成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b9b570710661ed9ad51f3e2.png)
本技术要求和成果规范作为《上海市乡村规划导则》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上海市 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负责组织编制、管理和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②拆除比是指(规划减量化规模/边界外现状建设用地规模)x100%。 ③安置用地选址包括:进镇安置、进新城安置、边界外集中安置(其中XX村 内集中安置应单独说明)等。
18
上海市郊野单元(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和成果规范
3.2.5 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
开展单元内自然资源现状调查与评价。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和农委信息平台, 对单元内的种植土地、林草覆盖、水面等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然资源的种 类、规模、布局、质量、生态效益、存在问题等。对于地理国情普查中种植土地、林 草覆盖与实际农用地不一致的情况,建议参考农委信息平台的农业布局现状。
■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文化保护
控制线四条控制线数据(默认勾选)
■地块管控要素数据(默认勾选)
■市政交通专项控制线成果数据(默认勾选)
■地籍线(DWG格式)(默认勾选)
□房屋建筑资料(依申请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
□总体规划成果
□文本 □说明书 □图纸
□详细规划成果
□文本 □说明书 □图纸
6
上海市郊野单元(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和成果规范
1.4 规划原则
(1)聚焦近期,保障实施 以推进上海2035规划实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导向,重点聚焦近期农民集 中居住、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乡村振兴发展、土地综合整治、生态环境修复等项目 的实施,解决农民居住问题、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有序推进乡村 品质和文化内涵的全面提升。 (2)底线管控,集约节约 在坚守上位规划提出的底线约束前提下,加强各类用地空间布局优化和土地复合 利用,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新增项目应尽量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3)全域统筹,上下联动 立足多规合一、全域统筹,加强对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统筹,加强政策整合和行动 机制设计,搭建上下联动、及时反馈、闭环管理的工作平台。 (4)坚持农民自愿原则 确定撤并区域、安置地块和集中安置方案的过程,应有村委会和农民的充分参与。
13公园设计规范CJJ48
![13公园设计规范CJJ48](https://img.taocdn.com/s3/m/aee60464bd64783e09122b94.png)
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主编单位:北京市园林局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1月1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2〕38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建设部建标〔1991〕413号文的要求,由北京市园林局主编的《公园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CJJ48—92,自一九九三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建设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归口管理,由北京市园林局负责解释,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xx建设部1992年6月18日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全面地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和改善环境的作用,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各类公园设计。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附属绿地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公园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应正确处理公园与城市建设之间,公园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以及近期建设与远期建设之间的关系。
第1.0.4条公园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一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第2.1.1条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
第2.1.2条市、区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第2.1.3条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迳流冲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
第2.1.4条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第2.1.5条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
第2.1.6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的用地不应按公园设计。
(完整版)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
