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人教部编版拔高训练二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说和做__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说和做__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新人教版

问题探究2.文章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的 “说”与“做”的?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闻一多先生既“说”又“做”,先“说”,跟着“说” 的就是“做”。文章先写他的“说”,写他“说”的事实,由“小声说”到 “向全国人民呼喊”,写他“说”的内容与目的——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再叙他的“做”——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走在游行 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用他的“说”和“做”揭示其争 取民主、反对独裁的大无畏精神。
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闻一多 先生是这样说的,做的又怎样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文。
思路点拨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开篇,点题鲜明,突出闻 一多先生踏实的治学态度和谦逊的品质。这两句话是对比关系:这 两句话中“人家说了再做”和“我是做了再说”形成对比,“人家说了 也不一定做”和“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形成对比。这两句话也正体 现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崇高品格和精神实质。这样安排,直 接点题,并且引人思考,引出下文。
(2)文言词语,适当用一点,用得好,能使文章精练,增加语言的味道, 是好的。要吸取文言中有生命力的成分,这是大家都赞同的。
(3)文章气势盛,好像大呼小叫,这用来写闻一多先生正合适。因 为闻一多先生是一个刚性人物,富于阳刚之美。
问题探究4.本文有什么写作特色? (1)结构严谨。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 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一多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 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一多先生“革命 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 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3)语言生动形象。 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例如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 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 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向…… 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 热情的称赞了。此外,如“吃尽”“消化尽”“炯炯目光……远 射……”“赫然而出”“向……迈进了”“起先,小声说”“向……呼 喊”“警报迭起”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叙述语言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 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诗《七子之歌》,表达 “新义”),被郭沫若称 运动,最后献出宝贵的生
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命。
臧克家(1905—2004),山东 诸城人,诗人。其诗往往饱含浓 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爱憎情感; 语言流畅,气势雄浑,真实朴素 而精炼含蓄,为中国新诗的发展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农民诗
夹叙夹仪使得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 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感悟形象
1. 作为学者,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形象 分别是怎样的呢?
2。作者是又是怎样描写他的形象的呢?
提示 :运用从--------(哪段哪句看出来的 什么样的闻一多回答)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 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 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 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 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 节。
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
两个 者方面的“说”和“做”。
部分: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 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
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 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感悟形象
——革命家 •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
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 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 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 “行”。
知亦师亦友
——臧克家和闻一多
❖ “得一知己,可以无憾, ❖ 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 ❖ 已经够了。” ——闻一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内阅读2(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内阅读2(含答案)

课内阅读“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

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什么作用?2.加点的“精神食粮”指代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3.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句子的含义。

4.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深刻含义是什么?(“做”没有说)参考答案:1.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引起悬念(结构),并且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明对比,层层深入,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优秀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优秀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农民诗人”臧克家的作品,最早刊登在1980年2月12日的《人民日报》,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经作者同意更名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017年春季改版之后恢复原题目。

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本课不少语句读起来能引发联想和丰富的感受,可以从词语和语句的角度去挖掘背后闻一多人物形象,关注细节描写背后的人物精神。

【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消化落实字词,尤其是四字成语;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3.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并从中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3.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一、课程导入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杨振宁写的《邓稼先》,了解了“两弹元勋”邓稼先无私奉献的一生。

邓稼先的最高成就在于领导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设计了原子弹和氢弹,这不仅将我国国防事业推到了一个新的制高点,而且还间接推进了我国外交方面的进展。

这些发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

现在让我们的目光放到更前面的一个时代,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那个时代,也伫立着一位形象高大的人,他叫闻一多。