![(完整版)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ee1acca0ed630b1c58eeb57a.png)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年月前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促进城市湿地资源的系统保护与合理利用,提升生态园林建设质量,保障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更好地发挥城市湿地公园的综合效益,在总结国内外湿地保护与湿地公园科研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设计原则、总体设计、栖息地设计、水系设计、竖向设计、种植设计、道路与铺装设计、配套设施设计、基础工程设计、设计成果。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东北林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上海市园林设计院、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等。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指导实施与监督管理,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总则术语设计原则总体设计..............................................................................................……………………基本要求资源调查与分析评价定位与目标功能分区游客容量计算用地比例湿地保护与修复栖息地设计...........................................................................................…………………..…基本要求动植物保护栖息地系统设计栖息地要素设计水系设计基本要求水域设计驳岸设计竖向设计基本要求高程控制挖填方设计道路及场地坡度设计种植设计基本要求植物选择与配置道路与铺装设计交通组织道路设计铺装及场地设计配套设施设计基础工程设计设计成果编制说明为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城市湿地资源,规范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指导公园有序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导则。
北京平原地区造林工程技术指导意见(试行)
![北京平原地区造林工程技术指导意见(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b2dfcd906bec0975f465e2a6.png)
为提高平原地区造林工程质量和水平,促进工程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根据国家、行业及北京市各级各类相关技术标准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平原地区造林工程建设的重大决策,特制订北京平原地区造林工程技术指导意见。
一、适用范围本指导意见适用于北京平原地区造林工程中的景观生态林、绿色通道、健康绿道、郊野公园以及湿地保护等建设工程。
二、总体要求(一)坚持生态优先、自然和谐原则。
满足生物多样性需求,营造结构合理的近自然森林景观。
(二)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
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立地条件和建设类型,实现森林综合效益最大化。
(三)坚持创新驱动、节约建设原则。
推广应用耐旱节水、节能环保、科学抚育和生物防治等新技术,实现造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四)坚持以人为本、惠及民生原则。
在改善首都生态环境的同时,有效提高城市品质,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提升市民宜居环境和幸福指数。
三、植物选择根据北京平原地区的主要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多年园林绿化的实践,植物选择应坚持生物多样性,重视长寿慢长与速生树种的合理比例。
以乡土植物为主,乡土植物与引进植物相结合;以落叶树种为主,落叶与常绿树种相结合;以乔木树种为主,乔木、灌木及地被植物相结合;以生态景观树种为主,食源、蜜源植物相结合。
形成春花烂漫、夏荫遮蔽、秋彩斑斓的优美景观和稳定的植物群落。
本项工程推荐植物见附件6,重点推荐以下主要植物。
(一)乔木20种:槐树、柳树类(♂)【注1】、栾树、元宝枫、银杏、白蜡类、杨树类(♂)、刺槐、榆树类、椿树、泡桐、柿树、桑树、丝绵木、楸树油松*【注2】、白皮松*、桧柏*、侧柏*、华山松*(二)花灌木20种:观赏桃类、观赏海棠类、月季类、榆叶梅、金银木、黄栌、绣线菊类、丁香类、棣棠、珍珠梅、胡枝子、小檗类、紫穗槐、连翘、金叶女贞、红瑞木、锦带花、迎春沙地柏*、锦熟黄杨*(三)地被20种:地锦类、鸢尾类、马蔺、八宝、萱草类、大花秋葵、宿根观赏菊类、旋覆花、甘野菊、匍枝委陵菜、蒲公英、紫花苜蓿、小冠花、二月兰、地被竹、蛇莓、麦冬、崂峪苔草、大油芒、狼尾草、野牛草(四)水生植物20种:芦苇、香蒲、千屈菜、水生鸢尾类、斑茅、红蓼、野荞麦、旱伞草、水莎草、藨草、水葱、荷花、睡莲、水芹、菖蒲、芡实、莕菜、慈姑、竹叶眼子菜、穗状狐尾藻【注1】类——凡带类字均指不是单一树种。
CJJ48-92公园设计规范
![CJJ48-92公园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ca5493b5f0e7cd1842536e5.png)
公园设计规范名称: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主编单位:北京市园林局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1月1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2〕38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建设部建标〔1991〕413号文的要求,由北京市园林局主编的《公园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CJJ48—92,自一九九三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建设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归口管理,由北京市园林局负责解释,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年6月18日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全面地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和改善环境的作用,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各类公园设计。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附属绿地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 1.0.3条公园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应正确处理公园与城市建设之间,公园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以及近期建设与远期建设之间的关系。
第1.0.4条公园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一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第2.1.1条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
第2.1.2条市、区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第 2.1.3条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迳流冲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
第2.1.4条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第2.1.5条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
公园设计规范CJJ48
![公园设计规范CJJ48](https://img.taocdn.com/s3/m/c6b3b40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3.png)
公园设计规范CJJ48公园设计规范CJJ48一、前言公园是城市重要的绿地空间,对于人们的休闲娱乐、健康运动和社交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公园的安全、舒适和美观,提升公园的品质和功能,特制定本公园设计规范。
二、总则1.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公园的设计、规划和建设。
2.公园的设计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3.公园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公众需求、环境保护和易维护性。
4.公园的设计应有足够的开放空间和景观元素,以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
5.公园的设计应考虑人们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和身体特点,提供不同需求的设施和服务。
6.公园的设计应注重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三、公园的功能规划1.公园应具备休闲娱乐、健康运动和社交活动等功能。
2.公园的功能规划应充分考虑周边居民的需求,满足他们日常生活和娱乐活动的要求。
3.公园的功能规划应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设施和服务。
4.公园的功能规划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打造独特的景观和环境。
四、公园的设计要求1.公园的布局应合理、流畅,有明确的导引路径和空间序列。
2.公园的景观应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体现城市的传统和现代特点。
3.公园的绿地面积应充分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和运动需求。
4.公园的设施布局应合理、便捷,方便人们的使用。
5.公园的道路和交通设施应符合人性化设计的原则,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和畅通。
6.公园的建筑和设施应符合相关的安全和卫生标准,提供舒适和便利的使用环境。
7.公园的照明设计应充分考虑夜间活动的需求,并保护生态环境。
8.公园的水景设计应统一、美观,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9.公园的植物配置应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观赏性。
10.公园的景观设施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和安全性的要求,方便人们的使用。
五、公园的建设与维护1.公园的建设应有相应的质量控制和监督机制,确保设计方案的质量和完整性,避免工程质量问题。
2.公园的维护应有专门的人员和经费保障,及时修缮设施,保持公园的良好状态。
2020最新公园设计规范GB 51192-2016
![2020最新公园设计规范GB 51192-2016](https://img.taocdn.com/s3/m/674ceeb6bb4cf7ec4afed0f7.png)
2020最新公园设计规范GB 51192-2016前言为全面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科普教育功能、应急避险功能及其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确保公园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城乡各类公园的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设计。
1 总则1.0.1 为全面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科普教育功能、应急避险功能及其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确保公园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乡各类公园的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设计。
1.0.3 公园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公园 public park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较完善的设施,兼具生态、美化等作用的绿地。
2.0.2 用地比例 proportion of park land公园内各类用地,包括绿化用地、建筑占地、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等,占公园陆地面积的比例。
2.0.3 绿化用地 planting area公园内用以栽植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用地。
2.0.4 建筑占地 building area公园内各种建筑基底所占面积。
2.0.5 水体 water area公园内河、湖、池、塘、水库、湿地等天然水域和人工水景的统称。
2.0.6 公园游憩绿地 recreation green space公园内可开展游憩活动的绿化用地。
2.0.7 雨水控制利用 rainwater utilizationfacilities对雨水进行强化入渗、收集回用、降低径流污染、调蓄排放处理措施的总称。
2.0.8 竖向控制 vertical planning对公园内建设场地地形、各种设施、植物等的控制性高程的统筹安排以及与公园外高程的相互协调。
2.0.9 郁闭度 crown density群植乔木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栽植地表面积之比。
2.0.10 自然安息角 natural angle of repose土壤自然堆积形成的一个稳定且坡度一致的土体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又叫自然倾斜角。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的通知-建办城〔2017〕63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的通知-建办城〔2017〕63号](https://img.taocdn.com/s3/m/56faa05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4.png)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的通知