我们一起来了解他。

二、作者介绍看课下注释○1,你标划了哪些部分。

关注两位同是诗人的身份,《邓稼先》是科学家笔下的科学家,而本篇则是诗人笔下的诗人。

这些只是笼统的介绍,其实除此之外,臧克家是闻一多的学生,所以本篇也是学生笔下的老师。

三、细析课文借解决字词而解决文章结构问题和闻一多人物形象。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含贬义。 心不在焉
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不要误解为“形容数量很多”。
群蚁排衙 文中指整齐地排列着。
赫然
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迥乎不同
也作“迥然不同”。
慷慨淋漓
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 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气冲斗牛 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斗、牛均为星宿名,借指天空。
对材料。
作名词时,读xiào; 作动词时,读jiào。
形近字
籍( jí )典籍 藉( jí )狼藉
还有一个读音为 jiè,慰藉。
宵(xiāo)深宵 霄(xiāo)云霄
明亮的样子。
炯(jiǒnɡ)炯炯有神 迥(jiǒnɡ)迥乎不同
【口诀记忆法】整日忙碌,无 暇( xiá )读书;思绪远游, 遐( xiá )想联翩;玉无杂质, 则无瑕( xiá )疵。
作为革命家
闻一多作为革命家时的“说”又包含什么内容?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 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 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 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 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 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 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 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 “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 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说”是指对革命的宣传、动员和对 反动派的揭露、斥责,这部分的“说”主 要是赞扬闻一多的斗争精神、爱国热情和 言行一致的品德。
下面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试揣摩并 体会其表达效果。

2019年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2019年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4.选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请找出一处“议论”方式,说说 有何作用。
示例:最后一段“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是 议论,对闻一多先生的人格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 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的作用。
大师治学 ①林语堂短暂的执教生涯和他漫长的著述生涯比起来,更像 是人生中一段插曲。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林语堂却足以成为素 质教育的代言人。
方。
2.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hèrán( 赫赫然然 )
而出。
3.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 shuò guǒ( 硕果 )。
4.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 qièér
bù shě( 锲锲而而不不舍舍 )。
5.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wùwùqióng nián
3.丰子恺《怀李叔同先生》 温馨导语:
作者用细节刻画的方法和质朴无华的语言表现了老师李叔同 先生严肃认真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先生的尊敬之情。
【好词好句积累】
下楼”的主人。
9.这个方面,情况就 jiǒng hū bù tóng( 迥迥乎乎不不同同 ),而且一
反既往了。
10.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 dié qǐ( 迭迭起起 ),形势紧张,
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
kāng kǎi lín lí( 慷慷慨慨淋淋漓漓 ),并指着这样败类说:“你们站
( 兀兀穷年 ),lì jìn xīn xuè( 沥沥尽尽心心血血 )。
6.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 xīn bù zài yān
( 心心不不在在焉焉 ),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7.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 qún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

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 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 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 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 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 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 党特务刺杀身亡。
人物·简介
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 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 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 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 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 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 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 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 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 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 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 多》以示悼念。
“望闻问切”是拟人的说法,把我 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 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 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品析·语言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 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 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则不然,他在 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 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 多诗《静夜》
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
3.两个
者方面的“说”和“做”。
部分: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
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文研读-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文研读-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重点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指导学生梳理闻-多先生作为学者与民主战士时“说”和“做”的不同之处,深人学习其品格和精神。

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例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等细节,就突出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刻苦的治学精神。

3.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本文不少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和联想。

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等句。

注意引导学生从理解含义和体味表达效果两方面去思考。

..........课文研读…一、整体把握本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他高度赞扬闻一多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是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最主要方面,这在这篇文章中充分表现出来了。

文章的后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然而,闻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身份是学者、诗人。

因此,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多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于学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这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终如一的。

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只用约一千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

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

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作业设计(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作业设计(含解析)新人教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基础知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jiǒnɡ jiǒnɡ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宝藏.锲.而不舍jiǒnɡ jiǒnɡ目光(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文中“弥高”的“弥”意思是。

“锲而不舍”比喻。

二、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分)2.(3分)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他要给我们________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________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3)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________而出。

(4)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________了。

A.衰弱凝结蓦然一反既往B.衰弱凝固赫然一如既往C.衰微凝固蓦然一如既往D.衰微凝结赫然一反既往三、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3.文学常识填空。

(1)臧克家(1905﹣2004),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等。

(2)闻一多(1899﹣1946),诗人、、。

代表作有诗集《》《》。

四、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4.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②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③“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④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A.①排比②排比③引用④对比B.①反复②比喻③对比④引用C.①排比②比喻③对比④对比D.①反复②排比③引用④引用五、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5.某班开展“走近闻一多”的主题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

部编语文七下第一单元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学霸笔记

部编语文七下第一单元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学霸笔记

第一单元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臧克家(1905—2004),诗人,山东诸城人。