正文: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的通知
建办城〔2017〕63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园林绿化局、水务局,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绿化市容管理局、水务局,天津市规划局、市容和园林管理委员会、水务局,重庆市规划局、城市管理委员会、水利局,海南省规划委员会、水务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城市湿地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和生态空间,为切实履行《湿地公约》,全面加强城市湿地资源保护修复,规范引导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我部制定了《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建城[2005]97号)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7年10月11日
附件:1、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
——结束——。
公园设计规范完整版
![公园设计规范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8987d3b14791711cc7917b2.png)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全面地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和改善环境的作用,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各类公园设计。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附属绿地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公园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应正确处理公园与城市建设之间,公园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以及近期建设与远期建设之间的关系。
第1.0.4条公园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一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第2.1.1条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
第2.1.2条市、区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第2.1.3条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迳流冲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
第2.1.4条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第2.1.5条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
第2.1.6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的用地不应按公园设计。
公园用地与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相邻处,应有明显界限。
第2.1.7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以外的其他架空线和市政管线不宜通过公园,特殊情况时过境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选线符合公园总体设计要求;二、通过乔、灌木种植区的地下管线与树木的水平距离符合附录二的规定;三、管线从乔、灌木设计位置下部通过,其埋深大于1.5m,从现状大树下部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3m。
根据上部荷载,对管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四、通过乔木林的架空线,提出保证树木正常生长的措施。
第二节内容和规模第2.2.1条公园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并根据公园类型确定其特有的内容。
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
![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https://img.taocdn.com/s3/m/f3378574ec3a87c24128c429.png)
公园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1192—2016为全面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科普教育功能、应急避险功能及其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确保公园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城乡各类公园的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设计。
1 总则1.0.1 为全面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科普教育功能、应急避险功能及其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确保公园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乡各类公园的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设计。
1.0.3 公园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公园public park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较完善的设施,兼具生态、美化等作用的绿地。
2.0.2 用地比例proportion of park land公园内各类用地,包括绿化用地、建筑占地、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等,占公园陆地面积的比例.2.0.3 绿化用地planting area公园内用以栽植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用地.2.0.4 建筑占地building area公园内各种建筑基底所占面积。
2.0.5 水体water area公园内河、湖、池、塘、水库、湿地等天然水域和人工水景的统称。
2.0.6 公园游憩绿地recreation green space公园内可开展游憩活动的绿化用地。
2.0.7 雨水控制利用rainwater utilization facilities对雨水进行强化入渗、收集回用、降低径流污染、调蓄排放处理措施的总称。
2.0.8 竖向控制vertical planning对公园内建设场地地形、各种设施、植物等的控制性高程的统筹安排以及与公园外高程的相互协调。
2.0.9 郁闭度crown density群植乔木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栽植地表面积之比。
2.0.10 自然安息角natural angle of repose土壤自然堆积形成的一个稳定且坡度一致的土体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又叫自然倾斜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郊野公园建设水平,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平原地区造林工程建设的重大决策和《关于本市绿化隔离地区郊野公园环建设的指导意见》(京发改【2007】1215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郊野公园发展情况,特提出郊野公园建设工程技术规范。
一、建设范围
以四大郊野公园为重点,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突出特色;根据区域功能定位,拓展绿色空间,满足市民休闲需求。
二、建设原则
(一)生态优先,自然协调的原则
强调生态优先,兼顾其它效益。
坚持适地适树,乡土树种为主,保护生物多样性;注重植物空间配置和季相变化,结合地形、地貌特点和水资源条件,营造物种丰富、结构合理、自然协调、健康稳定的植物群落和优美、自然的生态景观。
(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按照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绿化隔离地区总体规划和公园环建设目标,打破乡村行政区域界线,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分步实施。
(三)以人为本,服务大众的原则
充分考虑市民的休闲、游憩、观赏、健身的需求,营造自然丰富生态景观,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面向社会,服务大众。
(四)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的原则
保护原有林地和新植林木相结合,优化林木结构,最大程度地挖
掘利用现有林木绿地资源,不得随意移伐现有林木和侵占绿地,建设各具特色的郊野公园。
严格控制水体面积,不得刻意挖湖营造水体。
(五)厉行节约,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强调节水耐旱、节能环保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应用;根据各公园功能需要,划分精细管理与粗放管理区域,保证园区各项功能正常发挥,整体景观长久持续。
三、建设模式
郊野公园可分为三种建设模式:
(一)重点景观区域建设模式
适用于郊野公园入口、重要节点、游人活动较多区域。
遵循因地制宜,巧于因借的方针,植物配置色彩丰富、选择范围较大。
(二)休闲游览区域建设模式
适用于郊野公园建筑物周边、水生植物区、一般休闲区等。
遵循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方针,植物注重季相变化,强调复层结构,丰富林缘树种。
(三)生态发展区域建设模式
适用于郊野公园外围广袤区域。
遵循师法自然的方针,植物选择强调抗性较强树种,林下配置乡土地被,草本植物亦可自播繁衍,自然生长。
四、主要技术要求
(一)自然生态景观建设
遵循植物的生长规律,林分郁闭度在0.6-0.8范围内;适当增加较大规格的常绿树、彩叶树种;合理利用地被植物,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生态景观效果。
公园建设的绿地率(含水体)不得低于90%,高大乔木覆盖面积达到70%以上;落叶树与常绿树之比8:2或7:3左右;合理利用现有自然湿地资源,尽量减少硬化河道、水体的驳岸;丰富植物种类,注重食源、蜜源植物的配置,为野生动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
(二)基础设施建设
1.公园道路建设
公园道路分主路、支路、小路(步行道),以支路、小路为主。
道路设计须结合现状合理布局,一般主路宽度3-5米、支路2-3米、小路0.8-1.5米。
选用材料力求环保、自然、经济,做到路面平整,方便残疾人、老人、儿童通行。
2.给水排水系统建设
给水系统主要包括灌溉系统和生活服务用水系统。
灌溉系统须铺设地下主管线、支管线,保证林木绿地浇灌用水,积极推广中水灌溉。
生活服务用水系统主要分布在公园服务区,饮用水质须符合国家相应的卫生标准。
排放的污水应接入城市污水系统,禁止在地表排放或直接排入河湖水体。
3.供电设施建设
主要满足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和公园管理用电。
道路照明提倡采用太阳能灯设备。
4.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合理确定公园管理用房、厕所、果皮箱、标识牌、游人集散广场、小卖部、园椅等设施的位置、数量和规模,满足游人休闲游憩、运动健身、文化娱乐等需要。
(三)植物选择与苗木要求
1.植物选择
郊野公园植物选择应以植物的生态适应性作为主要依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地适花、适地适草,提倡使用节水耐旱植物。
遵循植物物种多样性与遗传多样性的原则,在选择应用园林植物自然种类(种、变种)的同时,重视选择应用人工选育的优良种类和品种,提倡使用经过审定的林木品种。
2.苗木要求
1)苗木规格:落叶乔木选择干径6-10cm、常绿乔木选择2.5-5m 高、花灌木3年生以上的规格,便于移植,成活率高,符合低碳、节约的原则。
在生态发展区可栽植异龄树,考虑植物的生长空间,以树木5年后冠幅为株行距依据。
2)苗木质量:要求达到二级以上苗木质量标准,阔叶落叶树树冠完整,分枝点适宜,主侧枝分布均匀,枝条粗壮,无枯枝死叉;常绿树冠丰满、冠幅饱满度在90%以上,长势旺盛、顶芽饱满、根系发达、无机械损伤;土球苗不散坨,根系完整。
反季节移植苗须带土球,土球大小是干径的8--10倍,高度是土球直径的4/5。
阔叶裸根苗的根部不得劈裂,切口平滑,截干整齐。
落叶灌木地径1厘米以上,分
枝不少于3个,根系完整。
3)苗木必须具有“三证一签”,即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苗木出圃合格证和苗木标签。
如从外埠进苗或使用优良品种必须有检疫合格证,严防生物入侵。
(四)图纸内容和深度
设计说明书、总平面图、功能分区图、竖向图、种植设计图、交通组织图及施工图其他内容。
(五)施工建设
1.种植时间
以春季种植为主,常绿树可雨季种植,耐寒落叶乔木可秋季落叶后种植;反季节种植需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2.种植前土壤处理
为保证种植效果,具备条件且原土壤基础较差区域,最好客土种植。
注意清除土壤中大块渣砾及垃圾,土壤容重不得高于1.3g/cm3,非毛管孔隙度不得低于10%;PH值7.0-8.5,含盐量不高于0.12%。
3.种植穴、种植槽挖掘
种植穴、槽大小应根据苗木根系、土球大小、土壤状况而定,重点区域栽植乔木,坑径原则上是土球的1.5倍。
4.苗木运输与种植
运输确保不失水,土球苗不散坨;种前需认真修剪,不能及时种植的苗木需假植;种时需分层回填、夯实,种后及时支撑;当天围堰浇第一水,三天后浇第二水,十天后浇第三水。
种植当年冬季少量珍
贵树种需防寒。
(六)养护管理
根据郊野公园不同模式划分养护管理区域和程度。
重点景观区域应保持较高的养护管理水平,按照园林绿化特级标准实施养护。
休闲游览区域应具备一定养护管理条件,按照园林绿化二级标准实施养护。
生态发展区域在保证前三年成活基础上,之后可以减少管理,尽量做到低维护,草本植物多年生或可自播繁衍,自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