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老马》成名。

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被誉为“农民诗人”。

2.字词(句)清单(1)字音弥高(mí) 梳(shū)头衰(shuāi)微校(jiào)补抱歉(qiàn) 秩(zhì)序深宵(xiāo) 伴侣(lǚ) 赫(hè)然小楷(kǎi) 硕(shuò)果卓(zhuó)越迭(dié)起澎湃(pài) 锲(qiè)而不舍炯炯(jiǒng)目光兀兀(wù)穷年目不窥(kuī)园沥(lì)尽心血潜(qián)心贯注心不在焉(yān) 迥(jiǒng)乎不同慷慨淋漓(lín lí) 气冲斗(dǒu)牛(2)词义①弥高:更高。

弥,更加。

②衰微:衰落;不兴旺。

③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④硕果:比喻巨大的成绩。

⑤卓越:杰出的;超出一般的。

⑥迭起:指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⑦澎湃:原意指波浪猛烈的发出巨大声响的撞击,后来也指声势、气势、情感等浩大雄伟。

⑧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锲:刻。

⑨炯炯目光:两眼明亮有神。

炯炯:明亮的样子。

⑩兀兀穷年:指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勤劳不懈。

比喻做事不辞劳苦。

兀兀:劳苦的样子。

穷:尽。

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⑪目不窥园:眼睛从不暗中看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窥,偷偷地看。

⑫沥尽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用尽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尽心竭力。

沥:滴。

⑬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⑭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焉:代词,相当于“这里”。

⑮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或完全不一样。

迥,差得远。

⑯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话十分畅快。

⑰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文原文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文原文阅读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文原文阅读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名人散文精品·名人纪念与回忆臧克家“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化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苦历,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即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文原文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文原文阅读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文原文阅读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名人散文精品·名人纪念与回忆臧克家“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化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苦历,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即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20世纪30年代臧克家在国立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
先生的学生,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其请教。 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两人书信往来甚密,相知很深。闻一
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 示悼念。1980年2月又写了本篇叙事(xùshì)散文,介绍了闻一多先
生作为诗人、学者和革命家的光荣事迹。
臧克家,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从 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 且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 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基础。
1932年开始发表新作《老马(lǎo
mǎ)》,193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 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 者所熟知和喜爱。
第三页,共二十五页。
第十六页,共二十五页。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piǎo bái) 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ɡū dēnɡ)相伴,本来应感 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ɡū dēnɡ)的照耀下, 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 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 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第十七页,共二十五页。
4.“他潜心贯注(guànzhù),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qiánxīn)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
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第十一页,共二十五页。
1.
作为“学者”的方面
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做了再说(zàishuō),做了不说

【精排!】《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精排!】《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内容上:作者引用闻一多先生的 话,将闻一多先生和某些人进行 对比,突出了闻一多先生对待 “说”和“做”的态度表现为人 谦虚、踏实。
结构上:本文开篇直接点题,开 门见山,同时又设置悬念,层层 递进,更能表现下文中闻一多先 生作为学者的美好品质。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
如何赏析?
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此处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富于感情;
同时化用了《论语》中颜回赞扬孔子的典故,写出了闻一多先 生对于学术研究的刻苦钻研;
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闻一多先生诗兴不作,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 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
1、此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对古代典籍的 兴趣浓厚,钻研的刻苦和治学的勤奋。 3、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大家体会,如若改成:
他正研究古代典籍,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1、研究一词为静态,向......钻探则是将叙述由静态转变为动态。 不仅仅是客观的介绍,更充满了热情的称赞。 2、钻探意为“钻研探索”,相较于“研究”,更加深刻地写出了闻 一多先生研究学术的认真、专注、孜孜不倦。 3、表达了作者对于闻一多先生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品味第一部分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怎样的特点?请推荐你认为最有表 现力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写出了闻一多研究古代典籍的殷切心情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 3 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
药方。 比喻
写出了他目光的深邃及钻研的精深
闻一多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之路,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七年级下册语文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七年级下册语文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本文诗化的语言风 格。 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夹叙夹议的 写法。 3.学习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精神。
作者简介
【臧克家】(1905—2004年),山东潍坊诸城 人,笔名少全、何嘉。是闻一多的学生,现代 诗人,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 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 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 常务委员等。
第七段承接上文进行小结,第八、九段开启 下文。
作用:
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话过渡,衔接紧密,脉络 清楚,过渡自然。
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 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 深刻的印象。
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 卓越的学者; 大勇的革命烈士。
3.夹叙夹议的写法
(1)本文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 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 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
(2)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领,最 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 也都是议论。
(3)文章多次用到照应,使文章结构严 谨,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的这些照应, 又几乎全都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 的重要作用。
第一部诗集《烙印》,主要讽刺诗集《宝贝 儿》,文艺论文集《在文艺学习的道路上》, 短诗《有的人》等。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1980年2月12日《人民日报》,是 臧克家对闻一多精神的颂扬之作。臧克家于1930 年至1934年在国立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 先生的高徒,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 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二人相知 很深。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闻一多先生 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 一多》以示悼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人教部编版拔高训练二第1题【单选题】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量体裁衣全神贯注声名显赫B、屏气凝神一如即往欲盖弥彰C、通霄达旦默默无闻远见卓识D、贪赃枉法无遐顾及不辞而别【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文的三处空缺,用哪一项填充,才能分别与前边加下划线的语句构成最佳的对偶句?(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两先生,时局极端险恶,__________。

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默誓:心不死,__________,和平可期,__________,杀人者终必覆灭。

A、人民无比沉痛志不绝争取民主B、人心异常悲痛志不绝民主有望C、人心异常悲愤意志坚民主自由D、人民生活痛苦斗志昂民主有望【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②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③“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④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A、①无②排比③引用④对比B、①反复②比喻③对比④引用C、①无②比喻③对比④对比D、①反复②排比③引用④引用【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群蚁排衙: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B、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校补:校对补充)C、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心会神凝:注意力集中,用心熟悉通晓)D、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C、十年艰辛,一部《校补》郝然而出。

D、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即往了。

【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面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

B、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C、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D、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面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儒家经典之一,全书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B、《水浒传》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写的,《智取生辰纲》就是选自这本小说。

C、《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斗争的精神。

D、《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的事迹,表现出他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主的献身精神。

【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C、十年艰辛,一部“校补” 赫然而出。

D、这个方面,情况就迴乎不同,而且一反即往了。

【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刚走到校门口,我就看见一幅写着“向闻一多先生学习”的巨大标语。

B、我们朗诵着《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呢?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根据拼音写汉字。

心会神(níng)______ (jiǒng) ______乎不同(lì)______尽心血目不(kuī_)______园无(xiá) ______及此深(xiāo) ______灯火【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解释下列词语。

①兀兀穷年:______②迥乎不同:______③潜心贯注:______④一反既往:______【答案】:【解析】:第12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题目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节选)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 2)“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 3)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4)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5)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⑹“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文章第一、二自然段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第三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第三自然段中和第七自然段中“精神食粮”和“这”分别指代什么?""第六自然段中“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主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答案】:【解析】:第13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5)题。

闻一多先生上课汪曾祺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

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

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

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

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

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

图书馆在楼上。

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

”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楚辞班人不多。

闻先生点燃烟斗,我们能抽烟的也点着了烟(闻先生的课可以抽烟的),闻先生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

”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

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

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

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

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也许还可加上几句:“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

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

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

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

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

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

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

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

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

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

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pointlism(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悟,应该记录下来。

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

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我颇具歪才,善能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

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了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

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

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摘自《现代青年》2012年第5期)读文章第1段画线句,木刻像表达了闻先生怎样的内心世界?文章1、2段用了两个事例来体现“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请简要概括这两个事例。

结合全文概括,本文突出了闻一多先生哪些特点?文章为了突出闻一多上课的风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具体事例谈一谈。

请你发挥想象,把闻一多先生教古代神话时学生听课的情景描写出来。

(要求:用一种修辞手法和一个成语,60字左右)【答案】:【解析】:第14题【综合题】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短语。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 ______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兀兀穷年: ______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

而目一反既往了。

一反既往: ______他“说”了二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气冲斗牛: ______【答案】:【解析】:第15题【写作题】好奇,指的是对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发生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